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夷陵之战蜀吴对峙良久,魏文帝为何不趁机有所作为? 第1页

  

user avatar   xiao-xing--xing-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机会是机会,作为是作为,前者是契机,后者是结果,二者能否成功转化取决于中间的操作。

曹丕本身就是孙、刘相争的最大受益者,若非孙权袭荆州杀关羽,迫使刘备集团调转矛头,解除了北方的外部压力,他曹丕也不会轻易的接好曹操的班,又从容完成禅代大业。

建安末年刘备在汉中,关羽在襄樊,甚至孙权在合肥,即便后者没啥建树,实际上也牵制了北方相当的兵力。汉中、襄阳、合肥这防线前者被刘备打爆,次者被关羽围困,后者虽安如泰山,但若西线与中线压力增大,也不是没有机会攻破。

若曹丕接手的是这种局势和压力,他哪有心思和精力去搞易代大业?

刘晔所言固然有道理,却不绝对,趁机伐吴进而吞吴的概率并不高。

这是战机,是非常好的发兵机会,但也只是一次机会。

一旦孙权因此倒向刘备一方,二者重新联合,对于北方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结果。

曹丕可以选择听从刘晔之言,趁机加兵于孙权,这样一来无非是把孙权推向刘备一方,当然也有一定概率灭吴;也可选择政治勒索孙权,要求孙权对魏国加码,借此继续分割孙权、刘备二方势力,让魏国置身事外,隔岸观火。

对魏国和曹丕而言,只要孙权与刘备保持敌对而非联合,这是利益的最大保证。

汉、吴胜负未分,大可坐山观虎斗。

汉、吴一方将倾,出兵抢地也不迟。

只要汉、吴互殴,曹魏便毫无压力,可稳步发展,积蓄力量——二寇争斗不休,我自发展壮大,彼消此长,未必就不能一统寰宇,这是长策。

听了刘晔的,直接就和孙权开战,一旦不能如愿灭吴,大有可能便早早的回到刘、孙联合对抗北方这趋势,倒是得不偿失。

因此,曹丕并非不是没有操作,只不过是操作的结果不如人意。想要政治上捆绑孙权,就不能只给胡萝卜,单是刘备方的压力不足以迫使孙权送出质子。曹丕若伺机以陈兵北岸胁迫,夹击刘备利诱,双管齐下,软硬兼施,这才是给孙权出难题。

只不过曹丕还是嫩,比较轻松的让孙权过关。

可即便如此,曹丕在伐吴后也依然与江东保持联系,孙权也直到邓芝使吴,才真正的有断绝与北方合作这年念头的决心。

曹丕可能错过了某些机会,可这种机会本身的成功率就不高。曹丕得到的是什么?得到的是在孙权、刘备敌对交战这几年间——曹操、曹丕父子权力继承的稳定过度,汉魏天命的平缓交接,自身权势地位的巩固,地方统治力的加强。

你觉得曹丕他亏了,实际上他一直在赚。


user avatar   yi-jiu-si-ba-73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广义的夷陵之战发生在曹魏黄初二年七月至三年闰六月。由于曹丕是黄初元年十月代汉的,也就是他代汉不到一年吴蜀就打起来了,一年半多一点就打完了。刚刚代汉的曹魏,内部还不是特别稳固,曹丕会倾向于避免过于激进的军事行动,以规避可能的风险、巩固自己的统治。如果曹丕长期征战在外,或者遭遇大的失败,在刚刚改朝换代的背景下恐怕会出现一些变数。

这就牵扯到下一个问题,孙权也不是这么好打的。当年孙权只有一个不完整的扬州,曹操多次攻打孙权最终都不了了之。现在孙权占据了大半个荆州,几乎完整接收了关羽的部队,曹魏的三万降卒大概率也被他消化了。保守估计孙权兵力得增长六七万人,可谓实力大涨。怎么在很多人眼里,孙权又这么不经打了?

看看后来曹丕三路伐吴的战果:东路主要跟孙权在江里水战,没有实质进展;中路攻濡须被朱桓挫败;西路军围攻江陵半年,最终在江水涨水之前匆忙撤军,还弄得颇为狼狈。这像是能一举灭吴的样子吗?

