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程昱? 第1页

  

user avatar   yao-jing-de-wei-ba-66-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于平民来说,这是一个恐怖的魔鬼。

对于曹操来说,这是一个执迷的忠臣。

客观来说,这是一个能力极强的,冷血而残酷的精英主义者。

当然,以上纯属个人看法,毕竟在大多数人眼里程昱其实没啥存在感,曹操阵容常被提起来的那几位,程昱存在感也就比荀攸高一点儿,跟郭嘉贾诩荀彧没法比。

然而历史上的程昱,却是一个存在感极强,生平事迹足以让人不寒而栗的角色。

要了解程昱,先得知道两件事。

第一件事,程昱出身于豪强,也就是汉末的大地主家庭,这样的出身让程昱从小得到的物质和教育资源就远非一般平民可比,从小程昱就和其他平民小朋友拉开了一生都难以企及的距离,参见迅哥和闰土……

第二件事,程昱原名程立,他少年时候经常梦到自己登上泰山,双手捧着太阳,刹那间,整个人发出了无穷的光芒,因而后来改名程昱——

《魏书》:昱少时常梦上泰山,两手捧日。

因为这两件事,可以想见程昱在少年时应该就拥有非常强烈的凌驾于一般平民之上的优越感与使命感,或许从那一刻开始,程昱就在内心深处种下了一个声音——

我和周围人是不同的,这个世界必须让我来改造,才会变得更美好

然而少年程昱甚至中年程昱都没有等来这个机会,程昱的人生在平淡中度过了整整43年……

哎,难道我这一生就要这么浪费掉了么,好不甘心啊……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程昱表现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

当时程昱的老家东阿县也遭到了黄巾军的攻击,县丞王度响应黄巾军,带着他们烧掉了仓库,东阿县令吓得翻墙逃跑,吏民纷纷带着老幼跑到渠丘山避难。

在所有人都惊慌失措的时刻,程昱却不慌不忙地派人对王度进行了侦察,发现王度得到城池后,居然主动弃城,退到城西驻扎。

刹那间,程昱明白了,原来如此,他们的实力连守城都做不到,该怕的不是我们,而是他们啊!

程昱找到县里的豪强薛房等人,告诉他们——

今度等得城郭不能居,其势可知。此不过欲虏掠财物,非有坚甲利兵攻守之志也。今何不相率还城而守之?且城高厚,多谷米,今若还求令,共坚守,度必不能久,攻可破也。

王度他们的实力根本就不行,不过就是想趁着咱们被吓跑把城里的财物搬空,如果我们找到县令,一起回城坚守,王度根本就拿我们没办法,等他们疲惫了,咱们直接出城干他一炮,他们立马玩完啊!

薛房等人觉得很有道理,然后同样的话,程昱对着吏民说了一遍,吏民给他的回应却是这几个字——

贼在西,但有东耳

你说的话,我们听不懂,我们就知道他们在西边,我们就只敢在东边呆着。

程昱愤怒了,刹那间,从少年时代就拥有的优越感与使命感,几十年来郁郁不得志的愤懑与紧张局势带来的焦躁感交织在一起,让程昱的思想发生了恐怖而彻底的蜕变。

程昱对着薛房等人恶狠狠地说道——

愚民不可计事

我懂了,他们根本就不值得我多说一句话,这个世界必须让我们这样的精英来统治,愚昧的民众不需要去教育,也不需要让他们思考,让他们一切按我们的意志去行动,这就够了,如果他们不服从我的意志,我就用尽一切手段逼他们去服从。

程昱不再说话,他秘密派遣数名骑兵在东山上举起旗帜让吏民看到,而后对着他们大呼道:“不好啦,贼兵来了!”接着就朝着山下的城池奔去。

什么,贼兵来了,那我们继续呆在这里不是死定了?怎么办!

这是民众的第一反应。

啊,那几个骑兵不是去取城池了吗?那我们也跟着去吧,反正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对吧?

这是民众的第二反应。

就这样,在恐惧与盲从心理的驱使下,之前打死也不敢回城的吏民突然鼓起勇气,跟着骑兵一股脑朝着城池冲去!

