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刘备一定要杀了刘封? 第1页

     

user avatar   xiao-xing--xing-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刘封确实有这么多,那么些的缺陷和不妥,不成器,但不能因为一个人黑,就什么脏水都泼给他。


首先,【又不救羽】所指的并不是刘封不去襄阳助关羽这件事


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


关羽在襄樊败象未显,春风得意,刘封拒绝给关羽增兵,无论如何也谈不上【不救羽】。这里只能说刘封【不助羽】。


那么刘备责刘封【又不救羽】应该另有所指,我认为又不救羽应该发生在荆州沦陷期间,而非关羽需要锦上添花时。


又攻房陵太守邓辅、南乡太守郭睦,大破之。


陆逊占据宜都时,曾攻房陵,为的就是切断关羽还江陵后与益州,东三郡的退路。当然,除非关羽回都不回江陵,从襄阳去东三郡。刘封在宜都被吴军攻占,自己所辖下房陵被攻击的情况下,没有给出什么反应,在该方向没有给关羽留条退路的意图,我觉得刘备所指的又不救羽,应该是此时。



其次,刘封也未必统属于关羽,归关羽所调遣。


时关羽自江陵围曹仁于樊城。遣前部司马犍为费诗拜假节。


从假节这件事,并无法看出关羽有统领刘封,或者东三郡在当时被归纳入荆州政区的意思。


以时间论,刘封五月从汉中顺流而下,其受封副军将军以及关羽假节都应在刘备称王之后。刘封占据三郡,关羽北上围襄,樊皆在刘备称王之前。


那么关羽呼刘封来助,是在假节之前,还是假节之后,或是前后皆有,这没法确定。所以咱认为,在有新的史料依据前,没法明确刘封与关羽的统属关系。



为什么刘备一定要杀刘封,史料原文写的非常清楚。


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赐封死,使自裁。


在刘备看来,侵陵孟达,不救关羽,丢了东三郡,都不足以让刘封丧命。刘封丧命的唯一原因就是自己的身份。


咱先提一个问题,若刘封不侵陵孟达,去救关羽,诸葛亮是否就不会【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了?


显然没可能,刘封有关羽,孟达之事,又丢东三郡,回到成都,诸葛亮这才提出要除掉刘封,摆明是趁你病,要你命。


对此,孟达早就提醒刘封。


私怨人情,不能不见,恐左右必有以间於汉中王矣。


所以刘封一定会被杀,不过是自己作死,给了别人机会。就算刘封夹起尾巴做人,也难保刘备归天之前,不被别人以间游说,刘封你先死一步。


user avatar   zhao-gang-53-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刘封见了刘备

刘备:为啥不救你叔!

刘封:为了守上庸

刘备:那上庸呢?

刘封:丢了。

刘备:我xnm!我的剑呢!

刘封:干爹,干爹,这事不怪我啊,都怪孟达反叛啊。

刘备:他为啥要反!?

刘封:我挤兑的。

...................

好吧我觉得刘备但凡有个高血压之类的毛病,也来不及杀刘封。


user avatar   ni-xiao-48-4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刘备有一个挺有意思的方面就是特别喜欢自己设置将军号,而且设置的将军号一看就知道这将军是干啥的。

比如诸葛亮庞统来了,首创军师中郎将这个称号,后来诸葛亮直接升为军师将军,于是诸葛亮成了名副其实的军师。

荆州时,封关羽张飞一个荡寇一个征虏,字面上极其对应,就是刘备的两只臂膀,各自领军独当一面;赵云则是牙门将军,负责中军护卫,后来封为翊军将军,仍是辅佐的意思;马超过来吓降西部首府成都,被封为平西将军;黄忠勇冠三军,封为讨虏将军,后来西征汉中立下大功,封为征西将军。

糜竺安汉将军,孙乾秉忠将军,简雍昭德将军,伊籍昭文将军,这几位一看就是文职,所以被加上将军也都是道德方面的词汇。糜竺是天使投资人,所以加了安汉这种荣誉极高德词汇,地位也超脱众人。

至于带着大队人马投降被封为兴业将军的李严,镇守汉中的镇远将军魏延、安抚南中的安远将军邓方,等等,都可以看出,刘备在封将军的时候特别在乎是否能从文字上表明将军的职能。

