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三国演义》里最被低估的三国真实人物是谁? 第1页

  

user avatar   yi-lu-ye-hua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三国演义》中的杀孙坚的黄祖,其实就是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

黄承彦是诸葛亮的岳父,也是对诸葛亮影响较大的一位老师。研究诸葛亮出山前的耕读生活和成才之路,不能不研究黄承彦。黄承彦是《三国演义》中一个有姓有字却未说名的人。黄承彦叫什么名字?黄承彦是谁?这是一个有趣的考据题目。

1977年赵地先生在天津旧书店购得的汉《黄承彦碑》拓本,是研究黄承彦最为可靠的实证史料。这块《汉故黄君之碑》就是黄承彦墓的墓碑,上面的文字如下:

“先生讳承彦沔南白水人也□□□□其先乃□帝之苗……当其时若先生者感天之志刚坚□□□□……□之禀性纯诚德音洋溢乎朝野天资刚健□□伟绩载记于史册有果毅之志无畏葸之心????乃若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也唐豕不若而清□无□者纯理词穆天□又其倜傥不群健……非碌碌庸众者所可同日语而其倜……于□□……四年甲寅朔葬于城西四十?里?……当其时士友感德禀性不群乃人称……相议乃作词曰蔼蔼前哲玉浩光明□□□□遐迩共□□……克勤克俭既和且平坚若介石穆如?清??风?人往风微刊石勒铭。”

正史的记录中或者可信性比较大的史料中,出现“黄承彦”的只有《襄阳耆旧记》(即裴注的《襄阳记》,东晋习凿齿作品)里的两句话 。

一个是:《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曰:“黄承彦者,高爽开列,为沔南名士,谓诸葛孔明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配。孔明许,即载送之。时人以为笑乐,乡里为之谚曰: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另一条是:“汉末,诸蔡最盛,蔡讽姊适太尉张温,长女为黄承彦妻,小女为刘景升后妇,瑁之姊也”。除此以外,别无其他。

《三国演义》中有关记载黄承彦的地方,共出现了两次:

第一次是刘玄德两顾茅庐时,见一人,“暖帽遮头,狐裘蔽体,骑着一驴。后随一青衣小童,携一葫芦酒,踏雪而来;转过小桥,口吟诗一首,诗曰: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仰面观太虚,疑似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

第二次是吴国的陆逊不听当地土人的介绍,轻闯诸葛亮的八阵图不得出,而被黄承彦救出的故事。这一段可以直接排除。因为史有明载,黄承彦218年去世的。222年夷陵之战时不可能从坟墓里爬出来玩。

好了,黄承彦到底是谁,可以推导出来了。先确定一下黄承彦的年龄:

黄承彦和刘表同年,生于142年。这点很明确。根据《黄承彦碑》碑文中的“□□四年甲寅朔葬”,逸庐还得费心推算出来黄承彦去世的时间:

年号带"四"的年份,汉末有建安四年(199年)、建安十四年(209年)、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公元220年以后,魏、蜀、吴三国相继建立。且公元220年以后,襄阳为曹魏占据。襄阳使用年号,按理应为曹魏年号,带"四"的有黄初四年(223年)、太和四年(230年)。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才出山,刘备三顾茅庐时还遇见黄承彦,所以建安四年直接排除;由于建安二十四年关羽麦城败亡,襄阳已归曹魏占领。所以凡在公元219年后襄阳的墓碑一般来说不可能写建安年号了。再看月份。根据陈垣《二十史朔闰表》查阴历朔为甲寅的月份,上述几个带“四”年号的时间里,只有建安十四年(209年)正月是阴历朔为甲寅的月份。以此断定黄承彦为建安十四年(209年)正月葬而立碑,考虑东汉年间有身份的士族办丧事一般要停灵3至6个月,其卒年则可能在建安十三年(208年)秋冬之际。

再考据一下黄承彦的家谱:《襄阳记》说,黄承彦是"沔南名士"。"沔南",即汉水以南。《黄承彦碑》的开头也说:"先生讳承彦,沔南白水人也。"在"沔南"之后加了一个具体的地名"白水"。赵文考证"白水"方位,引用了《水经注》卷二八:"(沔)水出安昌县东北大父山,西南流谓之白水。又南迳安昌故城东,屈迳其县南,县故蔡阳之白水乡也。"

