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冬天千万不要长期离开使住所无人照料。
美国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立供暖,而有些地方冬天的气温又很低。
如果你要长期离开住所,比如有的中国人回国过年,离开住所个把月。
这期间,如果住所没有人定期去探视的话,将很可能造成惨案。
因为这些家庭产生暖气的炉子furnace,一般是燃气炉,由控制界面控制。一般自己设定温度,当温度低于这个设定值时,它会自动工作,产生暖气。
然而,这个炉子并不是百分之百永远正常工作的。有时候,比如排气管被阻塞了、滤芯未及时更换、或控制电路老化了、或控制器电池不足了,都有可能造成炉子不工作。
炉子停止工作一天还不要紧。如果三天之后呢?七天之后呢?
七天之后,便会出现这般场景:
水管里的水结冰,水管爆裂,水溢出,不断往下流,不断结冰,形成巨大冰柱。
这房子,算是毁了。
相关回答:
作为留学生,千万不要对你母校有任何情感依赖(emotional attachment),因为你母校不过只是在意你的钱包罢了。
“ 噗!我想国土安全部要钓的大鱼多了,不过让这孩子好好忙去吧!”
——我和学校表示我要向国土安全部投诉我OPT被拒后,校长室的内部通信内容。
我在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UW)前后就读6年,取得本硕学位。毕业后我的OPT却因为学校工作人员的疏漏被拒。对于留学生来说OPT被拒是灾难性的,这会直接导致我们丢掉工作、变成“黑户。”我事后要求学校赔偿,但我的母校居然抵死不承认。这个故事我在之前的回答中提到过,也获得一些媒体报道,其中特别感谢《北美留学生日报》,一亩三分地的Warald和UW校报UW Daily 的帮助。我在媒体报道后又多次致信学校要求其向我正式道歉,然而我多封去信又毫无意外地石沉大海了。
上一份回答因为篇幅所限,有些次要细节就忽略了。我事后曾经联系过华大索赔部门,但他们说这事不归他们管。等我找到州政府索赔部门后才发现,审理我的赔偿要求其实是华大索赔部门的特定法律责任。即便如此,他们还前后拖了我4个多月,在我多番催促下拿到了一份拒赔信。暂不讨论这封信的理由是否成立,这封信本身完全就是半文盲水平。行文和5岁小孩差不多,给中国初中生当英语改错习题正合适。这居然是一封华盛顿大学官方抬头的签字信。
我最近通过华盛顿州《信息自由法》获得了UW“调查”我OPT事件的内部邮件记录,而真相却令我更加失望。在整个过程中,UW当事部门、学校律师、副校长及其助理和其他所有参与事件的学校工作人员都明确知道Mary Fetterly本人邮件承认是她的失误导致我I-20记录出现错误的事实,也知道OPT被拒的极端严重性。然而他们依然故意撒谎,胡说错在国土安全部。所谓的“调查”、所谓“副校长回信”完全就是几个部门唱双簧演戏给我看。除此之外,学校一些高级职员在内部通信中还摆出一副无赖般的蔑视嘴脸。这些邮件记录让我对母校最后一丝自欺欺人的幻想都烟消云散了。
当时的教务长助理名叫Alicia Palacio。我原本一直以为她在从中协调工作。我和她曾多次通过电话和邮件沟通,态度诚恳友善。然而这一切只不过是给我演戏罢了。相反这名助理在内部邮件中对我完全是一副蔑视鄙夷的嘴脸,跟肇事部门沆瀣一气。
她给我的回复是这样的:
然而她在内部邮件中的态度是这样的:
这些邮件记录,也让我搞清楚了所谓“教务长回信”出炉的来龙去脉。这个Alicia居然直接让肇事部门和我投诉的学校律师来编写对我事件的回信。参与过程的所有人都读过我写给州议员的申诉材料,明确知道学校当事工作人员书面承认自身错误的邮件记录,但依然谎称错在国土安全部。如此厚颜无耻实在令人瞠目结舌。
她给我发的邮件内容是这样的:
但内部邮件记录却显示,这封信居然是Alicia让肇事部门和我投诉的学校律师写的。Alicia本人审读了回信和我寄给议员们的材料,她完全知道OPT被拒是多严重的事态,也完全了解这封信的说法是彻底的谎言,但反而沾沾自喜。
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有约8000名国际学生,其中超过4000人来自中国大陆。我们国际学生承担着高昂的学费,十大八九岁就远离父母亲人,在异国形单影只。母校是我们大部分人唯一的家园,更是我们一生的精神烙印。读大学的城市、学校里的岁月本应是未来数十年都出现在梦里的美好时光。
然而在华盛顿大学看来,我们不过是些给他们剥削三倍学费“小鱼”。除了把我们当做财源压榨,什么孺慕之思、母校情节则完全抛诸脑后。签发正确的I-20是学校的基本责任。他们不仅未履行职责,还在造成严重后果后说谎卸责。即便对这种差点让我20多年的人生毁于一旦的颠覆性事件都是一副“好好忙去吧”的流氓嘴脸。我原本还留着最后一丝自欺欺人的希望,认为母校员工都是美国人,可能认识不到OPT被拒的严重性,也没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现在连着最后一丝希望也被收拾的干干净净。
我至今依然记得本科毕业典礼上校歌齐唱:“Washington we hail to thee. Honor, truth, integrity (华盛顿我们向你致敬。荣耀,真实与诚信)”这就是华盛顿大学表现真实和诚信的方式!这就是华盛顿大学对学生的真实嘴脸!这样一所鲜廉寡耻,毫无道德底线的学校还有什么资格侈谈教书育人?还有什么脸面堂而皇之来中国招摇过市,举行招生活动?实在令人失望透顶。
我在此呼吁中国留学生,尤其是华盛顿大学的中国校友,向UW学校领导部门写抗议邮件,谴责他们的对国际学生“生死攸关”的法律问题的漫不经心、满口谎言以及藐视学生的恶劣态度。以他们这种吊儿郎当的流氓心态,不向他们施加一定的舆论压力他们是绝无可能有改过的意图的。昨天是我OPT被拒,明天就是小张和小李。
以下联系信息均来自华盛顿大学公开网页。
