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从进化角度来说,女性月经有何意义?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you-ling-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下面的两个高赞答案,充分证明了知乎上评价高晓松的一句名言:看他一套一套的,曾经以为他懂得很多,直到他讲到了我熟悉的领域。这某种程度上也表明,不严谨的、道听途说的科普究竟有多害人。

----------------------

高赞 @吴亮 提出了一个很流行观点,即“高度侵袭性的、绒毛受血的”胎盘和子宫内膜的进化博弈导致了月经的形成,其主要观点是:胎盘具有高度侵袭性,让子宫必须进化出足够厚的内膜来承载,但是这又导致不健康的胚胎会滞留在内膜上,月经能定期清除掉不健康的,活力不足的胚胎,避免妊娠九月的巨大浪费。

这个观点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但它是非常片面的。其中引用的大段引文,有很多是对妊娠生理一知半解的民科言论。别一看英语就觉得逼格很高,没这回事。

单说结论,胎盘的侵袭性和月经有直接关系,是对的,但道理并不是那么简单。

我先用通俗的话解释一下“胎盘的侵袭性”是怎么回事。

你们可能以为胎盘的工作方式是长出血管从子宫动脉直接吸血,跟蚊子一样,高赞答案就是这么说的,原话是“不断生长的胎盘逐渐长了进去并穿过动脉壁与母体血管连接起来,直接把血液输送到到饥肠辘辘的胎儿那里”。

但这是错的!胎盘根本不是这样子的。胎盘微结构的基本单位是绒毛。无数绒毛插入子宫内膜,就和化尸粉一样溶解内膜,化为一片血海,而被侵蚀穿透的并不是子宫螺旋动脉,而是螺旋动脉的最后分支毛细血管,这时候胎盘范围内没有完整微血管结构了,微小的绒毛末端浸泡在血海中,总面积大得惊人,绒毛内部有来自脐血管无限分支的微血管,它和“血海”之间进行物质渗透交换。在这个过程中母血和胎儿血不接触,母血也不输送到胎儿身上

而高赞答案中,“在胎儿身上,一些从父亲那儿遗传到的基因会在胎盘中激活,这些激活的基因将会无情的以牺牲妈妈的代价给自己挣福利。”,更是缺乏基本分子生物学常识的错误。因为Y染色体上没有胎盘调控基因,这些基因是在常染色体上的。

其实用一个非常简单的逻辑就可以证伪这一点:常染色体并没有雌雄之分,按照这位引文作者的逻辑,胎盘的侵袭性是“父系的遗传印记”,那岂非女性胎儿就不会有胎盘了?

好,言归正传,现在我们理解胎盘的侵袭性是怎么回事了,它就是一个把子宫壁融化腐蚀掉,在胎盘的范围内化为血池,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跟埃博拉病毒一样凶残,而胎盘能这样做,是因为受精卵在分裂过程中会产生能够像癌细胞一样侵蚀子宫内膜的细胞,叫做滋养细胞。

受精卵开始分裂后,在囊胚早期会分化成两部分细胞,一部分是胚胎干细胞组成的内细胞团,最终形成胎儿,另一部分是滋养细胞,组成合体滋养层,形成胎盘和脐带,后者在分娩后就脱落。显然子宫壁被侵蚀是危险的事,母体的进化策略是大幅增厚子宫内膜,把胎盘结构局限在内膜中,分娩时才好一次性脱落。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滋养细胞要完成侵蚀子宫,形成胎盘的功能,就必须有高度侵袭性。

这种侵袭性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滋养细胞对组织具有天然的侵蚀和破坏性,它形成的组织残留在子宫内膜,就会继续破坏子宫内膜的血管,可能导致大出血。第二,滋养细胞会分泌各种激素释放入母体血液,支配母体的激素分泌,抑制母体的同种异体免疫,以帮助维持妊娠。

第一点刚刚已经说过了。关于第二点,高赞引文说胎盘会分泌激素操纵母体,说了一堆雌激素提高血糖,还有升高血压之类的,这是对的,但却没有提到最重要的部分。我很怀疑引文的作者对妊娠生理到底了不了解,连最关键最基本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都不知道,反而东拉西扯一大堆次要问题?

要知道HCG到底有什么用,我们要先了解月经周期的基本原理: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生长和脱落由激素控制,体内雌孕激素的周期性变化刺激着子宫内膜的变化。首先子宫内膜在卵泡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下增生,达到一定厚度后(需要两周)就排卵,排卵后的卵泡转化为月经黄体,分泌孕激素,支撑子宫内膜进入分泌状态,为着床做好准备。但若没有胚胎着床,再过两周,黄体退化,孕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子宫内膜失去孕激素的允许作用而坏死脱落,称为撤退性出血。这就是月经。

而卵泡的周期性发育由垂体分泌的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控制,其中排卵、卵泡转化为月经黄体、月经黄体维持这三项功能是黄体生成素的功劳,而月经周期的末期黄体生成素水平急速下降,黄体遂退化。垂体的这两种激素又是由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控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是一套精密的系统,大头目是下丘脑,整个周期都是它通过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决定。

如果受了精,最早在第6天,胚胎分化出滋养细胞,开始分泌HCG,并且随着胚胎发育和滋养细胞的增殖而迅速增多。而着床也大致发生在这一时期,通常为受精后第一周末到第二周初。着床后合体滋养层随即侵蚀血管,HCG进入母体血液,像垂体分泌的黄体生成素一样刺激黄体,维持黄体的持续存在而不退化,这种受到HCG刺激的黄体称为妊娠黄体。妊娠黄体继续分泌大量孕激素,使子宫内膜进一步增厚并始终维持分泌状态,不再出现黄体退化导致的孕激素撤退性出血——月经了。

可以说,侵袭性的合体滋养层,本身就具有物理上的黏附、侵蚀和化学层面的激素分泌两种固有属性,而侵蚀性保证了它分泌的激素必定进入母体血液。这两者互相依存,都是滋养细胞侵袭性的表现。其根本目的是维持并强化子宫内膜的分泌和蜕膜化,积极利用条件良好的子宫内膜为胚胎发育服务。

看起来很美是不是?不是的。人体不是完美的,早期胚胎完全有可能死亡或着床失败,现在的主流观念认为,2周前极早期的妊娠丢失(通俗说是胚胎死亡),概率可能远超预期,只是一般人除非停经否则不会去查HCG,所以难以真正评估概率。但具体概率不清楚不等于就不存在,更不等于可以忽略不管。

如果在妊娠初期胚胎早期死亡,残存的合体滋养细胞不一定死,仍然会在子宫内膜上增殖,虽然一开始数量很少,但不把它清除掉,后果就跟流产没流干净一样,任其发展的话,随时有大出血的可能

