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法国科学家在转基因玉米对于小鼠毒害性的研究结果? 第1页

  

user avatar   luo-hen-wu-s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篇文章被撤稿了(

Elsevier Announces Article Retraction from Journal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围绕事情的争论也该尘埃落定了。

-----------------

谢邀~

先撇开这篇文章的结果,他们使用的材料NK603是孟山都2001年推出的抗草甘膦的转基因玉米。最早进入欧洲是在荷兰和西班牙进行了安全性评估,当时他们主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NK603玉米作为粮食和饲料的安全性评估;二是市场上的NK 603玉米在进口和加工过程中是否可能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最后得出结论,认为NK603和传统玉米是一样的。随后欧盟其他成员国也做了相关的工作,其中一部分人支持荷兰人得出的结论;另一部分则认为他们的安全性评价缺乏足够的相关数据支持;还有一部分非科学方面的意见。最后应欧盟的要求,2003年EFSA对各个成员国关于初始评估报告的异议进行了重新评估, (

efsa.europa.eu/en/efsaj

),最后仍然认为NK603是安全的。

In conclusion, the Panel has considered all the evidence provided and is of the opinion that NK603 maize is as safe as conventional maize and therefore the placing on the market of NK603 maize for food or feed or processing is unlikely to have an adverse effect on human or animal health or, in that context, on the environment.

另外,在EFSA的安全性评估中的毒性试验是Sub-chronic (90-days) toxicity test

No consistent differences in the measured clinical, biochemical and histological parameters were noted for rats fed on non-GM or NK603 maize, except for slightly elevated levels of average corpuscular volume and average corpuscular haemoglobin in female rats administered with a high dose.

这也许是作者选择NK603,而且进行长期慢性实验(2年)的原因,毕竟抗草甘膦的转基因玉米品种不止这一个。

10年前EFSA出面澄清了NK603的安全性,于是当这篇文章出来后,EFSA也第一时间做了回应,所有的的争议等到EFSA重复的结果出来便会见分晓。

EFSA monitors on an ongoing basis scientific developments in relation to its work. In this context EFSA will consider the paper’s relevanc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available scientific evidence including recent studies assessing, over a sustained period of time, the potential toxicity of foods derived from GM crops.

10月4日,EFSA对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从多个方面进行了评价,认为作者的缺乏客观和确切的证据证明NK603的危害,不需要对NK603玉米重新进行安全性评估。(

efsa.europa.eu/en/efsaj

EFSA concludes that the Séralini et al. study as reported in the 2012 publication does not impact the ongoing re-evaluation of glyphosate, and does not see a need to reopen the existing safety evaluation of maize NK603 and its related stacks

----------------以上是官方资料-----------

回到这篇文章,下面是自己的一些吐槽点

实验设计和对照

作者一共设置了10个小组,每个小组20只大鼠,雌雄各一半,一共200只。其中对照1个小组,喂食传统的玉米+标准饮用水;实验组包含6个小组,3(11%,22%,33%三个剂量) x 2(添加Roundup或不添加Roundup);3个Roundup对照组,3个浓度梯度的Roundup+传统玉米

对照设置没问题,但是对照组的数目还有待商榷,10个数据进行显著性分析略显不足。尤其是在对照出现意外的情况下,数据就更不可靠了。

实验结果

第一眼看到结果的疑问是 为什么不存在剂量效应?,喂食最高剂量的NK603玉米的雄鼠死亡率比低剂量的要低,而且不止在一个实验组中出现,在其他实验组也有类似的现象,在某些实验组甚至比对照还要低。作者将其解释为a threshold effect,但也没有给出明确的阈值。

另外,实验组肿瘤的产生也没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几乎所有的实验组中都是22%组的发病率最高,而且对照组也会有一定的发病率,作者只是交代

They were rarely equal but almost always more frequent than in controls for all treated groups, often 2–3 times more in both sexes.

没有明确给出发病率的显著性是如何得出来的。对于肿瘤产生的解释是Roundup诱导激素水平的改变,但是在33%剂量下实验组GMO + R 却比GMO 组显示更低的肿瘤产生频率。这个矛盾也无法解释。由于慢性病和死亡的存在,生化分析发现的许多肾功能相关的一些生化指标变化也不显著。

另外,对照组的大鼠也有一定频率的肿瘤产生是否可能与营养的平衡相关,作者也没有给出喂食相关的营养比例。进行长期性实验本身受环境影响很大,越到后期产生不可预期的因素越多,实验数据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也值得考虑。

---------------

其实这不是第一次出现这样的研究,每一个上市转基因产品都会受到欧洲和北美许多组织机构的评价和测试。假如这个观点以后不能被重复,也会和很多类似的报道一样尘封进历史。而假如能够重复,抛开产生的舆论压力,对这样一个产品而言并非全是负面价值,毕竟谁也不能保证EFSA的安全评估体系是否存在漏洞,以后的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标准也将会与时俱进。




  

相关话题

  通过专门的生物病毒能够对特定的生物群体进行灭绝打击吗? 
  为什么红薯越放越甜? 
  牡蛎是怎么按照潮汐节律进食的? 
  病毒必须依赖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才能生存?死细胞有没有细胞结构? 
  人类如果缩小到昆虫一样小,能否击败大多数虫类(节肢动物)? 
  上海交大人脑意念遥控蟑螂行动的研究有何创新之处? 
  地球上有不存在蚊虫的地方么?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癌症,癌症患者最终死于什么原因? 
  巨大生物,比如金刚的毛发也会一样变巨粗吗? 
  如果新冠病毒都演变成无症状,那还需要防吗? 

前一个讨论
假如当时人类最早以玉米为主要作物,小麦和水稻只在新大陆出现,那人类的历史会有什么不同?
下一个讨论
转基因lab需要什么设备?





© 2025-01-2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