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同样是演义,《三国演义》被人接受,《军师联盟》却不被人喜欢呢? 第1页

     

user avatar   fei-xia-jing-l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无脑吹我推荐看周大荒写的反三国演义。蜀汉一路逆袭吊打统一天下。比现代爽文还早快一个世纪。

三国演义本质上是小说创作,并且有大量流传千年以上的野史传闻和民间故事做底稿。空城计源自晋人郭冲的条亮五事,曹操望梅止渴、邓艾口吃等故事则来自《世说新语》。大量故事经得起时间考验,通过话本和民间说书艺人广泛流传。最后才有了罗贯中的集大成。到清初毛宗岗父子定稿时候,还删掉了一些过度离奇的内容、加入了诸如《出师表》这样符合历史的内容。当你读完《三国演义》,不只是一段精彩的跨越时空的旅行,还有足够深厚的文化和历史故事,被史诗式演绎过了的存在。我当年学《出师表》,会背《蜀相》,不是在中学课本上,而是在小学时候那后半本《三国演义》(当年一些巧合因素,只拿到后半本,全本上初中买了新书才有机会读完)。

民间说书也好,俗语也好,乃至《三国演义》现代版的大部分前言也好,都告诉过你,“七分实三分虚”,欣赏其故事、品评其人物、慷慨其精神,怀个古,凭空掉个牢骚,也就到头了。

三国演义在无脑吹谁之前,首先是一本出色的好故事集合,创造了诸多经典而又生动的精彩故事,即使今日看来也脍炙人口。它经得起时代考验、王朝变更、甚至到数百年之后的现代,关于三国题材数不清的二次创作还是要吃罗贯中这口老饭。剧情精彩而惊心动魄,场面宏大而贯穿百年。人物虽多却塑造出色,这本书的魅力足可以开篇论文来论述,几个字概括不完。

与其说黑谁粉谁,它更多偏向于英雄群像塑造。曹操病死,三国演义放一篇古风邺中歌,“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而书生气”。太史慈史实上早早病逝,罗贯中为了他的豪气,特意把他拉出来让他战死沙场,说完“大丈夫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蜀汉亡国时候,姜维邓艾钟会这三位后三国时期掀起波澜的豪杰人物,前后脚一起死,一样放上三首赞诗一起凭吊。三国演义到头来,更让读者凭添的是几分历史的豪迈和无奈。

何况三国演义吹诸葛,并没有否定宣王,甚至还给宣王多加了几分忠诚的属性,我家大字不识一个的长辈,都知道司马懿厉害,诸葛亮攻不动他。到了虎啸龙吟,那叫跟标题似的吹诸葛?把葛贼写成带甲上殿,逼迫皇帝,上殿带兵抓大臣,直接抓后宫的强势权臣。完全人设崩毁。离他最近这么干的叫曹操,最近一个朝代这么干的是金庸笔下的鳌拜。若是不加名字演完这段,怕是真认为在讲“伏皇后为国捐躯”来着。

虎啸龙吟请先以严肃的态度,写出个好故事。而不是让俩人梦里YY神交半天,你懂我,我懂你,我当众用羞辱你的方式扭曲地表达尊敬,你还是懂我;你天天说不如我,结果每次都把我算得透透的,借着你儿子说不过如此,这不叫写故事,而是纯粹编不出对手戏了强行解释,还附带个杰克苏。

三国演义要是当年编出来两军对垒,双方谋士不是幕后出谋划策,巧袭妙计环环相扣斗智斗勇,而是没事靠做梦神交来段英雄相惜,或者搞出当众女装背出师表这种剧情来,怕是非得先让听众们拿臭鸡蛋轰下去了不可。说书先生这关都过不了。

引两段主创人员的说法吧。

“历史上没有上方谷之战,这是诸葛粉们为了弥补历史的大遗憾,生编了一场戏”。

“空城计是假的、是为了凸显诸葛而贬司马的一个桥段,司马和诸葛之间,打了一场很默契的仗。”

截图在虎扑上有。链接如下:

虎啸龙吟的编剧的创作态度,就像渭水边的女装司马一样,充满了“轻佻”和“浮夸”

在编剧认真开始参考历史或者名著之前,首先就把内容定位成“我为了反驳一些粉才创作的”的时候,那就已经是一种相当失败的创作态度了。因为本身的目的歪了,不在用心创作故事和思考上,而是带有高度先入为主的观念去进行有严重偏颇的故事讲述和角色塑造。更遑论所谓“空城计养寇自重”,也不过是个参考了一堆网文的阴谋论式的段子而已。

