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芳华》里有哪些细节发人深思? 第1页

  

user avatar   he-f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记得在电影快要结束的时候,一帧可口可乐的画面显示了大概一秒,我想,很多人忽视了这个细节。我不久前刚刚参观了中粮可口可乐,我也是刚知道,原来现在我们喝的可口可乐主要是中粮灌装的,可口可乐提供原浆和品牌授权,我查了下,不少灌装厂已经是中粮可口可乐有限公司(hk)百分之百控股。这里出现可口可乐,应该是改革开放的隐喻。下面我们重温一下可口可乐进入中国的历史,以及我从网络搬来的可口可乐进入中国的故事,原来可口可乐在我国竟有如此曲折大费周章的故事,值得一看!

1927年,上海街头悄然增加了一种饮料——“蝌蝌啃蜡”。
可口可乐译名的由来:上海教授蒋彝的译名可口可乐击败了所有对手,拿走了奖金。而这家饮料公司也获得了迄今为止被广告界公认为翻译得最好的品牌名——可口可乐。
第一家可口可乐中国工厂建在上海。在22年后,随着美国大使馆撤离,可口可乐也撤出了中国大陆市场。自此之后的30年内,大陆市场上再没出现过这种喝起来有点像中药的饮料。

1978年12月13日,可口可乐公司与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在北京饭店签订协议。协议规定,美国采用补偿贸易方式或其他支付方法,向中国主要城市和游览区提供可口可乐制罐及装罐、装瓶设备,在中国开设专厂灌装并销售。在可口可乐装瓶厂建立起来之前,从1979年起,用寄售方式由中粮总公司安排销售。可口可乐撤离大陆30年后重返中国市场,成为港澳之外第一家进入大陆的外企。巧合的是,与此同时,在北京饭店同一层楼另一间会议室里,中美两国正进行恢复邦交的谈判。4天后,12月17日,中美双方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宣布“自1979年1月1日起,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买一瓶可口可乐解渴,在今天真是再容易不过。可是,很多人不知道,当初可口可乐进入中国,一波三折,几乎是一部长篇历险记。
  我认识两位引进可口可乐的关键人物:佟志广和孙绍金。两人官阶虽然相差很大,可都是当初引进可口可乐的要角。
  佟志广曾任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是我国“入世”谈判第二任首席代表。退休之后,佟老兼任许多机构的教授和顾问,东奔西走。孙绍金当年是引进可口可乐的具体承办单位——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简称中粮)糖酒杂品处副处长,孙老退休之后赋闲在家。
  他们二位回忆起当年引进可口可乐的事,至今还是唏嘘慨叹。
  话要从1976年说起。当时,中美两国尚未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两国互相在对方首都设了联络处,年轻的佟志广在中国驻美联络处任商务秘书。
  一天,当时的可口可乐总裁马丁来华盛顿找到联络处,向佟志广表达了一个愿望——向中国出口可口可乐。
  佟志广现在还记得,从那以后,联络处的冰箱里就多了可口可乐这种饮料。他对我说:“是免费赠送的,美国人精明啊,那时候就瞄上了中国这个市场。”佟志广又说了一个时髦词:“赠饮”。
  很快,可口可乐邀请中国驻美联络处商务处官员到亚特兰大的总部参观。佟志广说:“公司管理得非常好,产品质量控制也是我们远远不及的。那是一群非常聪明的人,把水加上点甜味,竟然卖向了全世界,而且让人们把喝可乐变成了习惯。”
  1976年,中国政治局势动荡不安。佟志广告诉美方,现在进入中国“为时尚早”。
  他向对方这样解释,新中国建立以后出生的中国大陆老百姓,只在电影里见过可口可乐,而电影里的可口可乐又总和美国兵联系在一起。朝鲜战争之后,可口可乐的形象已经不单是饮料那么简单了。当时的中国还不可能接受可口可乐这个代表西方生活方式的产品。
  1977年,佟志广回到国内,进入中粮工作。这一年,马丁访问北京,又找到他。马丁把佟志广约到自己下榻的北京饭店,再次提出可口可乐希望重返中国。
