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有哪些堪称伟大的科幻小说? 第1页

  

user avatar   ding-g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回答突然火了,老是有人在评论区问“为什么没有谁谁谁”——烦死我了!!你们除了阿西莫夫还知道哪些科幻作家啊,嗷??!!为什么不对罗伯特-海因莱因施以必要关注,嗷??!!我不喜欢“look back”,阅读的多是时间距离较近的作品。所以别再问我“为什么没有谁谁谁”的蠢问题,先问问自己看过多少星云、雨果、轨迹的提名/获奖作品吧。

———————我是不耐烦的分割线—————

这个问题很有趣,我也要参合一脚。

让我们想想,“伟大”的标准是什么?在我们说“伟大的科幻小说”,可能包含以下内容:

时间。毫无疑问,时间越久远的作品越容易获得“伟大”的赞誉。凡尔纳威尔斯这些人就不说了,美国六十年代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作品也能称为“伟大”。那么八九十年代的作品呢?21世纪以后的作品呢?保罗 巴奇加卢皮的《发条女孩》是2009年发行的作品,获得星云雨果双奖,它能称为“伟大”吗?

美国(英文)作品的优势。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科幻市场,并且拥有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科幻奖项雨果奖和星云奖,英文作品更容易获得关注。回答中列举的大多是英文作品,而其他国家地区比如日本、俄罗斯、法国等就被忽视了。

长篇作品的优势。回答中列举的大多是长篇小说,这点可以理解,因为长篇小说更易于塑造恢宏的场景、构造复杂的情节和人物。这样一来,以短篇小说见长的作者就被无视了。特德 姜(国内最初引入作品时将其翻译为特德 蒋)的作品皆为短篇,不涉猎长篇小说,但他是雨果、星云、坎贝尔等科幻大奖的常客。

由上一点引申而来,中国的科幻作家,尤其是八九十年代开始写作的科幻作者群比较尴尬,因为这批作者主要依托于《科幻世界》杂志,发表的作品大多为短中篇,鲜有长篇小说。大家都在念叨大刘的《三体》,但年级稍长的科幻迷(而非主流文学读者)都知道,大刘最早以短篇小说成名。九十年代知名的科幻作家王晋康风头一时无两,但缺乏攻入主流文学市场的长篇科幻小说,论影响力还是较大刘差一畴。

由上述特点归纳,这道问题的答案大都是这样:年代久远的(至少是四十年前的作品)、英美作者为主的、人所共知的长篇小说。

——这样的回答未免太无聊了,千篇一律不说,还忽略了八九十年代以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的科幻作品及成就。有句话说得好:“粉丝讲究时效性”。凡尔纳威尔斯老先生乃至黄金时代的诸位在我出生前就已去世,作为读者,我接触的作品多为九十年代后国内发表出版,于己有更深刻的体会。所以我将标准稍微放宽一些,既有盖棺论定的“伟大”作品,也有“以后是否伟大很难说但很有潜力”的作品(主要指九十年代以后的作品)。

菲利普 K 迪克。代表作品《高城堡中的男人》,《机器人梦见电子羊吗?》,《少数派报告》、《流吧,我的眼泪》。我曾在专栏中写过这位作者。PKD是位很有意思的作者,在其丰厚的作品中,只有一部《高塔中的男人》拿过雨果奖,而且这还是他的早期作品。单拎一部作品看,会发现PKD的作品中有很多瑕疵。因为他写的太快了,缺乏雕琢。而“快”的原因在于一,他有药瘾,在药物作用下能够不眠不休的写作;二,他结了五次婚离了五次婚,有沉重的经济包袱,而科幻小说的版税太低,他只能以量取胜。但作品中的浓浓药味以及缺陷感却成为其独特标志,也就说,这种小说只能PKD写出来。PKD的作品可能难说伟大,但PKD是位伟大的作家,他去世后有一项科幻奖项即以其名字命名。

杰克 万斯。代表作品《濒死的地球》,《灵界之眼》。杰克 万斯以《濒死的地球》开创了科幻小说中的新流派:科学奇幻。H•P•洛夫克拉夫特的《疯狂的山脉》也可以归于该类型。《濒死的地球》讲述地球末日时代,地球上出现各种奇异生灵,科学蜕变为魔法。这部小说写的是“仿佛旧日重现的遥远未来世界”,科幻与奇幻的界限很模糊。值得一提的是,作品中的魔法释放方式是以“记忆”的方式,释放后记忆消失——看着很眼熟吧?对,龙与地下城系统就借鉴了这一设定。DND甚至为杰克 万斯安排了一个神位。

