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诸葛亮是怎样进入刘备集团权力中心的? 第1页

  

user avatar   Padmasambhava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诸葛亮
181年 出生
197年 爹死,叔父死,和弟妹来投奔荆州刘表
207年 刘备三顾茅庐
208年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时期,诸葛亮已经是刘备的主谋士了。
也就是说诸葛亮从认识刘备,到进入权利核心,只用了一年时间。
而桃园三结义是184年,刘关张在一起已经24年。
这种空降经理直升副总裁的事情是非常不寻常的。
是什么让诸葛亮能如此迅速的和关于张飞同帐议事呢?

我们只需要说说,诸葛亮加盟刘备时的背景,就能立刻明白了。

当时荆州的地方势力是以庞、习、黄、蒯、蔡为首的家族所把持

198~207年
诸葛亮师从水镜
诸葛亮娶了黄家黄承彦之女“黄月英”
大姐嫁给了蒯家蒯良的大儿子蒯祺
二姐嫁给了庞家的庞山民为妻
诸葛亮的丈母娘是蔡家蔡讽的长女
诸葛亮的丈母娘的幺妹是荆州牧刘表的老婆
诸葛亮与庞家庞士元交好,被水镜并称为伏龙凤雏。

诸葛亮的姻亲关系里,荆州地区5大家族占了4家,还占了个荆州牧刘表。黑白两道通吃。

刘备集团呢?20几年颠沛流离,当时正寄居荆州。赤壁之战时,刘备的直属部队仅1万人。
他不过是个顶着皇叔名号的个体户啊。
如果你自己开个要死不活的小公司,里面突然请来这么个太子党,不把他放在核心决策中心,难道还让他去基层历练两年不成?

什么“臣本布衣”,也就大牛随便自谦一下,后人们居然还当真了。。。


========6月23日更新【警告】下文很长==========

下文主要针对武侯粉坚信【诸葛在出仕前没有任何资本】的论调,一家之言仅供大家作为历史参考。

===================

先破个题“诸葛亮是怎样进入刘备集团权力中心的?
诸葛亮是个不世出的英雄,
但问题问的是“进入”而不是“站稳”,所以这段讨论诸葛亮进入权力核心的钥匙是什么,他是通过什么让自己如此迅速的展露头角。
更具体一点,我们讨论的是207年三顾茅庐~208年赤壁之战这段时间前后的事情。
==》

好,在开始我的论述之前,我需要先说说重要的史料来源陈寿《三国志》。
1,陈寿是编史的史官,而不是记史的史官。
三国志是目前所有史料里面最接近史实的一本书,但也需要有选择性的接受。
陈寿233年生,大约280年开始著《三国志》,就算他12岁开始读书记史,他在对公元245年前发生的事情,取材只能旁征博引结合道听途说后进行“编辑”,而不是常规史官的“记录”。
所以难免出现“颇从简约,犹时载浮讹,罔尽机要。——《史通》”。

陈寿《三国志》不仅记载不全,其史料框架也只能算基本属实,
陈寿文采很好,特别会讲故事,他经常在史实的基础上添加细节、脑补对话,其内容的细节常有"自相吞噬",
在通过“记录”成书的《汉史》中的都没有的情节,在他的魏书中经常冒出来。
(夫汉之董卓,犹秦之赵高,昔车令之诛,既不列于《汉史》,何太师之毙,遂刊于《魏书》乎?兼复臧洪、陶谦、刘虞、孙瓒生于季末,自相吞噬。)

陈寿经常脑补对话,
比如192年王允与仆射士孙瑞密谋诛董卓时,让吕布做内应。这件事情很可能是真的,但密谋的对话内容,40年后出生的陈寿是不可能知道的。陈寿为了书写效果强行加台词【布曰:“奈如父子何!”允曰:“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
又如《先主传》第一句,【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叔父子敬谓曰:"汝勿妄语,灭吾门也!"】陈寿出生的时候,刘备都死10年了。刘备毛孩时候说的话,谁记得?谁记的?有人能记得父辈在儿童时说的话么?
这种不可考的私人对话在《三国志》个人物志里面海量出现。

