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不了多久。
因为成都的能战之士,有生力量,都跟随诸葛瞻殉国,战死,打没了!
诸葛瞻于绵竹全军覆没后,蜀汉群臣在朝堂上主张逃南中的有,主张投吴的有,主张投降的有,偏偏没人主张守城待援。
邓艾的军队已推进到雒县,雒县西下到成都也就八十里,也就是说邓艾正常行军,三天内即可抵达成都,并且可以加速。
那么成都附近的诸多县城是什么状态?
诸县长吏或望风降下,或委官奔走。勖独率吏民固城拒守。
换而言之,成都周边只有郫县的常勖坚守本县,其他的都逃跑或投降了。邓艾军队不仅不愁吃穿,还多了一批带路党,可以毫无阻碍,不遭遇抵抗的,舒舒服服去成都。
蜀汉群臣也不是傻子,成都真有守城的兵力和人心,外面还有姜维,为啥没人主张守?显然人心已经崩了,军队也差不多被诸葛瞻一波打光,而姜维太远根本指望不上,那么当然不考虑在成都等死。
那么成都战场的外围是啥情况?姜维这个时候才到广汉的郪县,然后去涪县投降钟会,也就是说钟会的大军已经推进到涪县。
按时间看,刘禅投降后,姜维的军队刚抵达郪县和五城。
他身后有爰青彡和句安等追击,有皇甫闿和王买邓从北方夹击,而夏侯咸与胡烈已经占领了比雒城距离成都还要近的新都,且组织正面拦截姜维,钟会本人则坐镇涪城,成都是邓艾和投降后的刘禅,请问这仗还有的打么?
就算刘禅在成都可以坚持到姜维回援,可姜维这四五万蜀军被两路魏军包夹追击,去成都的话还有新都魏军阻挡,成都城下还有邓艾的军队,而钟会在涪城随时也可随时南下投入战场。
看下姜维回援时所处的形势:
换而言之,兵力几乎打光的成都在魏军的包围之中朝夕可破,而姜维要和钟会、邓艾十几万魏军作战去救成都。
别说坚持多久,翻盘的希望是微乎其微。
就算坚持到南中军队投入战场,蜀军对这十几万魏军的胜率又能提高多少?
当诸葛瞻全军覆没后,就已不是坚持抵抗就能解决的问题了。
263年是蜀汉地震+旱灾,蜀汉是坚持不了多久的。
先是姜维屯兵沓中,远离汉中,导致战局迅速恶化,汉中基本沦陷,随着邓艾偷渡阴平,诸葛瞻父子战死绵竹,姜维不得不撤退,勉强和钟会对峙。蜀汉在成都附近的机动兵力基本上没了,诸县基本上是“望风降下,或委官奔走”,行政已经崩溃。
而早先姜维连年出兵,巴蜀惆弊,旱灾又持续到263年,再加上地震,按《士民簿》上蜀汉库藏仅有40多万斛粮草,对比东吴灭亡时的280万斛,蜀汉显然少的可怜。
天灾人祸,又是压倒性的颓势,蜀汉坚持下去,没什么意义,除非钟会神经答错,坚决要撤退。
跟随诸葛瞻战死在绵竹的人,因为是名臣后裔有记载的
诸葛尚,年方十七,刘禅的外孙
张遵,尚书;黄崇,尚书郎;标准的政务文官
李球,羽林右部督;就是刘禅贴身军队的统领
一个国家的皇亲、文官乃至贴身护卫全部上前线拼死了,他们死后的成都还能剩下多少人抵挡邓艾?刘禅想拼死拿啥拼?
理论上坚持不了多久。
一般都把锅扣在姜维的头上,就因为他把错守诸围的防守策略改成了敛兵聚谷。才因此让曹魏大军长驱直入。
但是这个防守策略的转变怎么看怎么都像是不得已而为之。这背后更像是政治上蜀汉四相的后继无人,经济上的难以为继,兵员素质的持续下降以及国内的右倾投降主义思潮泛滥。
亡国之相已露。
不过即便如此,只要后主能够坚持个十天半个月说不定就是邓艾全军覆没了。撑过这一次问题应该还是不大的。
这是内部环境。看起来即便是殊死一搏,也不过是困兽犹斗,亡国之期指日可待了。
可是如果我们把外部环境也算一下呢?
司马昭的日子就好过了吗?
