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有哪些令大众深信不疑的谣言或负面知识? 第2页

        

user avatar   zhu-quan-92-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7月4日
新开这本日记,也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功。先要读完手边的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
7月13日
打牌。
7月14日
打牌。
7月15日
打牌。
7月16日
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7月17日
打牌。
7月18日
打牌。

这是网上流传的胡适日记选段,我想应该很多人都看过吧。

但这都是扯淡的!!!

这是《胡适留学日记》第一卷的内容,其中七月四日的内容原本是这样的


而13到18日这几天的内容是这样的


根本就没有“打牌”两个字

倒是之前的5号到8号这几天每天都有打牌,但也不是只打牌


“打牌”两字在《胡适留学日记》里一共出现35次,基本集中在七八月份,其中确实有一天的日记内容只有“打牌”两个字,是八月五日,只有一次。之后九月六日里结尾处说“与金涛君相戒不复打牌”,此后日记里再也没有了打牌内容。


为什么这个段子可以流传的这么广,为什么那么多人深信不疑?

因为这个段子的制造者利用了大众的投射心理

所谓投射心理,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心理倾向”。 也就是说,个体
在进行社会认知时,会不自觉地将自身所具有的一些人格特点投射到客体身上,从而掩蔽了客体真正的人格心理特点,扭曲了客体的真实面貌,形成对客体错误的认知图式,实现了客体主体化。

说的简单点,就是它因为迎合了很多人的小心思,胡适啊,大名人啊,文学家啊,不照样和我一样沉迷娱乐活动,三分钟热度,外加重度拖延症吗。多少人看到这个段子的时候这样想过?

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萎靡不振。眼高手低,沉迷娱乐无法自拔,拖延症。。。。。。这些都是很多现代人的通病,摘几段胡适日记改编一下,把胡适也塑造成一个这样的形象,切合受众的投射心理和选择心理。

很多人在接受网络上这种段子、故事的时候,并不是选择相信真实的,而是自己认为真实的。

这个段子也不是没辟谣过,但至今还是有很多人的态度是: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我不信我不信我不信。

所以这个段子还会继续流传下去,让更多的人哈哈一笑的同时,鄙夷一下前人,再给自己的不思进取找点心理安慰。

你以为人家和你一样,其实全是你自欺欺人。

——————————————————

果然,我就知道肯定有人不相信,戳穿了您的小心思,我很抱歉,不过我还得再来解释几句。

上面那个段子是《胡适留学日记》里的内容,从1911年到1917年的,其中只有第一卷,也就是1911年有七月四号到十八号的内容,12年的日记是从九月二十五号开始的,13年之后的内容就都是札记而不是日记了。

好吧,肯定还有人不信。那好,我们把范围扩大到整个胡适日记,从1910年到1962年的全部内容。把所有七月份的内容都贴出来工程量太大,我们就找七月四号这一天的吧。


10年的内容没有七月份,11-17前面说过了,18年没有。19、20这两年大多是日程,表格式的,不是日记。再之后的内容虽然是日记,但并不是逐日而记,有可能上一篇还是六月,下一篇就是十月了,很多日期都是空缺的。

此外,23、24、25、26、27、29、30、31、32、34、35、36、37、40、41、42、44、45、46、47、48、49、51、52、53、54、56、57、58、59、60、61,这些年份都没有七月四号的内容,62年二月胡适就去世了。

有七月四号这一天的日记内容大体如下(我截图没有截全,因为有的很长,只看一部分应该也可以做判断了吧)

21年七月四日内容


22年七月四日内容

28年七月四日内容

33年七月四日内容

38年七月四号

39年七月四号

43年的七月四、五号

50年七月四号

55年七月四日


我明白,即便我再怎么说,拿出什么样的证据,还是会有很多人不相信。这就是我上面说的,选择心理,您只愿意相信您认可的内容,其余的都是:我不听、我不信。

可以,我不干涉您的选择自由。您愿意相信段子我也理解,但还请不要到我的评论区来搅混水了吧,谢谢您的理解和配合。


user avatar   chen-qian-69-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每次来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的病人家属都会气势汹汹的叫嚣“为什么好好的一个大活人来你们医院就被你们治死了呢!”,事实上一个好好的大活人根本没必要来医院抢救,难道不是吗?


user avatar   xianshengy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中国,总会流传着大量的精彩故事。其中,“联合国破例为周恩来降半旗”就是我这代人最熟悉、最感动的一则故事。