东汉世家婚配极其讲究门第。《三国志》记载“汉末,诸蔡最盛,蔡讽姊适太尉张温,长女为黄承彦妻,小女为刘景升后妇,瑁之姊也”。黄承彦能和蔡氏结亲、俨然是黄姓大族世家人士。考证蔡阳白水的黄姓大族,只有“江夏安陆黄氏”。东汉时江夏黄氏为著名的士人家族,即名臣黄香一族。

好了,概括一下:黄承彦生于142年,死于208年,住在汉水南岸,是黄香的后代,江夏安陆黄氏的族人。与刘表是连襟。也是蔡瑁的姐夫。为荆州士族的代表人物。

再来看黄祖。就可以发现黄承彦和黄祖两人之间的巧合太多了。

从正史《江表传》中记载:刘表是来自山东的皇室后裔,他任荆州牧时,积极扶持士族文人阶层,和当地世家蔡氏、黄氏结为姻亲,重用地方豪族姻亲势力,如蔡瑁、蒯良、文聘、黄祖等,以江夏安陆黄氏族人黄祖出任江夏太守 。

黄承彦在荆州当过二千石的地方官,黄祖的江夏太守职位还偏就是二千石的荆州地方官;和黄承彦一样,黄祖也是安陆黄氏后人,这就有点巧了;刘表和黄承彦是连襟、刘表和黄祖居然也是姻亲,而汉末诸蔡最盛的蔡讽,可是只有两个女儿!这就更是巧了。

正如三国中没说黄承彦的名,三国中也从没说黄祖的字。

从字面分析,《现代汉语词典》中有解释:“彦”的意思是“古代有才德的人”。“承彦”的意思就是“继承古之先贤”。即“祖”或者“法祖”“继祖”的意思。而“祖”这个字,在《国语》、《礼记》里就是当动词用。 而且正好是用来说“古之圣德之人”的。古人起名取字必须是意义关联的。所以,黄祖,字承彦。非常贴切。这也算巧了吧。

还能说点巧的:史书所记黄祖是个文人,甘宁批评他的时候也说他“怠于耕农,军无法伍”,一身不务正业的文人腔。孙策骂黄祖“祖宿狡猾,为表腹心,出作爪牙,表之鸱张,以祖气息”。能和东汉著名的文人领袖刘表成为“气息”知音,"高爽开列"。说明黄祖也有较高的文化地位和良好的学识声望。恰巧的是《襄阳耆旧记》说“黄承彦者,高爽开列,为沔南名士”。竟和黄祖用了同一个“高爽开列”的评语。

黄祖也是很有点文人臭脾气的。后来北方名流弥衡出使荆州,刘表也是让黄祖接待的,没有点文化功底,没有点文人风骨,黄祖能邀集江表名士和弥衡对骂、能有底气镇得住场面一刀杀了弥衡这个文化另类?也巧了黄承彦也是极有点臭脾气的:《黄承彦碑》上也得分明:“威武不屈也唐豕不若而清□无□者纯理词穆天□又其倜傥不群”。手握兵权又有士族傲气,黄祖黄承彦的气质何其像也,还不是同一个人吗。

后面还有巧到无法用巧来解释的:黄承彦生于142年,死于208年,卒年66岁。黄祖哪年生史书上查不到,但是说是和刘表年相若,而刘表恰恰就是和黄承彦同年!《三国志吴书甘宁传》记载了黄祖部将甘宁背叛时对黄祖的表述:“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财谷并乏,左右欺弄,务于货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舟船战具,顿废不修,怠于耕农,军无法伍。”既然说黄祖“年老”“昏耄已甚”,总也差不多像是说六十来岁的人吧。无巧不巧,黄祖死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遣军西伐江夏之役。和黄承彦卒年一样。

黄祖死后,江夏水军交给了他的内弟蔡瑁统领。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蔡瑁是个草包,后曹操误信蒋干之言,中了周瑜的离间计,将蔡瑁斩杀。史实不是这样的,蔡瑁很有见地,文才出众,带兵作战能力强,水军尤甚。司马彪《战略》载:蔡瑁继任黄祖为江夏太守,后任南郡、章陵等诸郡太守,曹操挥军入荆州时,与蒯越共同迫刘琮降伏曹操,尔后仕入曹操麾下,历任从事中郎、司马、长水校尉,封爵为汉阳亭侯。这个蔡瑁,既是黄祖的内弟,也是黄承彦的内弟。哪有这种巧法。