Ana Mari Cauce;职务:校长(President);pres@uw.edu
Margaret Shepherd;职务:校长助理;mshep@uw.edu
Mark Richards;职务:新任教务长(Provost);provost@u.washington.edu
Rachel Northquist;职务:新任教务长助理;rachelno@uw.edu
Nichole Fernkes;职务:新任肇事部门负责人;nfernkes@uw.edu
Philip J. Reid;职务:分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pjreid@uw.edu
Jeffrey Riedinger;职务:分管国际工作的副校长;uwoga@uw.edu
===========================================================
PS,
评论区的@陈老师之前也有跟美国学校不愉快的经历,最近又在“战大V”。
和警察站的很近的时候,别盯着警察的枪看!他们会认为你要夺枪。别问我为什么知道……只是有次很好奇看见警察腰上别了两把枪……很快我就了解到…原来其中一把是电击枪……
———————————————————————-再说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就发生在上面那件事情之前。我之所以去警察局,是因为我和朋友在车上被另一辆车上的墨西哥人用枪指了。当时我朋友在开车,一辆很破烂的车强行加塞,我朋友脾气很大,对着那车又闪光又按喇叭(强行加塞这种事情在美国最好不要做哈,属于危险驾驶),那车在我们前面急刹了一下搞我们,我朋友火更大了,就继续按喇叭加闪光。过了一会儿,那辆车往右换了一根道,在我们右前方停了下来,用左手竖了中指,用右手拿着枪指了指我们,然后开走了……朋友车上有行车记录仪,记下了车牌号,也模糊地拍下了那人拿枪的画面。我们很淡定地去吃了晚饭,然后到警察局报案。然后警察就说,虽然是那个人的错,但是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在马路上不要惹怒别人,按闪光提醒一下就好了,紧急情况下可以按喇叭。 而且要及时报案,这样警方才能告诉你该怎么做…
在大城市,比如纽约华盛顿坐地铁时,如果看到别的车厢有人,而单独的一节空的车厢或者只有一个人的车厢别进去;空车厢的话,极有可能里面充满了流浪汉身上酸爽的味道或者吸毒者在车厢里撒尿的臊臭味;而只有一个人的车厢的话,这个人多半有精神问题或者烂醉如泥,这种人挑衅或威胁其他乘客,所以其他乘客才去了别的车厢。
别在闹市和穿人偶衣服的人合影。
纽约,时报广场。和同学走在路上被穿米奇的人偶扮演者十分热情地拉去合影,我明确表示不想拍,同学有点腼腆,还没来得及拒绝就已经被拉去摆好了pose,我就用手机给他们拍了照片。
原本只有两个人偶,我举起手机的瞬间又冒出来四个(还有一个都没入镜)。拍完照米奇摘下头套过来跟我要钱,10刀,一个人,所以一张四百人民币的照片横空出世。
只在纽约遇到过,芝加哥还没有。和在成都银石广场、北京王府井被拉去什么免费领产品、美容理发的套路一样,中招实在是蠢,引以为鉴。
未经同学同意,不然贴图下的尴尬表情实在是很对得起这张照片了。
很多答案写的都很好了,我就补充一个大家还没提到的吧:
***在美国,不要轻易的,过分相信华人。***
什么老乡见老乡,就开始两眼泪汪汪。杀熟真的不是开玩笑的。
切记。
保持一个理性的友好,再慢慢接触。
想起来一个好玩的东西,更一下:
在美国的超市,如果你看到一排货架上写着“Soda”,那这排货架就是卖碳酸饮料的了。如果说美国饮食的代表,我个人认为碳酸饮料绝对是其中之一。那真是:什么味都有啊!跟特么哈利波特里的比比多味豆似的……有一款叫Rootbeer,有不少在美国的小伙伴都喝过,有人说喜欢,有人说不喜欢,这个没关系,反正我是不喜欢……因为,这特么喝起来像往风油精啊!这是特么带气的风油精啊!!你喝一口下去,然后打一嗝,然后一口风油精就出来了……我擦……我是真受不了,到最后我也没适应这玩意……
~~~~~~
还有一事,刚到美国时,说话可一板一眼了,时态啊,语法啊,可注意了。可是和同学熟了之后,发现他们说话时有很多我们认为的语法错误。有一次问一个同学,你们不在意语法吗?结果人家回答了特别经典的一个句子“Why ……so ……serious?”。我一瞬间,懂了……
更新几个想起来的事:
1、之前在布朗上学,然后开车去波士顿。在波士顿的一个商店门口吧,我想掉头。旁边正好有个残疾人停车位(注意这个),我就把车倒进去(先往后倒,再掉头出去)。刚准备出去,不知道在那猫着个警察突然窜出来!问我要残疾证(残疾人停车位有一种证件)。我梁忙解释,我不是要停车,我只是要掉头,结果那警察听也不听,拿出他那个“收钱宝”就给我开了张单子……
你妹的!钱这么好挣啊!后来回学校和发学院的同学说了,结果他们拿着我的罚单和行车记录找到地方检察院,把警察给告了 最后,警察给我道歉,撤销罚单,给了10张“停车券”,把事和解了……
2、有次暑假,去同学家玩,在内布拉斯加。到他家之后,就开车出去转,路过一大片番茄地。又红又大的番茄,我就问他这能买不?买点吃。结果他说“你直接摘就好了,这是人家收完没收到的地方,你不摘浪费了”万恶的资本主义啊!我一气之下!摘了两纸箱!然后一路走,一路吃……最后……我特么再也不想吃番茄了
3、在普罗维登斯的第二年,我们要租房了。租完发现,真的就是租个房啊!就是一个房啊!啥都没有!最后在之前的学长的指引下,我们去…………捡家具!你没看错,就是捡家具!有些人家把不要的家具放在门口(因为不能乱扔,会罚钱,如果让人过来收,又要另收费)于是我的书桌,电脑椅,储物架,茶几就去全都有了(我这是穷学生的生活,条件好的就自己买了 )
4、有个教授是巴勒斯坦人。和我们聊到中国历史,开始义愤填膺,说“你们中国在近代也保守屈辱,你们获得了独立。我们现在和中国当时也差不多,所以我相信你们会理解我们。我们后天有个集会,你们一起来吧!”
