有人的二更我看到了,怎么说呢?还是要感谢知乎的这个答案体制,要是在自己的跟帖下面这么撕,实在是有点寒碜。最有迷惑性的不是通篇的谬论,而是有诚恳的叙述,有史料的衬托,然后中间附带一些偷龙转凤概念和私货。
首先西汉的政治环境和东汉尤其是曹魏以后并不可比,毕竟两汉之际出了王莽,汉魏之际则出了曹操。士人知史,谙熟典故,必以史为鉴。尤其是曹操成功的易代故事,可谓为后世如何夺权提供了一个可以效法的、行之有效的模板。
模板说,同意。
在此之后,篡代才变得越来越容易;而同样的,曹操当年的篡位程序,必然也作为“历史的典故”,深深地刻在士人的心中。哪些行动是权臣到谋朝篡位的分界,哪些行动不是,这根本不是如你一再强调的那样是“不可感知的个人想法”,而是当时士人都心如明镜的判断。不仅宣景文父子清楚,但凡中央、地方上较有文化,能够接触政治圈的士人都能感知到的。
不可感知的是司马懿本身想走到哪一步,如果看司马昭,那就是非常可以感知的。
连两千年后读历史的我们都能感受出的政治意图,作为时人、对当时政治环境感同身受的他们岂能不敏感呢!
这个,别代表所有人……
有些事情的性质名义上是一回事,实际上又是另一回事。霍光在魏晋时的历史定位就属于一个比较模棱两可的敏感人物。一方面作为西汉臣僚,他的所作所为与后世那些权侔天子的不轨之臣有几分相似,可以用来比拟魏武宣文之流;一方面他在历史上以人臣终,以其为比又可维持住表面上的体面,不至于撕破脸皮。但是秦汉已降对于皇权的尊崇其实是越来越严重的,一些在先世能够被容忍之事,在后世则不被容忍。
霍光的定位比较敏感,同意。
霍光在西汉这样做尚可被视为人臣,魏晋南北朝则否。曹操在汉末引西汉故事设丞相,又引汉初诸侯王故事置公国王国,能说曹操于东汉朝廷的性质不过相当于西汉的丞相吗?能说曹操的权力不过相当于西汉的诸侯王吗?西汉诸侯王可自置臣僚封建一国,后世可以吗?
东汉除三王二恪之外没有异姓公,汉家异姓不封王也是祖制,所以封公封王都是僭越,至于九锡之类,本来就非人臣礼。西汉诸侯王除了开国之外,非刘氏不封王,所以西汉诸侯是合乎汉朝祖制的。正因为如此,曹操封公,曹操封王才具有了特殊的意义。
你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是看表象还是看本质?本质就是霍光确无篡夺汉室之心,而宣帝是有的。
我们当然想看本质,但是本质是看不到的,只能通过表象来推断。
曹芳加宣帝九锡丞相等等,并非曹芳本意,而是宣帝“讽”曹芳所为,又或者是宣帝之党揣度宣帝之意“讽”曹芳,又或者根本就是逼迫成诏。反正大体篡夺之际帝王为此者都是被迫所为,这个基本上是肯定的,只是宣景文篡位成功,桓玄则是乱臣贼子,史书对他二人类似的行为,采用了不同的书写方式而已。
这一段自说自话,有点严重,哪里表明是司马懿“讽”曹芳所为?这不是脑补“讽”或者“逼迫成诏”是什么?你说可能,我也说可能。我觉得最大的可能是司马懿一党有些人想攀龙附凤,推动这些事情。
你先定义了篡夺之际,然后套过来说,司马懿一定是这样的…… 你要是把这些东西加到司马昭身上,我完全同意。但是加在司马懿身上,请拿出过硬的史料来,说是司马懿“讽”曹芳下诏的。
大幅增加府佐是霸府成立的标志,读魏晋南北朝不懂什么是霸府我觉得也可以趁早回炉重造了。
权归司马,太傅府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我看不出大幅度增加府佐怎么了。一个“霸府”也秀优越……你可以参考一下这个文献:
其府的大体规模似未能 达到霸府所应具有的规模。 《宣帝纪 》 载 : “ 嘉平 二年春正月 天子命帝立庙于洛阳 置左右长史 增椽属、 舍人满十人 岁举椽属任御史、 秀才各一 人 增官骑百人 鼓吹十四人。 ” 可见其机构设置 依然较为简单 比魏初以来的公府规模有所增大 但亦十分有限。 不过这也不难理解 对于司马氏来 说 这毕竟才刚刚开了个头 霸府统治还没完全走 上轨道。 霸府统治的机构和功能尚有待于司马师、 司马昭兄弟俩进一步去发展和完善。
