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诸葛亮王朗论战,我感觉王朗说得好有道理怎么办? 第1页

     

user avatar   gu-zi-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主这么觉得主要原因是以后世的视角来看这场嘴炮,而没有考虑到当时的实际情况。

首先要注意两点:

第一如其他答主所说这不是什么有规则有裁判的辩论赛,也没有什么“友善度”限制。王郎的目的是要“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诸葛亮的目的很简单把他骂回去扬我大汉国威,所以这本来就不是谁有理谁赢的嘴炮。此外还有一点,诸葛亮开大之前说了句“诸军静听”,所以其实这番唇枪舌剑也有说给自己和对方士兵听的意思,换句话说:“宣传战术”。跟国共两党大战前阵地上的”蒋军弟兄们”差不多。

第二,《三国演义》小说里的诸葛亮打嘴炮是有一套战法的,并不讲究以理服人而是讲究以策略服人,然而看起来却是以理服人一样。也就是李敖所说的“我不骂你是王八蛋我证明你是王八蛋”。归纳来说三大条:转移话题,挖黑历史,政治正确。舌战群儒中就灵活使用这套战法,骂死王朗里则打出一套组合拳了。

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诸葛亮是怎么“有道理”的。

王郎的论点其他答主已经说过了,本质是以天命美化魏国的意识形态,加之武力威慑。试图迫使蜀汉投降。

诸葛亮的论点则完全没有正面回应这一论点而是只戳王郎的个人软肋。

我原以为你身为汉朝老臣……

第一句首先定下基调:你丫是汉臣。这一句很关键,颇有点像邓公当年的“主权问题不能谈判”。一方带着希望对方接受政权更迭的论点而来,另一方则直接认定你就是汉贼王朝。

昔日桓、灵之世,汉统陵替,宦官酿祸;国乱岁凶……苍生饱受涂炭之苦

复述背景。

王司徒又有何作为?

话题转移至王郎个人本身的操行。

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当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其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孽深重天地不容!

挖个人历史:出身为举孝廉居然行此叛逆之事。此事话题已经从魏国到底有没有顺天意完全转移到王郎个人道德问题了。

而这实际上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就像赤壁之战舌战群儒时诸葛亮骂薛敬文的那句“无父无君之言”(薛敬文说了句汉祚至今天数将终)。在当时,即便汉朝的灭亡已经是心照不宣的事实,但尊汉忠君至少是当时知识分子的政治正确。谁敢说不谁就是逆贼。

何况王郎这样年轻时食汉禄的老臣,诸葛亮这一句可以说让他一时找不出反驳的语言。浑然没有注意到话题其实已经转了。

王郎的第一反应是骂回去:

诸葛村妇……
住口!

好吧,直接打断了对方的咏唱……

岂不知天下之人,皆愿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饶舌!

直接人身攻击。

此时王郎已经说不出话了,诸葛亮紧接着抛出了对立观点,也把话题引回了一开始的天命论:

昭烈皇帝于西川继承大统,我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

重申了开头的“奉诏讨贼,何谓无名”

你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怎敢在我军面前妄称天数!

打倒王郎的个人品德以后,其言论即可被一并打倒(这可能不够客观,但在当时的文化里是可以被接受的……即便现在也是经常被拿来用的对喷手段)。诸葛亮至此完成了未正面回应而侧面攻击其论点的任务。

皓首匹夫!苍髯老贼!你即将命归九泉之下,届时有何面目去见汉朝二十四代先帝?!

这是一个收尾(小说原著到这里就结束了),“诚为天下人耻笑”和“何面目见列祖列宗”是三国演义里常见的两个大杀器。在打倒王郎个人之后,直接顺势推出了死后也不安生的结论。同时完成了最后一次攻击:

死ね。

然后王郎就真的死了_(:з」∠)_

电视剧加了几句台词,个人认为主要是为了台词上有气势,因为原著那句【老贼速退!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确实念出来太无力了。

二臣贼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会摇唇鼓舌!助曹 为虐!一条断脊之犬,还敢在我军阵前狺狺狂吠,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总结来看:王郎的论点漏洞确实非常多(楼下有位答主已经说过一些),比如【神文圣武,继承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曹丕自己都“只恐留下篡汉之名”,王司徒你这么拍马屁真的好么……诸葛亮选择不直接攻击其谬误而直接挑明你我根本不是一路人,你一个汉臣转魏臣的“二臣贼子”跟我“大汉”谈天数?你也配?呸!

站在现在视角上,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在当时视角下或者说在后世历朝历代的文人视角下,占据(至少是名义上)政治正确的汉丞相诸葛亮是有理的。

至于到底谁有理……其实都无所谓,反正最后都便宜司马家了_(:з」∠)_


user avatar   lang-xie-yang-wen-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觉得王朗说的有理?

……那就对了。

请看嘉靖本《三国演义》,王司徒一通嘴炮后的结果如何?

蜀兵闻言,叹之不已,皆以为有理。孔明默然不语。蜀阵上参军马谡自思曰:“昔季布骂汉高祖,曾破汉兵,今王朗用此计也!”

蜀兵听了要倒戈,丞相听了要沉默,你们对王司徒的力量一无所知!

王朗唧唧歪歪,说白了就扯了两点:

其一,

“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于有德之人,此定然之理也。

归不归有德之人另说,但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这恐怕是共识。既然夏朝凉了、商朝凉了、周朝凉了,秦朝也凉了,就你汉朝特殊,凉不得?

