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北大的韦东奕大神与陶哲轩相比如何?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网上对于韦神的传说,居然还真的有人相信。

大部分的描述都毫无疑问是哗众取宠的,将韦神描述成一个目中无人、除了数学以外就什么都不懂的神。

真实的情况是,韦神是我见过的最谦虚最可爱的一个人,他本人从未表露过对自己数学水平的高傲,而这真是他的厉害之处:对于大部分人呕心沥血才能看懂的证明,对他来说不过是平凡而显而易见的事实。

我特地问过韦神数学对他来说是怎样的,韦神的回答有两点:

第一,大部分证明韦神看到了开头就已经对整个证明了然于胸了;第二,细节,这个大部分学数学的人每天要面对的困难,对于韦神来说基本不存在。两者的结合也符合我对韦神看书习惯的理解:细节一看就知道怎么处理让数学书读起来像小说一样,只要了解中心思想就好了。

韦神自己的书确实不多,但是韦神每天晚上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听着广播一个一个宿舍拜访,把那个人的书全部看过一遍,确定没有自己感兴趣的书了以后才会离开。

韦神也不是一个不与人交流的人,完全相反,除了韦神特别喜欢的几个话题以外,韦神对任何一个找他讨论问题的人都是认真对待。

韦神对数学证明的严谨远超一般都学生,我经常问完问题以后,自己细细思考一段时间,把韦神的话全部理解,之后才能领会到韦神刚刚描述自己想法的观点是有多么巧妙。

当然,对于那些反复描述韦神天赋的人,以下事实也是可以帮助人们更加认清韦神:韦神的学习时间是大部分人无法想象的。

上学期而言,韦神的学习时间每天达到了十个小时以上,有时更多。那些总以为别人比自己强不过是因为别人有天赋的人,值得好好反省一下,因为韦神不仅有天赋,韦神的刻苦也是大部分人无法达到的。

最后,韦神绝对不是一个除了数学以为什么都不懂的人,有几次听韦神打电话的时候,韦神说的话明白无误地表明,大部分人引以为豪的所谓社交经验,他完全知道是怎么回事,只是对他来说,他不需要,所以从未把别人的交流习惯引进到自己生活当中。这也是我最佩服的一点,因为毕竟现在这个年代,社交经验这种比苍蝇屎还要多而且很多人还互相喂的年代,韦神可以保持自己的生活作风,实在让我佩服。

最后一点,韦神当助教从未有过任何高傲或者看不起别人的时候,事实上,韦神是可以不用做助教的,但是每次我这么说的时候,他都会着急,原因是他认为助教是自己应该做的一个工作,他绝没有因为自己的科研做得好就认为自己有什么特权,而这恰恰是那些哗众取宠的人都噱头。

人们总喜欢调侃比自己厉害的天才,以此挽回自己在智商和努力上的缺失:看看这个人,那么厉害有什么用,连生活都不会。我只能说,找韦神来侃,真是找错了对象。韦神既不无聊,也不高傲;无聊,高傲的是写那些传闻的人。韦神是一个踏踏实实,谦虚可爱的数学天才

[以上为转载一,侵删 ]


[下图为转载二,侵删 ]



以上的两处转载应该能让我们更客观的认识韦神,两作者都和韦神有学习生活的经历,我想还是要比网上的胡编乱造靠谱的多。


user avatar   yang-shi-qi-7-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身数竞cmo两年获奖者,北大办公室曾在韦神旁边,天天目睹他拎着水瓶打水,偶尔和他打打招呼的学渣,斗胆回答下这个问题哈。

韦神就是中国式天才培养系统中的神,无可置疑。韦神也继承了中国式天才对解题透彻的理解,和对于一个问题一针见血式的观察。很多看过韦神答卷的老师无一不说韦神是代数方面的天才。“什么不可算的题目都能算过去”。韦神用心专一,天赋超人,在中国这个教育背景下就是超一流的存在。更不要说韦神的那些神话,什么全满分集训队金牌,2个月接触竞赛就高联一等奖,cmo金牌,集训队金牌,等一路进化的故事。

但是从国际性上讲。本人在剑桥数学系本科三年,又见过了不少国际性的数学天才。坦白讲,国际化的天才有更全面的数学培养系统。每个深入领域的专家就在周围。剑桥更是时不时有很前沿的talk。而且往往很多数学人才也是coding高手(这点国内就很少见)本科很多问题,他们会同时给出人的思考和结合电脑simulate的结果。平时接触的教授,很多也是菲尔兹奖得住。国外的氛围整体非常open,会让人觉得数学是一个全方位的学习过程。听talk,转转不同的seminar,有时候可以有不同math专家聚一起喝喝酒社交,随便聊天,不同领域的接触很频繁。这种很自由的氛围下,很容易全方位开发一个人的潜力。更易有平常心。

