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市场上的货币是如何多起来的? 第1页

  

user avatar   zhou-xiao-n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下面,以中国的情况,说说我的理解和看法。

一、为叙述需要,先明确几个概念

1、关于央行。人民银行被称为银行的银行,对其他银行具有监管职能。按人民银行法规定,其主要职责是: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保证币值稳定,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的。同时也可以运用金融工具,从事金融业务,但这一业务是以维护金融稳定为目的,而非自身盈利。

2、关于货币。从流通的角度说,货币是一种以信用为支撑的可以广泛使用的交换媒介。他的形式,可以是纸币、金属币、账务符号、以及支票、各种电子卡上的货币表达和数量等。对于拥有者来说,是一种金融索取权,即拥有者可以用其换回自己需要的东西。

3、关于发行。按人民银行法的准确定义,新版人民币称为发行。这个发行,指的是纸币和金属币。当社会上流通的人民币不够使用时,可以说增加发行量,但更准确的说法是增加印刷量。污损的人民币,叫收回销毁并予补充,这种情况,不体现为流通量的增加。

4、关于货币增加。货币增加,主要不是指纸币和金属币,而是多种货币方式计算的总量增加。2012年年末,按央行网站的数据,我国流通中的现金,即纸币和金属币的总量仅5.46万亿,而同期我国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91.7万亿元和63万亿元。同期广义货币供应量为97.41万亿,流通中的现金只占5.6%。货币供应量同比增幅为14.33%。而现金流通量与上年同期的5.07万亿相比,仅增加3900亿元,增幅为7.8%。这是因为,货币更多地以各种现代支付手段和结算办法在运转了。

二、货币是怎么增加的?

货币的增加,主要是由货币创造货币产生的倍增结果。在学者的文章或新闻报道中,常将货币的创造称为发行,一采取增强流动性的措施,如增加投资、贷款或国外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就说开动印钞机了,大发钞票了,可能是用“发”的说法,比较简便的缘固。

1、这一增加,是由贷存贷存中派生的乘法效应带来的。目前,我国的基础货币(存款准备金加流通现金之和),按央行公布数,2012年末,基础货币是25.2万亿,其中存款准备金接近20万亿,流通现金5万多亿。乘法效应是3.86倍。基础货币的3.86倍,就是广义货币供应量。

乘法效应的形成。比如,银行贷给甲企业一年期贷款1200万元,而甲企业暂时只使用100万元,其他钱照样存银行,银行就可以将剩下的钱,再贷给其他企业,其他企业又只用100万元,其他钱再存银行,如此贷存贷存循环下去,就会产生神奇的货币乘法效应。如果乘法效应是3.86倍,这个货币量就放大为4632万元了。这个乘法效应,就是货币创造。

2、这一增加,是由外汇储备形成的外汇占款形成的。2012年,我国外储是3.31万亿美元,按汇率折算,接近26万亿人民币。2000年,我国外储是1655.74万元,外汇占款是1.36万亿元。分别增加了19倍和18倍。所谓外汇占款,是指用于收购外汇的人民币金额。但是央行本来没有这个钱,用于收购外汇的钱,体现为央行的负债。由于数量太大,被称为货币超发。

巨额的国际收支顺差尤其是其中的贸易顺差,造就了我国高居世界首位的外储。大批出口企业的产品如果不是出口,在国内销售,收取人民币,再用人民币在国内购置原材料,资金就会通过人们的购买行为和通过银行,在国内循环使用或者创造货币来满足需求,不会导致货币超发。或者虽然出口,但同时又有大致相当的进口对冲,人民币与外币就会处于不断地交换使用之中,也能自求平衡。由于存在巨额顺差,每进一美元,央行就收走一美元,按汇率发人民币,从前是8元多,现在是6元多。顺差越大,央行收得越多,人民币发得越多。一方面外储高居不下,一方面人民币超发。

基础货币又称为初始货币、高能货币。如果确定一定的基础货币量,这个货币放出来的量越大,产生的乘法效应越大。而外汇占款也都是初始货币,一经放出,就会产生倍增效应。由于我国的外汇占款额已高达近26万亿,比目前2012年央行公布的基础货币还多一点,便会形成强大的通胀压力。

央行行长周小川说,要用资金池来装。这个所谓的资金池,就是指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办法来对冲。2000年时,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是8%,现在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金融机构是20%,中小金融机构是16.5%。所谓准备金率,就是将所有金融机构的存款总量,按一定比率冻结,上收为央行的存款。