此外,滋养细胞还有癌变的可能。有一类妇科疾病,叫“滋养细胞肿瘤(trophoblastic tumor)”,通俗讲,就是以前所说的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当然现在分型细化多了,新分型就不展开谈了。这是滋养细胞残留在子宫内膜上不断克隆性增生的产物。

所以,母体绝不能允许滋养细胞留在子宫里不走。如果胚胎死亡,就必须及时清除掉滋养细胞,否则是会死人的。滋养细胞远比你们想象的凶狠。

高赞引文说不良胚胎需要清除出体外,这是错的。早期胚胎很小,也就几毫米长,完全可以吸收,无需清除。实际上早期双胎妊娠和不完全分裂的连体胚胎相当多见,但往往两胚大小不等,小的发育不良退化吸收或在大胚胎的体内被吸收,或形成寄生胎者都非罕见,已经充分证明死亡胚胎的吸收是人体常规功能,特别是早期没有形成骨骼结构的胚胎,非常容易吸收。

但是滋养细胞不一样,刚刚说过,胚胎死了它们不一定会死。如果子宫里还有其他胚胎正常发育,滋养细胞会在趋化因子(CXCR16、CXCR4、CXCR7等)作用下或凋亡,或趋化于正常胎盘所处的底蜕膜,不需要月经去搞清洗。这就是为什么正常妊娠期间一般不会同时发生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和绒癌的原因。但如果宫腔内已经没有活胚胎,情况就不一样了。子宫必须及时清除它们,否则任由滋养细胞持续存在,甚至无序增殖,就可能有生命危险。这很可能才是月经的根本作用。

没有高度侵袭性的滋养细胞的胎盘类动物,当然就不需要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来月经搞大清洗了。如果真像高赞所说只是为了清除坏的胚胎,那每个物种都会有发育不良的胚胎,为何只有灵长类有经典月经呢?

--------------------

那末,月经周期为什么会是一个月左右而不是其他时间呢?为什么清洗滋养细胞的时间界限是这样规定的呢?

如上所述,下丘脑这个中枢总揽全局,它的神经核团的内在周期性,决定了卵泡的成熟时间、排卵的时间、黄体维持的时间,这一切加起来就是月经周期。

为什么下丘脑的周期会是这样子的呢

月经周期前半段很好理解,卵泡的成熟和子宫内膜的增生都需要时间,可能是这两者发育达到要求就需要两周这么久,所以下丘脑把周期前半段定为两周。关键问题在后半段,为什么下丘脑规定黄体的维持时间是两周

这很可能是由胚胎发育的内在规律决定的。

上面说过,早期胚胎生存的关键点是着床。着床若顺利,则滋养细胞继续增殖,HCG水平迅速增高,黄体不会退化。如果着床不利,胚胎往往会在两周内死亡,这时候HCG水平上升不足或干脆开始下降,黄体失去HCG的支撑,一旦垂体分泌的黄体生成素按照正常周期准时下降,黄体就会像未受孕一样退化,孕激素分泌迅速减少,子宫内膜脱落,形成月经。

注意早期胚胎着床失败死亡的时间点,一般在两周以内,一旦死亡,HCG回落,子宫内膜就会恢复正常周期。而前面说过,这个周期是下丘脑控制的。下丘脑通过性腺轴,给黄体的时间就是两周,这个期限不是随便定的,而是根据胚胎发育和着床的关键时间点而针对演化的

首先,人类是真核生物,真核细胞结构复杂,有丝分裂的时间是有限制的,因此胚胎发育的速度也是有限的。下丘脑要给胚胎发育留出足够的时间,激素撤退不能太早,否则正常的好胚胎着床也受影响,而且周期太短,出血过多,不利母体生存。

然而,留时间太多也不行。要是胚胎死了,滋养细胞还残存,给这些细胞太多时间,它们也会增殖、分化、侵蚀。在答案一开始我说过,胎盘微结构的基本单位是绒毛,给滋养细胞时间,就可能形成绒毛结构。每本产科学都会告诉你,胚胎绒毛形成于第二周末,所以下丘脑拖不起,一来滋养细胞长得越多,HCG分泌越多,一旦超过了维持妊娠黄体的阈值,下丘脑再发撤退信号就晚了。而且一旦绒毛结构形成,就算HCG不稳定,子宫内膜脱落,往往也未必能彻底清除。

下丘脑在月经周期后半段的激素调控,恰好和早期不合格胚胎最常见的死亡时间及其相关的HCG水平下降的时间对应。胚胎会不会熬过妊娠初期,通常标志就是两周,要死也最可能在两周之内死,那么就压着两周这个时间点撤退,刚好给正常胚胎以两周时间证明自己。胚胎正常,HCG提升,则妊娠继续。如果胚胎死亡,下丘脑就抢在残余滋养细胞绒毛结构形成之前,在HCG还没有高得超出维持黄体阈值的时候就驱动月经,彻底清洗宫腔

这个时间,恰好就是受精后的第二周末左右。这个时间当然不是随便定的,是胚胎发育规律决定的。

要掐这个时间,母体必须积极帮助胚胎发育,高赞引文中拿老鼠举例,说子宫内膜对胚胎着床不利,这纯粹想当然尔,完全不能机械套用于人类。第二高赞的 @史钧 也犯了完全类似的错误。他同样引用老鼠的例子企图证明“人类子宫并没有乖乖地被动等待,而是把内膜变厚阻止胚胎与基底层血管接触,否则胚胎就将接通血管并通过脐带吸取母体血液”,这是同一个意思,但很遗憾,在人类身上和事实没半点关系。

正相反,子宫内膜在分泌期血供增加、相应受体表达增加,细胞内糖原颗粒增加等变化,正是为胚胎着床作的积极准备,这在其他组织并未见到。胚胎在输卵管等部位着床的难度远远大于宫腔,输卵管妊娠的HCG增高幅度也不如宫内妊娠。“子宫内膜相比人体其他部分,反而是致命的试验场”这种狗屁倒灶的言论,全世界的妇产科医生听了都会嗤之以鼻

子宫内膜要延迟胚胎接触血运的时间以便筛选胚胎”,更是毫无根据的意淫,现代研究早已证明,子宫内膜上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分泌期表达迅速增加,恰恰是为了增加血运,让胚胎着床后能更好地利用母体血供。

