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花木兰是否真实存在? 第1页

  

user avatar   max-20-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答主已经回答了,花木兰应该出身于北魏军事贵族,地主阶级,有训练经验和置办骑兵的财力。

好的,北魏骑兵是什么样的?

这样重甲骑兵,这样的铠甲,加上骑兵要求的腿力,没有一身(卧推深蹲至少体重1.5倍水平)的腱子肉能扛得住?


那木兰是这样的么?

瘦削、美好、灵活、温柔。

开玩笑么....

北魏军事贵族大地主家的女儿,还在军旅N年风吹日晒舞刀弄枪高热量饮食,要还是个白瘦幼,估计得了什么不治之症,扁鹊穿越回来看一眼也扭头就走:“将军命不久矣”。

no way


再看看其他国家的女性军事人员

这些还都是摩步化的步兵而已。




或者参考一下美帝红脖女们的设定



是不是有点夸张呢?

其实也还好,别忘了,隋唐时代贵族美女们,可不是现在火柴棍奥斯维辛级别营养不良的自虐模式。





所以,能吃得饱吃得又大又壮膘肥身健,对应的就是金字塔顶端的社会资源,就是随身自带的一辆劳斯莱斯幻影,每个北朝有志青年的梦中情人!



没有

这种臀腿腰

没有

这样的肩膀和手臂

怎么作战?

所以,

能耕能战,

能打能杀,

顶天立地英姿飒爽的女英雄,

能在塞北战场上重装铠甲驰骋,

左右开弓横突右冲和经验丰富全民皆兵的草原狼群柔然人硬杠的女人,

应该是这样的:

柔然敌酋的小头颅,本姑娘能抛二十丈远

一击必杀柔然贼寇

一手一个柔然战俘

手撕柔然糯糯

我一人能掀翻三匹柔然骑兵

一吼柔然人马惧惊

北魏八尺男儿在此!

柔然已灭,明年结安排我出使白瘦幼南朝弱鳮,烦躁


或者至少是这样的:


没这种肌肉和运动能力的步兵,在没有马克沁水冷的古典塞北战争模式下,一个月内就领盒饭,或者全程做后勤or文书得了。

可是,木兰是一线精锐重装骑兵(or高度机动化步兵),甚至是小队的将领。


最理想化,能贴近当代“高瘦白审美”的,也就是游泳女运动员了。可她们也有健硕宽阔的肩背和充满力量的臂膀。

还是拉去强化军事训练一年后,和上面那些女子橄榄球运动员应该差别不大:)

白嫩和温婉,想多了,是不可能的。

那种白瘦幼,只有 (大东亚)废柴秒s宅男喜欢。


所以你以为


雄兔雌兔那段,说的是什么?

伙伴为什么“皆惊忙?”

因为木兰美如刘亦菲么?不大可能,否则他们眼瞎么啊啊啊啊....

.

.

.

.

.

.

或许,木兰女英雄,“对镜贴花黄”之后如下图?




user avatar   fang-hao-4-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从军的姑娘有很多,从汉到明一直都有,只是没几个像木兰这样,全身而退,结果这么好的。

或许没有这个人,但一定有原型。

而真要做到花木兰这样,千难万险。

前几天我想到一种游戏,游戏叫假如你穿越了。

当你回到历史名人身上,能读档,能复活,看你要花几条命去完成他们本来的功业。

倘若你是一个新时代独立女性,忽然就穿越成了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耳边传来父亲的低语,他说:孩子就叫木兰吧。

你想,原来我就是花木兰。

花木兰,古代知名独立女性,替父从军,征战沙场,主线任务清晰明了。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你从小就开始捡父亲的刀剑耍着玩,你父母待你也好,未曾因你是女子就不喜你,常给你讲些故事,采些花儿。

只是待你再好,母亲也仍是忍不住念叨,说你舞刀弄剑,不成体统。

那你也不能说以后要替父从军,只能笑呵呵的看着母亲,说我就想学嘛,要爹爹教我!

