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 2015 年初,上海有卫计委官员呼吁大家生二胎?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已有许多精彩答案,受益匪浅,但在这里必须补充一句:生育率降低以后,还是可以回来的,这就是部分发达国家正在发生的事。问题没有那么简单。



这张图来自Hazan和Zoabi发表于Economic Journal的研究,针对美国的情况。其中,横轴是女性的受教育年数,深色实线是1980年的情况,虚线是1990年的情况,浅色实线是2000年的情况。非常明显的一点:生育率先是整体下降,又整体上升,可以说是回来了



还有一点非常明显:2000年之后,受教育时间越长,生育率越高。1990-2000年之间,生育率提升最多的,是那些有本科或者更高学位的女性。经济学一般讲数量—质量权衡:收入比较低的家庭生育率比较高,每个小孩投入少;收入比较高的家庭生育率低,每个小孩大手笔投入。但这个结论和现实状况对不上。



教育程度较高,平均的单位时间收入更高;单位时间收入高,延长工时就更划算。自己去工作,买别人的时间来帮忙照顾孩子也更划算。上面这张图,横轴是教育年限,纵轴是购买的托儿服务数量,单位是小时。2001年是个拐点,有研究生学位的女性开始大量购买托儿服务;2004年,本科毕业的女性也开始这么做。高中或以下教育程度的,直到2008年没有明显变化。



变化的原因之一是托儿服务对高收入的女性变得更划算了。不同教育程度的女性收入在分化,如果用托儿服务的平均价格除以女性的平均收入,可以发现自1983年之后学历越高,这个比值下降得越快。自己收入上升,而托儿服务价格下降,自然可以多生,然后将一部分任务委托给别人。


这一点可以解释之前看到的不同教育程度女性生育率的新模式。数量-质量权衡仍然存在,低收入段女性本来购买的托儿服务就比较少,这个价格变化不致于有太大的影响。相比于中间的那部分,收入最高的女性面临的价格下降更快。如果这个价格差距足够大,她们的生育率可能更高。


这也和另外一个新趋势相呼应:整体来看,教育程度越高的女性,结婚率越高,组建的家庭越稳定。目前的解释认为这也与生育有关,具体可见婚姻制度在现代的意义是什么? - 知乎


至于中国的情况,政府能不能提供足够的托儿服务(北欧模式),或者市场上托儿服务的价格能不能降到比较低的价格(美国的情况),是影响未来生育率很重要的因素。比方说,如果户籍制度收紧,赶走一部分低收入群体,托儿服务价格可能会上涨,对生育率会有负面影响。


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不平等状况整体的变化。如果收入分配的中间部分“坍塌”,低收入服务业扩张,这对生育率可能是利好(对整个社会未必是利好)。


最后还要补充一点,这些现象未必与When can women have it all一文矛盾。Hazan和Zoabi的研究发现生育后一年内,本科或以上学历的女性平均每周要少工作5个小时。而许多收入很高的工作,收入和晋升对工作时间有凸性(详情请见如何反驳「女性要生育,所以用人单位出于成本考虑而付给低工资」? - 知乎)。托儿服务的引入未必能弥补这部分超高收入(比如99.9分位点以上)女性放弃工作报酬或晋升机会的损失。


参考文献:Hazan M, Zoabi H. Do highly educated women choose smaller families?[J]. The Economic Journal, 2015, 125(587): 1191-1226.


user avatar   the-deer-hunt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谢邀请。早上起来刚刚被老婆骂了一顿。要我学习某位小盆友写答案。以后要循循善诱。我就只能循循善诱的写了。我这次很耐心的教。结合热点新闻一起教。

同样的材料,不同知识水平的人阅读后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一般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不了解原理,另外一个是不懂得分析目的。

比如知乎上相关问题的高票一张图片,关于人口老龄化预测的,2050年的情况:

这张图片中,中国排在第21位。接着就会有很多人想,人口问题其实也不是很严重。发达国家也情况差不多嘛。只要中国经济跟的上,发展的好,一定没问题的。

其实啊,稍微有点相关常识的就知道,这种用模型推论的结果,其实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因为这样的模型相关的变量很多,为了方便横向比较,经常会把很多关键的变量当成常量来看。像我这个知识水平的人打死我都不会引用这样的资料的。