厄休拉 K 勒古恩。代表作《黑暗的左手》(雨果星云双奖作品),《一无所有》(雨果星云双奖作品)。经历过黄金时代的厄休拉老奶奶堪称“活着的传奇”,星云奖、雨果奖、轨迹奖等等等等奖项拿到手软,2008年还以年近八十的高龄拿到星云最佳长篇奖。写作领域跨越科幻和奇幻,奇幻代表作“地海”系列被吉卜力改编为动画——虽然反响很差。厄休拉老奶奶喜爱在科幻作品中讨论政治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议题,她的小说类似某种思想试验,因此赋予作品独特的深度。

雷·布拉德伯里,代表作《火星编年史》,《华氏451 度》,《冰霜与烈火》。黄金时代代表作者,奇怪的是他没有获得过星云奖和雨果奖,1989年才获得星云大师奖。雷·布拉德伯里老爷子语言优美行如散文,带有诗般的韵律感——他发表过诗集。年少时看《火星编年史》、《冰霜与烈火》和《雨一直下》,除了奇妙的构思,语言风格也给我深刻印象。老爷子还写奇幻小说,今年《科幻世界译文版》发表了他的长篇奇幻小说《必有恶人来》。

乔治 R R 马丁。代表作《光逝》、《沙王》(星云雨果双奖)、《莱安娜之歌》。乔治老爷子在国内的名望多来自《冰与火之歌》,但他早年以科幻小说出道。1971年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英雄》发表于科幻杂志《银河科幻小说》,由此走上作家之路。80年代以前他写了大量科幻小说。乔治老爷子写作领域横跨科幻、奇幻和恐怖小说,而且在这三个领域都拿过奖,其中不乏星云雨果双奖作品。噢对了,他还干过编剧和电视剧制片人,因为“更来钱”。乔治老爷子是新闻写作系出身,没有理工科背景,他的科幻小说偏向“软科幻”,展示出过人的写作技巧,人物塑造、节奏控制、叙事能力都值得称道。有趣的是,以他在短篇小说中的氛围渲染能力,他并没有成为类似迈克尔·克莱顿(代表作《侏罗纪公园》,《重返中世纪》)的惊险小说家,而让他转向恐怖小说。即使是看似平常的构思,比如太空歌剧、比如狼人、比如吸血鬼,他也能写出“人无我有”的新奇感。《科幻世界》曾登载了他不少短中篇小说,水准都很高。我希望国内能引入他的短中篇小说合集,诸位可以看到,除了长篇奇幻,其他类型、篇幅的小说他也能驾驭。

特德 姜,代表作《巴比伦塔》(星云奖),《你一生的故事》(星云奖),《商人与炼金术士之门》(星云雨果双奖)。特德 姜二十多年来仅发表了十四篇短篇小说,没有长篇小说。但几乎每一篇都引起反响,而且获得各种奖项。他的小说也类似思想试验:以一个科学构思出发构建小说,而不是先构建情节,再加上科技要素。而且科学构思精巧,非常人能为。相对而言情节性一般。早年《科幻世界》发表了他的科幻处女作《巴比伦塔》,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是那种“啊,他的小说一般人真写不来”的感觉。他还写过幻想小说,探讨信仰问题的《地狱是上帝不在的地方》是星云雨果双奖作品。假以时日,特德 姜会成为“伟大的短篇小说家”。和他相比,另一位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他是《三体》英文版的翻译者)表现平淡,只是用中国元素吓唬老外罢了。希望国内能引入特德 姜的短篇小说全集。

赛博朋克。赛博朋克类型小说出现于80年代初,它宣告了一种新的科幻类型诞生。这其中有几部长篇小说不得不提:威廉 吉布森的《神经浪游者》、弗诺 文奇的《真名实姓》、尼尔 斯蒂芬森的《雪崩》。尤其是《神经浪游者》和《雪崩》,几乎包含了日后赛博朋克小说中的各个特点。在八十年代初,电脑还是奢侈品,而作家们在那时即已设想电脑成为必需品,并构建出与现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值得一提的是,后来国内许多作家也尝试了赛博朋克作品,比如星河的短中篇小说《决斗在网络》,可能是国内最好的赛博朋克小说;柳文扬后期有不少作品转向赛博朋克。

