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1567不行(6主要是由于政治不独立,能力强也受制约)。4项差。
欧洲34不行,7有问题(北约)。2.5项差。
印度2346不行。4项差。
俄国15不行(人口偏少,地大但不好,高寒缺出海口,人民禀赋单一,全是强化版东北人),6极不稳定。2.5项差。
中东23467不行。5项差。
美国4不行,2有些问题(反智主义,宗教保守势力,不重历史经验行事鲁莽),6渐渐出问题。就算1.5项差。
中国没有弱项,只是聚齐7项的时间太晚(1949之后)。
按照差项多少排名:
中国>美国>欧洲俄国>日本印度>中东
这将是未来的综合实力排名(假设各国维持这7项的水平)。现在基本上也是这样,只不过中美位置交换。中国还需要点时间。
用一张照片表示:
这是2017年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中国队与加拿大队合影。
别问我哪个队是中国队,相差20多年的小队友我也不认识。。。
我认为,这张照片说明了两点:
1,中国人真的很聪明,至少是有很多聪明的中国人。
2,有非常多的中国人在海外发展,并且与母国一直有良好的交流,为中国发展提供了很多机遇。
补充一些背景:
哪怕在加拿大,华裔也是少数(不到人口5%),但选拔出的6人全部华裔。。。
这不是个例,我们群里经常有各种数/理/化/计算机/生物奥赛的美国队/加拿大队之类几乎全部是华裔的情况,这次只是更完美一些。
这种智商上的碾压是非常明显的。就像照片上其实很难说是否有日裔韩裔,但大家很自然地都明白全部是华裔。
尤其是这些队员国籍虽然是加拿大,但很多队员实际上是在中国上学的。。。!
再补充一点我的奥数看法:
奥数分两种:小学奥数 和 正经奥数。。。
小学奥数因为小升初的关系,被完全异化了。一方面所有家长都逼着孩子,尤其是天分并不够的孩子(但没有家长愿意承认自己孩子天分不够,不够聪明),学小学奥数,另一方面小学奥数走上了一条畸形的道路,不是以考察思维能力为主,而是变成了过高拔升知识面,题海训练。
但从我的亲身经历看,我都不觉得小学奥数能对孩子的思维能力提升有多少帮助。这除了让家长孩子化了无数精力和时间,机构赚了大量金钱外,实在不是什么有用的东西。
我来做很多小学奥数题目都觉得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这是来干什么的!当年我们玩小学数学竞赛时连方程都是不准用的,这才是真正考察思维能力的。现在连因式分解都上了。。。
但是,正经的奥数是完全不同的,是非常讲究天分的,是思维能力的极好训练。大量训练有用,但我可以保证,绝大多数人再怎么训练也到不了我目前的水平,退化了20多年的IMO金牌。。。
能成为这个级别的选手一定是对数学真正的热爱,绝不是被逼着学奥数的。。。
你能想象,在我们这个群里,一直还在讨论很多有趣的数学题目吗?都“退役”几十年的队员了。。。那才是真爱。。。
----------分割线--------
转眼之间500赞了,没想到一个随手写的小文就能这样,看来知乎上还是流行这种段子,比我认真写的长文要热得多。。。
好了,其实我在几个类似的问题下有些真正认真的论述,全是干货,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如果你能读完,相信多少会有些启发:
中国崛起和复兴的核心在于中国有效地实现了农业化国家到工业化国家的基本平稳过渡。
这里的关键词在于「基本平稳」,因为这种过渡本身无可避免会伴随着大量不稳定因素,很容易造成经济结构失衡,政治局势动荡乃至社会秩序崩溃(事实上我们曾经在历史上经历过)。同时,这种过渡需要在农业侧和工业侧进行大量制度调整,包括土地分配政策,人才培养政策,福利保障政策,产业结构调整,等等。如何能够有效应对这些调整是考验一个国家执政能力的艰巨挑战,需要一个具有丰富的农业工作经验,又有足够的执行力和意愿进行工业化发展的探索与实践的政府。最后,这种过渡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和外部大环境,而这两种大环境很多时候是任何力量都无法控制的,直白地说是中国需要依靠运气和信念来撑过这个过渡时期。
