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姜维如果没有改变汉中的防御体系,蜀汉能否抗住钟会邓艾的灭国战争,是否能撑到晋朝西北边患爆发的时候? 第1页

  

user avatar   su-chen-ch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相关的问题不止回答过一次,这个问题没法得出确切答案,只能说姜维没改变汉中布防的情况下,蜀汉不会灭亡那么快,以下说几个重点。

反驳我观点的人总是拿出姜维在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临远设立围守的事情,认为姜维并没有撤除汉中所有围守。可只要看过《三国志集解》的都只知道这些地方全部都在陇西,根本就不在汉中,姜维是打算在陇西建立防线,实际上却没能成功,邓艾跟姜维对持的时候已经严重踩入姜维布下的防线。根据邓艾最后观察姜维的兵力至少有四五万,姜维要在陇西建立防线也非得四五万兵力,如此汉中的兵力就确实下降了许多。

《三国志·姜维传》:初,先主留魏延镇汉中,皆实兵诸围以御外敌,敌若来攻,使不得入。及兴势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此制。维建议,以为错守诸围,虽合周易“重门”之义,然适可御敌,不获大利。不若使闻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使敌不得入平,且重关镇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游军并进以伺其虚。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於是令督汉中胡济却住汉寿,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又於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临远皆立围守。

【◎西安围见杨戏《辅臣赞》末《王嗣传》。建威在甘肃階州成县北,见《诸葛亮传》。武城在甘肃巩昌府宁远县西南,见《邓艾传》。余未详。◎赵一清曰:诸城在今階成、凤沔间。◎萧常曰:○皆巴汉之境。○范书《光武纪》十一年注:武卫即下辨,属武都郡。今成州同谷县,旧名武卫城。○石门即龙门。○杜甫《龙门镇诗》:石门云雷隘,古镇峰峦集。】

个人补充,按姜维在延熙十六年率数万人出石营,经董亭,围南安,魏雍州刺史陈泰解围至洛门,维粮尽退还,石营应为姜维防线之一,怀疑石营即是石门。晋改西县为始昌,可能即是建昌,此地临近祁山,自是蜀汉前线所在。张飞、马超曾屯固山,既然下辨是武卫,这一处防线亦也合理。按照武城、武卫、建威形成的防线,都可知道这些地方皆在陇西前线,诸葛亮多次出祁山,早就在这些区域建立下许多军事建设。配图中深红色的地点是姜维后期活动的地方,更支持了姜维布防陇西的合理性。

姜维的撤防连带效应如何?内部协调不行,部将忠诚不佳,不赖主将,反倒赖下面的人猪队友。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用错马谡和赵云,尚且以此自贬,姜维作为一国主将,内部协调出了问题居然毫无责任?蒋舒原为武兴都督,武兴本为仇池,位于汉中西边的沮县,是由西部进入汉中的隘口。姜维撤除汉中围守后,这个地方并不受到重视,蒋舒有可能是因为姜维撤防和无可称两个原因才被换走。既然认为一位将领没用干脆不用就算了,却仍留着自作隐患。而傅佥亦不设防备,导致关城失手,将这两位将领留在重要关口,如何能没有用人不当的责任?

◎《汉晋春秋》曰:蒋舒将出降,乃诡谓傅佥曰:“今贼至不击而闭城自守,非良图也。”佥曰:“受命保城,惟全为功,今违命出战,若丧师负国,死无益矣。”舒曰:“子以保城获全为功,我以出战克敌为功,请各行其志。”遂率众出。佥谓其战也,【◎《通鉴》此句下有“不设备”三字。◎胡三省曰:使舒果迎战,亦未可保其必胜,佥何为不设备邪?关城失守,佥亦有罪焉。】至阴平,以降胡烈。烈乘虚袭城,佥格斗而死,魏人义之。◎《蜀记》曰:蒋舒为武兴督,在事无称。【◎胡三省曰:宋白曰:武兴,汉武都沮县地,○《元和》:兴州城即古武兴城也。蜀以处当冲要,置武兴督以守之。○无称,言其庸庸无可称者。◎谢锺英曰:○《水经注》:汉水东迳武兴城南。《元和志》:即兴州城,城周五百许步,惟开西北一门,外有仓垒,三面周匝。○《方舆纪要》:今陕西汉中府略阳县治。】蜀命人代之,因留舒助汉中守。舒恨,故开城出降。】