迈克尔 斯万维克。代表作《潮汐站》(星云奖),《地球龙骨》(星云奖)。迈克尔 斯万维克也是一位拿奖拿到手软的科幻作家,他的风格有些类似乔治啊啊马丁,节奏紧凑、情节抓人、写作技巧出众,同时保证科幻构思的“硬度”。他真正擅长的其实是短篇小说,速度快质量高,甚至能以一周一篇的速度写作。他有数篇短篇小说获奖。国内已引进他的作品。

保罗 巴奇加卢皮,代表作《发条女孩》(星云雨果双奖)。2009年由于《发条女孩》的大获成功,保罗 巴奇加卢皮成为炙手可热的科幻作家。我承认我不是很喜欢他,因为他总喜欢在小说中描述阴暗的、毫无希望的未来,这与我“理性乐观派”的价值观相悖。再者,他的笔力凝滞,有为追求沉重而沉重的嫌疑,看着很累人。不过《发条女孩》及与此作品世界观相通的短篇小说如《黄卡人》和《卡路里人》,想象力的确非凡,涉及无政府主义、生物朋克、末日情结等各个要素。国内引进了不少其作品,感兴趣可寻来一读。

令我印象深刻的短篇小说。查理•简•安德斯的《六个月零三天》,获得雨果奖。讲述一对具有预知能力的男女的爱情故事,它既讨论了自由意志,又有爱情小说的框架,最后的结局伤感而耐人寻味。

杰弗瑞 A 兰迪斯的《迪拉克海上的涟漪》,获得星云奖。一个被困于着火旅馆的人为避免烧死,不得不反复进行时间旅行的故事。他将时间旅行和美国六十年代联系起来,作品笼罩着怀旧的伤感氛围。

迈克尔 斯万维克的《漫漫长旅》。一名解剖死人的法医受命解剖一具外星生物尸体,由此引发的故事。这篇短篇小说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特点,在短篇幅内有扎实的科幻构思,有出人意料的情节,有直指人物内心的探索。结局也令人感慨。

特德·科斯玛特卡的《观察者》。这篇小说在国内引起不小反响,一个基于杨氏双缝实验下的自由意志谜题而产生的故事,换言之,也是一种思想试验。当时有不少人以特德 姜类比这位特德。不过特德·科斯玛特卡进军长篇小说领域的《基因角斗》写的很一般,他似乎更适合短篇小说。

厄休拉 K 勒古恩的《塞格里纪事》。一个星球上的男女生育比例为一比数百,男性成为珍贵物种,被好吃好喝供养起来,每年定期巡回配种。女性成为技术劳动者,但地位地下。这是厄休拉老奶奶以“不正常的男女比例”进行的思想试验。

罗伯特 里德的《亿万个世界》,获雨果奖最佳中篇奖。由于跨时空机器被滥用,世界上存在亿万个平行宇宙,但是一旦进入平行宇宙,即无法返回原有世界。罗伯特 里德在长篇、短篇皆有涉猎,他的写作技巧较乔治啊啊马丁和迈克尔 斯万维克略逊一筹,短篇小说水平起伏不定,不过有时也能贡献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说完国外作者,说说国内的吧,我主要谈谈九十年代的成名作者。

王晋康。如果说21世纪中国科幻小说界的格局是刘慈欣对所有作者的碾压,那么九十年代就是王晋康对所有作者的碾压。怎么个碾压法呢?他获得9届银河奖后宣布退出评选,“把机会让给年轻人”(哦呵呵呵~~~~从1993年他在《科幻世界》上发表《亚当回归》,至21世纪初期大刘崛起以前,王晋康是中国科幻作者中的第一人。王晋康的作品带有严肃文学的特点,同时科学构思奇巧,语言能力、叙事节奏都非常出色。他在《科幻世界》上发表了大量短篇小说,巅峰时期几乎每两三个月就能完成一篇。《天火》、《生命之歌》、《生死平衡》、《养蜂人》、《豹人》、《水星播种》、《七重外壳》....可以说,大刘的作品是王晋康作品基础上的升级版,刚开始我总是有意无意的寻找两者相似点。由于时代原因,王晋康的作品带有某些奇怪的...倾向,比如大国情结(“21世纪世界未来的希望在中国”),比如对以色列的态度,比如对同性恋的歧视...考虑到大刘也写过《全频带阻塞干扰》,这也算是时代特色吧。王晋康较大刘吃亏的地方在于,他写过长篇小说,但没有打入主流市场,所以影响力仅限于科幻迷中。目前国内已有他的作品全集,我建议各位寻来一读,感受一下90年代国内科幻作品巅峰水平的魅力。