  佟志广问他:“你认为现在时机成熟了吗?中国人能接受可口可乐吗?”
  马丁说,他们在中国设厂,重点不是卖给中国消费者,主要是针对到中国旅游的外国人,特别是欧洲人和美国人。至于上次说的美国兵,马丁说,他们和美国兵没有关系,他们不过是卖汽水加甜味来赚钱的公司。欧洲大部分国家都有可口可乐工厂。非洲、亚洲也有很多他们的工厂。他们是商人,哪儿有需要,他们就到哪儿。佟志广听了点点头。
  到了1978年,中国政治局势渐渐明朗。经过当时中粮总经理张建华和佟志广等人多方努力,可口可乐与中粮进入实质性接触。在谈判中担任翻译的董士馨回忆说:“当时我们没有中央的红头文件,仅有李先念副总理手写的一张不大的纸条,意思大致是说可以进行此项工作。这张纸条就是中粮引进可口可乐的尚方宝剑。 ”
  中粮谈判代表就是糖酒杂品处副处长孙绍金,可口可乐的代表是公司亚洲区代表李历生,谈判地点在北京西苑宾馆。
  “前后一共谈了三次,”年近八旬的孙绍金谈起30年前与可乐的接触,记忆犹新,“当时张建华正在西苑宾馆开会,我们边谈边向他请示。”孙绍金提起这位已经去世的老领导非常激动,“张建华是个思想非常开放的人。当年,他和佟志广一起在中国驻美联络处工作,一起去亚特兰大可口可乐公司参观。佟志广当时是商务秘书,张建华是商务参赞。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张建华功不可没。”
  力主将可口可乐引入中国大陆的张建华,得到了当时对外贸易部部长李强的支持。
  1978年12月13日,可口可乐公司与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在北京饭店签订协议。协议规定,美国采用补偿贸易方式或其他支付方法,向中国主要城市和游览区提供可口可乐制罐及装罐、装瓶设备,在中国开设专厂灌装并销售。在可口可乐装瓶厂建立起来之前,从1979年起,用寄售方式由中粮总公司安排销售。可口可乐撤离大陆30年后重返中国市场,成为港澳之外第一家进入大陆的外企。
  巧合的是,与此同时,在北京饭店同一层楼另一间会议室里,中美两国正进行恢复邦交的谈判。4天后,12月17日,中美双方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宣布“自1979年1月1日起,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5天后,12月18日,开启了改革开放进程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
  当时,美国媒体怀疑可口可乐提前知道了中美高层外交动向。《纽约时报》与《华尔街日报》对此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看不出卡特总统与此事有何联系”,但美国媒体还是把可口可乐重返中国这一商业事件,赋予了不同寻常的政治意义。
  根据中粮总公司的安排,在香港五丰行协助下,首批3000箱瓶装可口可乐于1979年底由香港发往北京。孙绍金告诉我,瓶装可口可乐是最高级的。塑料瓶装的、听装的都比不上,要喝还是喝瓶装的。可是,瓶装的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成本很高,不利于普及,所以大量生产还是采用了塑料瓶装和听装。
  下一个议题是,在什么地方建设可口可乐的工厂?美国人提出了上海。
  早在1927年,可口可乐就曾在上海设立工厂,叫正广和汽水厂。那里的工厂在20世纪40年代,成了可口可乐在海外最大的工厂,生产线与美国本土是同一个技术指标。1948年,可口可乐撤出中国,周恩来指示,将可口可乐生产线拆下来运往北京。据说,这就是改革开放之前北京著名的“北冰洋”汽水厂第一条生产线。由于这一渊源,可口可乐首先想到在上海设厂。
  但是,当中粮与上海有关部门联系时,却受到上海强烈抵制。上海有些单位和个人在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文章,指责中粮引进可口可乐是“卖国主义”、 “洋奴哲学”、“引进美国生活方式”、“打击民族工业”。据孙绍金回忆,上海市财政局的一个干部还给中央领导写信,把事情捅到了中央。
