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诸葛亮足智多谋,却不懂得保护身体健康,劳累过度病逝于五丈原? 第1页

  

user avatar   lang-xie-yang-wen-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查查东吴几位同行的履历:

(周)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於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
(鲁)肃年四十六,建安二十二年卒。
(吕蒙)年四十二,遂卒於内殿。

也就陆逊待机时间比较长,末了被孙权给-1S了:

权累遣中使责让逊,逊愤恚致卒,时年六十三,家无馀财。

再瞅瞅自家的智囊:

(法正)明年卒,时年四十五。

对头曹魏这儿,荀彧疑似被强行下线,荀攸享年五十八,这叫五十八笑五十四?至于婴年早逝的宇宙战神郭奉孝,那更是让老曹说起来就是泪呦。

曹操本人是比较能续,但曹丕、曹植、曹彰哥仨呢?再算上惨进了正史的曹冲?捎带曹叡三十六岁就归位,活到四十一的曹植居然成最大赢家,非常怀疑老曹是靠透支嫡系子孙寿命争一个老骥伏枥。

同理,后人觉得司马懿龙精虎猛,老而不死是为贼,有考虑过司马师、司马昭捎带司马炎的感受么?再去查查两晋皇帝的寿命表……司马宣王为了熬死诸葛村夫,这是续了多少代后人的小命强行在线?

脱离历史背景谈历史就是耍流氓,汉末三国是个什么生存条件,听听刘备是怎么说的?

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馀,何所复恨

活五十够本,诸葛亮还赚了四年,虽然不算长寿,但搁在三国决计谈不上短命。

从各种迹象看,诸葛亮之死是突发事件,病势发展极快。且第五次北伐前,诸葛亮从容积蓄了三年粮草,进入关中后稳扎稳打,实施屯田,“为久住之基”,一副奉陪持久战的架势,完全看不出有任何急迫感。显然,诸葛亮对自己的身体还是很有信心。至于末了翻船,在医学极不发达的时代太正常不过,周瑜就是例子。一场瘟疫,建安七子刨去非正常死亡的孔融,一年之内居然全灭。现代人被抗生素照顾得太好了,完全没有“未卜侬身何时丧”的感受。

现下将再正常不过的事件理解成不正常,刨去现代人不理解古人的生存环境,更由于晋代史家神话司马懿:

魏氏春秋曰:亮使至,问其寝食及其事之烦简,不问戎事。使对曰:“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所啖食不至数升。”宣王曰:“亮将死矣。”

这出之前,司马懿早就“列营渭曲,见屈武侯”,被揍得畏蜀如虎,千里请战,连女装都收了。黄花菜都凉了才得到这么点莫须有的情报,他闭门不出和诸葛亮的身体情况有一毛钱关系?即便判断诸葛亮寿命不长,996、007又不是什么急症,倘若这位还能续个一年两年,今年如何收场?掐着时间,汉军可眼看就要在关中大丰收了。

因此,毛宗岗可谓一语道破:“无可奈何,只好咒他死。”

不然还能向部下咋交代?打打不过,苟苟不走,刨去诅咒扎小纸人,还能咋办?只不过事有凑巧,一屁弹中,于是乎成为千古神算。一如郭奉孝万里诛孙策。

臣松之案武纪,决计征备,量绍不出,皆出自太祖。此云用嘉计,则为不同。又本传称(自)嘉料孙策轻佻,必死於匹夫之手,诚为明於见事。然自非上智,无以知其死在何年也。今正以袭许年死,此盖事之偶合。

倘若诸葛亮之死都要总结出一堆教训,周瑜、鲁肃、吕蒙等等等等一堆帝王将相该总结出什么?

其实是可以总结出点东西,只是我不想说 ^ ^


user avatar   159271025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诸葛亮是足智多谋,但也不可能超越时代吧,受当时普遍的医疗水平所限,人类的寿命长短,偶然性较大,保养或者不保养,影响都不是很大,一场小感冒、一个小意外(比如划了道口子感染破伤风或者被蚊虫叮咬感染了瘟疫)就可能要了你的命。

还有,确定诸葛亮懂医学和保健吗?真当诸葛亮是“多智而近妖”的懂王啦?

即使他懂当时的所谓医学和养身保健,就当时的医疗保健理论而言,各种匪夷所思的“中药”、“中医理论”,虽然都有“医”、“药”等字,但实际上没法拿到现在来和真正的医学相提并论,很多都接近于“巫医玄学”,可能越懂越完蛋,越听信所谓“医者”的建议,注重什么“养生保健”死得越快,因为完全就不科学嘛。

就饮食这块,现代的营养学科学理论,和你们家里长辈祖传的“养身保健理论”,经常就是完全冲突的,而且你死都说服不了他们,你说吃鸡蛋喝牛奶吃牛肉好,他们只会给你熬粥喝!