所以我们采选史实时:
历史框架可以认为基本真实,
历史细节有待商榷,
历史人物公开对话需要存疑,
历史人物私下对话更需要加倍存疑,
历史人物的心里所想完全则是他的个人杜撰。


2,陈寿编史夹带私货,并没有按照“贵真实,不虚美,不隐恶。”的原则。
陈寿毕竟是晋臣,行文中有显著回护的部分,另一方面他的文章里有着强烈的“以史为鉴”的暗喻;
不是我一个人说他写的历史有当时的政治正确的因素,
《史通·直书篇》说“当宜、景开基之始,曹、马构纷之际,或列营渭曲,见屈武侯,或发仗云台,取伤成济,陈寿、王隐咸杜其口而无言。”
《三国志裴松之注》“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 毕取以补其阙。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若乃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其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 以愚意有所论辩。”[
陈寿三国在历史上一直被正统史官质疑,我这里不多列举。

同时在修史的时候,他加入了很多真善美的内容,尤其在强行加的台词里面,经常出现显著的政治倾向。虽说有史鉴的意义,但也算夹带私货,强行输出价值观。
《晋书陈寿传》“梁州大中正尚书郎范頵等上表曰:“...臣等按故治书侍御史陈寿作三国志,辞多劝诫,明乎得失,有益风化。..."


3,晋书所述陈寿有意贬损诸葛,此事不真。
“或云丁仪、丁廙有盛名于魏,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诸葛瞻又轻寿;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言“瞻惟工书,名过其实”,议者以此少之。”《晋书陈寿传》。
这里为了证明陈寿给诸葛家族泼脏水,专门加了一个不给米就不立传的“或云”。
“或云”基本等同于“网友爆料”,如果因为晋书就认定诸葛比三国志描述的更好,这很不负责任。

==》

说完陈寿,开始正式开摆刘备和诸葛亮的小基情。
首先,我们需要回答第一个问题“刘备46岁的CEO,为什么非要三顾茅庐去找从没见过的诸葛亮。”。
三顾茅庐这件事我有点疑问。
刘备当时是什么人?年近半百戎马一生,手下数千人,过着刀口淌血的日子
诸葛亮当时是什么人?小刘备20岁,在南阳耕了10年的地。没有战功,没有著作,从没见过刘备。

当时刘备守新野城,诸葛亮躬耕在襄阳城附近(注:刘琦住在襄阳城,跟诸葛亮关系很好,他俩住的不会太远)。两地隔着60几公里和一条襄江,大约120里地,刘备去找一趟诸葛亮,骑快马单程至少6小时。刘备来回跑了3趟。(注1:三国最著虎豹骑追刘备一昼夜行三百里。注2:三国演义中描述前两次去是隆冬,最后一次是开春,私以为比较可信。)。
两个根本不在一个面位上的人,是什么让这样一个大英雄,这么执着的非要见一个小青年不可?
“求贤”是可以的,但是身份地位阅历如此不对等的求贤,刘备之前没有过,刘备之后也没有。
如果没有强烈的“非你不可”的动机,这种行为只能用“冥冥之中神的指引”来做信仰注解。

【这里说个插曲,《魏略》鱼豢记录的是诸葛亮自己去找的刘备,而没有提到徐庶举荐的事情。而《魏略》比三国志成书要早,是陈寿著书时的重要参考史料。因为“三顾丞于草庐”是明文写在可考据的出师表里面,所以陈寿没有采纳《魏略》而沿用了三顾茅庐的典故。
但徐庶出现在诸葛亮传里非常突兀,这个角色就好像是专门为了举荐诸葛亮而设计的;之后徐庶老妈被抓,就去侍曹了,整个三国志再无提起。是裴松之用魏略补齐了徐庶的生平。
然而,算是徐元直举荐诸葛亮为真,举荐过程也需要说到刘备心坎上,才能让刘备这么执着。】