像这样的人口发展,关键的单位其实是生育率。中国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社会保障一旦完善了。生育率一定会下降。这个就是历史经验。而这张表格里面后面的都是非洲国家还有比如伊拉克之类的战乱国家,为什么这些国家不会老龄化呢?因为这些国家人均寿命低。活不长。要是他们医疗条件在今后20年完善了呢?自然也有老龄化的问题了。

所以真懂的人是不会用这样的数据的。这种东西看着玩玩就好了。中国的形式要严峻的多。

比如题目当中新闻讲到的,卫计委希望能增加200万新生儿童,结果才100万人报名。这个是意料之中的。有个小朋友在其他问题的回答当中提到了房子。能够看到房子这个问题是值得表扬的。这点老婆大人你是夸的对的。考虑政策问题,一定要连起来看。政策问题是不能单独分析的。计划生育只生一个导致什么?

全国的传统家庭都是三口之家。所以房地产公司提供的房子也都是为三口之家设计的。你要多生一个变四口,变五口,就住的拥挤了,生活质量就下降了。都市人口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更高,自然就不愿意响应号召多生了。有人问上海房子小,那农村还是愿意生的嘛。这个想法错啦。因为城中村改造,农民越来越多的住到楼房里去了。

还有一点,不要小看国家宣传。现在农村里面,已经有个儿子的人再生小孩也会被舆论看不起的。因为很多人骨子里面的观念就是生孩子占用国家资源,导致国家变穷。

接着来看一条新闻标题:

中国每年人工流产人次达1300万

这是2012年的数据。很多一看就觉得你看中国是要计划生育啊,不计划生育每年要多1300万人啊。

又错啦。这个想错很正常。因为普通人不知道这条新闻背后的背景。堕胎1300万在国际上是受指责的,为什么12年要自爆家丑,原因是在这句话里面:

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吴尚纯教授介绍说,中国每年人工流产妇女中约有一半是重复流产,25岁以下妇女占一半,有三分之一妇女是第一次怀孕

这个原因很明显的一件事:中国妇女的生育意愿在下降。这个才是中心点。但是一般人这个中心点抓不到很正常的。这条新闻数据显示的不仅仅是中国妇女避孕知识少,生育意愿的下降也是很关键的点。

中国前段时间清退代课教师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人都觉得把教师留下来是个好事。有水平低的老师总比没有好吧。又错啦。因为没有孩子给他们教了。山区的学校都在兼并,因为很多地方小孩太少了。中国很多穷地方生育意愿也在大幅度下降。生育意愿下降是全国性的。

台湾就是中国的一个小岛,人口密度特别大。前几天郭台铭就公开鼓励自己公司的人生孩子。一胎说总共红包要奖励16万台币。因为台湾还缺人。台湾搞服贸,从菲律宾引进菲佣,就是因为缺人啊。中国怎么办呢?

几年前就在未雨绸缪了。到非洲去引。只是非洲那地方想引进劳动力真的很难。其实中国只能去更穷的地方要更廉价的劳动力。更穷的地方也就那么几个。

有句话很多人不喜欢听我还是要说的:中国政府里,制定政策的人绝对不是蠢人。这些人水平非常高的。但是很多人觉得政府制定的政策蠢,我把原因告诉你:你和他的利益点不一样。关键是在利益冲突上,绝对不是政府的人蠢。这些人平均水准非常高。当然我说的是制定政策的,不是基层公务员。真正被吸纳到核心的人才绝对不蠢的。他们说出来的话你要是觉得幼稚,绝大多数是时间都是你的问题。这是大实话,不爱听的人,想提高自己也多想想这句话。

前几年有人提出过一个想法,把计生委职能变一变,让计生委和国外一样做儿童保护机构嘛。保护儿童不被家暴性侵,多好啊。计生委的人也有事情做,不会失业了。因为计生委的很多人都有编制的嘛。

想法很好,执行不了。原因很简单,以前计生委是收罚款的,这个部门是赚钱的。现在你让他去保护儿童,赚的没有了,还要亏。里面差那么多的钱从哪里来?