《三国演义》的基础蓝本故事在说书人那里流传了千年,从魏晋隋唐开始就有大量听众代代相传,到92年《三国演义》电视剧开播时候也是全民轰动效果,大家看完春晚都守着试播集(PS,万人空巷用错了已改,MMP丢人了……),连这个老剧现在还有生命力被新一代人通过各种途径熟知,甚至拿来在网络文化里二次火爆。这就是流传千年的三国文化以及其集大成者《三国演义》的影响力。不是你一句罗贯中无脑吹诸葛亮被人接受就能概括得了的。

如果《军师联盟》的编剧们和剧粉们,觉得自己和罗贯中一个档,甚至还要更强,能挥斥方遒,看不上原著,那何不彻底抛弃原著放飞自我,还要借着空城计和上方谷这些演义桥段,强行给自己的剧本加完全看不上的戏?我拿汉武大帝这种敢直接说取材史记汉书的影视巨著来做对比有点欺负人,但人家只用史书为蓝本,一样写出了精彩的剧目。

严肃地创作戏剧和“历史正剧”,不是你加了段“曹睿好女装”符合考证内容,就能标榜出来自己尊重历史可以脚踩三国演义的。

《三国演义》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英雄史诗型作品(学过文学史的话,都知道有个“中国缺乏西方式史诗”的说法),是千年流传下来的文明结晶。这种东西,不是你一个编剧自由放飞出来的快餐式网剧能撼动得了的。老《三国演义》电视剧拍摄时候,大家条件的艰苦有限但还是坚持了下来,一位新加坡老华侨曾听完之后竖起拇指大赞“你们这是真的在为中华民族拍戏”。何为文明和传承,这就是答案了。

归根结底,你没那个本事写出流传千古的故事来,就别老碰瓷罗贯中。


user avatar   mai-ke-h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何合理而不尴尬的吹司马懿?

花一上午时间从老版《三国演义》中找了找司马懿的戏份,电视剧咱就拿电视剧比。咱看看老三国是怎么吹司马的

一次北伐,司马被诸葛是反间计撤职,司马昭得知曹叡用夏侯楙为将回来和老爹吐槽。

昭儿( @清心寡欲司马昭 叫你呐,该念台词了):父亲,你可知曹叡那个小皇帝~;

懿爸(一个眼神,不许对皇上不尊敬)

昭儿( 无奈改词):父亲,你可知我们的皇帝陛下派谁出征?

担心夏侯楙是废物立马上书,当然并没有卵用


闲着在家教育儿子( 就是教训这俩 @拔矢啖眼司马师 @清心寡欲司马昭

好死不死的非要拿王司徒举例子,说王司徒七十六岁上战场是老骥伏枥,然后昭儿开始笑说王司徒被骂死了,立马懿爸也开始笑


千里斩孟达,鄙视这帮渣渣


空城计,与诸葛第一次对决

终于等到你,开始有点 心慌慌

侧耳倾听

老夫看穿一切

等到知道是空城后

先笑,后怒,这两个表情很值得回味


二伐还是三伐,第一次交手失利,无关紧要

第二次交手失利,开始自责

你叫阵,我不出去,我就不出去

被底下人硬拉着出去,惨败,一脸MMP不想说话


最后一次北伐,母牛留马系列

季汉军叫阵,这才叫鹰视狼顾(谢指正)

上方谷又败,先是承认:诸葛料在我先我不及也,然后止损坚守渭河北岸大寨。

师儿和昭儿庆幸天降大雨有神助,懿爸大骂:侥幸脱困高兴屁!


重头戏,女装大佬的登场,这段不废话,揣度几个表情


我头在否?

诸葛亮死,我等高枕无忧


最后

嘉平三年,汉末三国最后一位人杰走了


老三国对司马老儿的塑造其实已经吹的很过了,曹子丹时而大度时而小气,魏明帝时而明智时而昏庸,按理说前几次北伐明帝亲征加曹真都督才是主导,结果成了草都督一败再败(捎带手还演绎了一出B站万恶之源)。后来司马懿临危受命,魏国军政唯司马一人能识破诸葛亮。几次交手虽说败多胜少,但多少都给找到“背锅”的理由:比如张郃死活要出战最终战败,司马懿还把罪过全揽在自己身上(张郃表示:明明是你逼我追击,咋成了我主动送死?);后面是司马师司马昭死活要出战(于是老爹骂了俩儿子)。到后来明明是自己不忠心,还给找了个统一天下的雄心设定,又加上对手(爽儿)实在是太二,显得老司马连耍流氓都是大义凛然,你敢说老三国这不是吹?