司马懿的霸府是以太傅府为基础的,相当于太傅府逐渐扩大,成为事实上的丞相府。这到底怎么了?因为司马氏的霸府三代之后化府为国,取代了曹魏?就是这种句子的后半段,让人感到深深的恶意,典型的贴吧风。正常人的说法一般是这样的:
大幅增加府佐是霸府成立的标志,魏晋南北朝时期权臣篡权的一个标志就是霸府架空政府,可以参考XXX文献和XXX文献的论述。
真想不到,还要在知乎上教人怎么说话……算了,接着往下:
非篡位之臣的子弟无寸功而封侯,或因外戚,或因殊宠。宣帝是外戚,还是殊宠?更何况齐王攸封侯的时候,我记得是不到九岁来着,这样的奶娃娃封侯,除了谋朝篡位的权臣家族之外,绝少例子。
有大功于国,说是殊宠也可以,九岁很夸张么?卫青的儿孙辈的例子不是更夸张?那个时候还是西汉,侯还更值钱一些。
宣帝不受九锡不受封大国不过是因为时机未到的“伪辞”,比之曹芳授予他此等待遇的记载,哪个更能说明问题?这都不用找其他朝代了,直接找他儿子文帝就完了。文帝当年可是让了十来次的,文帝是不是真心不想篡位?
但是他儿子推辞了十来次,最终接受了,司马懿真的推辞掉了,“伪辞”是脑补的吧?
这个事的重点是不合礼法吗?不合礼法这个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的事,重点在于这违背礼法的事代表宣帝侵凌曹魏的社稷。你说这个事不谈重点而避重就轻定性为不合礼法,难道没有问题?是谁在故意装傻,你好意思说跟我沟通困难么。我觉得这已经是毫无辩品的问题了。
我引的材料里面也说了啊,“逼宗庙”,这事我没有洗,这是司马懿僭越的地方。我觉得沟通困难是,我说“不合礼法”有什么可以喷的,因为本来就是不合礼法。
宋代我一点都不熟,但是我能够明确的一点是,那时候的政治规则和士人观念已经和中古截然不同,你敢拿宋朝的事来无脑类比,怎么不拿民国的夺权方式来跟宣帝作比较呢?
我只是举了一个反例,还说我转进……秦桧的例子表明一点,有依稀的异志不等于有切实可行的计划和企图。你要说司马懿不是,还是那句话,有研究的论文可以参考么?
=========================================================
来来,看到有人挂我,觉我不睡了,继续继续。话说知乎这个制度是我极喜欢的,自己的答案自己做主,不会出现天涯和贴吧那种开了帖争不停的情况。现在这样顶多就是隔山打牛,你一个答案,我一个答案,可以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更新,挺好。
好歹先给个标准吧,没有标准岂不是每个回答的都得预先自定义一个标准,再拿着自己的标准去自说自话么?比起奸臣这个定义模糊的笼统形容,我更喜欢一些类似军政全才、醉心权势这样具体化的形容,或者他高平陵之变后的所作所为的性质是否已是在有目的地架空曹魏皇权,侵逼社稷这样不带立场的、客观事实式的命题,至于你基于这些已经定性好的事实,如何评价宣帝这个人,那就是你自己的事情了,是吧。
这个我太赞同了,你不就是拿着自己的标准在衡量我么? 霍光这个事情,是引用的这里:
汉魏春秋曰:诏使太常王肃册命太傅为丞相,增邑万户,群臣奏事不得称名,如汉霍光故事。太傅上书辞让曰:“臣亲受顾命,忧深责重,凭赖天威,摧弊奸凶,赎罪为幸,功不足论。又三公之官,圣王所制,著之典礼。至于丞相,始自秦政。汉氏因之,无复变改。今三公之官皆备,横复宠臣,违越先典,革圣明之经,袭秦汉之路,虽在异人,臣所宜正,况当臣身而不固争,四方议者将谓臣何!”书十馀上,诏乃许之,复加九锡之礼。太傅又言:“太祖有大功大德,汉氏崇重,故加九锡,此乃历代异事,非后代之君臣所得议也。”又辞不受。
并且司马懿死后:
天子素服临吊,丧葬威仪依汉霍光故事,追赠相国、郡公。
看看汉宣帝怎么对待霍光的:
光自后元秉持万机,及上即位,乃归政。上廉让不受,诸事皆先关白光,然后奏御天子。光每朝见,上虚己敛容,礼下之已甚。
这个能看出和曹芳和司马懿之间的关系有太多的区别么?非要说司马懿欺凌曹芳,那就是霍光欺凌汉宣帝了。难道汉献帝和曹操之间比这个好?