你爹说是,这天下不太平,是该多学两招。

你娘瞪了你爹一眼,你爹肃然说,跟你娘学织布,那也是女儿家必不可少的。

你忍不住就笑起来。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你的刀剑练了几年,邻里间的名声都不太好,说你是个蛮女子。你爹娘还为你分说,但你出门上街,还是能看到周遭复杂的眼神。

你成了他们眼里口中的谈资。

只是你知道你的未来,所以你还能坚持,不过后来你又有一个弟弟出生,看着爹娘更加忙碌的身影,你也主动开始织布,补贴家用。

渐渐地,你开始关心织布的手艺,如何城里的行情,你一门心思都在想怎么把布卖好。

随着你织的布越卖越好,关于你的相貌也传了出去,你生得好看,来说亲的就多。你对爹娘说我只想找一个自己喜欢的,你爹就拍拍胸膛,出门拦下那些你不喜欢的。

这时候,你见到你爹头上已经钻出白发。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朝廷征兵的队伍到了,要征你爹去打胡人,你看着你爹头上白发,你明白该到你出场了。

但你忽然发现自己走不了了。

城里还有人要你的布,你爹执意要在临走前给你找一个好人家,你表露出点想走的意思,就当场被你爹关在屋里。

你也没法偷偷溜走,骑马出家门的动静可太大了。

你一脸茫然,心想花木兰是怎么替父从军的呢?

这会儿你反应过来,花木兰只是一个文学形象,根本不具备可操作性,你在小黑屋里啪啪拍门,说我不走了,我织布还不行吗,嫁人的事以后再说。

就这么着,你妥协了。

再一次的,你爹扛起了家里的责任,出征向西。

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

往后的日子里你们一家人也过得艰难,城里有人因为卖布跟你发生过矛盾,也有纨绔子弟想来娶你,你凭不太熟练的刀剑与没多少底气的倔强与他们抗争。

几年后,也争累了。

同村有个待你极好的淳朴汉子,你便嫁了他,十年过去,你开始在这里生儿育女。

远处传来马蹄踢踏,浩荡的大军开过来,你爹变成了抚恤金,连尸骨都没能见到。

你隐约记得父亲离去时的背影,和头顶的一缕雪丝。

你恍惚间想:不对啊,我不是要做花木兰的吗?

接着你眼前一黑,游戏系统告诉你,恭喜你达成结局:淹没在世事里的芸芸众生。

你不服,你说花木兰不是历史里的姑娘,她怎么可能替父从军?

系统说,那你要放弃这次游戏吗?

你沉默下来,最终咬着嘴唇说,送我回去,我要救我爹。

系统说好,二周目开始。

这次你直接读档到你爹接了军令,东西两市跑了个遍,把马匹行李都置办好,说是为阿爹准备的。

当夜,你跟阿爹喝了很多酒。

之后也没管动静大不大,趁你爹睡着的功夫,闯进他屋子里抢了军书就跑。

你爹一脸茫然,醉醺醺的发现你揣着军书,提剑上马,头也不回的就跑了,还丢下一句:阿爹别担心,女儿替父从军去啦!

风从门里灌进去,你爹一下酒醒了。

你爹追了半天,没特么追上。

回家咬牙切齿,骂了你好大一通,抬头对上你娘红红的眼眶,忍不住也哭出来。

你没管这些,你但觉自己这次特别潇洒,特别痛快,一路上跑到军营,早早晒得黑黄,又束紧了兄,当真看不出男女。

那天,你第一次以花军的名头住进兵营。

此后几日操练,你才发现自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刀法剑术,丝毫没有磨练出你的体魄,你是这批新兵里素质最差的一批。

战事开始得急,你练了月余,刚适应军队的前后进退,就上了前线。

一场败仗,你逃得慢,成了胡人的刀下亡魂。

死的时候你没有感觉到过多的痛苦,敌人一刀携冲锋之力,劈下你的头颅,你只听到血液如风声一般溅出。

你的头颅落地,魂魄飘飘荡荡,回到家乡。

你爹娘躺在床上,睡梦中眉头紧皱,正梦见你颤颤巍巍拎着刀,被裹挟在乱军里。

你鼻头一酸,陷入黑暗。

系统的声音传来,说恭喜你达成结局,一时冲动的孤勇者。

这个结局的称号很耐人寻味,你想怎么叫一时冲动啊,我怎么着才不是一时冲动啊?

这时你忽然想起很多年前,你在家里练刀练剑,你随便练了几年,因为周围人的冷眼与家里的炊烟,渐渐放弃了刀剑。

你渐渐变得跟其他姑娘一样,织布,谈论婚嫁,等事到临头,才想起自己是花木兰……

已经晚了。

原来要做花木兰,不是一时意气,而是从一开始,就要与世俗为敌。


user avatar   john-brown-0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看到的问题是:

花木兰是否真实存在?