其二,

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三千。

曹魏的实力远远超过蜀汉,诸葛亮是以弱攻强,以寡击众,就算你浑身是铁,能撵几颗钉?既然王朝轮流凉是常态,捎带曹魏的国力压倒蜀汉,那你汉有什么不凉的理由?

由此得出一个结论:

今公蕴大才,抱大器,自欲比于管、乐,何不仿伊尹、周公,故强欲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耶?岂不闻古人云:‘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诸葛亮在以一己之力逆天改命,药丸 。

无论演义也好,正史也罢,都有这调调儿,连笔杆子都有共识,大头兵听了自然觉得是金玉良言。

当然,站在诸葛亮的立场,有很多点可以反驳,但大敌当前,军心乱了,还容得你文绉绉得【对方辩友存在以下问题】?

所以,诸葛亮的问题不在于驳倒王朗,而在于如何迅速挽回士气。

你以为这是场辩论赛?错,这就是场讨敌骂战!

本着稳、准、狠的立场,村夫一动手就是杀招:

只见孔明在车上大笑曰:吾以汝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言也!

此言一出,

王司徒忽略了一点——他变节者的身份。

有些话虽然有道理,但分谁说。譬如宣讲大义,好事不?好事。如果宣讲人是吕奉先,这恐怕就坏了菜了。

对于三国时代,包括演义作者所处的元明之际的社会舆论而言,忠义是为人之本,食君之禄,死君之事,这是当时全社会的政治正确。如同现在的爱国主义或人道主义,谁批了这个逆鳞,一定千夫所指。

王司徒干的事,就好比南京汪先生跑前线宣讲,说你们中国军队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管他说得对不对,只要指明了狗汉奸的身份,自然可以激起己方同仇敌忾之气。

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

面对村夫一连串的精确打击,王司徒完全无还手之力。既不能赖账——这是事实;也不能反驳——忠义是政治正确。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连落场势都没有,甚至大庭广众之下,曹真等人都没法递梯子——你敢说不忠不义无所谓?于是乎王司徒只能选择狗带。

蜀军的士气问题?不存在的。

这出戏给后人的经验便是,请闹明白你是来干嘛的。如果看了这段的第一感是如何驳倒王司徒,你还需要跟着诸葛丞相学习一个。


user avatar   michael-62-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王朗说了什么呢?好比你从母公司独立出来创业,王朗过来收购你,跟你谈判:

以我们现在的实力,我们一个小指头就能捏死你们。(这是实话)

跟母公司混才是名正言顺,不然其他公司也瞧不起你们。(这也是实话)

我们现在收购你们公司,你们又不是老板,都是打工人,何必这么卖命呢?(这也是实话)

你过来之后,职位照旧,工资加倍。一线工人除了加工资,每人还发一个红包,至少五位数哦。你们有理由拒绝吗?(这也是实话)

而且,你们都是打工的,你们打工图个啥?(这也是实话)

OK,你诸葛亮有志气,不图钱,但我们收购你们之后,天下太平,再也没有战争。你诸葛亮不是心系天下苍生吗,为了天下百姓,你诸葛亮难道不应该选择和平吗?(这也是实话)

这无法反驳,全是干货 ,而且有可操作性。所以,书上说:蜀兵闻言,叹之不已,皆以为有理。

那么,诸葛亮怎么反驳的呢?

四个字:人身攻击

另外四个字:转移话题!

你们现在的公司也不是原来母公司,原来的董事被干掉了,公司早就变色了。

你王朗什么货色我很清楚,没什么本事,就是因为衷心才在母公司当了中层干部。

你这么衷心,你应该追随原来的董事去死啊!

为什么原来的董事会被挤兑掉呢?就是因为周围全是你这样的垃圾!

你天天说爱公司,你为什么要移民呢?

移了民,你还有脸来劝我一起走,你有脸吗?你死不死啊!


user avatar   liang-xiao-zhi-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王司徒走好。哈哈哈哈,就唐国强版诸葛亮讨论。


其实大家都知道王司徒说的是事实,但是诸葛亮并不理会,诸葛亮直接用的是人生攻击哈哈哈哈哈。也就是我们今天的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你进行炮轰。这个在辩论赛中是犯规的,但是像这种叫战又没有裁判台下又是不懂套路,只看舞台效果提升士气的兵士,随便用这套的话就是很牛x的。

举个例子前两天和人争论的一个问题。 steam上给we need chinese的差评这么看?

正方 应该给 反方 不应该

比如你是正方:你只需要持一个态度,你们厂商来中国区卖不做中文,你来怪我们需要中文才能有好体验的中国人给你差评?你厂商要不要脸?!

反方也是:你只要持着,人家明明已经写了没有中文你还要买,买了玩不懂还怪人家没有中文,你要不要脸?!你将无敌

持着这两个道德制高点可立于无敌对骂之态,但那是用个人道德制高点做参考系对明理没有任何推动意义。你试想想如果正方放弃了这道德制高点用什么这符合商业规则是合理述求合情合理合法等等事实辩论,无论你说什么。对面就可以无限用,人家明明写了没有中文你还要买,你这种人就是不要脸来回你。

诸葛亮也是一样的,无论王朗说什么,他只要随便说点什么然后用类似你个老贼世食汉禄却助贼讨汉,道德败坏,臭不要脸结尾,那他在台上就是个无敌的状态。王司徒醒悟本想爬上道德至高点开喷,没想到对面已经高速行使惯性太大,刚说句诸葛村夫就被shut up了。最后只有被无敌状态的诸葛亮怼死哈哈哈