而这一过程中有一系列非常艰巨的挑战。第一个挑战是如何解放农业生产力,也就是让「耕者有其田」。这其中涉及到如何颠覆原有的农村社会阶级,如何重新分配土地和生产工具,如何构建有效的制度激发农民的劳动热情等等问题。中国共产党可以说是在曲折地探索中基本实现了上述目标。
第二个挑战是如何通过牺牲农业为工业化造成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缺口输血。英国当年的「圈地运动」实际上就是强制性地将农民赶到工厂工作。在一党专政的条件下,以推动工业化为目的的土地和资源的再分配被有效执行,但真正的问题是劳动力,因为这涉及到另外两个需要长期投入的问题:教育和待遇。中国政府通过普及义务制教育的方式为工厂输送了大量优秀的劳动力,但在工人待遇问题上遇到了瓶颈——待遇问题实际上就是销售问题,商品生产出来一定要卖出去才行,而销售问题实际上就是市场运转问题,没有一个能够盘活一切的市场,中国政府无法独立支撑工业化的推进的,而这种脱离了市场的工业化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化。为了激活市场,对内中国实行了各类改革,想尽办法扩展产品流通的渠道和种类,但最艰巨的挑战在对外这一面——中国这个体量的国家在国际市场中命运只有两种:要么碾压所有竞争对手成为说一不二,独一无二的世界工厂;要么成为一个半工业化半农业化,体制臃肿效率低下的原材料输出国。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实际上就是直面这一命运抉择,以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和勇气和世界其他国家掰掰手腕。如今的我们已经可以自豪地说,中国已经闯过了这一关,真正打通了工业化最艰巨的障碍。
随着中国敞开大门进入国际市场,第三个挑战接踵而至:如何提高后工业化时代的市场竞争力。从质的角度,需要将资源向科学研发,创新和高等教育倾斜,同时在法制,专利,国际贸易制度等领域大跨步的追赶。从量的角度,需要进一步推动土地,资源和劳动力的再分配,并着手处理一系列积压的社会矛盾和环境问题。这个转型搞不好,中国将始终处于全球化产业链的下游,被上游的国家以科技,专利,渠道,信息等资源压制。而社会矛盾和环境问题处理不好,社会和环境问题将成为社会和政治动荡新的导火索。
而在这一过程中,很多下游产业将不可避免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如何处理这些被淘汰的工业产业和劳动力又是中国目前面临的第四个挑战。中国目前的策略是集中所有力量开拓海外新市场,同时对内通过房地产,汽车等高消费产品进一步维系下游产业的运转,并通过产业升级和去产能等方式执行产业结构调整。可以说,中国政府这几十年来一直在用极高的执行力不断循环着试验,调整,总结,推广四个步骤。中国的举国体制在执行这个循环中功不可没,试验伴随着的风险和损失被通过资源再分配的方式内部消化,试验总结出的成果可以被举国之力推广。
以上谈了我极其粗陋的看法,其实这里每一个点(比如教育的普及)展开来都是一系列艰巨的任务。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所有这些挑战可以说都环环相扣,任何一点做不到位都会影响整个过渡的平稳和效率。而以中国的体量,无论做对的决策还是错的决策,所伴随的惯性都极其巨大。在身处在这种惯性中的所有中国人都面临着一个挑战:我们始终对前进的方向有所认知,而不是将对的决策视为理所当然而骄傲自满,或者将错的决策视为不可逆转而心灰意冷。而这种实事求是,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的精神气质和信念,是中国实现崛起和复兴最不可或缺的动力——只要我们的脚还踩在路上,中国崛起和复兴就不是能不能够的问题,只是什么时候的问题。
这样一个历史上控制东亚的国家,本来就具备成为列强的所有基本条件(人口、民族性、地缘、资源),之所以在现代化之前积弱百年,一是延续千年的士绅阶层以及新兴的买办为了维护既得利益不择手段,二是地域的差异、管理技术落后导致的实质割据和组织力低下。一旦这些问题得以解决,步入列强是理所应当。能否成为NO1则需要抓住历史机遇。
一些重要的因素:
1,TG在击溃既得利益者上有足够的执行力,从土改开始,先干掉了盘踞中国千年的士绅优待,掌握基层,释放劳动力;同时赤脚医生、全民扫盲、批孔,干掉儒家士大夫特权;后来在历次运动中和路线斗争中,基本上都遵循了击溃既得利益者的原则。要知道如果在一穷二白的时候就变得阶级固化,底层老百姓别说受教育权,连温饱都成问题(可以参考人均粮食产量比中国还要低的粮食出口大国,印度)。
2,TG的执政合法性其实来源于民意,“为人民服务”,这点是TG可以一直保证进行自我更新的基础。也是基层建设和高度组织力的来源。
3,虽然中国的地域差距很大,但坚韧、勤劳乃至对更好生活的渴望是铭刻在民族性上的,即使福利和收入相对变好了很多,就业动力甚至创业动力都能够维持,这是除东亚以外其他国家很少具备的。
4,在我们之前,有一个先烈叫做苏联,他们犯的错、踩的雷、受的骗,好歹能绕过去。
5,熬过了08年以及08年以前公知肆虐的时候,熬到了现有帝国主义的黄金时代的结束,这点,奥观海同志居功甚伟。
在没有成为世界秩序的制定者与有效维护者之前,不要轻易说,崛起。
现在的中国仍然处于拥抱世界体系,充分利用好了自身要素禀赋,经济增长得不错的阶段。下一阶段,成本上升以后,社会需求与结构复杂程度增大的情况下,继续取得经济增长并有效转化为国际比较优势的挑战,会比前一个阶段大得多,这就是领袖苦心孤诣的“新时代”
说一个不一样的细节和角度。
身在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特点,身边很多朝鲜族朋友,挣到工资后第一反应就是去花去玩,当时觉得他们不务正业,挣到钱第一件事是存起来呀。
后来然后接触到国内很多民族,发现都是有这个不储蓄点习惯。
然后有接触和了解了国外很多国家和民族的情况,发现只有我们中国人热爱储蓄。
其他民族赚了钱第一件事就是玩,把钱花掉,而我们第一件事存起来,而且不爱玩,继续找事情,去工作。其他所有的民族和国家都觉得我们脑袋有问题,为什么不爱玩,还特别爱工作。
每次他们都觉得我们是机械的民族,不爱玩,只爱工作,一个卖给工作的民族。你这么说这样的特性作为本质的国家怎么不会崛起。
之前在澳洲读大学。有一次收假从国内坐飞机回悉尼读书,邻坐坐了一个大娘,看起来60好几的样子,人很亲切。10个半小时的航程,我们没什么睡意,就聊了挺多。
大娘是山东人,她是家里的老五,父亲早逝,所以她妈妈一个人把五个兄妹拉扯大。大娘没读过书,但挺有生意头脑,八几年的时候,刚有了孩子没多久,就和丈夫在她们那个县收购大蒜,一牛车一牛车地往外拉,装货卸货都要自己上,吃了挺多苦头。她每提起自己的儿子就心疼,那个时候,孩子没吃过什么好东西,最奢侈的就是打一点掺着肉末的米浆。又因为自己时常不在身边,没有照顾好他,所以小时候身体很差。
大娘就这么忙活了好几年,到95年左右,日子在当地非常不错了,只是那时候,因为常年的辛苦劳累,落下了一身毛病,大蒜生意就没有再做,夫妻俩就盖了新房,剩下的钱在菜市场开了一个酱菜铺子,稍微轻松了一些。她白天和老公忙着料理铺子里的生意,晚上还要回家帮孩子洗衣服,然后盯着孩子写作业。她自己和丈夫都没有辅导的能力,所以花了一点钱,请附近一个当过老师的老先生来辅导她儿子的的课后作业,夫妇俩就在旁边替老先生端茶倒水,就这么坚持到了孩子上初中。这孩子很争气,高中考上了不错的学校,大学考进了山大读计算机,后来赶上出国热。夫妻两个就把这些年家里的积蓄拿出了一部分,让儿子到悉尼读了个计算机硕士。儿子毕业后,顺利拿到了澳洲身份,找了一份好工作,就在悉尼安家了。
儿子帮老两口办理了亲属移民,现在他们二人已经在澳洲生活了三年多了,来回中澳两地对他们不再是难事。这次她赶回来,是来替老伴儿换班的。他们嫌澳洲的生活太无聊,所以每个人轮流来澳洲带三个月的孙女,然后休息的那个人就溜回国内,过他们习惯的日子。大娘这次还偷偷往国内带来了一小包玉米种子,准备在她们澳洲的宅子后院种玉米。说真的,他们一家的生活条件算是很好了,但这么多年节省惯了,能自己种就自己种。据大娘说,她家后院种满了番茄,辣椒和小青菜,以后还要添更多。他们还自己腌制了好几样酱菜,每顿饭都会拿出来一点,这样和国内的生活就不会差别太大了。
过海关的时候因为入境卡的申报项不同,我和大娘被分到了不同的检测通道,所以不知道她有没有顺利地把种子带回家(澳洲禁止任何除人类以外的活体生物组织入境,尤其是种子),要是被没收了,还得罚钱呢LOL。