黄承彦和黄祖,同一年生、同一年死、有同样的祖先和家族、居住在同一个地方、还有同样的连襟姻亲、当同级别的地方官、甚至还是同样的脾气、同样的社会评价,这两人一个有字无名、一个有名无字,名和字还意义对得那么合式贴切,除了是同一个人,还能有别的解释吗?


user avatar   mu-rong-chen-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陆绩,在《三国演义》中仅仅出现于“舌战群儒”一幕,是为主张归降的东吴文臣一员,和周瑜鲁肃等抵抗派意见争锋相对,以衬托诸葛亮口才能力的半个丑角形象,以一个准龙套角色一笔带过。

而在众多三国类游戏中,也仅仅是个定位为“政治力70左右”的三流文官,唯一能稍稍被提及的,大约就是他虽然比东吴名将陆逊年纪更小,辈分上却是其叔父了。

怀橘陆郎:陆绩

因此,当公元2010年,有关部门专门为陆绩拍摄30集电视剧《廉石传奇》时,还让很多三国迷大惑不解:人物专题电视剧,过往难道不是曹操、诸葛亮、关羽、甄宓、吕布貂蝉这些超高人气角色才有的待遇么?直到最近几年,才又刚拍摄了赵云(《武神赵子龙》)和司马懿(《军师联盟》)为主角的电视剧,当连孙策、孙权、周瑜、陆逊这些东吴高人气角色都尚且没有各自的人物专题电视剧时,陆绩这么一个在现代冷门之极的三国人物,竟何德何能,得此看重?

以陆绩为主角的电视剧《廉石传奇》

然而,实际上在过去的一千多年里,陆绩却长期是最具知名度的三国人物之一。首先,每个识字学童必读的启蒙典籍《二十四孝》中,便列入了“陆绩怀橘”一事,所谓「孝顺皆天性,人间六岁儿。袖中怀绿橘,遗母事堪奇。」

石刻:陆绩怀橘

汉末扬州军阀、时任左将军的袁术所举行的宴会上,年仅六岁的陆绩随其父庐江太守陆康赴宴,袁术将橘子分赠给与会宾客。陆绩想到当时此物难得,自己母亲又喜欢吃,便将自己分到的三只橘子藏入怀中,想带回家给母亲分享。谁知向袁术辞行,作揖拜别时却从怀中掉落。袁术问明缘由,大为讶异,感慨陆绩将来必成国家栋梁。

就和英俊年少、意气风发的孙策周瑜被称为“孙郎、周郎”一样,陆绩从此也被当时人称为“怀橘陆郎”,这个称号伴随了他的一生。

【汉陆绩,字公纪,吴郡人。其父康,曾为庐江太守,与袁术交好。绩六岁时,于九江见术,术出橘待之。绩怀其三枚,及归拜辞,橘堕地。术笑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

情到真处兮贵乎自然,生活小节亦可见大品性,六岁孩童“怀橘遗亲”这样发于自然本能、毫无矫揉造作的孝行,千百年来皆被赞叹:「盍易父母爱子之心以爱亲,奇哉陆郎,可以为法矣」,确是理所当然,远比“二十四孝”中许多“埋儿奉母”、“卧冰求鲤”、“割股疗亲”之类不近人情的愚孝,更值得后人推崇,哪怕再过500年、1000年,相信也不会过时。

其次,当陆绩在盛产珍珠宝石的郁林任职太守多年,为官两袖清风,廉明清正,肃贪拒贿,卸任后亦不曾携带任何当地的珍宝特产,所以随身行李实在太少,准备从海路返回苏州故乡时,没有足够财物压住行船,因此船轻难避海风巨浪。

于是他只得请船夫们临时到岸边取一块巨石为压舱之物,这才顺利返乡。此人就是交州郁林郡太守陆绩。那块巨石因此被后人称为“汉陆公郁林石”、“廉石”。

苏州府学:廉石

“廉石归乡”一事,成为千载以来清官廉吏典范,为各朝各代官员所推崇,他们将“廉石”立于苏州府学之前,文庙之中,直至今日,千百年来,永为世人怀念瞻仰。

【孙权辟陆绩为曹掾,以直道见惮,出为郁林太守。罢归,无装,舟轻不可越海,载石为重。姑苏陆氏之门有巨石,号“郁林石”,世保其居。】——南宋·范成大《吴郡志》
【陆氏在姑苏,其门有巨石,远祖绩尝事吴为郁林太守,罢归无装,舟轻不可越海,取石为重,人称其廉,号“郁林石”,世保其居云。 】——《新唐书·隐逸传·陆龟蒙》

