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否会损害贫困者的利益? 第1页

  

user avatar   bruno-fight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排除了革命及威胁使用革命这个终极大杀器的话,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确实不是什么好事


user avatar   jiafei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提高最低工资,我能想到的至少有三种影响,题主谈了一种,其他两种我补充一下,帮助大家直观理解问题。

  1. (题主)提高最低工资以后,公司的成本升高,因此公司提高产品价格,造成物价上涨
  2. 提高最低工资以后,一部分员工面临失业,或者工作时长减少,导致劳动收入降低,而收入降低又进一步减少购买需求。
  3. 提高最低工资以后,依然就业的员工可以获得更多的工资,导致劳动收入增加,而收入增加进一步增加需求。

这三种作用,前两种大体来说会导致社会福利降低,第三种导致社会福利增加。总体的效果如何,要看这三种作用的强弱关系了。


-----开始学术讨论的分界线-----

在我看来,如果要对这三种作用定量分析,那么那我们就必须要估计:

  1. 各种商品的需求弹性和价格粘性,占当地销售额的多少。
  2. 在不同地区,提高最低工资对当地物价的影响怎样。
  3. 不同工作的劳动供给弹性,以及各地区就业人数(失业率)随提高最低工资的改变

其实简单来说,如果想验证题主谈到的 minimum wage 对当地物价的影响,可以先在 BLS, BEA 这些网站调些 state level 的物价和失业率的数据,跑一个简单的 fixed effect regression,比如下面这样:

左手边放当地物价,右手边放一些state/time fixed effect, 里面控制一下local heterogeneity,这个就可以给我们看到提高最低工资对物价的影响。


写到这,我觉得这个问题好像还挺有意思,要是这一步谁做了,一定麻烦发我看一下!说不定可以成为一篇论文的雏形呢。


就先写到这吧!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user avatar   chenq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低工资这个话题很有趣。从学界来说,如果经济学有左派(政府干预)和右派(自由市场),那么对最低工资的态度应该算是左派和右派的分水岭标志之一;在学界之外,最低工资又往往可以成为装X的话题。如何装X?且听我细细道来。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一个人头一次接触到最低工资这个问题时,他所处的语境可能是这样的:

X国的最低工资XXX,一个月可以买XX(很多)个XX;中国的最低工资一个月只能买XX(很少)个XX,这到底是为什么/到底谁才是社会主义/政府都干什么去了/请迅速转发

在这样的语境下,这一个刚刚接触到最低工资这个概念的人,根据他的直观感受,往往会得出“最低工资应该更高,甚至越高越好”的结论,因为他可能下意识地认为,最低工资的提高可以帮助那些底层人民,让他们不至于过于困苦,而且这应该是政府的责任。

这种下意识的判断其实也很正常,因为人们总是希望工资越高越好,那么最低工资更高一些,似乎也应该是正确的。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很不幸的是,这个人所处的语境是可能一个钓鱼贴,一旦有鱼上钩,就会有一些人前来叫阵:

虽然这些人可能只学过Economics101,或者只看过几本“古典名著”,但是这完全不妨碍他成功装X,并让一批人获得“哦哦原来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奶奶也不是你的亲奶奶”这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的确,在经济学的初等课程中,我们首先学到的是“最低工资对底层劳动者有害”这一判断,其逻辑在之前的几个回答中已经有所涉及:最低工资提高,markup最低的企业开始亏损,于是只好减少雇佣,降低产出,然后边际成本降低,价格提高,markup重新回到正值。此时,一批生产力最低的人已经被解雇了——于是,最低工资不仅没有帮到底层人民,反而会对其有害。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按照上面的逻辑,最低工资简直一无是处,那为什么各国政府还要讨论最低工资的高低?直接取消不就行了吗?经济学家为什么还要研究最低工资问题?事实上最倾向于自由市场的经济学家也不会赞同完全取消最低工资(前提是他是真正的经济学家)。

换句话说,如果一座山你怎么看他都是水,那可能不是山的问题,而是你的问题。毕竟,从抽象的理论到复杂的现实,有许多东西可能会造成结果的改变。

一,假设一个企业原本雇佣了一些拿最低工资的劳动力,当最低工资上升时,如果仍然要继续雇佣这些低工资劳动力,企业的成本会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会把这些人裁掉,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在需求方面,裁人需要成本,将他们的工作分配给别人,也需要成本,因此把人裁掉,也许对企业来说并不划算。这就是所谓的“菜单成本”,即餐馆不会因为食品价格的变化频繁更换菜单,每天都提供“最划算食品搭配”,因为菜单本身就是需要成本的。

