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正史上的三国时期廖化? 第1页

  

user avatar   feng-da-67-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既然谈正史,那就先看看正史吧。

廖化的传记是和宗预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同时将这两个人的传记摘录出来:

宗预字德艳,南阳安众人也。建安中,随张飞入蜀。建兴初,丞相亮以为主簿,迁参军右中郎将。及亮卒,吴虑魏或承衰取蜀,增巴丘守兵万人,一欲以为救援,二欲以事分割也。蜀闻之,亦益永安之守,以防非常。预将命使吴,孙权问预曰:"东之与西,譬犹一家,而闻西更增白帝之守,何也?"预对曰:"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权大笑,嘉其抗直,甚爱待之,见敬亚於邓芝、费祎。迁为侍中,徙尚书。延熙十年,为屯骑校尉。时车骑将军邓芝自江州还,来朝,谓预曰:"礼,六十不服戎,而卿甫受兵,何也?"预答曰:"卿七十不还兵,我六十何为不受邪?"芝性骄傲,自大将军费祎等皆避下之,而预独不为屈。预复东聘吴,孙权捉预手,涕泣而别曰:"君每衔命结二国之好。今君年长,孤亦衰老,恐不复相见!"遗预大珠一斛,乃还。迁后将军,督永安,就拜征西大将军,赐爵关内侯。景耀元年,以疾徵还成都。后为镇军大将军,领兖州刺史。时都护诸葛瞻初统朝事,廖化过预,欲与预共诣瞻许。预曰:"吾等年逾七十,所窃已过,但少一死耳,何求於年少辈而屑屑造门邪?"遂不往。

廖化字元俭,本名淳,襄阳人也。为前将军关羽主簿,羽败,属吴。思归先主,乃诈死,时人谓为信然,因携持老母昼夜西行。会先主东征,遇於秭归。先主大悦,以化为宜都太守。先主薨,为丞相参军,后为督广武,稍迁至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以果烈称。官位与张翼齐,而在宗预之右。

咸熙元年春,化、预俱内徙洛阳,道病卒。

——《三国志 蜀书十五 邓张宗杨传》

在《三国志》里面,廖化的传记放在了蜀国的最后一章,《蜀书十五》。不过这也不算什么太差的位置。因为,倒数第二的《蜀书十四》,是蒋琬、费祎、姜维的传记。

蒋琬、费祎、姜维是诸葛亮死后、蜀汉后期最主要的三个决策者。他们的传记排在了倒数第二,说起来是很蹊跷的。

我怀着善意猜测,大概在《蜀书》里面,排名不分先后。当然,有人会站出来说:你以为我不知道排名是有先后的?

给你台阶不下,我也没办法啊。

但是,呵护小朋友的心理健康是有必要的。考虑到有些玻璃心比较看重排名,而且一心一意要“将封建糟粕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来维护”,同时要将同样古老的陈寿作为“封建糟粕”抛弃掉,所以他们可能又要受刺激了,以为排名靠后显示出陈寿对蒋琬、费祎、姜维评价很低。

一想到他们的心在碎裂,我就感到十分怜惜。为了照顾他们,我可以提供一个洗地的角度,大约可以温暖玻璃心的心:戏曲上有个“压轴”的说法,专指倒数第二场。大家一般都说,压轴演出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陈寿也许是想拿这三人压轴出场。当然,如果这个洗地的说法他们仍旧不满意,就请恕我才疏学浅,伺候不了,只好让他们另请高明。本着送佛送到西的精神,我可以给他们指一条明路:

他们可以去找陈寿理论去。

说起来呢,我们可以参照《三国志》的编目情况来考察这个问题。我着重点一句:“三国志编目问题”,这是可以写一本书的。

在《魏书》里面,倒数第二是《方技传》。如果看这个,蒋琬等人排名倒数第二,确实不太好。

如果只看人物传就好多了。《魏书》的人物传倒数第二是《魏书二十七·徐胡二王传》,写的是徐邈、胡质、王昶、王基。这四个人,大家可能听说过得不多。但是事情总是这样奇怪,既然我提到很多人跟他们不熟,那么就会有人站出来说,他跟他们很熟。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四个人的评价还是不错的,都是“国之良臣,时之彦士”。所以看起来,倒数第二出场未必是什么坏事。

至于《吴书》最好就不要谈了。因为《吴书十九》是《诸葛滕二孙濮阳传》,讲的是诸葛恪、滕胤、孙峻、孙綝、濮阳兴,这几个人的评价就相当不好了。都是些“骄且吝”、“能无败乎”、“必危之理”、“凶竖盈溢”、“身居宰辅,虑不经国”、“诛夷其宜”之类的评价。差得很。