接下来的一切都如程昱所料,他们找到了县令,回到城池开始坚守,王度果然无法攻下城池,狼狈之下想要逃走,这时程昱打开城门带领吏民对王度发动攻击,王度等人落荒而逃,东阿县由此得到保全。

程昱成为了东阿县的救星,得到了平民百姓的真心拥戴,然而百姓们不知道的是,他们用崇敬的眼神去看待的那位英雄,正在用看垃圾的眼神看待他们,在他的内心深处,这些百姓已经等同于一个个没有生命的棋子。

公元192年,兖州刺史刘岱被黄巾军所杀,曹操率兵来到兖州,派人召唤程昱。

之前拒绝了刘岱召唤的程昱眼神中却突然焕发了几十年都没有出现的光彩,他立刻决意起身去帮助曹操,并且决定把自己的一切都毫无保留地献给曹操。

程昱的同乡对此感到不理解,询问他为何对刘岱和曹操的召唤如此差别对待,程昱冷冷一笑,没有回应。

一群棋子,我懒得和你们说。

程昱为什么这么看好曹操呢?说一下个人看法。

曹操之前担任洛阳北部尉和济南相时曾经采取过很多激烈而强硬的手段,比如设置五色棒,规定犯禁者一律棒杀,甚至打死了受宠宦官蹇硕的叔父,导致“京师敛迹,无敢犯者”,在济南强行捣毁祠屋,禁绝淫祀。

大概是因此,程昱和曹操对上了电波,他从曹操身上感受到了一股和自己相同的强烈意念,那就是——

精英必须用强硬的手段去支配人民,统治国家

程昱出道时候已经51岁了,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刘备在临终前曾经说过——

人五十不称夭

在那个年代,50岁是相当普遍的死期,也就是说,程昱的出道的年龄,已经是大多数人的死期。

我们知道历史的人都知道程昱活了79岁,他还有28年的寿命,但当时的程昱自己是不可能知道的,以他的视角来看,每一天都可能是自己的死期,明白了这个,加上程昱本身的思想,你也就不会难理解程昱接下来会做出的那个极为恐怖的事了。

公元194年,吕布趁着曹操打徐州时趁机入侵兖州,由于曹操之前在兖州杀了名士边让全家引起兖州豪强恐慌,所以吕布来了以后郡县皆应,只剩下鄄,范,东阿三县还在曹操手里。

眼看曹操就要变流浪军了,多亏荀彧和夏侯惇表现出色保住了鄄城,接下来则是程昱的高光时刻了,荀彧认为作为兖州豪强而且拯救过东阿县的程昱是兖州人崇敬的对象,所以希望程昱能出马保住范和东阿二县,对此,程昱当然非常愿意去做。

如果说,之前程昱还不能确定曹操到底是不是他心目中的最理想主公,那么,现在可以说他确定了,因为曹操在徐州的所作所为——

《曹瞒传》:自京师遭董卓之乱,人民流移东出,多依彭城间。遇太祖至,坑杀男女数万口於泗水,水为不流。陶谦帅其众军武原,太祖不得进。引军从泗南攻取虑、睢陵、夏丘诸县,皆屠之;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水经注》:曹操攻徐州,破之,拔取虑、睢陵、夏丘等县,以其父避难,被害于此,屠其男女十万,泗水为之不流,自是数县人无行迹,亦为暴矣。

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

是的,为了发泄父亲被杀的愤怒,曹操在徐州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一个20岁举孝廉,饱读诗书的文化人,竟然可以像斩草一般成片地收割着无辜百姓的生命。

至此,程昱才终于可以认定了,这个人就是他想要的主公,因为只有和他同样怀着一颗冷血而残酷的心,能够将百姓视为棋子乃至于可以随意收割的野草的人,才可以去建立一个完全由精英去统治支配底层平民的世界。

终于可以为曹操大人去做些什么了,你们知道,我是多么激动吗?哈哈哈哈!因为我已经认定了,曹操,这就是我要寻找的,能够建立那个我理想中的完全由精英支配的世界的人!

程昱立刻动身了,他首先来到了范县,成功劝服范县县令靳允坚守城池,在劝说过程中,程昱对曹操的形容是——

曹使君智略不世出,殆天所授!