关键还是要把钱搞来。

中国现阶段不是缺钱,是分配问题。比如说上海,一个小孩平均收到的政府补贴是2万块。这笔钱用来发老师工资,买教学设备什么的。没户口小孩就只有5000块。贵州山区里面,更少。我岳父96年起定点捐助到现在,数据个人隐私不给。我很明确的说句,贵州山区一个小孩一个月再多补助500块就够了。多500肯定能让他得到足够的教育,然后健康成长当个工人。现在中国最缺的就是工人了。

这个才是问题。但是改分配模式是很难的事情。他多了,你就少了。总有人不乐意的。这就是利益冲突了。

知乎上我看见有统计做的不错的。各位有空可以邀请他们来做下数据看看,按照这个生育趋势和经济发展速度中国到底缺多少人。我自己朋友在美国也做这个,但是他的东西我不能贴上来。结论很不乐观。不过政府里面人自己做出来的更加不乐观。

在哈佛里面我读书的时候有个教授我特别讨厌,但是他有句话我现在想起来真的觉得是很对的:“历史上人类试图扮演上帝的尝试都是失败的。”计划生育也是这样,以前你计划让人少生容易。现在你想让人多生,人还真不乐意。有句话叫积重难返。这就是中国现状。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90年代,我家因为多了我妹妹,政府把我家的房子都推倒了一半,没钱建房子只能住那两间破房。我婆婆因为又领养一个小女儿,政府抓她坐了十天牢。这种事那个时候天天上演,现在你又让多生,我只想说一句:耍猴呢?!!!


user avatar   zhang-xiao-61-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出生率一旦降低就不可能回来了。

去看现在任何一个现代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只要没有经历战争或者极特殊原因),出生率一旦降低,无论给于什么鼓励生育的政策,都几乎没有效果。
从来没有一个政策方向,不论意识形态、无视政治制度、不管贫穷、富有、腐败或者廉洁,在任何条件下,由任何执政者,都没有成功过!这就是鼓励生育的政策——从来没有有效过。

原因是,出生率的降低会导致整个的养育体系完全奢侈品化,注意“完全”,就是说“平价的哺养和教育体系不复存在”了。这种奢侈品化不仅仅是价格的方面,还有精力方面,从而不分贫富的射杀所有生育适龄人口。这个时候给予鼓励生育的政策,不管给多少钱都只能继续加剧养育市场的奢侈品化,进而降低未来的生育率。

比如说教育,因为所有的教育目标和希望都在一个孩子身上,即使家里只有20万,也不惜借钱凑30万给孩子选择重点中学。这就是我们的现状,为数众多的家庭愿意支付超出家庭所有储蓄的代价来为孩子选择中学;
一个家庭如果是多子女,就绝无可能为孩子支付这么高的价格,否则老二考不上怎么办。如果大多数的家庭都是多子女,那么整个教育市场结构将完全不同,将像我们大多数产品的市场一样,虽然奢侈品仍然存在,但只是小部分人面对这种选择,大部分人不需要直面奢侈品市场。

再比如说婴幼儿的哺育,受限于我国食品监督的暂时落后,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面对食品安全问题,但我们的选择往往是,一边骂地沟油一边吃烧烤,或者一边骂垃圾食品一边吃方便面…… 这就是平价市场的逻辑,其关注重点往往是方便和性价比
而我们都看到了庞大的奶粉进口和代购市场,在大城市条件好些的家庭,甚至所有的婴幼儿穿用都非进口不买……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物质上限在支付婴幼儿的哺育;这就是奢侈品的逻辑,在可接受范围内,为一点点好的可能,就支付翻倍的价格
很多人觉得,婴幼儿的安全关注本来就应该比成人多,这是是无稽之谈,只要看看我国私家车安全座椅的普及率就行了。似是而非的对婴幼儿食品安全的关注,实际上是奢侈品的市场环境所形成的社交压力