本来月经周期的时间就很紧了,子宫内膜再不提供优良环境,这是得让受孕几率降低到什么地步?正相反,子宫内膜为胚胎提供尽可能好的发育条件,就可以加快胚胎发育速度。

这就是胚胎和母体的博弈:如果胚胎着床不利,那么死亡的时间差不多就是受精后的两周内,也就是预定着床时间后的一周内,无论胚胎死不死,如果滋养细胞没有全部死亡,这时就要开始产生绒毛了,下丘脑会赶在此刻发出月经来潮的信号。另一边子宫为胚胎提供优良条件,让正常胚胎在着床后一周内迅速发育,HCG极速增高,赶在下丘脑发出撤退信号之前就为黄体提供有效支撑,避免了这一信号导致的月经来潮。

滋养细胞的发育速度和下丘脑的周期互为因果,而这终究还是取决于细胞分裂增殖的效率。子宫为胚胎提供优良的环境,加快发育,增加成活率,既提高了单次受孕率,又在没受孕或胚胎死亡的情况下把月经周期压缩到一个月,增加了排卵的次数,从两个方面综合提高了受孕的概率。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如果早期胚胎发育不良,你子宫提供那么好的环境,岂非失去了筛选的功能?这是一个很常见的误解,正如高赞答案中“为了一个虚弱不能存活甚至像低人一等的胎儿冒这个巨大的风险显然不值得”这样的言论根本不是妇产科医生会说出来的话。

为什么?

因为胚胎发育有一个重要特性:2周以前的早期胚胎,如果出现严重的异常或损伤往往就直接死亡;2周前的胚胎细胞还没有开始器官分化,全能性保留较好,对致畸因子不敏感,能活下来一般不会有太大影响。而到2周以后,器官开始分化,对致畸因子开始敏感,2-8周才是异常发育的关键期。受精2周以内通常只有死活两种状态,子宫提供优良条件不会更容易地让2周以内的不健康胚胎把自身异常带至2周以后并导致未来的畸形、病态发育。这是妇产科的基本常识。

而众所周知,受精后2周内,恰好就是预定的月经周期后半段。这个阶段,是胚胎的死活决定月经会不会来潮,而不是母体故意提供苛刻条件,然后根据宫腔内胚胎的野外求生能力强弱去决定要不要来月经

至于2周以后,绒毛形成,如果胚胎异常发育,或胎停育,HCG下降,子宫内膜脱落,胚胎组织排出,这不叫月经,叫流产。

很多时候女性会发现经期会略微延迟一点点,这种情况不一定是月经周期本身出了问题,而是已经受孕了,胚胎死亡较晚,因此黄体退化也略微迟了点,女性往往察觉不了是否受孕。这么紧凑的时间,正是下丘脑、子宫和胚胎相互演化博弈,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周期和胚胎生或死最常见的时间界限刚好重合所造成的。一点都不浪费。

月经刚好28-30天,这是真核生物有丝分裂的效率、胚胎着床成败的节点、月经出血量对母体生存的影响、滋养细胞对母体的风险、绒毛的发育节点、子宫内膜对胚胎发育的促进能力这些因素和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相互适应,针对演化的结果。

这是一套非常精密的系统,进化论的神奇莫过于此。

---------------------------

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会进化出侵袭性极强的绒毛受血性胎盘?如果我们还可以说这种胎盘的出现只是纯粹突变的偶然,那为什么从非人灵长类到人类,胎盘的演化越来越激进,连带着子宫内膜越来越厚,月经越来越明显,演化优势非常明确?它的优越性在哪里?

可以这么说:这种胎盘虽然给母体带来许多风险,但却大大提高了胎儿获取物质的效率。

但如果只是追求胎儿的快速生长,并不需要这种胎盘。许多没有月经的哺乳动物的胎儿生长速度也是很快的,比如牛、马、虎等生长效率完全不输于人类。单纯的速度不是激进的绒毛受血型胎盘出现的原因,也不是胎盘越来越有侵袭性的原因。

在这里提供一种猜测,就是大脑的进化需要。

胎儿的氧气需要从胎盘供给,但是经过多次分流和扩散,越到末端,氧分压越低。母体子宫动脉氧分压还有90-100mmHg,到胎盘绒毛间隙的氧分压只剩下40-50mmHg,与氧分压20mmHg左右的脐动脉气体交换后,脐静脉血的氧分压只有25-30mmHg,这只有出生后主动脉氧分压的三分之一不到。如果是出生后的人,这么低的氧分压会在极短时间内死亡,胎儿则通过产生携带氧气能力远远强得多的胎儿型血红蛋白增加携氧效率。

糟糕的是,大脑中越高等的部分越依赖氧。脑的进化不是随便乱来,而是遵循一定规律的。脑干-丘脑-皮层在演化史上是依次出现的,越往后越高级,而皮层本身也是越演化越复杂。功能越强,神经细胞越多越复杂——但是代价就是耗氧量越来越高,对缺氧的耐受性越来越差。大脑皮层细胞只要缺血几分钟就会发生不可逆损伤,这在所有地球生物,包括人类自己的所有细胞中,其脆弱程度都是金字塔尖级别的,胎儿虽然好一些但也好不到哪去。

结果是什么?

一来要保证脑的发育速度,妊娠期不能拖太久,那么氧气就要充足。二来出生前还有分娩这个鬼门关。分娩需要子宫收缩,宫缩会明显减少子宫血供,影响胎儿供血,而人类脑袋大,又是直立行走,骨盆大小受到限制,产程相当长,对胎儿的血供影响比其他动物大得多。人类第二产程的宫缩期和间歇期可以超过1:2,甚至接近1:1,这对胎盘这套交换器是非常严峻的考验。但不把宫缩往死里压榨,就根本生不下来。

一边是脑容量极度增大和直立行走这两个相互矛盾的性状导致产程很长、宫缩强烈持久,胎盘供血受影响;另一边越来越复杂的皮层神经细胞又极度脆弱。这两个加起来尤其悲剧的性状,要求胎盘的物质交换效率必须向极限进化,否则大脑的进化就会被卡在这个瓶颈上。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灵长类的智能越往高级进化,胎盘的侵袭性越来越强。这是大脑进化的必备前提。高度侵袭性的胎盘,负面影响很多,但为了脑的进化,人类没办法。

高度发达的大脑,必须要求高度侵袭性的胎盘,才能有足够高的物质交换效率,为妊娠期发育和最后冲刺的产程保驾护航。

……

只是,女性注定要为高度侵袭性的胎盘承担巨大的风险。缺铁性贫血、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胎盘早剥、植入性胎盘、子宫胎盘卒中、滋养细胞肿瘤、子宫收缩不良大出血、羊水栓塞、子痫前期/子痫、抗磷脂综合征相关的习惯性流产、产后大出血相关的席汉综合征和艾迪森综合征、子宫内膜炎、盆腔炎、产褥感染、性交空气栓塞……都是这一进化策略的代价,其中很多疾病都是可以直接致死的凶险重症。