但是你把自己放到那个时代,那个汉朝统治多年的时代,就像晚清一样,你会发现人们多多少少对汉室有点感情,都是汉室那个年代过来的,对面挂着汉室大旗,你说无不无敌。大家可以看看原版,诸葛亮开口就开始骂了,还叫人住口哈哈哈哈哈简直就是九品芝麻官的祖师。

很多时候这种具有实际目的,或者讲究功效性的辩论打的都是心理战而不是道理战哈哈哈哈所以你不用担心,你觉得王司徒说的对只是因为你对汉朝没什么感情而已,不代表你对中国没什么感情哈哈哈


user avatar   zhe-ye-10-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考虑汪精卫的身份,曲线救国也蛮有道理的。


不考虑秦桧的历史,岁币称臣对经济发展也是很有帮助的。


不考虑公知的操守,民主法制观点也是很好的。


不考虑到我被智障果粉用马甲骚扰过,民国也是由很多优点的。


user avatar   wang-xin-26-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两年前写过一篇讨论王司徒与诸葛亮的文章,为司徒平反……)


王司徒之胜诸葛论

王司徒朗,字景兴;降于汉末之际,长于魏晋之时,邑封兰陵,官拜三公。

斯人也,陈寿所谓“文博富赡”,虞翻曾云“海内所宗”;陈王笔下“英辨博通,见传异庆”,文帝口中“一代伟人,后世难继”。乃开儒门一脉,治业六经;更传晋室之裔,王学一宗。文武两全,福禄双至,莫可多言。至于今日,名列鬼畜,身蒙污名,粗鄙之言出乎坊间而厚颜无耻长存宇内者,非唯罗灌水之独怜,亦由AB站之厚爱耳。欣因遍读国志、裴注,并笔记演义及影视剧,作“王司徒之胜诸葛论”,供猪公一览~


其一,修身为齐家之原

按国志,王公东海郡人,师从太尉杨赐,通晓经籍,拜郎中,除菑丘长。其事亲,举孝廉、辟公府而不应,为人子之务;其事师,赐薨则弃官行服,全弟子之情。既登府衙,“虽流移穷困,朝不谋夕,而收恤亲旧,分多割少,行义甚著”。德凛霜雪,品雅松梅,斯人如此也。而诸葛氏幼时早孤,从父玄事袁术门中,亮与均之官;胞兄谨后归孙氏江东,亮随玄投刘表幕下。然玄德破仲家之际,豫州借荆州之时,皇叔伐夷陵之日,故主蒙杀、恩嗣见掠、兄长在劫,亮所为何?书中未见。三顾之前,人所未知;隆中之后,其行若此:故德品一事,亮不如朗也。至于《世说》虚妄之辞,亦如郭冲五事,不足论道。

德行之外,才干至重。演义葛氏诡言曰:“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且古耕莘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弇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然参王、葛二人生平治学,其言非实:

朗著《易》、《春秋》、《孝经》、《周官》传、奏议论记,文集三十卷,咸传于世。子肃所创“王学”,风靡魏晋,势压郑玄;朗注《周易》,深浅得当,易学经典。至于亮集,后表真伪存疑,前表舍忠主出师之外,忠奸之论、内外之别种种,未见有奇;而朗之《冬腊不得朝表》、《论乐舞表》、《上求正贷民表》、《谏行役夜表》、《答文帝表》、《劝育民省刑疏》、《谏文帝游猎疏》、《谏东征疏》、《谏明帝营修宫室疏》、《屡失皇子上疏》中,未尝不尽揽。亮之《戒子》《将苑》,未出尘世,何能兴邦?予又察后汉诸将,萧绎言“邓禹文学,尚或执戈”、姚思廉曰“昔邓禹基于文学,杜预出自儒雅”,范晔载“父况……以明经为郎……(耿)弇少好学,习父业”,何言邓、耿“不治经典”?至于张良受黄石之书,陈平好黄老之学,虽远儒门,亦在百家;笔砚不可为、文墨不能用,遑论兴邦立事乎?故文才一事,论述之分,文道之载,亮不如郎也。

时九品中正法未立,士人就官唯以察举。乱世多未轻就,文士不可妄投。先主三往,乃见,亮即从而《魏略》尚言“亮北行见备”,裴松之“良为可怪”;而魏武表徵王公,朗积年乃至,孔融犹以为迟,书朗曰:“世路隔塞,情问断绝……策书屡下,殷勤款至。知棹舟浮海,息驾广陵,不意黄熊突出羽渊也。谈笑有期,勉行自爱”;《魏晋春秋》亦曰:“……孙策之始得朗也,谴让之。使张昭私问朗,朗誓不屈,策忿而不敢害也” 。陷霸王营中而不屈,得奸雄表来而缓至,身积浮名而不矜,以一文士秉风骨,朗之胜亮,明矣。


其二,齐家为治国之本

朗子女早亡,唯肃存世,肃师从大儒,遍览群经,今古之文兼采,六经之义心得。采会同异,乃“为尚书、诗、论语、三礼、左氏解,及撰定父朗所作易传,皆列於学官。其所论驳朝廷典制、郊祀、宗庙、丧纪、轻重,凡百馀篇” 。父子相承,有类三曹;王学所揽,远出诗文。贞观廿一年,太宗诏令历代先贤大儒二十二人配享孔圣,肃在其中;后朝孔庙,未曾失列。谓朗教子有方,光耀门楣,非妄言也。《日知录集释》言“扬雄之事莽,戴圣之赃吏,马融之附势,王肃之画篡逆策,吴澄之忘宋仕元,俱无容平反”,而此五人青史留名,各著经典,大抵以明亡之愤,而厚诽先人。