区别在于:魏宗万老师版本的司马懿真正体现了一种奸雄气质,胜不骄,败不馁,真的败了大大方方的承认:诸葛料在我先;赢了也教育儿子不能庆幸;刚出场看上去忠心耿耿一心为国为民,后来流氓都有一股枭雄气,导致吹司马完全不违和。

最重要的一点:即使吹司马,也没有黑别人啊。葛公和司马数次对决,剧中表现偏向诸葛占优但从来没有小瞧对手。曹魏方面,明帝开始时不信任,后来双方也能推心置腹;曹真自己带兵时也不信任司马,但当诸葛大军压境还是能自己承认错误,主动交上印信。

把其他人设置为智商上线有降低司马懿的形象吗?
被诸葛数次调戏有贬低司马懿的能力吗?
老三国基本人人形象鲜明,有降低司马懿的印象吗?

所以早早就说过:如何合理吹司马懿?就好好吹诸葛,然后表现下双方打的很好,棋逢对手将遇良才,诸葛场面上有所压制但终究不能逆天,司马偶尔吃亏但毕竟笑到最后,观众感慨下诸葛孔明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也庆幸下司马狼顾到底是天运在手,连观众都由衷产生一种英雄相惜的感觉,这才是成功的表达方式。


最后回答题目:

为什么同样是演义,无脑吹诸葛亮的《三国演义》被人接受

考虑到真实情况的诸葛亮,《三国演义》还真没吹

无脑吹司马懿的《军师联盟》却不被人喜欢呢?

还能为啥?吹得烂呗。你看有人说老三国的吹司马吗?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女装大佬

最后一张是网图

讲真,连穿女装都不如人家有气质,还能说啥?




安利我其他的和老版《三国演义》有关答案,全是截图。

迈克猴:英雄迟暮是怎样的?

迈克猴:94版的“旧三国”和2010版的“新三国”对比如何?

迈克猴:《三国演义》中有哪些令人扼腕的人物或瞬间?

迈克猴:如何评价央视版的《三国演义》?


user avatar   wang-liao-35-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也不看看人家宣王干了什么缺德事。

自古中国人本来是重信守誓,一诺千金。

他司马懿指洛水放屁,开了个不守誓言的坏头。

他两儿子,一个排除异己不择手段,另一个还当街杀皇帝。

他两孙子,兄友弟恭,斗得不亦乐乎。

到曾孙辈,八王之乱,狗脑子都打出来,紧接着五胡乱华。汉人被胡人骑在头上砍,中华文明差点和西方的罗马一样被断根。这一切都是这货所赐。

引用 @渤海小吏 所写的一段:

“《晋书.司马睿传》中记载:司马懿时代,有本大名鼎鼎的谶书叫《玄石图》,上面记有“牛继马后”的预言,司马懿随后开始关注牛姓的威胁,并最终毒死了手下大将牛金。

时光荏苒,岁月穿梭,司马懿三子司马伷之子司马觐袭封琅琊王后,其妻夏侯氏(多巧啊,曹家本家啊)和府上一个牛姓小吏通奸,生下的这个孩子,就是司马睿。(初,玄石图有"牛继马后",故宣帝深忌牛氏,遂为二榼,共一口,以贮酒焉,帝先饮佳者,而以毒酒鸩其将牛金。而恭王妃夏侯氏竟通小吏牛氏而生元帝,亦有符云)

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件丑事不仅仅记载于晋书,《魏书》和宋代的《鹤林玉露》、《容斋随笔》、《宾退录》等书也有相关描述。

《魏书》成于南北朝,《晋书》成于唐,再加上宋代的文献描写,基本上代表着后世的态度:人家愿意相信你司马家在西晋一朝的统治后,就彻底断根儿了。

虽说史书服务于政治,会有埋汰前朝的倾向,但官方史书中对于开国之君血缘的埋汰能够达到东晋这种的,古往今来,他司马家算是独一份了。

史书中之所以敢如此无压力的落笔,更多的是考虑到了不会被后人指摘和追责。

因为这片土地的所有子孙都会认同,作为你司马家机关算尽的报应,确实应该有这样的一个“牛继马后”结尾进行升华。

就这么缺德冒烟的一家子人,还有人出来洗地,不被喜欢不是很正常么。


user avatar   lu-luc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司马懿是个叛徒啊。。

