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白左到极点的剧情狠狠黑了一把红脖子的文青太监片。
我觉得没有比这句话更精确的描述了。
“你永远得不到我的恨”被毁容男前警察。
“我的恨我要在路上考虑看看”被干掉女儿的红脖子妇女。
不过也有可能是想憋死白左似黑红脖子实黑白左的电影。
真真假假,谁能分得清楚。
我特么竟然被宣传忽悠得去看了。
大呼上当三声。
下次,我情愿去看《雷神3》都不要看这个。
以后知道了,但凡是奥斯卡最佳影片呼声高的,
我等屌丝都不大能看……
真文青的狂欢=_=
奥斯卡奖愈发牵涉政治和社会议题,而不是单纯的艺术奖项,已是公认的事实。种族,宗教,女性,枪支,LGBT,扫视一遍今年的提名者,几乎每个都可以对号入座。不过,在这一众奥斯卡命题作文中,有一部电影抓住了这一系列议题背后的本质。这部电影名叫《三块广告牌》。
故事的焦点起始于一个心碎的小镇母亲身上。女儿被残忍奸杀,案子却长期未破,悲伤自然而然地转为了愤怒。找不到凶手,愤怒就只能撒在未能破案的警察身上,在镇外树了三块广告牌来羞辱警长。观众的立场自然也站在这位母亲这边,也预想着这也许是个《秋菊打官司》式的故事。
然而随着故事发展,我们发现这位母亲的愤怒有些过头,殃及了很多无辜的人,比如牙医的指甲被戳穿,儿子在学校遭人奚落,警长得了癌症也不为所动,对前夫及其新女友冷嘲热讽,关心她的侏儒酒吧老板也遭其冷眼,直至她纵火烧了警局。随后才揭晓,原来她和女儿在事发当晚的争吵也间接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她追打警察,也是为了转移自己的不安。观众才发现,原来不是秋菊打官司的套路啊。
警察这一头,也有一位愤怒的主儿叫Dixon。这名字就在英语中有点暗示(Dick-son)。终日醉醺醺的样子,一个脑子秀逗的妈宝,满口脏话,对警长被那母亲羞辱愤愤不平。怎么看,他都是一个暴戾无能的警察败类。同样的,他的怒火也殃及了无辜的人。他找借口逮捕了愤怒母亲的朋友,藐视新上司,又把那三块广告牌的广告商从二楼的窗户扔了出去。
然而随着故事发展,我们发现这位Dixon并不是坏人,他在火灾中受伤抢救出的是那起奸杀案的案卷,他被解职后在无意之中发现该案线索,还义无反顾的让自己挨揍来换取证据。一波三折的是,换来的证据却表明那不是凶手。观众才发现,原来也不是意料中的套路啊。
夹在中间的警长,一边安抚着愤怒的母亲,一边压制着中二的属下。其实,他是个宽宏大量,也挺能干的警长。但他也有自己的坎,破不了那个奸杀案,更战胜不了自己的癌症。当我们都以为警长会是破获悬案的关键时,他却砰地一声崩掉了自己的脑袋。哎,还是不按套路啊。
然而,死掉的警长却比活着的警长释放出了更大的能量。首先是他的死,激化了愤怒母亲和愤怒警察的冲突,导致了两场大火,一场烧警局,一场烧广告牌。另一方面,他留下了三封遗书,又成了冲突转向和解的钥匙。
这冲突是怎么转向和解的呢?并没有什么秘方,还是爱与谅解。死后的遗书,因为无可辩驳,也无从更改,往往比活着时候的徒劳解释要管用得多。这让愤怒的母亲谅解警察确实在努力破案,让愤怒的警察明白爱比愤怒更管用。当然遗书仅仅是和解的钥匙,那两场大火既是冲突的最高潮,也是双方带刺的强硬被熔化的开始。当这两只火药桶逐渐平静下来后,原先被殃及的周围的人们也释放出了爱与谅解。警察和广告商和解,母亲和前夫和解。虽然案子还是没有破,但愤怒却消解了许多。带着爱与谅解,两个老仇家一起上了追凶之路。
这一系列的反套路,只是这个冲突与和解的故事的主干。这个故事之所以精巧,还要归功于无比丰富且风趣的细节。愤怒的母亲胖揍儿子的同学,一男一女,一脚一个要害;愤怒的警察痛殴广告商,全程四肢不协调,扭着屁股,让人目瞪口呆又忍俊不禁;
警长自杀前夕,特意付了那骂自己的广告牌一个月的钱,让愤怒的母亲多挨一个月骂。更典型的例子,安安静静地吃早饭,母亲毫无征兆地把一勺子麦片甩到儿子脸上,儿子小声咒道“Old Cunt”,母亲立即纠正她不Old,却对明显更恶毒的cunt毫无异议。前夫破门而入,前妻开始讥讽他的新女友,他一言不合就掐了前妻的脖子摁在墙上,儿子二话没说操起菜刀架在老爸脖子上逼他放人,剑拔弩张之间,前夫的新女友无意闯入絮叨一坨废话后,尴尬症发作的一家三口转眼间又互相安慰其乐融融。
这种粗野的幽默,正是西部片的精神所在。西部片里的暴力,背后必然有义气,西部片里的粗野,背后必然有温情。呈现出这些细节的优秀演员们功不可没。无怪乎本届奥斯卡,这三位主要角色囊括了一个影后,两个最佳男配角的提名。
甚至在他们周围的小角色们,憋屈而又淡定的儿子,满脸雀斑的红发小白脸广告商,喜怒无常的前夫,絮叨的前夫新女友,善良又无奈的侏儒,种族主义的警察母亲,也个个都恰到好处。没有一个人掉链子,也没有一个人喧宾夺主,堪称一场表演的盛宴。