1.进位丞相,固辞。 2.大幅增封,固辞。 3.加九锡,固辞。 4.立庙洛阳。 5.大幅增加府佐,初具霸府雏形。 6.子弟无寸功者皆封侯。
前面三个司马懿真的都辞掉了啊…… 有什么问题?感情推辞也不是,不推辞也不是。拿石虎,桓玄来比较,是说样子谁都会装?因为石虎和桓玄也是一直伪让,然后这俩人后来都篡位了,所以推出让的人肯定是当时就琢磨这篡位,这逻辑不通吧。 掌权之后大幅度增加府佐,没感觉太大的问题。 子弟无寸功都封侯,有大功者皆如此。霍光,卫青的亲戚子孙没有功劳封侯的多了。 不封大国,不加九锡,就推测司马懿一定篡位,这不好吧。
以魏、晋以来皆先封大国,加九锡,殊礼,然后受禅,当次第行之。
说来说去,就是个立庙洛阳有问题。这个不合礼法,还真不是我随便说的:
步兵校尉习隆、中书 侍郎向允等言于禅曰:“昔周人怀邵伯之美,甘棠为之不伐;越王思范蠡之功,铸 金以存其象。自汉兴以来,小善小德,而图形立庙者多矣;况亮德范遐迩,勋盖季 世,兴王室之不坏,实斯人是赖。而烝尝止于私门,庙象阙而莫立,百姓巷祭,戎 夷野祀,非所以存德念功,述追在昔也。今若尽从人心,则渎而无典;建之京师, 又逼宗庙,此圣怀所以惟疑也。愚以为宜因近其墓,立之于沔阳,使属所以时赐祭。 凡其故臣欲奉祠者,皆限至庙。断其私祀,以崇正礼。”于是从之。何承天曰: “《周礼》:‘凡有功者祭于大烝。’故后代遵之,以元勋配飨。允等曾不是式, 禅又从之,并非礼也。”
“建之京师,又逼宗庙”,我觉得沟通好困难……这不是不合礼法是什么…… 我真的就奇怪了,有什么好撕的呢?讲道理,我的观点是
“司马懿是权臣,不一定有很明确的篡位的意图,可能有依稀的异志”
这个的反义句是
“司马懿铁定的有非常明确的篡位企图”
这个我之前引用的通鉴也说了,加九锡和封大国齐备了,这个地谁都洗不了。否则的话,你要证明这个反义句是极端困难的,因为历朝历代的权臣都有逾制的地方,但是并不是每个权臣和他们的后代最终都会走到移鼎这一步。秦桧晚年据说也颇有异志:
《齐东野语》:“ 桧暮年,颇有异志。”
但是我们能说秦桧有很明确的篡位企图和方案么? 我向来不反对讨论,我的脾气算是很好的了,不信的话可以看看我在其他答案下面的回复,跟喷子都基本上有道理说道理,但是冷不防这次有人上来就冲,耐心的解释了,还继续冲,一而再,再而三,不完全按照对方的思路就开始人身攻击……这人的脾气再好,那也是有限度的,我自己是答主,知乎给了答主这点净化环境的权力,那就别怪我使用它了。
补充一下,有一点说对了,我还真是隐藏的很好的司马宣王一生黑,因为我真正粉的是丞相啊。
-------------------------------以下为原答案
谢谢邀请…… 回答这个问题感觉比较怪。因为这个利益相关的地方太明显了^_^
关键是怎么定义奸臣?是误国害民,还是说因为后代夺了皇位,自己也一定是奸臣呢?那陈完逃跑到齐国,后来七代之后田成子取齐,是不是反过来可以说陈完是奸臣?霍光的儿子被孝宣皇帝杀绝了,霍光也没有被翻案成奸臣不是么?
