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哪些豪门巨族?现代又有哪些呢? 第1页

  

user avatar   yan-huo-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列举中国历史上的豪门巨族,我们先做一个划分,豪门巨族这四个字在不同时期也改一改。东汉到唐末为第一阶段,我们称他们为门阀士族,或者高门;五代白马之祸到清末是第二阶段,我们称他们为名士望族;清末到现在是第三阶段,我们称他们为著姓高族。

之所以称第一阶段的这些家族为门阀士族,门阀二字表示他们的对政局影响力,士族二字表示他们所代表的中国古代贵族精神。之所以称第二阶段的这些家族为名士望族,是因为这些家族依靠家族里的名士构成家族的名望,而名士的产出很不稳定,他们一般是阶段性的地区望族。第三阶段之所以称他们为著姓高族,是因为他们的影响力比起前两个阶段还是明显下降了。

第一阶段门阀士族的形成与汉武帝“独尊儒术”有关,两汉时期选任官员有三个路子:察举制、征辟制和任子制,以察举制为主,察举制就是由郡国举孝廉。无论哪种选任官员的方式,都是懂经学者为主。之所以用经学取士,是因为经学的研究是透过不可更动的文本,来阐发可以更动的注释,非常适合用来作为处理政事的准则。经学不易学,而且当时没有造纸术和印刷术,学习经学的成本非常高昂,往往只有有钱人家才学的起,而且经学难以理解,需要有人教授,经学大师往往只会将自己的见解传授给自家子弟,所以选出来的官往往是郡国里面的官家子弟。东汉时期有“遗子金满盈,不如教子一经”的说法。[1]朝廷以经学取士,而经学又代代相传,累世经学而至累世公卿,逐渐形成了名门望族,门阀观念也渐渐形成了。

东汉时期:

1、汝南袁氏,累世专攻一经《易经》,世传《孟氏易》,东汉初期家族兴起,号称四世三公,代表人物袁绍、袁术。

2、弘农杨氏,累世专攻一经《尚书》,先祖杨敞西汉昭帝时即为丞相,号称四世三公,代表人物杨震、杨修。

3、平舆许氏,汉灵帝时许敬为太尉,与其子许训、其孙许相一起,三世三公。代表人物许慎、许劭。

4、桓氏,传为齐桓公后代,没有郡望,累世专攻《欧阳尚书》,代表人物桓荣,东汉明帝时封关内侯。后世有谯国桓氏。

三国魏晋及南朝:

1、颍川陈氏,灿若星河,后世直到南朝陈家,代表人物:陈寔、陈纪、陈群、陈泰。颍川荀氏,代表人物:荀勖、荀彧,刘宋元嘉末年衰亡。颍川钟氏,代表人物:钟繇、钟会。

2、中原曹氏、江东孙氏,新兴的寒族势力,不要怀疑,当了皇帝还是寒族。

3、琅邪诸葛氏,代表人物: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诸葛瞻。

琅邪诸葛氏世系图

4、河内司马氏,代表人物:司马懿、司马昭。世说新语中的一级氏族。

5、琅琊王氏,代表人物:王导、王羲之、王献之。一级氏族。列三公者二十八人,列九卿者五十六人,列刺史、郡守者四十一人,封公侯者二十五人。

6、陈郡谢氏 代表人物:谢安、谢玄、谢灵运。一级氏族,王谢就是高门的别称。列三公者十一人,列九卿者十二人,列刺史、郡守者二十四人,封公侯者八人。

7、陈郡袁氏,王谢同时期的顶级门阀,他们家政治中立,和汝南袁氏是同宗,代表人物:袁宏。

8、兰陵萧氏,南齐、南梁都是他们家建立的。新唐书中,王谢袁萧是四大侨姓。

9、谯国桓氏,代表人物:桓温、桓玄。后世桓彦范为初唐武则天朝御史中丞,后与韦后合族。

10、吴郡朱氏、吴郡张氏、吴郡顾氏、吴郡陆氏,孙吴之后江南当地名族,号称“吴四姓”。吴郡陆氏代表人物:陆逊、陆机、陆云、陆贽(唐德宗年间宰相)。顾氏也有唐朝宰相。