而众所周知,除了侵袭性胎盘以外,人类还存在足月儿的大头颅和面积受限的骨盆平面难以调和的结构性矛盾造成的分娩困难,稍有胎位不正,就可能一尸两命,堪称人类生理最严重的缺陷之一,从古到今,没能走过生门的产妇不计其数。

2000年上映的著名科普片《宇宙与人》中有这么一句话:智能生命和生理器官的不匹配,几乎完全是由人类的女性默默地忍辱负重地承受着,或者说,人类的进步,是因为我们有坚强的母亲。

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某种程度上说,一讨论生殖的代价,张口就是一句生孩子警告的讽刺,往好了说是对人类生理的无知,往坏了说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的鸡贼了。

感谢现代科技的力量,总算让死亡离我们不那么近了。


user avatar   shijun960 网友的相关建议: 
      

由于受到生育困境的影响,女人生孩子固然麻烦,可不生孩子也有麻烦,现代女性基本都在忍受这样的烦恼,那就是月经。几乎所有女性都有过月经或者将要有月经,她们不但要忍受月经带来的痛苦和不便,还必须承担潜在的风险——每个月经周期都是一次激素的潮汐,内分泌水平存在明显的波动,就像海水冲涮海岸,激素波动也会增加卵巢癌等妇科疾病的几率。如果月经初潮后迟迟不怀孕,患乳腺癌的概率也会同步增加。更不要说还有恼人的痛经神出鬼没如影随形地陪伴左右。很多女性考虑下辈子做男人还是做女人时,都因为月经而放弃了现有性别,她们可能每个月都会愤怒地责问一遍:人体不是进化的产物么,那女人为什么非要来月经呢?每个月定期出血到底有什么无耻的科学道理?

男人彻底没有月经,虽然他们也会通过生殖器排出一些液体,但那主要是白色的而不是红色的,而且根本不会痛,更不会带来烦恼。月经却是货真价实的血液,每月都来,数量众多,粗略估计,一次月经损失的能量在代谢上等同于六天的食物摄入,在食物匮乏时代,这些损失足以决定生死。所以不止是无知的少女会追问其中的道理,科学家也被月经冲昏了头脑,很多学者都没有月经,他们都是男人,但他们仍然受到了月经的困扰:这种规则性出血有进化意义吗,每月定时定量流血到底怎样帮助女人获得自然选择的青睐?假定月经是一种优势,为什么又有绝经和痛经?

对于进化生物学而言,月经绝经与痛经本本都是难念的经,没有一种现象能得到简单合理的解释。因为不但要解释女人为什么有月经,还要解释其他雌性哺乳动物为什么没有月经,虽然那不是什么严格的规律,总有一些动物破戒,大象也有月经,有些蝙蝠也来月经,不知是不是和吸血有关。更可怕的是,有时还要回答男人为什么没有月经之类愚蠢的提问。

没有月经似乎更容易理解,规律性出血乍看之下不但毫无用处,而且浪费营养,影响交配,更不要说在原始丛林中会成为追杀的线索,月黑风高,血迹惨然,足以刺激夜行杀手敏感的神经,因此月经必然有着非常重要的原因,否则就不应该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如今的世界,连超市的货架格局都为之改变。

月经的生物学机制非常简单,女性进入青春期后,卵泡成熟,通过一系列的激素刺激子宫内膜增生,在雌激素高峰期促进卵泡排卵,此后各种激素水平迅速改变,历经这般风起云涌潮涨潮落的洗礼后,如果没有受孕,则子宫内膜坏死脱落,进而伴随出血形成月经。落花流水春去也,来年匆匆暮岁寒。

但所有这些繁琐的出血程序到底能带来什么进化上的好处呢?

亚里士多德曾经认为女人是男人的副产品,月经就是证据,那是肮脏与邪恶的象征。这些观念当然不会再影响现代学者,但有些解释仍然非常古怪,比如有人认为月经就像红色信号灯,可以作为怀孕与否的标志,月经一旦停止,就说明她怀孕了,此后需要注意营养和休息。

这是一个逻辑问题,设置怀孕信号灯的合理方案是在怀孕时把信号灯亮起,而不是将灯一直亮着,然后在怀孕时再给灭了,那实在是浪费和愚蠢的设计,肯定不能得到自然选择的认可。怀孕还有其他很多信号,比如恶心或者食欲大开,都足以提醒怀孕的可能,阳性信号远比阴性信号直接有效,用关闭月经作为怀孕信号灯并不合理。

起初有一种值得欣赏的理论,把月经看作保持子宫内膜新鲜程度的手段。子宫内膜是胚胎生长基地,务必保持新鲜与活力,因此需要不断更新。要想长出新的内膜,就必须定期替换旧的内膜,脱落是最好的措施,至于出血,只是内膜脱落的副作用——脱落的过程必然涉及血管的破裂。

这个理论听起来非常漂亮,但有一个小小的不足,就是不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月经在动物界不是普遍现象,难道其他动物都不需要更新子宫内膜吗?

还有人认为月经可以锻炼女性的造血功能,由于经常失血,她们的造血功能因此比男性还要强,当出现意外失血时,就可以顽强地坚持下来,而同样的伤害可能导致男人死亡。考虑到分娩时容易出现大量失血,这种锻炼似乎确实很有必要。但一个事实是,这种锻炼的机会在原始时期并不多见,她们往往一胎接着一胎,分娩的风险一个接着一个,其间几乎没有失血锻炼的机会。特别是,最需要锻炼的是第一胎,可惜在此之前她们很少有机会做准备工作,可能刚刚进入青春期就已经怀孕了。

这正好是另一种解释的核心含义——月经根本不需要解释,本来也不应该出现,那极有可能是现代社会的多余现象,远古时期的妇女缺乏避孕措施,加上没有道德和社会舆论的约束,她们会从第一次排卵就开始怀孕,然后不断地怀孕生子哺乳,哺乳期月经也会停止,她们就这样处于高速运转的生育状态,直至绝经。在这种生育状态下,完全没有来月经的空当,甚至有人一辈子都没见过自己的月经。现代人有月经只是由于生育次数太少,明显是一种副产品,是应该治疗的意外症状。想象一下没有月经的岁月该是何等清爽麻利。基于这一理念,有些人尝试使用激素干预月经,并在西方有了流行的趋势,直至让月经彻底关门大吉,但其长期结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医学界之所以没有大张旗鼓地宣传并努力推广关闭月经的治疗方案,是因为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古代妇女会一直怀孕,那只是一种推测。相反,倒是有很多针对原始部落的田野调查显示,尽管他们没有采取避孕措施,月经仍然存在。退一步而言,就算古代妇女持续怀孕而没有机会来月经,那也应当解释为什么她们会保持这种潜在的用不着的能力,而没有被长期的自然选择彻底清除掉。

