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茫”字本身,我不想再多讨论。我只想在这里提出一个问题:
台湾代表字真的能代表台湾吗?
我们首先来看看台湾代表字的选择流程。
根据主办方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的官方网站,台湾代表字的选择大致有如下几个流程:
也就是说,台湾代表字的选择主要有两群人决定:
提名52个候选汉字的名人,及在期限内到投票网站投票的网友。
那么名人都提名了哪些汉字作为台湾的代表字呢?
根据投票网站,按照编号,名人提名的52个汉字如下:
惜 祥 麻 忧 虚
茫 电 扎 厌 动
烫 乱 平 立 行
跃 诚 心 忍 吉
正 振 中 新 齐
甘 合 疼 劳 情
持 信 疯 疑 滞
滚 金 银 烧 焿
危 唉 转 变 革
跨 释 爱 亮 时
慈 创
如果说最后选出来的前十名有八个都是偏负面的词语,那么一开始这52个候选汉字就是负面的多,正面的少。
提名这些汉字的,有蓝绿政治人物,大学教授,知名运动员、作家等。
提名者的身份和其提名的汉字的感情倾向紧密相关:
例如“行”是台中市长林佳龙提出的,“跃”字是新竹市长林智坚提出的,都是表达在民进党中央的领导下新官上任大干一场的决心;
而像新闻报道,国民党立法委员蒋万安提名“劳”,表示因为劳基法修订搞的劳工劳劳碌碌。
如果说名人的提名,还算是综合了各方的意见,网民投票的参与度确实很低。
根据规则,每人最多可以投21票,而最高票汉字仅获得12,445票。如果按平均每人投了5次票算,则只有不到2500人投票选择了这个字。还赶不上知乎高赞题的赞数多。
另外,投票的要求是必须关注「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臉書,也就是说投票总人数一定是小于这个臉書账号的关注人数的。那么一共有多少人关注了「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臉書?
大约两万两千人。
也就是说,这个所谓的台湾代表字大选,只是一个不到两万人参与,最高票答案得票数仅几千票的选举。
事实上,由于主办单位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和聯合報本就偏蓝,真正参与选举的网民也不具有代表性,可能还是蓝多绿少。
大家可以大致对比一下,李宇春在2005年的短信得票数大约350万票,每人最多可以投15票,当时中国约13亿人,用350万除以15再除以13亿,比例大概是千分之零点二。而台湾代表字投票最高票12,445票,每人最多可以投21票,台湾地区总共大约2000万人,除下来比例大概是千分之零点零二。
当然,这个计算很不精准,但在数量级上应该相差不大。
换言之,在台湾支持茫作为代表汉字的比例,比在大陆投票支持李宇春的比例,少一个数量级。
这也是为什么部分绿营媒体提到这个台湾代表字选举,语气充满了嘲讽。
这个故事再一次说明了,民调并不一定能反映真实民意。
即便是程序公开、投票真实的选举,也可能选出不能代表大多数人的结果。
民主制度存在哪些弊病和问题,大概是台湾所能教给我们的最大的财富吧。
更新
我就想知道哪个扑街把我那篇的答案给举报了。那么玻璃心,有何颜苟活于世?
已修改,感觉不如前文的知友,非我所过,乃扑街所为。
见谅。
……原文……
我九月份的回答。
请叫我预言帝,谢谢(*°∀°)=3
我的知乎回答:大陸朋友如何看待台灣人矛盾的內心處境?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709789/answer/229155436?utm_source=com.example.android.notepad&utm_medium=so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