先说误国害民。司马懿这个还真没有。邓艾、王基都是他发掘的人才,他也劝过曹睿不要浪费民力。曹植对司马懿的评价就很好:
魁杰雄特,秉心平直。威严允惮,风行草靡。在朝则匡赞时俗,百僚仪一;临事则戎昭果毅,折冲厌难者,司马骠骑也。
对老百姓来说,司马家比曹家还好:
司马懿父子,自握其柄,累有大功,除其烦苛而布其平惠,为之谋主而救其疾,民心归之,亦已久矣。
司马懿历事四朝,曹操时入仕,曹丕时为重臣,曹睿时为栋梁,曹芳时为权臣。
司马懿在武帝文帝和明帝时代,基本上不可能有任何移鼎的心思的。后来在明帝时代出将入相,接受了曹睿的托孤。在曹芳登基初期和曹爽发生矛盾,被排挤,一度有生命危险。后来侥幸拼死一搏,感谢曹爽这个猪对手的大礼,才算是咸鱼翻身,掌握了魏国的实权。这也是他最为人诟病的一点——高平陵事变。李世民在晋书里面狠狠的讽刺了司马懿一把,每次读《宣帝本纪》,都觉得这段制书写的很好:
文帝之世,辅翼权重,许昌同萧何之委,崇华甚霍光之寄。当谓竭诚尽节,伊傅可齐。及明帝将终,栋梁是属,受遗二主,佐命三朝,既承忍死之托,曾无殉生之报。天子在外,内起甲兵,陵土未乾,遽相诛戮,贞臣之体,宁若此乎!
但是高平陵事变之后,也没有见司马懿怎么欺凌曹芳了,只是曹魏宗室的日子难过了许多。司马懿和皇帝之间表面的关系还可以:
帝以久疾不任朝请,每有大事,天子亲幸第以谘访焉。
吐槽一下所有史书里面的这种写法,这里面帝是司马懿,天子是曹芳……只要被追认为帝,之前整个本纪里面不论干什么都是帝如何帝如何……
反之比之曹操和汉献帝之间的关系,不知道好哪里去了,汉献帝的贵人董氏,还怀着孕,因为董承谋反直接的被曹操抓去杀了,献帝求情都没用;皇后伏氏,因为给自己的老爸伏完写的信,不但自己被杀,连带着两个皇子也一起被毒死。司马懿什么时候干过这种事情?至少在明面上,我们能看到的史料上,司马懿还算是一个普通的权臣形象,魏国在他的治理下——当然和诸葛亮不能比,但是也算欣欣向荣。如果高贵乡公成功的击杀了司马昭,拨乱反正,说不定司马懿在被诛三族的同时,自己还能捞到一个霍光一样的地位。事实上在文钦起兵反司马师的时候,对司马懿的评价也很高:
故相国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故烈祖明皇帝授以寄讬之任。懿戮力尽节,以宁华夏。又以齐王聪明,无有秽德,乃心勤尽忠以辅上,天下赖之。懿欲讨灭二虏以安宇内,始分军粮,克时同举,未成而薨。齐王以懿有辅己大功,故遂使师承统懿业,委以大事。
可见司马懿的口碑在当时还是不错的,否则都撕破脸打起来了,何必要再夸其父呢?