《蜀书十四》对三大臣的评价还算可以了,就是姜维差点。

如果真的有排名的话,那么蒋费姜的合理排名,应该是在《蜀书七·庞统法正传》之后、《蜀书十一·霍王向张杨费传》之前,第八到第十的位置。《蜀书》前四都是君主后妃传,五、六、七是诸葛亮关羽庞统等开国文武之首,八是许靖等大名士,九是董和等稍次执政,十是刘封魏延等死于内乱的名臣宿将。那么正常来说,蒋琬等这些主政者,应该在次于他们的董和等辈之前。就是说,最佳位置应该是《蜀书九》,董和等辈一律后移一位。可是陈寿却将他们排到了第十四,甚至远远不及刘封魏延,这显然是异常的。如果对照《魏书》,倒第二这个位置应该是有点的名气、但是并不核心的大臣。如果对照《吴书》,则干脆是执政有大过的谬误之臣、甚至是有大罪的乱臣贼子。按照陈寿明白写出的评价,姜维可能符合这个有大过错的定义。但是陈寿并没有评价蒋琬、费祎有大过错,为什么拿他们以就姜维呢?这事情显然不合理。但是无论什么事都会有人会找到合理的地方的,让他们找去吧。

从排名上看,陈寿显然是在贬低他们。

廖化等人的排名,在三国志里比蒋琬还要靠后。莫非陈寿对他们也有意见吗?查看传记,我们会发现,这一章倒真的和前一章不一样。

结尾一章,是整个《蜀书》的终章。这是整书的核心关键,设计、定位远高于内部的一般章节。这一篇的重点,其实是杨戏的《季汉辅臣赞》。陈寿明确说,自己以这篇赞为纲,简要介绍了一些没有做传的人的事迹。所以,这一章,是陈寿要给蜀汉做总评。

事实上,廖化等人的际遇,确实有为蜀汉做总评的资格。廖化、宗预从蜀汉初建就在这里战斗,最后在蜀汉灭亡后,死在被迁往洛阳的途中,没有遭受到更多的侮辱。他们的人生几乎贯穿了蜀汉的始终,而且一辈子尽忠职守,他们有这个资格。

按照封建时代喜欢用忠臣良将陪葬皇陵的传统,陈寿将廖化等人放在终章,这是一种近似于将这些忠臣良将配享太庙的做法。对于廖化这些将领来说,这是他们的死后哀荣。同时,他们的殉葬,也让蜀汉的葬礼更加隆重。

蜀书十五,是陈寿为蜀汉办的一场规模宏大的葬礼。

陈寿以忠臣烈士为《蜀书》结尾,特意选取了廖化等人放在终章。理想的破灭、人生的落幕与家国的衰亡同时走向悲壮的顶峰,这是对廖化最高的褒扬。

廖化的事迹最有名的是他诈死逃回蜀汉,人们以此知其忠义。不过记载非常简略。最可玩味的细节,则是他晚年去找宗预,打算一起去拜访新贵。宗预说:“吾等年逾七十,所窃已过,但少一死耳,何求於年少辈而屑屑造门邪?”这个事情,将廖化、宗预这样的老人刻画得栩栩如生。我简直能够想象得到,一个老的头发都没几根、肉肉的头顶上只有几根白发的老人,堆着满脸皱纹、端着一把老骨头,揣着袖子找上门来,找到另一个同样白了的老头,用老迈的声音说,朝廷换了新管事了,咱们一起去拜拜吧。另一个白发老头说,咱们都七十多了,白捡了这么多日子好活,就差伸腿死去了,还图这些小辈们什么啊,还要上门。两个老先生当年也曾经年轻力壮,和无数同僚们一起谈天论地,如今时光荏苒,他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陈寿只是记载了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仿佛就是几十年的峥嵘岁月从眼前拂过。

这件事记在了宗预传部分。廖化传只有寥寥几行字,只有宗预传的一半。相比之下,陈寿明确说“官位与张翼齐”的张翼,传记就要丰富一些,与宗预传相当。

读史不但要看记载了什么,也要看没记什么。这件事记载的是廖化、宗预商量是否去拜访新贵,反过来说,没记的,就是新贵没有拜访廖化、宗预这些老臣。

记有是容易的,记没有,就会有人跳出来喊,谁说没记就是没有呢?你怎么证明没有?

这个时候,你跟他们说,没带就是没做,他们是不满意的。你必须拿出“没有的证据”。

没有哪有什么证据呢,这不是抬杠吗?

