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新闻调查》关于转基因大米的问题调查?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可以直接看王志安(节目中的男记者)的采访手记

《追查转基因大米》手记
2014年7月28日 22:20

半年前,当转基因滥种的选题通过时,我就想到了今天这一幕。舆情滔天,两边不讨好。这些对我来讲一点都不重要,我的节目播出,我只在意是否有证据上的瑕疵,至于对谁有利的衡量与取舍,在我决定做某一个新闻的那一刻,就被屏蔽了。


尽管如此,我还是有兴趣回答一下网上的各种疑问。这些疑问归纳起来有几点:第一,为什么不在节目里将转基因的安全性讲清楚?第二、转基因真的安全么?第三、如果真的安全,为何农业部不批准商业化种植?


提第一个问题的人,多数都不了解电视。栏目化的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每期节目的时长都是精确到秒的。对于《新闻调查》而言,这个时长是固定的45分钟。除掉片头和广告,一般大约在41分钟。《新闻调查》面临的选题千差万别,用完全一样41分钟的来展现,其局促显而易见。遇到简单一点的选题,时间显得太长。而碰到复杂的选题,41分钟,就显然太不够用,《追查转基因大米》就属于后一种。


关于转基因大米的安全性,在采访中当然是必备的内容,我们分别采访了华农的林拥军和中国CDC的陈君石院士,在编导的初稿中,这部分内容也都有,但最后都删掉了。为什么?时长。历时半年的采访,几十位采访对象,将近20小时的素材,最终要变成41分钟的节目,你总要做取舍。保留了A就得删掉B,每次在这最后关头,也都是编导们最为痛苦的时候。剪哪都是肉,都会疼。


正因为如此,电视节目更倾向于在一个节目里,只充分展示一个问题,把一个问题说透。对于本期节目而言,最重要的信息,就是关于滥种的严重程度,以及围绕滥种产生的种子销售,种植,大米进入市场这一条常常的产业链,还有政府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角色。相比之下,对于安全性的连篇累牍的叙述,还包括为什么迟迟拿不到商业化证书的讨论,都只能忍痛割舍了。


假如,有更充分的时长,也许关于安全性的部分会稍微充分一些。但是,你们真的认为,那些有意误解的人,是因为我们没有将安全性成分论证清楚么?朋友圈里一键转发的那些人,他们有认真看过我们的节目么?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是基于节目是否对自己的立场有利来判断的,而不是节目本身呈现了什么事实。而很多媒体同行,根本就是有意断章取义。



第二个问题,转基因大米是不是安全?节目开机时,五六个成员的摄制组里,算我对转基因了解的多一些,一些同事也有疑虑。“虫子都不吃,人吃了能没事?”但是,当我们节目做完时,整个摄制组的成员,再也没有怀疑转基因安全性的了。


关于转基因的安全性论证有两条路径,第一生物学论证,第二是毒理实验方法论证。第一种方法的论证,在转基因水稻研发之时,科学家就必须进行基因安全性论证,以确定自己选定的转基因路径都是安全的。否则,做出来的东西再有效,通不过毒理实验,都是耽误工夫。更何况,如果真有致敏性等安全问题,转基因水稻的研究者,也很可能面临赔偿责任。


很多人习惯称呼BT63为毒蛋白,其实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它只是针对鳞翅目昆虫的一种原毒素,也就是说,它本身是没有毒的。但是鳞翅目昆虫体内有一种碱性蛋白酶,当虫子吃进BT蛋白后,就会将这种原毒素切掉一小段,形成一个短肽,并最终在虫子体内转化成所谓的毒蛋白。

这种毒蛋白并非对所有的虫子都有效,仅仅能杀死鳞翅目昆虫。这是因为鳞翅目昆虫的肠道细胞里有一种蛋白质受体,这种受体恰好可以和前面这种毒蛋白结合,结合之后,肠道细胞就会穿孔破碎,直至崩解。当这样的肠道细胞积累到一定程度,虫子就挂了。


那为什么BT蛋白对人畜无害呢?首先人的肠道里没有虫子肠道的碱性蛋白酶,无法完成BT蛋白的切割;其次,即便能切割,也能形成所谓的毒蛋白,但是,人类的肠道细胞里根本没有这种毒蛋白的受体,也就是说,无法和这种毒蛋白结合,从而破坏人类的细胞。


应该说,这个设计思路非常巧妙,它利用了人和虫子之间消化环境的差异,以子之矛攻击虫子,但同时又构建了保护自己的防护之盾。


当然,上述生物学原理都是依据人类的认知论述出来的,现实当中,转基因食品要上市,必须要拿到政府的安全证书。拿到的方法,是按照规定程序做动物的急毒和缓毒实验。有兴趣的童靴可以去查一下具体实验方法,这些方法不是只针对转基因食品,而是针对所有申请上市的食品。很多人有误解,说转基因食品经过人体实验了么?事实上,任何食品的安全试验,都不容许用人来做的,只有营养性实验才容许人作为实验对象,著名的黄金大米实验,当时做的就是营养转化实验。毒理实验的动物一般是白鼠,急毒实验就是要测量半死计量,缓毒实验则要按照老鼠和人类的寿命折算,测量相当于人类一个生命周期,或者几个生命周期的毒性。