精力投入的奢侈品化恐怕是发达国家也没有办法解决生育率降低的根本原因。说回我们国家,单胎化使得全家的时间都可以用在一个孩子身上,从而使得那种没空照顾小孩的行为和市场都变的非常小,而行为是需要周边社会认同的,市场是需要长时间的发展才能成熟的;
我一个朋友,每周末他和太太开一个小时车送孩子去上英语补习,然后夫妻俩在附近逛一个小时,再用一个小时把孩子接回来;孩子上一个小时课,全家一个周六下午就都没了。这恐怕只有在一胎情况下才有可能。
这种情况普遍的存在于各种课内、课外补习上,现在的钢琴课、美术课都是这个节奏;以前那种半看孩子半学东西的多人兴趣班完全无迹可寻,取而代之的是有明确培训目标的技能课程。

有培训目标的技能课程在儿童阶段的广泛存在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绝大多数的儿童明显是在强迫和半强迫条件下才能坚持。其广泛的程度是发达的欧美不曾有的(无关发达程度),同样的文化圈的日韩也没有(无关文化沿袭),同样教育体系的前苏联和东欧也没有的(无关教育制度),唯一的指向就是我国特有的单胎化。
当六个成人的所有财富和精力都可以用在一个儿童身上时,这个孩子显然可以获得十分 “奢侈” 的哺养和教育条件,而当所有人都这样的时候,奢侈品化的观念和市场就迅速形成了,并且挤压了平价市场的生存空间。
一个不想给孩子上补习和技能课程的家庭迅速发现,其观念不被周围环境所接受,也没有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因为这个市场早已不复存在了。教育市场如此,哺育市场也是同样。
这种情况在我国尤为突出是因为,这种养育市场的奢侈品化是突然出现并且占据主流的,他不是经过几十年的结果比照而竞争胜出的,他的对手(平价市场)早早地被政策终结了。

在这种情况下,当一个人有多胎生育意愿的时候,他发现他面对的是一个十分不友好的市场和社会环境,无论在财富上还是精力上,都无力应对。
这种情况也调过头在伤害单胎家庭,除了金字塔尖的极少数人,每个人都会陷入周围跟他相似物质条件的家庭用物质上限对应养育体系所形成的压力。这种压力甚至延续到了子女成年,家庭不得不倾其所有为孩子(特别是男孩)购买住宅,甚至背上沉重债务。
很多人都看过这个数据,一胎的抚养成本是1,两胎的抚养成本是1.6。我一直认为这个数据是及其有误导性的,因为根据整个社会的多胎家庭的占比,养育成本会有极大的差异;就是说在普遍一胎的情况下,抚养成本一胎是1、两胎是1.6的话;那么社会如果在普遍多胎的情况下,抚养成本一胎可能只有0.4,两胎可能只有0.5。

很多学者都认为几乎遍及发达国家的生育率无法上升(3/25修改,之前为“生育率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生育的好处下降了”,这显然是想以一种没办法验证的假想,试图去解释庞大复杂现实的愚蠢行为,类似共产主义。

很简单的一个类比,结婚的好处在现代也是在逐渐降低的,我怎么没观察到结婚率的大幅降低呢;

欧洲和美国“生育的好处”有显著差异么?显然没有,那生育率的显著差异是什么造成的,大量的高生育率移民使得平价哺育和教育市场一直存在,使得土生土长的美国中产在养育第一个孩子的时候没有感觉到歇斯底里的压力(类似首尔或者上海)才是主因。


//

本来我以为这是一篇叙述观点的理论文章,应该没什么人愿意读,没想到大家给予如此高的评价和热度,谢谢大家。评论没法一一回复,给大家道歉。


有几个问题做个备注如下:

备注1. 本文旨在阐述生育率降低后极难回升的逻辑关系(对应的是国内开放二胎试点不理想&陷入低生育率问题的发达国家现状),并不涉及对我国历史政策的评价,亦不涉及对未来的悲观乐观,在阐述理论时,我尽量做到无立场。

备注2. 养育精力和市场的奢侈品化更适用于较高城市化率和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这在短期内就将成为我国的状态,因此该逻辑在我国的适用性并不小众。