总体比较的话西方的数学大牛视野很宽,钻研很深,只有更体系化,没有最体系化,属于引领数学潮流发展的主力群体,对数学自己领域发展的认识相对更深刻。反观中国日本的人才独特性更强(也可以讲由于闭门研究更多,并且倾向于与世界交流少,所以体系不一样),时常冒出一些特殊的猛人望月新一,拉马努金,(以及未来可能的韦神)。


user avatar   liu-jun-long-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下面是我个人的比较另类的看法:

据说这道题陶哲轩说他想了7个小时,当年中国队只有北大韦东奕才满分的一届国际奥数比赛题。而这里,给出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直接的证明方式,里面的思维分析比较有欣赏价值。

50届IMO(俄罗斯提供):

是一组互不相同的正整数, 是有 个元素的正整数集合,且不含元素 .一只蚱蜢沿着实数轴从0开始向右跳跃 步,它跳跃的距离是 的某个排列。证明:可以选择一种排列,使得蚱蜢跳跃落下的点所表示的数都不在集合 中。

证明:采用归纳法

对于 ,显然成立;

对于 ,此时, 只有一个元素,显然蚱蜢第一次跳跃的距离可以选择不是 的元素即可;

假设对于 的所有 结论都成立。现考察 的情况。此时 .考虑

, 。由于 的元素只有 个,故一定存在 ,使得 。假设中除之后的正整数序列为,令,显然,。记 集合 ,则 ,集合 ,显然 。

① 若 中存在两个元素的值是一样的,不妨假设其为 ,令,由归纳假设,存在的一种排列,可以使得这只蚱蜢跳跃落下的点所表示的数都不在集合中,也不在集合 中(因为 中也有元素 )。在此符合规则的序列下,再跳最后一跳的距离是,此时依然符合规则(因为最后一跳会落入对应数是的点上),故的时候结论也成立;

② 中的所有元素的值都是不一样的。若对于任意的 , ,由归纳假设知道此时存在的一种排列,使得得这只蚱蜢跳跃落下的点所表示的数都不在集合中,假设这样的排列下对应的落点序列其中一个是(也可能是有且只有一个)。但此时总存在正整数 (因为 ),有(否则,我们就在那个排列下最后再跳距离为 ,最后的落点 也不在 上,从而结论在 的时候也成立)。设 中最大的元素为 , 中最大的项为 。此时:

②-1:若 ,则令上述的 ,令 ,则由归纳假设,此时存在的一种排列,可以使得这只蚱蜢跳跃落下的点所表示的数都不在集合中,也不在集合 中。此时,若存在正整数 ,有,则将此等式右边的最后一个 替换为 ,则此时令第 步跳的距离变为 。由于 是 , 中最大的项(它们互相不相等),故 ,又 是 中最大的元素,故 。之后跳的落点都将比 还要大,故都不在 中。从而结论在 的时候也成立;

②-2:若 。我们需注意到一个事实,对任意 , 此时存在 ,有 。此时令 ,序列为中除之后的正整数序列,则此时 。由归纳假设可以得知存在的一种排列,可以使得这只蚱蜢跳跃落下的点所表示的数都不在集合中。且此时,这个排列下的最后一跳落下的点是 在 中。此时,将最后一跳的距离 替换为 ,若 ,则替换后跳的落点 。再最后跳的距离是 ,对应的落点是 ,同样也不在 中,故此时结论对也是成立的。否则,上面的过程的 都在 中,则对应 的不同落点有 个( 遍历 的每个元素),都在 中, 令这些落点对应的数的集合 。这时候,其对应的落点序列(一定有一个,如果有多个,任取其中一个)为,其中 ,而且一定存在相应的正整数 ,有 ,分别表示这只蚱蜢第 次跳的距离是 。现在我们将 和 对调,这样的后果是:① 对调后的落点序列对于 依然满足题设,从而由前面分析可以知道此时结论对也是成立的; ② 对调后的落点在 中,或者对调后的落点不在 中,但此落点之后的落点有在 中的。对于后者,我们注意到,对任意以此 和 的对调,定义 ,显然对任意 ,都有 ,且都不在集合 中。因此对调后的落点一共有 个且它们之间互相不相等。注意到, ,因此至少有两个对调后的落点依然不在 中。令集合 , , , ,则 , 。注意到,若存在 ,若对任意 ,均有 ,则对调之后的落点序列依然对 满足题设,有前面分析知道此时结论对也是成立的。否则,对任意 ,都存在正整数 ,使得 。注意到,当 的时候, ,从而在 固定下,对任意 ,都有 。注意到 ,故此时一定存在 和 ,有 。令 ,序列 ,有归纳假设,序列 对 满足题设。假设这些落点是 。基于这个落点序列,我们在第 跳(这个落点序列最后一个落点的后面一跳)的距离为 ,此时的落点为 (因为 ),之后再最后一跳的距离为 ,落点为 ,故此时结论对也是成立的。

综上,有归纳假设,题设是对所有的正整数 都成立。命题得证!


