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回答可能与问题无关,然而不吐不快。
通过《华阳国志》考证马超督临沮问题,近十年前即在琅邪发表过相关观点,六年前在琅邪更有专文:
再说马超督临沮现下倒成了别人的思有所得。其他诸如以《绥阳小谷书》考证诸葛亮二次北伐是为了吸引魏军回援以消减东吴压力,诸葛亮四次北伐的战术调动等等,不胜枚举。虽说都是有年头的敝帚,好歹自珍,不求其他,旁人引用观点加个出处有何难?多年辛苦为谁忙,徒为他人作嫁衣裳,所以现在越来越不想写文章发表新观点。找上门去,脸皮薄的说是暗合,脸皮厚的倒打一耙说你肚量小,呵呵。
随手拉几段:
其一、二次北伐
http://www. langya.org/forum.php? mod=viewthread&tid=34882&page=3#pid384228其二、绝北道
http://www. langya.org/forum.php? mod=viewthread&tid=54205&page=3#pid592931
题外话:鄙人所言又不是金科玉律,“破、败、斩”的次序都舍不得倒一倒?
其三、晋书矛盾
http://www. langya.org/forum.php? mod=viewthread&tid=34882&page=3#pid384228
替老管伸张一段:关羽拒婚
http://www. langya.org/forum.php? mod=viewthread&tid=17262&page=1#pid410613这种事原本无聊得很,懒得多说,只谈一句:看看这些十多年前的论述,是的,那会儿连辽东管宁都不过如黄粱现下的年纪,文章颇多幼稚处,但好歹我们都在研读史料,给出自有观点,借问如今的网红又在干些什么?
清明更新
魏晋史料说多不多,说少不少,2005年之前有没有类似观点论述?一千八百年没有【暗合】的,鄙人等脑洞既开,黄粱等倒是立马所见略同了?
原本鄙人倒未以恶意揣度,坐定了这位梁上君子之名,可瞅了这位的表演,那就不免要恶意一番了。这位唠叨了半天,无非强拉了几位的虎皮而已。沃金的文瞅了一下,有何相干?至于和粱君子一般,何止观点,连行文都凛遵不违?张佳玮当年与鄙人、辽东管宁青梅煮酒吐槽关二,岂梁君子所能梦见?马亲王的料,倘若发表于我之前,我欠解释,若在之后,他欠解释,如此而已。
巧合,巧合,一切都是巧合。
误会,误会,一切都是误会。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