我:“…………”(和我有个毛的关系……)
~~~~~~~~~~~~~~~~~~~~
1、看到黑人如果你要说Negro,那请你一定找和你熟悉的,并且你要用黑人的语气说Negro,比如“Hey,sup Negro?”,如果你拿着白人的强调,或者中式的腔调说“How are you,Negro?”你得到的回复一定是“what fuck you talk man!”
2、没事别烫卷发,会被特么认成墨西哥人……
3、警察让你干啥你就干啥,別犟,不服气的话可以联系地区检察官。让你站着就站着,你多走两步他就可以拿警棍,你拿个瓶子他就可以掏枪。
4、看电影别拍照录像发朋友圈,会被警察叔叔抓的,而且是felony(亲历)
5、如果是租的房子,如果没有烟机,你还是别炒菜了……
6、看见裸晒日光浴的,别盯着人家看……瞧你那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7、别老和美国人聊饮食,他们除了肯德基麦当劳赛百味汉堡王也说不出啥……连西红柿炒鸡蛋都不见得见过……
先说这么多,想起再说
对留学生来说,美国现在的宜居程度对比十年前,真是断崖下跌,但是活人总不至于被尿憋死,还是要想办法尽可能保护自己。朋友和近邻需要的帮助时候,也请尽量提供一些支持。分享下面的一些最好别做的生活常识给初来乍到的留学生们:
1) 日常保持警惕,走路别玩手机,不要边走边思考没刷完的题,也别思考写了俩自然段的开题论文。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尽量早考驾照,在可以开车的城市开车。开车远比公共交通要安全。不分男女都可以考虑在钥匙上挂一个迷你的胡椒喷雾,可以去亚马逊买fox lab的4%和2%浓度的。或者在包包里放一个小air horn(船只使用的鸣笛,手掌一半大小,按一下可以把一英里以内的人都震起来,室内按这个所有人都会头晕耳鸣,用来对付不想吸引注意力的坏人比较好)。
2) 积极参加学校国际生办公室提供的安全讲座,和普法合规讲座。对美国本地的州法和联邦法律有常识性的认知。国内的警察都是公仆,要配合人民警察,问啥答啥。美国的警察嘛,就不是这个路线了。行为和态度要非常配合,但是管好嘴巴,不要和执法人员闲聊。被问什么,就精准简洁地回答这个问题。如果被要求搜车,只有一个正确回答,那就是,“我不同意。”
对任何你判断不清楚的复杂状况,不要发表评论。如果被问到,不确定的情况可以说,“我是中国公民,我要求有一名中文翻译协助,并希望得到律师的司法帮助”。然后联系你学校的国际生办公室和使领馆。千万不要不好意思的,我听说过在美国生活了二十多年,已经当公司高管的老华侨在警察局装听不懂英语要求联系丈夫帮忙,于是成功联系到丈夫(和律师)。
不要乱说话的原因是,第一,回避未知的未知。英文不是你的母语, 你回答所用的措辞在人家提问和某个语境下,会不会被曲解其他意思呢,你并不知道。第二,警察是否会引申理解成别的意思,甚至故意记错你的当场证词——这些都不在你的控制范围。假如遇到棘手的情况,到法庭上,一份对你不利的记录了你在现场说了什么的警察证词,远不如没有。如果真的需要,你可以去法庭现场作证,讲和律师彩排过的证词。你的律师永远会用最合法和合理的语言和方式为你做出解释。
调整你对美国警察的期待,美国警察也会巡逻,但是他们在法律层面上没有制止犯罪的义务,在犯罪过程中,他们没有以身犯险,舍身取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和职责。他们是执法人员,顾名思义就是负责把犯法的人捉捕归案。警局在大学里分部的校园警察是最友好,最平和的警察,和社会上的不一样。
4)关于持枪。如果你是美国公民和绿卡身份,在符合所在地州法的前提下,是可以合法持枪的。如果你是留学生,搞清楚联邦法律和所在州具体规定的license和各种permit。没拿到证就不能持枪。不能持枪的含义包括不要碰别人的枪。绝对不要合影,再上传照片到社交网站。
很多人不了解这条规定。我曾经接触过小留学生被遣返的案例,一例是高中生网购买了一千多发子弹,囤在宿舍里,被举报。另一例是大学生过节去当地同学家,一起去打枪,之后人家邀请他和用过的枪支合影,他觉得纪念一下特殊经历挺好的,就发到网上去了。法官的判定是既然照片里你可以单独操控枪,你就违反了规定,遣返。
5)基于现在的中美关系,想清楚哪些事儿是会给身为中国人的自己带来麻烦的,别做。
比如,你的本地朋友邀请你去允许居民游览的军事基地,礼貌的拒绝——别去,人家对本国居民开放,未必对你开放,犯不上沾这个麻烦。
比如,旅游的时候,看见地图上写附近有个军事基地,好奇心的驱动下,跑过去透过/对着围墙拍照,自拍合影——别手欠。(在曾经有一个中国留学生在佛罗里达海军基地拍照坐牢的案例之后,2020年又有三个中国学生在佛州军事基地拍照,被判坐牢。 https://www.cnn.com/2020/06/05/us/chinese-nationals-sentenced-prison/index.html )
