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政策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能给予我国改革所急需的合法性支持,因此往往被做一些政治性的解读,被用来替改革开放做理论背书。这种解读当然是不对的:这是俄国的事情,而且是俄国近百年前的事情,怎么能用来指导中国实践?列宁全集有60卷,只要去翻,什么样的话列宁没有说过?因此,在讨论新经济政策时,最好不好相信教科书上的政治性解读,就事论事的去分析。
=============================================
首先从原因分析
新经济政策与斯大林后来搞的“一国建成社会主义”,其根本分歧在于对世界革命如何看待,由这个问题自然又会引发对俄国革命如何看待。当然,最核心的分歧在于,对西欧革命如何看待。
以上这句话看似绕口令,但如果用最简单的话来说,那就是:西欧到底会来帮我们,还是会来揍我们?
对于列宁,以及同他一起长期流亡西欧的布尔什维克早期领导人而言,代表的是一种从沙俄时代就开始出现的贵族革命家传统:大多出身富贵家庭,西方哪个国家都去过,见得多啦,非常熟悉西方那一套,经常和欧洲其他国家的革命者坐在西欧大都市的咖啡厅里谈笑风生。
在列宁看来,即使落后的俄国革命成功,仍然不能走向社会主义,只能维持住政权,等待并支持英法德的工人阶级取得政权,然后一起建设社会主义。这种浪漫主义的革命情绪在当时看来并非不对,即使是社会主义思潮最薄弱的英国,工人阶级都上街声援俄国革命,码头工人甚至罢工,拒绝为干涉俄国的军队装卸物资。德、奥这两大战败国的故土更是直接爆发了多次革命,建立了巴伐利亚和匈牙利这两个短命的苏维埃政权。
因此,列宁将新经济政策视为短暂的退却:先把政权巩固住,等到西欧革命胜利了,再说。
而斯大林代表的是俄国革命中的另一路人。斯大林出身贫寒,又来自于远离彼、莫这些一线城市的高加索山区,还是个少数民族,完全是靠着个人的奋斗和历史的进程,通过立足俄国本土的大量实际工作成长起来的党的干部。
要说国际主义,斯大林当然有:一个格鲁吉亚人,不去闹民族独立,跑来和一群俄罗斯人一起造反,这还不国际?但是,只谈国际主义,不谈民族主义,毕竟图样图森破,而各种形形色色的极端民族主义分子,斯大林见得太多了:高加索地区至今都是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国际恐怖主义最横行的地区之一,常年在这种地方工作,大概也知道国际主义是怎么回事。
更大的转折点是1920年的苏波战争。按照列宁等人的看法,一旦红军杀进波兰,长期被地主和资本家压迫的波兰工农必定箪食壶浆喜迎红军,隔壁的德国工人听闻王师开到,必定群起革命响应,届时必定欧洲山河一片红。
然而,理想很性感,现实很骨感。斯大林被任命为西南方面军政委,和叶戈罗夫一起带兵杀进了西乌克兰和波兰,结果被各种波兰农民揭竿而起各种暴打啊。这时候再看莫斯科的大会上还在喊什么世界革命口号,还在喊什么依靠波兰工农,我觉得斯大林是很想去踢桌子的。
此战,红军惨败,回去开分锅大会,图哈切夫斯基把锅甩给斯大林,指挥部的托洛茨基、加米涅夫一看也跟着骂斯大林,列宁一看有替罪羊了,大喜,立即跟进,斯大林被惹毛了连列宁一块骂。斯大林之所以得罪了列宁还没有被打倒,主要是由于他代表的俄国革命的本土派实力也很强大,并不是列宁能够轻易触动的。
这样一来,斯大林的观点就和列宁有着根本不同:西欧非但不会来帮我们,反而会来揍我们。不仅他们的资产阶级会来揍我们,甚至连他们的工农群众都会被忽悠着一起来揍我们。
从这种观点出发,“新经济政策”这种得过且过式的政策就是完全不能容忍的。1905年的俄军打不过日军,1917年的俄军打不过德军,到了1920年的红军,甚至连波兰军队都打不过。既然列强一定会来揍我们,那么依靠这样的军队是完全不能抵抗的,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事业会被列宁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所彻底断送。
因此,从加利西亚的死人堆里爬回来的斯大林认定: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要谈论世界革命,首先就要武装保卫苏联:如果连苏联这个社会主义明灯都弄没了,哪里还有什么世界革命?相反,苏联强大了,红军可以打出国门,到那时,红军打到哪里,社会主义就建设到哪里。而要武装保卫苏联,就必须要有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但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又恰恰是苏联最薄弱的。那么,结论也很简单了:废除新经济政策,转而实施高速工业化,将苏联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