那刘备去找诸葛亮的时候心里到底在想些啥呢?
我们来聊聊刘备当时的处境,
184年,刘备23岁,镇压黄巾有功封为安喜县尉后被贬,后又被启用为高唐县令,被盗贼打跑
191年,刘备30岁,投奔公孙瓒,被曹操打败
194年,刘备33岁,投奔陶谦,后接手徐州
196年,刘备35岁,吕布偷袭下邳,回来救援路上被袁术打败,刘备向吕布求和回到下邳。
197年,刘备36岁,吕布打下邳,刘备败
198年,刘备37岁,投曹操领豫州,又被吕布打败
199年,刘备38岁,和曹操煮酒论英雄,被曹操吓跑打回小沛
200年,刘备39岁,曹操亲征刘备,败逃投奔袁绍
201年,刘备40岁,被曹仁打败,投奔刘表。
直到这里,刘备40岁之前,各种败各种跑,终于到了刘表帐下,算是住下了。
但是,刘表虽然很好的招待了刘备,却完全不信任他。给了他几千人扔到新野,做抗曹前线(炮灰)去了。
207年2月曹操跟袁氏死磕乌桓,许都空旷。刘备要刘表去偷袭许都,刘表都不肯。
曹操当时也担心刘备会偷袭,郭嘉都能拍着胸脯说,刘表不可能信任刘备。可见连曹魏都能知道他俩不和。

201年~207年,刘备在新野呆了6年,也没啥事儿天,白天哥仨斗地主,夜里被窝干老婆,207年还老来得了刘禅。
刘备已经46岁了,好不容易等到一个好机会,刘表还不让他去。要是再窝在这里,基本上就要一直养老了。中年危机,你说他慌不慌?

207年9月,曹操平了北方,下一个收拾的肯定是刘备啊。他慌不慌?
同时,刘表还重病了(208年病死)。虽然刘表不信任自己,但也算厚待。现在刘表眼看着要挂,自己的保护伞也要没了。你说他慌不慌?
刘表死前想废长立幼,问了一下刘备的意见。刘备反对。这一反对不打紧,得罪了刘琮的母家荆州豪族蔡家。搞的蔡瑁和蒯越要杀他。你说他慌不慌?(《三国志·先主传》的注引《世语》)

我们来总结一下,刘备去找诸葛亮之前,他是个什么状态。
46岁不得志的一个老头儿,拖着一个刚出生的娃。
打了一生败仗,投奔刘表还不被待见,
好歹刘表厚道,给了自己一个落脚的地方,结果刘表眼看着要挂,未来不知道怎么办。
选继承人的时候还站错队,得罪荆州两大豪族,搞的人家想取自己性命。
曹操还随时会杀过来跟自己算总账。
打算豁出去拼了,结果手下就只有千号人。

他现在的核心矛盾不是求贤谋天下,大冬天没事跑个100多里地去登录诸葛亮,扑空只当是逛街了,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而是应该托关系找路子给自己破局。否则别说立足之地,就是连身家性命都难保。

他先要想办法缓解蔡蒯两家的矛盾,他直接去找人估计是被砍的。所以他需要在蔡家的姻亲里面找个说客,刘表和黄承彦算说得上话的。刘表解决不了问题,而黄家是荆州豪族里面的大户,黄祖是荆州二把手,刘备要搭得上话,几年前就被重用了。
诸葛亮是黄承彦的女婿,诸葛亮的大姐又是蒯家长子的老婆,诸葛二姐是庞家长子的老婆。而丈母娘又是刘表妻蔡氏的大姐。
诸葛亮又恰好是个没出仕的年轻人,公关难度显然比直接找几大家族族长来的容易。如果能说服他给自己做说客,轻能缓解现在杀身之祸,搞的好一点还能攀上一个豪族的关系,让自己多安稳几年。刘备是吃过豪族的甜头的(糜家)。
(这里提一句,《魏书》里面记载,刘表有意将荆州让给刘备。但是荆州被几大豪族把持的,刘备就算要接手荆州,同样需要诸葛亮来游说各家,否则位置坐不稳。所以即使这段记载为真,也不影响上面的结论)
于是207年冬天,刘备连续两次去拜访诸葛亮扑空,来年二月第三次拜访诸葛亮后成功,才有了三顾茅庐。
这样的时间线,才能解释刘备和诸葛亮在荆州共同呆了6年没动静,在207年发生了这么多事情之后,如此强烈的拜访诸葛亮的动力。