你信不信,你要敢拍《汪精卫联盟》。。大力突出他前期刺杀亲王的丰功伟业。然后把后期这货投降日本的行为,拍摄成忍辱负重,为中华文明保留血脉。

你能像郑爽一样,被广电部封杀了。。。


user avatar   ailingdangdefeng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问题没有问到点子上。


问题所试图指出的是一种现象,即目前在知乎平台上具备一定鉴赏能力的观剧群体不认可《大军事司马姨》系列的这种现象。在指出现象的同时,问题本身建立了一个假设——不被人喜欢的《大军师司马姨》系列是因为无脑吹了司马姨而未能得到广泛好评,因为无脑吹诸葛亮的《三国演义》就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

然而这是一个归因谬误。要知道司马懿纯是被这部剧的叙事能力拖了后腿才挨了骂, @司马懿 这么喜欢司马懿的司马懿都不满意,说明什么?说明如果这部剧的主创按照他们构建司马懿的思路去套拍一部《大丞相诸葛娘》,也无法逃脱被知乎众骂个狗血淋头的悲惨结局。

所以正确的问法应该是——为什么塑造了诸葛亮这一人物的《三国演义》被人接受,而塑造了司马懿的《军师联盟》却不被人喜欢呢?两者之间塑造人物和构建情节的能力差距在哪里,竟使得它们在知乎收获两极评价?

因为:

1、大军师司马姨使用简陋的情节模版套戏。

2、大军师司马姨使用相同的情节模版套戏。

3、大军师司马姨使用相同的简陋情节模版反复套戏。

《大军师司马姨》系列的情节构建可以被总结为以下的一套公式:

皇帝布置一个任务/皇帝想出一个点子/皇帝提出一个问题/外部世界触发了一个事件

导致——

吴秀波想出奇谋/吴秀波对张春华感叹/吴秀波对陈群感叹/吴秀波对老戏骨们感叹/吴秀波对其他角色口述剧情

(与此同时)

曹魏阵营中的其他人骂吴秀波/曹魏阵营中的其他人恶意揣测吴秀波/曹魏阵营中的其他人恶意揣测其他人/曹魏阵营中的其他人恶意揣测皇帝

(与此同时)

东吴皇帝谋臣隔空齐赞吴秀波/诸葛亮与其跟班(一开始是马谡,街亭后此功能性角色由姜维接任)隔空捧哏吴秀波/街头群众称赞吴秀波/某不与其他曹魏官员同流合污的老戏骨家中对儿子称赞吴秀波

然后——

展示一波“奇谋”/展示一波嘴遁/展示一波慢动作(如作揖,跪地施礼……)+背景音 给吴秀波推特写!!/展示一波水啊雨、箭头、扇子之类的玩意

最后——

皇帝感慨吴秀波不简单/皇帝对近侍感慨吴秀波不简单/张春华(或其他亲属)作长舒一口气状(或留下释怀坦然的泪水)/吴秀波跟张春华说心里话/吴秀波对白灵筠说心里话/吴秀波对诸葛亮说心里话/吴秀波对天空说心里话/吴秀波对儿子说心里话/吴秀波对乌龟说心里话/其他曹魏宗亲气吐血/其他曹魏宗亲暴怒

(微博平台同时推出各种九宫截图/热搜“神演技”“炸裂”“戏骨““神剧”等现已毫无价值的形容词)


《姨》的编剧是看了类似《21天搞定电影剧本》之类的玩意就着手从业所以才把故事都讲成一个拙样的吗?

这种以三到四集为一个事件频率,反复通过强行撕逼/强行误解/宗亲梗集团梗猜忌梗来凑张力才能继续情节发展的剧作,看个八集十集可能还会觉得达到了平均宫斗水准(或因画面服化道等边角料原因甚至产生此剧要高于平均水准的错觉),再继续看下去自然会发现其内在的情节脉络只是在无限循环一个基础的情节模版,而且极为简陋。就像你认识一个金玉其外的大v,经过几日攀谈发现他除了那几个知乎上的高赞答案外再无内涵,只能不断通过编各种故事写出同样口味的鸡汤一样很快会令人生厌。