王谢两家衰败是因为侯景之乱,南梁梁武帝太清二年,因梁武帝打算用侯景与东魏进行交换被俘获的梁宗室子弟萧渊明,激怒了侯景,驻守在寿阳东魏降将侯景(太清元年才投降)反叛,攻入建康。侯景曾向萧衍求婚于琅琊王氏、陈郡谢氏两家,萧衍认为王谢门第太高而无法答应,说:“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访之。”侯景恨道:“会将吴儿女以配奴!”侯景深深记恨,一进入建康后,屠杀王谢两家最惨,几乎亡族。侯景之乱历时长达三年零八个月,南朝士族遭到沉重打击,南方社会造成极大破坏,六朝古都建康“千里烟绝,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据颜之推《观我生赋》自注:“中原冠带,随晋渡江者百家,故江东有《百谱》;至是,在都者覆灭略尽。”[2]这个《百谱》是永嘉之乱五胡乱华后,晋人衣冠南渡时候带的贵族谱牒,相当于贵族资格的官方认证。这个毁了,也把南朝门阀士族那一点渡江后中原望族的浪漫的幻想给毁了。后世还有一次毁士族族谱,那是三百年后的白马之祸。

北朝至隋唐:

北朝高门出自北魏鲜卑人汉化。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命令鲜卑人说汉语、改汉姓。以河南郡为郡望,鲜卑贵族摇身一变,成了河南元氏、河南长孙氏、河南宇文氏、河南于氏、河南陆氏、河南源氏、河南窦氏。

随着北魏政权的分裂,郡姓分裂成两支:一支为经东魏到北齐,仍然保持汉代讲经学、重儒术的传统,叫做山东郡姓,以太原王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为大姓。在唐朝,此七族合称七姓十家。

另一支是经西魏到北周,再由隋而唐,在宇文氏的以关中文化为本位政策下,渐趋胡人化的士族,就是所谓关中郡姓,以京兆韦氏、河东裴氏、河东柳氏、河东薛氏、弘农杨氏、京兆杜氏为大姓。

1、河南长孙氏,代表人物长孙无忌、长孙皇后,后人分布在陕西永寿县,待考。

2、太原王氏,先祖追溯到王翦,代表人物:王允、王维和王之涣。

2、范阳卢氏,先祖追溯到东汉末年卢植,娶了三个北魏公主,唐朝出了八位宰相。

4、清河崔氏,北魏时崛起,唐代出了十二位宰相。

5、博陵崔氏,崛起于前燕,唐代出了十五个宰相,被视为天下士族之冠。

6、荥阳郑氏,崛起于北魏,唐代出了八个宰相。

7、京兆韦氏,自南北朝以后,京兆韦氏发展为关中郡姓首族,唐朝出了宰相十七人。

8、京兆杜氏,汉朝时期就有俗谚称京兆韦氏和京兆杜氏为“城南韦杜、去天尺五”,唐代出了宰相十人,代表人物:杜佑、杜牧。

9、河东裴氏,裴氏家族公侯一门,冠裳不绝。正史立传与载列者,600余人;名垂后世者,不下千余人;七品以上官员,多达3000余人。据《裴氏世谱》统计,裴氏家族在历史上曾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 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与皇室联姻者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驸马21人,公主20人等。兴盛八百年。代表人物:裴度。

裴氏宗祠所在地是山西省闻喜县裴柏村。

10、琅邪颜氏,始于曹魏时的颜斐、颜盛,兴盛于唐,代表人物:颜真卿。

琅邪颜氏世系图

11、河东柳氏,崛起于南朝刘宋柳元景,唐代出了三位宰相。代表人物柳公权、柳宗元。

12、京兆独孤氏,代表人物独孤信、贞懿皇后独孤氏,他们还有一个旁支河南独孤氏。

京兆独孤氏世系图

,他们家直到晚唐还有皇后嫔妃,晚唐还有节度使独孤损。

隋唐以来,皇族都想削弱门阀,但是士族有功于朝廷,所以用的是比较温和的办法。

一是重新判定氏族等级,唐太宗下令以当时大臣品位高低订定等级,重新判定《氏族志》。结果改定唐朝皇族宗室李氏为第一等,其次是皇后外戚长孙氏,民间声望最高的崔氏被降为第三等。[3]

二是在科举制度中提升进士科的地位,进士科比较难考,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所以主攻明经科的士族影响逐渐衰微。所以唐代出现了由明经科的李党,也就是山东士族官员,与牛党进士科新锐形成的牛李党争。[4]

《新唐书杜兼传》记载,唐文宗欲以公主下嫁士族时,犹感慨地说:“民间脩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