再度考证一下蜀汉的汉中围守,除了黄金、兴势、武兴外,刘备和魏延当初设立的围守均不见于《三国志》,只能根据当时蜀汉在汉中的行政划分。根据杨晨《三国会要》记载,黄金、蒲池、兴势三县为刘备进入汉中后新设,蒲池以蒲为名,在黄金东部,但可能意义不是很大,连曹爽伐蜀时都被忽略了。

褒中县有褒城,依山临水,东汉时汉中太守郑勤移屯褒中抵御羌贼,可知是防御重地,地里位置恰好可防御斜谷入口的敌人,符合拒敌于国门外的围守。在褒城北边还有箕谷,昔年赵云与曹真交战失利,就凭着退守箕谷不至于损事过大。此地山崖绝险,溪水纵横,跟褒城南北呼应,可防御东边而来的敌人,倘若汉中东部失守,仍可凭此二处守住勉县地区。

沔阳即勉县的前身,根据《水经注》的描述其城跟汉城是两处地方,应在汉城之北,作用防御故道进入的敌人,符合拒敌于国门外的据点围守。再加上东南的南乡,西边的武兴,西南的阳平,由四面八方围着汉中盆地。

《水经注 沔水》:沔水又东经沔阳县,故刘备北定汉中,始立坛,即汉中王位于此,其城南临汉水,北带通逵,南封定军山。诸葛亮遗令葬于其山,茔东即八阵图也。
《一统志》:沔阳故城,今陕西汉中府沔县东南。

南郑在张鲁时为汉中郡治,孙资别传言诸葛亮军在南郑,故而此亦为蜀汉郡治才对。曹丕曾说过:“汉中地形实为险固,四岳三涂皆不及也。张鲁有精甲数万,临高塞要,一夫挥戟,千人不得过。”——这是曹操南征以后给曹丕所留下的印象。孙资向曹叡陈诉曹操昔年的看法,曹操数言南郑直为天狱,中斜谷道为五百里石穴耳。可见刘备和曹操、曹丕看法惊人一致,汉中只要依着盆地四周的山势防守,如同天狱一般。

《三国志刘放传》引孙资别传:'昔武皇帝征南郑,取张鲁,阳平之役,危而后济。又自往拔出夏侯渊军,数言南郑直为天狱,中斜谷道为五百里石穴耳。言其深险,喜出渊军之辞也。又武皇帝圣于用兵,察蜀贼栖于山岩,视吴虏窜于江湖,皆桡而避之,不责将士之力,不争一朝之忿,诚所谓见胜而战,知难而退也。今若进军就南郑讨亮,道既险阻,计用精兵又转运镇守南方四州遏御水贼,凡用十五六万人,必当复更有所发兴。天下骚动,费力广大,此诚陛下所宜深虑。夫守战之力,力役参倍。

其后西晋名将羊祜上表伐吴,里边分析过蜀汉灭亡的原因,一句“曾无藩篱之限”言出了姜维撤防后的诟病。姜维撤围未必是让部队全部撤离原本的据点,当初魏延在时是实兵防守,完全不让敌人通过据点。姜维的布防是抽走围守兵力,只能独立防御,不能以多个据点互相呼应为援,将敌人牵制在防线以内。所以魏军才能够进入汉中盆地自由活动,不受蜀军围守牵制。而魏军兵力高于蜀汉,在平地以内可展开军势自然更占优势。若能像王平那样以兴势、黄金堵路口,不说一定能击退钟会十数万大军,但魏军必然会在汉中遭到顽强抵抗,连破两道防线才能打到阳平关,需要的时间会多很多,自说不上阳平关会因为意外而失手。将敌人牵制在汉中越久,蜀汉则更有时间让东吴援军入蜀,还能够将永安和南中的援军投入汉中,当时孙休已命丁奉进军寿春牵制魏军,若非蜀汉灭的太快,丁奉也不会早早退兵,这些情况都增大了蜀汉续命的几率。

