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我的天哪,我亲爱的上帝,都这么多答案了,居然还没有人提到塑料袋啊!真的是太让人震惊了!
中国差不多所有40岁以上的人都有着囤积塑料袋的蜜汁爱好,不管是去菜市场还是超市还是便利店,拿到的包装塑料袋,多半都会带回家叠整齐,专门找个地方屯起来。
“以备不时之需”。
明明五块钱就能买一大沓的东西,非要费劲巴拉的专门放起来,有时候再次发挥包装袋的作用,有时候就是当了垃圾袋。可以说在这东西上面付出的精力是完全没有回报的。
问题是中国人就是爱屯这东西,包括我在内。我也是,每次拿回来的塑料袋,都有个专门的地方放,需要的时候扯出来用,尽管实际用上的机会并不多。
为什么中国会有这种蜜汁爱好呢?
有人认为是环保意识强。确实,习惯性重复使用塑料袋客观上减少了环境污染,14亿人,累积下来这是一个浩大的数字。但是你说是主观上为了环保而囤积塑料袋,我是不相信的。
这其实是一种“工业品崇拜”导致的结果。
在工业品匮乏的时候,工业品代表着秩序、先进生产力、方便,与农村乱七八糟低矮破旧的现实形成了鲜明对比,简而言之就是一种blingbling亮闪闪的高档货。生活中很难获得工业制造的产品,不管是食物、用品还是别的什么东西,而一旦获得,必然当成宝贝一样。主要的东西当然是弥足珍贵,连包装皮都要发挥作用。实在无法发挥作用的包装皮,都会被小孩子当做玩具。
现在知乎上的盆友们经历过80年代的已经不多了。80年代很有意思,之前工业过于不发达,工业品太少;之后又丰富了起来,已经不够珍贵了。80年代,是小孩子拿工业品做玩具的高峰期。
我就是其中一个,我玩过这些:
烟纸盒,还有把烟纸盒用于赌博的。
链条枪,用自行车链条做的,打火柴头,可以发出啪的一声巨响。这是属于高大上的那种了,小孩子自己拿铁丝链条做的那种看起来要毛糙得多。
这一把才是精气神十足。
大人们当然不会玩儿这些小儿科的东西。70年代的时候日本援助了中国一批尿素,那个尿素的袋子布料非常好,人们用光了尿素,就拿袋子做衣服。
布料虽好,可惜就是印得有字,做成衣服穿在身上,难免就有点尴尬,有人编过顺口溜:
干部见干部,比比化肥裤,前头“日本产”,后头是“尿素”,屁股上净重50斤,裤裆里含氮85。
这大概就是囤积塑料袋的源头吧。后来,工业品爆炸性的丰富了起来,工业品成了低档廉价的代名词,再也没有人稀罕什么工业品了。但是习惯思维还在,一时半会儿还是改不过来的。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
不过不要以为全世界都工业品极大丰富了,有些地方工业品还是稀缺的,比如南亚。尼泊尔、孟加拉这些地方工业还是没什么起色,印度化工业也是就那鸟样。我是想跑去鼓捣个化肥厂的,我就想采用日本尿素这种营销方法,反正我们国家尼龙布也不值几个钱。
我把包装袋布料用好一点,尼泊尔、孟加拉穷人肯定更愿意买我的化肥的,他们也得到了实惠。至于印度人,就随他们去吧。
当然我不会像日本人那么缺德。我准备把印上去的字做成用开水一煮就自动掉下来的那种,总不能让尼泊尔人民裤裆上顶着我“益丰农业”的商标满大街跑吧。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四肢
美国四肢几乎都是一次性的伤的重了或者断了直接截掉!?(・_・;? 我这边有几个认识的人都被截肢(指)了
国内断了切口不是太差也会试着再植。
关于断指再植中神经系统愈合的问题,神经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如大脑和脊髓)损伤后目前临床上没有任何方法可以修复,但是周围神经系统的自愈能力还是可以的。具体的修复方法应该是将神经放入套管中或者用胶水粘上后营养神经。(印象中是这样的但是这方面的知识很久没有更新了)
-----------------前方高能-----------------
——————————2018.02.26————————
督公
@马前卒所提到的军舰,其实不仅仅永绩号,民国海军和人民海军蛮多军舰都是。
民国海军当年一战中在青岛俘虏了两艘德国炮艇,命名为利捷,利绥号。后来这两艘军舰调到东北组成江防舰队,参加了1929年中苏之间的冲突,被苏联人按在地上摩擦摩擦,都沉了。利捷号没法子用了,但是利绥号打捞起来修复了,然后继续服役。后来在前苏联出兵东北时又被苏联人俘虏。一生经历过德国、民国、伪满洲国和苏联,也是经历坎坷。
利绥号炮艇
至于像宁海、平海、逸仙这样的大船,我觉得就是日本海军这样的地主家也是会想方设法修复的,不算一次性品。