当时,我对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坚信不疑。不过,触网后,很快就看到有网友撰文置疑这个故事了,于是,就动摇了我的坚信,最后,由动摇到怀疑、由怀疑而最终再次走向了坚信。只是,坚信这个故事是假的了。

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据说是希特勒的名言。这句话本身是不是真理呢?是。至少在信息封闭的社会里是。这是我这一代人见证了的事实。不过,在言论开放的社会里,谎言是很难被重复成真理的。言论开放的社会不畏惧谎言,也不畏惧事实。大家只要稍微仔细观察一下,就能发现,只有在言论封闭的社会里,才会造成既恐惧事实,又恐惧流言的古怪现象。

中国今天是言论开放的社会吗?不是。中国今天是言论封闭的社会吗?也不是。中国是正由封闭走向开放的社会。大量的谎言,在完全封闭时期,被认为是真理的谎言,正在被开放地言论证伪,这是中国的现状。于是,我们就能发现一些尖锐的对立,一些人认为是谎言的东西,却被另一些人奉为真理。哪些人是对的呢?这只有靠自己获取信息、开动脑筋来判断了。

不过,有个简单的建议能帮助你快速地粗略鉴别一下真伪,就是你什么时候获取的信息,什么时候形成的判断。如果是在完全封闭时期获取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判断。则基本上可以判定是错的,这并不是怀疑你的逻辑判断能力,而是因为你那时获取的信息一定是假的,或者是不完整的。在虚假信息或不完整的信息基础上推理,即使是非常正确严密地逻辑推理,也只能出来假结论、错结论。

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向发这个帖子的网友学习。反思一下,到底还有多少谎言,在我们头脑里被当成了真理?

借造假来纪念周恩来会适得其反——关于联合国为他降半旗故事
在中国广为流传的“联合国为周恩来降半旗”的故事让人听了不禁摇头。该故事说:“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时,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元首先后去世,联合国还没有为谁下过半旗。一些国家感到不平了,他们的外交官聚集在联合国大门前的广场上,言辞激愤地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我们的国家元首去世,联合国的大旗升得那么高,中国的总理去世,为什么要为他下半旗呢?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出来,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台阶上发表了一次极短的演讲,总共不过一分钟。他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原因有二:

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分钱存款!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

’说完,他转身就走,广场上外交官各个哑口无言,随后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这故事首先告诉读者,联合国为悼念周恩来总理而下半旗是没有先例的。有一个“破例下半旗”的前提,才可能有后面那精彩的演讲。说故事的人大概想以此证明周恩来享有很高的国际的荣誉。悼念的规格高说明人格高。破格悼念更显得人格非凡。

可惜这是不真实的。联合国为悼念周恩来总理而下半旗并不是破例之举。联合国于1947年制定了一部旗典(Flag Code)。其中有关致哀的规定是:凡成员国的国家元首或者政府首脑去世,必须在纽约总部和日内瓦的办事处降半旗致哀一天。因此1976年1月为周恩来降半旗只是例行公事。如果不降半旗才真是“破例”。

没有破例这个前提,后面的故事就显得荒谬了。没有听说有哪个国家驻联合国的使节会为了例行公事而“言辞激愤”。真有这样的不懂联合国的基本规章的外交官的话,我想他们应当感到“羞愧”而不是“激愤”。当然,秘书长也就不需要做特别的说明了。

杜撰出来的那段秘书长的“极短的演讲”以及它产生的戏剧般效果,本身也很有问题。硬要把中国特色的感情推销给洋人,树立一个“老支书”式的联合国秘书长。

周恩来生活俭朴,这已经有很多人证明。但并没有哪一份文件告诉我们说周恩来逝世时的银行存款余额具体是多少。中国没有公布国家领导人个人财产的制度。联合国也从不要求成员国报告其国家领导人的收入情况。秘书长无从知道周恩来个人的财务状况,怎能信口说他存款是多少?


user avatar   zheng-man-da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人里面流传最广的谣言就是老外迷恋中国菜吧……什么老外室友第一次吃到中国菜惊叹自己白活了,什么依靠中国菜泡到了金发碧眼的外国妹子,什么尝过中国菜的老外再也回不去了。

以上作为个例可能是存在的,作为普遍现象肯定是不存在的。我跟老外做过室友、做过同事、做过朋友,喜欢吃中国菜的老外是存在的,但是大部分喜欢的是酸酸甜甜的美式改良中国菜。中国菜的国际地位不及日本菜甚至泰国菜也是事实,如果中国菜真的那么横扫全球,别说米其林指南了,整个欧美的厨师界都会被中国人霸占,然而这种现象从来没有出现过。