但是,廖化和宗预商量说要去拜访,那显然是新贵没拜访他们。否则,他们是不需要回拜的。因为新贵是晚辈,应该执子侄礼,所以廖化、宗预他们回礼,就应该是派子侄前去。然而现实中不是,那就足以证明,新贵没有来。

在宗预短短一句话里,拂过的不仅仅是峥嵘岁月,还有当年的老臣已经被榨干了骨髓、不再被人记起的苍凉。

我不太愿意点出新贵的名字来示众。因为如果只谈事、不谈人,人们可以根据具体的事来判断具体的人,不会因为人的名声,反过来影响对事情的判断。但是如果只谈名,不谈事,很多人就会对事情的形势产生错误的判断。比如说,这里所说的新贵,是诸葛瞻。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他这时才三十来岁,已经手握蜀汉的军政大权,既是平尚书事、掌文政,又做卫将军、管军事,据说还在谋求剥夺姜维的军权,而姜维则以躲避黄皓的名义、带着军队躲在沓中不肯回来——这直接导致曹魏伐蜀的时候,蜀汉前后脱节,给了邓艾偷渡阴平的机会。作为蜀汉实际上的主政者,诸葛瞻为此也付出了沉重代价,他和自己的儿子一起战死了。那么这样来说,很多人就会觉得,诸葛瞻不去拜访廖化、宗预,也许真的只是因为历史失载,或者是廖化他们官爵太低、作为长官不应该去拜访他们,或者是诸葛瞻还太年轻、不太成熟、还不太懂礼节。但是这就会带来新的问题。历史失载,自然是陈寿的过失。鄙薄老臣的官爵、自恃官爵,则似乎接近曹爽之流的轻佻狂妄。年轻不成熟,那就意味着德不配位,那么这个平尚书事、卫将军的职务,就来得很可疑。总之,越洗,就越经不起推敲。在忠臣烈士的事迹里,何必提一个轻狂小人,所以,一开始我并不想提他的名字。但是我不提,有的人就会跳出来说,你不要暗示这个暗示那个的,就直接说你想黑谁就好了。

是啊,他们当然知道,一个人做出这样轻蔑老人的举动是不对的。

其实,无论新贵们到底怎么样,廖化,这样一个为了蜀汉奔波了一辈子,当年在关羽死后诈死逃回的老臣,虽然还活着,但是已经过去了。

在张翼传里有一句话,大略是这样的:“自建异论,彼心与不善,然常牵率同行,亦不得已而往。”(自翼建异论,维心与翼不善,然常牵率同行,翼亦不得已而往。)如果你才干超群、年富力强,但是你又就事论事、提出了不同意见,那么,为了防止你独立办事、得到执行你的意见的机会,别人就会把你强行带在身边,进行钳制、限制、遏制。可是,如果你老了,没什么用了,那么,即便是新官上任需要笼络人心的时候,人家也会把你遗忘。

任何一个时代都会有内斗,任何一个集团都会有内斗。但是以内斗为主,还是以建功立业为主,就要看主政者是不是整天做些“心与不善,亦常牵率同行,使其志不申”的事情了。

在现实中,我也听说过一些人发生了激烈的内斗。在其中一方不胜其烦、打算“让城别走”、另寻高就的时候,他的对手竟然跑去举报,硬是把人留下、然后继续斗。这就是社会上常说的“扯后腿”。

倘若对照历史,这样的事情就更多了。只不过很多人沉迷于字里行间的优美辞藻,完全没有看出其中时隐时现的刀枪剑戟。有的人则在更深一层,他们就拿着其中的刀枪剑戟,肆意收割着那些沉迷者。

李正方胸中不过是有鳞甲,而且有时仍旧会卸下防备,但是有的人胸中怕不是有千架诸葛弩蓄势待发。

心与不善,亦常牵率同行,使其志不申。这样短短一句话,被随手抛弃掉的,可能就是一个本来可以在历史上青史留名的青年才俊数十年虚掷的人生。

无数的青年怀着激动、忐忑、兴奋、惶恐等矛盾冲突交织碰撞的心情走上社会的时候,本指望可以大展拳脚,担负起家庭社会国家的希望。然而当他们在社会上颠沛流离之后,却发现他们期望中应该璀璨光辉的人生,却只能在庸庸碌碌的工作中被“牵率同行”、变成毫无意义的“摸鱼”,这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千金空掷,黄钟毁弃;谗人高张,瓦釜雷鸣。可不痛哉!