人民海军中,则有炸断半截的南宁号。最初南宁号是日本海军一艘不入流的海防舰(最初误传为海防七号,后来陈悦考证认为是满珠号),在南海被美国海军潜艇炸掉了舰艏,日本海军都不想修复了,扔在黄埔造船厂没管过,国民党政府也懒得修复。直到人民海军发现了这艘军舰,又很珍惜的组织力量修复,才有了人民海军南海舰队的旗舰南宁号。南宁号曾参与过印尼撤侨行动,在电影《南海风云》中则出演过南越军队的军舰。
1943年竣工时的满珠号海防舰
说到一次性,那么第一代洛阳号护卫舰在国外绝对是一个一次性品,最初是澳大利亚海军的一艘扫雷舰,扫雷舰在大国海军里基本上是炸了就算了那种。后来卖到香港当客轮,最后被人民海军买来改造成护卫舰,命名为洛阳号。洛阳号因为50年代毛主席的视察而出名,一直服役到80年代。这种扫雷舰猎潜艇改装成护卫舰的事情,其实台湾那边也干过。比如八六海战中击沉的剑门号也是从扫雷舰改装过来的。emmmm,毕竟地主家也没用余粮。
毛主席与洛阳舰官兵合影
————————分割线——————————
时隔两个多月,居然被督公翻了牌子,小透明很激动。
汽车轮胎。
在日本的朋友被钉子异物扎了胎,一般直接换掉,不会去补胎。
因为补胎太贵了(主要是人工费贵),在日本大概是1/3条新轮胎的价格。
引用下 @AstroK 以前的文字。
中谷先生列举了在日本补胎与换胎的成本,低端车型,例如丰田雅力士这类小车补胎的价格在3000日元左右(约合人民币153元)。到了雷克萨斯这类中级车时,补胎的价格在15000日元(约合人民币769元)。由此可见补胎的成本比我们高很多。
国内一般是补2次以上才换掉,我最高纪录一条胎4个补丁……
(信息更正,之前问澳洲珀斯的朋友说都是直接换,评论区的同学表示当地也有便宜的补胎服务,也不会随便换掉,看来澳洲各地区情况不一样。)
手术室里的很多东西是这样的。
比如:超声刀,一把按厂家推荐大概只能用1到3次,然而一把的价格要两三千块,很多患者是负担不起的,而按医保的规定也不能这么高。所以延长到一把用9次,这样价格就变成了原来的1/3。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谁让国外的技术好呢。 医院医生也是为了患者省钱着想。
发我国建国初期避孕套的那几个。你们都太拿衣服了。
我就给你们手打一下盒子盖上重要的文字
After use, the Sheath should be washed inside and out with cold or tepid water and dried thoroughly on a soft towel or cloth. When quite free from moisture, it should be sprinkled inside and out with Preserving Powder which helps to preserve the rubber and presents it from becoming sticky. If the Sheath is not being washed immediately after, it should be placed temporarily in water. The Sheath should be stored unrolled in its box.
使用后,用温水或凉水清洗套子内外并用软毛巾或软布擦干。晾干后,应内外撒保存粉末以保护橡胶不变粘。如果不能马上清洗套子,可在水中放置一段时间。套子应摊开放在盒内保存。
图片与网页链接如下。按照这个说法,大概也就是三四十年代的产品:
打印机墨盒
利欲熏心的洋鬼子为了100%的利润,防止打印机墨盒被重复利用,挖空心思发明了无数项反注墨的专利,然而这难不倒勤劳勇敢淳朴善良的中国人民
真空注墨器
真空注墨瓶
墨盒连供器
大杀器 连续供墨系统
卑鄙的异乡人,吓尿了吧
然后鬼佬们放弃治疗,发明了激光打印机,改用硒鼓墨盒
祖国医学认为,心病还须心药医,洋鬼子还是要淘宝来治
中国人民表示,你们那点小聪明为什么不能用在正道上。
军舰……我不是说辽宁号。毕竟辽宁号来中国之前没沉过,不算“用过一次”。
清朝末年,朝廷策划重建海军,咬牙拨款造了一批战船。其中最著名一艘是“原装进口”的中山舰。日本三菱集团1910年造的船,在清朝这边是永丰号,后来是中山号,1938年被击沉,1997年被打捞起来当纪念馆。
但我说的也不是中山号,毕竟开进博物馆不能说“用”,只沉一次也不算“反复”。
1911年,大清对日本造的中山舰还算满意,拨款给上海江南制造局,仿造两艘。刚开工,武昌新军就反了,半成品转交民国。这两艘船断断续续造到1918年下水,一艘永健号,另一艘就是我想说的的永绩号。