老外第一次吃到中国菜之后两眼放光我也相信,然并卵,人家回头还是吃自己的汉堡包、披萨、炸鱼薯条或美式中餐外卖。就跟你第一次吃到正宗意大利冰淇淋可能也会很感动,可是你今后仍然会大吃普通冰淇淋,并不存在味蕾打开了的情况。

至于依靠中国菜泡妹子,我相信肯定有这样的案例,不过要是指望依靠厨艺去泡到金发碧眼的美女,你就等着孤独一生吧。

最后说明一下,我很喜欢吃中国菜,也很喜欢吃日本菜,在美国和欧洲居住期间也吃过不少当地菜。作为中国人,我肯定更喜欢中国口味,不过从来没觉得中国菜与外国菜之间有代差。就算是被大家一致抹黑为黑暗料理的英国菜,我也不觉得真的很差,起码人家的早餐是我吃过最棒的。


user avatar   li-lei-up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高考竞争之所以如此激烈,并不是因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多么优秀,而是因为中国的教育资源过于稀缺,不够千千万万的考生瓜分的。

也正因此,中国拥有一套全世界最残酷的筛选制度。

而通过高考进入清华北大,除了说明这些学生比起其他学生更加适应这场筛选,别的什么也说明不了。

也正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避开竞争最激烈的战场,用金钱换取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

见到很多像题主这样的人,想不明白为什么在国内连个像样的大学都考不上,到了国外却轻松能进名校。有的甚至产生了浓浓的优越感,陶醉于中国强大的基础教育,并觉得海龟也不过如此。


然而我感到的,却是浓浓的悲哀。国内只能读二流,到了国外却能读名校,正说明,在中国,有千千万万的学生,他们的智力,才学和付出的汗水,分明配得上世界名校的教育资源,却只能在国内接受二流的教育。的确有极少数人摆脱了环境的限制,脱颖而出。然而大多数人,却随波逐流,过着平庸的生活;而他们,或许本能够成为社会的精英,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那群人。

我就读于一所国内算一流的大学,我的一位高中同学成绩远不如我,高考末流一本水平,去了UIUC的CS,

他本科期间有大量的机会接触到学校顶尖的实验室,也通过在实验室和教授做科研,要到了牛推,拿到UCB的phd offer.

而我,大二大三曾频繁去找过我们实验室的老师,希望混点科研经历,却无奈地发现他们的生活就是接外包,接国家项目,给底下研究生做,再象征性地发给学生一点工资。学生有活的时候赶项目,没活干的时候每天划水。我真的没什么机会接触到科研相关的实质内容。

而我们那几届出国情况也都惨不忍睹,我最后也只是去了所综排很高学校名气挺大但是专业水平很差的ms ad.

我知道,清北的情况兴许会好很多,但是我的高考成绩当年距离清北只有仅仅几分只差,获得的资源却已经拉开了差距。

毕竟,在中国,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太少了啊。

(图片来源见水印)

中国能花费在高等教育上的经费是有限的,因此只能重点扶植清北交浙等少数学校。2015年,清华大学的科研经费43亿RMB,居中国首位,看起来不少了,然而跟美国排名稍微靠前的一些学校比起来,真是连零头都赶不上。

哈佛大学的校友基金超过360亿美金。

最近几年,中国大陆的高校,尤其是清华北大进步突飞猛进,论文数蹭蹭蹭地飞涨,排名水涨船高。而这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压榨一线科研人员的基础之上的。

诚然,中国的高校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取得如此成就实属不易,可喜可贺。

但是,要跻身世界一流大学,比肩哈佛耶鲁之流,依旧任重而道远。各国高校之间的比拼,拼到最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力的较量,也就是赤裸裸的经费的比拼。

高考前,如果我要准备出国,按照我们高中的历届情况,我毛估估能进个UCB吧,研究生也不至于只能读个水校ad了。要问我后不后悔,多少是有一点的吧,然而也不能说在国内读书完全没有优点

——至少,我当年给家里实打实地省下了200万。

——————

1月28日更新




一夜之间多了很多赞,答主诚惶诚恐。

也被一些人质疑答非所问。

在这里贴一张图。

图片来源:

zhihu.com/question/3189

二本学校就不是学校了吗?