我觉得,由于先天和后天的综合因素,人与人的智商和能力肯定是存在客观上的差距的,承认这个并没有什么不对,然而关键是,你认为人与人智商能力的差距主要是由什么决定的。

程昱认为曹操的智略是上天所授予的,也就是说,程昱认为人的智商能力之间的差距是基本甚至完全由先天造成的,正是有这样的思想,他才会逐渐将平民视为应该完全由精英支配的对象。

随后程昱又敏锐洞察到吕布军的动向,派骑兵到仓亭成功将陈宫拦截,最后跑到东阿协助县令枣祗防守,最终在程昱的努力下,范和东阿保住了,曹操回来以后,握住程昱的手激动地说道——

若非程卿之力,吾无所归矣。

不是你,我都没地方去了啊。

虽说有了反攻的基地,但曹操的表现却不怎么给力,回来跟吕布打第一仗就败得很惨,接下来跟吕布打又"数不利”,这时候蝗虫大起,曹军军粮也快没了,曹操垂头丧气,想直接跑去投奔袁绍算了。

程昱急了,老子这辈子都压在你身上了,你敢辜负我?他对曹操进行了一番严词劝说,上来就直接斥责曹操“临事而惧”“虑之不深”,接着又进行了利害分析,终于说动曹操放弃投靠袁绍。

那么曹操要如何解决军粮危机呢?

通过其他资料,我们看到了一些说法——

操围吕布于濮阳,为布所破,投绍,绍哀之,乃给兵五千人,还取兖州。——《谢承后汉书》

幕府(袁绍)唯强幹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故复援旌擐甲,席卷赴征,金鼓响震,布众破沮,拯其死亡之患,复其方伯之任。——《绍檄州郡文》

(袁)绍叹其(臧洪)能,徙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

东郡属兖州,那是曹操的地盘,怎么莫名其妙到了袁绍的手里呢?再结合第一第二条史料的说法,刨去夸张性的描述,大体情况应该是曹操虽然没投奔袁绍,但最终还是以割让东郡为代价,求得袁绍增援自己5000军队(估计还有很多粮草),并请袁绍出兵驱逐了东郡的吕布军。

然而袁绍支援的军粮要运来也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如何解决军粮问题呢?

程昱露出了恐怖而诡异的微笑。

别管了,交给我就行了。

接下来,一段让人看了以后汗毛都要竖起来的记载出现了——

《世语》:初,太祖乏食,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

那一天,程昱的老家,东阿县的百姓们听到曾经两次保护了他们的程昱要来的消息,一定会欢欣鼓舞,他们天真地纷纷出家门来欢迎这位英雄的归来。

然而,他们等来的却是程昱一道惨绝人寰的命令——

“把粮食都交出来……还有,你们身上的肉。”

刹那间,空气凝固了……不久,血红的狂澜席卷了整个东阿,无数一天前还鲜活的人转瞬间就被乱刀砍死,死后身体又被做成了人肉干,只是不知道程昱是以什么标准去判定可以拿来做人肉干的人……即便没被做人肉干的人,被夺去了粮食,活下去的几率也十分渺茫。

这些被做人肉干的人,被抢走粮食饿死的人中,可能很多都是程昱小时候的朋友和玩伴,甚至有程昱的“闰土",然而他们最终死在了自己曾经朋友的手下,死的糊里糊涂,到死他们都不明白为什么程昱要这样对待他们……

程昱做人肉干这件事很多人都知道,事件本身的恐怖让人不寒而栗,然而我不知道你想过没有,这背后还有一个比事件本身更恐怖的地方——

程昱为什么要选择自己的家乡下手?

说一下个人的理解吧,答案是最方便,损失最小。

要到一个县去掠夺粮食,甚至杀人做人肉干,总会遇到抵抗的,那么怎么才能让遇到的抵抗最小呢?程昱想到的答案就是,找自己的家乡。

这里是他的家乡,他从小就在这里长大,县里的豪强都是他的熟人和朋友,只要他和豪强们招呼一句,我这次来只动那些平民,不动你们,你们袖手旁观便是……这样商量好以后,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对平民下手了,遇到的抵抗和损失也可以降到最小……

这就是程昱选择自己家乡下手的原因吧,也就是说,程昱并不是疯了,他是在完全理性的情况下,做出了这样灭绝人性的行为,这比事件本身还要恐怖。

顺便说一句,在兖州之战期间同样缺粮,而且一向被大家视为道德败坏的吕布,是怎么做的呢?

