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东晋、南宋、南明为什么越来越弱? 第1页

  

user avatar   lang-xie-yang-wen-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看这三家的前半截就能明白一二。

我大晋和大宋都是统治者疯狂作死,把能犯的错误基本都犯了一遍,最终酿成大祸。就客观条件而言,国家并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主要还是个主观能动性的问题。只要把屁股摆正就能抢救一下。

我大明则不然,槐宗皇帝用十八年从政经历证明了国家的经济基础和政治生态已完全崩坏。财政问题、党争问题、军头问题,三座大山弘光朝可一样没落下。既然完整版的大萌被要了命,缩小削弱版又能支撑几天?

翻翻弘光朝的历史不难发现,这可真是一部催人奶下可歌可泣的大内斗史,就是把北京没唱完的戏挪到南京继续唱,不完是无天理。

说粗俗点,

大晋是青春期躁动不知节制,被扇俩耳刮子消停消停还能恢复。

大宋是中年危机,流连秦楼楚馆被掏空了身子,迷途知返还能折腾。

大萌已经是百岁老翁,全身器官衰竭,各种癌变,就算华佗再世、仲景重生也束手无策。没承想,老人家积习难改,病床上还强撸了一发,于是乎灰飞烟灭。

是的,你可以指摘老人家的直接死因是不知保养,但真正没活长的问题在哪里呢?

他该死了。


user avatar   mo-wu-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毛于久的奉狗回答后,我还是有兴趣来回答一下这个话题(包括南明为什么不能像东晋、南宋一样续那么久等类似问题)。首先我是不认同毛姐“东晋弱于南宋,南宋弱于南明”这个结论的,弘光政权之所以不进取山东,一是中枢奉行“联虏灭寇”一味对满清退让的总体决策失误;二是财政确实有问题,光是供应四镇+左良玉就已经不堪重负,根本没有余钱支持北伐;三是事实上对军队失去控制,弘光为了酬谢四镇对他的“拥戴”,实际上把江北的大片土地封给了四镇,听起钱粮自许,因此四镇是没有动力北伐的,而进入山东意味着直接面对满清的军事压力,不符合他们的利益,高杰北进完全是靠史可法的个人感情鼓动,而非朝廷的命令驱使;最后才是史可法亲自控制的扬州幕府和所属标兵在这件事上犹豫不决,但他已经是南都中少数对山东有一定想法的人,当然最后因为各种原因和他本人才具不足这个事情黄了。从上面这件事,其实能明显感觉到相比东晋、南宋,弘光政权在中央决策、财政供应、军队掌控等方面是不如前两者的。

但如果仅仅因为这个事实,就像某些历史神学家一样认为这是“唐以后汉人越混越不行”的表现,我觉得也是在跳大神。当然这个现象本身确实是值得探讨的,但我个人认为讨论这个问题就必须注意到唐以后中央集权体制越来越完备和周边少数民族越来越容易和中原进行技术、文化乃至政治交流这两个大的历史趋势的叠加。

事实上,从东晋、南宋到弘光政权总体呈现的规律是,偏安政权的诞生时间在王朝中越来越晚,但这个偏安政权本身越来越难以维持(南宋确实比东晋存在的要久,但如果考虑到南朝政权与东晋的延续性,可以认为晋室南渡后的体系工作得比南宋要久)。我认为这其实说明了“王朝的中央集权体制越发成熟,因此出现系统性危机的时间越晚,但反之意味着一旦危机爆发,将没有足够的力量和韧性应对危机的发展;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政权在军事上的表现是非线性的,但政治上越来越成熟更容易火中取栗(这个结论大体是没有问题的)”。接下来,我想从三个方面阐述一下这个观点。