比如,政客云集的募捐活动上,某个贵宾带着你出席,你阴差阳错乱跑,错误的时间出现在错误的地点…… 结果可能是通过大陪审团投票,监禁六个月。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usa-trump-maralago-china/chinese-woman-who-intruded-at-mar-a-lago-sentenced-to-six-months-idUSKBN2082ER)
6)有基本的生活和避险常识。订阅本地新闻alert(会及时推送犯罪和气候相关的危机信息),关注天气和气候(飓风,洪水,龙卷风等)。在紧急危机之前,做好停电停水的准备(学校通常有备用电源,但是谁能确保没有意外)。屯3-5天的饮用水和干粮,提前给备用手机充电宝充电。如果收到本地撤离通知,和同学一起结伴撤离。可以加一些本地的华人社团的联系方式,不需要参加任何活动,但是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帮助,真的有热心人会帮忙的。
如果一个度假岛屿才经历了五级飓风过境,三周之后航线才刚恢复。就算你半年前订的度假机票可以飞,也不要去了,好吗。
7)如果你和家长的关系和互动良好,可以把你很信任的本地同学的微信推给家长。如果国内联系不到人,可以去找朋友打电话或者本人check in看看什么情况。某些小朋友手机没电了,6个小时才找到充电器的情况,就不要劳烦家长全网通告失踪了。危急情况下,家长和朋友可以一起打电话报警,报警要直系亲属,家长是报案人,朋友做语言翻译,和警察三方连线,报失踪案,拿到案件号,之后联系使领馆,催促警方办案进程。
8)谁付钱,专业人员为谁工作。
有些学校和公司会对学生和职员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比如学校可能提供therapist和psychologist,帮助学生疏解学习和生活压力。留学生应该最大程度利用所有学校提供的资源,包括这些心理服务资源。很多生活的压力,和父母的琐事,抱怨,你不方便对朋友讲,对家人讲,你可以去找他们讲!学校按人头买过单了,不去白不去,还可以练英语。把烦恼说出来本身就是一种治愈。语言是有力量的。
需要注意的是,当你的个人利益和学校发生潜在冲突的时候,你的医生就不代表你,而代表学校了。在讲非常隐私的事情之前,尤其是创伤性的意外真的不幸发生的时候,你要搞清楚你和他们是否构成client priviledge。这时候,就别去找学校的医生谈了,毕竟你不知道在被学校要求的时候,学校的咨询师是否会提交一份对你不利的心理评估报告。自己花钱去外面,找精神医生和咨询师(包括假如在学校范围内被性侵,有自杀倾向等情况)。你在外面找的医生,没有你的允许绝对不可能给你学校一份用来对付你的报告的。
9)别家暴。某些男同学和部分女同学,对自己的伴侣客气些。人家吵架想走,不想理你了,你别上去纠缠不清,也不要动手动脚。和某国不同,美国对家暴是很严肃的。而且美国人民,以及我这样长期居住在美国的人,特别热爱管闲事,路见不平,立马报警。你行为是否构成家暴,不是看你女朋友说啥的。
10)别虐待小动物。实在养不下去了,你在网上喊一嗓子,有的是美国大爷大妈愿意领养救助。网上能搜到各个品种的救助站,你实在养不了就送过去。虐待自己宠物的人,轻则坐牢,重则天打雷劈。
1、把鞋子放在门外——会遭来杀身之祸
咱们在中国会觉得有时候比如鞋子脏放在门外,或着出去跑了一天出了汗,要把鞋子放在外面晾一下。然而,后来才听说,鞋子放在门外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因为,只有亚洲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东南亚、印度)喜欢把鞋子放在门外。而亚洲人在美国还有几个特点:
1) 体格比白人黑人瘦弱,容易欺负
2) 喜欢用现金(美国可是没有地方收微信支付宝哦)
3) 往往家里没有枪
这就导致门口摆放鞋子的亚洲人变成了暴力犯罪分子的重点攻击对象,尤其是家里开餐馆的的亚洲人,更是容易被犯罪分子这样盯上。
当然也分区域,如果住在白人、黑人较多的地方,一定要注意鞋子的摆放。而比如像我在硅谷这附近,小区里面全都是码农,除了印度人就是中国人,把鞋子放在门外的就比较多,这样情况下就问题不大了。
2.在阳台上晾衣服
一定觉得我是在开玩笑对么?晾衣服都不行,难道洗了衣服难道就捂着?衣服不是都要捂臭了?尤其是上海的特色风景线——万国旗,到了美国就不能盛开么?
开始我也不能理解,阳台上为什么没有晾衣绳、晾衣架?本来还想自己扯一个,但是被房东劝阻了,房东是个白人老爷爷,我也没有问他理由,心里想,可能是觉得这样不礼貌?后来,在美国生活一段时间后,总结了一下几个不能在阳台上晾衣服的原因:
1) 美观问题
2) 美国电费很便宜,用烘干机一个月也不到7美元,美国人都用烘干机。
3) 美国人房子大,没有必要晾到屋外
4) 花粉过敏,美国人很多都过敏,晒在外面的衣物容易沾上花粉
5) 美国人不能理解“晒”的意思,曾经跟美国朋友解释这个概念,他想了半天说“So you mean sunshine can kill bacteria?”
