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教育勤奋
你可以看看作家莫言的家族。
莫言的回忆文章很多,说他们家当年如何如何惨。
比如60年代吃不饱饭,比如上不了中学等等,都与他的家庭成分有关。好像是挺惨。
但是我们也能看到另外一些事。
比如吃不饱饭的时候,他家在城里工作的亲戚会送一些吃的过来。
比如60年代初他大哥考上了华东师大。
比如在WG期间,莫言招工当了工人,当工人的时候又去当兵了,这时候家庭成分咋就没影响了呢?
莫言的文章看看其实挺有意思,没能上学是受家庭牵连,能招工当兵是个人奋斗,,,
但是莫言的文章看全了,题主的问题就有答案了。
当年的地主家族,只要有一定的年头,一般都会有人在外读书。在刚解放的时候哪怕是小学毕业都是属于人才,在各级政府部门,学校,企业等等谋得一份工作,你看着是被打倒了,实际上人家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哪怕是WG时期,人家莫言先生也有人脉,招工当兵都有关系可走。后来改开了,都“平反”了,那就更不是个事了吧!
想到什么写什么吧
我爷爷家邻家就是一个资本家
那几年这老爷子每天都要被一群red guard拽出去转一圈
不过老爷子倒是挺乐观,每天被拽走的时候都会堆着笑脸说“小将们来了,咱走吧”
但是斗了几年大家兴致就差了
倒也不是别的,老爷子一个月可以领360元分红,我爷爷都感慨那个年代每隔两三天就能闻到隔壁的肉香味,而另一个职业是工人的邻居家里孩子饭后就在床上躺着不动,这样减少身体运动可以扛饿,当时这家孩子的妈一边哭着一边说“我们家孩子有志气”。
到最后,天天拽老爷子出去的群众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天天拽的人没事吃香喝辣的,我们怎么越过越惨呢?
所以,神像崩塌没准不是因为那个年代的人被蒙蔽了
他们被批斗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是精英,精英的孩子,大概率还是精英。他们的父辈有钱,有资源,有智商。那么他们教育出来的孩子又能差到哪去呢?
首先文革是错误的啊 国内经济全面倒退十年
虽然当时我们也在国际上被美苏全面封锁了
但是你要知道文革是错的
教育和传承啊,你们以为的教育是小镇做题家??真正的社会运行规律赚钱的技能除了家里人谁教你?
电影《1942》里,张国立演的地主在逃荒路上说了一句话:“我知道咋从一个穷人变成财主,不出十年,你大爷我还是东家,那时候咱再回来……”
真正有用的东西,学校教不了。你老子却可以传授给你。
五代时期吴越王钱镠开创的杭州钱氏家族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不是地主都传不了这么久。但人家在近代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
放到上千年的时间纬度里来看,文革只是一朵小浪花罢了。
认识几个。
A国民党军官后代,文革非常惨,父亲被批斗致死。改开后在香港的父亲的战友火速将他接走。现在家产上亿。
B退出国民党的抗日将领后代,文革父亲被批斗但没死。改开后平反,获得政府补助。现在家产上千万。
C地主兼小学校长后代。建国前父亲就将家产全部拿出来搞小学,建国后父亲当过县长。文革被批斗至死。C现在是普通人。
D爷爷纯地主,文革被批斗没死。改开后位于泰国的二叔火速回家。在二叔的支持下创业现在富甲一方。
E家里建国前开酒厂,建国后公私合营。然而还是被公家吞了。家里最后的黄金在文革时被搜走,父亲自杀,现在普通家庭。
F建国前恶霸家庭,建国后两个伯伯跑出国,父亲劳改多年但没死。改开后两个伯伯荣归故里,现在富甲一方。
还有其他很多。
总结一下,地主、国民党、资本家背景的家庭,无论做没做过坏事,凡是建国时逃离的都不错。凡是建国时被“团结”的都很惨。后来能起来的大多都是靠海外关系。
另外还有一个特点:文革不直接杀人,或者说直接杀人很少。大多数死人都是自杀,一部分是折磨致死。那些真正有罪的因为送劳改,往往过得不错。
死的那些,大多都是以下几种情况:
1,比较有气节,没做过坏事,心里委屈,不堪受辱。自杀。
2,亲朋好友都走了,唯独他拒绝离开,结果被折磨的时候没人搭救。折磨致死。
别的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个世界应该要有公道。
好人应该受到嘉奖,坏人应该受到惩罚。比坏人还坏的人,应该受到更严厉的惩罚。这就是公道。
很显然,文革在这个问题上简直是背道而驰。真正做到了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
它对人心的摧残,远远超过了它所造成的破坏本身。
听说杨振宁刚刚得了感动中国。
让各位来选,你们会愿意当当初拒绝回国的杨振宁,还是当积极回国的邓嫁先呢?
我相信,这两者都有人选。
但是,如果对面不是邓嫁先,而是文革之中非正常死亡三位数的两院院士呢?
你会怎么选?
当然,我相信还是会有人选择回国,选择留下的。毕竟“他的本意是好的,死了是你运气不好,怪不得别人”。
最重要的是读书熏陶和父母讲述祖辈艰难创业的故事激励
清朝时,八代祖因为吃不上饭,13岁去给商家当伙计学徒,多年艰辛,到当掌柜,再到自立门户。提携家中子侄到省城读书。后代安排子弟一人经商,一人守家种地,一人读书。经商以扩大产业,种地以给家族留有退路,读书以熏陶家风不坠
民国时,已经是五代富商。祖辈大学毕业,直接全班加入国民党,并没有太多选择余地。内战国民党战败以后,家财全部充公,一无所有。回家一边种地,一边当老师。后来动乱来临,不让教书了。长辈工作的开除,读书的赶回家。祖辈曾经被多轮调查,因为释放过被俘的gcd,最后被调查的说是好人,只是不让教书了。但是也经历了被同村和附近村子的各种批斗。当时同村有国民党同样回家种地的被迫自尽。祖辈却在80年左右还领取到不少国家补偿。
在那10年全部不读书的时候,祖辈会偷偷给家中子侄背诵诗词歌赋,论语,中庸。还讲述资治通鉴的故事。
到了我小的时候,虽然在农村,父母会经常讲述祖辈走南闯北,各种做生意的小故事故事。从小,就有自己成就一番大事的愿望。还有就是长辈的自然熏陶,不自觉的对读书的兴趣。
现在大学毕业财务自由以后,全部心思转向四书五经,经史子集。有时候也会感叹,或许是祖辈的经史传承,代际熏陶,让自己锐意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