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说来,没有。
我曾跟某男神聊过这话题,总结出宫斗的发生机制基于以下两点:一、人类学意义上的一夫多妻制;二、产权的不清晰。两者缺一不可,没有前者就没有演员,没有后者就没有动力。
一夫多妻制为宫斗提供了套中人物,但诱发后宫斗争的根源是因为产权的不明确,也就是继承权的不明确,导致女人们勾心斗角,这其实是一种零和博弈的竞争。产权能塑造人性,不清晰的产权能扭曲人性。辉格老师也表达过这样的看法,农村人和城市人的人情冷暖,其实根源在于各自围绕不同的共享池。
如果王位的继承权是明确的,比如哪怕废除了皇后,她生的嫡长子也一定会继承王位,那么宫斗基本上不可能发生,后宫的嫔妃就算争宠其利益也不会得到最大化,权衡利弊以后,就不会参与高风险的宫斗当中。但如果王位的继承权并不明确,很容易随着皇帝的喜好而更易,那么这会对后宫妃嫔产生极大的激励,推动她们参与宫斗之中。而这也会使暂时被确立为继承者的母亲,一般是皇后,或者暂时处于领先位置的妃嫔,对其他妃嫔产生警惕和排斥之心,往往会不择手段地打击,最终形成人人自危的局面,使得先前并不打算参与宫斗的妃嫔,为了自己和儿子的生存也参与进去,形成了所有人进退不得的黑暗森林。古代的皇后阻遏皇帝选妃,不仅是吃醋,也有这方面的考量。
于是,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电视剧里看到的宫斗剧,都是一个模子出来的勾心斗角,阴险诡诈。只要产权不清晰,并且争夺的利益足够吸引人,并且其竞争机制不完善,后宫宫斗就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古代会严格确立嫡长子继承制,立长不立贤,立嫡不立庶,都是为了避免产生王位的斗争。同时社会会形成强大的传统与舆论,要求君王严格按照祖先的规矩确立继承人。为什么明代万历立太子之争,有那么多儒生前仆后继,不能仅将原因归为儒生为了博取清誉而干犯圣上,实是为了巩固国本,避免帝国生乱。给后宫嫔妃评等级,也是减少竞争的制度安排。
在中国古代嫡长子继承制做的最好的是西周宗法社会,其次是宋明,因此他们后宫的竞争程度最不激烈。而比较失败的唐、元、清则宫斗频繁,市面上写穿越宫斗的小说,基本上是这三个朝代。一夫多妻制和产权不清晰放诸民间便是此起彼伏的宅斗,其发生机制与之同理。由于我国古代民间是诸子均分制,儒家鼓励所有人对家产有同等的继承权,长子会稍微多分一点,这很容易因为分家不均而闹矛盾。古代的儒生非常头痛兄弟争产不合孝悌的案子,但祸乱的根源其实出自于他们自身。我们可以在十三世纪以确立嫡子继承制的英国为例,由于只有长子能继承家产,余子一无所得,因此他们家庭纠纷就远少于同时期的中国。
当产权不明确的时候,不仅会产生宫斗,也很容易形成叛乱,比如唐朝自李世民宫廷叛乱以后,为他的后代提供了一个很糟糕的先例,因为王位是默许谮主继承的,于是这鼓励了皇室叛乱。与之相似的则是明朝,自靖乱以来,王室叛乱也多有发生。
国外宫斗最激烈的应该是土耳其苏丹的后宫,按照土耳其继承法,唯胜者为王,败者随父亲见安拉。因此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后宫之乱,远远超出任何国家。不过不仅是表现在妃嫔争宠上,更是表现在后代争权。苏莱曼大帝的父亲塞利姆一世,从兄弟当中脱颖而出,为了永绝后患,将所有的兄弟和子侄全部杀死。而这,并不是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