陈寿为整个蜀汉历史写下了真正的挽歌。

蜀汉,终章。


user avatar   he-he-shuai-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廖化,本名淳,字元俭,荆州襄阳郡中卢县(今湖北省襄阳人)。我本想写那“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又想写那“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的诸葛亮,还想写“义薄云天”的关羽关云长,但是想来想去,他们总不如廖化这个人物来的自然,接地气。

翻开廖化的战争履历,似乎也印证着俗语中的说法。但在这些失败中,廖化仍上演了如同关羽一样豪情的千里走单骑,如赵云一样刚猛的绝处逢生。甚至在蜀汉迟暮的年代,年过古稀之年的廖化,仍是蜀汉最后的钢铁盾牌。

1. 廖化生平

因为陈寿在《三国志 蜀书》中,没有给廖化单独立传,而是将廖化附在“宗预”的传记之后,而且语句及其简略,仅寥寥数语,所以他的的早期经历没有谁能够真正说清楚,我们只知道廖化曾为前将军关羽帐下主簿。关羽败亡后,归属孙吴,用诈死之计回归蜀汉,被刘备授为宜都太守。刘备去世后,转拜丞相参军,后为广武都督,迁阴平太守,多次参与蜀汉的北伐。官至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蜀汉灭亡后,被迁往洛阳,于中途病逝。

1.1 廖化出身

1.11乱世中有个幸运童年

  《三国志·卷四十五·蜀书十五》中记载:“廖化,字元俭,本名淳,襄阳人也。为前将军关羽主簿。”关于廖化出生的时间,史书中没有详细记载。但在《三国志》中有明确记载:261年时,廖化、宗预等人已年过七十。由此推论,廖化的出生时间应该在190年左右。

  年轻的廖化生长在一个动乱的年代。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曾用“四方盗贼如蚁聚,六合奸雄皆鹰扬”来评价这个时代。

  廖化童年时期,黄巾起义的余波让东汉政权风雨飘摇。廖化是襄阳人,东晋著名历史学家习凿齿的老乡。习凿齿在《襄阳耆旧记》中说,廖化家曾经“世为沔南冠族”,沔南大约在现在湖北洪湖一带。廖化幼年时的家境不错,而且在乱世中,生在了一个好地方。

  190-200年,刘表入主荆州,暂时结束了当地盗贼猖獗、私人武装相互征伐的局面,荆州保持了难能可贵的稳定。在这10年中,关西、兖州、豫州等地的千余名学者投靠荆州,使当地成了一个贤人辈出的大型人才熔炉。

  在廖化接受启蒙教育的年代,出现了大量与他年龄相仿的人才。这些人中有马良、马谡、向宠、董恢等人,再加上稍长几岁的庞统,在刘备入主荆州后,这批人才大多成为蜀汉的脊梁。

  在这一点上,刘备真的要感谢刘表。刘表为启蒙教育创造的良好条件,都被刘备沾了光。这些史料也证明,廖化在年幼时有着想当不错的教育环境。

1.12初为文官的廖秘书长

  和老百姓心中大胡子将军的形象不同,廖化是以文官的形象进入仕途的。

  《三国志》中记载,廖化最早的官职是关羽的主簿,这个官职相当于关羽的秘书长。主要工作是帮助关羽典领文书、办理事务等。这样的官职,必须得有想当的文字功底才能胜任。

  在关羽统领荆州时期,廖化还是个二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廖化仕途的起点并不低,司马懿给曹操当主簿时,差不多30岁了。青年官员廖化,在这段时间积累了不少的政治管理经验。因此,后来成为武将的廖化,也一直是个儒将。

1.2千里走单骑------三绝

这里要特意说明一下,这里的千里走单骑说的不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说的是廖化千里归蜀的故事。

为前将军关羽主簿,羽败,属吴。思归先主,乃诈死。时人谓为信然,因携持老母昼夜西行。会先主东征。——《三国志》

廖化人生中的第一个重大亮点就是出现在关羽失掉荆州之后,廖化的投降,应该是迫不得已,从史书上看,似乎与自己母亲的安危有关;另外,大多数都只知道关羽千里走单骑,却不知道廖化所做的千里走单骑的故事,比关羽的难度更大:关羽是得到了曹操的关照,一路顺风顺水、大摇大摆回到刘备的身边(过五关斩六将,其实守城将领都不敢直接杀了关羽,得罪丞相)而廖化则是“昼夜西行”,还带着自己的母亲,风险可想而知。关羽的千里走单骑被后人称之为“忠、义”,廖化的千里走单骑则是“忠、义、孝”,有过之而无不及,境界超过了关羽。这里还有一个细节容易所疏忽:关羽兵败的时间是公元219年,而刘备伐吴到达秭归则是在公元221年底至公元222年初,在这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廖化卧薪尝胆,矢志不渝,其忠义之心实在是难能可贵。而刘备看到他之后也是感动的一塌糊涂,当即就给他封了个“宜都太守”的官职,在关羽张飞接连死后,廖将军的千里回归也可算是对皇叔的一种莫大的安慰吧,让皇叔觉得他并没有被抛弃,还有人愿意对他死心塌地的跟随,在云长走后,还有如此忠绝的人存在。