最开始的时候,农业部对转基因大米并没特别在意,只是要求华农在做生产性实验的同时,做动物毒理实验。华农做完之后,农业部又觉得这样做不合适而且那个时候国内的舆论风向已经有点不对,于是,农业部从华农调集了四顿转基因水稻,在北京委托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国CDC的食品安全评估中心做毒理实验,最终这些数据汇总在一起,再由一个专家委员会投票决定。


应该说,这个毒理实验在程序上非常严谨,实验的结果均显示,转基因水稻和非转基因水稻在毒性上没有任何差异。也就是说,他们的安全性是实质等同的。正是基于这个结果,张启发团队的BT63转基因水稻,才于2009年拿到了安全证书。



现在回答第三个问题,为什么转基因大米的安全性没问题,却迟迟无法进入商业化种植呢?按理说,拿到安全证书之后,就可以遵循一般的程序申请商业化证书,一旦拿到这个证书,转基因水稻就可以合法地上市销售了。但有意思的是,不管华农如何申请,农业部都不受理,也不解释原因。一晃将近五年的时间,转基因大米就卡在了这临门一脚的地方。


在接受我采访的时候,张启发曾经无奈地叹息道,科学家的功能不应该仅仅体现在实验室里出成果,发论文,而是能够看到自己的科研成果能够造福社会。可现如今,这个世界上实力最强的转基因水稻的研究团队,转基因的产品在实验室已经研究到了第四代,但距离他内心的造福社会的目标,却似乎越来越远了。


中国人实在是一个有意思的民族,对那些已知明确存在的风险的“舌尖上的中国”的各种传统食品趋之若鹜,甚至不惜附着上文化的外衣,但对于经过严格科学实验证实安全性没有特殊之处的转基因大米却避之唯恐不及。这样一种群体无理性的背后,就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同胞和我们的时代。我读过几天历史,深知历史非常经得起人类的各种折腾,转基因也一样,民间的反转日趋激烈,一定会导致转基因技术的推广延迟。农民要多付更多的劳力,我们要多吃一些农药,这就是我们必须为生活在这个时代中国付出的代价。但这种代价,和风驰电掣的历史相比,真的什么都不算。不过三年前,等一等灵魂的心灵鸡汤在网上一纸风行,可现如今,中国的高铁已经走出国门,人们对高铁的认识也渐趋理性,转基因也会一样。


很多人不理解我认同转基因技术,为什么却要去调查原本可能早就该上市的滥种。这个道理在我这简单至极,身为记者,就只应该对真相负责,剩下的,都交给历史好了。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本期节目的编导张娟,她原来是我们台驻站泰国的记者,在红衫军的时候,很是风光了一把,回国后来到《新闻调查》,第一个节目就和我做这个折磨人的选题,半年的时间里,张娟有好几个月每月只能拿两三千块钱,但她一直都没有抱怨。节目一路跌跌撞撞最终播出,算是让她扬眉吐气一把,我真心为她高兴。


我了解的信息当然远不止说的这些,但我能告诉各位的,也就这些了。剩下那些更多的秘密,等着看我回忆录吧。有人建议回忆录的名字,叫《你看不见》。


这个名字可以考虑。


user avatar   mreight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要搞清楚一点是,欧盟从来不是“禁止”进口转基因,而是进口哪些品种需要先通过审批,尚未通过审批的品种才会出现所谓的“禁止”——往往也是暂时的。而这种“禁止”往往源于官僚机构冗长的审批手续,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走完审批流程,偏偏转基因育种的效率远远高于传统育种方式,因此审批速度必然远远滞后于新品种出现的速度。这才造成那些五花八门的“禁止”新闻。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自贡“毒花生随电瓶被盗”续:追回电瓶,“毒花生”系报案人谎称? 
  做个小调查:各位对进化论、转基因、中医、刘翔退赛、韩寒代笔都是什么看法? 
  如何看待美国媒体疯狂报道印度疫情失控的新闻? 
  如何看待马克龙在2017年5月8日赢得法国大选? 
  成都一海归硕士辞掉金融分析工作,选择当「废品回收员」,月入 2 至 5 万元,如何看待这种职业选择? 
  如何看待街头十八元烤鸭?鸭农吃速成鸭吗?动物体内的抗生素会对人体产生什么影响? 
  如何看待茅野爱衣疑似参拜靖国神社? 
  如何看待海底捞两门店被曝「后厨卫生有重大问题」? 
  如何评价朝鲜宣布成功进行氢弹试验? 
  上海网红日料店一绪被曝食材以次充好、回收再卖,官方回应「非常震惊,感谢顾客媒体帮发现问题」,你怎么看?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有人反对转基因?
下一个讨论
吃什么可以改变自己的基因?





© 2025-01-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