接着从政策分析。
尽管中国的教科书把新经济政策吹出花来,但苏联即使是在去斯大林化以后,仍然对新经济政策没几句好话。我们耳熟能详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头,对新经济政策也有负面的描写。说到底很简单,新经济政策不过就是继续俄国在一战以前走的道路,很大程度上甚至是在进行斯托雷平开始而未尽的改革。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打倒了沙皇,又重新搞沙皇那一套,那我们革命是为了什么?沙皇的军队曾经被德日杀的溃不成军,那么有理由相信,我们的红军也会同样不堪一击。既然我们重新搞沙皇那一套,那么有理由相信,我们的结果也不会比沙皇好多少:革命之后杀全家。
插一句。所谓斯托雷平的改革,核心内容就是要消灭俄国农村的村社制度,消灭村社的土地公有制,转变为基于土地私有制基础之上的小农经济,再由小农经济经由土地兼并,转变为资本主义农业。在战前,由于斯托雷平的改革,俄国的土地公有制已经走向解体,但斯托雷平不久被杀,再不久又爆发一战,改革已无从谈起。但列宁对斯托雷平改革相当推崇,认为假如斯托雷平改革成功,那么俄国就会走向和谐稳定,以至于一度对革命前景悲观失望:斯托雷平干了布尔什维克的事情,那么要布尔什维克搞毛?官方逼死同人。
土地私有制的小农经济是与斯拉夫的村社传统完全相悖的。深受斯拉夫文化影响的斯大林自然不能接受,其他本国土生土长的布尔什维克也未必能够接受,这是斯大林后来打倒贯彻列宁路线的布哈林的思想基础。同时,从村社直接向社会主义集体农庄的跨越式过渡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并非没有依据:马克思本人就持这种观点,提出过著名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可惜的是,这个理论在我国又被刻意包装做了理论背书),用大白话说,那就是村社是公有制,集体农庄也是公有制,那么很简单嘛,共产党跑过去夺了权,再给农民发几台拖拉机,那就是社会主义的机械化大生产了。
斯大林后来的农业集体化也是这么搞的。夺权很简单,这种打打杀杀的事情对于战斗民族而言喜闻乐见。再发几台拖拉机就麻烦了。还是回到上面的事情:要搞重工业啊。
既然都是要搞重工业,而且时不我待,那么怎么能像新经济政策一样,拖拖拉拉的,先搞搞农业,发展好了农业再搞轻工业,发展好了轻工业再搞重工业。你看,新经济政策说起来好像很有道理,问题是,我们现在开了上帝视角一眼就看出不靠谱之处了:
列宁在1924年就已经去世了,但是,只要再过17年,就会有600多万精锐的西方军队在一夜之间越过国境杀进苏联。同时,只要苏军表现出稍微一点点的懦弱,100多万东方军队会同时越过国境杀进远东。而当时苏联军队可是连50万劣势装备的波兰军队打不过。
当时的局中人没有上帝视角,当然感受不到这种威胁,否则就不会有斯大林和布哈林的争论。但是,如果俄国人没有感觉到巨大的威胁,也就不可能支持已经得罪了列宁,并为托洛茨基、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等党内实权派所不容的一个格鲁吉亚人去领导国家。
斯大林的具体做法,我在这里已经说了,就不必多说。
斯大林这么老辣的政治战略家为何前期会低估纳粹德国? - 历史===========================================================
至于为什么在消灭了希特勒之后,斯大林还是死不悔改,继续维持这种体制而不改行新经济政策,原因也很明显:
“我不经意地对斯大林提到,我们掌握了具有可怕摧毁力的新式武器。这位苏联领导人对此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兴趣。他只是说,自己很高兴听到这个消息,并且希望我们用它好好对付日本人。”——杜鲁门
斯大林没有特别的兴趣,是因为他早在杜鲁门之前就已经听说了原子弹这回事,而当时的杜鲁门还没有获悉曼哈顿计划的资格。但是,当日本这头狡兔还没有被杀死的时候,美国盟友便笑眯眯的对斯大林说:煮你这条走狗的锅我们已经备下了。想想看,斯大林听了会是怎样一种心情?
斯大林面无表情的回到莫斯科,叫来了库尔恰托夫。又过了四年,杜鲁门忽然听到轰的一声:“煮你小子的锅,老子也备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