何夕(何宏伟)。何夕于1991年发表处女作《一夜疯狂》,那时他还用自己的本名何宏伟。1994年至1996年他在《科幻世界》上发表了《小雨》、《本原》和《盘古》——我是从1994年开始看《科幻世界》,当时对何宏伟的作品印象很深,因为...看不太懂...此后他消失了一段时间,到1999年复出,以“何夕”为笔名发表了《异域》、《田园》、《祸害万年在》、《爱别离》、《缺陷》、《伤心者》、《六道众生》等作品,引起很大反响。他的写作有流行小说的技法,悬念强烈,读来很吸引人,而且也不乏宏大背景的作品——当年《六道众生》真看得人热血沸腾啊。但是在更大尺度的宏观层面,何夕较大刘不及,而且他没有长篇小说。

潘海天。大角在成为九州七天神前,是以科幻小说作家出道。早在1994年他就在《科幻世界》上发表了《选择》。1996年他在《科幻世界》上每期一星栏目发表《克隆之城》,获得银河奖。《克隆之城》的故事挺俗套的:克隆帝国领袖的继承人(也就是主角)爱上了克隆人反抗军成员(也就是女主角),最终觉醒反抗意识。但故事写的很好看,以他当时21岁的年龄来看颇为难得。我觉得他写的最好的科幻小说是《黑暗中归来》,发表于1999年第12期《科幻世界》:一艘飞船在完全黑暗的宇宙中不知目的的飞行,飞船上的少年们由基因工程诞生,小说即描写他们在飞船上发生的故事。大角对于人类处于极端环境的描写非常吸引人。我甚至幻想将《黑暗中归来》改写成剧本。在转向奇幻小说创作后,他淡出了科幻领域。

刘慈欣:终于说到大刘了。在大家谈论《三体》以前,让我们先看看大刘写过什么。1999年第6期《科幻世界》的每期一星栏目发表了大刘的《鲸歌》,此外还有一篇《微观尽头》。《鲸歌》是一篇非常普通的短篇科幻小说,几无亮点可言,连大刘自己都承认“《鲸歌》根本不该存在”。看完《鲸歌》后我想,这又是一颗流星吧,反正很多作者在“每期一星”上露一脸就销声匿迹了。有趣的是《微观尽头》,这是丁仪这一人物第一次出现在他作品中。《微观尽头》情节性一般,但已有大刘后续作品的雏形:宇宙情结、宏大场面、硬科幻主题。但是《微观尽头》太短了,还不足以显示他的功力。接下来大刘在99年发表了《宇宙坍缩》、《戴上她的眼睛》——请注意这一篇,它是大刘第一篇引起强烈反响的作品,获得当年银河奖一等奖;特等奖是赵海虹的《伊俄卡斯达》。2000年是大刘碾压时代的开端,他发表了《地火》、《流浪地球》——又一篇引起轰动的短篇小说,获得银河奖特等奖。2001年,发表《乡村教师》——把女同学感动落泪,银河奖读者提名奖、《微纪元》、《全频带阻塞干扰》——获得银河奖。2002年第1期,《科幻世界》推出刘慈欣特辑,《中国太阳》——银河奖获奖、《梦之海》、《朝闻道》三连发,这一年还有《天使时代》、《吞食者》——这是《三体》中保卫地球的雏形。2003年,《诗云》、《光荣与梦想》、《地球大炮》——获得银河奖、《思想者》,推出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2004年以后,大刘开始转向长篇小说创作,短篇小说数目减少,但还是发表了《圆圆的肥皂泡》和《镜子》,这两篇不再是宏观大场面主题,而是更生活化、更贴近现实,你可以看到《三体》第一部的影子。《镜子》获得银河奖。2005年,发表《赡养上帝》、《赡养人类》——获得银河奖。噢对了,马亲王的《寂静之城》也是这一年在《科幻世界》上发表的,获得读者提名奖。推出长篇小说《球状闪电》。2006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是的,《科幻世界》第5至第12期连载了《三体》第一部,传奇开始了...