在供给方面,当整体最低工资增加时,低工资劳动力的流动率(Turnover)会下降,他们的劳动效率会提高,这甚至可能补偿最低工资提高带来的成本上升。举一个例子来说,有两家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拼命压榨员工,结果员工离职率很高,从甲企业到乙企业,或者反过来,这样频繁的流动让员工的生产经验得不到增长,企业的产出停滞,利润降低,只好进一步压榨员工,于是陷入了囚徒困境,处于恶性循环中。而最低工资上升,反而有可能让两家企业跳出囚徒困境,社会总效用会上升。

二,最低工资的增长,也够促进低收入人群的消费,并对家庭来说显得更重要。如果一名低收入者是一位父亲,那么他的收入提高可能就不仅仅意味着自身的消费上升,还有可能让他能够更多的投资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而教育的外部性,更是难以估量的。

在消费上升,总产出上升后,经济将会产生新的就业机会,

这一项研究

表明,美国的最低工资如果从7.25美元/小时上升至10.10美元/小时,将能够产生14万个额外的就业机会。

三,从现实到抽象理论之间的距离,如果理论说不清楚,那么我们就要用实证研究来弥补。大量文献研究了美国的最低工资上升对就业的效应,而绝大部分都得出了同一个结论:最低工资上升,就业并不会下降,反而可能会上升。其中最经典的一篇文献要数Card和Krueger的

最低工资和就业——对新泽西和宾夕法尼亚的快餐行业工人的研究

。在研究最低工资的效应时,一个常见的argue是识别问题——你无法判断一个地区的就业上升抑或下降是来自最低工资的变化,还是来自经济状况的好转或恶化,这两种因素无法被截然分开。

为了应对这个argue,Card在那篇论文中选取了替代性较强、技术含量比较低并且相当部分的员工只能领取最低工资的快餐行业,采用了Difference in Difference方法。由于新泽西的最低工资从4.25美元上升至5.05美元,而与之地理位置、经济状况都接近的宾州没有最低工资的变化,于是将宾州的就业变化作为基准时间趋势,从新泽欣的就业变化中减去,就能得到在新泽西的最低工资的纯粹效应。

Card的发现是,尽管在新泽西最低工资上升了将近20%,可新泽西的快餐工人就业情况相对于宾州来说,并没有显著性差异;那些原本有很多最低工资员工的快餐店,与原本大部分员工工资都高于5.05美元的快餐店相比,前者因最低工资提高而受到成本压力更大,但在雇佣行为上却与后者差不多——雇佣都增加了,而不是减少。

四,最低工资的提高对商品价格的影响也很小,比如

这一封信

说到,如果美国的最低工资从7.25美元上升到10.10美元——近40%的增长——那么麦当劳只需要将产品价格提高2.7%,就可以完全覆盖成本上升。Card的研究也同样发现新泽西的最低工资上升造成了该地快餐价格上涨速度比宾州高出3.2%。一边是20-40%%的最低工资上升,另一边是2-3%的价格上升,如何权衡?如果此时最低工资收入的劳动力生活质量正在受到严重影响,那么我想,政府的选择也就不难预测了。

山山水水无穷尽也

虽然证据确凿,但争论却远没有结束,Neumark等人又提出了

了不同意见

。这方面的研究仍然层出不穷,帮助我们完善理论,补充我们对现实的理解,使我们总能在今天比昨天更进一步地接近真相。

也许我们曾经看山是山,曾经看山是水,但只要保持一个开放的态度,最终我们还是会发现山山水水混杂在一起,其实根本无从分开,使我们无法做出任何斩钉截铁的判断。

但反过来,如果有人要对你说一项斩钉截铁亘古不变的“事实”,并且说服你相信,千万多长个心眼。倒不是因为他一定错了,而是因为他的思想太封闭,因此很可能是个笨蛋。


user avatar   divinit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低工资标准对雇佣的影响,实证做出来各种相反的结果很正常,参看 @chenqin的回答就有一些提高最低工资没有显著降低雇佣的情况。最低工资提升,失业率增加是由供求关系推导出来的,有很多的预设条件,尤其是需要劳动力市场是基本有效的,但是现实中,有太多的因素可能会把这个关系中和乃至于逆转。


我先构建一个理论模型的例子说明为什么可以逆转。现实中大家都有一个“找工作”的过程,并不是工资一高或者一低,人就瞬间找到或者失去工作。那么找工作其实是一个雇员和公司之间搜寻和匹配的问题。如果所有的雇员都学过经济学,尤其是不完全信息下的经济学,那么当最低工资提升的时候,会有三个效应:

  • 正在找工作的人会感受到竞争压力,从而更加积极的提升自己;
  • 因为其他人都在努力提升自己,正在找工作的人会更加积极的找工作,更加积极的投简历,因为觉得可能竞争更激烈了;
  • 公司预计到潜在雇员的质量得到提升,结果没有减少职位供应

这依然构成了信念的自洽,公司的信念是符合现实的,雇员的质量确实得到了提升,所以职位没有减少; 找工作的人的信念也是自洽的,因为竞争确实更加激烈了,只是这个激烈不是来自于职位供应的减少,而是来自于其他人搜寻的努力和自我的奋斗。


所以你看提升最低工资反而在工作岗位不变的情况下,促使人更加上进了(摊手)

---------------------------------------------------

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一旦引入了不完全信息,完全信息下的纳什均衡这个概念就不够用了,也就意味着会根据人们的『信念』不同而产生贝叶斯纳什均衡。而一旦引入了信念,几乎不可避免的会根据人们的初始共同信念的不同而产生很多乃至于无数个均衡 (大家有兴趣看经济学论文的时候可以注意一下细节,讨论到带信念的贝叶斯纳什序贯均衡的时候,很多文章都会开发出各种各样神奇的规则来『精炼』,或者干脆说自己只讨论某一个『有意义』的贝叶斯均衡)。多重均衡下,各种奇葩的初始信念下,什么结果出现都不奇怪。

----------------------------------------------------


反过来说,在一个信息已经高度透明,人们工作匹配非常便利,工作流程非常标准化、非常适合监督而人们也没有太多自我提升空间的行业,上述的情况就不大可能会发生,这也是在其他的答案中,坚决支持最低工资上升导致职位减少,反对 @chenqin 答案的往往来自于高度标准化的制造业从业者的原因之一。


user avatar   li-xiang-1-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会,因为底层人民从事的工作恰好是对社会最有用的工作,他们如果不工作,社会是无法运行的,所以提高最低工资就相当于给他们加薪。薛兆丰基本没有生活常识。中国99%教师工资不到一百万,你能想象最低工资提高到一百万会导致99%的教师下岗吗?显然不会,毕竟1%的高薪教师没有三头六臂,无法满足教育一百倍的儿童的社会需求,而我们社会没有疯狂到不需要教育下一代。中国99%火车司机工资不到二万元,你能想象提高最低工资会让99%的火车司机下岗吗?显然不会,因为那意味着铁路运输系统完全瘫痪,社会无法承担这个后果。能被最低工资消灭的工作,基本都是可有可无的工作,而不是不可或缺的工作。但是另一方面来说,可有可无的工作也未必被最低工资消灭,比如喝茶看报公务员,这些工作的雇主是印钱的,他们获得法币是近乎零成本的,他们的经济模式是官僚主义的,部门规模不断扩大对他们来说是有益无害的。那么有没有一些工作,是底层的,不是喝茶看报部门,同时也是可有可无的呢?其实是有的,那就是所谓制造业。为什么制造业可有可无呢,难道社会不需要工业产品吗?其实是必须的,但可以从没有最低工资或最低工资比较低的外国进口,所以在本国范围内,制造业就是可有可无的了,所以才产生了提高最低工资导致失业的问题。要摧毁这一基础,要么依靠无产阶级在国际范围内的联合,要么靠失业者的选票上台搞关税壁垒。不过,在这个事情上,中国是幸运的,因为中国几乎已经是资本主义制造业的最后一站了,比中国穷的国家多数没有相应的物流,电力,教育,治安条件,无法承接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转移,想要建立这些条件少说也要几年几十年,谈何易事。少数有这些条件的都是小国,规模不足以对我国劳动者构成威胁。而且,贸易战背景下,我国出口产品本身就很可能变成过剩产品,现在是政治斗争,你压低工资也不可能继续靠卖便宜货赚美元了,何必呢?制造业企业都有固定厂房,想要检查是否有违反八小时工作制的行为是十分容易的,然而我们执法部门就是不查,现在查一下,就业岗位总量必然大幅度增加,毕竟12小时变8小时,两个人的工作需要三个人做了。我国自称自己厉害了,有没有厉害到可以查处违法血汗工厂的程度?政治家如果要名留青史,就大胆提高最低工资吧!现在是最好的时机。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稍微多说两句。

其实华人在海外,尤其是欧美社会遇到的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意识不到种族的重要性。近代以前,中国基本都是处于一个“国家=天下”的状态。这就导致了很多中国人在面对近现代以威斯特法伦体系为基准形成的“民族国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概念,因而在欧美,尤其是在北美(USA/Canada)这种移民国家里生活的时候政治上十分受挫。