另外一点,从自我保护的角度,就像上面说的,放鞋子和衣服在屋外都会被人发现是亚洲人,也不太安全。
3、说任何话与种族相关的话
我曾经给一个白人小哥讲了一个笑话:
“Do you know why the black like white chocolate(你知道为什么黑人喜欢吃白巧克力)?”
他想了想,一脸茫然。
我告诉他“Because they don’t want to bite their fingers(因为他们不想咬到手指头)”。
他愣了一秒钟,然后笑得前仰后合。
不过接下来非常严肃地告诉我“You don’t want to tell the jokes in public. Otherwise, people would think you are very racist.(千万别在众人面前讲这个笑话,否则别人一定会认为你是一个严重的种族主义者)”
当时我并不理解,我想我一个黄种人,笑话黑人,对于白人来说那不是五十步笑百步,甚至百步笑五十步。
来美国之前我们都听说美国崇尚民主和言论自由,如果因此以为你就可以畅所欲言,那么就大错特错了,在美国说话Political Correctness(政治正确)非常重要。
4、假装不懂英文
在美国,大城市里遍地躺着流浪汉,还经常会有人出来跟你要钱。有一次碰到这样一个上来要钱的,我假装听不懂,就走了。后来每天上学要路过那里,都会有那个流浪汉蹲守在同一个地方,再上来跟我要钱,我仍旧假装听不懂地走开了。
然而有一天,在路过同一个地方,碰上同一个流浪汉的时候。他走过来,用中文!日语!韩语!问了我一遍“能给我点钱么?”
瞬间崩溃。。。。。。
5.去医院看急诊
曾经给同班的中国同学打电话,听他声音有些慌张“刚才切菜的时候,把手指切破了,而且不是创可贴能挽救的,挺严重,直接接掉了一块肉!我正在去医院的路上。”我一听人家都这么说了,赶紧安慰,让他好好治疗。
不过挂完电话,心里总觉得还忘了说什么。因为记得师兄师姐告诫说,在美国不要挂急诊,尤其是留学生的保险基本不管急诊,很贵。
等切破手指的同学再联系我的时候,我得知,他去医院包扎伤口的账单是:2000美元!贰仟美元!Two Thousand Dollars!USD $2,000.00!
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急诊很贵。。。。。。应该说,非常贵,相当的贵,不一般的贵。。。。。。
6. 在美国人面前说任何人胖
我们中国人经常拿胖瘦作为日常谈资,有点像是开玩笑,但也算是对别人的关心:“最近怎么胖了,看来伙食不错。”还有每个班里是不是都有一个人被大家叫做“小胖”,或者“大胖”。
但是在美国,这种话坚决不!能!说!
因为出国前听到师兄师姐的告诫,坚决不说美国人胖,所以我没有说过任何一个美国人胖。但是后来发现,即便在美国说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胖也不行。
有一次大家要一起参加一场活动,我跟负责组织的美国人说“一会还有一个我的朋友来,就是上次你见过那个短发的胖胖的女生。” 我说的那个朋友是个中国妹子,平时我们用“胖胖的女生”这样形容并没有任何恶意,即便这个女生在与大家见面之前,在群里介绍,也会说自己“短发、胖胖的”。当然我们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女生喜欢别人说她胖。”
然而, 当时那个美国同学的表情,却是一副“你确定你们是朋友么?你怎么这样黑朋友?我好怕做你的朋友”的表情。。。。。。
搞得我也觉得不好意思了,尴尬地笑笑。后来也向自己朋友道歉,我说今天不小心在美国人面前说到你的时候用了“fat”这个词。然而,我的朋友说:“曾经,因为我觉得自己是个胖子,说别人胖也无所谓,结果我就说了一个美国人胖,然后,遭到了严重的鄙视。”
可以总结一句“不要以为自己胖,就可以笑话比自己更胖的人。”
7. 拿着方便面去接热水
有没有想想过在美国出差旅游的时候,带上一碗康师傅红烧牛肉面,撕开调料包,洒在面饼上,然后端着到处找热水,那。。。。。。这一碗康师傅红烧牛肉面最后估计只能扔掉。
当你拿着空的保温杯在公共场所找热水,会发现一无所获。如果你直接问别人“Do you know where is hot water?” 得到的答案是“In the restroom.” 因为美国人洗手喜欢用热水,所以洗手间的水池都是冷热水可调节的。但其它地方,没有热水!