备注3. 文中开头部分,”鼓励生育政策从未成功过“ 指的是国家已经陷入低生育率问题的情况,因此我国建国初期的情况不在此列;严谨不够,在此道歉。


姐妹答:生育鼓励(补贴)长期来看是没有用的吗,为什么? - 张小小的回答


user avatar   xys-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十年后农村计生标语:1.怀上来生出来养起来,就是不能打下来。2.经济搞上去,人口跟上来。3.二胎奖,一胎罚。丁克不育都该抓。4.该生不生,后悔一生。该养不养,老无所养。5.生男生女都一样,不然儿子没对象。6.一人拒绝多生,全村人工受精。7.农村要想富,多生孩子能种树。


user avatar   chenq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想象一个场景。2015年,差一天就到55岁生日的张大妈正在喜孜孜地打算明天退休了去哪儿跳广场舞,但她却突然晕倒在电视机前——原来延迟退休方案公布了,政府决定,所有人的退休年龄都在10年内延迟到65岁,男性每年延迟半岁,女性每年延迟一岁。

2016年,张大妈56了,可是当年的女性退休年龄也延迟到了56岁,大妈没赶上退休;2017年,张大妈57岁了,退休年龄也是57,大妈又没赶上。怎么可能赶上嘛,人又不可能一年长两岁,所有张大妈的同龄人都没赶上。

到了2025年,张大妈终于赶上了退休年龄延迟的步伐,成功活到了退休。可是,广场舞呢?广场上冷冷清清,整整10年了,一个退休的大妈都没有!

这就是延迟退休导致了一代人多干十年的故事。可别觉得这是开玩笑,看看下面这张表:

上表说的是,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在未来的10到20年内都打算大幅度推迟退休年龄。其中老龄化程度指的是60岁以上人口的比例。中国的老龄化程度在2015年是16.4%,在2025年时上升到22%左右,到了2035年超过30%。和上表比比看,绝对数字不算最高,但老龄化速度非常之快。由于60到70年代出生的婴儿潮在未来20年内会全部退休,从2025年到2035年,老龄化程度十年将上升8%,仅次于韩国在未来十年的老龄化速度。

你说,国际接轨的老龄化程度,世界领先的老龄化速度,怎么着也得够上世界顶级的退休年龄吧?发达国家都向70岁退休奔去了,日本韩国台湾的推迟退休年龄计划也已经出台了,中国在65岁退休,是绝对没跑儿的了。唯一的问题是整个推迟过程要花几年。弄得不好,再过几年,张大妈的悲惨故事就要上演了。

张大妈的悲剧,是因为现行养老保障体制出了问题。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障制度,需要现有的年轻人掏钱养活退休的老年人(参见我的这篇文章

中国社保:除了延迟退休,还能做什么? - Clean Data - 知乎专栏

)。但是,如果没有年轻人呢?又有谁来养活老年人?

眼下可用的唯一办法,就是先把那些不那么老的人从拿退休金的行列里赶出来,让他们继续缴纳退休金,养最老的一批人,把养老保障体系先维持下去。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即使退休年龄被推迟到65岁,到了2050年,依然是2个劳动年龄人口养一个老年人口——现在这个比例大约是4个劳动年龄人口赡养一个老年人(如果去掉不缴纳养老金的劳动年龄人口,则比例进一步下降到3.2比1)。

因此,长期来看,生育率的上升就显得尤其重要了。我们假设从2010年算起生育率出现了逐年的变动,这批新生儿会在2030年进入劳动力市场。再假设2030年时退休年龄已经推迟完毕,那么此时2010年时开始变动的生育率会对几十年后的赡养率产生什么影响呢?

横坐标为年份,纵坐标代表赡养每名退休人口的劳动年龄人口个数,三条线分别代表现有生育率、现有生育率提高25%和现有生育率提高50%。如果保持现有生育率不变,那么在2055年后,赡养一名老人的年轻人数字就开始稳定在1.7到1.8之间;如果生育率提高25%,则赡养一名老年人的劳动年龄人口会先下降至2人再回升至2.4人;如果生育率提高50%,那么在2075年左右的赡养率就会逐渐回到目前的状态,约3.2人赡养一名老人,老龄化得到缓解。

有些人可能觉得,没事,这里说的都是养老保障体系的问题,我虽然不想生孩子,但我也不参与养老保障体系,自己存钱,或者买理财产品,退休了以后取钱自己养自己还不行吗?

