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的。
在完全竞争市场下,定价=边际成本。而软件市场是符合这个规律的。
譬如:
- 以前,杀毒软件还是几家厂商的寡头竞争的时候,是收费的。后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购买别家的引擎推出自己的杀软,杀软市场变成了竞争市场,于是乎,杀软就都免费了。但是对于企业级和高阶的安全防护需求,这个市场仍然是垄断竞争或者寡头的,所以还是收费的。
- 还有,记得刚有电子邮箱的时候,许多邮箱服务都是要收费的。后来,几乎每家门户都推出了自己的电邮服务,市场变成了竞争市场,于是乎,免费了。
- 对于App市场,也是同理。一开始,许多app都是需要付费购买的。但是2012年以后,免费+内购的模式就大行其道了。只有那些独树一帜的app,如MonumentValley或Clear,才有资本要求用户付费下载,因为他们的竞争对手无法推出同样水准的app与之竞争。
- 还有网盘。一开始许多网盘都收费,之后各家公司都推出网盘,一时间网盘产品多如牛毛。许多网盘不仅免费,还声称提供数以T计的空间。使得付费的网盘无人问津,纷纷免费。
在竞争市场里,你推出一款产品,竞争对手也能推出同样的产品,那么势必只有降价才能获得竞争优势。如果你不降价,别人就会降价。别人降价,你不降价,钱就给对方赚了。就像别人的杀软免费,你的杀软收费,那么你的软件就一份都卖不出去,一分钱都赚不到。最后只有每个竞争者都降价,直到达到产品的边际成本。这就是这个博弈的均衡点所在。
在这里,还想说明一下大厂商的作用。
- 有些先期投入的成本,如软件的研发成本,测试成本,还有场地的租用和人员的招聘成本。对于大厂商来说,相较于他们上亿的营业额,只是一个小数目。而现在的业态对于创业公司也很不错,有实力的创业团队总能找到天使投资,同样可以帮助他们支付这一部分成本。
- 其次,对于一个软件,其实边际成本还是有一些的,比如带宽成本,对于一些有视频的网站来说还相当不菲。还有软件的维护和更新所牵涉到的研发成本,也不是不可忽略的。但对于像阿里、腾讯这样的公司,由于自己建机房,使得服务器的边际成本大大降低。而他们的软件或网站市场足够大,一个十几人的团队的产品,面向几千万人的市场,其边际成本也是微不足道的。这就是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
可以看出,如百度、阿里一般的大厂商和能烧天使投资人钱的创业公司,他们并不在意先期的成本。边际成本对于小公司不可忽视,而对于BAT来说,边际成本因为规模经济而趋近于0。这也就是中国的IT业为什么被BAT统治的原因之一了。
最后,
- 许多人提到,价格是由供求决定,而不是由成本决定。殊不知,成本以及竞争就是影响供给的重要因素。成本越高,自然供给也就越少。卖方人数越多,供给量也就越大。这是十分简单的道理。所以在这里决定定价的,一个是完全竞争市场(卖方人数),一个是边际成本。
- 还有人提到,软件免费其实是在卖附属品,所以价格不低。我觉得这种说法是本末倒置了。我们如果把软件和相应的附属服务看作两种商品,就很好理解了。比如,QQ免费而QQ会员付费。我们把QQ和QQ会员看作两种商品——QQ免费是因为还有很多IM软件构成了竞争市场,如果QQ付费可能有些人就会转向ICQ或者Skype。但对于QQ会员,这种产品唯有腾讯才能推出(因为QQ是他开发的嘛),因此这个市场是完全被腾讯垄断的市场。这就是腾讯的厉害之处:通过免费的QQ创造了一个新的垄断市场,然后在这个市场中攫取利润。这也是许多公司“免费+服务”或“免费+内购”模式的意义了。
- 正因为软件具有边际成本趋于0的特性,所以才有“免费+服务/内购”的可能性。你不能指望小米免费送手机,然后提供付费服务。这样小米一定会亏损的。事实上,小米手机的定价也趋近于它的边际成本,同时小米还售卖各种周边商品,这和免费+服务的模式是有些相似的。同样的,也正因为软件的边际成本趋于0,才会有开源软件的存在,要不然那些开源软件基金会就都破产了。
而现在,就连Windows10都可以免费升级了,还有什么好说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