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东方六国主流舆论何时认识到秦国已对他们形成绝对优势了? 第1页

  

user avatar   da-di-de-yong-b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长平之战赵国和秦国是单挑,虽然输了但也的确逼迫秦朝进行了从上到下的全国总动员。

从此以后没有单一国家在能在正面战场和秦国进行一对一较量了。这就是转折点。

六个国家利益协调,人员战损,出资比例,道路远近等因素无法长时间协调。一个国家内部党派林立利益都不好划分,更何况六个平级大佬都有一票否决权的情况下如何长久维持?

燕国,齐国和秦并不接壤出兵就需要横跨其余国家,韩国魏国赵国在第一线,维持军备就需要大量青壮劳动力甚至壮妇都要投入一线。那么就需要粮草后勤,其余国家是否把自己的粮食都要交割给这三国国家?没有庞大的后勤支援,外力借助,一线三国的财力和民力只能越来越弱。压根不会达到什么平衡点。

而这样的情况只要秦国不灭,那么就没有尽头,如何协调这样庞大的人力物力已经超越了六国能力范畴,这是一个整合,六国贵族必须放弃某些自身的权力和利益才行。可本身这六国国家相互之间也是征伐不断。本质上是危机抗敌,不是同盟。

其中楚,齐都是曾经天下霸主,燕国差点灭亡齐国,魏韩赵脱胎于前霸主晋,都想回复往日荣耀,而回复昔日荣耀最直观的就是先回复成原来晋的统治区。这些矛盾是无解的,是高下之分。

联军确实击败过秦军,但是只要不是象长平这样被人把秦军主力彻底连根拔起。秦军可以依托关中,汉中甚至四川这样庞大的空间获得战略缓冲。而联军会随着进攻中不断得到的利益和战损不断的出现利益争端。楚,齐,燕在关中方面不会得到任何土地和人口的利益。资源都要通过其他国家领土才能转送至本国。这种利益冲突一样无解。


user avatar   wang-lao-yu-8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事先声明:以下内容只是根据自己的阅读来帮各位梳理下思路。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先排列个表:

  1. 西汉中期:汉武帝晚年的真实情况
  2. 东汉初年:班固:《汉书》
  3. 三国时期:荀悦:《汉纪》
  4. 东晋南朝:王俭:《汉武故事》;葛洪《西京杂记》、《赵飞燕外传》;
  5. 北宋中期:司马光:《资治通鉴》
  6. 南宋初年:王益之:《西汉纪年》;朱子:《通鉴纲目》;吕祖谦:《大事记》
  7. 改开之初:田余庆:《论轮台诏》
  8. 最近以来:辛德勇:《制造汉武帝》及其引发的商榷

排完表后,我们需要确定看这个表的角度。

第一种是以认识汉武帝晚年的真实情况为目的来看。采用这一角度,《汉书》、《汉武故事》、《通鉴》等书就转换为研究汉武帝晚年的史料了。既然成了史料,那么,就有价值高低的差别,而判断史料价值高低,则是以其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汉武帝时代为标准。其次,是考察各书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史源学追溯,例如《汉纪》是《汉书》的改编,没有独立的史料价值,即在《汉书》存世的情况下,《汉纪》没有史料学价值。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史书成书年代与史书包含内容的时代有不一致的地方

在这样的思路下,辛著的若干观点是:

  1. 《汉书》的史料价值大于《通鉴》,不能用《通鉴》来研究西汉历史。
  2. 《汉武故事》的史料价值低,《通鉴》采用《汉武故事》的部分不可信。
  3. 《赵飞燕外传》的史料价值低,《通鉴》采用《赵飞燕外传》的部分不可信。
  4. 王益之、吕祖谦等人指出司马光采用《汉武故事》和《赵飞燕外传》的部分不可信。
  5. 田余庆《论轮台诏》据《通鉴》立论,结论不可信。