吕布没有吃人肉,他甚至不愿意去劫掠百姓,他宁肯舔着脸跑去求当地豪强给口吃的——

李叔节与弟进先共在乘氏城中。吕布诣乘氏城下,叔节从城中出诣布,进先不肯出,为叔节杀数头肥牛,提数十石酒,作万枚胡饼,先持劳客。

结果想当然,作为草根的吕布得不到豪强支持,那些人都是向着曹操的,结果吕布吃着半截,被人打了一闷棍,狼狈逃走——

布到乘氏,为其县人李进所破,东屯山阳。

就这样,在程昱的帮助下,曹操等到了袁绍的援助,并最终赶走吕布夺回了兖州。

程昱成功了,曹操成功了,踩在无数百姓的尸骨之上,他们成功了。

之后程昱得到了曹操的重用,曹操迎天子后,程昱被任命为东中郎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

刘备失去徐州,前来找曹操,曹操询问大家如何处置刘备。

郭嘉的看法是不能杀,杀了刘备会失人心。

然而程昱看见刘备,瞪大了血红的双眼,他当即对曹操给了自己的解决办法——

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

杀掉他,必须立刻杀掉他啊!!!

现在评价这件事时候,大多数人认为郭嘉说得对,然而个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注意程昱对刘备的评价,重点在这四个字——

甚得众心

对,因为这点,所以程昱一定要除掉刘备,因为他明白,刘备的这个特点,让他成为了理所当然的曹操集团的天敌。

不论是程昱还是曹操,都是冷血而残酷的精英主义者,在他们心中,人民只是棋子甚至野草,可以随意利用甚至杀戮。

然而刘备不同,刘备的特点是仁义,这点儿在刘备担任平原相时候展现的淋漓尽致——

《魏书》:是时人民饥馑,屯聚钞暴。备外御寇难,内丰财施,士之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众多归焉。

根据《魏书》的记载,刘备来到平原国时,平原国饿殍遍地,很多活不下去的饥民聚在一起四处抢劫。

刘备来了以后,对外抵御侵扰的贼寇,对内救济贫困的百姓,哪怕是低级士人,只要来找刘备,刘备都跟他坐一张席子,跟他一起吃饭,耐心询问他们的意见,就这样,刘备竟把绝望之地建设成一片乐土,很多人外地人都跑来平原国投奔刘备。

再说一个更为鲜明的对比,刘备在和袁术作战时,被吕布袭击后方,此时刘备军也跟兖州之战时的曹操军一样陷入了粮食危机。

然而刘备在这种情况下,竟然不顾士兵溃散抛弃他甚至哗变砍了他的危险,依然禁止士兵劫掠百姓,带着士兵进行了一场无比疯狂的死亡行军, 一路上他手下的官员和士兵不得不靠着吃先饿死的同伴的尸体继续走下去,史称“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穷饿侵逼”,惨不忍睹,即便如此,这些人居然还不抛弃他,就这么一路吃着同伴的尸体跟随着他。

最终,刘备的疯狂行为感动了土豪麋竺,麋竺将妹妹嫁给了他,散尽家财帮刘备重新振作,并且从此一生对刘备死心塌地,不离不弃。

刘备这样的表现,让程昱感到了无比的恐慌,他深刻地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占绝大多数的毕竟是无数身处底层的草根平民,一旦民众真的起来反抗,那么一切将人民视为棋子与野草的剥削者们的下场可想而知。

刘备,这个家伙,竟然似乎有那么一股不可思议的魅力,他可以和底层民众打成一片,让底层民众真心拥戴他,愿意为他而战。

所以,必须除掉刘备,不除掉他,那些如同散沙一般的民众,万一在他的感召下团结起来,到时候曹操集团要怎么办?

我觉得,如果站在曹操集团的立场,程昱立刻杀掉刘备的建议才是无比正确的,长痛不如短痛,哪怕忍受一时的损失,也绝对要比放过刘备这个天敌要好。

曹操最终没有听从程昱的建议,他虽然和程昱一样残酷,但在内心深处还是存着一份“廉价的善良”,就是在不怎么损害自己利益的情况下,曹操愿意把自己的“善良”施舍给别人,具体到杀不杀刘备这件事上,曹操并不认为刘备对自己会有这么大的威胁,所以他不愿意杀掉刘备。

接下来程昱还有很多出色的表现,比如在官渡之战中带着700士兵守鄄城,准确认识袁绍性格的程昱拒绝了曹操的增兵建议,结果袁绍看到程昱兵少果然不来攻,以及渡河破高蕃等。

然后程昱最担心的始终是刘备,刘备向孙权求助后,大多数人都认为孙权会杀刘备,程昱却忧心忡忡地说道——

孙权新在位,未为海内所惮。曹公无敌於天下,初举荆州,威震江表,权虽有谋,不能独当也。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难解势分,备资以成,又不可得而杀也。”

不,孙权现在是需要联合刘备对抗曹公的,所以他不会杀刘备,等他们分开以后,刘备已经成势,到时候他一样不能杀刘备。

程昱为什么这么担心刘备?

