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国对南海与东海的领海划分都有哪些依据? 第1页

  

user avatar   leng-z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谢邀请。

古代由于海上航行的困难以及渔业技术的不发达,各国渔民并没有多少冲突。而海地的矿藏也无从开发。各国商船并行不悖。所以各国并没有划分海疆的需要。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欧美开始意识到海疆的价值。但是领海并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比较流行的标准大概是3海里领海线(就是领海边界线在距离岸边3海里的地方)。这个规则到了20世纪中期就开始松动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过去的船只,在三海里以外基本对陆地不造成威胁,但是二战中的巨舰大炮可以很轻松地停泊在3海里领海线之外炮轰陆地。因此,到20世纪中期,大量国家开始提倡12海里领海线。在很长时间里各国对于领海距离的规定完全不统一。

中国之所以同意12海里领海线,是因为这样一来渤海湾就会因为最大开口距离(考虑海岛)不足24海里而成为中国封闭的内水。

目前成文的国际法,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了12海里领海线、24海里毗邻区、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等概念,以及岛屿、岛礁、大陆架等定界原则。这个公约是1982年签署的。由于这一公约严重限制了美国的海权,因此美国至今没有批准这一公约。

在开始谈南海之前,最后要说一句的是,按照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只有在涨潮时仍然高出水面的,才叫做岛屿。只有岛屿拥有领海、毗邻区和专属经济区的。岩礁只有领海,没有毗邻区和专属经济区。

——————————————————————————————————————

中国在南海的划界,显然是违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

比如,中国划界时,最南端的“国土”是曾母暗沙。所谓暗沙,在低潮时也不露出水面。曾母暗沙最浅时水深17.5米。可想而知这划界标准有多黑。

但是之所以中国能把这么黑的划界标准拿出来,是因为它的确立早于国际海洋法公约。

抗战胜利后,一批美军、日军舰艇被划归中华民国海军。这时中国海军才有了远洋能力。当时中国内政部方域司的主要人员都是地理方面的学者和专家。他们敏锐地注意到了定界对于中国重要意义。

1946年,国府组织了由“太平”、“中业”两舰组成的编队,带着内政部方域司的人员,以及广东省的接收官员一起南下定界。郑资约和曹熙孟这两位西北大学的教授在海上定界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当时航行和测绘水平的限制,并没有能明确地定下边界,所以当年的学者们用11段线来标明中国的领海。


在这个时候,东南亚国家还都是殖民地,而宗主国们不是忙着本国恢复,就是忙于镇压当地人民的独立运动。因此谁都没心思来争领海。

中国的地理学者不但定下了这些边界,并按照中国古籍,找到了若干证据证明这些地方都是中国古代就定名过的地方。所以南海划界瞬间从“1946年”划定变成了“自古以来”。

这条界划是如此之黑,在一些地方压得当地国家的领海都小于12海里了,根本不要说专属经济区了。天涯的“尼丹小”曾经对这个问题有专门的论述(《TG的厚黑学——从南海说起》),虽然一些部分有段子之嫌,但是还是可以看个大概的。

现在九段线与11段线的主要不同在于北部湾。

1957年中国为支持越南与美国的作战,把北部湾的白龙尾岛(原称“浮水洲”)租借(也有说法是移交)给越南作为海军基地,并迁走了中国居民。中国为了避免与美国直接冲突,而承认该岛为越南领土。这是少见的、因为意识形态和地缘战略而放弃主权的案例。中越翻脸以后越南拒绝交还白龙尾岛。2004年北部湾划界后,白龙尾岛仍然在越南一侧。划界协议中,作为妥协,中国承认白龙尾岛属于越南,而越南则将白龙尾岛的专属经济区设为15海里(包含领海12海里)。这个事情可以说是早年执政当局的巨大污点。这一个岛损失了中国一千多平方公里的领海和上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实在是非常令人感到遗憾。


那么回到南海的问题。东南亚国家当然对此不满。各自的划界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下面这张看个大概吧,画的不是很准确。中国声明的领海画的有点小。

所以东南亚国家其实自己都有矛盾。这里面和中国矛盾最小的是印度尼西亚。所以印度尼西亚经常在东南亚国家会议中拉越南和菲律宾的后腿。

尽管民国划下了这么大的一个界,但是一直到最近,中国都没有能力保护这么大的一个海疆。所以岛屿被人占了一大堆。中国在南沙占的岛屿反而是少数。台湾其实在南海占了最好的一个岛,就是太平岛。岛上有淡水,而且是南海群岛之中唯一能起降大型飞机的岛屿,对周边控制力是很强的。遗憾的是台湾从来没发挥出这个岛的功用。如果大陆能够获得这个岛屿,自然能够在南海获得更大的优势。这也是统一台湾的价值之一。

由于长期缺乏控制,中国也只能在地图上画一画。与越南两次武装冲突都治标不治本。周边国家由于能在这一片不受束缚地发展,而彼此之间也有着矛盾,所以也没有太多的明面上的争端。然而这个格局近年来被中国改变了。

