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武帝纪》:太祖...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
《世说新语》:“魏武少时,尝为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至。”庐中人皆出观,帝乃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
其中不治行业就是为非作歹的隐语,具体见下面这个帖子。
《三国志·魏书五》:武宣卞皇后,琅邪开阳人,本倡家。年二十,太祖于谯纳为妾。
这方面都铁证如山了。
《异同杂语》:“太祖尝私入中常侍张让室,让觉之乃舞手戟于庭,逾垣而出。
曹操父亲曹嵩贪污行贿。因为实际工作能力不佳,对黄巾作战不利,于184年被罢免。
《后汉书·宦者列传第六十八·曹腾传》:嵩灵帝时货赂中官及输西园钱一亿万(一说法认为约合两吨半黄金),故位至太尉。
《后汉书·孝灵帝纪第八》:十一月,太尉崔烈罢,大司农曹嵩为太尉……夏四月,汝南葛陂黄巾攻没郡县。太尉曹嵩罢。
在此之前,曹操建议皇帝修改罢免没有工作能力官员的法令。理由是这种“打老虎”的方式有包庇嫌疑。
《魏书》:是后诏书敕三府:举奏州县政理无效,民为作谣言者免罢之。三公倾邪,皆希世见诏用,货赂并行,强者为怨,不见举奏,弱者守道,多被陷毁。太祖疾之。是岁以灾异博问得失,因此复上书切谏,说三公所举奏专回避贵戚之意.....太祖知不可匡正,遂不复献言。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曹嵩贪腐集团被打倒后,曹操害怕朝廷追究他,于是称病辞官。在乡下,他和许攸等叛乱分子有联系(虽然没有参与,可后来关系也一直很好,并没有举报)。
《三国志武帝纪》:顷之,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灵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
《曹瞒传》: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馀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
古来犯宵禁者都是蹲局子,最多打两下板子。曹操却不管什么罪行都统一判死刑。
《资治通鉴》: 每犯必戮。
《魏晋世语》: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孙盛杂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排除美魏的魏书,事件情况非常明显。
汉灵帝死前把国家军事权力托付给蹇硕,位置高于何进,让他辅佐刘协为帝。还安排曹操当蹇硕的部下。
《资治通鉴》:是时,置西园八校尉,以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都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校尉,淳于琼为佐军校尉,又有左右校尉。帝以蹇硕壮健而有武略,特亲任之,以为元帅,督司隶校尉以下,虽大将军亦领属焉。
帝以辩轻佻无威仪,欲立协,犹豫未决。会疾笃,属协于蹇硕。丙辰,帝崩于嘉德殿。
但曹操却背叛了皇帝,投向了立刘辨的叛党何进一伙。
《魏书》:太祖闻而笑之曰:"阉竖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既治其罪,当诛元恶,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将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见其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