肃女许晋文帝司马昭,即朗之孙女也。蒙祖、父之教,幼读诗经、论语;既入宫闱,举止咸宜,《晋书》所谓“诞膺纯和,淑慎容止。质直不渝,体兹孝友”,《太平广记》云之“秉德清贞,体行纯和”。按司马仲达夫妻绝情,“老物不足惜,虑困我好儿耳”;司马衷之妻贾氏更甚,弑姑杀子。有晋一朝,元姬独明,此家风之正,家教之成,朗其辛劳,亦负荣光。元姬谥“文明皇后”,生晋武帝司马炎,按天下纷乱百年而三家归晋,晋之一脉出于朗身;而诸葛氏龙虎狗分事魏蜀吴,诸葛恪见诛於吴,子孙皆尽;诸葛诞反戈于魏,寿春败亡;诸葛瞻父子死节,季汉犹灭,以是论朗亮之胜负,无需赘言矣。 亮子瞻,以父之故,年十七,尚公主,拜骑都尉。其明年为羽林中郎将,屡迁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而“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虽非瞻所建倡,百姓皆传相告曰:‘葛侯之所为也。’是以美声溢誉,有过其实”。至蜀汉覆亡,瞻及子尚,并死绵竹,勇烈固矣,忠贞可表,然去亮甚远。于武干一端,败死绵竹,干宝论曰:“瞻……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敌”;慕容镇曰:“昔成安君不守井陉之关,终屈于韩信;诸葛瞻不据束马之崄,卒擒于邓艾”;蔡东藩亦云:“诸葛瞻不依黄崇之议,让敌深入,猝至战死,是咎在诸葛瞻”。是蜀汉之亡,固为大势;将帅之失,亦称人祸;亮昔年有言:“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于文才一端,虽有葛侯《诫子书》,未见瞻论作;而亮逝后,内有黄皓弄权,朝中无人相阻,瞻位高而未言;外则姜维屡战,诸葛瞻、董厥辈并上后主,夺维兵权,北伐辄止。是内外两误,瞻逊肃多矣。而瞻、尚既死节,瞻子京,后位至晋之江州刺史,恐非得当。以是论朗、亮家传风尚,朗胜于亮矣。

至于今世,倭国有画师桃屋猫者,作月英、元姬三篇,元姬两本画风精良,体例得当,更胜月英;为三国诸篇之冠,享誉中日,此间雅俗,可供附议。


其三,治国为平天下之基

按演义九十三回、央视六十九集,亮之辱朗,诘问曰:“昔日桓帝、灵帝之始,汉统衰落,宦官酿祸……值此国难之际,王司徒又有何作为?王司徒之生平,我素有所知。你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当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

呜呼,巧言令色,乃至于斯,罗灌水污王公之名也深,损葛氏之望也甚。

王公为陶谦治中从事时,董卓造乱,关东兵起,社稷崩坏,朝纲不举。朗与别驾赵昱等说谦曰:“春秋之义,求诸侯莫如勤王。今天子越在西京,宜遣使奉承王命”;天子嘉其意,拜谦安东将军。以昱为广陵太守,朗会稽太守。此可为王司徒之作为乎?

既领会稽,九州扰攘,朗在郡四年,惠爱于民。时会稽旧祀秦始皇,刻木为像,与夏禹同庙。朗到官,以为无德之君,不应见祀,于是除之。移风易俗,劝课农桑,保境安民,免遭兵戈,其教化之功,可为王司徒之作为乎?

建安元年,孙策渡江掠地,功曹虞翻以为力不能拒,不如避之,国志载曰:“朗自以身为汉吏,宜保城邑,遂举兵与策战,败绩,浮海至东冶……策又追击,大破之”。盖诸葛氏高卧隆中、笑吟风月,吹捧今古、自比管乐之时,王公为保汉室城郡,以一文士之身,而拒江东猛虎,戮战竞日,几赴死地;临敌而不畏,被擒亦不屈,此不足为汉室忠臣,则孰可更任?此可为王司徒之作为乎?

以王司徒无所作为,何言葛氏?演义第九回蔡邕死祭董卓,评诗叹曰:“董卓专权肆不仁,侍中何自竟亡身?当时诸葛隆中卧,安肯轻身事乱臣”。以是观之,倘先主不至,则葛氏高卧终生,虽汉室兴颓、社稷倾危,咸莫能助;而三顾之时,建安十二年矣,北方已平,董卓、李傕、郭汜辈次第伏诛,张绣、袁术、袁绍、吕布、蹋顿、公孙悉由魏武征平,是时朗辅朝中,功类萧何。所以天下无操,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孤;而天下无备、亮,斯时未有大异也。亮安可污言乎?按此汉末群雄时之作为,亮实不如朗矣。

魏蜀并立,曹刘皆亡;葛氏乃据朝野权柄,王公则拜三公之职。武侯两朝开济老臣之心,七擒南蛮攻心之意,六出祁山必争之志,历代表传,纪已明矣;后来坊间传异,历代加奇,以至近妖。吾以为陈寿所评,最为中切:“……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吾以为武庙十哲之中,张良韩信辅汉灭秦诛项、穰苴辅齐退燕却晋、孙武辅吴吞越破楚、吴起辅魏败秦夺地、乐毅辅燕荡涤齐鲁、白起辅秦血屠六国、李靖徐世勣辅唐一统中华:列武庙,可也。独诸葛武侯连年兴师,北伐南讨,亮生之时北地寸土未夺,亮死之时南疆群夷复乱;隆中奇策,因先帝不从而夭折;出师一表,为后主所允以犹溃,其罪何人耶?按正史及裴注,刘先主生时亮少经战阵,荆益之得,非由亮焉,故论武事,亮临战之胜负,与王司徒会稽之战所为,恐相去甚近,而去管乐益远。