永绩号排水量860吨(渔船),主机1350马力(和高级跑车差不多),航速13节(自行车都能更快),前甲板一门4英寸炮(重型坦克水平),后甲板一门3英寸炮(中型坦克),吨位火力功率都很可怜。但甲午之后中国海军贫弱,也只能勉为其难地用它了。1922年从日本手中赎回青岛,接收仪式上就是永绩号出场给中国军队撑门面。国民党北伐,永绩号又变成国民政府的海军主力,编入第一舰队,还曾南下福建,阻止寻淮洲的红军北上先遣队夺取出海口。
1937年日本侵华,永绩号仗着吨位小一路退往内陆。1938年日本飞机在湖北发现永绩号并击毁。幸而附近水浅,永绩号冲滩搁浅,船员得以逃命。武汉失陷之前,国军放了一把火,把永绩号烧的只剩船壳,算是第一次死透。
此时大和号战列舰已经动工,800多吨的残骸,日本人还真看不上。正好1938年汪精卫投日,在南京重建伪政府,为了给这个傀儡政府一点面子,日本人把永绩号船体拖回上海江南制造所,修好交给汪精卫。汪伪海军如获至宝,命名为海兴号,拿来当海军旗舰,一直用到1945年日本投降。
日本人走了,民国海军也没复兴到哪里去,这艘炮舰再次加入国民党海军,在长江口附近巡逻。1949年解放军渡江,30岁的永绩号拒绝随林遵起义,企图下行拦阻渡江大军。可解放军炮兵岂是好惹的,英国舰队都打跑了,永绩号毫无悬念地被轰沉在江滩上,第二次挂掉。
两次被击毁,按说救无可救,但新中国海军比民国海军更穷,看看被打烂两次,烧过一次的船壳,怎么看怎么喜欢。正好上海解放,江南制造局(造船厂)也在自己手里,华东海军送永绩号第三次回到故乡,开出来的时候已经是新中国的延安号。众所周知解放军的船名都有深意,能排到“延安”这个名字,可见860吨的破船对新中国来说非同一般。(排在前一位的是1350吨的旗舰南昌号)
修修补补用到60年代,四朝元老实在是没法再打仗,但在被榨干价值之前,它还要出席两个重要活动。1961年,延安号这艘清朝老船进入《甲午风云》剧组,扮演定远号和致远号两个清朝同事。
当演员只是延安号的兼职,它此时尚未退役,身份是导弹靶船。用来测试中国第一代反舰导弹。1959年导弹脱靶,这才能进入甲午风云剧组。1964年,两发反舰导弹又射向延安号,一发脱靶,一发没炸……它顽强地活到了70年代。1970年夏天,在第一艘核潜艇服役半年前,中国终于造出了靠谱的反舰导弹,一发炸沉。
虽然顽强的延安号没能第四次进入江南造船厂,但作为一艘军舰活了五十多年,让陆海空武器轮过一遍,炮弹导弹航空炸弹都吃全,被三次击沉才挂,也算死得其所。你是不是觉得这就算完了?
往下看:
一座历经清朝和民国两个朝代,服役于“永绩舰”“延安舰”的蒸汽锅炉,如今安放在新绛汾雁酒厂,向人们述说着这座蒸汽锅炉藏匿的一段心酸而传奇的故事。
这座蒸汽锅炉系三筒水背式船泊锅炉,英国Howden(豪顿)公司生产,建造年代不详。现存锅炉档案(65)轻锅字第0531号标明,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429部队“延安舰”上的动力锅炉。
“延安舰”的前身是“永绩舰”,经历了清朝和民国两个朝代。“永绩舰”是清政府责令江南制造局以从国外购买的 “永丰舰”为母形建造的,1911年开工,直至1918年才完工。1938年12月21日,战舰遭日机轰炸重创而搁浅湖北,后被日军俘获并在江南厂修复后,于1940年5月20日交付汪精卫伪政府使用。1949年4月23日,“永绩舰”被我军炮火轰炸致残,后被打捞经修复重新武装,更名为“延安舰”,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第六舰队 (护卫舰支队),作为早期浙江沿海一带巡逻舰船。新中国成立后,“延安舰”多次充当启动导弹试验靶舰,所幸都未被击中,免遭厄运。之后“延安舰”默默停泊在大连港,1970年退役,完成了它的传奇经历。
1979年,新绛汾雁酒业有限公司(原新绛酿酒厂)从青岛海军学校购回“延安舰”上的老锅炉,让其不远千里来到新绛,在县酿酒厂发挥余热,延续传奇。
现在你还可以去山西看永绩号的心脏,到今年刚好一个世纪。
相关回答:
hmmm可能…是我的论文?
这个答案莫名其妙就火了,看来大家确实都有一个抠抠缩缩却又很美好的青春呀。
大家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在评论区写写自己青春中的小美好,算是追忆吧。
分界线下为原答案。
————————————————————————
对于 @佐木敬良 老哥说的中性笔,我想补充一个更丧心病狂的……中性笔芯。
我以前以为中性笔芯用完就真的是毫无用处了,只能躺垃圾桶。
后来才知道国内有些人会留着用完的中性笔芯,万一有一支中性笔摔了,芯尖的滚珠不见了,他们会,换一个笔尖……换一个笔尖……换一个笔尖……
所以不得不佩服中国人民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