中国士族世系图列表

晚唐士族的衰败是因为黄巢之乱,经济凋敝,士族大量伤亡,士族不像两晋在经济上并没有很大的控制力。而且士族长期把持朝政,造成寒族读书人的不满,阶级对立情绪严重。比如杜牧少年登科,就和他出身名门,而且又是宰相子弟关系密切。

白馬之禍

,是一个黑暗残暴的历史事件。

天祐二年(905年),朱温在亲信李振鼓动下,于滑州白马驿(今河南省滑县境)一夕杀尽左仆射裴枢、新除静海军节度使独孤损、右仆射崔远、吏部尚书陆扆、工部尚书王溥、守太保致仕赵崇、兵部侍郎王赞等“衣冠清流”三十余人,投尸于河,史称“白马之祸”。

李振在咸通、乾符年间屡次不第,由是痛恨门阀。后对朱温说:“此辈自谓清流,宜投于黄河,永为浊流。”朱温笑而从之。

白马之祸和侯景之乱是敌对集团有计划地消灭门阀士族的行为,白马之祸死的都是前面我们列出来的郡姓大家。五代战乱期间北方士族引以为傲的贯册族谱也流失,战乱散落各处的士族也忘记了祖辈共有的传承。五代战乱的这次贯册族谱的流失和侯景之乱南朝《百谱》的毁灭效果是一样的,不仅从肉体上消灭了门阀士族,而且精神上也消灭了。

朱温、李振和侯景都是对这些门阀士族有强烈的不满,他们的这种情绪可能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对门阀的不满情绪。举个例子:

高宗时宰相李义府门第寒微,曾和山东士族攀婚,被拒绝,因此怀恨在心,上告高宗,怂恿高宗下诏,禁止七姓十家自以为婚姻。为巩固关陇统治集团,唐高宗下令,此七姓十家“不得自为昏(婚)”,但这实际上没有达到效果,“男女皆潜相聘娶,天子不能禁”。

门阀士族这么受人惦记,与他们所享有的特殊利益有关,一开始寒族想攀门阀的高枝,门阀长期不领情,时间久了,对门阀就不是羡慕了,就是愤恨了,社会流动性的缺乏也制约经济发展的。世事变化,人心也在思变,一种社会构造是没有办法一劳永逸的。

两宋时期:

经过唐末和五代近百年战乱,第一阶段的高门衰落,两宋和明清产生了一些地区性的精英家族,但他们在政治影响力和民间声望上再没有达到第一阶段的程度。有欧美汉学家将第一阶段称作中国历史的“中古”时期,第二阶段称作中国历史的“近古”时期,并且认为中古中国实行的是贵族政治,近古中国实行的是精英政治。

1、真定韩氏,也称相州韩氏,家族奠基人是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朝宰相韩琦。其子韩忠彦为徽宗朝宰相,曾孙韩侂胄为南宋宁宗朝宰相。南宋王明清所著《挥麈前录》将真定韩氏列为本朝望族之首。

2、东莱吕氏,家族从宋太宗时开始显赫,吕蒙正曾任太宗朝和真宗朝宰相,其侄子吕夷简任仁宗朝宰相,侄孙吕公著为哲宗朝宰相,后人吕祖谦、吕祖俭是南宋大儒。

3、河内向氏,家族从向敏中开始振兴,向敏中为真宗朝宰相,向敏中的曾孙女嫁给了神宗,得荫庇,宋一代后人为官颇多,但是再没出现宰辅级别的大臣。

4、两浙钱氏,宋代编纂的《百家姓》将钱姓排在第二,因为五代吴越国向宋纳土称臣,吴越国国君姓钱。这一族宋代并不显赫,做到宰辅的就一个南宋宁宗朝钱象祖,但是钱氏人丁兴旺,后世又大作为。