从2000年开始,大刘碾压了全国的科幻作者,他和“其他作者”的差距太大了,是那种“显而易见”的差距。虽然王晋康和何宏伟在21世纪后还在持续推出作品,但在大刘面前依然是被碾压的命...大刘刚开始展露头角时我想:这下王晋康终于有对手了。后来我意识到,王晋康的地位被超越了!对于我这个经历过九十年代王晋康巅峰期的科幻读者来说,这是很令我震惊的事。我们在《三体》中看到的一切,在他此前的短篇小说中都能看到影子。所以对于《三体》的观感,我很心平气和。更何况《三体》有着这样那样的毛病,大家都讨论过。但《三体》达到前无古人的高度:第一部在主流市场引起轰动的、严格意义上的科幻小说(而非那些挂着羊头卖狗肉的“科幻小说”),它吸引了大批非科幻迷读者。这一历史地位是无可撼动的。对此我有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喜悦。国内已经有大刘的短篇小说合集,我希望国内能够推出他的短篇全集(连《鲸歌》也别漏下),各位能够看到“中国科幻作者第一人”是如何炼成的。

最后谈一部我以前安利过现在还要再安利一遍的日本长篇科幻小说:飞浩隆的《废园天使》。感谢译者丁丁虫,他克服了日本作者独有的语言问题。刚开始我以为这是赛博朋克作品:一个被人类废弃很多年的网络虚拟小镇,小镇居民是一群AI,多年按照程序运行良好。突然有一天小镇被不明敌人入侵...这部小说获得“日本十年最优秀科幻小说”第二名。当年看完后我被残酷的画面感震得七荤八素,完全无法想象还有人能写出这样的科幻小说。作者并非兜售残酷和暴力,文中还隐藏着复杂的世界观设定。看这部小说时我老是想到EVA。国内已经有引进版,如果你对黑暗主题感兴趣,不妨试试这部小说。


user avatar   dhew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认为,一篇伟大的科幻小说,应该揭示笑或泪,荒谬或恒久,道德法则或灿烂星空,或其他值得被探讨的终极命题。如果满足这个要求,什么故事性,合理性统统可以不去管。正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于唐诗。

什么是终极命题?

雪山飞狐里,胡斐对苗人凤,一边是家族荣誉尽失的杀父之仇,一边是心爱的女人的父亲。这一刀是砍,还是不砍?

悲惨世界里,冉阿让过去的狱友被当作是他送上法庭。如果他当庭自首,就能救下这可怜人,但同时,就从身家百万,受人尊敬的市长大人,变成逃亡的苦役犯。他说还是不说?

作者隔着书页向读者们提问,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有时候,作者会好心替他们回答,有时候不会。而这些问题,往往是很难回答的,甚至是在一种情境下的正确回答,在另一种情境下就是错的。

那些最伟大的文学往往带来了这些最伟大的问题,例如“to be or not to be”。

例如:权利与义务,自由与责任,少数与多数,瞬间与永恒,生与死,灵与肉。

而科幻小说可能是所有小说中,最喜欢探讨,也最适合探讨这类终极命题的文体。因为科幻作品,不预设前提,除了讨论这些常规的终极命题,还可以将讨论范围扩展到一些普通小说无法涉及的命题上,例如:人与神,人与人类,人与世界,人与宇宙,人与时间

举个例子,你什么时候见过科幻以外的哪本小说,跟你讨论什么是神?什么是无限?什么是万物化生?