事实上,真实历史上的陆绩,远不止是一个早慧的孝子,亦绝不止是一个拒贪的廉吏。

在怀橘宴仅仅一年后,陆袁两家便交恶,袁术派遣部将孙策攻打庐江,陆康苦战两年,病亡于战阵中,陆氏宗族上百口,一半人死于艰苦的围城战和后来的流离迁徙。年仅九岁的陆绩随宗族返回吴郡,接过家主之位,因为太过年幼,十三岁的堂侄陆逊帮他支撑门户。岂知不久后,大仇人孙策兵取江东,占领吴郡。两个少年人不得不从此在仇人眼皮底下讨生活,此时他们对孙氏的观感,自是可想而知。

陆绩十一岁时,孙策遇刺,张昭受命托孤,辅佐孙权继领江东,与包括陆氏江东大族力求和解。少年陆绩在张昭、张纮等江东名士的宴会上,讥刺他们治平天下的主张,是不务道德而惟尚武力,同时认为唯有管仲孔子的以德服人、不用兵车之道,方能令天下长治久安。此论一出,一时举座皆惊,看似迂阔之谈,其实亦代表着这个少年人对治世的向往和现实的不满。

陆绩平素交好的两个好友,一个是以狂傲不羁、口无遮拦著称的虞翻,另一个便是游历江东的荆州名士“凤雏”庞统,——三个人同样都以特立独行、不同俗流著称,足见其心性。

陆绩成年后,孙权对他身为陆家家主却不情愿合作的态度,亦颇为忌惮,因此一边将自己的侄女、也是孙策的女儿嫁给性情相对柔顺的陆逊,并将他作为东吴的后备骨干苦心栽培,让孙陆两家得以在表面上化仇为亲;一边则对秉性刚直的陆绩屡加打压。

陆绩之侄,东吴名将:陆逊

凭着吴军在赤壁之战和江陵之战连挫中原霸主曹操的兵威,步骘率千余武库吏南下,击斩苍梧太守吴巨,迫降交趾太守士燮,陆续收服交州各郡。公元209年,孙权便让将陆绩去偏远的郁林郡(今广西玉林)为太守。汉末当时,郁林之地形同蛮荒,远未得到开发,不但气候酷热,而且环境恶劣,疫痢流行,江南人士到此地任职,可谓形同流放,九死一生。

陆绩就职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是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感,怀着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工作中。他跋山涉水巡视各县,体察民情,面对百业待兴之地,他身体力行和民众一起修建城池,挖掘水井,改善水质,减轻当地疫病。他亲手打的一口水井,被当地民众至今称为“陆公井”“怀橘井”,该地也被称为“怀橘坊”,“橘井名区”,至今牌楼尚存。

广西郁林怀橘坊:

陆绩在理政之余,作为当时的知名学者,更将先进的华夏文化传播到广西,史载他以诗书礼乐教化当地的青年民众,因此从者云集,使翰墨典章得以传播于鄙域,形成了后来独具一格的“布山文化”。他的小女儿就出生于郁林,被取名为“陆郁生”,更体现了这位太守和当地民众同甘共苦、风雨共渡的胸怀。

交州当地,虽说地处蛮荒,民风未化,但另一方面,珍珠、翡翠、琉璃、玳瑁、犀角、象牙、香料等奇珍异宝,特产的香蕉、椰子、龙眼等热带水果和各种珍稀药材,却是物产丰盛,史载士燮每年都要大量向孙权进贡,从不间断,亦成为孙权对曹魏外交中的重要物资。因此,从两汉到东吴,但凡能安然过了瘴气这关的交州官员,没有哪个不是赚得金山银山,满载而归,更因为天高皇帝远,他们的横征暴敛,也累次激起当地民众的强烈反抗。

【燮每遣使诣权,致杂香细葛,辄以千数,明珠、大贝、流离、翡翠、瑇瑁、犀、象之珍,奇物异果,蕉、邪、龙眼之属,无岁不至。】

而陆绩在郁林多年,不但清正廉洁,素丝无染,而且养惜民力,轻徭薄赋,因此深得当地百姓爱戴。到了公元217年,陆绩终于卸任,准备从海路返回吴郡时,他随身除了几箱书籍,再无他物可带。船夫大喊:「出海的大帆船,吃水这么轻,怎么抵御大风大浪?」于是陆绩就差船夫在当地搬起一块巨石压舱,这才顺利从广西沿着海岸线,一路航行回到了吴郡华亭故乡(今嘉兴平湖)。