5、春明宋氏,代表人物:宋绶、宋敏求,均为北宋著名文学家,家族并不显赫,但被王明清列入望族之列。

6、临川王氏,王安石家族,子嗣旺盛,南宋时有兄弟三人同榜进士及第,称“三桂王氏”。

7、两范氏,范仲淹家族,其子范纯仁哲宗朝拜相,《宋史》立传多人。

8、澶州晁氏,代表人物:晁迥、晁补之,宋代仕宦世家,晁补之与吕夷简、曾巩、陆游是姻亲。

9、南丰曾氏,代表人物:曾巩,曾巩弟曾布是徽宗朝宰相,曾巩的妹婿是王安石弟弟,北宋四朝十九进士,家族后世显赫,终宋一朝,中进士55人。

10、寇准、司马光子嗣都很少,却比上述任何一个宰辅历史评价要高。寇准澶渊之盟挽大厦将倾,后世做出类似事情的,唯于谦一人,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功在史家。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望族太多,可能是因为时代并不久远的原因,墓志碑刻、私人文集、谱牒等非官方史料比较丰富,所以导致明清望族研究兴盛。明清望族和近代的著姓高族有很多渊源。

1、长洲申氏,兴起于万历首辅申时行,申时行的前任是张居正,申家直到民国还是望族,诸多民国官吏和商界名流,越剧《玉蜻蜓》被禁就和他们家有关系,申家后人认为影射申时行,官司一直打到民国。

2、杭州横桥许学范家族,许学范是乾隆年间进士,他有七子,七子登科。也叫杭州高阳许氏,现代名人“许氏三兄弟”许宝驹,许宝骙、许宝騄是他的后人。历史小说家许儒鸿,笔名高阳,许宝蘅也是他的后人。也叫钱塘许氏。

3、昆山徐氏,康熙年间从徐乾学开始振兴,徐乾学是康熙九年探花,他有两个弟弟,徐元文是顺治十六年状元,徐秉义是康熙十二年探花。衰落也在康熙一朝。雍正八年,徐乾学幼子徐骏,自己书中有两句:“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自己写了“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3、毗陵庄氏,康熙年间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王熙说:“大江以南,山川秀美,人文荟萃,毗陵庄氏家世尤盛。毗陵庄氏,其世泽之绵长、功名之显赫、学问之宏深、道德之崇尚,名人之辈出,府第之辉煌,六者集于一族,是世所罕见的。明清三十五人进士及第,状元榜眼各一位。

4、余姚王氏,王阳明家族,王阳明孙子王承勋是明朝最后一位漕运总兵。

余姚王氏

5、苏州彭、宋、潘、韩四大家族,清朝时候有这种叫法。

6、明代武进唐氏,八人进士及第。唐英年是这支唐氏的后人。

7、吴县潘氏家族,四代七人进士及第。潘承弼是吴县潘氏的后人。

8、吴江叶氏家族,明清八人进士及第。现在依然是名流。

9、长洲彭氏,明清是十四人进士及第。清朝嘉庆、道光年间祖岁状元。

10、太仓王锡爵家族,祖上太原王氏,王锡爵曾任万历年间内阁首辅,明清十人进士及第,一门三榜眼。清初花坛“娄东派”领袖王时敏是王锡爵孙子。

11、太仓王氏,琅琊王氏的余脉,三代三品九卿,四代甲科,一门九进士,代表人物:王世贞。

12、华亭徐氏,代表人物:徐阶、徐光启,徐氏对上海的影响非常深远。

13、古徽州,也就是新安郡的望族,程、汪、吴、黄、胡、王、李、方八大姓。徽州修谱之盛天下第一,徽州谱牒资料丰富,黄山博物馆馆藏一百七十余种。徽州入举者,明代二百九十八人,清代六百九十八名。中进士者,明代三百九十二名,清代二百二十六名。婺源县坑头潘村,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明代进士及第四十余人。

这一阶段的名士望族相比起第一阶段的门阀士族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出现了一些因学术昌盛而跻身望族之列的文化世族,以风雅相传。五代之前都是累世公卿而成高门。

二、出现了一些先祖是行医经商之辈的望族。五代之前都是耕读经书传家。

三、政治影响力下降,依赖家族里偶尔出现的名士,衰落也快,大多数不过一百年。唐代高门垄断宰相的局面没有了,门阀士族一家兴盛四五百年的局面也没有了。

四、士风堕落,读书人不像五代之前崇敬高门一样崇敬这些望族。有些望族有勾结官府、鱼肉乡民的负面影响,明清尤甚。

关于唐末高门衰落,这段时间整理资料,自己分析了下有这么几个原因(排名有先后且互相关联):

一、科举制度的变化,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皇族贵族地位是世袭的,名门望族的身份地位是自己努力奋斗去争取维持,晚唐开始科举制度重进士科而轻明经科,门阀士族所擅长的经学在科举中地位衰落,高门科举致仕者减少。