加上刘备数万人,恐怕结果也不会有大的反转。有一个细节,曹魏攻南郡的时候,孙权派诸葛瑾、孙盛、杨粲、潘璋等人救援,唯独没有本就在荆州的陆逊的影子。看陆逊传的裴松之注才知道,他正跟刘备打笔仗呢,说白了陆逊就是在防备刘备。要是起初曹丕、刘备一起攻来,假设陆逊能顶住刘备不过分吧?如果孙权再让朱然等人守江陵,这跟曹丕三路伐吴有本质区别吗?

再退一步讲,如果南郡在曹刘夹攻下没守住,那曹刘双方在南郡碰面了会发生什么?他们不自己打起来就不错了,恐怕也不会存在有效的协同,又怎么能指望他们携手灭孙权呢?


user avatar   zhan-mei-76-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真实的情况很可能是,刘备诸葛亮有点太过高看他们对手的战略眼光了。刘备觉得曹丕一定不会放过这次大好机会,会和自己夹击灭吴。吴国一怕,自然会主动对自己求和。

实际上夷陵之战开始前,诸葛瑾的态度已经有服软的倾向了。

《诸葛瑾传》:刘备东伐吴,吴王求和,瑾与备笺曰:“奄闻旗鼓来至白帝,或恐议臣以吴王侵取此州,危害关羽,怨深祸大,不宜答和,此用心于小,未留意于大者也。试为陛下论其轻重,及其大小。陛下若抑威损忿,蹔省瑾言者,计可立决,不复咨之于群后也。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孰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若审此数,易于反掌。”

注意诸葛瑾对刘备的称呼,“陛下”是对皇帝专用词。这说明“大魏吴王”已经开始承认蜀汉的帝位。如果曹丕发兵,顾此失彼的吴国肯定还会继续做让步。

但是曹丕愣是摆烂了....

类似问题还出现在隆中对里。这个著名的战略为什么最后会失败呢?因为诸葛亮对孙家的战术能力太高估了。在孙刘两家的初期合约中,荆州就是给刘备的。赤壁之战,孙权动员的兵力并不多,陆机认为是是偏师,主力被孙权带去打合肥了。之后孙权表封刘备荆州牧,刘备表封孙权徐州牧,更说明徐州才是二人约定的东吴进取方向,孙权派周瑜帮刘备撑场子只是为了阻挡曹军主力(没想到撞了大运,差点弄死曹操)。

而东吴后来之所以出尔反尔,开始向西进取,是因为他们发现自己根本完不成取徐州的目标。当刘备成为真正的荆州牧,孙权可能永远只能是一个空气徐州牧的时候,东吴偷袭友军的倾向就远远超出隆中对的预判了。

蜀汉作为一个没基础的小国,想获胜必须预判对方的走位,结果人家根本没走位。蜀汉连续多次预判失误,失败也没办法的。




  

相关话题

  感觉现在黑孙权的特别多,如何给孙权正面评价?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哪个是正统? 
  孙权称至尊,不怕重蹈袁术的覆辙吗? 
  假如刘备有汉初三杰辅佐能复兴汉室一统天下吗? 
  刘备死后,诸葛亮执政的蜀汉还是刘家天下吗? 
  曹操和诸葛亮当权的时候,对各自下属的待遇如何? 
  张飞是不是比关羽更适合守荆州? 
  曹操、刘备、孙权都各自错过了哪些统一天下的机会? 
  如何看待微信公众号短史记4月29日的文章《刘备和诸葛亮是如何压榨蜀国老百姓的?》? 
  高平陵之变是一个非常精彩的历史事件,为何没有翻拍成电影?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哥舒翰,如果他在潼关坚守不出,安史之乱是否能迅速扑灭,唐朝不会中衰?
下一个讨论
如果金庸小说绝情谷里的情花毒真的存在,并且有个女孩子中了这样的毒,如何在她结婚生子的情况下保持不发毒?





© 2024-06-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