很遗憾,在严重老龄化的情况下,这条路也是行不通的。所有的金融产品,如果涉及到了跨期,都需要未来的生产力作为担保(

为什么在现代金融体系中,数万亿美元的金钱可以在一夜之间消失导致人们的财富瞬间大幅缩水?钱到哪去了?为什么不是落入到某个地方? - chenqin 的回答

)。如果自己不能生产,那么就必须得有人替你生产。但是,在老龄化十分严重时,社会面临的情况是劳动力严重不足而资本严重过剩,资本品的价格会迅速降低,存再多的钱都没有用。

想象一个不存在老龄化的情况。一个人存了很多钱,等他老了以后,他面对10个年轻人。每个年轻人都想借钱生产和消费,他们说,我现在没钱,借我点钱吧,我付你很高的利息,我生产出的东西也分享给你。

这个人选择了一名生产力最高的年轻人,把钱借给他。有利息,有消费,这个人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

而在另一个社会里,有十个人,每人都存了很多钱,有很多理财产品,还有若干房产,可等他们老了,却只有一个年轻人了。

这十个老人纷纷对仅剩的年轻人说,年轻人,我的钱借给你,超低利息,只要你生产的东西给我吃一点用一些就行了。

这个年轻人说,我父母有钱,我为什么要你的钱呢?

老人只好说,我不要利息了,本金也不要了,只要你生产东西给我吃就行了。

年轻人却说,谢谢,不用了。我生产的东西,除了养活我自己,剩下的要给我的父母,就不能分给你们了。

老人们:………………

这当然是一个极端的故事,但是中国的情况,正在飞速往第二种情况靠拢。

解决办法有几种,

第一种,是自己完全不退休,工作到死亡;


第二种,是出现了大量机器人从事生产,根本不需要人类劳动力,就可以过得很好;


第三种,是这些老年人到了非洲,去把钱借给非洲的年轻人,至少在那里资本仍然是不足的;


第四种,就是自己进行生育了。在资本逐渐过剩、劳动力逐渐不足的趋势中增加生育,是对未来最好的投资。

但问题是,提高生育率,是那么容易的事儿吗?

每次碰到这类问题,我都忍不住想贴出这个2013年11月的回答(

逐步全面开放单独二胎能够解决人口结构存在的问题吗? - chenqin 的回答

)里的一句话:

因此,在最乐观的情况下,“单独二胎”将使中国当前的生育水平上升0.06,差不多每年将会多出生70万个孩子。

在我写完这个回答一个月后,单独二胎放开了。现在一年过去了,结果如何呢?(

单独二孩政策满一年 婴儿潮未如预期而至

11月5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确认,目前全国共有约70万对符合条件的夫妻提出二孩申请,与此前预计每年约200万对夫妻申请差距较大。

以及这条新闻

全国百万对夫妇提单独二孩申请 申请数远低于预期
国家卫生计生委12日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称,2014年1月启动“单独二孩”政策后,截至2014年底,近100万对单独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

注意,近100万人申请,并不是说这100万人打算在一年就把孩子给生了。今年申请但实际上打算过两年再生,或者申请了却最终没有或无法付诸实践的大有人在。考虑到二胎准生证需要先办理才能怀孕,2014年底申请了「近100万」,那么这个数字,大概就是14、15年两年因单独二胎政策而新增的总出生人数上限了。相对于每年的出生人数,增加了3%左右

回头看看上一幅图,那两根线模拟的可是提高了25%和提高50%的情况。请问,提高3%,到底能干什么?