那封刘封的职位是什么呢?副军中郎将,后被升为副军将军,跟诸葛亮的军师中郎将升至军师将军一样,是刘备独创的。副军副军,刘备对刘封的期望是什么样的,一目了然,所谓“征则有偏任之威,居则有副军之号”

回到219年那个多事之秋,先是孟达听命从宜都北攻,经历了激战攻下房陵郡,甚至没有保住诸葛亮姐夫蒯琪的性命,上庸三郡被攻陷已成定局,这时候刘备“阴恐达难独任”,什么叫难独任啊,不是担心孟达是否能够攻下上庸,而是不舍得把这个方面之任给孟达,于是火速叫刘封过来抢功劳。上庸什么地位其他答主都有了充分的说明,把这么一个位置给刘封,你说刘备是多想照顾自己的干儿子。

刘封自汉水攻击上庸大致是五月,关羽八月已经水淹七军了,而到闰十月的时候关羽还在隔绝汉水,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刘封对整个战局没有任何动作

哪怕上庸地头蛇申耽早就把自己家族送到了成都,表达了自己的绝对忠心,结果还特么托词山城未附

哪怕驻守宛城的徐晃手头全是新兵,结果刘封带着近万人就眼睁睁地看着曹操的源源不断的的各路援军从长安经武关过宛城涌向襄阳

哪怕成都已经知道关羽被徐晃打败,拨派了郭睦等援军接替已经阵亡的傅方,结果在房陵被陆逊李异攻破,封锁了关羽最后一条逃生的道路,让他倒在了离房陵咫尺距离的临沮

而刘封唯一干的事情就是在欺负孟达,而孟达一直忍到了关羽死后的第二年四月,连自己在成都的家属都不要了去投降曹魏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刘备自己私心作祟,想给自己干儿子一点功劳,想把他培养成方面之任

你说刘备怎么能不恨,怎么能不哭,怎么能不杀了刘封


另外关于刘封侵占孟达鼓吹,我有几个其他的脑洞

夺取上庸以后,刘封从副军中郎将升至副军将军,申耽加征北将军,领上庸太守员乡侯如故(由此可见申耽之前在魏地地位也相当高,已经封侯了),申仪为建信将军、西城太守,而房陵太守则有邓辅代替。

而孟达无封赏记录,之前的宜都太守也被樊友代替,一时间似乎打下上庸反而被降职了,既没有太守领也没有将军号,而后面曹魏给孟达的封赏是合三郡为一的西城太守,建武将军、平阳亭侯,所以在蜀汉的时候孟达应该低于这个待遇。

但同时,刘封却要与达忿争不和,封寻夺达鼓吹

所谓鼓吹:汉制,万人将军给鼓吹。之前孟达所辖不过4000人,按理说是没有资格使用鼓吹的,而刘封抢孟达鼓吹,那大概率他自己都没有获得鼓吹的荣誉,所以看孟达眼红。

既然孟达没有到那个级别,为什么又有鼓吹呢,那么很有可能是,刘备对孟达另有大用,但是在军情紧急时期,临时做了职位调整,把孟达原有的职位封给了其他人,而为了补偿孟达的功劳,特别赐予了孟达鼓吹这一荣誉,意思是在职位上你受委屈了,但是荣誉上你大大的,将来有的是你好处,

另一方面,上面提到的,孟达打下房陵后,邓辅被任命为房陵太守,后来和郭睦一起被李异打败,但没有提到被杀,应该是逃回上庸去了,至此再无踪影。可是!在几年后孟达投蜀被司马懿长途奔袭的时候,他的外甥贤、副将李投降开门。