首先,不能光看到贼吃肉,没看到贼挨打,南渡建立政权的前提是该政权遭到系统性危机后已经无法维持全国性的统治。晋、宋南渡政府相比明维持得更久,可他们南渡的时间也比明朝要早得多。东晋建立是晋朝开国50年左右,南宋建立是宋朝开国150年左右,而弘光政权建立都是明朝开国250年左右了,真说起来反而是前两者的体制更有问题,导致很早就失去了全国性统治的能力。而明朝实行全国性统治的267年中,也遇到过迫使晋、宋南渡的危机,但同是皇族内战,晋朝打到中央军损耗一空、内附异族作乱,靖难的影响就并不大;同是统治集团被少数民族武装斩首,宋朝丢失了整个北方才稳住局面,土木堡让大明停止了扩张的趋势但也仅此而已。可见,原先能影响一国国运的危机,到明朝时已不是关乎生存的威胁,从而大大延长了明朝稳固统治的时间。而到弘光政权建立的时候,明朝早以被饥荒、瘟疫、流民、边荒等多种危机折磨的奄奄一息,并非简单地被单一灾难打垮。

其次,也要看到危机在破坏旧体制的同时反而促使了体制内残存的精英有机会避开往日繁琐低效的选拔流程,走上前台成为新政府的支柱。危机爆发得越早,就越可能有更多的体制精英存活下来成为新政权重构的基础。反之,一个政权延续得越久,政治内耗和离心倾向就越明显,能存活下来的体制精英就越少。对晋朝来说,皇族内战使中央力量损耗一空,但荆、杨二州的地方政权仍运转良好,并扑灭了反叛势力,最终东海王留在东南的影子幕府司马睿-王导政权通过与这二州地方精英的合作构筑了东晋政权的基础。宋朝的情况类似,靖康耻使中央政权崩溃,但地方行政体系依然在运转,不仅如此主要军事支柱西军没有遭到毁灭性打击,并由此诞生了南宋绝大部分武装力量的基础,事实上赵构手上的底牌是三者中最好的,最后“靖康耻,何时雪”的结局是赵构自己的问题。

而到明末,万历末年连绵不绝的党争使大量体制精英死于内耗,地方行政系统的低效使人民丧失希望,导致大量原本应该成为乱世中帝国未来希望的底层军人在绝望中投身草莽或者投降建州,崇祯个人的性格更是加剧了体制内精英的磨损。到最后,部分官员力劝思宗不要让孙传庭出师“陛下只此一副家当”,潜台词是孙传庭已经是大明最后一个既有能力又忠诚的体制精英了,他的死亡意外着将无人可以承担统筹南渡政府的大任。事实也是如此,南都诸公论政治能力无一人比得上王导和宗泽,体制内武将无一人比得上祖逖和吴阶。南渡后的明朝政府之所以还能继续存在十八年,主要依赖的是原体制外的大顺、大西以及半体制外的郑家集团,而如果不是清廷自己残忍暴虐导致各阶层为了民族大义团结起来,那么开局就失去了所有既有能力又忠诚的体制内精英的明朝政权只会存活得更短。

最后,要承认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在政治上的进步。的确建州建立政权的时候,其生产力和政治体制还相当落后,而如果不是洪太手段了得,那么建州很可能无法完成体制转轨最终沦为奢安之流的草台班子。但与明朝长期进行文化、政治和军事交流下,建州的开局水平比几个前辈都要好,虽然存在很多部族制色彩,但建立集权体制的难度相比辽金已经小了很多,洪太继位时没有几位贝勒爷轮流拿绳子勒他脖子“考验”他(对应耶律阿保机)吧,多尔衮时期没有因为江南佳丽往自家送没让大家“众乐乐”被指责贪污最后拖下来打屁股(对应完颜吴乞卖)吧。八旗贵族间的内部倾轧虽然频繁血腥,但相比之前几个哥们动辄内战、政变,在烈度上还是要轻了不少,结果就是建州虽然人数稀少,但由于内耗较少,可动员的力量并不弱。而在军事上,建州本身的冶铁技术并不差,能很快学习火炮在内的中原新军事技术,比起相当长时期弄不出合格攻城器械的北魏,死活造不出神臂弓的金要强许多,这也是满清作为一个战斗力在各异民族政权中排名中上(弱于蒙、金,近似北魏),手段粗暴不得民心的政权,却是甲申年逐鹿天下的有利竞争者的重要原因。面对这样的对手,自身已经相当虚弱的弘光政权自然难以应对。