武事之外,可论文功。魏国初建,朗以军祭酒领魏郡太守,迁少府、奉常、大理。“务在宽恕,罪疑从轻。钟繇明察当法,俱以治狱见称”,反视蜀中治法,可参裴注郭冲五事:

“金城郭冲以为亮权智英略……条亮五事隐没不闻於世者……其一事曰:亮刑法峻急,刻剥百姓,自君子小人咸怀怨叹,法正谏曰:‘昔高祖入关,约法三章,秦民知德,今君假借威力,跨据一州,初有其国,未垂惠抚;且客主之义,宜相降下,原缓刑弛禁,以慰其望。’亮答曰:‘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以无道,政苛民怨,匹夫大呼,天下土崩,高祖因之,可以弘济。刘璋暗弱,自焉已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实由於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荣恩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於斯而著。’难曰:案法正在刘主前死,今称法正谏,则刘主在也。诸葛职为股肱,事归元首,刘主之世,亮又未领益州,庆赏刑政,不出於己。寻冲所述亮答,专自有其能,有违人臣自处之宜。以亮谦顺之体,殆必不然。又云亮刑法峻急,刻剥百姓,未闻善政以刻剥为称。”

朗为三朝元老,在其位谋其事,屡上疏议,谏止土木,育民省刑,更作《议不宜复肉刑》。按时人多盛誉葛氏高风亮节,而“(朗)恭俭节约,自婚姻中表礼贽无所受。常讥世俗有好施之名,而不恤穷贱,故用财以周急为先……”亦为史书所载。至于亮劳民兴师,矢志不渝,其间功过得失,予不敢妄论,唯朗司其职尽其责,无可多议。

盖魏据天下之三二,括中原之境;蜀、吴实为一隅,以军民之力论,强弱自明。而蜀屡有六出九伐之说,魏罕见南征东进之举,治国之方有异,于斯明焉。

按裴注,建兴元年,“魏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尚书令陈群、太史令许芝、谒者仆射诸葛璋各有书与亮,陈天命人事,欲使举国称籓”,不欲以兵戈强定,而期以人心天理相服,亮不报书,而作正议。后出师表中,亮亦有言及朗句,可供附览:“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讬臣以讨贼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至于成败,已了然矣。


其四,平天下者,其天命欤?

赵宋之前,魏晋为正统;偏安之后,季汉称炎裔,于是二臣贼子之论既生,而演义之三观遂成。此处且于武侯之“异论”二三,以示此间争论古已有之,非今人无聊翻案:

《魏书·列传第三十一》:“崔浩曰:‘夫亮之相刘备,当九州鼎沸之会,英雄奋发之时,君臣相得,鱼水为喻,而不能与曹氏争天下,委弃荆州,退入巴蜀,诱夺刘璋,伪连孙氏……而以为管萧之亚匹,不亦过乎?谓寿贬亮非为失实。且亮既据蜀,恃山崄之固,不达时宜,弗量势力。严威切法,控勒蜀人;矜才负能,高自矫举。欲以边夷之众抗衡上国。出兵陇右,再攻祁山,一攻陈仓,疏迟失会,摧衄而反;后入秦川,不复攻城,更求野战。魏人知其意,闭垒坚守,以不战屈之。知穷势尽,愤结攻中,发病而死。由是言之,岂合古之善将见可而进,知难而退者乎?’”

宋何去非《何博士备论·蜀论》:“备之既死,举国而属之孔明。孔明有立功之志,而无成功之量;有合众之仁,而元用众之智。故尝数动其众而亟于立功。功每不就,而众已疲。此孔明失于所以用蜀也。”

元末《南村辍耕录》:“聂文豹曰:‘古今论孔明者,莫不以忠义许之。然余兄文龙,尝考其颠末,以为孔明之才,谓之识时务则可,谓之明大义,则未也。谓之忠于刘备则可,谓忠之于汉室则未也。’”

“庙堂之上,朽木为官,遍地之间,禽兽食禄;致使狼心狗行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变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此汉统衰微之言,出于葛氏之口;亦合王公所谓“自桓帝、灵帝以来,黄巾猖獗,天下纷争。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也。然则曹氏何以继汉乎?由“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也”,其德又焉在?为“太祖武皇帝,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自非以权势取之,实乃天命所归也”。昔刘、项处秦朝而为楚将,秦灭羽死而刘季称帝,怀王固死,楚裔其存,然以沛公威加海内,故有大风之歌。今中原平定,孟德子桓咸有功勋,而刘玄德尚无寸功,蜀后主又何以“兴师讨贼”乎?战国之交,七雄并峙,秦灭两周犹不以“篡周”而罪加暴秦;若无孟德,献帝已亡于李傕郭汜之手,不待“孝愍帝”之号也。

其次,若论“贰臣贼子”,可仿“三姓家奴”,曹孟德自起兵之日,未尝寄人篱下,乃为一帜独树;而刘玄德颠沛四海,投陶谦而有徐州,投吕布而有白楼,投袁绍以半途而走,投刘表而亮谋荆州,应邀入蜀夺人之地,借地东吴更生衅仇:先主固非池中之物,而诸葛之骂王朗贰臣,先主其当数叛也。且不事蜀则为贰臣,孙仲谋称帝于建业,亮遣使通吴,共称二主:岂有天意不绝炎汉而添一大吴,天下三分有二而为僭主乎?