如果这一次的战争是蜀汉进行了一次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而勉强获胜,
晋公?不要想了,(经 @雪色羽兄指正,此处有误,打下汉中的时候就已经封晋公了。 )晋王?闹哪?
参考一下伐蜀失败的曹爽,高平陵之变真的就不会再发生一次吗?
就这还没有算上他怎么都洗不干净的弑君大罪。
更何况,两年之后司马昭可就要挂了。
大魏那边变天几乎是必然的。
西北的秃发树机能还会等到270年才跳出来?
而此时的东吴自顾不暇,一年后又将迎来孙皓。
怎么就突然觉得天时地利人和都占了呢?时耶?命耶?
唉,觉得蜀汉真的是运气背到不好说啥。
得看情况。
邓艾陇西军三万人,加上钟会派遣田章带来几千人,偷渡阴平非战斗减员,江油和马邈小打了一仗,在涪城和绵竹至少和诸葛瞻打了三仗。加上战损,就算二万多人。
成都这边的情况呢,诸葛瞻带走了羽林大部分部队,但需要拱卫皇帝不能全带,大概还剩几千人。霍弋从南中带部队顶多五千人,此外阎宇的回援人马如果不和诸葛瞻一起被全歼在绵竹,大概也会有数千左右的永安军加入。仅以成都而论,仍是处于军队人数劣势的,除非刘禅发布全国总动员令,号召全国各郡出兵勤王,大概州郡兵的人数加一起可以超过邓艾。但邓艾不会等你集合,除非在诸葛瞻出发之后立刻集合。
即便如此,这支杂牌部队战斗力也不能和百战求生的邓艾军队相比。想要赢还是得靠在剑阁的姜维约四五万的军队中抽调一部分来。所以是否能快速让姜维知晓成都情况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固守成都是不可取的,成都是大城,除非号召全体老百姓上城固守,不然仅凭军队是站不满的,一点突破全盘皆输。何况当时的世家已经离心离德,这时万一投降派给你来个九门大开,就彻底完犊子了。
所以想要赢邓艾,需要集合军事力量,在成都和雒城之间择一处战场,且想办法屏蔽一切战场信息,不能让成都的投降派和邓艾勾搭,并迅速通知姜维,请他派兵回援。邓艾在敌国境内无补给线作战,就是拼死一博。但是蜀汉方面因为诸葛瞻的失败导致成都平原内无险可守,只能硬打。双方都有劣势,纯看指挥官和士兵的战斗欲望了,胜负很难预料。
假如和邓艾这一仗打赢了,邓艾安全撤出战场回陇西的可能性很小,被俘或被阵斩的概率很大,那时往剑阁城楼上给钟会展示下,魏军必丧胆撤军,剑阁道路狭窄,军队撤退缓慢且铺展不开,追击的话可以斩获不少人头。
但是如果想要彻底收复汉中全歼钟会部队,追着屁股打是不行的。想要围歼,必须突袭阳安关和白水关并成功防守住,使其成为铁三角,把钟会围困在四川的崇山峻岭之中。虽然主观上这套方案可行,但实操上想要越过钟会在剑阁的军队到达阳安,需要绕开这条道路,翻山越岭走无人区,这比魏延当初提到的走子午谷更艰苦,且必须屏蔽掉信息,不能让钟会知晓,这个难度太大了。
因为汉中采取了坚壁清野原则,汉,乐,黄金诸围又没攻克,钟会的军队补给困难,不会撤退回汉中就赖着不走的。最初修筑阳安是用于抵御东面,北面敌人的,西面,南面必定防御脆弱,易于攻克,所以钟会想要固守阳安抵御追击的姜维不现实。
所以对蜀汉可行且最好的情况是邓艾被全歼,钟会撤兵被追屁股打损失部分,然后从汉中撤兵回长安,汉,乐,黄金也撤围。汉中可以收复,但司马昭命不久矣,会不会顶着世家反对发疯第二次伐蜀真不好说,真要如此那时候才是大考。
成都本身也是一大险地,刘禅他爹当年围攻也是打了一年多,即使邓艾,刘禅靠加固城墙,屯田等守城的方法,坚持三个月应该是可以的。
中枢主战派已经和诸葛瞻一起战死了。
谯周当时已经63岁了,主张别打仗了,反正打不赢,干脆投了吧。
仇国伦写于257年,他57岁。和中枢陈祗争论所写。事后升官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