说了半天司马懿的好话,是不是李世民就冤枉了司马懿呢?其实也不尽然。司马懿是一个猜忌心和私心很重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可以看看同时期的诸葛亮是怎么处理政治的,诸葛亮也放逐过李严,也杀过马谡,但是诸葛亮不刻意培植自己的私人党羽和亲族,处事公允,做事留有余地,连政敌听说他死了都沧然涕下。
司马懿相比之下就猥琐并且心狠手辣多了,不但在朝中排斥异己,曹爽和王凌都屠三族还株连党羽,并且有目的性的削弱曹魏宗室的势力——这个单独来看没什么,但是同时还对自己的两个儿子也刻意培养其在军中和政界的地位就不好说了……要说他晚年有一些依稀的“异志”,想到了将来司马家取曹家而代之的可能性,也不冤枉。
三代四司马:我的个人看法大约是:
司马懿 -> 霍光
司马师,司马昭 -> 曹操
司马炎 -> 曹丕
我知道很多人可能觉得把司马懿比霍光有点搞笑。但是霍光这个人……对上官桀和燕王旦的处理上,对海昏侯及其手下人的处理上,对霍家党羽的培植上,对汉昭帝的控制上,对汉宣帝的挟制上,经常让人能读出一股寒气。只不过汉家百年基业非曹家可比,朝野人心都在汉朝,宣帝又是英毅之主,霍家基本不存在移鼎的可能性罢了。
------------------
我不说话。。我只贴文。。。
“夫天地之大,黎元为本。邦国之贵,元首为先。治乱无常,兴亡有运。是故五帝之上,居万乘以为忧;三王已来,处其忧而为乐。竞智力,争利害,大小相吞,强弱相袭。逮乎魏室,三方鼎峙,干戈不息,氛雾交飞。宣皇以天挺之姿,应期佐命,文以缵治,武以棱威。用人如在己,求贤若不及;情深阻而莫测,性宽绰而能容,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饰忠于已诈之心,延安于将危之命。观其雄略内断,英猷外决,殄公孙于百日,擒孟达于盈旬,自以兵动若神,谋无再计矣。既而拥众西举,与诸葛相持。抑其甲兵,本无斗志,遗其巾帼,方发愤心。杖节当门,雄图顿屈,请战千里,诈欲示威。且秦蜀之人,勇懦非敌,夷险之路,劳逸不同,以此争功,其利可见。而返闭军固垒,莫敢争锋,生怯实而未前,死疑虚而犹遁,良将之道,失在斯乎!文帝之世,辅翼权重,许昌同萧何之委,崇华甚霍光之寄。当谓竭诚尽节,伊傅可齐。及明帝将终,栋梁是属,受遗二主,佐命三朝,既承忍死之托,曾无殉生之报。天子在外,内起甲兵,陵土未干,遽相诛戮,贞臣之体,宁若此乎!尽善之方,以斯为惑。夫征讨之策,岂东智而西愚?辅佐之心,何前忠而后乱?故晋明掩面,耻欺伪以成功;石勒肆言,笑奸回以定业。古人有云:“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可不谓然乎!虽自隐过当年,而终见嗤后代。亦犹窃钟掩耳,以众人为不闻;锐意盗金,谓市中为莫睹。故知贪于近者则遗远,溺于利者则伤名;若不损己以益人,则当祸人而福己。顺理而举易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况以未成之晋基,逼有余之魏祚?虽复道格区宇,德被苍生,而天未启时,宝位犹阻,非可以智竞,不可以力争,虽则庆流后昆,而身终于北面矣。”
————————李世民
我觉得李二说的挺对的。。。。
我擦!贴晋书都审核。。。。。。以为是禁书么。。。
——————————————————来!翻译一下!——————————————————
李世民曰:嘛,天下最大的事儿是以老百姓为本。一个国家最珍贵的是要有个好元首。太平还是混乱,谁知道呢?兴盛还是灭亡,随他吧。So,从五帝开始,当皇上都是件非常苦逼的事儿。三王到现在,才从苦逼中找到了乐趣。比智商,争利益,大鱼吃小鱼,猛人打怂人。
到了魏朝的时候,三足鼎立,天天打架,乌烟瘴气。司马以高帅富一样的素质,正赶上好时候出来辅佐朝廷,文武双全,又能文治又有武功。自己用人水平高超,求贤若渴。感情深沉不可猜测,性格宽容,与世无争,跟随时代大潮而动,收敛鳞片藏起翅膀,静以待时。用忠诚掩饰欺诈的心理,来避免自己危险的命运。你看他内有雄才大略,外有良谋妙计,100多天就搞定了公孙渊,不到一个月就抓到了孟达,简直用兵再没这么神的,计谋再没这么好的了啊。
然后又带着大家去西面与诸葛对峙。制止自己的部队,根本不想打,要等诸葛送了女人装备才能让他发愤图强。人家都在他门口列队了,他的雄心却没了,申请去那么远的地方打仗,其实就是为了装逼啊!而且当时秦地蜀地的兵马猛人孬种啥都有,经过了那么崎岖的山路过来,累不累也不好说。这种情况下干丫的,绝对有好处啊!结果司马却闭门不出,根本不敢打。人家活着的时候以为人家很牛B不敢上,人家死了又怕是假的,直接回家了。这也叫良将?