所以第一个结论:刘备去找诸葛亮,是为了借诸葛亮的关系网给自己的身陷囹圄解围。(如果存在徐庶举荐诸葛亮,也需要徐庶用诸葛亮有强大的关系网来说服刘备的)

==》

然后,我们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刘备见到诸葛亮时,他们究竟说了什么,能让诸葛亮进入核心决策圈”。

他们见面说的什么,非常重要。诸葛亮对刘备说的话,就是刘备对董事会说的话。
刘备当时没有封地,也不是君王(顶多算是个边缘产品线的总监,连VP都不是)。大部分追随他的人,是仰慕他的德行,或等着跟他一起建功立业的。其中有的20年沉浮不离不弃,有的刀口淌血出生入死,有的甚至倒贴赔钱给他供养军队。这样一帮人的功绩和恩义,是刘备20几年来屡战屡败支撑到现在根基。
他这个时候要给公司引入一个二把手,事管理层序列重大变更,尤其这个二把手是没有战功和工作履历的小青年,刘备必须尊重团队成员意见的。

来我们看看当时明确有记录的,刘备帐下的人都是谁:
关张没必要再说了;赵云也不说了,他明年才能救后主,现在还是小喽罗。
孙乾,顶级公关,当初被曹操打的走投无路,孙乾说服袁绍收留,又败,又说服刘表收留。基本上刘备两次走投无路,靠的是孙乾一张嘴皮子起死回生。
糜竺糜芳,大金主。跟着刘备10几年,连妹妹都嫁给刘备。刘备这么多年的钱粮军饷,糜家赞助是大头。
简雍,也是牛逼公关。跟刘备年轻时就认识,四处游说,虽然目前功绩没有孙乾大,但平时要钱要饭的事儿,他也没少干。荆州期间的功劳没有太多记录,之后他干了件超牛逼的事情,足见其能力。刘备入蜀攻成都,简雍用两张嘴皮子,就把刘璋劝降了,刘璋都没说等我考虑两天,直接跟简雍坐车出城归降。“璋遂与雍同舆而载,出城归命。”

实际上,团队成员的强烈反对也确实发生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无复言”,说明这种反对声不止一人不只一次。
诸葛亮这种小弟级的人强行插入,这帮大功臣面十分不满叨逼叨了很久。
这种情况下刘备力排众议,看起来很豪爽,吸纳诸葛的心意很坚决,简直是明君识良臣的千古佳话。
但他这种强行修改序列,破坏安定团结的行为,和他当时需要有人支持的处境非常不符。

前面说了,刘备是打算让诸葛亮给自己解围,而不是给自己找个副总裁。那诸葛亮要说服刘备给自己这么高的职位,就一定不是隆中对中的三分天下的画大饼。否则刘备不可能说服团队成员。
【注,隆中对为假作,在史学上的争论很多,主要由以下观点:
1,没有史料记载隆中对,而陈寿三国志所述诸葛亮见刘备时“因屏人曰”,对话内容肯定不可能为外人所知
2,刘备当时危急存亡,手下的兵卒不到万人。诸葛亮扯的哪些三分天下,过于宏大,非常之夸夸其谈。不可能打动刘备。
3,战争的根基不是谋略,而是人和钱。诸葛亮一个穷鬼,根本不具备图谋天下的立场。
(现在公司里面经常出现一些宏大而不接地气的策划方案,跟隆中对基本上是一个意思)】