如此看来,月经仍然需要科学的解释。关闭月经极可能不是正确的做法。

有个值得考虑的重要观点是,子宫属于开放性器官,虽然有阴道作为屏障,但仍然易受阴茎等棒状物体的强行侵袭,而这些东西大部分情况下都很肮脏,除了大量细菌,精液本身也极易携带病原体,它们可能借助精子一同侵入子宫。特别是由于人类隐蔽排卵导致持续发情和几乎不间断的性交,感染几率比定期发情的哺乳动物大为增加,所以子宫有必要定期清洗,最简单的方法是脱落子宫内膜并伴随出血,虽然有一定的物质损失,却能保证机体健康。

与人类情况相近的黑猩猩也面临同样的困扰,群交造成的污染更为复杂严重,子宫当然也需要月经冲洗,而且剂量并不比人类少。有月经的蝙蝠也不是俗手,它们多在夜晚活动,漫长的白天无事可做,交配几乎是惟一的乐趣,乱交形式不拘一格,巨大的群体中黑漆漆一片,孤男寡女群居一室,谁都不在乎谁是谁,出于竞争需要,它们生殖器都比较发达,小小的蝙蝠居然能长出手指般粗细的阴茎来,那玩艺肯定会对子宫产生严重骚扰,正好从侧面表明月经可能确实具有冲洗子宫的作用。

很快这个理论就得到了进一步拓展,月经不仅可能限制病原体,而且可以限制铁元素,体内含铁量过高可能导致血红素沉淀,很多新生婴儿患有黄疸,大多是血红素沉淀的结果。身体积聚过多的铁元素会引发代谢异常,定期排血可以有效调节铁含量,所以女性几乎没有血红素沉淀症。

排铁还可以限制细菌生长,因为所有细菌都需要铁元素,疟原虫攻击并裂解红细胞就是为了得到铁,但人体铁元素大多被控制了起来,有多种蛋白专门与铁结合,叫作铁螯合蛋白,一旦细菌得不到足够的铁,就像动物得不到氧气,根本无法在人体内生存。

西方曾经盛行放血疗法,达尔文就曾多次试过放血疗法,他的女儿安妮就是经放血疗法无效后死亡的。现代医学已经放弃了放血疗法,并认为那是愚昧的行为。但用限铁机制重新加以考察,放血疗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就像是人为的月经,放出了血也就等于控制了铁,进而制约细菌的生长。与之相对应的是,感染期间人体一般会出现暂时性贫血,可能是身体对抗细菌的重要措施,如果随意补铁,不但不会提高免疫力,反而会加重感染,这可能是民间在炎症期间忌吃某些含铁量较高的所谓“发物”的主要原因。可见体弱贫血有时是一种自我保护。发烧也可以控制细菌摄入铁元素,细菌嗜铁蛋白在温度升高以后就会失去摄铁作用,这被看作是对抗细菌感染的重要手段。经检测,月经血的营养物质含量较少而含铁量较高,似乎正符合限铁机制的逻辑。

其他哺乳动物之所以少见月经,仍然是因为它们有固定的发情周期,交配次数远远少于人类,细菌感染的威胁也远远低于人类,对此不必动用月经的限铁机制。

这一理论还可以解释男人为什么没有月经,他们不必担心被别人的阴茎强行带入外来细菌,就算这种情况真的发生,也会被控制在肠道内加以解决,所以男人没有排铁的必要,当然也就不需要月经。与此对应,女童没有性交感染风险,自然也不必排铁。同样的道理,老年妇女几乎没有性生活,她们干脆绝经了。

有一个重要的事实似乎支持这一观点——对非洲埃塞俄比亚等落后地区的调查表明,凡在月经初潮之前就开始性生活,盆腔炎等性病和宫颈癌发生率显著增加,提示月经确实具有抗菌健身的作用,过早的性生活没有月经保护,因而更容易感染。

但这个理论并没有让月经问题尘埃落定,有调查表明,在月经前后,阴道细菌含量并没有显著变化,女性受到感染时月经量也不见增多,和性交携带的细菌数量似乎也没有线性关系。

说了半天简直等于没说,难道这个理论一无是处吗?


事实上只要把这场战争的主角换成另一位明星,说不定表演效果会更加精彩,那是另一出更加骇人听闻的演出,或者说是发生在人体深处的血淋淋的进化战争,绝对比子宫对抗细菌更有震撼效果——有人认为月经其实是子宫对抗胚胎的结果,虽然我们此前没有发觉,但战争一直在进行,每个月都在不断重复,自远古持续到如今,从不停歇,月经是直接的血证。

胚胎要想形成胎儿,就必须在子宫内膜扎下根来,像种子撒播在土地上,然后才会长出枝干和叶子。很多人误以为子宫内膜是种植胚胎的良好土壤,但在小鼠身上的实验却令人大跌眼镜——这事当然不能拿人做实验。科学家可以把胚胎轻松地移植到小鼠身体的很多部位,比如腹腔和胸腔等,甚至在后背都可以生长,但所有人都没想到,最难让胚胎扎根的地方竟然是子宫内膜。

这是什么道理?

原来早期胚胎具有癌的性质,可以迅速扩增,只要营养充足,基本都可以生长,但在子宫内膜却受到了强力狙击,因为胚胎着床就意味着要从母体吸取大量营养和能量,导致胚胎与子宫内膜之间存在激烈的拉锯战,只有最强大的胚胎才能征服子宫成功扎根并最终长成胎儿。子宫并没有乖乖地被动等待,而是把内膜变厚阻止胚胎与基底层血管接触,否则胚胎就将接通血管并通过脐带吸取母体血液。这场战争最终将以一方失败而告终,子宫失败的结果就是怀孕,胎儿将在子宫中不断成长,直到成熟排出体外,成为母亲最疼爱的宝贝,并在她的怀中继续幸福地吸吮她的乳汁。

万一胚胎失败了怎么办?