这个问题如果理解成“《木兰诗》、豫剧《花木兰》中的内容是否是史实”,我们可以反对肯定的答案。因为并没有任何正史以及其他一手史料(主张花木兰真实存在的史料最早也到隋唐了,而且都是二手的)能证明北魏太武帝时期存在一名叫花木兰的女子,替父从军,并在最后拒绝天子(同时也是鲜卑人的可汗)给予的尚书职位。

但如果将题目理解为“北魏是否存在像花木兰一样从事军事、参与战争的女子”,答案则非常肯定,因为北朝女子从事军事的例子实在太多了

比如《魏书·烈女传》记载的大龄女子任城国太妃孟氏身先士卒领导全城居民抵抗叛军的先进事迹:

任城国太妃孟氏,钜鹿人,尚书令、任城王澄之母。澄为扬州之日,率众出讨。 于后贼帅姜庆真阴结逆党,袭陷罗城。长史韦缵仓卒失图,计无所出。孟乃勒兵登 陴,先守要便。激厉文武,安慰新旧,劝以赏罚,喻之逆顺,于是咸有奋志。亲自 巡守,不避矢石。贼不能克,卒以全城。澄以状表闻,属世宗崩,事寝。灵太后后 令曰:“鸿功盛美,实宜垂之永年。”乃敕有司树碑旌美。

《魏书·奚康生杨大眼崔延伯列传》记载了杨大眼将军穿着戎装与丈夫一起齐镳战场的妻子潘氏:

大眼妻潘氏,善骑射,自诣军省大眼。至于攻陈游猎之际,大眼令妻潘戎装,或齐镳战场,或并驱林壑。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

《魏书·李安世传》中记载了反贼李波武德充沛的妹妹李雍容。

初,广平人李波,宗族强盛,残掠生民。前刺史薛道扌剽亲往讨之,波率其宗族拒战,大破扌剽军。遂为逋逃之薮,公私成患。百姓为之语曰:"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妇女尚如此,男子那可逢!"

《北史》(篇章不明》中还有苟金龙的妻子刘氏在战争中领导军民抵抗南梁百余日的记载:

苟金龙妻刘氏 夫为梓潼太守、关城戍主。梁军围城而夫病重,刘氏率众坚守百余日。除敌内应.....

可见北魏女子拥有过硬军事素养的例子较多,不乏像花木兰一样身着戎装参与战事的女子的记载,这里不一一列举了。北朝女子的武德充沛是那个战乱频频却又豪放大气的时代的产物,无论花木兰是否存在,像木兰一样弃妆从戎若干北朝女性的精神,不仅提升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也把她们的大气尚武注入我们民族的精神,使得中华重新获得统一与和平后,进入了古代封建社会里女性地位和民族荣耀双双达到巅峰的盛唐。


user avatar   159271025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个人认为可能存在原型,只不过不断经过文人的艺术加工,原始面貌已经不可考了。

比如我就发现明代的很多小说、话本、戏曲故事都能在包括《明实录》、各种士人的史料笔记等等正史、野史中找到相似的源头,很多被我们视作文学作品的演义故事、民间传说其实是有原始真实版本的。

我们应该都有所体会,凭空瞎编要比改编难得多,空穴来风也确实有其道理。

至于像花木兰这样的古代女子,通过改易服饰、女扮男装从军出征,甚至在军营里多年不被周围人发现,也是可能实现的。

据晚明官员谢肇淛的《五杂组》记载:“国朝蜀韩氏女遭明玉珍之乱,易男子服饰,从征云南,七年人无知者,后遇其叔,始携以归。

元末明初,明玉珍割据四川,一韩姓女子改易男子服饰,女扮男装加入了明军,跟随大军从征云南,七年间也没人发现她是女子,直到后来遇到其叔,才跟着回了家。

本书还记载了一个类似的女扮男装的故事:

金陵黄善聪,十二失母,父以贩香为业,恐其无依,诡为男装,携之庐、凤间。数年父死,善聪变姓名为张胜,仍习其业。有李英者,亦贩香,自金陵来,与为火伴,同卧起三年,不知其为女也。后归见其。姊姊诟之,善聪以死自矢,呼媪验之,果然,乃返女服。英闻大骇,怏怏如有所失,托人致聘焉。女不从,邻里交劝,遂成夫妇。