建安十二年,先主屯新野,是时汉室之名犹存,而隆中问对,葛氏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於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於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脩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其意之一,曹魏之得天时,复有人谋,非为“妄言天数”,亦非“霸占中原”;其意之二,今之汉室,在公之身,许昌之君,非为真主,王道不能彰,霸业尚可取,汉室非孔明之望,而其心在玄德耳;其意之三,曹操不可争,江东不可取,唯夺荆、益,皆汉室宗亲之地,曹贼未侵,孔明预谋,其名兴汉,冷暖自得;其意之四,东联孙权而北拒曹魏,是一阳无光而二日共存,既联伪主,不可再言独尊。

至于亮所谓“二臣贼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会摇唇舞舌,助曹为虐!一条断脊之犬,还敢在我军阵前狺狺狂吠!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今日观之,“粗鄙之言”在亮之身,“厚颜无耻”不干朗事。王公持身得正,屡发直言,强谏君王,以丕、睿之强势,尚为自敛,明帝赞曰:“夫忠至者辞笃,爱重者言深。君既劳思虑,又手笔将顺,三复德音,欣然无量。朕继嗣未立,以为君忧,钦纳至言,思闻良规”。而诸葛每言先帝,为尚父之尊尚不能教后主,蜀汉朝野,谁可复当?李严、廖立、彭羕、刘封或放或诛,亮有责焉。


呜呼!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王司徒蒙不白之名亦矣!以至龙头之华歆,污名不在朗下,而或谓歆佳于朗。李铭慈曰:“按华守豫章,兵至即迎;王守会稽,犹知拒战。华党曹氏,发壁牵后;王被操征,积年乃至。此盖所谓‘学之形骸之外,去之更远’者也。二人优劣,不问可知”;或可稍解其名。

按《三国演义》,状诸葛之智而近妖,然尚有李儒、荀彧、郭嘉、贾诩、庞统、法正、周瑜、陆逊、司马懿、杜预数十人,才智谋略,未必在孔明之下;孔明得名冠演义者,以独掌蜀汉一十一年,事迹见多而已。

王司徒则不然,舌战诸葛之外,演义第十五回曰:

朗遂引兵会合白虎,同陈兵于山阴之野。两阵对圆,孙策出马,谓王朗曰:‘吾兴仁义之兵,来安浙江,汝何故助贼?’朗骂曰:‘汝童心不足!既得吴郡,而又强并吾界!今日特与严氏雪仇!’孙策大怒,正待交战,太史慈早出。王朗拍马舞刀,与慈战不数合,朗将周听,杀出助战;孙策阵中黄盖,飞马接住周听交锋。两下鼓声大震,互相鏖战。忽王朗阵后先乱,一彪军从背后抄来。朗大惊,急回马来迎:原来是周瑜与程普引军刺斜杀来,前后夹攻,王朗寡不敌众,与白虎、周听杀条血路,走入城中,拽起吊桥,坚闭城门。孙策大军乘势赶到城下。分布众军,四门攻打”。

司徒大战太史慈,以后军为程普所袭,始为兵败,非由战阵。太史子义何许人也?北海救孔融,单骑破百旅;神亭战孙策,双枪敌霸王:江东孙伯符、甘兴霸外,无有其次。而王司徒血战半日,能为不败,其可天人乎?

故王司徒其人,于罗灌水之三国演义中,可谓:

“武将之中,文才第一;文臣之中,武力第一”

即以小说论,亮不如朗,明矣!


user avatar   xiuquan-y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们忽略了这场论战的根本:孔明比王朗年轻。

王朗的核心漏洞:他是背叛汉献帝的二五仔。

孔明的核心优势:他年轻,没做过东汉的官。

孔明的中心论点:汉朝并未失去天命。汉朝之所以天下大乱,就是特么的你们这帮二五仔害的,从一开始你们就想把大汉朝祸祸了,然后低价贱卖给下家。得亏伟大的昭烈皇帝识破了你们一小撮乱臣贼子的阴谋。

孔明根本不是搞人参公鸡,人家把满朝公卿都捎带进去了,这叫地图炮。按他的说法,感情凡是桓灵之后,全国所有做过官的人,甚至可以说天下所有有意出仕的士子,都是朽木和禽兽,都是狼心狗肺奴颜婢膝,一个好东西都没有。这不是地图炮,已经是全屏核武器了。

这个话只有孔明可以说,因为孔明和献帝同岁,献帝冲龄被立。桓灵之世,孔明他还在撒尿和泥呢。年轻就是好。

这个话也只有刘备的丞相可以说,因为刘备当时一直在不停地辞官。辞官就不禽兽了。虽然他可能单纯就是嫌官儿小。

曹刘的路线根本不同,曹家在内试图掏空汉朝,刘备在外试图拯救汉朝。

所以王朗的说辞,别人说来都有道理,唯独王朗作为汉朝老臣说来,就没道理。卖主求荣,然后再夸自己卖的好卖的妙,即使是现代人也会被评价为人渣。

孔明的说辞,别人说来都没道理,唯独孔明作为小屁孩小年轻说来,就有道理。

我年轻,我有理。


user avatar   zhan-yu-98-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面很多人说了王朗的身份问题,但是有一点没有说透,关键是王朗自己逻辑有大漏洞。王朗的中心思想是汉朝君臣不行,所以该改朝换代了,但是谁是汉朝君臣?别人不好说,他王朗官至三公,本来就是汉朝最大的一个臣子,如果要说君臣不行,他王朗就是最应该负责任的一个。结果他当了二五仔,然后还有脸在这里大放厥词。而且汉朝是门阀制度,三公非名门世家不可轻任。王朗家世世代代都是高级官僚,这汉朝出了问题,他们家怎能脱得了干系?