简而言之:那些高考一本二本都上不了的,在参加高考人群中也处于前50%,而且中考已经分流掉一大半人了,这些考不进一本二本的学生,在中国学生中我们暂且认为处于30%,及以下。

中国没有那么多的教育资源给他们就读,国外有,而且有些学校认为人群中的前30%可以接受,何况他们愿意付出金钱。美国的教育资源当然也稀缺,但是最难进的藤校众每年录取率在将近在10%,比清北录取率高多多多多多了,换言之,国外高等教育当然也是稀缺资源,但也比国内丰富多了。

——————

1.1日更新

答主之前写答案仓促,有几处瑕疵,多谢评论区指正,在此先致个歉。

1. 的确不应该拿清北的录取率和藤校的录取率直接比较,更何况这个近10%的入学率对中国学生不适用;

然而,美国人读藤校的概率远大于中国学生上清北的概率,足以说明教育资源上的差距。

那我举另一个例子,

日本人出国留学意愿极低,日本人上东京大学的难度基本等同于中国人考上华五的难度。(数据来源

@Summer Clover

)可以说是远低于中国学生读清北的难度。而且同样是考试入学,不参考家庭背景,拿日本和中国比较可能更具有说服力。

日本的教育资源甚至可以用过剩来形容,近年来一些私立学校因招不到学生而纷纷合并整改或者倒闭。

同时日本人对本国教育的自信,也降低了他们本国人出国留学的意愿。

也许有人会不服,凭什么拿中国既和欧美比,又和日本这些发达国家比,而不和印度比,不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去比…但是我觉得,在很多国人心里,中国的对手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外国。

祝祖国越来越好。

2. 不应该直接拿哈佛校友基金直接和清北科研基金直接比较,应该拿哈佛校友基金每年科研拨款和清北科研基金作比较。

在此感谢

@Zichen Zheng

提供的更加详实的数据

operating revenues increased 5.6% to $4.78 billion, and expenses were up 5.3% to $4.70 billion

finance.harvard.edu/fil

哈佛科研经费前几名的学院,每年经费加起来就已经超过200多亿RMB了,已经远超清北。


user avatar   thus-hel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强答一个。

老爸当过兵,上过老山前线。当年部队从山东上火车出发往云南走,在山东上火车的时候,站台上放着《十五的月亮》,部队的亲属们都在火车站送行,虽然有些悲壮,但是几乎没人哭。火车到了云南境内,靠站歇停,这下可倒好,不知从哪来了一群又一群的云南当地的老百姓,老太太老大爷大哥大姐小弟小妹小朋友,根本没人组织,也没人安排,就是挤到铁道边拉着车上素不相识的解放军的手往他们手里塞酒碗,塞鸡蛋,塞吃的,操着一口完全听不懂的方言说着什么。一车的小伙子哭的泪人一样。


user avatar   zhang-qi-ling-24-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花丑,谢邀。

视频来自抖音@苏木 https://www.zhihu.com/video/1156464020289736704

先来个呆萌的小卤蛋哈哈哈。低端局的同学貌似很难区分元歌的傀儡。教给你个小窍门:出现的很诡异,队友在小地图的身影甚至连碎片记忆都没有,而且直奔你去,那大概率是傀儡,先保持距离A一下或者丢个技能验一下正身。当然我玩傀儡都是佯装路过,演技必须得精,演的目标一愣一愣的,高分段表演技巧暂且不表。

OK,言归正传。低分段玩家分为两种:一种是忙于学业事业,对娱乐懂得克制的;另一种是既菜又爱玩,打游戏从来不思考的。下面我会罗列一下我小号在低分段练英雄亲身经历呆萌队友的一些代表性错误。不仅罗列错误,我还帮你指正。

辅助:低分段辅助是犯错最多的,拿了辅助就想逛街。开局必跟射手去下路,4级之前射手线权那么强,你去下路当跟屁虫图啥?你要去中路探草帮中路抢二级,帮上路偷对面小猪啊,你要看对面是蓝开还是红开,以此推断对面打野顺序:对面红开4级大概率去抓我方下路,同理,蓝开4级大概率去抓我方上路。接下来就要跟打野了,打野4级前刷完野怪,自己血都快干了,咋抓人?队友死了别杵在那清线了,有条件就卡住兵线等队友赶过来一起吃经济好吗,你自己吃了经济管啥用?

