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从经济学角度,怎么看待菜场里一两毛钱的讨价还价? 第1页

  

user avatar   zhou-xiao-n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见没人说上几句,有点可惜,又蒙相邀,我就说点看法。

我的看法是六个字:小博弈,大作用。

别小看这一两毛钱,如果没有这一点钱上的讨价还价,目前的的菜价还会继续往上窜。顺便说一下,现在的菜经常处于2元至4元的区间,讨价还价不是一两毛钱,而是在五毛乃至一元的范围。

菜场是菜走向消费的最后一道环节,对菜的最终价格,起着一个总控制的作用,同时又要保证之前的生产环节和每一道营销环节的利益分享。而每一道营销环节,都有讨价还价。经济学上所谓“看不见的手”,正是通过成千上万的讨价还价行为的综合作用来实现的。

菜场上的摊贩,我们把他看成是经济上的理性人,一年365天,他天天都会试探涨价,他拥有众多的涨价机会,菜的鲜度、卖相、品质,菜的换季、品种,也都可以在菜价上显示。还有卖的时间,比如早贵晚贱,高峰时贵,人流散去时便宜,这也是常见的景象。

但是,他们的涨价企图和行为,会永久性地遭遇到买菜人的弹压。家庭中买菜的多数是女人,如果有行动方便的老太太,多数是老太太。他们经常甚至天天逛市场,对蔬菜的质量、品种、行情都很敏感很熟。她们一进菜场,会货比三家,多摊询议议价,作品种和价格比较,才下决心买觉得合适的。

菜摊经营的大多是时鲜菜,他们忍耐的极限是,利润的心理底线+拗价卖不出可能导致的鲜菜损失。家庭主妇和老太太们的心理底线是,刚需的底线需求。双方都在忍耐极限上争取经济学上的所谓边际效益。

菜贩们会随时感到买菜者对价格的弹压,如果他不懂得适时松口,可能买菜者就会换购另一家的了。而他一旦松口,周边菜贩立即又会感到压力,被迫灵活一些。

购菜者如果不弹压价格,每天购菜如多花5元线,一个月就是150元,这个数字看起来不大,但如果不这样,就会放纵菜摊试图再涨价的行为。家庭主妇或老太太们可能不会去想,正是他们一次次五毛一元或者一毛两毛的还价,让他们避免了日后可能出现的更大损失。

很少有调查者会有心在菜场里从早蹲到晚,去观察一天的菜价波幅,去观察那些精明的家庭主妇或老太太们,与摊贩们妙趣横生的议价行为。但在家庭主妇或老太太聚在一起时,却可能听见他们嘻嘻哈哈地说,自己用那几招买了便宜菜的。值得吗,如果你赞成我说的上述道理,这是值得的。何况这中间,还有她们小胜获得的趣味和愉悦。

这样的道理,恐怕在全世界都是通用的。我曾见过报道,说美国的家庭主妇们说,如果商场少了中国货,她们不知该上那里去买价廉物美的产品了。

我本人有时也进菜场买菜,一般情况下,属于那种走到前面几个摊位,见到合适的不还价就买,懒得去费时间费口舌。但逃不掉的理性规则,有时也会让我掂量。前三天,我在街上10元4斤,买了点新上市的软杮,真好吃,到昨天吃完了,又上街去买,嘿,变成10元3斤了。有前三天的比较,我又到那家水果摊去买,嘿,也说是10元3斤,我说我前天才买过,是4斤,摊主说,我从来没卖过10元4斤。我知道博弈中的行情变了,馋这个东西,买了。换为一个家庭主妇,可能还会有声有色地和她扯一番的。

大老爷们进了商场,常常会直奔主题,将要买的东西,买了就走,一分钟也不愿多呆。他们会很难理解,女人们进了商场,就会快活起来,拿上一件衣服,东比右比,穿了脱下再穿,弄了半天,嘿,还给商家走人。再到下一家,依然如此。真让人摸不着头脑。商家也不容易生气,他们赚了人气。其实,只要看看女人们在家里试穿衣服,也会弄上半天,就明白了。她们关心自己的美丽,这是她们的趣味所在。买不买,有时倒居其次了。

买菜讨价还价,也是有趣味的。说老实话,比起家庭主妇或老太太们,我们这些爷们还少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这是小智力比拚,自然有趣味,只是我们没用心去体会罢了。

后两段走题了,罢了,打住吧。




  

相关话题

  经济学与金融学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为什么金融战发起者大多做空不做多? 
  长三角地区人均GDP什么时候能超过日韩? 
  兰州大学经济学怎么样? 
  如何看待中国大规模民工返乡潮? 
  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有哪些典型案例? 
  滴滴和快的是否符合古诺双寡头模型?它们之间的竞争是否会达成纳什均衡? 
  如何评价马寅初的《新人口论》? 
  经济金融学科如何训练自己挖掘有意义的论文选题的能力? 
  能不能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下野味市场? 

前一个讨论
有哪些电影配乐,在响起的时候会让人心头一震?
下一个讨论
在摄影师眼中,一张专业到位的美食照是什么样子?





© 2025-01-2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