那他们究竟讲了什么呢?我也来开个脑洞。
假设我去参加面试的时候,如果要增加议价能力,我们会先做一些功课。
在简单自我介绍之后,先分析对方公司的产品优势和劣势,然后描述我自己的经验/资源能帮助对方解决什么问题,已经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
诸葛亮毛经验都没有,他就只能说资源。而诸葛亮在当时最大的资源,就是关系网。

诸葛亮先描述了刘备的处境,然后告诉刘备哪些关系线条是可以拉拢的,哪些关系是可以维护的,哪些是需要警惕的。
估计还要说说各大家族之间有哪些不和可以利用一下。两位继承人估计也各有站队,如何去拉拢另一拨人。
说完这些,刘备基本就脱困了。
然后诸葛亮还应该祭出了一些超预期的规划,诸葛亮的目标不止于帮刘备摆脱眼前的苟且,而是诗和。。。不对,是整个荆州,乃至益州。
他根据自己的关系网,制定了一系列拉拢豪杰,削弱荆州豪族的策略;同时制定安抚民心,修养经济的方针,能让刘备真正的掌握荆州控制权。
刘备跟诸葛亮聊过之后,不仅心中的石头落了地,而且收藏在内心深处的野心也被唤醒。
诸葛亮基于自己的资源和刘备的优势,谋划了先借力打力再过河拆桥的一个庞大的逆袭方案。

刘备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这里刘备为尊反而是鱼,孔明为下反而是水。
孔明只有这么谈,才能让刘备说出这样的话;也只有这么谈,才能让刘备说服董事会。

不要觉得我把诸葛说的这么工于心计是在刻意黑化他。
诸葛亮常为《梁父吟》,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诸葛亮用梁父吟中的齐晏子来勉励自己。诸葛亮善谋,还乐谋。他这么多年憋大招,等的就是这一刻。

所以第二个结论:诸葛亮描述了如何利用自己的关系网,通过了刘备的面试。

==》

最后,我们要解决第三个问题“208年事态骤变,诸葛亮又是如何应对的”
208年可能很多人没有概念,但如果说到建安十三年,应该就有人不陌生了。这是风云变幻的一年。
这一年打乱了诸葛亮不管是陈寿的“隆中对”还是我的脑洞所说的所有计划。

第一个骤变,诸葛亮刚加入刘备阵营,黄祖就被孙权给杀了。
之前刘表长子刘琦和诸葛亮关系很好,立幼子刘琮之后,他一直询问诸葛亮怎么保证自己的安全,诸葛亮怕得罪荆州豪族而一直不肯说。
刘琦上屋抽梯,把诸葛亮关在一个小楼里,说“现在上不见天下不见地,你跟我说了没人知道”,诸葛亮便告诉他逃离襄阳。
黄祖死后,诸葛亮关系网中黄家线条中的老大死了,但刘琦随后去接任了黄祖的江夏。

第二个骤变,刘表一死,曹操就来了,刘琮就不战而降。
前面说到,刘备之前反对立次子刘琮。当曹操打过来的时候,蔡瑁蒯越胁迫刘琮直接投降了曹操,刘备屯兵樊城全然不知。
直到他抵达宛城的时候,才发现这个事情,便不得不继续南下逃亡。
经过襄阳城时经过一段诡异的故事,襄阳城就有10万老百姓带着钱粮跟着刘备一起往南逃。

(“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此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
我说这里诡异的点在于,
1,刘备当时只有数千人兵甲,即使把刘琮给打下来,曹操还没走,也拿不下荆州。何来“荆州可有”。
2,下马叫刘琮,刘琮吓得不敢动。既然没有打襄阳,刘备如何下马见到刘琮俱不能起?
3,琮左右归刘备好理解,为啥能众十万。整个荆州人口不到百万,相当于10分之1的人口要跟着刘备。
4,刘琮已经投降,曹操大军压进是来受降的,要打也是打刘备,10万老百姓没有跑的必要。
这里陈寿主要表现刘备仁义。
但是在我看来,战争时期,人口和辎重都是及其重要的生产资料。这十万人如果不是精密的策划和组织,应该是组织乡勇对抗曹军,而没有理由跟着只有几千的小部队逃亡。所以我个人认为这诸葛亮有计划的战略物质转移。纯粹个人看法,不影响论点)。