而且,在美国没有保温杯!其实后来发现应该说他们有保温杯,但是他们并不用来保温,而是用来保冷。但是刚来美国的时候,去买保温杯,当时我英文还不太好,问店员“Do you have a cup that can keep the water warm?” 得到的回答是“Do you want to keep it warm or keep it cold?” 我就发现他们其实叫保温杯Vacuum Cup(真空杯),而且他们都是用来装冰水,怪不得一开始我问keep the water warm的时候,店员觉得很奇怪。
可是,中国人爱喝热水是世界著名的。妈妈都跟小朋友说“怎么喝凉水呢?小心拉肚子。” 身体虚弱的老年人喝热水,生理期的女孩喝热水,早上醒来喝一杯热水,天冷了取暖喝一杯热水,学校再穷也会在教学楼里装一个烧水的大罐子,让大家接热水,绿皮火车再破也少不了热水,企业老板、机关单位领导干部早上一到办公室,也都人人拿出一个保温杯泡茶喝热水。
所以,作为一个中国人,没有热水怎么活?!在研究很久之后,我发现了一个可以找到热水的地方,就是拿着空的保温杯去星巴克,直接让服务员把你的保温杯装满热水,其实还是会得到异样的眼光,但他们肯定会给你,实在是想喝热水的时候可以这样做。
8.给美国人吃辣的东西
来到美国,才意识到一点,美国食物是没有“辣”这个选项的。所有的“辣”的食物,在美国都是舶来品,可能是墨西哥菜、韩国菜、中国的川菜。美国人最早从英国来, 英国的食物也就主要是烤牛排、烤鱼排、土豆胡萝卜、奶酪什么的,的确也没有什么辣的。我们在中国吃肯德基,可能会点香辣鸡腿堡,但是美国没有这个选项。
美国的川菜也都很不辣。什么叫很不辣?基本上就是鱼香肉丝的辣度。
我一开始不太能理解为什么在美国食物中,“辣”这么匮乏,直到有一次给了一个美国朋友一碗韩国的辛拉面。辛拉面的确比鱼香肉丝辣很多,但是大部分中国人吃都是没问题的。
然而,美国人第二天告诉我:“那个面条太辣了,我只吃了一口,然后又吃了三碗冰淇淋才恢复过来。”
啥也不说了,来包辣条吧。
9. 买酒的时候不带证件
小时候家里只要有客人来,老爸就会给我钱让我去小卖铺买酒。买酒这种像“打酱油”一样稀松平常的
儿!童!活!动!
在美国是不可能的。其实以前就在新闻媒体上看到过外国未成年人不能喝酒什么的,但是真的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还是觉得有点尴尬。
刚来美国的第一个星期,几个中国留学生打算庆祝一下,大家各自去买东西,其中我需要负责买酒,然后就像小时候一样到了附近小卖铺,从货架上选了一瓶酒,结账的时候,收银员就问:
“ID, Please.(请出示证件)”
对啊,没带护照,(刚来美国,也还没有驾照,只有护照作为唯一证件)
“Oh……Um. But do I look under age?(哦,额,我看起来像未成年么?)”那个时候我正在读美国法学院(美国没有法学本科,所以都法学院都是研究生,肯定不是未成年了)。
“You look like 15.(你看起来才15岁)。”
Fifteen?
15岁?
十五岁?
拾伍歲!
此刻心情只能用一张图来形容:
其实并不是店员故意为难我,在西方人眼中,我们亚洲人是不显老的。如果你拿一些中国明星的照片给美国人看,他们会觉得这些都是童星,美国人说:
鹿晗看起来12岁
吴亦凡看起来14岁
黄晓明看起来16岁
像我这种读研究生的高大的北方人还被认为15岁,后来了解到身边有娇小的南方妹子,做律师十几年了,孩子都上初中了,结果她本人在一次活动中穿着运动装,没有穿正装,被美国人误认为是初中生。。。。。
此刻我们的心情。。。。。
10. 跟美国人说666
“666!”
我们经常说的,这个很正常对吧。曾经有一次在跟朋友微信发消息的时候,写了666,旁边美国人看了,很震惊的意思,问我“666”在中国什么意思。
我说“666”就是很厉害,很牛,相当于美国人常说的”Awesome” 和”Amazing”什么的。
美国人看起来一脸不舒服,告诉我在美国666是很不好的意思,有多么不好呢?查到了一个图片,这就是美国的“666”。
其实我觉得这个666并不恐怖,只是丑了点,但是可能会有人受不了,所以还是放了:
前!
方!
高!
能!
预!
警!
你们觉得恐怖么?
基本上就是表示魔鬼,邪恶的意思。
11.复印书
这在我们看来再平常不过了,大学校园打印店再平常不错了,封上一个蓝色的皮或者绿色的皮,作工虽然糙点,阅读起来是没问题的。小作坊就靠着这个赚钱,尤其是热门的几本书,每次开学提前复印几十本,卖给学生。打印店也赚钱,学生也省钱。
可是到了美国,复印书这件事情
绝!对!不!可!以!
没错,我们一开始也是这么像的,美国的书都是很贵的,教科书尤甚,几百页上前页的法律教科书,一本就是三百美元!叁佰美元!Three Hundred Dollars!USD $ 300.000!
就是这么贵,因为美国保护知识产权很完善。书的定价都是很夸张的,一个学期选个七八门课,两千美元就出去了。
2000美元!贰仟美元!Two Thousand Dollars!USD $ 2,000.000!
事实证明,结果差不多就是这样。
曾经我们刚来的几个中国留学生到图书馆借来了教科书,复印了,人手一份。结果,上课第一天,课间有一个不说中文的香港人,跑过来说:
“You need to buy the book. This is not China.”
我们当时都不理他,觉得他是假洋鬼子,就知道欺负我们新来的留学生。
不过很快在我跟当时已经回国师姐打电话的时候,了解到,复印书的确是在美国很严重的违法行为,曾经他们那一届,碰上硬茬的美国人,还给报了警。。。。。。
后来在想,为什么要这样?美国的穷人也不少,如果这样子,其实也基本跟种族歧视一样,让穷人根本上不起大学。后来学到宪法的Equal Protection(平等保护),才明白,虽然种族、性别、年龄的其实在美国不允许,但财富的歧视是不违宪的,美国的法理认为财富是人人可以追求的,不像种族、性别、年龄一样不可改变。所以针对财富的歧视是一种合理的歧视。
而且进一步了解到,美国法学院里不成文的习惯是,美国的教科书每两三年都要再版,只要教科书再版了,哪怕只是改动了几页,增删了很少的内容,教授都会用最新版的书,布置作业用的页码,也都是按照新版书的。虽然大多数留学生也就用了旧版的凑合着(因为就像iPhone一样,新版出来了旧版就会降价),但是美国人基本上都会用新版。这里说的美国人,也基本上都是白人。美国法学院仍然是白人的天下,这也导致了掌握美国最重要社会关系的律师界仍然是白人的天下。
后来听说,其实理工科院校,比如德克萨斯农工,佐治亚理工,麻省理工,等等中国人扎堆的美国理工科院校,复印这种事情还是没太有人管。但是美国法学院这种白人占95%以上的地方,复印书就是要注意的问题了。
12. 在公共场合板着脸
谁还没个伤心事,昨天晚上打麻将输了,今天上班我就板着脸,难道不行?家里死人了,我板着脸难道不行?