此事同时在郁林和吴郡传为佳话,也令陆绩之美誉千古流芳。陆绩取石之地,位于今广西贵港市南江村,被称为“廉石大埲”,遗迹留存于今。后人有诗赞云:

【郁林太守史称贤,金珠不载载石还。航海归吴恐颠覆,载得巨石知其廉。】

而陆绩返乡后,居东海之滨的九峰之麓,借龙湫山夜观天象,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其著述为两汉时期天文学和历算学集大成者。可惜因为观测天象和著述立说,劳累过度,之前在交州近十年,久历瘴气疫病和水土不服埋下的隐疾发作,因此不过两年,即英年早逝,终年仅三十二岁。

陆绩生有二子一女,他的长子陆宏,后任会稽南郡都尉。次子陆睿,后任长水校尉。他在郁林所生的女儿陆郁生,十三岁时嫁给吴郡张氏的张白。岂知小夫妻只不过相处三个月,张白的兄长张温得罪孙权获罪,张白受牵连被流放,客死异乡。

陆绩之女:陆郁生

陆郁生“抗声昭节,义形于色,冠盖交横,誓而不许”,拒绝向当局的淫威屈服,和其母一起守节终身。她们母女奉祀“郁林太守陆绩”和“处士张白”两人牌位,被东吴士人赞誉为“义姑”,后来陆绩故居被女尼入主,称为“怀橘庵”,以怀念陆绩怀橘之事,至今遗存。龙湫山东侧的西长山上,有陆氏母女与怀桔庵历代尼姑住持的墓葬群。

怀橘庵中东南侧还有一口水井,一千八百多年来泉水终年不涸,正是用陆绩当年那块压仓的郁林石锻凿井栏的,所以这口井名曰‘廉井’。庭院深深,空隙间植草漫长。每月初一、十五,仍不时有人来此上香,悼念那位天不假年的清官陆绩,香火延绵不息。

嘉兴平湖怀橘庵:廉石井

陆绩去世时,恰在汉朝灭亡前一年,他虽仕官江东孙氏十余载,临终仍以汉臣自命,期待天下一统,遗言:「有汉志士吴郡陆绩,幼敦《诗》、《书》,长玩《礼》、《易》受命南征,遘疾遇厄,遭命不幸,呜呼悲隔!从今已去,六十年之外,车同轨,书同文,恨不及见也。

恰恰就在六十年后,西晋大军南下,攻灭东吴政权,华夏车书重新一统,可谓冥冥中自有天意。

因《三国演义》及其相关影视游戏的影响,军阀以百姓为鱼肉逐鹿争锋,智士以欺诈为本能成就功名,仿佛便是汉末时代天经地义的道理。然则真实历史中确实还有一些仁人志士,希望着维持两汉四百年法统,早日恢复秩序、平定乱世;如若不能,至少也能安定一方,救民水火,为这样的本心才决然投入到乱世污浊中。

这其中当然包括大众熟悉的荀彧、诸葛亮、赵云;亦包括大众所不熟悉的许多人,陆绩就是其中之一。论生平功业,他不过一偏远郡守;论家喻户晓程度,更远难比许多著名勇将或谋士。

可是比起那些仅为成就个人野心功名的好武弄险之辈,还是陆绩这样真正身体力行先哲修身治国之道、息息心念黎民苍生哀苦的人,其不朽人格、无瑕品行、皎洁操守,更值得后人敬仰。

就如太史公曾言:「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或如后世北宋张载之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user avatar   xiao-xia-yi-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庞统吧,因为演义里在落凤坡死得太惨,以至于要跟诸葛亮硬比地位时,很多人第一个想起的是法正甚至李严。其实论地位,庞统入蜀前的武职也是军师中郎将,跟诸葛亮一样。

三国志先主传:先主径至关中,质诸将并士卒妻子,引兵与忠、膺等进到涪,据其城。璋遣刘璝、冷苞、张任、邓贤等拒先主于涪,皆破败,退保绵竹。璋复遣李严督绵竹诸军,严率众降先主。先主军益强,分遣诸将平下属县,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将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阳,惟关羽留镇荆州。先主进军围雒;时璋子循守城,被攻且一年。