阿丕死的时候,让他辅政,跟萧何一样有权,像霍光一样荣耀。应该可以竭诚效劳,向伊尹,傅说看齐。阿睿死的时候,当他是国家栋梁,受到两代君王的遗命,为三代帝王效力。人家要死了,托付给你的事儿,他用生命报答了么?老板不在,他在内起兵。高平陵的土还没干呢,他突然就吧阿爽搞死了。这尼玛叫贞臣?
这种尽善的方法,让我真费解啊!他征讨的策略,怎么在自己家用的这么叼,在西边那么废啊?辅佐老板的心,怎么前面那么好后面这么差啊?所以好几代的孙子听了你的故事觉得简直丢死人,所以石勒那胡人听了你的故事都不屑学你偷别人的江山!老祖宗说:“干三年好事儿,别人都不知道。干一天坏事儿,全世界都知道!”说得简直尼玛太对了啊!
你当年那么牛B藏的好,后代傻逼了吧!!!被人笑话死了吧!!!就跟塞着耳朵偷钟,你以为别人不知道??就像直接在闹市里偷人家金子,你以为别人看不到??所以啊,就该知道贪图眼前,一定会有后遗症啊!!!就知道逐利,一定会留骂名的啊!!!如果你发现不是损害自己帮助了别人,那一定是祸害了别人造福自己了啊!!!有理办事儿才能雄起,逆势而为一定会跪的啊!!!更何况你这样以一个基础不牢的晋朝去替代一个活得好好的魏朝啊!!!!
就算你特别牛B,全天下都念你的好。但老天爷不罩着你,你一样登不上宝座啊,这不是智商问题和实力问题啊!就算你再怎么祭祀老天爷,最后还不是只能给人当小弟!!该!!
以上!
最后一段喷得简直是咆哮体有木有!不过李二脸皮还真厚!
谢邀! 第一次被邀请!谢谢~@兮嘉~~
奸,盗也。——《广雅》
首先,司马懿肯定是奸臣。
其次,曹操,虽难称忠臣,但绝对是无愧于汉家的,这两个人在本质上完全不一样。
人们可以讲司马懿盗魏家天下,但断不可以讲曹操盗汉家天下。
曹子桓代汉时,天下是谁的天下?是曹操打下的天下。
司马炎代魏时,天下是谁的天下?是曹操留给自己子孙的天下。
曹丕是取东汉而代之,但在灵帝之后,董卓、袁绍割据伊始,东汉就已经名存实亡了。
曹操“奉天子以讨不臣”,东汉十三州,曹操一个人敲下来九州半,他所欠刘家的,无非就是四处征讨时,借了天子的名号。但曹操他也还了,我自己打下的江山,我不称帝。并且在赤壁战败后,写的那篇《述志令》中讲——“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几人称帝几人成王。”
纵观孟德一生,对待汉朝刘家,可以讲无可挑剔。
但司马懿在这个事儿上,可是大大的不一样。
东汉刘家烂了,那是宦官、外戚、诸侯弄的,曹操是乱世崛起。
魏朝曹家烂了,那可全是司马懿一家人,憋着坏一手促成的,典型的窃位篡权。
晋代魏,基本就是三级跳。
1.公元249年,高平陵之变,司马仲达赚曹爽。
2.公元260年,高贵乡公被刺,贾充弑曹髦。
3.公元265年,晋代魏,司马炎即位大统。
明明白白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阴谋犯上,司马一家人就是野心勃勃!
单说司马懿,这一辈子都干什么了呢?