邓辅贤,李,还真是巧呢

是否有可能这个邓辅就是孟达外甥邓贤,如果按照这个假设往上推,之前历史有记载过邓贤这个人物吗?有的。

璋遣刘璝、冷苞、张任、邓贤等拒先主于涪,皆破败,退保绵竹。璋复遣李严督绵竹诸军,严率众降先主。

这个在演义里被黄忠一箭射死的蜀中名将,在历史中没有介绍结局,但是如果他是孟达外甥的话,是很有可能跟着李严一起投降刘备的,然后被派往宜都做孟达的手下

房陵是孟达独立攻取的,而邓贤无论是凭之前不大不小的资历还是和孟达的关系亦或是刘备安抚孟达的手段,都极其适合房陵太守的职位。

而这也侧面说明刘备对于孟达的照顾,虽然房陵是你打下来的,但以前你当的是宜都太守,你的前任是张飞,房陵这种小郡还是让你外甥当吧,你呢我另有重用。

那刘备预想的给孟达的好处是啥呢?我猜,很有可能是接替关羽,担任襄阳太守,而遥领了襄阳太守十年的关羽自然是要高升一步,做荆州的省级长官。你看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都战死了,成都那边只派了郭睦作为南乡太守的顶替,胡修的接任者呢?如果战事顺利很有可能就是让关羽名正言顺以荆州牧的身份统辖荆州了。

而孟达作为第一批西川的投诚者,好朋友法正担任的是蜀郡太守,曾接替张飞的宜都太守职务,又接受关羽多年指挥,能力上也相当出色,文武皆备,怎么看都是接替关羽担任襄阳太守的第一人选

所以刘备特别破格赏赐,将本应给统帅万人的荣誉——鼓吹给了孟达,但毕竟是让刘封担任方面之任,要分清楚上下极,因此没有在职位上做出提拔,结果没有考虑到刘封就是个巨婴,看着眼热开始耍流氓这种问题,于是gg。


user avatar   wang-ww-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就是刘封的身份比较棘手,他是在刘备无子时收养的,至少在刘禅出生前,他是被当做继承人培养的,最重要的是,刘封自己肯定也是知道这一点的。他不像曹操的养子曹真、秦朗、何晏这种,养子就是养子,人曹老板小一个班的亲儿子在那摆着,他们从来没有成为继承人的可能,连王爵都没有。所以他们也就没什么多余的想法,就可以坦然的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发挥自己的价值。可是刘封不同,把你换到他的角度想想,本来一切都是自己的,自己帮老爹拼命打下的江山,随着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一切就跟快煮熟的鸭子一样,飞了。毕竟,有亲生儿子,谁会立一个养子。所以说,阿斗出生且平安长大被立为王太子的那一刻,刘封的结局就不会完美。

但是,但是!到这刘封还是有机会的,有成为一个合格的宗室辅臣的机会。不要有野心,本本分分的,依照刘备诸葛亮的行事作风,刘封善终没有问题,如果有足够功劳,混个王位也不是问题,可他自己没有珍惜。

先是公然抗命,使关羽功亏一篑,饮恨襄樊。又欺凌孟达逼反上庸,刘封这套操作直接让季汉损失了一半地盘,还顺带搞掉了自己二叔。辛苦了一辈子的刘备诸葛亮能不对他咬牙切齿?何况刘封这两下子充分说明两点:这小子有没有野心不好说,不听话是必然的。这小子一发作就要搞事,而且一搞就是大事。刘备已是暮年,季汉又元气大伤,不趁自己活着把这些不稳定因素排除了,留给自己儿子过年?

所以,刘封被杀少部分是他的身份敏感,大部分都是自己导致的。还是陈寿那句话:都是自己作的

没想到评论里最多的居然是围绕最后一句的问题……都不看书?

最后统一回复,陈寿的确没说自己作的这句话,我只是换了种语句说明意思。原话“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user avatar   yao-jing-de-wei-ba-66-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刘备对另一个人的处置上,可以清楚地理解刘备杀刘封的性质。

这个人协助刘封守卫东三郡,在襄樊之战期间与刘封一起拒绝救援关羽,之后背叛刘备投靠曹魏,接着又当带路党帮助曹魏击败刘封,夺取东三郡。

没错,这个人就是孟达。

论性质恶劣程度,孟达至少不低于甚至高于刘封吧?

然而刘备是如何处置孟达的呢?