二、地方基础薄弱。因北魏均田制,门阀士族在地方经济、军事上的影响力减弱,唐代高门士族都迁徙至东西二京之间,除了科举致仕没有退路。

三、君权扩张,相权萎缩。钱穆提过中国政治制度史有一条主线就是君权和相权的此消彼长,相权自唐以后处于持续的衰落之中,也就是从宋开始君主集中制加强。这一点详细说一说:

五代以前可以看作国家治理结构是二元的,君权和相权之间的权力分界线是非常明显的,如果君权簪越会受到群臣的非议,“权相”也是做宰相最怕受到的评价。如果君主不够贤明,但是有个好宰相,国家治理也不会出大问题。君权和相权的划分给国家上了个保险,比起好皇帝的出产率,好宰相的出产率是较高的,好皇帝依赖于一条遗传曲线,好宰相是才能和声望俱佳的人臣才能当,依赖于官僚集团的选拔机制。五代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是君权扩张,相权萎缩,但是好皇帝的出产率很不稳定,所以整个朝廷昏庸的时候多,清明的时候少。如果五代之后发展轨迹是君权萎缩、相权扩张,说不定能发展出来君主立宪。相权萎缩意味着整个士人阶级地位的下降,士族最大的荣耀是拜相,而不是当皇帝。宰相从宋开始渐渐变成了皇帝的仆人,天下士人的信仰被破坏掉了,所以士风堕落。

四、知识传播的便利。造纸术的发展和印刷术的发明让书籍不再是稀缺资源,寒族也可以读书致仕。这也依赖于对科举制度进士科的侧重。

五、被有计划地屠戮、谱牒流失。参见侯景之乱、白马之祸和五代战乱。

近现代:

近现代不好说,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1、绍兴周氏,周树人、周作人,绍兴近现代名人太多了。

2、吴越钱氏,宋代两浙钱氏的后裔,千年名门。代表人物:钱谦益(清)、钱穆、钱钟书、钱玄同、“三钱”。

3、海宁查氏,代表人物:穆旦、金庸、查良鉴。海宁近现代名人也多。

4、绩溪胡氏,代表人物:胡雪岩、胡适。

5、曾氏家族,代表人物:曾国藩、曾国荃。不可小觑,自家可能名人不多,姻亲名流众多。同乡葛氏、王氏也得荫庇。

6、山阴俞氏。

7、宋氏家族。

8、修水陈氏,代表人物:陈宝箴、陈三立、陈寅恪。

9、蒋氏家族,宜兴蒋氏的后裔。

10、梁氏家族,代表人物:梁启超、梁思成。

11、桕墅方家,民族资本家族。

12、荣氏家族,民族资本家族。

13、谭氏家族,代表人物:谭钟麟、谭延闿。

14、李鸿章家族、盛宣怀家族、孙宝琦家族、余姚斜桥邵家,是姻亲故放在一起。

15、袁世凯家族,周馥家族。袁世凯子嗣极盛,北洋名流多与其是姻亲。

从中国历史上的豪门巨族兴衰,也许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文化和社会资本的代际传递比物质资本的代际传递更重要。明清徽州地区能科甲不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宗族文化,很多族规里面规定对于家贫而资质佳的孩子进行资助,让他读书科举,从而振兴宗族。思想观念的代际传递比物质财富的传递重要的多,徽商的兴起说明了徽州望族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有些家庭没有条件读书科举,就转而经商,出贾众多而资财雄厚,张贾获利后又延师课子,以科举相继最终跻身名门望族。

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的社会流动性并不高,一族兴起和衰落往往要几百年之久,这是历史规律的必然,有人坐轿有人抬轿,坐轿的总是会想法设法多坐会。文化观念和财富一样可以世袭,比如建国后虽然地富反坏右受到了很多的歧视政策和打压,但是在正常的社会流动性恢复后,后代还是可以回到原来的社会地位和教育水平。所幸,城市化、全球化、信息化会让代际关系的粘性没那么大。虽然现状并不令我们满意,但也不必得出一个悲观的结论,比之十年前、二十年前,社会并未更偏离“公正”,反而有了明显的进步。如果你期望更好的世界,那就尽力,让你的存在使更好的世界离你更近。

[1]

经学

[2]

侯景之乱

[3]

氏族志

[4]

士族 (中国)
贫富不均:风水轮流转?

