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你怎么看国内大学要求双语教学? 第1页

  

user avatar   xing-lin-zhou-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香港大学在校学生,学生是以粤语为母语,英语为第二语言的香港本地学生,有大量内地学生和南亚、东南亚学生。老师虽然大部分都有留美留英经历(当然也有在香港读到PHD的),但主体仍然是华人。学校有一百年的全英文教学传统。

有了这个特殊背景我想我对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亮明观点就是:支持顶尖大学尝试使用英文教材和中文授课的双语教学形式,反对任何层次的学校盲目推行更高层次的双语教育。以下是我的体会:

1. 教师的英文水平问题。学校的背景我普及过了,那么实际的教师英文(主要指口语,毕竟上课嘛)水平到底如何?答案是,来自香港的老师大部分可以流利讲话,但大多数发音水平堪忧;来自内地的教师(确切的说,本科在在内地大学读的教师)大部分无法流利讲话,发音就更不用说了,有的连北京哪个区来的都能听出来(这里使用了大部分,所以是有特例的,另外绝没有随便黑的意思,只是陈述客观事实,毕竟人家本科是内地上的,在基本学术训练和日常对话方面肯定不如本科就使用英语的)。然后可以思考一下内地大部分学校的老师英语口语水平。然后就不多说了。

2. 第二语言教学带来的思维障碍。这一点在人文社科的学科方面尤其明显。不管是香港学生还是内地学生,在使用英文讨论问题的时候往往词不达意,也无法真正把较为深刻的想法及时地表达出来。当然会有人说我们就是要锻炼学生用通用语言的思维思考啊,但窃以为如果这样会影响教学内容的吸收和反思效果,那还不如别了。

3. 养成英文阅读的习惯,积累本专业的英文词汇,乃至在大学期间与国际适当接轨,非常重要。这就是我支持顶尖大学使用英文教材和中文授课的原因了:阅读速度会上来,对以后的学习生活(不管读学术文件还是日常使用)都有相当的好处,积累英文词汇和与国际接轨就不用说了。

总之,双语教学不能影响课堂内容本身的吸收效果,但又不能完全弃置英语于不顾。与双语教学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恐怕会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融入国际学术氛围过程中面对的非常矛盾的问题,的确值得思考与讨论。




  

相关话题

  说说上大学和没上过大学,生活里,工作上有多大差别? 
  青岛大学最好的专业(临床医学)和兰州大学的天坑专业选哪个? 
  大学有钱坐飞机还有必要故意坐火车体验吃苦吗? 
  有哪些能把人笑出腹肌的视频? 
  如何看待90后平均每月储蓄只有1339元? 
  宁波工程学院后续寥寥,能说明什么问题? 
  博士生的日常是怎样的? 
  说一下你的教育理念或者你认同的理念? 
  如何看待同济大学 72 岁女教授趣味科普物理知识同时劝家长们不要鸡娃不要焦虑,你怎么看待「鸡娃现象」? 
  有个逗比班主任是什么体验? 

前一个讨论
袁世凯能在清末大放异彩说明个人手段非常高,但为什么看不清局势而选择称帝?
下一个讨论
印度和中国,哪个国家的强奸犯罪更严重?





© 2025-05-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5-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