《晋书》卷三十四:“夫适道之论,皆未应权,是故谋之虽多,而决之欲独。凡以险阻得存者,谓所敌者同,力足自固。苟其轻重不齐,强弱异势,则智士不能谋,而险阻不可保也。蜀之为国,非不险也,高山寻云霓,深谷肆无景,束马悬车,然后得济,皆言一夫荷戟,千人莫当。及进兵之日,曾无籓篱之限,斩将搴旗,伏尸数万,乘胜席卷,径至成都,汉中诸城,皆鸟栖而不敢出。非皆无战心,诚力不足相抗。至刘禅降服,诸营堡者索然俱散。今江淮之难,不过剑阁;山川之险,不过岷汉;孙皓之暴,侈于刘禅;吴人之困,甚于巴蜀。”

虽然没法皆尽考究出刘备、魏延当初设立的所有防守据点,从地理逻辑看来沔阳和褒中、箕谷用于防守故道和斜谷成立,汉城作为中枢据点策应。兴势和黄金用于防守骆故和子午谷,固城的作用是策应兴势和黄金,形成一道防线。赤坂一地位于黄金和兴势之间,昔年诸葛亮屯兵固城和赤坂防御司马懿、曹真进攻汉中,应该是基于黄金、兴势防线下临时增添的一处防御据点。退一步说,兴势、黄金防线依然被钟会所破,蜀军仍可凭着勉县地区的环山地势做最后防守,昔年刘备虽斩夏侯渊,夺走汉中西部,但张郃、郭淮仍旧凭着汉水地理守住路口,不让刘备东取南郑。曹操进入汉中后,刘备凭着勉县环山地势跟曹操消耗,终究迫使曹操退兵。按正常逻辑,魏军只有打破了勉县地区所有重围,在可能去打阳平关。姜维只着重防守汉、乐二城的情况下,钟会派兵围攻这二城以后,就直接进攻阳平关,姜维来不及应对蒋舒和傅俭的意外,除了刘禅、黄皓的原因外,姜维的布防造成魏军打到阳平关太快也有责任,根本来不及应对。身经百战的刘备和性格谨慎的诸葛亮都认可的布防,到了姜维这改变了布局,还造成敌人轻入阳平关。倘若姜维此法更胜拒敌于国门,则曹操、刘备、诸葛亮、魏延、王平、羊祜的军事才能皆在姜维之下。

最后一个重点,钟会没打到剑阁,邓艾就没法走阴平道。姜维因阳平关失守而退守剑阁,钟会大军逼近却难以攻克,邓艾是趁着姜维主力跟钟会相持于剑阁的情况下,才敢于以奇兵绕到姜维后方,因为两军距离不算远,钟会仍能给邓艾派遣援军。邓艾分析出的结果是剑阁的蜀军要不退还涪县,这样钟会就可以攻破剑阁。另一个可能就是姜维并不退兵,邓艾则占据涪县,对姜维形成前后夹击的局势。邓艾也没能大胆分析出可以大破诸葛瞻并攻破绵竹,这个问题就属于蜀汉内部原因和诸葛瞻的无能了。

倘若钟会大军还被拖在汉中,邓艾的部队断不敢走阴平,即没有那个战略条件,风险也更大的多。钟会在汉中的情况下,邓艾比较有可能由阴平向东进攻白水关和关城,着重于夹击驻守在关城和阳平的蜀军。从魏军轻易进入汉中,到钟会攻破关城得到蜀军存粮,大军压迫剑阁以及邓艾险走阴平,都是汉中防线崩溃造成的滑坡现象。