失败的胚胎自然会死掉,成为死胎,如果死亡之前仍处于游离状态,就不会产生恶劣后果。万一在死亡之前已经着床,只是还没有形成脐带连接,情况就会比较糟糕,更恶劣的是已经着床却没有死掉,但又无力再对子宫展开进一步攻击,就那么不死不活地粘在子宫内膜上,这时子宫必须作出反应,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但子宫并没有智能化的反应机制,只能用简单的物理化学手段解决。为了保证清除报废的胚胎,最安全的措施是每次排卵后都定期对子宫进行一次大清洗,清洗的方法是剥落一层子宫内膜,连带可能死亡的胚胎一道排出体外。这个程序不断地机械重复,就算没有胚胎威胁也会照样操作一遍,直到有一天被胚胎征服并怀孕为止,那时月经自动停止,因为子宫已经没有清洗的必要。

事实上这种可怕的大清洗在自然状态下不会重复太多,原始时期的女人会早早怀孕,并且由于缺乏避孕措施而不断怀孕,很少因为月经而造成贫血。这种看起来很笨的方法是对女性身体的有效保护,仅在不得已时才出手干预,只是在现代文明社会才成为常态——她们怀孕的次数实在是太少了。

类似的清洗在自然界中并非罕见,巨大的座头鲸身上可能会长满了藤壶,那是一种讨厌的甲壳动物,会顽强地附着在礁石或船底等任何可以附着的表面,其中就包括鲸鱼,而鲸鱼并没有什么好办法把这些可恶的附生物剔除掉,它们无人搓背,任其寄生又会造成巨大的营养损失和其他疾病。鲸鱼的反击非常简单,定期把皮脱掉,就像脱去外套一样,连同藤壶一道彻底抛弃。有时为了更好的生活,不得不作出适当的牺牲,这是应对自然选择的必然代价——自然选择并没有义务制造最舒适的生活环境。

这个理论真的可以更好地解释男人为什么没有月经——他们不需要对抗胚胎,当然不需要月经。其他哺乳动物的排卵数量和发情周期并不密集,交配次数远低于人类,因而很少需要月经冲洗胚胎。其中的逻辑与对抗细菌完全一致,只不过更换了演员而已。

从这种意义上说,月经也是隐蔽排卵的产物,正因为隐蔽排卵造成的持续发情,我们交配的次数才远远多于其他动物,子宫被劣质胚胎侵入的机会也相应提高,这才不得不运用月经机制加以冲洗。

子宫内膜周期性重建需要一定的时间,很多人的周期是二十八天,多几天少几天也属正常。这个周期尺度应该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是在营养损失与保持健康之间维持最佳性价比的结果:周期太短出血太过频繁,无疑人体会因失血过多而难以维持;周期太长出血太少,则内膜不足以保持新鲜状态。经过如此反复博弈,就出现了当下的月经周期,既不至于出血太多,又不至于让内膜太陈旧,时间长度经过了自然选择极苛刻的计算,结果就是她们现在的样子,具体时间可能与各人身体状况及营养供应有关,但肯定不是月亮惹的祸,因为所有人的周期并不同步,而月亮的周期只有一个,所以月经与月亮的圆缺完全没有因果关系,大致每月一次的节律只是巧合。

如果月经是正常的进化现象,那么为什么要有痛经?难道这场战争很痛吗?

如果说月经多少都可以找出点合理的解释,痛经就难办多了,自然选择给女性安排了月经,然后又给她们带来了惊天动地的痛经,据说疼痛程度比弹击男人的睾丸还要严重,那当然只是传说,没有一个正常的女人能同时经历这两种疼痛。但如此令人身心俱疲的玩法到底是要闹哪样?这是要玩死女人的节奏吗?据说有个女生在痛经时曾满脸黑气地咬牙骂道:泼猴,任你怎么折腾,也休想从老娘这里拿走芭蕉扇。可见其疼痛程度有多剧烈。

有人猜测痛经会不会是一种声讯信号,她们嗷嗷乱叫其实是在提示男人月经来了,来月经也意味着到了性成熟年龄——花开堪折直需折,莫待花落空折枝。要真是这样,极可能性交是缓解痛经的有效方法。

很不巧,这似乎是一个很色情的事实——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确实可以通过性交加以缓解,那主要是由于子宫颈狭窄或者扭曲导致出血不畅造成的,性生活可以疏通阴道,刺激子宫口和弯曲部扩张,排血顺畅后疼痛自然缓解直至消失。如此说来,男人有时确实是一味效果不错的天然生药,可惜只能生服不宜煎焙,炮制不当,毒副作用也相当严重。

如果痛经真的是声讯信号,可能确实具有一定的进化意义,只是这种意义很值得怀疑,没有痛经反而会得到更好的性生活。所以一般而言,我们不把原发性痛经看作适应性状,而主要是对月经的不适应。它没有什么致病因素,最大的致病因素就是月经。没有月经,也就没有痛经。

但继发性痛经不同,那需要考虑盆腔炎症等诸多妇科疾病因素,只靠性交根本无法解决,说不定还会加剧症状,最可靠的办法还是去找医生——男人的那玩艺虽然方便,却不是万能灵药。

除痛经以外,“经期同步”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尽管这一现象仍有争议,但不断有研究报道经期同步的客观性,同时也会听到一些关系亲密的女性神秘兮兮地声明这种事情确实存在,有人认为这与激素挥发及互相影响有关。可是女人为什么保持与朋友经期同步的能力呢?

这种追问可能纯粹是闲操心,经期同步就算真的存在,也极可能只是巧合而已,毕竟一个月只有那么几天,总有人同时来月经;也或者是受到相似环境影响的结果,比如在相同的宿舍吃着相似的食物,过着相同的生活节奏,起居时间也大致相同,结果导致生理周期相同,未必有什么进化意义。

另一种观点相信,经期同步是客观现象,在小鼠那里似乎存在相关的线索:共同生活的雌性小鼠会同步发情,大家可以在有限的发情期内从雄鼠那里收集更多的精子,错过同步发情期也就错过了精子超市出血大甩卖的良机。

女性经期同步可能存有类似原理,但由于隐蔽排卵,经期同步与同步发情的关联不大,她们事实上一直处于发情状态,所以雌性竞争尤其激烈,她们处于相同的生态位,有着相似的年龄和性需求,错开月经周期就会给男人更多偷腥的机会,经期同步可能是扼制男人花心的有效手段,同时一定程度激化精子竞争水平。如果真是这样,就不再是简单的巧合,更不是进化的副作用,而是男女博弈的一个侧面写照,是隐蔽排卵的一个小小花絮。

知乎 Live - 全新的实时问答进化简史:双脚走出来的进化


user avatar   lwu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注意:以下涉及“策略”、“方法”的用语,都是对演化稳定策略的简单表述,而非生物主观意识产生这一策略。

首先回答几个小问题,为什么是一开始就储存一大批卵子,而不是有需要的时候再制造出来。我没有找到paper确切地叙述这个问题,不过很可能的原因是:精子等不及了。一个精子在女方体内至多可以存活5天,与此同时,卵细胞减数分裂产生卵子远远没这么快。(减数分裂产生成熟的精子

Sperm

至少需要六七十天,就算是卵母细胞一刻不停分裂,也赶不上这个速度。)所以,一个更加好的方法就是先存着,定期释放。

至于为什么卵子成熟以后若碰不见合适的精子就会被排除体外,恰好quora上有一个类似的问题

Menstruation and Menstrual Hygiene Management (MHM): What is the evolutionary benefit or purpose of having periods?