其实就是个很普通的故事,但直到如今回味起来,我还是很感动。勤劳肯吃苦,重视子女教育,为下一代付出全部的爱,这不就是中国大部分父母最显著的特征么?我不由得想到我的父母,他们也是这样的人:让我好好读书,教我好好做人,然后我们家楼顶也是一温室的蔬菜瓜果,全是我爸种的。高考前半年,我妈停了工作,在学校旁边租了套小公寓,让我安心备考,她无聊的时候就下楼去社区活动中心打打麻将。中国的父母,行为是朴素的,但价值是深厚而久远的,如果条件允许,他们绝不会放养孩子。如果我们好好分析,就会发现:
-勤劳的民族性。以懒惰为耻,以劳动为荣。学生早上7点起床去上学,年轻人忙着工作和创业,老人没事也要种点瓜果蔬菜,抑或养鸡养鸭。中国人很少抱怨工作的辛苦,更多的是担忧钱赚得不够多。中国以前没有,未来也不太可能发展出欧式福利系统,鄙视懒汉鼓励耕作依然是主旋律。能干肯干是多数中国人的标签,相对应地,叫花子在中国就是叫花子,不会仿照西欧社会把他们归类为享有特权的弱势群体。中国的父母把这一点身体力行,然后传承给子女,所以中国人即使在最困难的年代,也有最基本的产出来养活自己。在澳洲看多了当地土著那种靠政府养活、整日游手好闲的生存状态(Redfern火车站出站一整排晒太阳顺带讨钱的土著,画面不要太美。我怀疑澳洲政府要让他们越来越useless and hopeless,借此废了他们,太阴险了),以及天天嚷着要政府救济还不停惹是生非的某贵族,真的是感触良多。华人在当地做什么的都有,但共性就是勤勤勉勉,这样的对比实在太明显。
-再穷不能穷教育。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深知读书对于改变命运的重要性,父辈就算砸锅卖铁,也要让子女接受教育。新中国成立后,从中央到地方,正是凭借对教育重要性的认知,才能让义务教育迅速普及,人口红利加持义务教育带来了庞大的受教育劳动力,使得中国的改革开放顺风顺水。另外,对于教育,中国人还有另外一层理解,即,中国作为以宗族为单位的乡绅社会(虽然在现代化进程中快速瓦解),教育成果是重要的个人荣誉和家族荣誉来源,古时的金榜题名和现今的高考喜报带给人的愉悦是一样的。对于这种荣誉感的需求,促成了中国社会很容易举家庭甚至家族之力来为下一代的教育服务的习惯。在人均收入尚不足一万美元的情况下,中国可能是发展中国阵营里义务教育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文化惯性着实为政府省了不少推广的力气。我舅就说,中国人国运多舛还自尊心死强,就怕被说读书少没文化,所以只能好好读书了。总之,对于教育的执着,让中国总能在元气大伤后迅速复原。教育让民族文化核心和民族信仰得以传承,所以中国人才忘不了大禹治水,孟母三迁和精忠报国。
你说,当今世界,一个勤劳又好读书的民族,会崛起不了嘛?每个家庭都在为了更好的生活和更体面的人生在努力,汇聚在一起,就是整个国家的力量。中国在世界老大这个位子上做了几千年,也就跌下来不到三百年而已,马上又要坐回去了。
核心因素就是厉害的中国人啊!
中国人守住了几千年来祖祖辈辈生活过的美丽富饶的土地。古埃及人今何在?古巴比伦人今何在?印第安人今何在?
有人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
有无数英雄儿女为中国人民站起来而抛头颅洒热血。
1953年彭德怀在开城朝鲜停战协议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他说:“帝国主义在东方架起几门大炮就可以征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有人带领中国人民富起来。
有人带领中国人民科技发展起来。
更多的还是无数为了让自己生活更好的普通人。
推动中国崛起的动力正是每一个中国人对富裕生活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前也一直反复强调的,大家都想高工资,都想过上好生活的结果就是,中国必然是世界第一,以中国14亿人的体量,必然是远超第二的世界第一。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发达国家宁有种乎?
有兴趣了解中国经济科技信息可移步这里
知乎最长的非小说故事类过万赞回答
有一说一,其实性价比最高的4K蓝光播放设备很可能是二手x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