即便姜维能在剑阁坚持到钟会撤军,然则除去史书未记载被曹魏夺走的险口据点,仍然可以算出阳平关、关城、箕谷、沔阳已入魏军之手,倘若魏军留兵汉中险口拒守,又占有阴平、武都从西边向汉中威胁,蜀汉即便能打回汉中,亦然元气大伤。

四年秋,诏诸军征蜀,大将军司马文王皆指授节度,使艾与维相缀连;雍州刺史诸葛绪要维,令不得归。艾遣天水太守王颀等直攻维营,陇西太守牵弘等邀其前,金城太守杨欣等诣甘松。维闻锺会诸军已入汉中,引退还。欣等追蹑于强川口,大战,维败走。闻雍州已塞道屯桥头,从孔函谷入北道,欲出雍州后。诸葛绪闻之,却还三十里。维入北道三十馀里,闻绪军却,寻还,从桥头过,绪趣截维,较一日不及。维遂东引,还守剑阁。锺会攻维未能克。艾上言:“今贼摧折,宜遂乘之,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馀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军志有之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

阴平古道已难考证,但阴平的位置在今文县,从文县绕道经平武县地区的顺序没错。


汉中、阴平、武都三郡是一条战略防线,占据汉中,则阴平、武都孤悬在外,轻易就能控制这两处地方。相反,倘若只占据阴平、武都,则难以对汉中和巴蜀构成威胁。防守汉中确实需要很多兵力,当年夏侯渊和张郃数万兵力都没能守住汉中,对蜀汉的战略意义而言汉中是生死存亡的地方,正应了诸葛亮麾下谋士杨洪之言:“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

至于蜀汉能否撑到270年仍是未知之数,秃发树机能的叛乱源自西北连年大旱,刘禅在树机能起兵第二年就死了,蜀汉就算拖到那时也需要整段。在正常情况下曹魏经过一两年整顿有可能就会再度伐蜀。第二年孙休就趋势,孙皓上台对后对群臣进行肃清,导致步阐、孙秀叛国投敌。交趾太守孙谞贪暴,也会引发叛乱。孙吴政局并不稳定,对蜀汉的帮助有限,曹魏有很大机会再次伐蜀。司马氏无灭蜀之功,怕也不敢称帝,限于政治局势下还是会有大动作。

蜀汉内部情况则是黄皓、诸葛瞻、董厥等欲要用阎宇替换姜维,兵权要不就和平解决,要不就可能引发内战。具体还得看姜维在假设的汉中之战里打的怎么样。诸葛瞻为人没有大才,外不能制姜维,内不能除黄皓,但他身为诸葛亮之子,又是刘禅的女婿,掌权的呼声极大。姜维、诸葛瞻、黄皓三股势力如何解决问题,同样是个问号?只有写穿越小说的朋友才会认为诸葛瞻会跟姜维联手铲除黄皓。诸葛瞻这少壮派又怎会轻易更掌权多年的姜维走在一起?




  

相关话题

  汉寿亭侯是个多大的官职,能让关羽这么珍惜? 
  三国里谁最倒霉? 
  如果刘备称帝的时候,关羽还活着,会给关羽封什么级别的官? 
  如何客观评价陈登? 
  如何评价胡适? 
  历史上有哪些科技强势一方碾压、调戏、玩弄科技弱势一方的例子? 
  为什么洞庭、鄱阳之类的湖泊周围历史上没有出现什么大城市? 
  有没有有钱却不幸福的真实案例? 
  为啥总有人说清朝奠定了中国疆域 奠定现在国土疆域不是二战么 如果说清占的地方大 那也没有元大啊? 
  刘备的一生为何离不开背刺? 

前一个讨论
姜维为什么改变汉中防御体系?
下一个讨论
如果诸葛瞻守住了绵竹,蜀国国运会改变吗?





© 2024-05-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