李英和黄善聪同卧起三年也没发现她是女子,后来知道真相后,李英“大骇,怏怏如有所失”。

谢肇淛就明确说了明初的韩氏女类似花木兰,南京的黄善聪和梁祝的故事有点像,“此二事,焦氏笔乘所载。前事甚似木兰,后事甚似祝英台。又有刘方兄弟小说,未详其世,当续考之。”


user avatar   kkkkkkk-5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并没有确切证据证明花木兰本人的存在。她也许是民间传唱的英雄形象,并无实人。不过她也有可能是历史中真实存在的一个民间人物。只不过她并不见于史书记载,而被载入民歌之中。就像《荷马》中的特洛伊城一样,并不只是吟游诗人的杜撰。

花木兰故事的原始来源于一首民歌,被称为木兰诗或木兰辞。关于其成诗年代,历来众说纷纭。目前主流看法是,它源于北魏。北朝民歌,产生于黄河流域,歌词的作者主要是鲜卑族,也有汉族。歌词有的是用汉语,有的是用北方少数民族的语言,后被译为汉语。传世的约六十多首,以《敕勒歌》最为著名。《木兰辞》原来是少数民族语言,后来被南朝翻译为民歌。不过也有部分研究者认为木兰诗的背景是唐代。

目前可见的该诗最早载于宋代的《文苑英华》与《乐府诗集》:前者把它当作一首唐代的作品,而后者则将其放入梁《鼓角横吹曲》。据《乐府诗集》作者郭茂倩记载,《木兰诗》是他从南朝僧人智匠的书里抄来的。但在被文人收录前,它肯定已经流传了一段时间。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就像疑古论里所描述的那样,木兰的故事经过了不断的修改。一些细节被改变。比如她的姓氏,她来自哪里以及她的家人。

在最初收录《木兰诗》的南朝陈时期的《古今乐录》中,僧人智匠有言:“木兰不知名。”在明朝徐渭的戏剧《雌木兰替父从军》里,详细的描述了她的家人,父亲,母亲,姐姐和弟弟。花木兰的姓氏花就来源于此。据徐称,花木兰之所以姓花是因为木兰就是一种花。到了清代,一些书籍考证木兰可能姓朱。很显然,这些可信度不高。

不过从最初的诗歌来看,历史木兰很可能出身鲜卑族。木兰称呼皇帝为可汗。在北魏历史上,孝文帝改革之前,皇帝一般便是称为“可汗”。

另外,木兰这个名字,在南北朝的时候,发音为“*muklan”。这和古阿尔泰语(突厥语,蒙古语和满洲语)的兔子的发音有点接近。这和诗歌结尾关于兔子的描写相呼应。

假如花木兰真实存在过,她的出生地也是众说纷纭。花木兰的出生地假说很多。黄陂假说和商丘假说是现在最流行的。黄陂假说的最有利支持是南北朝的南齐确实首次设置了木兰县。而且后世的1000多年里,这里的木兰文化确实源远流长。这个说法的问题是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把木兰县,木兰山的名称由来和花木兰联系起来。而且北魏时期,黄陂被没有被北魏统治。根据木兰辞,“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和”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它们都说明了木兰家离黄河和黑山很近。黑山就是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离黄河不远。

木兰很有可能并不是当时鲜卑军队中唯一的女性。

因为当时的鲜卑族,刚刚入主中原,保留了部分母系氏族的传统,骑射成风。女性的地位非常高,也可以自幼习武练兵。北魏孝文帝时期,北魏正式建立了后宫的女官制度。对于部分女性,特别是鲜卑贵族而言,她们有军队指挥权也很正常。这在《北史》《魏书》《李波小妹歌》等中都有记载。比如《魏书·李孝伯传》中《李波小妹歌》写道:“李波小妹字雍容,寨裳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迭双。”又比如《北史·杨大眼传》记载:“大眼功尤多,妻潘氏善骑射,自诣军省大眼,至攻战游猎之际,潘亦戎装齐镳并驱,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寮佐言笑自得,大眼时指谓诸人曰:‘此潘将军也。‘”

众所周知,唐朝王室具有鲜卑血统。平阳公主顺利的建立并领导了一只强大的军队。这只军队对唐王朝的建立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这从某种角度反映出女性在鲜卑军队中的地位的。


user avatar   wang-lei-97-87-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这个问题很简单:如果知道各个号码的中奖概率一样,他们还会成为彩民吗?

***** ***** *****

上面这句话是调侃。如果要认真回答这个问题,得从两个方向回答:

  • (1)“1,2,3,4……” 这样的号码买的人真的少吗?