在《费诗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降人李鸿来诣亮,亮见鸿,时蒋琬与诗在坐。鸿曰:“间过孟达许,适见王冲从南来,言往者达之去就,明公切齿,欲诛达妻子,赖先主不听耳。达曰:‘诸葛亮见顾有本末,终不尔也。’

225年,诸葛亮接见了一个曹魏的投降者李鸿,李鸿给诸葛亮讲了这么一件事。

蜀汉的王冲投降曹魏后,告诉孟达说:“哎呀,老孟,你知道吗,当年你投魏以后,诸葛亮想把你老婆孩子全砍了,多亏刘备不听啊。”然而孟达表示他不相信诸葛亮会这样做。

王冲的话未必可信,所以诸葛亮是不是想诛杀孟达老婆孩子这个不好说,以诸葛亮的性格来看,我觉得大概率是假的。

但是从孟达没有质疑刘备来看,刘备并没有因为孟达投降而迁怒其家人,这是肯定的。

很多人将刘备杀刘封的性质判定为刘备愤怒于刘封不救关羽,丢失东三郡,故而脑子发热,盛怒杀人,然而这是不对的。

试想,刘备对待一个性质恶劣程度不低于甚至高于刘封,而且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孟达都能够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不迁怒其家人,又怎么可能对待身为义子的刘封反而失去理智,盛怒杀人?

刘备对自己的形容是——

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

别人这么说自己,可能显得挺“厚颜无耻”的,但刘备这么说,还真就只能服气,刘备这一生,基本上不论何时何地,都始终保持着内心那一份理性和宽容。

我认为,刘备并不是因为刘封不救关羽,丢了东三郡这两件事而盛怒之下杀了他,恰恰相反——

刘备应该是怀着悲伤与不忍之心,用完全理性的思维与心态诛杀了刘封

这一点,从刘封之死的详细记载,我们也可以看出——

封既至,先主责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赐封死,使自裁。封叹曰:“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先主为之流涕。

刘封灰溜溜跑回来以后,看看刘备最开始的反应是什么?

用刘封“欺凌孟达导致其反叛”和“不救关羽”这两件事斥责了刘封……然后,就没了。

对,你没看错,刘备甚至连提都没提“丢东三郡"这件事,在刘备眼里,江山和亲朋好友比,那是在次要位置的,当年张飞丢了徐州,刘备也没有因此责怪张飞。

刘备并不怨恨刘封丢了东三郡,他只是怨恨刘封不救关羽,以及逼反孟达这两个完全是由刘封主观导致的巨大失误。

然而即便如此,刘备也没有想因为这两件事就处置刘封,他依然想秉承这一生的理性与宽容,饶恕刘封。

然而,这时诸葛亮一句话点醒了刘备——

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

诸葛亮向刘备传达了一个关键问题。

是的,你可以因为你的宽容而饶恕他,然而就凭这两件事,足以看出此人的特质——

刚猛难制,完全以自我为中心,迟早会酿成大祸

你留下他的话,等你死后,如果这哥们儿再度搞事,到时候我和你儿子,该怎么应对呢?就算我们能及时平定祸乱,到时候杀不杀他?如果不杀他,那还有隐患,如果杀了他,你儿子就得背上杀兄的恶名……你想想吧。

刘备听了以后沉默了,是啊,如果我留下刘封,有极大可能将来会给诸葛亮和亲儿子刘禅带来祸患,到时候刘封一样活不了,还坑了另外两个人,如果这时候杀了他,好歹只是死他一个人,其他两个人不会被坑,对吧?而且他所犯的过错,本来就已经够死罪了,杀了他并不算冤枉他。

如果局势不是这么危如累卵,如果我不是垂垂老矣没几年可活了……我一定不会杀你,我一定会原谅你,我一定还会作为一个父亲那样对待你……

可是,现在的局势,现在的我,真的已经没有那个条件,也没有那个底气再饶恕你,给另外两个我爱的人留下祸患了,对不起了,刘封,再见了。

面对刘备的杀令,刘封发出了哀嚎——

恨不用孟子度之言

可恶啊,早知道会这样,我不如听了孟达的话投降曹魏啊!