如果不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还按8%执行,意味着有10多万亿高能货币被释放出来,现在中国的货币可供应量,就远远不止这个数了。

3、这个增加是由国债地方债以及奉行投资拉动等策略发生的贷款形成的。2011年,我国的国家债务和地方债务大体是20万亿。如果发行的是国债和地方债,就是用公众的现金,以及公众及企业机构的存款转移出来,用于购买高于银行利率的债券。债务的形成,主要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制造需求,还会配套产生贷款,拉动相当一部分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些资金会进入各个领域,通过银行存贷循环,产生货币的倍增效应。

投资拉动,是我国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套马车之一。由于这个拉动主要是政府行为,又成了我国GDP增长保8,实际经常处于10左右的一项常用手段。在内需增长困难的情况下,每当出口增长受限,就会强化投资拉动。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出台了4万亿投资措施,2012年下半年,眼见得经济下滑了,于是各种投资拉动措施又出台了,于是货币量就大幅增加了。而后就是媒体报道,什么经济企稳回升了。

此外,信托产品、理财产品之类,以高于银行存款的收益吸收资金,相当一部分又会进入银行流转,起着提高货币的流动性增加货币的作用。

三、货币增加的利与弊

社会上流通中的现金,日日都有正常波动。由于电子卡等各种货币支付形式的增加,现金即纸币、金属币,与商品流通量相比,处于相对减少的状态。由于经济生活发展的需要,以及存贷存中的货币倍增效应,货币总量始终在增加,在实行金本位制时,受黄金储备的制约。在不再实行金本位制后,靠国家信用制约,由于国家常运用金融手段来拉动经济,就会显著增加货币总量。

如果单指现金,大体流程是这样的。货币的发行权属央行。央行印制的钞票,进入发行库(发行库又称金库)储备,再按其他各银行的需要量,调拨入这些行的业务库(也称金库),由这些行各营业点按业务量取出面市,这叫“现金投放”。

各银行营业点现金收付日日都在进行。现金使用有个常量,超过部分,要交回所属行的业务库。而这个业务库的现金储量,是有限额的。当超过这一限额时,就要上解发行库保管,这叫“现金回笼”。

由央行发行库进入各银行业务库的人民币,未离库进入社会流通,不计算为流通量。由于发行的数量和回笼的数量是不一致的,会形成轧差。当大于回笼的数量时,以年为计,称为当年增加了多少投放量,当小于回笼量时,称为当年减少了多少投放量。

在社会上某些必需商品紧俏需要囤积时,在遭遇天灾人祸时,在对物价上涨产生心理预期时,如果使用钞票更为方便,人们可能大量从银行提现,增加了钞票流通量。但这种情况往往具有临时性,一恢复平静,现金又重新回归银行。

在我国银行,最重要最可靠的货币资金,其实是老百姓的存款。2011年,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35.2万亿,消费者贷款(包括住房)为8.8万亿。沉淀在银行的资金,达26.4万亿。这个存款余额,年年都在增长,以2006年以来计,多数年份的增长率,都在15%以上,2012年,又增长了16.7%,达到40.6万亿。所以有的人说,银行的钱,其实就是老百姓的钱,是有道理的。既然你存起来不用,银行就可以用来发放贷款。

央行以降升准备金率,控制货币总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上体制上的若干原因,每一次降升,都会对经济产生影响。总量过大时,就会形成通货膨胀。不知不觉间,老百姓发现,存款是多了,当年的收入也增加了,可是钱却越来越不顶用了。尤其是房地产价格高企,比如10年前一套房100万,现在变成300万了,就会让欲购房者后悔不迭。前面我们说到,货币对于拥有者来说,是一种索取权,这个权利被稀释了,代表的财富减少了,拿同样的钱,甚至再增加一倍,也换不回原来的东西了。

钱放出去了,确实办了许多事。比如,公允的说,全国所有的地方,基础设施条件都有了极大改善,这是成就。但是货币乘法效应产生的货币总量,有极大的虚拟性和脆弱性。比如,我们现在常说资金链断裂,如果某一环节资金出现重大损失,受影响的往往就是一片企业。如果是银行出问题,相关的企业,就会普遍遭殃。

投资拉动下基础设施建设中兴起的许多相关产业,如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建筑设备等都严重过剩,产能利用率很低。短期内的强力投资拉动形成的这些产业,随着基础建设的逐步完成,将因能力放空而使过剩情况进一步加剧,形成的庞大资产将急剧贬值。另外,全球主要国家都在实行货币宽松政策,货币进一步贬值在所难免,这又会给出口形势渐渐严峻的中国大批出口企业增加新的难题,如果出口大面积受阻,也会遭遇产能大量过剩而使庞大资产贬值。而资产贬值就会形成巨量的难偿债务。