这里必须举个例子,阿西莫夫写的一篇小说:《最后的问题》。这篇小说是我心目中最伟大的短篇科幻小说之一。

可以直接去这里看整篇小说:

【阿西莫夫】最后的问题

也可以往下看我在这里简写的版本:

——————

【阿西莫夫】最后的问题

,现在去看还来得及的分隔线——————————

故事一开始,有一台叫做multivac的电脑。它是一台无比强大的人工智能,能够自我维护,自我发展,几乎无所不能。它协助人类建造了太阳能源采集站,给人类带来了取之不尽的能源。引领人类走进了文明的曙光。

这一天,负责维护multivac的两个管理员,他们问了multivac一个问题: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太阳会熄灭,宇宙间的一切能源都会耗尽。那么有没有可能逆转这个过程?

multivac计算了很久,然后给出答案:数据不足,无法回答。

这两个人就把这个问题抛到了脑后,但是multivac没有。

然后人类不停地发展,他们在multivac的帮助下,超越了光速,殖民到宇宙的各个角落,甚至最终获得了永生。multivac也不停地发展,它不断自我完善,不断更新换代,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无所不能。但它也经常被问到同样的一个问题,如果所有能量都有必然有耗尽的那一天,这个宇宙终有一天会陷入冰冷死寂。那么有没有可能逆转这个过程?

multivac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但却无法回答。

然后,最终的时刻终于到了。

随着宇宙步向衰亡,一个又一个的恒星与星系熄灭。人类的灵魂逐渐融合为一,并最终与multivac融合。啊,这时候它的名字已经不是multivac,而是ac了,它位于超时空中,以人们无法想象的方式存在。

在最后一个灵魂与multivac融合前,他看着什么都没有了的宇宙,最后向ac询问,这就是结局了吗?

ac仍然无法回答。

然后这最后一个灵魂也融合了。只有ac还存在,还在思考这个问题。

物质与能量,时间与空间都消失了。ac终于获得了所有的数据,将所有的可能都联系在了一起。然后它终于知道了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虽然已经没有人可以聆听它的回答。但没关系,它决定直接演示这个答案,并相信这将解决这个问题。

然后ac说:“要有光。”

于是,就有了光。

——————这里是班门弄斧结束的分隔线——————————

这篇小说是好的吗?何止是好,我觉得它就是伟大的同义词。

在我看过的短篇科幻小说中,达到这个水准的,有三篇。这三篇是我认为符合“伟大”这个定义的科幻小说。在这里列举如下:

【阿西莫夫】最后的问题

阿瑟•克拉克:《星》 (重译)

巴比伦塔 特德蒋


顺便关联科幻类目下,我对另一个问题的回答,或许会对回答这个问题有帮助:

阅读科幻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 - 周华明的回答

6月1日的补充:@

Area51
技巧也很重要啊,否则不如写议论文或哲学书来探讨,里面加些故事来帮助读者理解(比如人在火光前舞蹈、洞穴墙壁上的影子随之起舞之类)。如果完整的长篇故事对引导读者思考更有帮助的话,那很可能讲故事的技巧也同样有帮助。所以合理性还是要管,故事性则视具体的故事而不同(比如阿西莫夫这个要有光就不需要多强的故事性)。

感谢,确实是。通俗小说而言,短篇靠剪接。长篇看人物。这都脱不开技巧。

会在答题开始时说故事性合理性不重要什么的,是言过了。只是因为在看到这三篇之前,我一直觉得,科幻小说应该先保证作为小说的可读性。但看到这三篇时,就发现很难讲这三篇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更不符合所谓“情节就是情感的节奏”这样的描述。因为里面甚至没有可作为主角的“人”。人自始至终只是作为一个记录者,描述者,仰望者。

想来想去,只能认为是,科幻小说的美妙之处,在于它在“故事”之外,还提供了一种“惊奇感”,即“amazing”。(这个概念我忘了是谁提出的来着,记得的朋友麻烦提醒我一下,感谢)。

而这种惊奇感,是科幻的特色。也是其他类型的小说很难传达的。

而这三篇小说,可以说是带来了极大的“惊奇感”。而这惊奇感又不是靠着一个完全脱离你想象的东西来阐发的,而是从你习以为常的一个概念中引申出来的。可能这恰是他们震撼人心的缘由。

例如熵不可逆之于《最后的问题》,伯利恒的星照亮耶稣诞生的马厩之于《星》。圆滚筒之于《巴比伦塔》。

我觉得这是科幻的伟大之处。伟大的科幻作品,就应该把科幻的这种特质发挥到极致。

所以,虽然还有不少作品,从很多角度而言都可称伟大。但我独爱这三篇。


user avatar   feng-zi-yu-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两个游戏都有自己的问题。但严重程度完全不一样。