个人感受:本人也十多年没有碰奥数题了,但我认为思维能力还是很重要的。这道题目个人觉得非常有意思,非常考究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抽象建模能力(个人认为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例如前面我的证明过程中对集合 的抽象建立。不断分析各种场景(scenario),在现代高科技行业,这种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位从事芯片行业的攻城狮的深刻体会。“数学是人类思维的体操”,人要保持健康活力,需要锻炼身体;思维要保持清晰愉悦,也要锻炼思维。

个人觉得韦神和陶神肯定智商搜超群,但学术上的事情是很受大环境影响的,其中的缘由我也不清楚,故不能发表太多看法。他们那种境界的人感觉没有绝对的可比性,有很多东西是需要环境因素,有一定的随机性。我上面的答案我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在网上和参考答案上绝对看不到一样的思路,但我肯定在数学上比他俩差!所以,不去比较吧,我们看以后的发展贡献,当然目前看陶神更胜一筹。


user avatar   li-xian-20-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知道为什么一个简单的问题下,这么多人说车轱辘话偷换概念诡辩,扯得老远。现在说句真话就这么难吗?单就这个问题来说答案真的太明显了。肯定陶哲轩厉害太多。韦东奕和陶哲轩的差距大概就是武磊和c罗差距这么大。但是武磊足球水平也是吊打业余爱好者和大部分职业球员。

先说明两个人都超级厉害,但是遗憾的是客观上他们确实差距也够大。韦91的,27岁北大博士毕业,现在三十岁。查到的科研成果以及职称履历:韦目前发表论文五篇,没有那种足够引起轰动的成果,职称是北大助理教授,数学界拿到过的大奖还是高中时候的国际数奥金牌。所以客观来说韦目前都还称不上数学家,只能说是优秀的数学科研工作者。

但是陶12岁拿国际数奥金牌,21岁普林斯顿博士毕业,24岁ucla教授,在30岁的时候已经是公认的世界顶级数学家了,在31岁拿到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其他有分量的数学界大奖也拿的手软。目前45岁,发表论文289篇,被引用一万五千多次。甚至可以说是在世的几个最强数学家之一。

一个是北大数学系五年一遇的人才,一个是人类数学史上都排得上号的天才。问这个问题其实是很无知的表现,不尊重两位学者,更是在捧杀韦。


user avatar   m4sato-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之前微博上有个lsp博主问:为什么每次做春梦都是在快要进入正题的时候就醒了?

有条评论说:系统无法加载未缓存文件

来着画画的花椰菜

我觉得元宇宙也是,在人类未真正踏入星辰大海之前,元宇宙根本做不到完全模拟真实的宇宙。

在硬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提出元宇宙的概念,基本上可以和骗投资人的钱画等号。

而且在元宇宙中完全有可能出现《赡养人类》中哥哥文明的“终产者”,里面有一切的物品都需要用户付费体验

注意! 是体验而非获得所有权

甲可能因为需要续费才能继续使用他三个星期前刚换的发型

乙会遇到像《黑镜》中“两万五千英里”的主角一样在因为没钱屏蔽广告而吵闹里入眠的窘境。

总有人宁可在狭小破旧的飞船中忍受将他的尿液循环了上百遍的饮用水和吃腻了的食物,也不愿在虚假的世界中拥有整个宇宙。

向往自由的鸟儿是关不住的




  

相关话题

  国内的公知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如何评价易中天? 
  如何评价薛蟠这个人物? 
  为什么丘吉尔会在BBC于2002年的调查中评选为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之首? 
  马前卒是谁? 
  马前卒风评如何?你怎么看待马前卒的观点? 
  施一公和陶哲轩差距有多大? 
  你如何评价小说《金粉世家》中的白秀珠? 
  如何评价莫文蔚? 
  为什么丘吉尔会在BBC于2002年的调查中评选为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之首?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荀夜羽这个人?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游戏《原神》因为太抠上了福布斯?





© 2024-06-2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