1.跟曹操去了趟陕西,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得陇望蜀”这一著名成语。
(此处有误,“得陇望蜀”一词最早应出自《后汉书·岑彭传》。)
(感谢知友 @彭荐予 的指正。☺)
2.和曹子桓搅基……
3.二爷威震华夏时,劝曹操不要迁都,同时献计让渣权去阴了二爷。
4.小受表现优秀,升官、升官、升官、升官,升到左仆射。
5.从曹叡手里拿到兵权,干了孟达。
6.升官,升到大将军+大都督,熬死葛公。
7.领兵去辽东,围死公孙渊,屠了襄平。
8.不甘于人臣,同曹爽争权,争权,争权……
9.高平陵之变,屠了曹爽三族,没过瘾,又屠了王凌三族。
10.把曹家所有的皇亲贵胄叔叔大爷通通撸到洛阳,监控起来,给儿孙铺路。
那司马懿是权臣还是奸臣?愚以为,权大而盗即为奸。
司马懿屠曹爽、监禁曹家各族等行径,绝对是盗主窃国之举,实无悬念。
= =然后,居然还有辣么多人说宣王是忠臣,这这这……
好吧,缺德冒烟心狠手辣篡权挟君的大忠臣……
个人公众号:正直讲史
每天19:21分,都会更新一篇可靠、可信的历史故事,期待您的关注。
废除曹爽地位,是曹魏贵戚的集体行为。
诛杀曹爽三族,是露出牙齿的开始,所有人都没想到(郭太后可能除外),蒋济(高平陵政变的二把手)直接赶快把自己弄死了。
给你看一下太傅大人的真面目,呵呵呵呵呵呵。。。。以下高能!
初,宣王使晏与治爽等狱。晏穷治党与,冀以获宥。宣王曰:“凡有八族。”晏疏丁、邓等七姓。宣王曰:“未也。”晏穷急,乃曰:“岂谓晏乎!”宣王曰:“是也。”乃收晏。
感谢
@sxc邀请。非常非常感谢。
为了防止邀请我的sxc老师撤销邀请,我不得不截图。
@朱峰女士,你的答案,为了防止你进行修改,我已经截图了。没错,如你问题当中所说,礼貌是不是软弱?
当然不是。
我自问是一个普通人,在知乎得到关注多,也只是因为我勤勤恳恳,一个字一个字写得多,仅此而已。
我去咕咚网之前,当过记者,做过公关,我也不是什么名校毕业,但是我深深知道,原创是品德,是节操。做记者,报道要如实,要客观,要中立,要还原事情的本来面目。
我为什么要在微信群“红包体育”里面和你抬杠,为什么要质问你,想必你已经不记得了,然而我记得清清楚楚。
我不关注你的微信号,那是有非常重要的原因的。朱峰女士,你说你没做过亏心事,那么想必在你看来,未经他人许可引用、转载他人原创的内容,不算是亏心事了。
你不记得的事情,我一点一点帮你回忆起来吧。事情当然没有这么简单。
当你加入“红包体育”的时候,我对群主说了一句话。【我很高兴,我有不删除任何聊天软件当中聊天记录的好习惯。】
这里截图当中的日期是一直就存在的。至今我的iPhone 4S也一直在用呢,不可能改掉。
你为什么和我说抱歉,你忘了?2015年3月3日你所说的,是真的都不记得了?
当时我的反应,算是很克制的了,毕竟当着“红包体育”群里这么多人的面。
为什么我过了这么久,才再次在“红包体育”群里质问你,我想你应该明白。我知道每个人做自媒体不容易,想靠着才华变现,更加不容易,当时你肯道歉,说你会改,那么我也就得过且过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改了吗?如果你改了,你就不会不经过
@式微同意,转载她的答案,而且还将她列为“第二作者”。
你的所谓声明,夹杂在你的正文内容当中,而不是正式开辟一个子栏目道歉,被诸多的信息噪声遮盖着,这就是你的诚意?
上述三张截图,是2015年6月17日早上8:43时截的。我现在还很怕诸多水军说我图片造假呢。下面两张图,是2015年3月3日晚上20:49时截的。那个时候,你的微信ID还没有“太阳表情”。
这个总不能说我作假了吧?
而你在面对我的质疑的时候,说了些什么话,你还记得吗?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截图的原因。
二次编辑加了些东西,就可以等同于你自己的原创,是吗?
事实证明我当初心一软得过且过,才是真的错误。
你说了“最初开时,格式内容混乱,但转载内容标明了作者”——我还是那句话:用了我的东西,问过我吗?