以双色球(红球 33 选 6,蓝球 16 选 1)为例,在 2015-11-17 的开奖中,全国投注量为 323,653,256 元,即 161,826,628 注,而不同的投注数 共有 17,721,088 种,所以平均每种组合大概有 9 个人投注。那么, 1,2,3,4,5,6,7 这样的组合是否有 9 个人投注呢? 还真的挺有可能呢。全国那么多人玩双色球,有 9 个人次投注了这个充满规律的号还真不奇怪。

所以,题主的命题看起来好像不太成立。

当然了,一定有很多人觉得觉得这个号绝无可能中奖,那么我们来看看近 300 期双色球的开奖情况:

根据计算,四等奖的中奖概率大约为 1 / 2303, 但在最近 300 期里,它中了 1 次四等奖,中奖率还高于平均值呢。

  • (2)为什么有些彩民会觉得 “1,2,3,4……” 这样的号码不容易中奖?

用我自己创造的词语来说:他们被 “归类假象” 蒙蔽了。

什么叫 “归类假象” 呢?

就是看似有意义的归类,在我们所关心的维度下没有意义,反而对我们的判断造成了干扰。

就概率而言,似乎可以用一种很有意义的方式将所有情形进行归类,而看上去不同类别的发生概率差别很大,然而实际上,这个差别只是由于它们在总数上的差异造成的。从任何一个类别中抽取相同个数的例子,其发生的概率或期望并无任何不同。

就本题的来说,我们不难理解彩民们的想法:

他们不自觉地把彩票中奖号码归类成了 “有规律组” 和 “无规律组”。

以双色球为例:“有规律组”的情形可能包括: 7个数呈等差数列,7个数都小于10,7个数都是偶数,7个数包含了两个等比数列等等……其他的都为 “无规律组"。

彩民们研究了一下以往的中奖号码,发现过去好像极少开出”有规律组“ 的情形,所以他们认为:

  • 【买无规律的号码组比买有规律的号码组中奖概率更大】

这个推论有道理吗?看起来好像很像回事呢。

但实际上,上面的那句话是不对的,正确的说法是:

  • 【中奖结果是无规律的号码组比有规律的号码组概率更大】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呢?简单地说,后者是 有规律组 和 无规律组的 等比例抽样,而前者是 有规律组 和 无规律组的 1:1 抽样,样本大小就不一样,概率分布又怎么会一样呢。

举个例子,假设有 100000 个号码组合,其中有规律的有 1000 组,无规律的有 99000 组。

假如彩票中心抽奖了 100 次,每次中奖 1 个号码组合

  • 那平均来讲,只有 1 次是有规律组的, 99 次是无规律组的。无规律组的中奖结果占了 99%。

然而,对彩民来说,

中彩票的平均次数= 买彩票的次数 * 中奖号码属于这个分类的概率 * 买的彩票数在该分类中的比例

如果买了 100 次彩票,每次 1 注,

  • 如果 100 次都是买有规律组,那他的平均中奖次数 E1= 100* (1/100) * (1/1000)=0.001
  • 如果 100 次都是买无规律组,那他的平均中奖次数 E2= 100* (99/100) * (1/99000)=0.001

毫无差异

以上的推导非常简单,连小学生都很容易理解吧?

但是在生活中,这种看似简单的 “归类假象” 可骗了不少人哦。

举个例子,这是一个古老的故事:

曾经有一个女子学院,有一天校长提议道,为了活跃学院的气氛,建议招一部分男生。董事会的成员坚决反对:千万不能这样,否则的话,一年后会有一半的女生退学的!
在最终的妥协下,校长决定,当年招收 1% 的男生做试验。
一年后,校长宣布:“招收男生的计划取得了圆满成功。诚然,学院的女生数量确实有所减少,但一年后她们在该届全体学生中的比例仅仅下降了 1 %”。

你发现问题在哪里了吗?

#


user avatar   m3xiao-mo-g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这个问题很简单:如果知道各个号码的中奖概率一样,他们还会成为彩民吗?

***** ***** *****

上面这句话是调侃。如果要认真回答这个问题,得从两个方向回答:

  • (1)“1,2,3,4……” 这样的号码买的人真的少吗?