刘备带着这10万人的大部队,被曹操5000骑兵追上,于是他们一行10几人,丢下辎重和妻子跑到夏口。
眼看穷途末路之际,遇到了之前诸葛亮的好友刘琦,迅速组织了关键性的军队1万多人。联合东吴对抗曹操,于是有了大名鼎鼎的赤壁之战。
战后,回到荆州,刘琦病死。诸葛迅速游说荆州地区豪族,推举刘备为荆州牧。
孙权看到刘备是被推举的,认为荆州豪族是站在刘备这边,故有“权稍畏之,进妹顾好”。
随后,诸葛亮拜军事中郎将,算是过了试用期。

从史料上,
当时局发生骤变时,诸葛亮的盆友圈里能找到帮他东山再起,力挽狂澜的伙伴。
当赤壁结束之后,诸葛亮可以迅速与荆州豪族达成合作,稳固战果。

至于在战时,诸葛亮出了什么良策,《三国志》和《裴注三国》中均没有描述。反倒是周瑜传里面,描述了公瑾献火计的细节。

最后总结一下:
诸葛亮在出仕前,关系网是他最重要的资源.
刘备三顾茅庐,是因为他当时身陷囹圄,诸葛亮有资源来帮他脱困。
刘备和诸葛亮第一次对话,诸葛亮以自己的关系资源,为刘备画了一张美好的饼。
当时局发生重大变故的时候,诸葛亮能通过自己关系资源,迅速调整策略,绝处逢生,借力反击,力挽狂澜,稳固战局。

很多武侯粉宁可相信他出仕前没资本。而我觉得这句话不管是今天还是2000年前,都不成立。
任何一个天才都需要被发现、被认可的过程。如果这个过程过于离奇和浪漫,则必然有原因。
诸葛亮是国士无双,我无异议,但这个世界并不存在主角光环,更没有天降之人。


user avatar   LinkinBryant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票@混沌椰子王 同学的观点,大有值得商榷之处,一两年前我曾与他在他的评论区有所探讨。现在看时,该评论区已经关闭。而只留下了一个:“这个答案太好了”的评论,其可笑也欤。
鉴于此我把原本在他评论区下的反驳重新提取出来,单开一个答文。些许废话,打扰到时间线勿怪。

这道问题的正议可以见琅琊杨文理的答文,忽略前面撕人的部分拖到底部看原答即可。
我仅仅是想反驳一下所谓“刘备看重诸葛亮的关系网,而起用诸葛亮/让诸葛亮进入权力核心”之说。

我在知乎的三国话题下想来是极力反对一部分答主,连历史的基本事实都不清楚,光是看了二手易申天,三手昌思勉,五首田余厌,七手陈寅格,就出来大谈党派、士庶、利益关系的。

按照高答的答文,该答主列举了大量诸葛亮与荆州本地大族的姻亲等关系,而意指刘备重用诸葛亮主要是因为他在荆州本地的关系网之说。
在此我提出以下几个疑点。

一,该答主所指蔡,蒯,黄,庞四个家族,在刘备三顾茅庐时的情况。
1.1,蔡家在刘表继承人的问题上与刘备彻底矛盾。蔡瑁与蒯越曾谋害刘备。在曹操南下时这两个家族积极投降。这是刘备不可争取的两个势力。
1.2,黄家,大本营江夏被孙权屠杀,黄祖身死,元气大伤。

1.3,仅剩的庞家,则最能体现刘备对荆州大族的真正态度:与诸葛亮齐名,更被称为南州士子冠冕的庞统。投入刘备麾下,得到的待遇是区区县令。
直到鲁肃和诸葛亮再次推荐,刘备又与庞统亲自长谈以后,才得到重用。
庞统的待遇,结合刘备入蜀以后对许靖之流的厌恶。说刘备几乎不在意所谓世家名族,应该八九不离十。又怎么会因为诸葛亮与世家有点烂大街的姻亲关系,就把诸葛亮纳入权力核心呢?