不管你承认也好,否认也罢,一个人在美国的社会认定更多地来自于一个人的种族(race)而非阶级(class).以我们最关心的教育为例:大学录取会很大程度上根据你的种族来决定录取标准,而不是社会阶层,更不是政治倾向。不管家境如何,只要你是亚裔,那么你就有大概率碰到录取标准的歧视问题。

在这个前提下,任何一个有智商的人都能够看出来:在美国这个大背景下,在争取自身(个人/族群)权益的过程中,种族的优先级是排在最前面的,其次才是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在填表的时候,不会让你选你是conservative还是liberal,只会让你选你是“white",“Asian”还是“Hispanic”. 而事实上,只要一个族群能够意识到美国社会种族优先的前提下,内部的政治光谱不仅不是问题,反而是优势,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犹太人。

犹太人在美国有多成功想必不用多说。但是犹太人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左翼或者右翼,而是通过在不同政治光谱上的发展,成功的让自己的种族在美国取得优势。说右翼,犹太人里面的一大票银行家企业家大家也有所耳闻;说左翼,犹太人中的囧叔,主持界传奇larry king,喜欢谈笑风生的华莱士等等都是业界传奇。这样他们右手掌控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左手掌控了舆论和传媒的力量,最终让族群取得成功。可见,以族群利益为先,则族内各个政见派系均受益;以政见利益为先,则族群分崩离析。

反观以叫兽为首的旧华“精英社会活动家“是怎么做的呢?不仅不去积极组织和联络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政治基本盘(一个越来越壮大的华人群体),反而主动地去做出例如:损害自己族群的利益以换取一小撮外部政治利益(SCA5),试图不断的分裂族群内部力量(亚裔内部细分法案)等等赤裸裸乃至荒唐可笑的背叛种族利益的行为。这种叫兽,如果不是脑子进了水,那就只能是因为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实在太差,吃枣药丸


----------------------------


断脊之犬,狺狺狂吠。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我特别震惊,不单单是文章内容,更重要的作者身份:美国百人会会长及首个法学院院长?这样的人竟然说出如此粗鄙之语?不过回想一下,这倒是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

作为一个在美国各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种族,作为一个平均收入和学历都远超平均线的种族,作为一个贡献了马友友,关颖珊,刘玉玲等杰出人才的种族,为什么美国华人的政治地位如此的低下?为什么华人的权益总是受到系统性的侵害和歧视?最重要的是,为什么华人,尤其是旧华人及其后代的自我认同和民族荣誉感低到令人发指?现在看来,这些旧华人中的“精英”“社会活动家”政治水准低到不堪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其实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明白,各个族群之间有竞争,有合作,也有斗争。但得到尊敬的条件只有一个:拥有力量。这个力量可以是经济力量,可以是知识力量,当然也可以是政治力量。所以这次大选华人主动出击,参与助选的行为我是非常认同的:重要的不是你站在哪一条队,而是展现能够左右选战结果的政治力量,这才是华人赖以发展的基础。相反,任何一种任凭意识形态洗脑而站队的行为都是政治水准低下的弱智行径。

其实稍微看了看叫兽的个人经历,未免有些可怜他。作为一个数次试图否认和摆脱自己华人身份的“社会活动家”,他的“习得性无助”十有八九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在中国崛起,新华人一步步向前的大背景下,他就像一头曾经被锁链拴住的幼象,完全没有意识到力量的对比总是会转化的,而华人政治家真正的基本盘只有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旧华人的社会认知,一种貌似平等实则歧视的社会认知,只会进一步地被抛弃,最终由新华人引领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旧华人畏畏缩缩的活了一百多年,却连美国这个国家的一点基本精神都没有学到,而这些分明写的很清楚: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毕竟,大清都亡了,也请你们这些遗老遗少们滚回历史的尘埃里吧。 -------------------

原答案

这个所谓教授才真是把“歧视”二字阐释的淋漓尽致。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明星行为经济学家 Ariely 被发现疑似造假的事? 
  如何理解「劳动价值论」,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和局限性? 
  怎样理解帕累托最优和纳什均衡及其关系? 
  经济学有逻辑基础吗? 
  为什么说东南亚华人富豪是经济增长的受益者不是驱动者? 
  高级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是怎样的? 
  是否应该欺负萌新来捞到好处? 
  请问有没有方法能够量化方言之间的语言距离? 
  怎样评价卢麒元以及他的经济学观点? 
  「少数服从多数」这种思维的适用性有多强?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部分人只谈论希特勒挑起战争却不提及希特勒其实是和斯大林联手发动二战的现象?
下一个讨论
詹姆斯最后传球是球商高还是没信心?





© 2024-11-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