三块广告牌,三封遗书,三个在愤怒中左冲右突的人。非常精巧的故事,一点也不套路,也没有明显沾惹任何种族宗教LGBT之类的热门话题,却触及了这些问题背后的本质 – 愤怒与冲突,开出的药方,就是爱与和解。
然而,这个故事中一系列的数字三,道出了这个故事的精巧,恰也道出了它的一种斧凿的虚假。丧女的母亲,得癌症的警长,脑残的妈宝警察,每个角色都有很强的背景设定和预设动机,剧中人物的各种巧合碰撞(比如纵火警局时脑残警察刚好在里面,随后入院治疗时又与自己打伤的广告商同房),才让故事得以推进发展,进而达成了和解的结局。
当今的美国,乃至当今的世界,都变化得飞快而让很多人晕头转向,随之而来的就是不安和愤怒,各种冲突已经愈发公开与激烈。世界远比《三块广告牌》里的小镇要大,现实也远比其中的矛盾要复杂。单是爱与和解这个药方,必须是冲突双方都欣然接受并身体力行才会有效,否则只会是徒劳的一厢情愿。
但是我仍然要盛赞这部电影,至少,它让我在荧幕上看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一个美好的愿景。
相关阅读: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这个4年前的问题选择在这个时间点突然出现在我今天的时间线上显得非常 亦可赛艇!
Android是2008年初才发布,而Oracle在2009年就以7.4B$收购了Sun,是Google不够睿智吗?
非也!
1)如果Android没有如此成功,Java对于Google而言就是一坨shit,Google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站在一坨翔上面取得空前的成功,如果有算命的告诉Google的命中贵人是阿翔,它就是穿越回去吃也要把它吃下去,可惜历史不能假设!
2)Google一直有python基因,很多系统都是基于python的,你知道工程师主导文化的可怕性吗?这帮pythonic的nerd出于情怀或者节操或者叫清高或者叫偏执或者叫真爱,它说什么都不会去买Java的,“老子看不上”!谁知造化弄人,09年你对我爱答不理,18年老子叫你高攀不起88亿!(注:今天的Google在各种收购之后,Java服务的比重占的也非常大了,变成了一个杂合的技术栈,而官司也很可能打到高院,尚未定论)
3)Google一直有跟开源保持共存共荣共襄盛举的传统,它跟Mozilla做生意,赞助开源项目,捐赠Wiki,主张“不作恶”,简直就是一副乌托邦理想主义者的化身,圈粉无数(包含答主),像Java这种项目,它更可能的方式是烧一笔钱给它花,然后来几句“希望Java明天会更好”之类的废话,它根本就不曾想过有一个家伙抄底了,因为那时候Android根本就没有火,Google从来就没有想过Java也T-M-D算哪门子“底”?
4)Sun的主手人也是个技术型的,就是技术牛掰业务做的稀烂,当时怎么看Sun都处在夕阳,SPARC也是逼格满满业务下滑被Intel捣的稀烂,那个价格没有几家觉得划算的,幸好是Oracle这种剑走偏锋的收购了它,要是换一家公司收购多半就把Sun雪藏甚至捣腾碎了,Java也就没有今日风光了,而Google在坊间也有创业公司杀手的美称,也许这就已经是历史发展的最好结果了。
什么,你问我对于Oracle收购Sun和MySQL怎么看?
还能怎么看?好白菜都让猪给拱呢呗!
但是作为吃瓜群众,我最喜欢看大佬们掐架,Google与Oracle的这场官司绝对酸爽,大家保持关注,各家都有千百号律师,吵起架来想想都 亦可赛艇!学知识产权法/专利法/法理学的同学们千万不要错过,说不定两年后就能进教材作案例呢!
什么,你又问我Google应该怎么做?
靠,我有不是劈柴!按我的观点,Google这次是违反了Java的使用协议的(无意引战,定论的事情留给专业法官),不能因为体量大就以为能压死人,那可是在美帝,万事全靠律师一张嘴,怎么讲都有理!
大家还记得微软以前有个skydrive吗?在英国被判败诉了,最后也得改名叫OneDrive呢!Google有钱了不起啊,过来领罚单!
而Java的坑早早就埋在那里了,所以苹果直接一刀切:老子不支持,免得搞一嘴毛!Flash一身毛病,一刀切,老子不支持!
所以,我对Google的建议是:
这TM不是关乎技术,不是关乎信仰,不是关乎生态,不是关乎用户体验!
这TM关系到命!
什么?要我预测结果?
法官中间调停,你们俩和解,google把赚的钱按每部手机给Oracle付钱?什么你说太扯了?你每买一部Android,都要给微软钱,你造吗?Oracle就想躺着就把钱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