可以,如果你开车,在车里板着脸没事,但是如果你走路,路上一定会有一大堆不认识的人上来问你,“Are you OK? ” “You look pale.” “Why are you so sad?”
注意,是不认识你的人,路人!
他们为什么这么多管闲事?
后来发现,美国人有一种莫名的乐观,莫名的自信,似乎每个人都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以感染周围的人。
其实这样的确有点累,走在路上,别人都是会跟你打招呼的,只要你跟对面的人有眼神交流,一定要笑!
可是哪能天天那么开心,总会有不顺心的事情。但是,仍然要笑!
即便已经很疲惫,前一天晚上加班到三点,早上九点又上班,仍然要笑!
那如果我就是不想笑怎么办?!
那么就会到前面的场景,一堆人上来问你“Are you OK? ” “You look pale.” “Why are you so sad?”
美国文化中的这一点有点“情绪绑架”的意味。每个人都会有不开心的时候,而且往往不开心的时候就只想一个人难过一会,周围的人都别烦我。
当然这一点也要分地区,在广大的美国,基本上都是适用的,但是在纽约,这一点的确不适用,纽约就像东京、上海这种所有人每天争分夺秒的地方一样,前面的人走慢一点,都要被后面的人踩到,挤地铁也是要靠抢。
13. 相信美国人对你的称赞
就像上面说的,美国人有莫名其妙的自信,他们也喜欢给别人莫名其妙的鼓励,经常没事就夸赞一下别人。
一起去饭店吃饭,无论饭店的东西多么的普通,就是标准的越南米粉(基本上就是在中国最简单的米粉的样式),老美都会感慨一番“Oh! This is amazing! This is the best pho(越南米粉的英文) I’ve ever taken.”
剪了一个新的发型,第二天见到大家,所有人都会Oh! Amazing! 然后一堆华丽辞藻形容这个发型是多么适合你。这要是搁在中国,有个别人夸一两句就不错了,甚至男生之间还经常互相开玩笑,说你这个新发型像瓜皮、什么狗啃的。
新来的同事,问我在美国有家人么,还是自己在这边。我说我父母在中国。结果同事说“That is amazing!”我实在不能理解这个时候说“Amazing” 是什么意思。。。。。
同事一脸抱歉,说她只是想表达我自己在这边奋斗很棒。。。。。。
所以后来总结出来,美国人说的什么Amazing, Awesome, Fantastic,这些都是“不错”,“还行”的意思。
14. 每天穿同样的衣服
刚开始上班的时候,有同事善意提醒,在美国的办公室,每天不能穿同样的衣服,每天的衣服都要换。
同事告诉我,因为西方人汗比较大,穿一天就都臭了,而且西方人腋臭的比例非常高。怪不得他们都用香水。。。。。。
后来我仔细观察了一下,他们美国人的确每天都会换衣服。可是不能因为他们臭就以为我们也是臭的吧。
最终,我还是没有严格贯彻落实这一个不成文的规则。
15. 说Word, Excel, PPT,还有Cola
是不是觉得很不可思议?
那么美国人怎么说呢?
Word——MS Word Document(微软word格式的文档)
Excel——Spreadsheet(电子表格)
PPT——Slides(幻灯片)
但是PDF他们还是叫PDF的。我曾经说“I would send you an Excel.“ 同事一脸惊讶: “You mean a spreadsheet?”
后来我想了想,中文直接把Word, Excel, PPT这些词借用,只是当作一个符号,所以不会产生歧义。因为英文中如果说“Please send me a Word.” 那么Word本来就有“单词”的意思,Excel本来就有“超越”的意思,Powerpoint我不知道为什么,可能美国人更喜欢用slides而不是powerpoint称呼幻灯片。
然后就是可口可乐(CocaCola),我们中文叫“可乐“, 所以也会以为英文叫 ”Cola”, 但是Coke才是这种深棕色甜味饮料的名字 ,去麦当劳得说“I‘d like a cup of Coke.”
但是!
百事可乐,他们会叫“Pepsi”,就没有coke这个词了。。。。。。是不是因为“可乐”这个词如果不单独说明,就是“可口可乐”,如果要说百事可乐,一定要说明是“百事”。
16. 在简历上贴照片
就是这么的离奇,其实这种做法是为了避免种族歧视问题。就像上面说的,种族问题在美国很敏感,所以就有了这么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简历上不能贴照片,避免用人单位一看你是什么种族的人就把你否认了。
对,其实面试的时候还是会看到这个人长得什么样,所以这个制度作用也没有那么大, 而且很多人从名字也可以看出种族,什么“Muhammad”一看就是中东的,中文姓氏“Chen(陈)”“Wang(王)”“Li(李)”,韩文的“Kim(金)”,日本的“Sato(佐藤)”。不过我们也就入乡随俗了吧。
17. 送礼超过20美元
这点主要针对公务人员,给政府的人送礼20美元以上就算行贿。现实生活中没有那么严格,你送给老外一些中国的工艺品,他们都会非常开心。不过因为有这样的法律,也形成了在美国不送厚礼的习惯,美国人不会像我们这么看重“送礼”这件事。
18. 以为没人听懂中文就用中文说别人坏话
周围朋友真人真事,吃过亏。
两个中国男生乘地铁,旁边有个白人女生,据他们说长得很难看,然后他们就开始吐槽:
然后,白人女生很义正辞严地说:
“If you guys need my phone number, I can give it to you!”