  可口可乐不得不改在北京建厂。幸好时任北京市委书记林乎加眼光比较远,在他支持下,装瓶厂最终落脚在北京五里店中粮公司下属北京分公司的一个烤鸭厂里。厂房只有一间,是烤鸭厂腾出来。1981年4月正式投产。
  双方当时的合作方式是:可口可乐赠送一条瓶装线,每分钟装300瓶,中方每年花30万美元购买可口可乐的浓缩汁。可口可乐方面起初预计投资60万美元,最后建厂花了将近100万美元。
  工厂建成之后,又有了不同意见。一位老同志先发话了:“中国的汽水就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吗?不能满足外国人的需要吗?非要喝可口可乐?简直是卖国主义。”要求中粮对此作出解释。
  中粮公司专门写了报告,阐述5点理由:
  一、可口可乐是饮料,有名气是因为销售成功。美国人到世界各地都喝这种东西,改革开放之后,外国人来得多了,成为一种必备饮料,我们应该满足这种需要。
  二、可口可乐配方用了中国的桂油,有中国的成分在里面。
  三、我们尚未掌握饮料罐装瓶装技术,引进这套设施,有助于技术进步。
  四、我们每年花30万美元买浓缩汁,但是我们的利润要比30万美元多出2到3倍。
  五、我们仅限在北京设厂,不在其他地方设厂。北京设厂也是有控制的,国家在政策上规定,可口可乐生产量不超过我国饮料总产量的5%,建厂前办理审批手续等。
  提起可口可乐配方添加了中国的桂油,孙绍金对我说,“岂止桂油,里面还有甘草、桂皮等很多中药成分。上世纪末,可口可乐公司每年从中国土畜产总公司进口的中药就达3.5到4亿元人民币。”
  情况缓解下来之后,可口可乐计划开更多的厂。第二个厂址选在了深圳。这次双方达成的协议是,可口可乐提供每分钟500瓶的装瓶线,价款的50%为无偿赠送,另50%价款由进口可口可乐公司浓缩液补偿。由于广东省领导出面干预,厂址改为广州。
  1982年初,可口可乐副总裁、国际部总裁哈利去广州签署有关协议,不料广州也出现了“反可口可乐潮”。此时正值***期间,广东省领导都在北京开会,他们要求“慎重”并且推迟签字。但哈利及其专机已经获准在北京入境,马上要转赴广州。怎么办呢?时任外经贸部部长代表王品清请示国务院领导,国务院副总理谷牧指示“按原计划进行”。王品清亲自去机场迎接了哈利及其代表团。1983年,广州厂投产。
  “现在可口可乐在中国已经拥有了30家装瓶公司和36家厂房,可在80年代,每建一个厂都要经过层层审批,磨很长时间,十分辛苦。”当时在可口可乐公司负责中国公关业务,后来升任公司副总裁的卢炳松说。
  1986年,可口可乐想在上海建设浓缩汁厂。由于配方保密,美方要求这个厂由可口可乐独资。但在当时,中国尚不允许外资独资。后来,中方代表提了一个方案:先由可口可乐建两个厂——一个浓缩汁厂,一个汽水厂,再由美方把汽水厂白送给中方。然后,这两个厂组成一个联合董事会,中美各控股50%,组成一个合作企业,这就是第一个中美合作企业。
  通过这样一道道复杂的手续,浓缩汁可以在中国本地生产了。卢炳松现在也搞不明白,为什么上海生产的浓缩汁要算进口。“我们把浓缩汁从浓缩汁厂运到隔壁的汽水厂,要提前半年申请配额,盖48个图章。”卢炳松说,后来随着大陆开放程度越来越大,需要盖的章不断减少,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就不需要盖章了。
  话说回来,北京的工厂于1981年4月投产后,产品供应饭店,收取外汇。1982年初,征得外经贸部同意,将供应饭店之后剩余部分由北京糖业烟酒公司在投放市场内销。
  最初,可口可乐卖到4元一瓶,大饭店里要20元一瓶,贵了点。为了尽快打开市场,可口可乐总公司决定搞促销。有人提醒说,中国还不适应促销这一套,但自信的美国人没听进去。
  1982年冬天的一个周末,可口可乐公司在北京各大商场推销可口可乐,买一瓶可乐,送一个气球或一双带包装的筷子。当时国人对这种有点咳嗽糖浆味的汽水还不习惯,但在那个物资紧缺的时代,购物赠物吸引了不少人,这是中国当代市场上第一次卖场促销活动。
  北京各大报做出激烈反弹。《北京日报》的“内参”以“可口未必可乐”为题发表文章,认为国家缺少外汇,引进可口可乐浪费国家大量外汇资源。政治局常委陈云在这份内参上批示:只准卖给外国人,不准卖给中国人一瓶。其他中央领导也都圈阅了。外经贸部根据批示,只好通知北京停止内销。一夜之间,所有可口可乐都从商店的柜台里撤下来了。