射手:开局打野红开请你帮他A几下红,兵线一毛钱不会少你的。打野给你红是情分,不给是本分,你别硬拿。打野去反蓝第一时间去支援,等你清完线再溜达过去,打野尸骨已寒。打野请求支援开第一只小龙的时候,哪怕你在追残血、哪怕你在推塔立刻停下来去支援,你拿一血一塔的收益也没有小龙高。前期你比战士厉害的多,不要急于清兵线,优先消耗敌人,河蟹72块钱4级之前尽量争取。打野去抓人你不会勾引就算了,求你千万别把目标逼进塔里,这样打野就丧失了第一次GANK机会。在没有对面视野时不要深入带线,人家没顾上你而已,不是失明。

中路:开局藏右手边草丛,为什么?防止对面来偷咱家小猪。清完第一波线不要蹲塔下冥想,去偷对面猪啊!此时对面猪没了表示对面打野红开,对面有猪说明对面蓝开,至少要偷两只小的,有条件就3只全偷。回来清第二波兵之前多走三步就行,瞅一眼自家蓝在不在,如果在A一下蓝,让蓝出来散步,防止这个空档对面惦记着咱家蓝。除了米莱狄、周瑜等这些推塔特别快的法师,炮兵出来之前不要冒险去点一塔,对面打野一走一过你就没了。上下路支援甭管是去还是回,注意尽量绕路避开草丛。中后期远离草丛!远离草丛!远离草丛!

上路:开局先去找机会偷猪,如果辅助没跟过去帮你,拿两只最小的就OK,拿第三只你要丢一个小兵的,足足63块钱!如果没条件偷猪且自家打野蓝开,帮打野打蓝,同样第一波兵线一毛钱不会少你的;如果打野红开,拿且只拿自家那只小的蜥蜴。4级之前线权远不如射手,务必猥琐。如果开局对面就强势消耗你,等兵线进塔再清,只平A,因为你要留全部的两个技能去争夺河蟹。如果开局明显感受到对线压力实在是大,先做守护者之铠。打野是菜鸡的话你要承担切后任务,不是让你开大怼坦克的,铁汁。

打野:一定不要放弃思考。开局买小野刀之后预购鞋子,前期的移速是游走GANK的资本。尽量选择主宰路的BUFF开,因为4级之后要向小龙路集结,要像争取你心仪的姑娘那样争取小龙。前期帮上路抓完人就别蹭家人线了,他喝风长大那身子骨不抗揍的,上塔掉了你蓝区不保,唇亡齿寒。有优势就入侵野区,掐对面BUFF时间,自家野顾不上清都无妨,只要对面打野长不大,战略上已经赢了一半了。一定记住帮优不帮劣,三条路哪条路有优势就帮哪条路,尽早破一塔释放队友的游走属性。

出装

千万不要哪个出来点哪个,要学会分步出装和针对出装。比如穿透装:物理系一定要优先预购陨星,加攻击加穿透减CD,可升级黑切和碎星锤;法系一定要优先出小面具,加法强加穿透加生命,可升级面具和虚无。如果对面GANK位对你威胁极大,比如兰陵,射手裸不详,法师裸冰心,一昧做输出会让兰陵切到你意识模糊的。比如对面有奶妈、貂蝉、程咬金这种一定要做梦魇&制裁。对面有后羿、黄忠等这种特别依赖攻速打输出的英雄,辅助务必优先做不详扼制其攻速。总而言之,对面哪个英雄对你威胁最大,你一定要做抑制他的装备,经济不够可先做半件,比如守护者之铠可升级不详&冰心;神隐斗篷可升级魔女&不死鸟。后期双C务必做保命装。

补刀

兵线补刀的收益可提升50%,这是非常恐怖的差距。尤其前期线权强势的英雄,务必学会补刀,清线快没有用,会补刀才能经济高。4级之前补刀尤为重要,可以为你经济碾压打下坚实基础。当然辅助就别补刀了,比如GANK成功,目标在必然跑不掉的情况下辅助不要补刀抢头,在野区也不要补刀,打野需要叠打野刀被动。说起经济真让人难过,这游戏跟现实一模一样---谁钱多谁是爸爸。以下两张图分别是补刀与不补刀的收益:


团战

不奔赴无意义的团战,双边优先把兵线处理好再去跟团,团赢了拆塔&拿龙,团输了对面无兵线他只能干瞪眼。团战前先看看敌我双方状态对比,判断一下开团位置是否有利,扫一眼队友大招好了没(我希望每位玩家都知道怎样看队友大招),如下图左上角粉红框内所示:绿色小三角是实心的表示该队友有大招,空心的则表示队友大招处于CD状态。