三国志庞统传: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


换句话说,庞统是在围攻雒城一年的过程中才中箭阵亡,此前刘备的行动不光是计取涪城,还打了N多次野战。刘璝、冷苞、张任、邓贤、李严等一大票蜀中名将都被刘备连续大败或者收降,然后刘备才包围了雒城,而这段时间,庞统都还在刘备军中。

甚至很有可能张任还死在庞统之前,因为历史上张任是出城迎战时被活捉的,而这一战大概率发生在围攻之前:

《益部耆旧杂记》:任勒兵出于雁桥,战复败。禽任。先主闻任之忠勇,令军降之,任厉声曰:“老臣终不复事二主矣。”乃杀之。先主叹息焉。

演义中的死法和历史中的死法差别显然还是很大的,演义是中了张任埋伏,正史中,一定要说也是刘循(手下士兵)杀的,而且没有任何中了敌人谋略导致丧命的记载,应该就是个意外。

俗话说,将军难免阵前亡(庞统是中郎将),率兵(也符合庞统担任武职)攻城被神射手狙中、或者中了流箭这种事更是很难保证一定不会发生,比方说狮心王理查都是攻城被射死的,对于一个将官而言,战死沙场也算是死得其所。演义就不一样了,经常见人吐槽说庞统一个谋士(而且演义里还是顶尖级的谋士)本应让敌人中计,竟然反而还中了别人的计被弄死之类的,当然,演义主要也是为了渲染天命之类的悲情。


演义里的”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那句话的确是抬高,不过庞统与诸葛亮齐名(甚至齐位)却是事实,所以在演义重点描写诸葛亮的情况下,庞统因此得点便宜也是正常。但是有了落凤坡一败,小说里的庞统似乎真的配不上与诸葛亮齐名。而历史上的庞统不仅入蜀前地位堪比诸葛亮(似乎比小说里的副军师还要更高一些),入川战役有功无过,死后也得到了陈寿的高度评价(陈寿本人将他比做荀彧,而“先主言则流涕”在曹操那边则是荀攸的待遇)。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user avatar   rico4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么,唐僧在花果山念一段紧箍咒,就会当上猴王吗?

如来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花果山的猴子会认为如来是猴王吗?

不扎根基层,群众是不会认可的!


原答案被折叠了:

盖世猴王为何裸死猴山? 数百头母猴为何半夜惨叫? 动物园最大猴群为何屡遭黑手? 游客投掷的食物为何频频失窃? 连环强 J母猴案,究竟是何人所为? 动物园管理处的门夜夜被敲,究竟是人是鬼? 数百只小猴意外身亡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这一切的背后, 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是性的爆发还是饥渴的无奈? 敬请关注今晚8点CCTV12法制频道年度巨献《题主的不归之路》 让我们跟随着镜头走进题主的内心世界…


user avatar   mou-na-n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么,唐僧在花果山念一段紧箍咒,就会当上猴王吗?

如来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花果山的猴子会认为如来是猴王吗?

不扎根基层,群众是不会认可的!


原答案被折叠了:

盖世猴王为何裸死猴山? 数百头母猴为何半夜惨叫? 动物园最大猴群为何屡遭黑手? 游客投掷的食物为何频频失窃? 连环强 J母猴案,究竟是何人所为? 动物园管理处的门夜夜被敲,究竟是人是鬼? 数百只小猴意外身亡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这一切的背后, 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是性的爆发还是饥渴的无奈? 敬请关注今晚8点CCTV12法制频道年度巨献《题主的不归之路》 让我们跟随着镜头走进题主的内心世界…


user avatar   zhao-da-w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毛泽东

《浪淘沙 北戴河》《沁园春》两首 等等




  

相关话题

  提尔皮茨在一战之后德国军界和公众中形象如何?应当如何看待他? 
  秦国为什么要统一中国? 
  如果明末宣王与崇祯搭档,明朝还有救(我的天)吗? 
  历史上有哪些人,本来是有丰功伟绩却被传的遗臭万年? 
  三国游戏中有哪些被高估和低估的人物? 
  古代的百万大军中,精兵大概有多少人? 
  西班牙民族为什么如此坚韧,八百年赶走阿拉伯人,七十六年圆梦世界杯? 
  清初的剃发易服是社会的全面进步吗? 
  为什么我读外国的历史总觉得相对轻松,而读中国史则大多是沉重的感觉? 
  有哪些让你感慨「连这都要被喷」的事? 

前一个讨论
诸葛亮为什么说运筹帷幄吾不如刘子初?
下一个讨论
伪古风受欢迎有多悲哀?





© 2024-12-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