  美国人不理解,为什么一次简单的促销活动,竟引起轩然大波。卢炳松回忆说:“我去总部汇报,美国人吓一跳:‘怎么卖个汽水也要到政治局?’”那时,汽水从丰台五里店的生产厂往城里运,运输车上贴着可口可乐的广告,被警察拦下,不让进城。
  1983年又发生一件事,使十分严峻的形势进一步恶化。
  有一个地方的卫生部门提出,“可口可乐含有咖啡因,不符合卫生要求。”他们的根据是,东北一个研究所给白鼠喂了可口可乐之后,白鼠十分兴奋。
  卢炳松说,当时可口可乐就是他其在华外企的晴雨表。“中国一有什么风吹草动,我的电话就响个不停。其他企业都向可口可乐打探消息,比如你们是不是又挨批了?什么时候搞定通知我们。我们有个什么东西,不知道要不要往上送云云。”
  对此,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奇伟也深有体会。他说,在经济上仍然限制重重的80年代,只要“挂”上了可口可乐的牌子,一举一动都必然会牵涉很多政治的因素。当时中美关系一紧张,我们开展新项目就可能面临阻碍。
  卢炳松说,当时可口可乐公司内部分为两派:鹰派主张打官司,到国际法庭去仲裁,这一派在公司内部一度占上风。***主张用软办法,因为即便赢了官司,以后也很难在中国市场上立足。当时,美国的很多高官都是可口可乐的顾问。董事局最后决定,还是用软办法,劝说中国领导人给可口可乐放行。
  可口可乐公司从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收集了含咖啡因的资料,拿着这些资料去说服中国政府:茶所含咖啡因是同等浓度可乐的6倍,中国为什么不禁止喝茶,却不让喝可乐呢?此外,可口可乐还邀请中国官员到各国访问,并和当地官员座谈。这个过程对于可口可乐来说相当漫长,工厂闲置,公司一筹莫展。
  无奈之下,可口可乐公司只好找合作者中粮公司,请中粮帮忙,而这也符合中粮利益。
  中粮直接负责协调此事的是糖酒杂品处。先是杂品处处长陈光给《新观察》写文章反驳,但杂志拒绝发表。他又写报告到部里,部里表示爱莫能助。一位副处长刘昌玺提议,以“人民来信”的形式直接向中央领导反映。他把想法告诉中粮主管杂品处的副总经理朱晋昌,朱说:“你敢写我就敢签名。”信写好,两人共同签名。
  信中说,北京生产的可口可乐有96%是国产原材料,可口可乐公司供应的浓缩液只占成本的4%。北京内销的可口可乐不仅没有花国家一分外汇,通过旅游饭店,还为国家赚回大量外汇。将剩余部分投放市场,一方面丰富市场供应,同时工厂可获得可观利润。
  刘昌玺说,当时外经贸部部长陈慕华的女儿恰好是杂品处的员工,于是他就托陈的女儿把信转交给陈慕华。
  陈慕华收到信之后,利用在机场送总理赵 紫阳出访的机会,口头向万里副总理汇报了北京可口可乐生产销售情况,希望中央批准内销,万里当即同意。陈慕华将万里的意见批在刘昌玺的信上退回中粮。
  可是,当中粮把万里的意见告诉外经贸部时,部里表示,停止内销是根据中央领导文字批示,要恢复内销,最好也有中央领导批示的正式文件。部领导责成中粮糖酒杂品处代部拟稿向国务院请示。刘昌玺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在报告上批了两个字:同意。姚依林、谷牧、李先念、陈云等中央领导都在报告上圈阅。这以后,可口可乐恢复了内销。
  卢炳松是可口可乐公司做公关的第一个华裔,虽然生长在香港,但对大陆颇为熟悉。他透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1986年,摇滚歌手崔健在法国巴黎举办的一个由可口可乐赞助的世界摇滚乐比赛上,得了一等奖,回京后开个人音乐会,要找赞助商,找到可口可乐公司。起初,可口可乐非常高兴,欣然应允,但被卢炳松紧急拦下,“摇滚乐在当时很新潮,而且崔健的歌有争议,赞助崔健的摇滚乐,不是要把可口可乐引向歧途吗?” 从此,可口可乐“学乖了”,只是暗暗地卖,不敢再做宣传了。
  真正打破不敢声张的局面,也是在1986年。这年10月,英国女王首次访华。英国广播公司BBC为此拍了一部纪录片,中央电视台要买片子播放,找到可口可乐,希望赞助20万美元,条件是在片子播放前后放可口可乐广告。
  可口可乐抓住了这个机会。“20万美元在当时是个天价,可口可乐公司一年在中国卖汽水也赚不到20万美元。”卢炳松说,但美国人很清楚,可乐的广告一旦在中央电视台上播出,就意味着可口可乐公司可以光明正大地在中国做生意了。
  经过一次又一次艰辛努力,可口可乐终于逐渐融入中国人的生活。

