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明朝亡国,很多人明粉们扼腕叹息,这其中的道理,我想说点个人的看法和意见。
很多人说:明朝亡于朝廷上无休止的扯皮和纷争,导致决策拖沓,终至亡国。
崇祯就对士大夫怀有深刻的仇恨,他至死都认为:是你们这些人害了我。比如
崇祯皇帝在
李自成攻打北京之前,他本意是很想迁往
南京的,因为南京本就有一套完整的官僚体制,基本上可以即插即用。照当时的现实来说,这无疑是唯一一条可以保存明室的路,如果崇祯还在,以皇帝的权威号令全国,就不会出现后来藩王即位,各自为战的状况。明朝最少也可以保存南边半壁江山,参见南宋故事,甚至重新夺回北京的几率也是很大的。
其实朝廷之中,谁都知道,这是唯一一条走的通的路,但无论是皇帝还是大臣,谁也不敢提出来。皇帝提出来,怕背负背弃祖宗宗庙的罪责,遭到下面言官的千夫所指,在这种强大的反对浪潮中,结果肯定也是不了了之。大臣就更不敢说了,
崇祯的反复无常,刚愎自用,此时君臣已无最基本的信任,谁出来当这个罪人,又无皇帝的支持,唾沫都能够淹死他。此时,某种意气用事的道德教条,就成了束缚每一个人面对现实的东西,最终走向玉石俱焚。意气用事,正是明末的政治氛围。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究竟是谁造成了这种局面呢?
明朝的老祖宗,朱元璋废除了宰相,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领袖兼政府首脑的人物,这或许源于他起于微末,深深的不安全感,他太害怕丢掉来之不易的东西,恨不得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权力。
在原本的皇帝——宰相,二元体制之下,政府的决策出了失误,那么下面的臣僚把矛头指向的是宰相,因为他是首脑,要对此负责。皇帝这时只需充当中立的裁判者,比如撤换宰相即可。那么当皇帝侵夺了宰相的权力,其后果就是:原本这些指向宰相的矛头,在皇帝失去了宰相这道屏障之后,他们直接指向了皇帝。而此时的问题就是:皇帝不可能自己撤换自己啊。在原本的二元体制之下:权——责是对应的,而在皇帝的一元体制之下,最高权力无法被追责,这就是制度的平衡被破坏以后,导致最根本的矛盾无法通过制度的方式被解决。此时非理性的情绪就开始蔓延开来,这就是为什么明朝的官僚总是为什么总是显得如此歇斯底里,意气用事的原因。
所以什么明亡亡于万历什么的,都是伪命题。明朝体制本身的缺陷,是造成最终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这帐最终要算到皇帝自己的老祖宗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