试问如果刘备是因为要拉拢荆州大族而重用诸葛亮,他想拉拢谁?他能拉拢谁?
又为什么在一开始不重视庞统?

二,这四大家族在赤壁之战后的情况
1,蔡蒯两家基本上是跟了曹操北去。
2,元气大伤的黄家存在感依旧不算强
3,庞家主要也是庞统在刘备麾下,并没有立刻得到重用。

如果诸葛亮是凭借关系网进入刘备权力核心的话,在荆州经过战乱,格局大变,原先关系网一一失效的情况下。诸葛亮何以留在刘备的权力核心?

三,一个简单的史料整理。
在曹操南征前夕,按顺序发生了如下的事情,
1,刘表病死,荆州大族代立刘琮。
2,刘琮向曹操请降
3,曹操亲往新野受降
4,曹操回到许都,经过娄圭劝说下定决心,整军南下。
5,曹军到宛城,在樊城的刘备发觉曹操动向
6,刘备质问刘琮,得知2-4项事实。

注意当时刘备就在与襄阳一河之隔的樊城。
如果,假设诸葛亮真的在所谓荆州世族关系网里有哪怕略高于边缘人一点点的地位,近在樊城的刘备怎么会被蒙在鼓里这么久


(该答主在与我的讨论时,连曹操先在新野受节,后来进军到襄阳再次受降正式接管荆州的简单事实都没有捋清楚。试图靠襄阳受降证明先有刘备知情后有曹操受降。
回头更在对我的回复和答文中大肆宣扬“史料记载不可尽信”。我对此只表达一句话,如果你要试图通过否定史料来讨论历史,那你大可以不讨论历史。)
四,一些题外话

我们看到的历史,是几条明晰的主线,周围随机散落着大量的细节,这样的形态。
很多人对主线和细节尚未熟悉,就强行随手画一道“暗线”,把暗线凑巧经过的细节点就当做证据,单方面的讲述他们心目中愿意去相信的历史的样子。
至于其与其他历史细节矛盾的地方,自然被其选择性无视。然而连基本事实都弄不清楚却执着于发掘历史的探微来哗众取宠,与学前幼童发愿要续写红楼梦有什么区别呢?

那些名垂青史的人杰的才华与手段,理想与野心,崇高与卑鄙,品德与阴险,仁义与残忍,心胸与狡诈在他们眼里全部矮化为鼠目寸光的争权夺利和庸俗不堪结党营私。其可怪也欤


user avatar   xing-hua-chun-yu-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每天看书,每天锻炼




  

相关话题

  怎样可以让一个人变得思想深刻? 
  叙利亚毒气攻击事件,是反对派为获得西方武力支持而造假吗? 
  在现代的大国与大国战争中,各种枪械是不是已经基本用不上了? 
  三国时魏国的旗上面写“魏”,蜀汉大将魏延的旗上也写“魏”,如何区分?打仗时会不会混淆导致误伤自己人? 
  明朝初期为什么更改江西地名? 
  历史上因改革而被报复的都有谁? 
  中国购买瓦良格号的时候,外国真的相信中国是用它来做赌场么? 
  如果高平陵之变时曹爽携曹芳去许昌下令讨伐司马懿结果将会怎样? 
  稚嫩的魔法师安利的历史书籍质量如何?如何评价? 
  讨厌反对儒家儒学的人是哪种人∽为什么会攻击儒家?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 7 月 29 日多国科学家表示无法重复韩春雨实验,建议《自然-生物技术》介入?
下一个讨论
人生中你经历过哪些顿悟?





© 2024-05-0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