上一部众所周知使用一个撕逼模版硬是出了四部作品的电影似乎还是人人吊打的《小时代》系列吧


与之相比,《三国演义》不是一部成功厚黑学,它所展示的是分久必合,三国归晋的无奈心酸。它是一部关于长坂坡七进七出单骑救主,当阳桥头喝断桥梁水倒流,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的这批武力巅峰,和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的两位智谋巅峰,加上一位敦厚良善爱民如子的中年皇叔,因为各种机缘巧合——要么被诚意打动,要么被伯乐相中,要么因共同的理想而英雄相惜彻夜长谈,要么因真挚的情谊而肝胆相照——所建立起来的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一定能赢得天下的梦之队,最终却只得到一个中道丧亡,全体死绝,理想梦想都化为镜花水月的悲惨结局。

《三国演义》是一部充满遗憾的故事集,是一连串充满“如果”的悲剧。我们可以看到凤雏不过落凤坡后的龙凤合璧,刘封孟达率精锐疾驰在上庸通往麦城的密林小道上,刘备听从诸葛亮的劝解写下与东吴再度修好的盟誓,张苞在山地追击曹军前下马徒步前行,蜀军因蒋琬及时带来的布阵图从密林深处紧急撤出……

这些场景就像无数个平行世界在我们的脑海里延展,但它们终究没有被写进故事里。

写进故事里的只有张辽侧过脸对关羽拱手,范疆张达二人摸进张飞的寝帐,马谡不听王平劝诫率军上山扎营,姜维一时闭目休息任魏延踢翻七星灯。

《三国演义》的每一个故事都有不同的遗憾,都曾有不同的机会被以不同的方式补救,但最终尽告失败。

一戏一格,竟无重复。——吴京导演评价《敦刻尔克》

一个故事展现的是一群栩栩如生的人在一个真实丰富不断转场的世界里上演着群雄割据金戈铁马,另一个故事则是不断重复一个以撕逼为主轴剧情套历史梗而显出不同的套拍剧,究竟谁才是历史装逼犯?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里的成功塑造,是因为其人物塑造已透过丰富的事件获得了其设定所赋予的超人能力,读者敬诸葛如敬神。在此基础上,《三国演义》的主基调又是写蜀不佑蜀,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也要被打得一败涂地,审时度势隐忍不发的司马懿也需要为曹睿的旨意而收藏锋芒,无敌的诸葛丞相却在与命运进行着誓不妥协的斗争。也正是因为天不佑蜀,诸葛亮一败涂地的北伐的才被冠以无穷无尽的悲情浪漫主义色彩。也正因为此,才使得终会入蜀路过武侯墓时的下马祭拜,和邓艾偷渡阴平时看到蜀军在摩天岭设立过却早已废弃的驻所时所发的感慨那样引人惆怅感怀。

我不幸中道丧亡,虚废国家大事,得罪于天下。
我若死……国家……天下……
只盼来日登蜀道,再续出师表。


嗯,真奇谋。


user avatar   jue-ming-yao-shi-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不仅仅是结果或过程的争论了。

能问这话的人年龄不会大。工作过的恨不得身边有个诸葛亮这样品德的同事,碰司马懿怕不是天天失眠。

来个具体事例,问问黄光裕的心情,是怎么丢掉控制权的,是怎么进去的。司马懿就相当于中间搞事的融资公司和律师。问题司马懿还没掏钱。空手套白狼的。

换个形容,就是打本,骗个队长,打到最后把主力输出和团队发起人踹了,自己摸装备。这么搞估计要全服pk。

司马懿的玩儿法用现在时髦的话叫和平演变。先用国有资源贿赂腐蚀官员,拉拢对政权不满的反对派,造舆论。最后一次简单的政变结束。放现在看国人骂不骂他。

诸葛亮那是后期逆风不退的队友,哪怕打的不好,人格光芒闪的耀眼。何况打的不错,无奈有队友挂机。

放着比司马懿更容易偷的基本盘,想的是怎么对得起去世的老板。放现在打工人也只能说句服气。香港古惑仔电影,这种人设都是最忠义的人,是人间正气,是衬托其他妖艳贱货不是人的。

文学作品要符合主流价值观。吹捧好人是因为是好人,可以吐槽吹捧手段落伍过时的,没听说批判为什么要吹好人的。吹司马懿不是反经典,也不是揭露现实,就是说假话。吹司马懿的看的难受就对了,司马懿这类人搁谁身边谁都难受。


user avatar   zhang-qiao-68-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英雄指挥人们去讨伐恶龙,人们不畏恶龙奋力向前,可英雄却在人们背后架起了冒蓝火的加特林。

可以把我私底下当傻子,但你不能明着面骂我是笨蛋,还硬要告诉我不把鹿当马是因为我无知。

得了吧,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现在的经济日报,九成九的媒体都是为了那一小部分人群服务,它们需要什么就报道什么。