如果是这种“养身保健”,我看是“不懂”比“懂”好。

明代陆容在《菽园杂记》中是这么看待古代的“中医中药”的:

古人以病不服药为中治。盖谓服药而误,其死甚速;不药,其死犹缓。万一得明者治之,势或可为耳。以吾所闻见者验之,中治之说有以也。
昆山周知县景星家一妇病腹中块痛,有产科专门者诊之为气积,投以流气破积之剂;又令人以汤饼轴戛之,不效。闻有巫降神颇灵,往问之,云:“此胎气也,勿用药。”信之,后果生一男。
南京户部主事韩文亮妻病腹中作痛,按之,着有物在脐左右者。适浙中一名医至京,请诊视之,云是症瘕,服三棱蓬术之剂。旬余,觉愈长,亦以其不效,乃止。后数月,生二男。此皆有命而然,可不慎哉!

古人以生病了不服药、治疗为“中治”,因为很多人发现,越是吃药、治疗,死得越快;反之,不服药、不治疗,死得还慢点。万一真遇到个高手,或许还能救回来呢?

这实际上就是对古代的“医学理论”和“医药”表示严重怀疑,因为以陆容亲身见闻来看,此种“中治”理论算得上是被实践所检验过,事实就是“中医救不了人”。

他还举了两个例子,某妇女腹中有“肿块”,找“妇产科”大夫一看,诊断为什么“气积”,吃了一堆神药,屁用没有,最后发现是怀孕,生了个男孩。

还有南京户部主事韩文亮的妻子,也是如此,请了所谓的“浙中一名医”来看病,诊断为“症瘕”,服用了“三棱蓬术之剂”,鬼知道是些什么东西。后来肚子越来越大,发现是怀孕,还生了一对双胞胎!

这就是古代传统医学的实际效果,有时候似乎有效,有时候纯属扯淡,能不能治病,全看运气。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古代的人们也是在用脚投票,他们发现生老病死、寿命长短,偶然性太大了。

以当时人们的亲身实践来看,既然懂或者不懂保护身体健康,都和寿命长短没有很强的关联性,那何必不听天由命呢!


user avatar   huang-se-z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诸葛大人身边没有朋友圈的养生专家们




所以,丞相需要我们空投10000个朋友圈养生专家过去,才能做好兴复汉室的工作

(手动狗头保命)


user avatar   chen-sheng-7-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识字率

明代:

明朝对社学的入学年龄规定:“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即1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参加,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凡是愿意读书的,都可以来参加。

《明史·杨继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即:“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明代小说出版业繁荣,有大量的人购买这种休闲通俗读物。

传教士记载:利玛窦等合法传教士的著作,他们不约而同地记载道:他们惊讶地发现明国老百姓识字率很高(而那个时候他们使用二十多个拉丁字母的西班牙葡萄牙母国的识字率可能还不如用几千个汉字的大明),并且把识字率高的原因归功于两点:1.中国人特别注重文化教育2.中国各地方言差异大,要互相理解必须靠文字作为桥梁。

清当局:

第一,生员不得言事;

第二,不得立盟结社;

第三,不得刊刻文字。

第四,大兴文字狱

第五,篡改历史文献

第六,禁毁和篡改汉语著作

通过以上手段,经过两百年黑暗统治中国人识字率终于达到历史最低的 1% (清当局学部在1909年的统计,当时中国人的识字率不足1%)





  

相关话题

  假设在三国有一万魏军向你进攻,你有一把无限量子弹的加特林重机枪,能不能保住一条命? 
  陆逊为何不用朱桓之计? 
  赵子龙的文采怎么样? 
  曹操为什么不能一统天下? 
  三国时期凭着什么得以在中国历史中占有相对重要的一席之地? 
  三国影视如何在创作和历史之间寻找平衡? 
  为什么会有人粉孙权? 
  为什么三国时期曹魏有那么多军师谋士,而蜀汉只有一个诸葛亮? 
  吕蒙对自家君主忠心耿耿,尽心尽力谋划,为何至今会被部分历史爱好者骂作小人? 
  诸葛亮从什么时候开始猜忌魏延的?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大飞机更加舒适?
下一个讨论
你们对波斯古典时代诸王朝的印象如何?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