,人人网的杨岩同学提供了很好的翻译

为什么女人进化出月经

,粘贴如下:

很高兴有人问到这个问题。真的,这个问题是人类生物进化史上最具有富于启发性,同时也是最让人困扰的问题。而且,几乎没什么人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儿。所以,来来来,朋友们,围着圈圈做好,一起来听听这个牛逼的故事:

女人为什么会有大姨妈 ?

和大家的常识相反,大多数哺乳动物是没有大姨妈的。实际上,大姨妈是区分高级灵长类动物和其他哺乳动物的一个元素,像一些蝙蝠和象鼩目动物。(狗的阴道会流血,但那不是月经)。然而,新一代女性的月经量比其他动物都多。(女性的月经量大约每次20-100ml)。以这样的方式丢失宝贵的血液真是血淋淋的蠢啊(原文为 bloody stupid……)。不仅白白的丢失了营养还让你什么都做不了,最致命的还是向周围的猎食者暴露了行迹。

那么为什么女人要来大姨妈?

为了更好的理解为什么女人要来大姨妈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从贯穿人整个生命的最初的原始的关系 ---- 母亲 - 胎儿的联结说起。

女性怀孕的时候是不是很美?去看看与之相关的任何一本书,其中都会这么描述——一个准妈妈,把一只手温柔的放在自己的隆起的肚子上。她朦胧的眼神中满满都是爱意与期许。你可以感受到,这个女人可以为了抚育和保护她的孩子而做任何事情。当你把书翻开,你能阅读到更多的关于这个伟大的共生的故事。女性妊娠期的生理改变可以说完完全全是一个“利他主义”的改变,这些改变完美的建造了一个十分适合孩子生长的环境,却把母亲毁得“一塌糊涂”。但是如果你怀过孩子,你可能会知道真实的故事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这些完全的利他主义的改变确实存在,但是它们只是让你在几周或者几个月内感到恶心,乏力,全身酸痛,失禁,高血压和焦虑,其中 15%的女性可能还会经历致命的并发症。

然而站在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角度来说,这简直太疯狂了。因为大多数的哺乳动物是非常愉快的渡过孕育时光的。即使马上就要生一窝 12 个小崽子,怀孕这段时间它们该躲天敌就躲天敌,该捕猎就捕猎,。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如此特别呢?答案就在那个奇异的胎盘里。对于大多数哺乳动物来说,胎盘是婴儿的一部分,是和母亲血管相连接向胎儿输送营养的东西。而那些有袋类的动物甚至都不让胎儿接触到它们的血液,他们只是分泌一种类似的奶的东西穿过子宫壁而达到输送营养的目的。只有很少的一些哺乳动物,包括灵长类动物和老鼠进化出了我们所说的“绒毛膜受血”的胎盘,而我们人类的也许是其中最“肮脏”的一种。

在子宫里有一层厚厚的子宫内膜,里面包含着一些小血管。子宫内膜是新生胚胎的唯一供血区。不断生长的胎盘逐渐长了进去并穿过动脉壁与母体血管连接起来,直接把血液输送到到饥肠辘辘的胎儿那里。胎盘还会侵入附近的组织,并将这些组织全部干掉,长出丰富的动脉血管并分泌大量的激素,这样它们就可以占领这块新的领地。这些激素让母体的动脉血管麻痹,以至于母体自己都不能再收缩那些动脉了。

这些过程的意义就是,婴儿可以直接不受限制的接受来自母体的血液供应。胎盘还能制造激素,然后利用激素操纵母体。举个例子,比如胎盘分泌的雌激素可以提升母体的血糖,扩张母体的动脉血管,或者直接剧烈的升高血压只为了自己能得到更多的养分。它也确实这么做了。一些婴儿的细胞直接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循环。在接下来一辈子里,它们会在母体的血液和器官,甚至大脑里面生长,让妈妈成为一个遗传嵌合体(genetic chimera)

这事儿看起来有点大不敬。事实上,这是一场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他们都在尽力使自己达到这场进化比赛中的最优。你看,妈妈和胎儿之间在遗传上的利益其实是不太一样的。妈妈希望把资源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存活的孩子,包括那些将来可能怀上而不是那些有可能会死去的孩子。胎儿呢,希望自己能生存下来,所以他们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索取,能拿多少就要多少。(不是他们有意的,而是进化出来的一种类似潜意识的行为)

然而这里还有第三个玩家 --- 父亲。他的遗传利益与母亲的相比来说是也不一样,因为妈妈生出的其他孩子有可能不是他的。在胎儿身上,一些从父亲那儿遗传到的基因会在胎盘中激活。这些激活的基因将会无情的以牺牲妈妈的代价给自己挣福利。 这个过程称之为遗传印记(genetic imprinting)。

我们是如何进化到这种凶残的“绒毛膜受血”胎盘形式的?为何给胎儿和他们的父亲如此非同寻常的权力呢?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个灵长类动物中都呈现出胎盘的侵入性愈演愈烈的趋势,但完整的答案可能已经消失在迷雾里了。

然而结果,是清晰的。正常的哺乳动物怀孕时一个非常有序的过程,因为妈妈是一个独裁者。她的后代生或者死,都在她的一念之间。她控制着营养供给,任何时候都可以选择排出或者重吸收这些营养,只要她愿意。而相对应的,人类的怀孕,是通过委员会表决的 --- 这可不是一般的委员会,这个委员会里面的成员都心怀鬼胎,每个人的利益交错,而且之间也只分享一点点信息。就像拔河一样,不仅有时候会扭打在一起,偶尔还会发动一场战争。许多潜在的致命疾病,比如异位妊娠,妊娠糖尿病,先兆子痫等等,这些都可以追溯到这个游戏起始走错的几步上。

不过,这和怀孕有毛线关系啊?Huh~我们快说到那儿了

从女性的角度来看,怀孕永远都是一个巨大的投资。因为她的种族进化出了“绒毛膜受血”的胎盘,让这个投资更大了。一旦胎盘成功植入,她不仅丧失了对自己激素的全面控制,还面临着胎盘娩出时大出血的风险。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女性会非常非常仔细的筛检胚胎。为了一个虚弱不能存活甚至像低人一等的胎儿冒这个巨大的风险显然不值得。

现在轮到子宫内膜出场的啦。你可能已经知道子宫内膜是如何温柔体贴的营造环境,只为了可以把精致的胚胎揽入自己的怀抱。事实上,并非大家想像的那样。多亏了一些研究者的好奇心,他们曾经在老鼠身上的每一个地方都尝试过植入胚胎。你猜怎么着,对胚胎最难生长的地方就是 ---- 子宫内膜!