1.3夷陵之败

廖化受领宜都太守后,几乎没在太守的位置上呆过一天,因为夷陵之战开始了。在这场战争中,廖化第一次以武将身份进入历史。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中说:“备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数十屯,以金锦爵赏诱动诸夷,使将军冯习为大督,张南为前部,辅匡、赵融、廖淳、傅肜等各为别督,先遣吴班将数千人于平地立营,欲以挑战。”

  廖化刚刚千里回归,来不及休息,就成为战争中一支部队的指挥官。

  222年闰六月,天气炎热,刘备所依仗的荆州军主力在一把大火中丧失殆尽,冯习、张南、傅肜战死。在两年中都不停赶路的廖化,未能用一场胜利迎接自己的回归。

在掩护大军西撤的军营中,廖化度过了一个难熬的冬天。在刘备大军遭遇大败的情况下,廖化还能独自保全一支部队,很得诸葛亮赞赏。223年春天,刘备溘然长逝。廖化没有回归文职,继续着军旅生涯,成为丞相的一名参军,变成了中级军官。随后,廖化经常被安排在边疆参与战事,历任广武都督,阴平郡太守。

1.4对魏作战

好了,接过阴平太守。廖化再上蜀汉第一线,独当一面,继续看他军事方面的能力。阴平靠西,武都靠右,更近魏国,当时有羌人作乱。

建兴十四年(236年),羌人分裂,一支投蜀。一支投魏。投蜀的羌人被迫迁入蜀地,这宣告着蜀汉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武都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廖化看准了时机,打出了他生平最漂亮的一仗。建兴十五年(237年),羌人对魏国有骚动。在阴平的廖淳主动对魏国发起了攻击,他没有通知、也来不及通知蒋琬与姜维两人帮忙。

阴平,是要扛着凉州跟雍州两线的。现在凉州有状况,魏国的主要军力正在平定辽东,廖化马上就意会到了机不可失呐。魏国方面的郭淮,直接被廖化军训了。郭淮派出广魏太守跟南安太守两支部队,准备用夹击的战术KO廖化的部队。

时,廖化已经闪击掉了魏国守善羌侯宕蕈驻守的营寨。广魏郡太守王赟、南安郡太守游奕两军,奉郭淮之命,沿东西两面分兵合进,夹击廖化。

合,或许能以大军之势,吓退廖化。分,包围没完成,就很可能被廖化这个老江湖打点击破。

从西面摸上来的游奕军,不少营寨更是驻扎在非险要之处,廖化继续抓住机会猛攻,先破掉游奕的部队,随后再去破王赟,后者在与廖化交战遭射杀。

廖化的这一战,很是漂亮,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催生了后续费祎让姜维先打凉州的布局。题外话,在被廖化上课之后,郭淮受益匪浅。

高平陵事变后,费祎推测曹魏内乱,适合偷袭,命姜维率军出击,廖化来配合。延熙十一年(248年),姜维主动率军去出击陇右,命廖化于成重山筑城守备。在守城的过程中,廖化还吸纳了对魏国不满的羌人。曹魏方面的主帅仍是郭淮。这一次面对姜维的来犯,郭淮仍是果断选择分兵进击。

郭淮部下都震惊了,因为他们上次就是这样输廖化的。

诸将以维众西接强胡,化以据险,分军两持,兵势转弱,进不能制维,退不能拔化,非计也,不如合而俱西,及胡、蜀未接,决其内外,此伐交之兵也。

姜维向西连接强大的胡兵,廖化则守据天险,如果兵分两路,定会削弱兵力,无法牵制姜维,又不一定能攻不下廖化所守之城。

于是,众将建议郭淮,集中兵力一起向西开进,趁廖姜两人未能联系之前,各个击破。郭淮坚持分兵,两路推进。他怎么不会不记得?他就是要以廖化之道还施姜维。

今往取化,出贼不意,维必狼顾。比维自致,足以定化,且使维疲于奔命。兵不远西,而胡交自离,此一举而两全之策也。”

