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本质上也是防空理论里的“高价值目标”,遂行对空防御作战的时候跟别的重点防空单位比较相似。防空作战是体系作战,一般的体系包括空对空和地对空(海对空)两方面,二者相似的都是以中远程雷达为核心,搭配各种层次的火力。区别在于防御范围和生存能力。
一般防空作战最外圈(按tb现有实力,保守估计约400-800公里)属于空对空范畴,以预警机为核心搭配各种空优战机(现在来看主要是J10和J11),主要作战手段是依靠雷达主动/半主动制导的中程空空导弹,配合电磁干扰及压制进行对敌超视距打击,主要作战使命在于争夺制电磁权,消耗敌有生力量,并且不惜一切代价保护预警机的生存。同时兼有拦截敌远程巡航导弹的任务。
向内就进入了地基远程雷达的有效区域了(仅考虑一般高度,若低空/超低空作这一距离将大大缩短),400km以内按梯次布置远、中、近程防空导弹火力,主要使命为拦截突破我外层防线的敌攻击机,力争在载机发射各型号空地导弹之前将其摧毁。同时这也是我军现役大量“机场保卫者”--歼七飞机的有效作战区域,配合地基雷达引导,也可对敌攻击机群进行威慑,即使不能全部击落也可进行消耗和压迫,迫使其做出更多的规避动作,缩短发射窗口,在空对面导弹有效射程之外就丢弃武器返航。
如果这一层也被突破。。那就只能依靠机场近程火力了,如各类高炮、速射炮、弹炮合一系统。此类系统抗饱和攻击能力偏弱,换句话说只能捡捡漏网之鱼。。
需要强调的是,在C4I系统完备数据链普及的情况下,上述几个层次并不是孤立的,形象地说应该是一张网的形式,网上的各个结点就是各型预警/监视雷达和指挥系统。
由上可见,现代防空作战,各个大国之间体系完备程度都相当高,因此重点并不在于使用何种武器,而在于对制电磁权的争夺。不论哪一层防御体系,核心都是各型预警/指挥雷达,而这些雷达往往体积巨大,机动能力差,生存力普遍较低。
隐形飞机的威胁如此之大,就是因为在电磁方面具有不对称优势,可以在开战前期大大削减敌指挥核心的生存概率。
最后补充一句,机场虽然占地大目标大,但是生存能力是相当强的。混凝土跑道的抗打击能力和修复速度在军事设施里都是领先的,更不用说狡兔三窟的各种机库掩体。但如果指挥系统被摧毁,那么留着跑道机库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