既然放开生育限制没什么用,那也只好呼吁生育了,呼吁生育显然也是没用的,日本早几十年就开始呼吁了,生育率并没有提高;于是接下来就是鼓励生育。鼓励生育可能会有一点用处,但仍然杯水车薪,于是我们终于走到了强制生……有人抄水表我先走开一会儿,大家再见。


user avatar   lyoung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工业社会的一个悖论

一般来说,我们希望一个社会是以「中产阶级」为主的,「贫困」人口和「富翁」所占比例都不太多的「橄榄」型社会,这样的社会才能不断向前进,而不是马尔萨斯的陷阱或者权贵一手遮天的状态,也是理想的「民主」社会的分层结构,甚至有人说「橄榄」型社会是政治上最「稳定」的

然而,不幸的是,在人口方面,「橄榄」型社会恰恰是最不稳定的,和「贫困」人口以及「富翁」相比,「中产阶级」的生育意愿是最低的——相比于穷人「多一碗水就能多养活一个孩子」的状态,中产阶级希望后代能够出人头地,因此花费在子女上的资源相对比例要比穷人多得多,穷人连送小孩读完九年义务教育都不太乐意,而中产阶级会让小孩去读各种课外辅导班之类,这样,养育后代对于中产阶级是巨大的成本,同时,这也是推高一线城市「学区房」价格的因素之一;可是,相比于富人,中产阶级的经济收入并不足以负担养育大量子女的消耗,像沙特国王那样的,即使有上百个「王子」,上万个「王孙」,也能养得起。所以,作为社会的中坚,中产阶级在人口比例上的贡献一定是萎缩的,之所以以前不明显,是因为那时候中国人大部分都处于「穷人」的状态,当然拼命生,当然会有「计划生育」这种政策出台

但是现在中国不一样了,以有闲上知乎为标志的中国中产阶级已经形成并不断扩大,而他们是最没有能力多生孩子的。中产阶级的这种弱势地位,我们不仅仅在中等收入的中国看见了,在欧美其实也看见了。只不过面对由此带来的劳动力短缺,各自的应对方法不一样。中国的办法是放松计划生育政策,以后可能还会鼓励生育,但效果堪忧,从日本和韩国的情况来看,本来就收效不大,但现在思维和政策的惯性还在那里。欧美的办法呢?鼓励绿教徒移民,无论合法的非法的,「英吉利斯坦」「法兰西斯坦」「德意志斯坦」一个个地冒出来了,居留在美国的非法「老墨」也数量可观,本质上都是在人力成本上升以后对于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力的需求

这是在工业社会无解的悖论

展开一下,另一个悖论是工业社会的生产力标志是使用机器来代替人力,这造成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产品的丰富,同时造成对人力需求的减少和工人消费能力的不足,即「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导致资本主义的相对人口过剩」和经济危机

这两个悖论在工业社会都是无解的,根本不是能够通过政策的调整来改变的,先凑合着过吧,凑合不下去了自然会冒出办法来的,至少之前几百年还有争夺殖民地、世界大战和大屠杀、大萧条这种短期解决办法,有核武器以后会是啥状况,谁也不知道


user avatar   li-li-13-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发在别处的日记,好像挺适合回答这个问题的 ー ー

昨晚7点多钟出门去图书馆准备明天的考试,出门的时候发现宿舍楼下common room在开趴,披萨可乐加音乐,大屏幕放着直播助兴,一片欢声笑语。

2点多觉得看得差不多了回宿舍,发现楼下还是那么一批人,披萨吃完了可乐喝完了,音乐也不放了,个个面无表情一片死寂地盯着屏幕……

那时候好像PA已经泛红但还没定锤,真好奇浅红变深红的那一刻这帮人是什么表情……

到了今天真的是……魔幻现实。教授还没开始讲课就泪眼模糊,哽咽着说了几句对大选的评论(川普坏坏,美帝药丸)之后强忍着哭腔讲课,底下的学生也红着眼圈好几个热泪盈眶。下课的时候收到另一个教授的通知——我收到了好多同学给我发的邮件,他们被大选的结果震惊到,身心都受到了严重伤害,因此我决定推迟明天的考试。希望大家可以挺过这段难熬的时间。(于是我何苦复习到两点……)

……哟。学生们的小心脏都受不了了呢,美帝都要亡了哪还有心思上课考试啊对吧。据说别的课有直接休课的,有取消作业取消考试的,讲道理啊这架势已经堪比恐怖袭击之后了吧。

对了这节课来了差不多一半的学生,下课的时候教授继续哽咽着说大家应该都彻夜未眠,还有这么多人来上课我真的好感动,抱歉没有取消今天的课程。

……至于吗?你们真的没考虑过哪怕一点点川普获胜的可能性吗?