再说点题外话,笔者写了这么多并不是论证甲申年以后的历史是种必然的趋势,上述内容只能证明弘光时期明朝政府已经难以像过去的晋、宋一样将南方的局势维持下去。而满清的胜利则并非一种必然,事实上如果明朝拒绝在锦州和八旗决战,李自成在甲申年的攻击重点放在四川或者江南乃至进京后真的大肆屠杀京官,郑芝龙萌生了政治野心,抑或天花没有过早夺取多铎性命,上述假设如果有一个发生了,那么历史都将完全不同。不过我个人觉得,但如果只将历史的事实归结于运气或天灾,那终究不过是聊以自慰罢了。

个人观点,唐以后的政治体制在某些方面确实是有问题的,我之前也提过中央集权和科举体制的成熟使王朝稳固统治的时间更久,但同样也大大扼杀了体制内外反抗势力的活力,地方精英和农民起义军(包括被政府招安者)间很难合作,使得这些体制外的势力能吸纳相当多怀才不遇的军事人才,在政治上却出现了明显的短板;而体制内有一定自主性的半独立势力,如郑芝龙、曾国藩之流都宁可将机遇扔到地上,也不愿自己主导局势...王朝末期军事体制的问题最大,门第森严的魏晋时代,相对公平的军队体制反而吸引了大量有志青年从军,因此东晋之北府,北魏之六镇,在王朝末期反而青年俊杰齐聚一堂。而到宋明时代,虽也有中兴四将,但再无魏晋时代一整代军官团叱咤风云的景象,明末则更是如此,青年精英落草为寇的比例远比从军高得多,以致南明时代的不少将星不是大西、大顺就是海贼出身。而对这个现象的探讨和研究,不是现在的笔者能回答了,姑且抛砖引论,留待大家共同思考和交流吧。


user avatar   ni-zhang-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西晋和北宋的灭亡,是中央虽然灭亡,但国家皮骨犹在,人民的认同还在,组织架构是完整的,仍能够较为有效地组织社会资源。

而明朝的灭亡,是王朝的生命已经走到了终结。政府本身已经不再能够获得人民的认同,并不能有效地组织起社会资源来,人民不仅不支持你,还在给敌人带路,怎么能不迅速灭亡呢?

什么叫皮骨犹在?国家的统治基础还在,但中央政府把自己玩儿死了,就叫皮骨犹在;

什么叫生命终结?国家的统治基础已经没有了,灭亡的不仅仅是中央政府,而是把整个政权掀了重来,叫做生命终结。

古代大一统王朝的Happy Ending应该是一场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

皇帝马放南山多少年的“中央军”对付不了彪悍的起义军,皇帝只能下令各地自行组织“团练”抵抗起义军。而农民起义军因为自身的局限性,一定会出现抢掠和屠杀,食髓知味的“义军”会迅速沉迷暴力,进而堕落,最终被各地镇压。

到手的兵权,怎么会让出来呢?各地的封疆大吏们组建的“团练”,就会变成他的私军。中央变成名义上的中央,皇帝只是“天子”,而不再是一言九鼎的皇帝。国家进入军阀混战。

问题就在这里了,东晋和北宋都还没有到这一步,他们只是因为自己玩自己把中央政府玩没了。所以呢敌人最多也就划江而治而已。

明朝呢,已经走完了自己的生命历程。底层民众已经对大萌彻底死心了,大萌早就已经灭亡了,接下来只是在要军阀里面决出一个胜利者而已。清朝的前身是明朝的“建州卫所”,努尔哈赤是建州卫指挥使,严格来说,满清也算明末的割据势力之一,只不过是从1611年就开始造反罢了。