郭淮赌的是这是姜维的第一次主军。姜维没那么有经验,必定会像从前的自己,仗恃着自己兵多,又分兵回头救援、又边搞对抗。郭淮直接率大军向廖化开进,只留夏侯霸率小股部队来游击串扰姜维。维果驰还救化,皆如淮计。

整个战局就如郭淮所预料,姜维果然分兵来救廖化。最终,姜维未能击破郭淮,无功而返。

不知道在城头很有信心御敌的廖化,看到姜维中计,会是何感想。

2.蜀中有大将 廖化是先锋

在成都武侯祠的文臣武将廊中,廖化排在黄忠后面,位居第八位。一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俗语,将廖化打入二流将领之中实在有失偏驳,把一名一流的将军化作力不从心的代名词,实在太过讽刺,所以我还是喜欢“蜀中有大将,廖化是先锋”这句话。

关羽攻打樊城时,廖化已是先锋,而关平却副将(《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关羽战庞德时,是令廖化独自率兵攻打樊城,樊城守将是大将曹仁,可见在蜀汉第一战将关羽眼中廖化的能力是可以信赖的。荆州被吕蒙袭取后,关羽兵败被围麦城,廖化突围往上庸、成都求救(《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而惜墨如金的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这一段的记载的却更加详细:

为前将军关羽主簿,羽败,属吴。思归先主,乃诈死。时人谓为信然,因携持老母昼夜西行。会先主东征。——《三国志》

这么一个大将,怎一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能评价。

3. 英雄暮年

“我等死战,奈何先降”

陈寿评价廖化说,廖化在战斗中一直以“以果烈称”,是一位果敢刚毅的将领。经历过夷陵之战和数十年边疆战争的廖化,深刻地明白一个道理:自夷陵大败后,蜀汉已失去战略上的主动,他所打的这些战争,不过是一些徒劳无功的努力罢了。

回想廖化的一生,初入仕途,遭遇荆州溃败;千里西归,见证蜀汉走向衰亡的转折;在边疆打了几十年的仗,却未能前进一步;即使看到蜀汉走向灭亡的命运,也无法作出任何改变。这种绝望,真是令人落泪。

就在廖化发飙姜维后的第二年,司马昭兴兵伐蜀。此时的廖化,已是蜀汉右车骑将军,相当于蜀汉军队的“二把手”了,可这样的官位又有什么用呢?在廖化心中,只有战死沙场,才是寻求解脱的唯一期望。

当廖化和姜维在剑阁死守,几乎要将钟会打退时,却传来诸葛瞻战死、刘禅投降的消息。廖化和姜维不敢相信,引军赶到广汉一带探查消息,收到的却是刘禅投降的敕令。

史书中这样描写姜维、廖化等将领的愤怒:“维等初闻瞻破,或闻后主欲固守成都,或闻欲东入吴,或闻欲南入建宁,于是引军由广汉、郪道以审虚实。寻被后主敕令,乃投戈放甲,诣会于涪军前,将士咸怒,拔刀砍石。”已经暮年的廖化,无法战死沙场,只能把剑砍石对天慨叹。

蜀汉灭亡后,廖化死在迁往洛阳的路上,死不瞑目。

廖化入蜀后,廖姓一直是蜀中的望族,绵延至今。对这样的英雄,真的不能仅用一句“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来评说。

纵观廖化一生,他所经历的战争,几乎都见证着蜀汉的失败。青年时代,他在夷陵之战的烈火中无奈突围;风华岁月,他在北伐中原的雄心中力战无果;英雄迟暮,他在蜀汉的灭亡中最后一战,留下生不逢时的慨叹。

廖化最后官至右车骑将军,并州刺史,他对刘备忠绝,对关羽义绝,对母亲孝绝,他的一生没有像诸葛,曹操那样传奇的经历,没有吕布那“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传说,没有荀彧崔琰那流芳千古的美名,但我总是觉得,这个人物很真实,好像这才是普通人奋斗一生的真实写照。

“腾霄还是从前的模样,而我已是历尽沧桑”


user avatar   guan-shan-yue-44-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人担心诸葛没这么多粮,其实并不难解决。

首先蜀汉账面人口虽然只有百万左右,但实际上诸葛亮主政时期四处搞基建,每隔两三年出兵数万北伐,动不动就是从山区开凿道路、修建大型水利工程,至于织造蜀锦、开矿、炼铁等在当时几乎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很难想象一百万人口能够支持这样的劳役强度。