刘备听罢,内心彻底清晰了,是的,诸葛亮说的没错,他的确是这样的人,的确不该留下,可即便如此,如果我还年轻,还有精力,哪怕再麻烦再有危险,我也会想办法安排好他,让他活下去……可如今的我,没有这个精力了,我真的老了……

想到这里,刘备流下了痛苦的泪水。

—————————————————————————————————————

关于刘备,小女子还有更多看法,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参看此回答,谢谢


user avatar   gu-le-ping-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老刘家有一种奇怪的基因但凡开创之祖生儿子都生的很晚。比方刘邦,娶吕后的时候已经3.40了。生出嫡长子都快50了。刘秀虽然27.8多就生子按我们现代人来看还可以,但是古代16岁结婚生子是常态。到刘备这一代,刘禅还是客居新野,刘备快40的时候出生的。这就意味着刘备集团在刘禅出生之前面临着后继无人的情况。也就意味着一旦刘备不幸在和曹操的战争中去世。刘备集团就会瓦解。而一些在刘备集团上投入很多资源的人(比方三爷,糜家)就会血本无归。所以在刘禅出生前他们肯定要求要有一个继承人。于是刘备就收养了寇封。改名刘封来维持刘备集团。但是当刘禅出生后刘封的地位变的很尴尬。一方面自己这个继承人的身份已经没有了,另一方面刘禅年幼,古代一个儿童长大成人很难。万一刘禅得病去世,他刘封又拿回继承人的身份不是问题。所以刘封并没有和刘备申请改回原名。并试图以表现来为自己继承人的身份加分。于是刘备集团继承人的问题就拖到了219年。这个时候刘禅已经长大,并接近成年,而刘备入蜀后居然连生2子。也就是说刘备集团的继承人已经不是问题。而刘封这个时候居然还心存念想。在荆州战役二爷失利后主动请罪,放弃自己成为继承人的可能性,改回寇性。反而还坚持他没错。这样刘备和诸葛亮就要消灭这个不稳定因数了。


user avatar   lu-shang-bu-chi-niu-rou-m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为了关羽,张飞把命丢了,刘备把半生的基业丢了,蜀汉集团放弃了争天下的可能。

报仇的付出与收益,刘备不清楚?还是诸葛亮不清楚?

可他们还是去了,毫不犹豫,倾国而出。

因为对他们而言,这比天下更重要。

蜀汉就是为此而立的。

刘备称帝之前,最重要的身份是中山靖王之后。可刘备从来不说,中山靖王有一百多个儿子。

若真是家族主脉,又怎会沦落到织鞋贩履的地步?

可正是这个几乎落入寒家的大耳贼,带领一群寒门子弟冲出重围,直至三分天下。

投曹魏,主君是你老板;投孙吴,主君是你上司;投蜀汉,主君是你兄弟。

若论待遇,天下谁比的上曹营?

若论门第,孙吴遍布高门。

唯有刘备,不信命也不信家世,带着那些本该蹉跎一生的人,展示出从未被蹉跎的人生是什么样子。

大家出身都不高,所以没谁看不起谁;组织需要人才,所以唯才是举。

诸葛才高,得之则三分天下,可这偌大天下除了刘备,又有谁能给诸葛如此的信任与平台?

自古君主都希望众臣相争,只有蜀汉极力保持团结。在蜀汉,人际关系,自有上级帮你维护。

黄忠拜将关羽不满。外围成员,哪比的上组织的二号人物?若是吴魏,只怕黄忠就此落寞。

唯有蜀汉,诸葛亮软言相劝,马屁文章贴遍全城,只为关羽开心。

转过头,没对黄忠多说一句,该给黄忠的,一分不少。

刘备起家,虽然狼狈,却始终信守一个义字,兄弟有义,君臣有义,集团之内,除了利益关联,还始终有一份感情。

曹操的知人善任,是只看能力不论道德,哪怕恶贯满盈,只要好用,便能得到位置。

刘备的知人善任,是放手属下去成长,成长到足以担当大任的一天,出错不要紧,只要初心是好的,能力可以慢慢培养。

那刘封做了什么?

丢了防区,还眼看着关羽去死。

罔顾上命,是为不忠;不救亲长,是为不孝;排挤同侪,是为不仁;以客欺主,是为不义,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行,便是刘封又如何杀不得?


user avatar   lang-xie-yang-wen-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三国志·刘封传》已然说得非常明白了:

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赐封死,使自裁。

可以看看刘封之前干了什么?

公然抗命,导致关羽兵败。

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会羽覆败,先主恨之。

什么叫?也就是托辞。不管是否实情,军令就是军令。试想,此时水淹七军,曹仁剩几千残兵败将守着个半塌的樊城苦捱,只要关羽得到生力军,估计襄樊指日可下,也不用抽调荆州守军,多半就没孙十万乱入这出了。刘封的行为实在是典型的为小单位利益不顾大局需要。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也难怪刘备恨之。你要是大耳朵,是不是吃了丫的心都有?