在反过来看清末,太平天国起义之后,清朝也陷入了实质上的军阀割据时代,只不过在洋人的压力之下,清末的军阀相对团结罢了。如果没有洋人,曾国藩恐怕就要学曹操了,甚至直接学朱温也说不一定。


user avatar   yi-li-bi-ya-bu-b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南明是积重难返+崇祯不南下

南宋是天生的半身不遂

东晋,刚刚灭吴才十年就八王之乱了。和一个半身不遂的老头子一个天生无迪奥的中年人比。太不要脸了吧!


user avatar   hu-xin-xin-46-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


user avatar   wang-yang-42-21-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福王是被马世英拥立的

鲁王只是监国

唐王素有大志,刚烈有谋,称帝但是被郑芝龙裹挟,郑芝龙投降后,唐王战死。

邵武帝是唐王的弟弟,唐王让他继位,他有不能退让的理由。

桂王是福王之外最名正言顺的,属于正常登基。

靖江王,这是一个野心家+傻缺


user avatar   gu-ze-yu-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能这么讲。在当时的背景下。一人兼任多个藩镇首领是常规操作。比如王宗嗣。曾经任安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看账面实力的话。卧槽。从哈萨克斯坦到山西,所有边军全归这哥们一个人管。然后呢?不也没出事嘛。

安禄山任三镇节度使。看起来很屌。其实他也就是在范阳和卢龙两镇树大根深。任河东节度的时间并不长。如果让河东军打蛮子。安禄山做得到。但是让河东军南下。安禄山并没有那个控制力。叛乱以后的河东军也印证了这一点。

至于说为什么给安禄山干了三镇节度使。是因为即便如此。安禄山也并没有挑战中央的能力。老皇帝是这么认为的。事实也的确如此。

所以问题的根本在于。老皇帝可能是懒政、怠政。但并没有老年痴呆。问题的关键。是。安禄山石乐志。搞起了一件根本没有任何可能成功的叛乱。

然后结果就是老皇帝一通神级微操。把半年可以搞定的事情拖了8年


user avatar   bailiyingx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能这么讲。在当时的背景下。一人兼任多个藩镇首领是常规操作。比如王宗嗣。曾经任安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看账面实力的话。卧槽。从哈萨克斯坦到山西,所有边军全归这哥们一个人管。然后呢?不也没出事嘛。

安禄山任三镇节度使。看起来很屌。其实他也就是在范阳和卢龙两镇树大根深。任河东节度的时间并不长。如果让河东军打蛮子。安禄山做得到。但是让河东军南下。安禄山并没有那个控制力。叛乱以后的河东军也印证了这一点。

至于说为什么给安禄山干了三镇节度使。是因为即便如此。安禄山也并没有挑战中央的能力。老皇帝是这么认为的。事实也的确如此。

所以问题的根本在于。老皇帝可能是懒政、怠政。但并没有老年痴呆。问题的关键。是。安禄山石乐志。搞起了一件根本没有任何可能成功的叛乱。

然后结果就是老皇帝一通神级微操。把半年可以搞定的事情拖了8年




  

相关话题

  电视剧《清平乐》里为什么禾儿不当皇后? 
  二战中,日本海军的潜艇有什么样的表现? 
  全球有哪些重名的地方?为何会重名? 
  背叛民族的人是怎么想的? 
  为什么北方沦陷后,几个汉人王朝重建的南方政权抵抗时间越来越短? 
  当代中国有哪些可以称得上重镇的城市? 
  如果台北故宫博物院着火了,救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真迹还是救一名游客? 
  为什么韩信要在刘邦求救兵的时候讨齐王?是不是因为他想学王翦? 
  中国古代曾长期实行分餐制,为何演变成现在的合餐制? 
  诸葛亮和陆逊是三国志仅有的两个单独立传的人臣,那么两人谁更胜一筹?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战狼越来越火,越多人不喜欢吴京?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漫威电影《惊奇队长》(Captain Marvel)?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