参考书目:

《挥麈前录》

《明清江南望族与社会经济文化》

《北宋士风与儒家名节观》

《中国的长期社会流动性,1645-2010:姓氏方法》

《伊佩霞 博陵崔氏个案研究》

2014年8月27日

-

评论中,

@赵一鸣

补了一个链接,

Category:世族

,在此致谢。

@离小洛

补充了明清无锡的几支望族:秦氏、华氏、薛氏。明清以后望族为人所知的比较多,答案本意不是求全,如果有人有兴趣补充的,可以放在评论里。

2014年10月8日

-

修改了两处错别字。勘误一处,王安石属临川王氏,治过青州,青州王氏不太清楚,就不写了。

有些世家我只说了几句,但是历史上影响很大的。比如清河崔氏,陈寅恪写过《崔浩与寇谦之》,而且中古士族世家的研究也是陈寅恪想专门研究而没机会研究的。有一篇论文介绍了陈寅恪在一些书稿中对于士族文化的观点,《陈寅恪论士族文化世家及其意义》,华中师范大学近代史研究所林济写的,可以一看。

2014年10月29日

-


user avatar   lin-xiao-63-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现在有Y染色体测试,所以可以很明确的追溯出,两千年内最大的家族:

北方十大家族:

1、汉皇刘氏,F155,2670万后裔(男+女,下同)。这个家族就是刘邦家族。从刘邦(公元前200年)开始,持续了400年的疯狂大爆发。远远甩开其他所有的一切家族。但该家族空降南方(长沙王)之后,在湖南、湖北、四川扩张的比北方更加巨大。目前人口也是南方多于北方,两湖有600万后裔。但是在北方仍然是最大的,在山东有280万后裔,河南有190万。

2、河北刘氏,Y141213,490万后裔。这是一支冒牌的汉皇刘氏,从公元前150年开始大爆发,祖先疑似因为不明原因成为了汉景帝的儿子。在京津冀有140万后裔,山东、东北分别都有70万。

3、海阳于氏,MF31737,340万后裔。东汉末期、北朝末期两波爆发,近代闯关东又实现了超级大爆发。在东北有190万后裔,山东140万。

4、乳山于氏,MF91727,200万后裔。西晋、明代中期两波爆发,近代闯关东又实现了大爆发。山东有110万后裔,东北90万。

5、胶东姜氏,Z43729,180万后裔。北朝、北宋两波爆发,近代闯关东又实现了大爆发。山东90万后裔,东北80万。

6、华北齐氏,SK1780,150万后裔。这是一个神秘的家族,战国末期就开始扩张了,而且分成了两大支之后,A支在东汉、北朝两波爆发,B支在西晋爆发;在京津冀有50万后裔,河南20万,比例上第二名是陕西。。。但是很神秘的是,虽然位处中原,但历史上好像没有记载到这么一个大家族。——经网友提示,A支疑似【高阳齐氏】。

7、晋蒙李氏,疑似【陇西李氏】,Y29876,140万后裔。该家族在十六国时期出现了超级大爆发,其中一支在隋末唐初又出现了大爆发——这一支疑似李唐家族,也就是说,李唐家族可能会被实锤为陇西李氏。该家族在山西比例最高(0.6%),在京津冀有30万后裔,河南20万。(注,该家族应该不是赵郡李氏,因为赵郡李氏另有一个60万后裔的家族。集中在邯郸等冀鲁豫交界处)

8、冀鲁崔氏,疑似【清河崔氏】,MF6976,130万后裔。东汉、曹魏、十六国时期三波大爆发。京津冀30万后裔,河南、山东分别都有20万。

9-1、乐安孙氏,CTS9996,100万后裔。曹魏、北朝、明代三波爆发。东北30万后裔,京津冀20万。

9-2、胶东林氏,MF36637,100万后裔。北朝、唐代两波爆发。东北40万后裔,山东25万。

9-3、河北曹氏,MF20808,100万后裔。东汉、唐代两波爆发。京津冀60万后裔,河南30万。作为中原大家族,郡望不明,疑似【容城曹氏】。


南方十大家族:

1、闽中林氏,Y19688,1120万后裔。战国时期进入福建,闽越国强盛期(公元前2世纪)开始扩张,「林」出现在闽越国的石碑上。东汉末、孙吴、东晋、南朝持续疯狂大爆发。在福建占8.1%,台湾6.2%。在发迹之地——福建福州,可以占11.5%。

