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日本和中国关系能否和英国与欧洲大陆类比? 第1页

  

user avatar   xiao-wu-zhu-bu-x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基本不能。

两大原因:

1)欧洲大陆不统一。

2)中日关系与英欧关系所处的国际关系格局不同。

基于这两大原因,法德犯过的错误中国基本没犯过,法德的成功经验中国早在两千年前就做到了,所以看不出有什么好学的。

英国对欧陆关系肯定要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因为地缘政治是国际关系里面一条永远都会发挥作用的变量。简单说,这个基本变量就是,英国能够利用自己离大陆远,所以不会马上受到陆上进攻威胁的优点,挑唆大陆国家互相争斗,从而维护自己的相对优势。

但是在这个基本变量之上,17、18、19、20世纪英国与欧陆的关系还是呈现出不同态势的。

17世纪现代国际关系体系开始成型,英国除了参与欧陆政治,还要处理本国的事务——内战和光荣革命等一摊子烂事儿。这一时期欧陆的主要玩家是法国:通过三十年战争打击西班牙,分裂德国等等。

18世纪是所谓的英法“第二次百年战争”。从1688年荷兰执政威廉三世这个坚定的反法政治家踏入英国以来,在这个世纪所有重大历史事件背后都有英法之争的影子。例如:

1756-1763年的七年战争,英国尽全力支持腓特烈大帝的普鲁士,同时打击法国海外殖民地。战争后果是普鲁士一跃而起为重要强国,英国成为殖民大帝国。

1775-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由于七年战争的仇恨,法国人以无(xie)私(fen)的国际主义精神支援美国人独立。正是由于法国海军在切萨皮克湾的作战,美国人才不用顾忌英国人的海军,取得约克镇大捷。

同一时期,为了弥补在北美的损失,英国发动对荷兰的战争,打击法国盟友。

而且,法国在北美投入的军力及其引发的财政困难,又成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导火索。

19世纪则是英国全面转型成为世界级大殖民帝国的时间段。这段时间里英国眼光早就放眼全世界了。它在欧洲的主要政策就是维护均势秩序,其实也就是:你们都给我消停点儿,别挡着我发财。参见我在这个问题下的回答:

19世纪德国崛起的那些年,英国在干什么? - 小屋住不下的回答

20世纪前半段是英国殖民地体系崩溃,本国工业生产能力被德国后来迎头赶上,从而无法独力对抗德国,必须依赖美苏两大力量来压制德国的历史;后半段是法德在经济一体化后为欧盟搭建平台,这也就是法德在英国策略面前唯一称得上是比较成功的回应了。但中国都统一两千年了,我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好借鉴的。

现在就可以解释原因1)了:

回顾17-19世纪英国在欧陆的纵横捭阖,最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它始终能找到一个较弱的玩家来平衡大陆上那个最强的玩家,以此来控制所有玩家的力量对比不会太失衡。

而日本于中国,只有民国成立之初到二战之间大概30多年的时间里,它才有这个机会。

中国绝大部分时间内保持统一,并且在周边陆地邻国建立其比较稳固的“朝贡-庇护”制度,这让岛国日本在历史上的绝大多数时间里都难以下手。

日本的上一次尝试还要追溯到400年前的壬辰倭乱,此役让日本认识到大明并不是一个它可以正面挑战的庞大对手,也因此间接导致了日本接下来300年的闭关锁国。

明治维新后,面对孱弱的大清,日本人才找到可趁之机。他们先支持孙中山,再逼迫袁世凯,还去找张作霖和张学良,但这些小打小闹对骨子里就有大一统基因的中国本土而言,没有起到根本的颠覆作用。

所以“离岸平衡手”策略对英国而言就能够很好地操控欧洲政局,而对日本而言,除非它能先把中国变成一个分崩离析的国度,否则这一战略用处不大。

至于原因2),英国在战后与欧陆走得相对近了一些,因为战后国际格局是美苏主导的。英国和欧陆在经济和反共方面都必须仰仗美国,所以肯定要融合。但是日本和中国可是敌对阵营,所以走向也必然与英国-欧陆不一致。

最后夹点私货。

说白了,对东亚这片大陆而言,有经济体量和军事实力像英国对欧陆那样玩离岸均衡策略的,只有美国,日本不够格。

美国不用我们教,人家一直在玩。不然人家重返东亚干什么?“再平衡”这个翻译根本就是书呆子翻译,正确翻译就是“再均势”,重现英国18-19世纪对欧洲的均势balance策略。

面对美国这种玩法,中国也没有太好的反制措施。

不过balance也不是不可破的。因为balance只是术,而国家的真正强大之道,归根结底是扩充自己的资源库。

张仪的“连横”策略确实让秦国在与六国的政治博弈中赢得了很多利益,但如果没有司马错灭蜀为秦国赢得这么庞大的战略后方,秦国国力也就不可能在绝对意义上很快强于六国,而后一点才是秦统一天下的根本保障。

英国的balance战略也很有效,但是大英帝国的强大,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取得了庞大的海外殖民地。一个印度抵得上半个欧洲了,它不强大才怪。

今天中国的资源库在什么地方?

个人认为,依旧是科技和工业。什么政治制度之类的,本质上不过是让现代工业体系界面变得更友好而已。




  

相关话题

  为什么种师道、种师中率领的西北军在遇到金军时变得不堪一击了? 
  为什么现在有些人谈到暴君就把他们的「大兴土木」说成「以工代赈」? 
  如何看待中国渔船在钓鱼岛撞上希腊货船? 
  如何看待「明朝是一个三无朝代,无明君、无名士、无名将,也是中国开始走下坡路的时代」的说法? 
  郑和被俘遭阉割后在军中做秀童,这个秀童是什么? 
  为什么一些中国人崇拜希特勒? 
  如何评价当前的各个朝代粉? 
  岳飞北伐的效果到底有多大? 
  “讨厌日本军国主义,是每个中国人的出厂设置”这句话是否合理? 
  中日重启货币互换,协议规模 2000 亿元人民币,有何意义?如何解读? 

前一个讨论
文科女大学即将毕业,发现自己的真爱竟是工科,能转型吗?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当代中日韩之间关系紧张,而欧洲各国却能团结在一起?





© 2024-06-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