以上来自网络


user avatar   mou-zhe-6-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部队的鄙视链一直没变。

即使在那个年代,即使大家都崇拜战斗英雄,但是大家还是会优先选择去文工团做事,而不会去野战部队,不会选择做“活雷锋”,更不会选择做战斗英雄,因为这样的生活太累,这样选择的人太傻。

“活雷锋”刘峰是因为“犯了错误”,受了处分被扔到了伐木队,否则也不会上了战场。“受气包”何小萍是因为撒谎装病不肯登台,被政委扔到了野战医院。文工团天天办学雷锋活动,但却都觉得活雷锋刘峰是傻子,文工团天天歌颂战斗英雄,却没一个人愿意真的去基层建功立业。

口号是“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现实是“到机关去,到院校去,到祖国最舒服的地方去。”

这就是部队的鄙视链。


user avatar   hei-sen-lin-mu-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一个男兵站在台阶上吃着冰激凌,面对众人公然嘲笑着刘峰。注意一下那种语气是真正嘲笑而不是善意的玩笑,而其他人的反应竟然是习以为常。
在刘峰被退回伐木连之后,除了何小萍的来访,电影没有一个镜头表现与刘峰朝夕相处、在刘峰身上受益良多的战友们对他的哪怕一点点的惋惜与告别之意。
电影在这里隐去但暗示的是:
小说中间的刘峰是被几乎所有人大会小会批斗之后才黯然离去的情节。这个所有人包含了萧穗子、郝淑雯还有林丁丁……

小说中,作者以萧穗子的第一人称回顾、剖析了众人不知好歹、不念旧情去批斗刘峰时的心态:

“我觉得我好像欠了刘峰什么。”说完她又摇摇头,“我也不知道……后来我们干吗都那么对他。为了林丁丁。咱们好像都欠了刘峰什么,他对咱们哪个人不好?就为了丁丁,我们对他那样。”
  我们干吗那么对刘峰?真是为了林丁丁?突然间,就在郝淑雯家四壁无物却金碧辉煌的客厅,挨着落了一层薄尘的大钢琴,我好像明白了。其实当时红楼里每个人都跟我一样,从始至终对刘峰的好没有信服过。

就像我一样,所有人心底都存在着那点儿阴暗,想看到刘峰露馅,露出蛛丝马迹,让我们至少看到他不比我们好到哪儿去,也有着我们那些小小的无耻和下流,也会不时小小地犯罪,偷炊事班一包味精,或在公共游泳池里擦一下女孩儿身体,诸如此类。

因此我们一面享用刘峰的好心眼,一面从不停止质疑他的好心眼。我们的潜意识不相信刘峰与不相信英雄的区别在于,那些英雄离我们太远,从来没有跟我们存在于同一个三维空间。刘峰跟我们,却是存在于同一个三维空间,具有同样的物质分子密度,他怎么可能比我们好?还好那么多?