跟“温柔的怀抱”这一说法相反的是,子宫内膜是一个致命的试验场,只有最坚强的胚胎才可以存活。女性延迟胎盘接触她的血液系统越久,她就越有时间来决定孕育这个胚胎是否会付出巨大的代价。而胚胎,则相反,它想尽快植入到妈妈体内,尽快的得到丰富的血液供应,增加被妈妈接受并让自己生存下来的几率。所以,子宫内膜变得越来越厚,越来越强 --- 而胎盘变得相应的越来越具有侵入性。

但是这种进化的博弈又引发了一个更长远的问题:如果胚胎在子宫里死掉或者半死不活怎么办? 子宫内膜的血液供应必须有限制,不然胚胎就会轻易的和它连上。但是如果限制了血液供应,又会让组织对来自母体的激素信号反应迟钝 --- 并且还有可能导致母体对附近胚胎的激素信号有反应(胚胎们一般会希望子宫内膜能更好对付一些~) 此外,这个过程还会让母体更容易发生感染,更别提的是说不定子宫内膜里面已经有了一些死的组织。

为了解决问题,对高等灵长类来说,就是只要排卵后机体没有成功怀一个健康的孕,就剥脱掉整整一层表面的子宫内膜 和死的胚胎啥的。这方法不聪明,但好使。而且最重要的是,它只需要通过改变几个正常怀孕时候婴儿使用的化学通路就可以达到目的。换句话说,这就是一种著名的自然选择方式:用古怪的,煞费苦心的方案来解决同样古怪的难题。其实没有看起来那么坏啦,因为在自然界,女人大姨妈也来不了几次。--可能也就7-10次,在她停经哺乳和怀孕的期间。

我们不知道这些超级激进的胎盘是如何联系到那些使人类看起来独一无二的特性上的。但这些特性不知怎地就一起出现,也许意味着古人是对的(说的圣经?)。当我们用隐喻“吃了知识的果实”(估计是想隐喻亚当夏娃偷吃禁果),也就是每当我们开始用科学和科技来将我们和天真的动物分开的时候。我们对两性的道德开始有了独特的感受。也许就是那时候,月经,怀孕,生子这些苦难,降临到了女人身上。 所有的这些都要感谢那个“绒毛受血”的进化方式。




补充一下相关的知识,可能需要一点知识背景

1 Genomic imprinting: Conflict exists between genes expressed in the mother and fetus as described above, but it also occurs between maternally and paternally expressed genes in fetal tissues [21]. Genomic imprinting of genes expressed in fetal tissues is evidence of conflict at this level. Under this hypothesis, paternally expressed alleles will enhance fetal/placental growth, and maternally expressed alleles in the fetus will restrict fetal/placental growth. Interestingly, most known imprinted genes are involved in fetal/placental growth and expressed in the placenta [62]. The insulin and insulin-like-growth factor system provides good support for this hypothesis: IGF2, IGF2R, and INS, genes involved in placental and fetal growth and metabolism are imprinted and fit the pattern described above. For example, IGF2 is a gene expressed in the placenta that promotes trophoblast invasiveness, and is only expressed from the paternal allele [62].

ncbi.nlm.nih.gov/pmc/ar

2 胎儿的细胞能穿过胎盘屏障进入母体吗?

可以,这种现象叫做 Microchimerism (abbreviated Mc) is the presence of a small number of cells that originate from another individual and are therefore genetically distinct from the cells of the host individual. This phenomenon may be related to certain types ofautoimmune diseases; however, the mechanisms responsible for this relationship are unclear.

http://en.wikipedia.org/wiki/Microchimerism


有同学反应看不懂,那我就简要解释一下吧。从演化博弈角度来说,受精卵发育到新生命的诞生对于父方和母方而言都是代价巨大的博弈过程,双方必须仔细考量付出和收获,以让自己的基因能够延续下去(并不是主观意识,而是演化形成的策略)。在这种情况下,受精卵会为自己争取到一切可以争取的资源以顺利生长发育,而与此同时母体却不能允许每一个受精卵这样做,万一这个受精卵“质量”不好,怀胎九月就是一个巨大的浪费。于是高等灵长类演化出了一个简单粗暴的方法:排卵以后,只要没有成功怀上一个高质量的受精卵,就把整个子宫内膜脱落掉排出体外。由于在原始环境下女性遇到这种情况的几率很小,所以这个方法也不算太坏。

有同学反映,本文太过于毁三观,看完之后整个人都不好了…… 所以我特此在最后啰嗦一下,自然界的残酷淘汰和竞争本就是生物演化的一部分,从更长远的角度,这些残酷的机制最终使得生命世界更加美好。若非有这种残酷的机制,也不会有健康的你躺在床上舒舒服服地看这篇文章。一厢情愿地认为世界是善意的或是恶意的并非正确的生活态度,直视人生直视生命更有利于我们享受生活。




  

相关话题

  国际部高中生,纠结是否在生物方向发展,请问有何建议? 
  本人高三联考成绩平均640左右,想学临床医学,请问全国除协和和北大医学部哪个好些?湖南? 
  连续渐进演化中,如果若干关键步骤短期带来的劣势足以导致竞争劣势,是否就阻碍了这个重要功能进化? 
  光脚跑步除了对皮肤的磨损比较大之外还有什么害处? 
  人类为什么不是三性繁殖? 
  微生物之间会进行类似蚂蚁之间的信息交流么? 
  假如把一个人放到蚊子窝里,会不会血干而亡? 
  自然界的物种是否都有各自的优势,存不存在某一物种各方面都强于另一物种? 
  有哪些人体器官/组织后来被发现有意想不到的功能? 
  广东一女子治便秘服用 2 年肠清茶肠子变黑,可能是哪些原因导致的?如何才能科学地治疗便秘? 

前一个讨论
朱元璋为何受人吹捧?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倚天屠龙记》中的殷离?





© 2024-05-1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