经济高就逼团,经济低就认怂,对面要打咱就跑,敌方人均比你多个大件了还在那抻着脖子上,缺心眼嘛。开黑暗暴君一定不要死掉,黑暗暴君相当于一人给你们加了一把破军,类似于6打5,让你们逼团用的,死一个,好家伙,团队作战能力又原地踏步了。学会埋伏,学会带线&卡线&断线,学会以多欺少。势均力敌的正面团战就比谁机灵了,战士负责撕裂战场,刺客负责绕后切人,辅助负责控人承伤,双C负责找环境输出。压高地优先点塔,守高地优先点兵。

所谓,菜则思变,变则通。先成为智者,再跻身强者。

我是 @花丑感谢阅读。公众号XCDGTS


user avatar   lisa-mona-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女王:求求题主放过我,我可不敢有什么政绩。。。


user avatar   sunlight1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三体人比较擅长操纵人类社会心态吧。

“逆向主义”与“圣母思维”是人类社会必然产生的两大思想毒瘤,前者诞生于极端集权社会,后者诞生于极端民主社会。

“逆向主义”是仇恨自己所属的集体,引狼入室不惜玉石俱焚,“汉奸”是也

“圣母思维”是同情自己的敌人,幻想“与异族友好共存”“56个文明,56支花,大宇宙兄弟姐妹是一家”,忽视生存竞争的残酷,目前西方社会上这种思维正在蔓延

前者的表现是叶文杰、ETO(以及极端环境保护主义者等ETO的后备群体)

后者表现为程心和娘化的那部分人类社会群体

三体对他们的心态把握很准,话术堪称精妙

对付“逆向主义”的ETO,在ETO成员 问三体征服地球后会怎么做时,三体人如下回复

"我们会消灭人类,当然最后我会消灭你们(ETO))”(可能记忆有误)

这句话精妙之处在于后半句太切中ETO降临派心理了,看似很是啰嗦,消灭人类不就是要消灭ETO吗?但这满足了ETO降临派的复仇心理,暗示他们可以看到全人类的毁灭后笑着死在最后,夙愿得逞的感觉简直太爽了。

为什么不说“帮助皇军,好处大大滴”之类的话呢,人家ETO降临派是高尚纯粹的好嘛,这样说等于质疑他们的理想与忠诚,太羞辱了人了。反而说最后消灭你们很自然,符合三体风格,甚至让ETO以为主子也有不擅话术欺骗的弱点,害怕主子被虚伪狡诈的人类欺负,从而产生主子需要我们,我们必须为主子做点什么的动力。

ETO降临派思想类似抖m,当三体小萝莉拿起皮鞭狠狠的抽打他们身体的时候,那种欲仙欲死的滋味可以意会。这一句话,极大的培养了ETO的忠诚,为后来破壁人做了铺垫。

通过ETO养成的例子,就知道智子(三体人)为什么照顾帮助程心了

圣母养成计划呗


user avatar   77qiqid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人觉得从聊天记录来看

明明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嘛?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这女的明显就是天天嚷着喜欢渣男那种

还“我是您的”

简直就是一个受虐狂的心态

施虐狂和受虐狂不是绝配嘛?

恋爱的时候搞不好还很享受呢

哦,现在分手了,越想越气,趁着罗志祥的瓜蹭一波热度伺机报复?

动不动就pua,但凡能独立些有原则些,自尊自爱些,能跟这样的人在一起这么久?




        

相关话题

  我在卫星地图上看到的图案,感觉很诡异,谁能解释一下? 
  电脑外接 USB,当需要拔出 USB 设备时,直接物理性拔出与「安全退出硬件并弹出媒体」有何差别? 
  如何评论丁香医生全网最强辟谣, 一共 101 条谣言,辟谣内容都是真的吗? 
  计算机世界里有哪些经典谣言? 
  如果所有造谣的人都立刻原地爆炸,会发生什么? 
  如何评价『抵制外货的行为』? 
  养猫的人可以给猫买哪些便宜又好用的东西? 
  2020 年新出现了哪些广为流传的谣言? 
  西瓜上的花纹是怎样形成的? 
  把盐吸到鼻子里,为什么可以感觉到到咸味?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法学背景和非法学背景看到于欢案,观点完全不同?
下一个讨论
辱母杀人案,英美法律会怎么判?





© 2025-04-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4-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