很多人把这些官媒当作真知,却不知人家把他们当枪使,需要的时候大力呼吁,不需要的时候一脚踹开。而人们需要它们的时候,就开始不听,不闻,不理了。

这次怎么拿到手机的,看过直播或者录播的应该都清楚,如果说不是拼夕夕紧急公关,打死我都不信。

几百人或者几万人砍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国内屈指可数的大媒体罔顾事实,在一个充满诱导欺骗的流氓app遇见了一丁点质疑,它就连忙跳出来开始洗。

恶心啊!啊呸呸呸呸呸!


user avatar   chen-sheng-7-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识字率

明代:

明朝对社学的入学年龄规定:“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即1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参加,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凡是愿意读书的,都可以来参加。

《明史·杨继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即:“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明代小说出版业繁荣,有大量的人购买这种休闲通俗读物。

传教士记载:利玛窦等合法传教士的著作,他们不约而同地记载道:他们惊讶地发现明国老百姓识字率很高(而那个时候他们使用二十多个拉丁字母的西班牙葡萄牙母国的识字率可能还不如用几千个汉字的大明),并且把识字率高的原因归功于两点:1.中国人特别注重文化教育2.中国各地方言差异大,要互相理解必须靠文字作为桥梁。

清当局:

第一,生员不得言事;

第二,不得立盟结社;

第三,不得刊刻文字。

第四,大兴文字狱

第五,篡改历史文献

第六,禁毁和篡改汉语著作

通过以上手段,经过两百年黑暗统治中国人识字率终于达到历史最低的 1% (清当局学部在1909年的统计,当时中国人的识字率不足1%)



user avatar   xuan-lv-ii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你怎么定义师德了。如果师德的要求是课后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批改每一个交了作业的学生的作业,课堂上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关注目光所及的每一个学生。

学生在校受到挫折时及时给与关爱。学生遇到问题老师力所能及范围内全力相帮。那作为老师我可以负责人的跟你说,我身边的同事都是师德很高的人民教师。

如果你的定义是学生不学并且羞辱老师的付出,老师仍需全方位关注,无偿地不分昼夜的给你私人补课。家长明面上说会与学生一起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却暗度陈仓,协助学生违纪,成绩下降背后指责老师,或违纪事发之后将所有责任归咎于老师管理不严。老师需要反思自己的不足并24h监管学生等等,那么对不起,就是我们这些“没有师德”的人占据着教师岗位,我们也很愧疚,对自己很愧疚。


user avatar   xiao-fei-xia-68-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相信赵英俊比我们普通人有钱且人脉远远强于我们的,但是他依然找不到一个真正的老中医。

所以我得出结论,真中医人均淡泊名利对金钱毫无兴趣。只喜欢治疗知乎上那些信中医的普通人,而不侍权贵(比如教员老年以后的支气管炎)。它们不在意祖国医学的发展,只在乎五千年文明古国国粹的传承。遇到信仰中医的,得了西医治不好的绝症,就随手一个方子,只需要患者花几块钱就可痊愈。遇不到不信中医的,哪怕你再大的官给再多的钱,它们都只会冷眼旁观,不会为权贵出一计开一方。

这种神奇的东西,我怀疑老中医是奥特曼,人人都信仰光,人人都相信奥特曼存在,但是没有人真的见过奥特曼,但是抖音上却一群假扮奥特曼骗流量的。




     

相关话题

  如果司马懿活53岁,诸葛亮却活到了73岁,会怎么样? 
  小说或影视剧里有哪些神预言现在真的实现了? 
  影视剧中有哪些跨服聊天的经典场景? 
  三国时代的将领谋士真实能力在历史上算什么水平? 
  如何评价日剧《下辈子我再好好过》? 
  三国时孙坚为什么要依附袁术? 
  同样是丞相权倾朝野,为什么曹操被人骂,而诸葛亮被人赞? 
  现代人回到三国时期,在《三国志11》中能力值能有多少? 
  你觉得饰演哪位历史人物最考验演员的演技? 
  赤壁之战的时候荀彧 荀攸 程昱 贾诩 都在忙什么?有没有提过什么意见建议? 

前一个讨论
2021 年春节联欢晚会总导演组公布,你期待今年的春晚是什么样的?
下一个讨论
带“狗”字的成语和歇后语大部分都是负面的,是否认为老祖宗对狗不了解?





© 2024-11-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