别的不说光是越过数百里山路向陇西、渭南运送五万人以上军事物资,包括生产、运输、设施维护等等大宗项目所需动员的人力,保守估计也得是二三十万人脱离生产,尤其是第五次北伐,都在人家家门口屯上田了。

诸葛亮南征北伐的这区区十年,南征一次,北伐五次,还要大力开展生产建设,要动员这么大规模脱产人口,绝不是一个区区百万人口的小国所能承受。

所以我认为应该还有很庞大的“隐性人口”也被纳入了组织体系:

首先自然是各本地士族豪右控制的人口,表面上不属于国家管辖,但徭役赋税分摊到这些大家族大地主后,国家势必能从中获取一些利益;

其次是南中诸夷,诸葛亮南征取得胜利后,大量人力物力被蜀汉利用,甚至借此编组了一些军队。

再次陇西羌、氐等族,在蜀汉夺取阴平、武都之后与这些部落建立了更稳定的联系,也能获取相当可观的人力补充。

此外,蜀汉原有统治区内,本就有一些蛮族部落存在,后出师表中提到的一些少数民族军队损耗,可以作为佐证。

因此,蜀汉的实际控制人口可能是户籍人口的两倍,甚至三倍以上。只要不作死把大量新增人口拉去集中在一处,完全有可能就近解决粮食供给。同时把这些人打散纳入原有的屯田体系中来,以军法治之,还愁你们敢不自己种地?怎么,我大汉将士的刀不利乎?


如果真如题设一般天降百万大学生,估计丞相要笑死:大不了停上三五年不去北伐了,先把这些凭空多出来的人力组织去屯田,把汉中填得满满的。。

什么,你们都是高材生,所以不去?不好意思,大汉帝国不养闲人,一年内不能自力更生的,全部绳之以法。既然给你好好的土地,你不肯耕作。那我大西南有得是山区、矿藏、盐井等着你来开发,那些栈道、山间小路可是经常要派人维护的,实在不行,交给南蛮好好“教育一下”,说不定你们还能织蜀锦去创收。。

啥?你说你知道未来?——丞相表示,能打出去才有未来,老夫现在需要的是兵、是农民、是工匠,能提供生产力和战斗力才是大汉帝国的栋梁之材。

至于你们所谓的管理、文化,不好意思,老夫自己就是管理大师、文化宗匠。老夫麾下僚属,哪一个不是百里挑一的管理人才?还用你们这些顶多管过几个学生干部的所谓学生会主席教?

你们说的那些“先进理论”老夫更不感兴趣,也没那火星时间攀几千年科技树!老夫就问一点,你能给我把连弩改进成那个所谓的机枪不?就算你们说的蒸汽铁牛造出来了,又怎么开出祁山、走向长安?你说能?那好,赶紧去冶铁、炼钢、铺铁轨!

你们不是说老夫寿止五十四吗?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啊!

还不快干活?等兴复了汉室,再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也不迟。。。


user avatar   ou-yang-le-yi-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怎么没人提《圣斗士星矢》啊?

这个系列作品的特色不就是回回都是一部的戏就半天时间么?

黄道十二宫篇:纱织中了天箭座的箭,必须12小时内突破圣域十二宫。

北欧篇:奥丁代言者希露达被海皇戒指蛊惑令冰川融化,纱织代替希露达阻止冰川融化但是只能坚持12小时,必须在时限内摘下希露达的戒指。

海皇篇:纱织代替人类承受波塞冬的洪水,应该也是只能支撑一天之内的时间。

冥王十二宫篇:被哈迪斯复活的圣斗士要在12小时内取下雅典娜的首级,实际目的则是为了雅典娜去冥界并且唤醒女神圣衣,12小时候被复活的圣斗士们就消失了。

冥界篇:记不清打了多长时间,但从纱织被塞到缸里抽血开始到解决应该也是一天之内。

黄金魂:在本篇剧情里有好几天,但对应到冥界篇时间仅仅发生在冥界篇12黄金击破叹息之墙到打死神之间。

火星篇:马尔斯获得阿丽娅的权杖后建立起巴别塔吸引火星,会在12小时内毁灭地球,主角们必须在12小时内突破新十二宫。

土星篇:这篇好像打了很多天……


user avatar   chang-yan-xiao-83-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怎么说呢,法学本科,月薪500元就别去了。真丢不起那人。你得有点傲气不是。