紧接着侵凌孟达,导致上庸三郡丢失。

又封与达忿争不和,封寻夺达鼓吹。达既惧罪,又忿恚封,遂表辞先主,率所领降魏。

鼓吹是仪仗,也即官僚身份的象征,程昱这样的元老重臣为争威仪连官都可以丢。因此,这出已经不是刘封打脸孟达,而是把孟子度的脸按在地上摩擦。

士可杀不可辱。于是乎,孟达掀桌子,招来魏军把刘封打个飞飞。

抗命,欺凌同僚,丢城失地,这简直是个才能弱化版,性格威力加强版的魏延。至少魏文长在孔明生前还没公然抗命,平时装逼欺负同事也仅仅停留在吓唬吓唬的层级。再捎带上宗室的身份,对国家政治造成的破坏性简直无法估量。

再看看刘封搞大新闻的顺序。

先是不救关羽,这已经够严重了罢?略有点政治敏感度者如孟达,已然活得惶惶不可终日。刘封作为一把手,理应夹紧尾巴战战兢兢做人了罢?

不,立马搞事,公然破坏政治规则,逼走孟达。

说明什么?

说明刘封是个飞扬跋扈,毫无自知之明,不会吸取教训的匹夫。他可能没有更高的政治野心,可能忠诚于国家,但对于国家政治而言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定时炸弹。

第一次爆炸,炸飞了荆州军团。

第二次爆炸,炸飞了上庸三郡。

第三次呢?蜀汉有多少家底供他挥霍?

既然这颗定时炸弹终究要拆除,让刘备本人来拆,自然比阿斗拆更为顺理成章。

试想,如果问题留给下一代核心,有诸葛亮加持的阿斗收拾刘封自然不费吹灰之力,但这是杀兄,是不义!

换刘备干这件事在道德上就没啥硬伤了。何况此时刘封违抗军令,丢城失地,原本已经犯了死罪,正好顺水推舟,大义灭亲,所以诸葛亮劝刘备因此除之

刘封问题必然要解决,而此时解决是政治成本最小的时刻。

捎带一说,刘封的儿子并未受到株连,一直吃皇粮直到蜀汉灭亡。应该说,如果刘封不可劲作,至少当个富贵王爷毫无问题,故而陈寿评价此公的下场,叫做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user avatar   guo-zhen-hua-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强答一个。

老爸当过兵,上过老山前线。当年部队从山东上火车出发往云南走,在山东上火车的时候,站台上放着《十五的月亮》,部队的亲属们都在火车站送行,虽然有些悲壮,但是几乎没人哭。火车到了云南境内,靠站歇停,这下可倒好,不知从哪来了一群又一群的云南当地的老百姓,老太太老大爷大哥大姐小弟小妹小朋友,根本没人组织,也没人安排,就是挤到铁道边拉着车上素不相识的解放军的手往他们手里塞酒碗,塞鸡蛋,塞吃的,操着一口完全听不懂的方言说着什么。一车的小伙子哭的泪人一样。


user avatar   hua-fei-28-7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虽然在许多回答里说过了,但是还是要再次强调

我局(SFA)在北约和西方集团那里是有正式编号的。





     

相关话题

  于禁跟随曹操时间久 战功多 为什么战败被俘就要投降? 
  吕布是一个怎样的人? 
  为何会有人同时喜欢刘备和诸葛亮,他是怎么做到不恨刘备败光家底的? 
  如何评价《全面战争:三国》的最新游戏预告 刘备篇? 
  为何张鲁会选择“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 
  五虎上将中谁是最被高估的一个人? 
  你觉的火凤燎原里有哪些经典的或者你很喜欢的或者令你印象深刻的台词? 
  有人说董卓的暴政是改革汉末政治的一剂良药,各位怎么看。? 
  关于蜀汉政治方面,怎样理解韩隆福先生曾认为的诸葛亮执政时期,官吏机构出奇臃肿的问题? 
  三国时代为什么这么有魅力?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 30 多万的车不算好车?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好多人批评刘慈欣的《三体》文笔?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