最近这几年,中国总算是有点钱了,不说海军,海警、渔政之类都能稳稳地压倒周边国家的船只。可以说南海的格局终于被中国稳住了,开始逆转。黄岩岛就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南海的规则已经被中国控制,东南亚国家再难以进一步侵蚀。

因此我们看到菲律宾跑到国际海洋法法庭去起诉。这个事情只能说是菲律宾自找没趣。首先中国在2006年就根据海洋法公约第298条公开宣布中国的领海、专属经济区与岛屿享有豁免权,不接受任何国际法庭或仲裁的约束。国际海洋法法庭对此问题并无管辖权。第二,所有联合国组织和判决的强制力来源,在于安理会,而中国恰恰是常任理事国。换句话说,即便产生对中国不利的判决结果,对于中国来说也就是打嘴炮的时候有点不利,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实际利益上的损失。

对于一个比较黑的领海定界,就需要有强劲的军事和政治实力来确保。中国直到最近才逐渐补齐了军事方面的课。所以对于东南亚国家来说南海局势才变得危急起来。国际海洋法法庭,恐怕是东南亚国家的最后一根稻草了。

至于菲律宾求援美国,其实也是比较虚妄的。美国在南海所追求的是无害通过权。它不太在乎谁占有这片地方。虽然会倾向于菲律宾,但是要美国替菲律宾火中取栗就不现实了。

——————————————————————————————

东海方面是另一回事。

钓鱼岛的历史大家可以查到。这个问题不说了,就法理而言,中国靠的是历史,日本靠的是《旧金山合约》(而中国不承认这个合约),大家半斤对八两。那个岛总之住不了人,大家的控制能力全看经济实力。中国现在渐渐在海巡船只上面已经占了优势。防空识别区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动作。

和南海一样,中国仍然寻求用民事船只彻底压倒日本海巡署。中国用大吨位的海巡船让日本疲于应付。虽然中国已经逐渐逆转钓鱼岛方面的局面,但也要做好武装冲突的准备。要让日本在承受民事船只的巨大劣势时不敢动用军事力量,就要求中国在这个区域具备压倒性的军事力量,从而让日本的军事压力完全失去意义,这样就不得不接受钓鱼岛的局势逆转。

美国一直在钓鱼岛问题上持模糊立场。直到去年年底,美国彻底明确了将在钓鱼岛与日本协防的态度。这恐怕与钓鱼岛局势逐步逆转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中国今年搞了防空识别区也就不稀奇了。无非是继续加大对钓鱼岛方面的软性军事威慑,相当于一种战略表态。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50年代为了支持琉球独立地位,曾在人民日报上声称钓鱼岛属于琉球。这也被日本人拿出来当小辫子。中国近年来则直接以攻代守,开始推动琉球独立运动。

———————————————————————————————


至于东海其他地方,基本还是按照国际海洋法公约来的。只不过双方的问题是,该依据国际法的哪一条。

日本认为应该就走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因为距离不足400海里,所以大家按照海峡中线来分界。中国则主张按照大陆架原则,中国对整个大陆架的资源具有优先开发权,因此把分界推到了200海里极限。而日本的专属经济区则到冲绳海沟为止。

中国的主张只能用“凶残”两个字来形容。可以说继承了1946年南海划界的精神……

————————————————————————————————————————

所以说,如果只看我国政府官方的对内宣传,总觉得中国是软弱可欺、四处受辱,觉得是这种形象


实际上在国际上中国的形象大概是这个样子:

——————————————————————————————————

这种划界冲突说到底,是看相关国家的实力。随着中国军力的增强,对于周边争议海域的控制力也不断增强。无论是钓鱼岛还是南海,中国目前都是处于进攻态势。时间对中国有利。

不过反过来说,大家也不要指望说南海和东海都能按照中国的意愿占下来。搞得太过分最后只能让周边国家都彻底反中,那样的话,反而对中国不利。所以中国所主张的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未来可能会变成,主权在我,共同开发。通过给与对方一定的经济利益,来换取对方放弃主权。这是在中国未来军事力量极端强大之后,能够给让对方有个台阶可下。国家利益是要争取,但是也不能太过极端。

另外,这里转载了一个专业人士的帖子,说得更详细一些。

在南海问题方面,中国与其他国家开战的可能有多大?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唐史教授黄永年认为李世民改史? 
  如何评价现任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如何评价新党青年委员王炳忠? 
  如何看待王瑞杰辞任新加坡第四代领导集体领军? 
  欧洲各级封建领主是否曾拥有「初夜权」? 
  区分区、县、县级市的意义是什么? 
  有哪些有趣又实用的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或你专业内的的概念与名词解释你乐意给大家分享与科普? 
  中国人在外旅游为什么总被吐槽? 
  二战期间,德国为何没能摧毁苏联的工业能力? 
  如何评价萨达姆及卡扎菲?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很多中产阶级不希望留学的子女回国?
下一个讨论
冷哲看什么书?





© 2024-05-1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