王朗的说辞,就好比一家公司的执行总裁,而且是长期把持高位的家族总裁,跳槽了,反过来说原来那家单位是渣渣。诸葛亮就是点明了他这个身份,说清楚了原来公司渣渣就是因为有你们这帮禽兽吃里扒外,我们现在就是来革你们命的,作为普通员工,你会站在哪一边?


另外有人说如果是曹真就没有办法了。这是错误的。换了人,说辞自然会稍微改变一下,但道理是相通的。如果曹真敢说什么桓灵以来,诸葛亮大可以问候一下他太爷爷当初在干嘛,曹操当初在干嘛。曹操自己当丞相,国家搞不好是谁的责任?这就好比执行CEO自己把原公司搞垮了,然后把公司的财产转移到了自己名下,大家会怎么想?


总之,这是理念的问题。曹魏最大的弱点就在于,他们自己就是蛀虫的身份。汉朝的种种不济之中,他们这帮人要占大头。你要说汉朝不行,但是自己家又都是汉朝的高官世家,怎么都脱不了锅。而蜀汉则不同,蜀汉也认同东汉后期不行,但是蜀汉的逻辑是自洽的,他们认为东汉后期和前期相比,关键问题在于“亲小人远贤臣”,小人是谁?旧系统的那帮人几乎都难以逃脱责任。蜀汉如果打回去了,把小人都清除了,多找点贤臣,大汉依然会恢复到过去的鼎盛——你改朝换代最多也不过做到如此,就算要改朝换代,也不应该让你们这帮窃国小人来改。


………………改朝换代逻辑的分割线………………


从古到今,因为人类思维方式的问题,我们做事情都需要一些理由,所谓公道自在人心。改朝换代作为这么一件大事,也需要理论来支持。

因为事物直接存在着普遍的关联性,所以改朝换代这样一件大事,其逻辑会影响很大,甚至决定着王朝的命运。

比如,在世界的大多数地方,改朝换代的理由通常是“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这种逻辑简单粗暴,不服来战,但是这种国家通常是其亡也忽焉,很简单嘛,有枪就是王,于是所有人都捏着枪不放,于是政治难稳。今日你强大,我不敢争锋,你总有倒霉的时候。所以胡虏无百年,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这种政权再强大,也只是一个军阀而已。所以凡是指望长治久安的政权,一定是明白暴力不可恃这个道理的。一些人读政治,总觉得古人吃饱了撑的,费力去搞一套逻辑出来,其实是自己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而一些比较合理的逻辑大致有:

一、全盘否定说。代表人物:陈胜、大多数农民起义、朱元璋等。这些人的逻辑就是,前朝是一个彻底失败的朝廷,他们所做的事情根子就是错的,一切皆可打破重来,所以造反有理。

二、暴君说。代表人物:商汤、姬发、秦末的某些政权、隋末。这种逻辑通常并不否认前朝的某些功绩,但是全盘否认某些君王,认为这些君王是彻底的暴君,反对他是理所当然,所以造反有理。请注意秦朝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朝代,秦朝的灭亡既有认为秦始皇是个暴君的原因,也有全面否认秦朝的原因。具体体现在各路义军对于秦朝贵族的态度。比如刘邦本人并没有彻底否认秦朝,他反秦更多是因为秦始皇父子的残暴。但是项羽就认为嬴家都该死,因为秦国灭亡了六国,秦朝应该被彻底否定。

三、禅让说。代表人物:尧、舜、王莽、曹操、刘裕等。该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传承。该学说等会重点说明。

四、复兴说。代表人物:刘秀、刘备等。该学说的核心思想是重建。这种逻辑是认为前朝是伟大的朝代,只是因为某些原因(部分皇帝昏庸、大臣不给力等)堕落了,但是王朝总体上还是好的,只要把那些不好的原因解决了,依然是个好王朝。

五、其他。如满清最初入关时的复仇说。南宋、东晋的继承说等。


我们知道曹魏代汉,采用的是禅让说。这是有原因的,因为曹魏的整个统治基础,都是从东汉演变而来的,是不可分割的,否定了前朝,就否定了自己的前半生,就否定了整个朝廷的延续性。所以,禅让说的逻辑就是,原来的朝代因为各种问题,已经积重难返了。而一帮人在努力维持旧朝的同时,建立了重大的功勋。既然旧的朝代不行了,这帮人又功劳巨大,所以就应该让旧的统治者下台,让这帮有能力的新人去管理国家。请注意,这种学说并没有彻底否认前朝,是通过合法传承来实现改朝换代的,而新王朝建立的理论依据在于,旧的王朝因为重大过失丧失了统治基础,而新的王朝为了维持旧朝建立了极大的功勋,这种功勋证明他们作为统治者会比旧的王朝更好,这也就是所谓的天命更迭的逻辑基础。


理解了这一点,再去看王朗的发言,就能发现其中存在的重大破绽了。

自桓帝、灵帝以来,黄巾猖獗,天下纷争,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

这一句是说东汉有重大过失。然而,献帝呢?献帝在哪里?破绽来了吧。而且就这么一句就完了?说好的重点呢?另外,背锅侠在哪里?