……事实证明原来他们真的是一点点都没考虑过的啊。因为会给川普投票的人,他们一个也不认识,一个也没见过。不过是没受过教育的农村粗鲁红脖而已,又怎么会在意。

日语课上教授给我们发了日文大选报道作为临时阅读材料,说早上起来她的两个儿子一边哭一边问,妈妈,为什么会这样?教授和他们抱在一起说,我也不知道啊……

教授继续说,我在Penn呆了22年,一直都是投民主党的。周围的所有人也都是投民主党的。支持川普的人我一个都没见过,我还以为没有人会给他投票……居然有这么多人真心希望川普当总统,一想到这一点我就浑身恐惧,无法入睡……这种人居然和我们一样生活在美国,真是无法相信……

底下的学生也附和着说,对啊对啊,到底会有什么人支持川普?

我一直以为这次大选无论谁获胜都只能是险胜,没想到还是被打了脸,这哪是险胜啊,是吊打。

然而对于这些藤校的精英、美国的未来而言,从一开始就应该是希拉里获胜,不可能有别的可能性。这个结果,他们是真的不懂,真的费解,从来没想过,世界观整个崩塌掉。

美国社会的割裂,大概如此吧。

吃午饭的时候翻某校刊,看到某个社评提到川普在中国的匪夷所思的人气。该作者认真思考之后总结如下三个原因:

1. 中国人歧视女性。中国人总是纠结希拉里的健康啊邮件啊腐败啊这些问题,忽视川普侮辱女性这种更严重的问题。

2. 中国人被洗脑。【建议修改的内容】通过抹黑希拉里,抹黑美国来达到控制国民的目的,所以在中国媒体上才都是希拉里的负面新闻。无知的中国人无法接触到美国媒体,只能【建议修改的内容】。

3. 中国人向往西方政治。对于长期生活在【建议修改的内容】中国人而言,嘲讽、恶搞【建议修改的内容】都是禁忌。而美国选举的公开化、娱乐化在从没接触过这些的中国人看来非常耳目一新,所以他们通过调侃川普来满足【建议修改的内容】的渴望,体验一把【建议修改的内容】的感觉。

最后总结,HK的舆论和大陆不同,是支持希拉里的。中国民主灯塔在HK。【是不是应该感谢你还肯把HK算作中国一部分……】
……

对于无法解释的他人的行为和选择,只要说一句「他们蠢」就能获得心理上的安慰和解脱。为什么川普赢了?因为投他的人蠢啊。为什么川普在中国这么受欢迎?因为中国人被洗脑惯了嘛,更蠢啊。啊,周围的蠢人这么多,怎么办!崩溃了!

……嗯,没毛病。

最后放一张今天(11/10)的校报头版吧。一图胜千言……



issuu.com/34st/docs/11.

↑ 顺便感兴趣的可以看看这个校刊,由众多学生对这次大选的评论组成,亮点颇多……




  

相关话题

  中国当下形势有左倾迹象吗? 
  如何看待人大代表提议「鼓励公职人员“告老还乡”“退职还乡”」? 
  如何看待目前政府的公信力大幅下降? 
  低智商的人未来怎么办? 
  4885 份「出生证明」被盗,会对社会造成什么影响,该案重启调查是否会对寻找被拐儿童起到重要作用? 
  如何看待为了创卫大肆捕杀流浪狗行为? 
  如果1929年经济危机资本家把剩余的货品支援穷人会发生什么样的社会状态? 
  如何看待唯品会所售Gucci腰带被得物鉴定为假货,客服回应「不建议到专柜或APP鉴定,但保证是正品」? 
  为什么社会阶级以及贫穷依然存在? 
  关于银行,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日本媒体说“中国驻美大使传话,要求撤换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上将”的新闻?
下一个讨论
爸爸年过半百,离开体制,值得吗?





© 2024-05-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