我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3年毕业的,原来叫中南政法学院,湖北是二本,外省算一本。后来政法与财经合并,变成211。中南政法学院原为五大政法学院之一,在南方厉害,广深司法系统好多师兄都是中南政法一脉。02年底,班主任劝我在本校保研,我当时不肯读书了,主要是心思不在课本上了,想去大城市发展。

我老家在苏州,跑去苏州人才市场,本来投了中国银行苏州分行的法务岗,结果人事负责人说,我们这里清华北大人大的法学生简历有很多,还有研究生呢。

我心想,HR的嘴,骗人的鬼。北大和人大就算了,03年的清华法学算是个什么东西,清华文科恢复才几年,也来苏州抢饭吃?清华呢能有几个法学毕业生在苏州?心里骂归骂,牌面上打不过,在中国,清华两个字砸死人呦。

当时苏州人才市场上,我还投了一个张家港国泰外贸公司。我是国际经济法系毕业,专业极其对口,国际贸易术语通则是熟练的,再加上刑事民商各类法律护航,还是很香的。人家外贸公司的办公室主任说了,张家港和苏州一样,都是苏州。本乡本土的,做外贸来钱快。

我对他后半句存疑,将信将疑,于是去张家港一看,待遇还是不错的。第一年保证不低于3万元,保证月薪达到2500元。公司有单身宿舍,可以选择住公司,我在张家港还有亲戚,可以选择住在亲戚那里。这个价位在2003年应届本科生里面,大概算是顶着天花板了。国泰里面的人还说,外贸系统来钱快,据说开单以后,还有按单提成,乖乖,算起来钱景可观。但我那时还是想去大城市发展,一门心思想去北京。

04年,我就去了北京,当北漂。我北漂第一份工作是1900元,转正后2200元。还不如苏州老家辖下——六线城市张家港的外贸公司的水平。我想,既然北漂了,就忍忍吧。人生地不熟,咱还得奋斗。

05年,老家在北京发展的发小先买了房,叫我去看。我看了眼馋,销售也机灵,发展我跟着发小一起买。于是,我家里出首付,在北京南二环买了一套房,我还贷款,月供2000元。这时候钱就不够用了。巧了,公司涨薪,涨到2700元。我心里还是不满意,我还得打魔兽不是。80后年轻的时候,还是挺看眼前的,这样是不对的。我那时候就开始想办法找工作,跳槽。

06年,最终还是跳槽了,谈了个月薪4000元的工作。好,这下和我父亲供我读大学时候的薪水同一区间了,他一个处长03年才4000元一个月。我出道不过3年,我也4000元一个月。于是,人飘了,志得意满。我父母都是民航系统的,我们民航子弟,去天津民航学院,分配到南通兴东机场,一个月才能拿到900元。后来航油系统被中石油和中石化给并购了,他们又托了关系,挤破脑袋进了中石化。

后面一切就比较自然了。反正03年出道那会儿,起步比不上97级的师兄师姐们,他们包分配,我是99级,里外里就差了两年,就得自己找工作。

但是,但是严肃的说,我们那一届赶上了中国经济起飞,干什么都能干成。同学里面检察官居多,文科女生多嘛,女生都喜欢进检察院;不管男女,做法官的都很少。考公务员的也有,工商、税务、海关、边检、城管……都不乏其人。

还有一个大的方向是进银行,我们班在银行系统的,比去公检法司的加起来还多。那时候刚开始发展股份制银行,民生华夏汉口一大堆同学在里面。金融系统里面,做股票证券也是一个方向。还有同学去搞煤炭和钢铁贸易的。

还是应了那句话,我们各有各的工作岗位,我们都有美好的人生。




  

相关话题

  《三国演义》诸葛近妖,客观上说到底是丑化了诸葛亮还是美化了诸葛亮? 
  三国志裴注的各个引用文献的可信度有多高?偏向分别是什么? 
  如果孙权逍遥津被活捉,孙权会在威胁下要求江东投降曹操么?东吴文武是会另立新主还是缴械投降呢? 
  为什么刘备放弃汉中去和孙权争荆南? 
  在茅庐时,刘备没拦住张飞,张飞一把火点着了茅庐把诸葛亮烧死了,三国会怎么发展? 
  大家认为三国最强武将是谁?答案我会做文章? 
  为什么94版《三国演义》没有孙权的角色歌? 
  三国正史上黄巾军有战斗力强的武将吗? 
  历史上,“杜广”指的是哪两位古代名将? 
  为什么东吴名将陆抗在兵力优势下输了永安之战? 

前一个讨论
有什么温度传感器可以测物体内部的温度的吗?
下一个讨论
喷气式飞机的进气道为什么不能加装过滤网以防止吸入异物?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