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我国古代有没有专门从事翻译工作的士官?比如说郑和下西洋、英吉利使臣拜见乾隆过程中担任翻译工作的官员? 第1页

  

user avatar   bluedrum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我了解的情况看,与远方的国家(欧洲,阿拉伯,印度,东南亚)的翻译官,主要是由民间招募的。主要来源是国际贸易商人,教徒和传教士。

最著名的几位翻译都是来源郑和舰队, 郑和舰队中的翻译

马欢

,他的职务是通事(口语翻译)和教谕(书面翻译)。 因为他是穆斯林,所以精通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他把下西洋的事迹写成一本书 《瀛涯胜览》。为了纪念马欢,南沙群岛中有一岛名为马欢岛。

费信_百度百科

,淅江人,他是自学阿拉伯语,并且代兄从军。在第三次远航选中的。他著有《星槎胜览》

费信著《星槎胜览》、马欢著《瀛涯胜览》和巩珍著《西洋番国志》是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第一手资料,他们都先后随郑和访问西洋各国。

至于在东非,及印度,因为阿拉伯商人都在这一些地区经商,我估计他们是以阿拉伯语为中介的。

不少官员也通过传教士学习外语,但多是个人行为。最著名就是明朝传教利玛窦士和

徐光启

(时任翰林院官员)翻译的《几何原本》。徐也是是上海地区最早的天主教基督徒。

清朝前期,英文,拉丁文都请传教士帮忙的,比如俄罗斯的中俄尼布楚条约,采用拉丁文作为谈判语言,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推荐张诚、徐日升二人来京任职。张诚是法国人,徐日升则是葡萄牙传教士。

1689年,康熙皇帝派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佟国纲任钦差大臣,率领使团前往尼布楚,与沙俄谈判。在中俄商定谈判阶段,南怀仁就和沙俄秘密通信,他建议俄方使用拉丁语作为谈判语言。因为中国无一人能通拉丁语,康熙只好命徐日升和张诚两人担任翻译。



------------------------------------------------------------------------------------------------------------------------------------

与四周临国,因为频繁的交流是有专门机构培养的 ,明朝是四夷馆

四夷馆_互动百科

永乐五年设四夷馆,内分八馆,曰鞑靼、女直、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选国子监生习译。




  

相关话题

  “历法之争”里,杨光先诬告汤若望是否有宗教因素在内? 
  怎样看待日本人? 
  如何看待美国政府逮捕中国「猎狐」人员,后续会如何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美国能有实力与英国进行全面对抗吗? 
  现代托洛茨基主义者(如CWI)的政治诉求与理念,以及理想中的政体是什么样的? 
  南京为什么没能成为一个合格的首都? 
  如何激怒一个历史爱好/研究者? 
  假如你是吕布,你如何回忆自己的一生? 
  上完大学历史后,你如何评价曾国潘和太平天国? 
  在 2016 年国庆节,你最想对中国说些什么? 

前一个讨论
电视剧《将爱情进行到底》对那一代观众的触动有多大?
下一个讨论
几个it男该如何组建创业团队?





© 2025-05-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5-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