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当然是满人,因为他自我的民族认同完全是满人,但他确实有一半的汉人血统,甚至比满洲血统还多。
民族区分到底是以血统还是以文化认同?从乾隆帝说起。 - 狐言论史 - 知乎专栏史学大家陈寅恪先生曾有言,「北朝胡汉之分,在文化而不在种族」。判定一个历史人物的民族,首要看他的文化认同而非血统。
因为别说乾隆帝按正史是雍正帝和孝圣宪皇后钮钴禄氏所生;即使他真是野史中从海宁陈家抱养的,以他近九十岁人生的自我认同而言,他也还是个满人。
当然了,按照一些血统论者的执着,一定要将李世民、李治等唐朝皇帝论证成胡人的”母系血统论“,其实也完全可以以彼之道,把乾隆帝和他儿子嘉庆帝论证成的“血统上的汉人”。
《清史研究》 2016年02期,有一篇杜家骥教授《乾隆之生母及乾隆帝的汉人血统问题》的文章,
作者是清史和满族史专家,于吉林师大满族文化研究所和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任教。
该文论证,乾隆帝「其汉人血分稍多于满人血分,并有少量蒙古血分,是满汉蒙混血。」
总结理由如下:
钮钴禄氏的父亲,也就是乾隆帝之外祖父,是钮祜禄·凌住;而她的母亲,是京畿宝坻县汉人彭氏;她的祖父,是钮祜禄·吴禄,祖母是乔氏;她的曾祖父,是钮祜禄·额宜腾,她的曾祖母是龙氏;
这些都有资料考证,因为乾隆帝在追封自己母后的亲族时,确实同样将自己这几位汉人母系长辈,一并追封了。
根据《宝坻县志》,乾隆元年九月十二日,登基后不久的乾隆帝特遣直隶布政使张鸣钧祭祀其母系先祖,祀文云「外高祖母龙氏,早佩女箴,夙咸内则……外曾祖母乔氏,赋性柔嘉……」
又根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八旗下的“龙氏”“乔氏”,皆为入旗的包衣汉人,并无满洲人;所以,乔氏、龙氏都是汉族女子无疑。而钮钴禄氏的母亲彭氏,则明确是宝坻县汉人秀才彭武公的女儿,再换句话说,这个籍籍无名的汉人秀才,就是乾隆帝的太外公。
清朝虽禁止“旗民通婚”,但并不真的禁止满汉通婚,以为“满清不准旗汉通婚”,仅是对“禁止旗民通婚”的误传。
那些入了内务府包衣或汉军旗的汉人,均可与满洲旗人正常通婚;而且康熙帝、乾隆帝宫中皆有多名汉妃,旗人权贵纳不在旗籍的汉女为妾也极普遍。甚至满人娶不在旗籍的汉人(即所谓“民人”)女子为正室,同样是民不举则官不究,持默许态度。
他们真正严厉禁止的,仅仅是旗人女子(不论满汉)外嫁给不在八旗的汉人或者说“民人”,直到清末慈禧太后才下令全面开禁。
北京城外的各地驻防八旗,因为本身人数较少,和汉人通婚,娶当地汉人女子为妻者,并不少见。即使是满洲大姓钮钴禄氏的额宜腾家族,祖孙三代都娶汉女也不是什么奇怪之事。
因此仔细计算乾隆帝生母钮钴禄氏的血统,她的祖父吴禄有1/2汉人血统+1/2满人血统;父亲凌住有3/4汉人血统+1/4满人血统;到她自己,则是7/8汉人血统+1/8满人血统,已经是汉人血统占了绝对优势的准汉人女子了。
同时,又因为乾隆帝曾祖父顺治帝,是1/2蒙古血统+1/2满洲血统;曾祖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是1/2满洲血统+1/2汉人血统;所以乾隆帝祖父康熙帝是1/2满洲血统+1/4汉人血统+1/4蒙古血统,;乾隆帝祖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是满人;他父亲雍正帝是3/4满洲血统+1/8汉人血统+1/8蒙古血统;(根据清史专家郑天挺先生的《清代皇族之氏族与血系》)
因此,乾隆帝的血统为:满洲血7/16,汉血8/16,蒙古血1/16;汉人血统占了一半,超过满洲血统,自然是血统上的“汉人”无疑,一笑。
根据杜教授的思路,可以再推一下,看看嘉庆帝生母,令妃、孝仪纯皇后魏氏的家族:其远祖绶恩,汉名魏国贤,本系明朝千户,登州之乱随耿仲明投清;初为汉军统领,后编入内务府;
曾祖父:护军校魏嗣兴,曾祖母:陈氏;祖父:总管内务府大臣武士宜(汉名魏九龄),祖母:年氏、晃氏;父亲:内管领清泰(汉名魏明禄),母亲:杨佳氏;
除杨佳氏是满人还是汉人杨氏后来抬旗存疑外,近乎清一色汉人;
所以嘉庆帝的血统大致为:3/4汉血;满洲血7/32;蒙古血1/32;满洲血统只剩下不到1/4,更是血统上的“汉人”无疑了。
其后的道光帝生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其曾祖母和生母都是王佳氏,祖母是李佳氏,不知是满人还是汉人抬旗,几种可能,太麻烦就不算了。
当然,这种论证其实并没有很大意义。因为且不说这几个清朝皇帝的自我民族认同皆是满人,而非汉人;
何况从前答主也提过,过去几千年的封建帝制时代,一直都是父权制社会,因此对某个王朝、某个家族、甚至某个具体个人的民族属性判别,按传统观念都是从父不从母,即父系决定论。——道理再简单不过,皇位和家族权利财富的传承皆来自于父系。很多朝代妇女甚至根本没有完整继承权。
显然这个问题上,并没有办法套用现代男女平权观念,去替古人纠正其三观。
所以,那些言之凿凿“李唐王朝非汉人”“唐朝鲜卑论”的人,就和“乾隆汉人论”一样,皆可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