我觉得是因为在此之前,他已经看到了在刘备的感召之下,人民觉醒后的力量——

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刘备)。比到当阳,众十馀万

十多万人,居然宁肯跟着刘备颠沛流离,也不愿意在原地等待曹操的到来,从这一刻开始,人民已经在用脚投票。

接下来的赤壁之战,不可一世的曹操又惨败给了孙刘联军。

对这一切,程昱感到了困惑和恐慌……难道,我错了吗?这就是民众的力量,是吗,我理想中的那个世界不可能实现了吗……他到底对还是不对?

当曹操抚摸着程昱的后背,赞美程昱的功绩时,程昱却落寞的叹息道——

知足不辱,吾可以退矣

从此,程昱交还兵权,闭门不出。

或许,在那一刻,程昱理想中的那个世界,已经在他的内心深处开始逐渐走向崩塌。

接下来,程昱又活了11年,在这11年中,他的内心一定在不断地崩塌,因为他不断地在看到觉醒的人民的力量——

操之西征也,河间民田银、苏伯反,扇动幽、冀。
明年使於谯,太祖问济曰:“……今欲徙淮南民,何如?”济对曰:“……然百姓怀土,实不乐徙,惧必不安。”太祖不从,而江、淮间十馀万众,皆惊走吴。
《曹瞒传》:是时南阳间苦繇役,音於是执太守东里衮,与吏民共反,与关羽连和。
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

无数的人民逃离曹操的统治,或者掀起对曹操的反抗,曹操的统治不断地在动摇,汉中之战曹操被刘备击败,关羽发动北伐,擒于禁斩庞德,歼灭曹操七个军,威震华夏,曹操惊骇之下想要迁都以避其锋芒,要不是孙权捅了盟友一刀,曹操说不定会被逆推掉。

这就是底层人民的力量,由于物质和教育资源的匮乏,或许他们中很多人会存在知识少,盲从的情况,但他们终究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也明白自己需要什么,也终于会在一定条件下觉醒。

漠视底层民众,将他们视为棋子与野草,妄图完全支配他们的思想,建立完全的精英主义统治,这是不可能做到的,毕竟这个世界的绝大多数组成部分正是人民。

关于程昱最终的结局,还有一件事可以说——

《世语》:初,太祖乏食,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

曹操死后,曹丕建立了曹魏,然而程昱最终却没能在活着时候当上三公,按这记载的说法,大概情况是朝廷最终因为程昱做过人肉干,而对他失望,把他做人肉干这事儿宣扬了出去,并且把不给他三公之位作为了最终的惩罚。

嗯,看起来这似乎是一场“迟来的正义”嘛……

然而我想问一句,如果做过人肉干的程昱没资格当三公,那默许了程昱做人肉干,并且多次屠戮百姓的曹操为什么就有资格被追尊为魏武帝呢?

曹丕能回答吗?曹魏朝廷能回答吗?我想是不能的。

因为,这个所谓“迟来的正义",无非是权势者凭借罪恶的原始积累成功后,进行的一场虚伪的洗白,而程昱,这个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曹操集团的人,最终结局就是成为了一个可悲的献祭品。

—————————————————————————————————————

我的知乎主页,里边还有很多其他有意思的回答,欢迎大家关注我。




  

相关话题

  曹操的能力在帝王中能排前十吗? 
  古代官员如果文学功底尚可、即兴写诗词能力差,仕途顺利有戏吗? 
  如何看待荀彧之死? 
  曹魏时期,曹操庙的五批从祀人员是出于什么政治考量而确定的? 
  历史上三国时期的张飞是不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人物? 
  当时王朗劝降诸葛亮能给出多大诚意? 
  如何看待《晋书·陈寿传》记载的“陈寿索米”一事? 
  刘备临终之前,为何将兵权交给李严而不交给诸葛亮? 
  请问260年,魏国皇帝曹髦讨伐司马昭,如果成济不杀皇帝,倒过来杀贾充,有没有活路? 
  孙乾,简雍,糜竺,伊籍等人在刘备政权中扮演的是何等角色?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三国题材的文艺作品里通常将蜀汉列为正派形象?
下一个讨论
三国众人如果看到《三国演义》会有什么反应?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