你说了“微信对于转载格式有了新要求后,我们也跟着学习,把之前来源不明的全部删除。之后再也没有出现不合规的转载“——来源不明?请看看截图,你自己说过的话,怎么就这么快忘了呢?”是从虎扑、知乎、直播吧很多来源的文章“,这还算是来源不明?
你说了“暴力行为冠以道德名义,缺又恰恰选择了一个认真做事的自媒体下手,无论是出于要稿费,还是炒作涨粉,都不会实现的”——暴力冠以道德的名义?我质问你,就是暴力,你不告而拿,拿了我的答案,也拿了知乎上别人的答案,这种偷窃行为,就是道德的?
另外,请弄清楚,到底谁在炒作?我只是把原文作者式微老师带到了“体育红包”群,让她自己和你说清楚,这就是炒作?式微维护自己正当权益没有成功,自己写了篇专栏,以正视听,这叫炒作?
你说了“另外。。。您在背后诽谤我的许多聊天截图我已经给了律师。我们没做亏心事,我们礼貌但不软弱,真的,用法律途径解决,只对我们单方面有利啊。但您若真的要这样苦苦相逼,请也不吝给我一个您的地址,给您去一封律师函”。
我在背后诽谤你?请把截图放出来,让知乎用户都看看,我到底怎么诽谤你了。
你没做亏心事?没做亏心事我会质问你为什么不经过我允许转载了我的内容?
说我苦苦相逼?到底谁逼谁?“咕咚-李旸”是我在“红包体育”群里的ID,那是因为之前说过要标清楚所在的企业、媒体和姓名,所以我这样写。
我再说一次:质问你,是因为你在知乎未经我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了我的内容;我质问你,是因为你在知乎未经式微老师的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了式微老师的内容。
知乎上的回答问题,是我业余时间所为,工作忙的时候我只能下班回答问题,晚上写公众号内容,或者把知乎的答案放到我自己的公众号上去。关于足球篮球的内容,和咕咚网没有一点关系,全部是我自己的业余创作。
而你,直接找到了咕咚创始人、CEO申波先生,也就是我的最高领导,去质问我的行为是代表咕咚,还是代表个人。
我在知乎的ID和个人说明写得清清楚楚,没有和咕咚有任何的关联。你没有经过我个人的允许,转载引用我在知乎的内容,被我质疑你转载了别人的内容,居然好意思说是“法律层面的诽谤”?居然还去和我供职的企业对质?
到底是谁苦苦相逼?
所谓认真做事的自媒体,是把知乎用户的文字答案,变成自己的声音和话语,放到视频当中去,是吗?
所谓认真做事的自媒体,是未经他人许可,擅自转载、引用他人在知乎的原创答案,是吗?
最后我很想问一句:你既然深知自媒体人的成长有多么不易,为什么你还要去做“未经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其他自媒体人的内容”这样的事情?
最后,是我放出的所有截图的具体信息。
我在这里声明:我是知乎用户李暘,在知乎的每一个答案,在知乎的每一篇专栏文章,不敢保证完美无缺,逻辑严密,没有错别字,但全部是我自己的原创内容,任何人未经我许可,转载、引用、抄袭我的答案,即为侵权行为。
郭淮认为诸葛亮占领北原,就能断陇的结论,纯属YY。假定诸葛亮占领北原,就是下面这个局面:
所以,这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去陇右。
断陇,就是断绝陇道,切断陇右和关中的联系,以达到蚕食陇右的目标。
源于陇右和关中平原,都在黄土高原上,而陇右地势高于关中平原,两地之间主要靠谷道联系,所以连接陇右和关中,主要就是依靠2条谷道,一是陇山道,二是陈仓渭水道。
诸葛亮在一伐时,从祁山道出兵陇右,三郡投降诸葛亮,诸葛亮派马谡守住陇山道的西口-街亭,诸葛亮本人“称兵上邽”(《曹真碑》),亲自围住陈仓渭水道的西口-上邽(郭淮驻守)。
诸葛亮五伐,在关中断陇,即使断成功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诸葛亮压根就没有派兵去陇右。
在关中断陇,周边都是敌人,要守住开阔地几十公里,才实现断陇,完全是搞笑。
所以估计郭淮这种说辞,也许是为司马懿守不住渭南,而在后世补写的开脱之词。
欢迎关注我 @大内义兴 ,以及我的历史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