前面说了,无论是禅让说,还是复兴说,都是有道理的,如果大家各执一词,无非就是信则有之的事情。但是王朗自身逻辑出现了重大漏洞。说汉朝过失的时候,漏掉了最重要的献帝,根本原因就在于献帝是被架空的,要给献帝扣一个他昏庸残暴的帽子,人家也没有机会呀。而最好的办法是,这里整一大堆背锅侠进去,从过去汉朝的高官中抓几个腐败典型出来,说明就是这帮人把汉朝败坏了。但问题是,董卓活着的时候还好,从董卓死亡,献帝投曹,到曹丕篡位,经过了二十五年呀,这二十五年朝政都是曹家把持,这背锅侠根本找不出呀。

所以,即便是从禅让说本身的角度来看,他这套说辞也是有逻辑漏洞的。既然王朗找不出背锅侠来,诸葛亮可以帮他找一个,你老王当年也是汉臣嘛,还是大大的官,你就当仁不让来客串一下这背锅侠吧。


我太祖武皇帝,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此非以权势取之,实乃天命所归也!我世祖文皇帝,神文圣武,继承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中国以治万邦,这岂非天心人意乎?

这一段是说曹家人的德了,这句话也是有漏洞的,既然是禅让,那么曹操的身份就应该是一个臣子,但是这套说辞却过于夸大其武功了,“扫清六合,席卷八荒”是什么鬼?你是臣子还是皇帝?


简而言之,禅让说本身是一个妥协的产物,用现代话来说,这种改朝换代是革命不够彻底的,是与旧王朝有千丝万缕联系的。而曹魏对内架空献帝长达二十五年,对外无法慑服蜀吴,特别是在面对刘备这个汉室宗亲的时候,禅让说本来就没有什么说服力。然而王朗不但没有看见自己的逻辑破绽,反而妄图攻击对方,结果无法自圆其说。不但被诸葛亮打得哑口无言,更是让对方好好的宣扬了一番复兴说的优越性。

相比之下,刘裕在搞禅让的时候,吃相就好得多。一方面司马家族确实太不像话,过失太多,东晋灭亡的时候,司马氏宗亲中没有一个能反抗的。另外一方面,刘裕本人确实是功劳巨大,而且这功劳并不是来自于架空皇帝。最后连司马德文自己都说“桓玄篡位时,晋室已经失去天下了,因为有刘公(刘裕),才延长了将近二十年的国祚。今天做这件事,是心甘情愿的。”


user avatar   jing-ling-wang-zi-yi-wo-6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两个人的出发点不一样,王朗是想说服猪哥,猪哥的目的就是气死王朗。所以王朗是按照一般的辩论展开话题的。而猪哥上来就是人参公鸡。但你不能说猪哥不对,因为这不是辩论赛,这是你死我活的战场,讲什么君子战小人战那就太low了。

如果真的是一场旁边有评委的辩论会的话,猪哥早就被红牌罚出场了。


user avatar   li-lei-up 网友的相关建议: 
      

特别提醒:老年人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群体。所以不要做剧烈的运动,比如骑马,以及引发情绪波动的事情,比如吵架。

你的问题是站在了当今时代的思想上来看。

王朗说诸葛亮和诸葛亮说王朗,本质上都是一回事:忠君爱国

王朗想法是朝代替换更替,

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于有德之人,此定然之理也

(注:德的问题,在汉朝那就是王朝更替的合法性,比如王莽更替的时候就采取的刘向、刘歆五德相生理论。

朝代的“德”问题是邹衍提出的,意义就在于朝代更替的合法性,黄帝是土德;夏朝是木德,木又克土;商朝是金德,金克木;周朝是火德,火克金;秦朝是水德,水克火。

在汉朝发扬光大,还发生过几次大的争议,比如刘邦认为秦朝不算朝代,所以汉朝才是水德,尚黑;后来武帝认为忽略秦朝不合理,所以汉朝是土德。后来王莽时代又走了相生)


诸葛亮的观点是忠于汉室

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

但是这两点出发点,无疑是维护皇权,这种君权思想,在现代社会,基本上就是被干掉的。


所以,这两者的观点都不可取,你应该直接关注的是


而且,你也不用担心在汉朝这个思想没人接受,毕竟在更早的时候,先贤们已经提出了这种想法。

孟子有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历史上有着 商汤灭夏,武王伐纣。夏桀自诩太阳,百姓说:时日曷丧 予及汝偕亡


所以只要盯着出发,无论是哪个王朝,都一样。


忠?忠的是天下人,而非汉献帝。如果汉献帝让天下人都过的不幸,而曹操让天下人能够过上稳定的生活,那改朝换代才是最大的忠。


王朗反过来可以说,你诸葛亮光顾着维护洛阳的那一位,却忘了天下黎民处于水火之中,忘了桓灵二帝造成的民不聊生,这才是最大的不忠,如果天下人都饥寒交迫、无法生存,龙椅上的人才是最该以死谢罪的。


但是但是但是!

那是汉朝啊!




     

相关话题

  射雕中黄蓉说:“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居焉得许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如何理解和反击她的观点? 
  汉献帝是如何看待蜀汉政权的? 
  为何很多人指责刘禅投降,而少有人指责刘璋投降的呢? 
  在东汉末年(三国时代),从汉末十三州的哪个州起家最容易吞并天下? 
  怎么看待最近大量公众号在知乎赞美《军师联盟之虎啸龙吟》? 
  诸葛亮五次北伐,以一州之地对抗曹魏九个州,双方兵力和人口土地均很悬殊,为什么那么自信能打得过曹魏? 
  刘备的皇室身份是真的还是假的?为什么? 
  为什么诸葛亮死了就必须退兵,难道不能按照原有计划继续打吗? 
  曹操算奸臣吗? 
  诸葛亮,周瑜他们能算得上英雄人物吗? 

前一个讨论
北宋与十字军的军事水平谁更高?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联想发出的柳传志致联想员工的公开信?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