这5点层层递进,首先在研究汉武帝晚期的历史真相时,《汉书》的史料价值大于《通鉴》,这是没有问题的。然后对《通鉴》涉及汉武帝晚期历史的叙述进行史源学分析,指出除了《汉书》等基本史料之外,还采用了《汉武故事》和《赵飞燕外传》,这也是没有问题的。最后指出田余庆《论轮台诏》一文据《通鉴》立论。问题在于可信还是不可信

  1. 《汉书》是否认为武帝晚年有悔悟?辛认为没有,林认为有。
  2. 《汉武故事》的史料价值低,但有没有一定的依据?辛认为没有,李峰认为有。
  3. 王益之是否认为司马光采录的部分不可信?辛认为是,林认为否。

如果找出班固认为汉武帝晚年有悔,那么《通鉴》采录《汉武故事》进而说明汉武帝晚年有悔,就有了历史来源,于是田余庆采用通鉴说明汉武帝晚年有悔,在文献学上就有了支撑。但是,支撑不等于结论成立。

参: 如何评价辛德勇的《制造汉武帝》?

第二种是以汉武帝历史形象的建构为目的来看。采用这一角度,也就进入了历史书写层面,即要考察作者思想及其所处时代的关系:

  1. 班固在什么样的思想下来写《汉书》,即制造班固
  2. 王俭在什么样的思想下编辑《汉武故事》,即制造王俭
  3. 司马光在什么样的思想下写《资治通鉴》,即制造司马光
  4. 田余庆在什么样的思想下写《论轮台诏》,即制造田余庆
  5. 辛德勇在什么样的思想下写《制造汉武帝》,即制造辛德勇
  6. 其他人在什么样的思想下与辛商榷,即制造其他人

在这一视角下,王俭为什么编辑《汉武故事呢》?辛著认为与刘宋时期的政治有关。司马光为什么这样做呢?辛著认为与他的政治思想有关。现在,林文认为:班固也认为汉武帝晚年有悔,不但班固认为,唐宋的很多人都这么认为,不但司马光这么认为,王益之也这么认为。因此,这不是司马光个人的看法。

我的看法是:首先,对于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书写,都可以视为对汉武帝形象的构建。其次,即便是班固认为汉武帝晚年有悔,那也是班固的看法,其看法是否符合真实情况,需要考察。第三,为什么班固、司马光或者唐宋人会这样认为呢?与他们的儒家思想有关,在儒家思想的伦理取向评价中,汉武帝大多是负面形象。第四,这一评价是否具有普遍性,这个很难考察,但可以肯定的是,还有从功利主义取向评价的声音,如刘歆《毁武帝庙议》。因此,辛著认为司马光对汉武帝晚年政治形象进行构建,没有问题,认为这一构建与司马光的政治思想有关,也没有问题。

综上,林文对辛著的商榷,主要在细枝末节的点上,而且这些点的商榷即使成立,也没有撼动辛著的整体观点。提醒一下,我说的是辛著,不是辛本人的其他言论,而且辛著应以最新版本为准,即在增订本、初版本和论文之间,选择增订本。同其他商榷者相比,林文的新意在指出班固也认为汉武帝晚年有悔。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这一路线? 
  古代嫔妃侍寝是每天一对一吗? 
  你见过的最奇葩的假文物是怎样的? 
  历史上有哪些底层人物成功上位并且报得大仇的例子? 
  斯大林苏联在二战前对罗马尼亚有什么觊觎怎样施压导致了希特勒决心进攻苏联? 
  东欧和西欧都是欧洲白人,有什么区别吗? 
  为什么明朝粉丝日趋增多? 
  美国有哪些称得上是“国士无双”的人物? 
  张勋发动复辟的目的是什么?是真心想复辟还是另有企图? 
  79年对越反击战期间,我国北方中苏边界附近的军队处于什么状态?当时的预案是否也己经解密?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追梦格林唯独只在2016年打出了高命中率高得分能力甚至准FMVP级别的赛季表现?
下一个讨论
投石机在古代野战怎么使用?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