2、闽中陈氏,F317,830万后裔。该家族进入福建的时间比闽中林氏还要更早,但闽越国时期默默无闻,直到孙吴、东晋、南朝持续疯狂大爆发。在福建占6.3%,台湾3.3%。在福建莆田占9.3%,发迹之地——福州,可以占7.5%。

3、东南叶氏,CTS11553,770万后裔。从战国末期的越国就开始疯狂大爆发,之后经历两汉、孙吴、东晋、南朝持续疯狂大爆发。浙江2.2%,台湾1.9%。在浙江衢州占8%。最意外的是,战国末期就分开的各个支系,竟然都姓叶!!!可见东南土著的汉姓历史可以全面推溯至先秦

4、浙赣徐氏,FGC66056,530万后裔。这个姓氏跟东南叶氏很类似,从战国末期的越国就开始疯狂大爆发,之后经历两汉、孙吴、东晋、南朝持续疯狂大爆发,而且战国末期就分开的各个支系,都姓徐!目前在浙江1.6%,江西1.1%。在浙江衢州、江西上饶占5%。

5、庐陵萧氏,F15546,490万后裔。西汉开始大爆发,孙吴、南朝持续大爆发。江西2%,湖南1.5%。在江西吉安占8%。(注,这不是兰陵萧氏,这是一个南方土豪巨族。兰陵萧氏现在完全找不出来在哪)

6、豫章熊氏,MF15705,460万后裔。春秋时期(公元前700年)爆发过一次,西汉又爆发过一次,东晋、南朝持续大爆发。江西2.5%,湖北1.1%。江西南昌占6%。——不清楚该家族跟楚国王族是否有关。

7、新安方氏,MF16319,450万后裔。西汉开始大爆发,孙吴、南朝持续大爆发。浙江1.5%,安徽1.1%,在浙江淳安占11%,安徽黄山5%。

8、湘赣粤曾氏,MF21176,430万后裔。战国末期就在南楚开始爆发,而且不同分支都姓曾,之后在孙吴、南朝持续爆发。目前集中在江西、湖南、广东客家。

9、吴兴沈氏,Y137943,420万后裔。东汉开始扩张,东晋、南朝持续在江南大爆发。浙江1.4%,江苏1%,在浙江的嘉兴、湖州占5%。

10、客家刘氏,MF14257,420万后裔。东汉末期、孙吴开始大爆发。广东1.4%,广西1.3%。广东梅州占5%。(注,该家族跟北方那2个刘氏巨族没有关系,是南方土豪巨族)

数据来源:23魔方


user avatar   zheng-zhuang-gong-6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努力工作,年收入突破百万。我楼下小卖部老板眼红了。

他说他每天7点开店,晚上10点关店,工作时间比我长,收入却比我低,这不公平。为此,他甚至发展出了一套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要求将卖给我的可乐从一瓶2块钱涨到100块钱。

他说之前他受太多委屈了,等他觉得委屈弥补回来了,他会把价钱降到一瓶4块钱的。但想像原来一样2块钱一瓶那是永远不可能的。

我默默想了一下,走多一百米,用2块钱在另一家店买了一瓶可乐。

这件事被小卖部老板知道了,他生气了,他跑去骂另一家小卖部老板,骂他不尊重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并且在我家楼下贴大字报隐晦地骂我。

你说我为啥讨厌他?

我不只讨厌他,我甚至想报警呢。可惜警察说这事他们管不了。

……

这件事还有后续。

后来,小卖部老板人权组织找到了我,跟我说我楼下的小卖部老板的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不是正宗的,他们才是正宗的。

我说,那你们的是怎么样的?

他们说,我们卖3块。




  

相关话题

  国家可以从哪些方面被攻破? 
  「嫉妒」可以有多可怕? 
  明末为什么没有地主豪强割据? 
  为什么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 
  为什么现在有人仇视攻击清朝? 
  在你看来,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是? 
  历史上有哪些「不是冤家不聚头」的战例? 
  中国未来会像日美般用游戏和动漫进行文化输出吗? 
  德国造福了青岛人民是真的吗? 
  你生在东汉灵帝去世前十年,在有现在全部记忆的条件下,来日你愿意投奔未来的哪一方诸侯谋求自身的最大利益? 

前一个讨论
分析下,三国中综合实力最强的人是谁?
下一个讨论
在幼儿园时期,孩子最应该学到什么?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