我从最开始认识刘峰,窥见到他笑得放肆时露出的那一丝无耻、一丝无赖,就下意识地进入了一场不怀好意的长久等待,等待看刘峰的好戏;只要他具有人性就一定会演出好戏来。

在深圳郝淑雯豪华空洞的别墅里,我这样认清了自己,也认识了我们——红楼里那群浑浑噩噩的青春男女。

我想到一九七七年那个夏天,红楼里的大会小会,我才发现不止我一个人暗暗伺候刘峰漏馅儿,所有人都暗暗地(也许在潜意识里)伺候他露出人性的马脚。一九七七年夏天,“触摸事件”发生了,所有人其实都下意识松了一口气:它可发生了!原来刘峰也这么回事啊!原来他也无非男女呀!

有关刘峰人性人格的第二只靴子,总算砰然落地,从此再无悬念,我们大家可以安然回到黑暗里歇息。刘峰不过如此,失望和释然来得那么突兀迅猛,却又那么不出所料。


《芳华》以极其细腻的文笔将人性解剖袒露出来,让人感觉那个特殊年代的荒唐往事其实并没有那么遥远,甚至其原始驱动力就时时刻刻隐藏在所有人内心阴暗的角落里。


user avatar   shi-nian-y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后,他们每一个人都没摆脱自己的阶级,每一个人,原来什么样的出身,最后还是什么样子的。


user avatar   cui-zhong-bo-wen-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途岛战役……


user avatar   beifengzhish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很懂现在人怎么买啥都成投资了,买车也要核算一下机会成本了,买手机也要考虑卖二手了,买游戏主机也要考虑跌价了,买游戏卡带也要考虑好不好出手了。

车是消费品啊,什么手机电脑主机卡带也都是消费品,消费品就是用来让你用,感受效用的。

你需要这个效用,它能提供这个效用,它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最终维持在一个你愿意接受的水平,这就够了。

你要是不需要这个效用你就不买呗,如果你的城市真有良好的公共交通,确实省钱,省时间还省力,那你就别买呗。你买了难道不是你需要么?既然需要那还说什么呢。。


要我说,撸串才是一生最坏的投资,变成了肥肉你还得花时间、金钱和精力去减肥,可能还会带来未来潜在医疗成本。那为什么撸串摊子还是这么火?因为爽啊,因为它提供的效用我们确实需要啊。


所以不要干什么事都用投资思维去理解,这样会成为资本增殖的奴隶的。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得到效用,而不是让生产进一步扩大。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搜救驴友的救援队断水,得救的驴友却在山下烧水泡茶? 
  是否应该取消民族划分,又有何利弊? 
  安徽一女子遛狗时威胁市民双方互殴,警方通报双方均被行拘。遛狗时需要注意什么? 
  重庆9岁女童遭16岁男孩性侵 ,女孩浑身是血,半夜在垃圾桶找到?嫌疑人将受到什么刑罚?可以判死刑吗? 
  如何看待网络上女生装作手受伤请路人帮忙化妆的实验? 
  当你读过的段子在自己身上发生是种怎样的体验? 
  为什么苏格兰独立公投的有权投票人是苏格兰居民而非苏格兰人?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关乎身体健康的细节常被我们忽视? 
  南京市消协回应下馆子必须扫码才能点菜,称「消费者有权拒绝」,你怎么看? 
  截至去年底超 1800 人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你对他们有什么想说的?你还了解哪些脱贫故事? 

前一个讨论
若不涉及转基因,基因编辑作物在中国该如何监管?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湖南卫视《歌手 2018》第十二期 突围赛?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