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曹魏时期尚书仆射的职责是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su-chen-ch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曹魏尚书仆射和东汉差不多,都是尚书台的长官,尚书令为首,仆射为副手,与尚书一样统领各曹官,曹魏时期的曹单位很多,已不止六曹,需要仆射和尚书分摊管理,形成一套中枢系统。尚书台是尚书省前身,掌管国家中枢行政事务,如货币、谷物、选举、断狱、外交都有涉及,还包括行政方针的走向,陈寿在曹魏的诸尚书传记《桓二陈徐卫卢传》总结说的很明白:“魏世事统台阁,重内轻外,故八座尚书,即古六卿之任也。”

古之六卿——汉魏诸尚书——隋唐六部尚书,这是官僚制度发展演变,原来诸卿的工作转移到了尚书台,曹魏的情况大致意思是负责差不多的事务,尚书台权重,三公九卿权轻。

东汉只有一位尚书仆射用于辅佐尚书令,《通典》记载汉献帝四年分设左右仆射,以执金吾荣邵为左仆射,卫臻为右仆射。仆射分置左右,盖自此始。但这里有处说不通,卫臻出任右仆射分明是魏明帝曹叡时期,建安四年他大概还是夏侯惇手下一小官,怎可能出任这职位,只能确定仆射分左右始于建安。

有个变化也是值得注意,东汉尚书令原隶属于少府,执政范围有限。先是曹操让汉尚书令荀彧获得了很大权力,尚书台系统才汉魏交替之际成为全国政务的中枢。

魏国自曹操建国以来,就以荀攸为尚书令,毛玠、凉茂为仆射,毛玠侧重于典选举,这三人此前是四大军师之三,是当时魏官的代表人物,位高权也重。但是具体分工没法细说,当时尚书台的制度并不如后世三省六部制那样分工细致,史料也颇为有限。

魏帝国尚书台特别之处,在于它是由汉丞相府和魏王国尚书台整合所组成,它的一些制度沿用于曹操丞相府时期运营模式,其中选举权就是很关键的权力转移,原本属于三公的权力却掌握在尚书台手中。因此曹魏的三公往往多是有虚名的人物担任,或用于养老,尚书台官员则几乎都是能吏。

曹丕称帝以后,陈群、司马懿出任左右仆射,与尚书令桓阶一样并加侍中,在内朝职权更为广泛,行动更为方便,商议好便可一条龙执行,可以用宰相作为比喻,曹丕东征时把尚书令陈群带在身边,留司马懿在许昌,就把他比喻为萧何。吴质议论陈群、司马懿优劣,是用“相国”的标准。但魏国分权仍有些复杂,还有中书省进行分权,三公亦参与议政,尚书台长官实权没法真正到达宰相的地步。

情况后来又有了变化,陈群、司马懿、曹爽等权臣地位持续提高,得到了录尚书事兼任高官、统禁军、开府大礼包,录尚书事的权臣才是中枢的老大,尚书令和尚书仆射的实权就削弱了不少,变成着重于执行的角色。如尚书仆射王思就因为是勤吏、纯吏得到嘉奖,这时对尚书令、仆射的要求是行政能力强,但不需要处于首辅的位置。不过王思这老哥挺暴躁的,跟埼玉老师一样对苍蝇仇深似海。

《通典职官四》“录尚书事,犹古冢宰总己之义,薨辄罢之。自魏晋以后,亦公卿权重者为之,职无不总。”

左右仆射负责的事务也不同,毕竟尚书台下辖部门很多。其中吏部选举很重要,如荀顗代陈泰为仆射,就写明他领吏部。控制选举权便可将党羽安插到有利位置,这可是曹爽、司马氏先后擅权一大关键。司马师东征毌丘俭,还带着尚书仆射傅嘏,就是死抓住尚书台控制权,司马昭没有傅嘏协助则很难顺利继承司马师的权力。陈泰以尚书仆射随军出征,负责行台事务,跟他父亲陈群随曹丕出征时的性质一样,区别于陈泰是仆射,陈群是尚书令,两者有主次之分,作用十分接近。仆射权有多重,还得看能否得到重要部分的管理权限,尚书令在正常情况下可以全都管。(没有录尚书事干预的前提)

司马炎称帝后,裴秀、贾充、羊祜分任尚书令、左右仆射,并有加官、开府等大礼包,却又没了录尚书事,这种变动跟皇权变化也有一定关系,不同执政者上台都会有所变化。




  

相关话题

  假如你穿越成马谡,正赶上诸葛亮派你去守街亭,你打算怎么做(正史/演义开放性讨论,携不限量物品者慎入)? 
  三国马步水战综合第一猛将是谁? 
  为什么魏国灭蜀之后不接着快速灭吴,实现一统? 
  魏蜀吴三国后期是否已经丢失了前期的某些理想? 
  孙权打合肥、诸葛出祁山都是数攻不下,为何人们普遍鄙视孙权的陆战能力? 
  为啥马超到了刘备手下就碌碌无为了? 
  汉代青州冀州为什么不以黄河为界? 
  为什么三国时期只有蜀汉没有发生过大型的夺权事件?是内部体制的原因还是刘禅其实不蠢? 
  诸葛亮为什么不处死李严? 
  曹操杀许攸,陈胜杀故人,谁之过? 

前一个讨论
索马里真正的阿拉伯人很少,为什么也说阿拉伯语呢?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 2020 东京奥运会体操女子个人全能决赛唐茜靖第 7 芦玉菲第 18 ?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