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抵御「情绪温差」对思考和决策的影响? 第1页

  

user avatar   yuning-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请自来。

题主说到情绪温差这个问题,主要是当人们使用热系统(hot system)和冷系统(cold system)思考问题时的过程不同。使用热系统时情感占据的因素比较多, 人们会比较冲动、几乎像是条件反射一般地做出决定,而使用冷系统的时候,人们的情感因素比较中立,使用自己储存的知识,不紧不慢地做决定。因此使用不同系统导致的“温差”会使得人们做出不同的决定。

参见Metcalfe, J. & Mischel, W. (1999) A Hot/Cool-System Analysis of Delay of Gratification:

Dynamics of Willpower.

如何解决使用两个系统是导致的不一致说到底还是人们如何解决由于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而产生的冲突与矛盾。人们可以同时拥有很多不同的cognition(暂且叫它知识),很多时候有关联的知识是成对的。当一对知识相一致时,这一对知识是协调的(consonant),而当它们相对立的时候,我们就说它们是失调的(dissonant)。认知失调经常会造成人们内心的矛盾,并且会带来心理上的不舒服。人们为了解决这个不舒服感,就会努力减小失调的等级(magnitude),并且尽量避免接触会造成失调的信息。失调的等级越大,人们感到需要减小失调的动力(或者说是压力)就会越大。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一个惯于吸烟的人接触到吸烟有害健康的信息,这条知识就会与他想要继续吸烟的认知产生失调。为了避免这种失调,吸烟者有可能会(1)不相信关于吸烟的危害的信息(消除失调的知识),或是(2)寻找关于吸烟的正面影响的信息(增加协调的知识),或是(3)选择相信吸烟带来的健康风险远不及遇上交通事故的风险(降低失调信息的重要性),或是(4)认定吸烟带给他的快乐是他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增加协调信息的重要性)。应用到情绪温差这个问题中,当面对用不同系统思考时产生的两个对立的知识(做的决定),也同样可以应用上述四条方法来解决。

参见

Festinger, L. (1957) A Theory of Cognitive Dissonance.


我认为题主并不需要很担心情绪温差带来的思考或决策上的不和谐,Dan Gilbert已经告诉了我们,因为免疫忽视(immune neglect),人们是不能正确预测一段时间以后自己对于一件事的情感强度的(affective forecasting error),往往人们的预测会比现实夸张很多。当我们处在面对一件具体的事的情况下,热系统工作,给了我们一个情感上很强烈的判断“我太伤心了”“我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而过了一段时间后,新鲜的事情发生在周围,再想起那件事的时候已经变成冷系统在工作了。正如题主举的例子,当那个人开始想创业时,他预测自己一年后两年后十年后依然会如此热情澎湃,但是人们总是不能正确认识到一件事发生之后又会有更多新的事情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之中,分散了他们对于那一件事的注意力。当喜爱的球队输了,人们总是说“怎么会这样,我觉得我接下来一整个礼拜都不会好了”,但经常是过了一个礼拜之后人们已经不再那么热切地关注球队输了这件事;或是被老板批评了两句,人们会觉得“这下完蛋了,接下来的几个月肯定都要在胆战心惊中度过了”,但实际上不管是自己或是老板,一个月之后八成已经把和对方进行过这样的对话差不多忘记了。不仅是负面情绪,正面的情绪也是一样的。

参见

Gilbert, D. T., Pinel, E. C., Wilson, T. D., Blumberg, S. J., & Wheatley, T. P. (1998). Immune neglect: a source of durability bias in affective forecast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5(3), 617.

Wilson, T. D., & Gilbert, D. T. (2005). Affective forecasting knowing what to want.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4(3), 131-134.


另外,免疫忽视还告诉我们,人们为了使自己的行为产生的结果在情感上感觉很积极,其实特别“擅长”重建自己对于结果的看法。这就是choice justification(暂且叫它决策辩护吧),即当人们做了一个决定以后,即刻便会相比其他选择更喜欢自己的决定,并且这个效应是持久的。举个简单的例子,调查新婚夫妇度蜜月选择的度假村A和B,选A的夫妇即刻会觉得A比B更好,三个月后再次访问时,虽然对于A的喜欢程度比起三个月前有所减少,但是仍然更喜欢A。举个美国的例子,选民一旦把票投给了候选人A后,几乎即刻便会觉得A一定是个比B好太多太多的州长。但是决策辩护多出现在当人们做出不可逆的选择的时候,当人们可以选择反悔并且修改自己的选择时,人们还是会更偏向选给他们反悔机会的那个选项,也正因此人们更喜欢可以选择退货的商店,因为“可以退换”似乎给了人们完美自己的决策的机会。Dan Gilbert又告诉了我们,当人们面对可以退换的选择而没有选择真正去退换的话,那个当初自己选了的东西就会一天一天变得看不顺眼,或者对它不会喜欢得像那个自己在没有机会退换的情况下选择的东西一样的程度。但是这里又可以应用决策辩护的理论,因为没有退路不能退换,因此一旦选择了这个东西就会觉得自己选的这个比别的都好。Dan Gilbert举了个很简单地例子,当人们去了一个blind date(从未见面的男女经第三者安排所作的约会)的时候,如果发现见面对象很无聊,那么很简单,不要再见他/她就是了;但如果是自己的配偶是个很无聊的人,人们大概会评价说“他虽然无聊但他有颗金子般的心”。

参见

Gilbert, D. T., & Ebert, J. E. (2002). Decisions and revisions: the affective forecasting of changeable outcom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2(4), 503.


最后还要说一点,拖延做决定的时间也是人们面对情绪温差产生的失调的负面影响时的解决办法之一。当下不要急着做决定,而是增加搜寻能说服自己选择A和B其中的一项的支持证据的时间。但是这一策略更多地被运用在消费者决策的领域里。感兴趣的话可以参考这两篇论文:

Luce, M. F. (1998). Choosing to avoid: Coping with negatively emotion-laden consumer decisions.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4(4), 409-433.

Dhar, R. (1996). The effect of decision strategy on deciding to defer choice.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cision Making, 9(4), 265-281.


如果要用一句话总结,那就是情绪温差带来的失调也许在失调发生的当时当刻会给人造成困扰,但是还是那句话,人是擅长重建观点的生物。


努力地给所有英文的概念都加了中文翻译,也努力地举了论文里的例子,第二次答长题希望比第一次有长进了。如有不足请多指教。




  

相关话题

  最近总在思考人生的追求到底是什么,到底追求的是雅还是俗? 
  除了勇气,决断还需要啥? 
  金星和杨丽萍有什么可比性吗? 
  太过压抑自己了怎么办? 
  厌学怎么办,看到书本就想找其他事干……? 
  被群体孤立排挤时应该怎么办? 
  如果给你选择,你是希望有有趣的灵魂,还是绝世的容颜(二者不可兼得)? 
  童瑶事件能引发的更深层思考有哪些? 
  为什么冬天比较容易产生抑郁心情? 
  十九岁重度抑郁的女儿给我写了这样一封信我该怎么安慰她? 

前一个讨论
相比日本韩国等邻国,为什么中国的传统文化风俗丧失更多?
下一个讨论
二战后,丘吉尔为何下台?





© 2024-06-2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