由于需求受限,预期不好,我国去年就出现了企业贷款需求显著下降,贷款下降的情况。

正在看日本著名经济学家辜朝明的《大衰退》一书。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资金总量大幅增加,形成投资狂潮,土地价格猛增,国际收支顺差大,外储高居全球首位,最终却难以为继。此书讲述了日本自上世纪90年代初经济泡沫破灭后,内需不足,资产价格暴跌,本来处于盈余状态的资产,一下子处于负值,严重的甚至只相当于从前的10%,从而破坏了数以百万计的企业资产负债表。企业在利率接近于零的状况下,也不敢贷款扩大生产,有点钱就加速还债,2002年和2003年,偿债额已经上升到年30万亿日元的空前规模。由此使经济丧失需求,进入了全面大衰退。

虽然情况未必都相似,但前车有鉴,总有些经验教训,是值得后来者记取的。


user avatar   ma-ling-p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之前看过的一个小故事,一旅客来到小镇上的旅店,给了旅店老板一百元房钱上楼入住,老板转身给后厨补上了拖欠的一百元工资,后厨又跑去屠夫那儿还上了一百元猪肉钱,屠夫又向妓女还上了一百元嫖资,妓女又把欠的房费还给了旅店老板。这时,刚才那旅客上楼转了一圈发现没有合适的房间,于是拿回一百元走人了。 最后这一百块钱谁也没得到,但是镇子上所有人的欠款都清了……

这里旅客就是央行。市场需要多少货币来保证交易,就投放多少货币。


user avatar   patrickl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借钱”确实会让市场上的钱多起来,我读书的时候没有完全理解这一点,后来才体会到的。

普通人刷信用卡借钱,这笔钱过一个月就还给银行了,大家都感觉自己手头并没有多出来什么钱。

但是企业贷款不是这样的。

比如生产型企业向银行贷款1亿采购原材料,生产产品,销售卖了1.2个亿。企业在拿到销售回款之后,不会归还1亿元的借款、留下2000万用于经营。相反,企业一般会把1.2亿再拿出去,继续采购原材料、生产、销售,赚1.44个亿。

这笔钱当然最终是要归还的,但是从企业贷款出来开始到最终归还之前,这段时间市场上是不是明显就多了1亿元?如果这是一年期贷款,那么这一年就多1亿元,如果是三年期贷款,这三年就持续的多出来1亿元。

进一步说,企业如果经营正常、发展顺利,即使年底归还了1亿元,它到了第二年年初也会重新贷款。所以第一年底刚刚收回去的钱,第二年初马上又流出来了,算一下两年平均数,市场上的钱还是多的。

其实住房贷款也是一样。

比如我买了一套20万的房屋,我明明自己有20万现金,但是我不用,我一定要去银行贷款20万,用来支付购房款。

等我支付完毕以后,我自己手头还有20万现金,卖房子的人拿到了20万现金,市场上一共就有了40万现金,比我贷款之前多了20万。当然,我还欠银行20万,但是没关系,这笔债我可以用30年慢慢还,在还完之前市场上就会一直多出来一笔钱。

计算货币量的时候,贷款是立即会流入市场的现金,而负债暂时不必归还,因此贷款确实会让市场上的流通货币量多起来。

所以央行的很多货币政策都是在管银行,而管的重点就是银行贷出去多少钱。


user avatar   feng-h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相比于单反而言,请谈谈微单在某些拍摄场景会出现的具体情况和问题


  

相关话题

  银元(袁大头)在民国时期为什么是硬通货? 
  中国政府为什么不取消港币,在香港使用人民币? 
  央行降低准备金率是不是意味着降息? 
  白居易《卖炭翁》中"半匹红纱一丈绫"究竟值多少钱? 
  如何看待央视 2 套播出的「土耳其人民踊跃将外币兑换成里拉,帮助土耳其对抗美国,挽回国家经济损失」? 
  为啥人民币上没有人民? 
  有人说北宋对辽国实施了货币战争,这种说法对吗? 
  如何看待央行报告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户均总资产318万,住房占比近七成? 
  如何看待余额宝年化收益率突破 4%?意味着什么? 
  央行降低准备金率是不是意味着降息? 

前一个讨论
马尔可夫链模型是什么?
下一个讨论
圆周率 π 是否隐藏了本个宇宙的设计者留给这个宇宙的智慧文明的某种信息?





© 2024-12-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