以双色球(红球 33 选 6,蓝球 16 选 1)为例,在 2015-11-17 的开奖中,全国投注量为 323,653,256 元,即 161,826,628 注,而不同的投注数 共有 17,721,088 种,所以平均每种组合大概有 9 个人投注。那么, 1,2,3,4,5,6,7 这样的组合是否有 9 个人投注呢? 还真的挺有可能呢。全国那么多人玩双色球,有 9 个人次投注了这个充满规律的号还真不奇怪。

所以,题主的命题看起来好像不太成立。

当然了,一定有很多人觉得觉得这个号绝无可能中奖,那么我们来看看近 300 期双色球的开奖情况:

根据计算,四等奖的中奖概率大约为 1 / 2303, 但在最近 300 期里,它中了 1 次四等奖,中奖率还高于平均值呢。

  • (2)为什么有些彩民会觉得 “1,2,3,4……” 这样的号码不容易中奖?

用我自己创造的词语来说:他们被 “归类假象” 蒙蔽了。

什么叫 “归类假象” 呢?

就是看似有意义的归类,在我们所关心的维度下没有意义,反而对我们的判断造成了干扰。

就概率而言,似乎可以用一种很有意义的方式将所有情形进行归类,而看上去不同类别的发生概率差别很大,然而实际上,这个差别只是由于它们在总数上的差异造成的。从任何一个类别中抽取相同个数的例子,其发生的概率或期望并无任何不同。

就本题的来说,我们不难理解彩民们的想法:

他们不自觉地把彩票中奖号码归类成了 “有规律组” 和 “无规律组”。

以双色球为例:“有规律组”的情形可能包括: 7个数呈等差数列,7个数都小于10,7个数都是偶数,7个数包含了两个等比数列等等……其他的都为 “无规律组"。

彩民们研究了一下以往的中奖号码,发现过去好像极少开出”有规律组“ 的情形,所以他们认为:

  • 【买无规律的号码组比买有规律的号码组中奖概率更大】

这个推论有道理吗?看起来好像很像回事呢。

但实际上,上面的那句话是不对的,正确的说法是:

  • 【中奖结果是无规律的号码组比有规律的号码组概率更大】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呢?简单地说,后者是 有规律组 和 无规律组的 等比例抽样,而前者是 有规律组 和 无规律组的 1:1 抽样,样本大小就不一样,概率分布又怎么会一样呢。

举个例子,假设有 100000 个号码组合,其中有规律的有 1000 组,无规律的有 99000 组。

假如彩票中心抽奖了 100 次,每次中奖 1 个号码组合

  • 那平均来讲,只有 1 次是有规律组的, 99 次是无规律组的。无规律组的中奖结果占了 99%。

然而,对彩民来说,

中彩票的平均次数= 买彩票的次数 * 中奖号码属于这个分类的概率 * 买的彩票数在该分类中的比例

如果买了 100 次彩票,每次 1 注,

  • 如果 100 次都是买有规律组,那他的平均中奖次数 E1= 100* (1/100) * (1/1000)=0.001
  • 如果 100 次都是买无规律组,那他的平均中奖次数 E2= 100* (99/100) * (1/99000)=0.001

毫无差异

以上的推导非常简单,连小学生都很容易理解吧?

但是在生活中,这种看似简单的 “归类假象” 可骗了不少人哦。

举个例子,这是一个古老的故事:

曾经有一个女子学院,有一天校长提议道,为了活跃学院的气氛,建议招一部分男生。董事会的成员坚决反对:千万不能这样,否则的话,一年后会有一半的女生退学的!
在最终的妥协下,校长决定,当年招收 1% 的男生做试验。
一年后,校长宣布:“招收男生的计划取得了圆满成功。诚然,学院的女生数量确实有所减少,但一年后她们在该届全体学生中的比例仅仅下降了 1 %”。

你发现问题在哪里了吗?

#


user avatar   a-feng-34-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国民党阵营有没有人军事能力比他强的?


  

相关话题

  美国在二战之前用怎样的政策准备应对日益紧张的世界? 
  如何评价用户托卡马克之冠对马克思的争议用论评价疑似传谣? 
  学历史有什么用? 
  可不可以这样说,现在的欧洲是古代蛮族的后裔? 
  地主真的都是坏的吗? 
  纳粹和苏联是一丘之貉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中国的“人殉制度”(活人祭祀)什么时候明令废止的? 
  怎样解释蒙古帝国这一逆天的存在?蒙古帝国强大的武力之源究竟何在? 
  古人买一个仆人需要多少钱,换算作现在是多少人民币? 
  古代有哪些显现具有经济学直觉的人以及故事? 

前一个讨论
日本的徂徕学是什么,竟然没有查到任何资料?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刘亦菲明明通过提升演技就可以获得更大的成就和认可,却始终无法进步呢?





© 2024-05-1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