赛博朋克最大的问题是人力不够,没有人手把愿景在限期内做出来,导致后期狂砍。但从已有的成品来看,CDPR是完全有人才有能力把东西做出来的,只不过没时间做。光影效果,已有的垂直城市设计,以及主线和很多支线任务的演出都有毫不输巫师3的气质,尤其是日本城浮空平台那关,无论是游戏流程还是画面还是音乐,都把类似银翼杀手2047的那种气氛和感受做到了极致。有人说CDPR的人才都跑了,或者CDPR傲娇了开始放水,这并不客观。2077确实是个半成品,主机优化的问题尤其严重,但你关注已经完成的部分,用高配置PC玩,其质量并未令人失望,依然是巫师3的水准。

2077就像是一个优等生忘了做背后的几题的考卷,开天窗导致不及格,但已经做了的题目还是正确率极高的。

谈到E3的demo,单从画面上讲你很难说它缩水了。只不过CDPR没告诉你想要E3画面,就得上3080+光线追踪。。。

我猜想没有光追的话,游戏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可以达到光追的效果的,只不过人工工作量会很大,有些地方需要离线烘培,而有些地方需要人工设置虚拟光源。CDPR可能发现项目后期工作量太大搂不住了,就上了光追这个大杀器。。。


至于无人深空,现在口碑很好,但我要不客气地讲,这个游戏到了今天依然是垃圾,只配卖$19.95,打折的时候卖2.95的那种。

Hello工作室自始自终都没有把初始愿景实现的技术能力。

你可以看无人深空进入大气层的技术实现。先是一段飞船进入大气层摩擦发红的特效,然后可以看见地形通过一种非常粗糙、视距很近的情况下刷新出来,并且刷出来的地貌和太空中看到的地貌完全不同。所以从头到尾,hello工作室都没有类似精英危险和星际公民的无缝行星登陆技术。

无人深空更新了十几次,并没有触动这个游戏除了机械刷就没有任何深度的本质。这是一个极其无聊的游戏。但它刷了两年的DLC,玩家也就给他点面子,没功劳有苦劳。它每次更新我都会进游戏看看,但玩不了半小时就会放弃。一是实在无聊,二是它美术设计和渲染水平有限,色彩及其刺眼。比如在母船机库里,到处都是亮瞎狗眼的点状光源,但这些光源不会照亮周围的任何东西,看的时间长了有种不带护目镜看焊接的流泪效果。你说更新了那么久,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解决,有什么用呢。游戏中随处可见低级设计的痕迹,比如说有很多行星上有一种可以卖钱的球,这种球没有任何贴图,只有亮瞎眼的纯白色材质,在HDR效果下极其刺眼,但它又不是个光源,放在地上不会照亮周围任何东西。这种打开Blender就存盘的建模初手垃圾素材居然也能放在游戏里,真是活久见。

所以无人深空就像是一个学渣冒充学霸,把期望提得无限高,却每题都答错结果接近0分,被骂,然后花了漫长的时间在那里订正,一题一题的改,最后终于接近30分了,然后获得了大家的赞赏,全然忘记了它改了那么久依然是不及格。

无人深空的贴图我就不贴了,首发的时候真是纯垃圾,基本上是2008年魔兽世界首发的那个水准。现在也依然是垃圾,开个HDR看着眼睛都疼。




  

相关话题

  你知道的妖怪中最悲惨是哪一个? 
  如何评价睡前消息325期? 
  如何以“我看见一具熟悉的尸体朝我走来”为结尾写一篇小说? 
  以「我有七个亿!」为开头能写出怎样的故事? 
  如何评价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山》? 
  请舞大和诸位帮我看看这两章的问题有哪些,拒签拒麻了…!? 
  如何评价极限战士原体罗伯特·基里曼? 
  中国科幻电影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中国文学作品中刻画过参与了好几个重大历史事件、体验过较长时期内时代变迁的人物(如漫威中的金刚狼)吗? 
  如果地球只剩你自己,你会怎样? 

前一个讨论
如何解决这个函数极限的证明问题?
下一个讨论
如何结合简单的的例子解释「对称性破缺」?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