俩哥们儿的脸瞬间:
从此他们牢记“老外懂中文,骂人需谨慎。”
19. 在美国人面前吃猪蹄、牛百叶等食物
以前也听说过美国人不会动物器官,包括头、脖子、爪子、各种内脏,但是没想到他们对这些东西的忍耐程度这么低。
美国办公室里,大家也会中午带饭,热爱烹饪的我精心给自己准备了一顿丰盛的午餐——红烧蹄髈,周围放了一些西蓝花。
好心的同事问我“What is in the broccoli?It looks amazing”
我其实有点担心告诉她真相会不会伤害到她,所以小心翼翼地说:“pig feet.”
同事的表情瞬间,像是要把刚吃的午饭吐出来似的,说“Ewwww……..(美国人用来表达恶心的词)”
后来在一次聚会中,有个同事问我推荐一下家乡的美食,我第一句就说“You would probably feel the food I recommend is disgusting.”
同事说:“Disgusting? I worked in Hong Kong for five years.”
我问他如何面对disgusting food, 他说他会用刀叉把食物弄乱,让人看起来像是他吃了。
20. 在超市找速溶咖啡
刚开始在美国读书的时候,就发现课业紧张,需要喝咖啡提神,于是就到商店里买咖啡。可是到了商店,发现这里的咖啡跟我认识到的咖啡怎么不太一样。。。。。雀巢三合一呢?怎么都是各种咖啡豆、咖啡粉,没有任何一种咖啡长得像我们在中国喝的雀巢三合一。难道美国人不喝速溶咖啡?
后来经过多方考证,唯一在美国能买到速溶咖啡的地方就是亚洲超市,美国人不喝速溶咖啡!
那美国人怎么喝咖啡呢?最简单的办法,对他们来说是速溶咖啡的,就是像下图第二排的那些圆形小盒子,胶囊咖啡,用专门的胶囊咖啡机,可以打咖啡出来,这种往往在公司里面用, 比较方便。而美国人的家里,往往是两套设备,如下图第三排,先用磨咖啡豆机把咖啡豆磨碎,然后用煮咖啡机器,把磨碎的咖啡豆铺在滤纸上,用煮咖啡机把咖啡煮出来。
后来回想了一下,在日本和韩国都喝到过速溶咖啡,发现他们也是爱喝速溶的,难道只有东方人才喝速溶咖啡,真正的西方人并不爱喝速溶咖啡么?
的确如此,就像是我们中国人喝茶,肯定首选茶叶,而且会非常讲究茶叶的品质,几乎家家都有一个爱收藏茶具的爸爸或者爷爷;而美国人喝茶一律都是用立顿茶包。所以可以说是因为美国人不太懂茶道,所以就用简单的茶包,虽然品质不高,但不容易出错;中国人不太懂咖啡,用雀巢三合一也是同样的道理。
那么雀巢在美国也存在么?逛遍了各大超市,发现雀巢在美国主要经营奶粉和热巧克力粉。
21.忘了从中国拿被罩
第一次来美国的时候,妈妈担心我不会照顾自己,给我带了床单被罩枕巾,当时我觉得真是麻烦,幸好你没给我把被子也带上,那一个行李箱就塞满了,我别的什么都装不下了。
结果到了美国,室友的妈妈没有给她准备这些,我就陪室友去超市买被罩床单枕巾。找了一个套装,很开心地买回来了,也不贵,心里还抱怨我妈给我带这么些没用的东西在箱子里面占空,还不如我在美国买。
可是过了一会,室友就发现了问题,怎么里面有两个床单,而没有被罩?难道买错了?又到了超市,再去看,发现所有的床上用品都没有“被罩”这种东西!
没!有!被!罩!
那美国人直接盖着被子芯睡觉么?太容易脏了吧。后来请教了我们的师姐,得知,美国人的被子原理是这样的:
有没有发现,被子芯下面还有一张布,用来隔离人和被子芯。也就是说,一张床在有人睡觉的情况下是这样的结构:
1)被子芯
2)多余的床单
3)人
4)真正的床单
5)床垫
感觉原理相当于
1)面包片
2)芝士
3)肉饼
4)芝士
5)面包片
所以他们的床上用品原理和汉堡是一样的。。。。。。。
室友无奈,按照美国人的方法睡了半年,直到寒假回家,果断拿了被罩回来。
也顺便推荐一下自己写的专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美国,千万别轻易说“sorry”。
在美国求学和工作几年中,我听好几个前辈说过 - “美国人是不会说sorry的”。
一开始我不以为意,心想这也太generalize了。可是几年下来,还真没有遇到过例外。在学校遇到歧视性行为,我告到系里,也没有得到一句sorry,只是就事论事的说下次会注意。公司里就更加了—— 跟欧美同事合作,他们做错了什么是不会承担责任,更不会说sorry的。
他们的文化更鼓励自我表扬和自我肯定。“虚心”与“自我反省”,尤其是带着道歉色彩的自我反省,他们既不习惯、也不喜欢。简而言之,这是一个不喜欢自省和道歉的文化。他们从小到大学习的,是how to feel good about themselves,而不是how to make others feel good.
了解了这一点,一则明白遇到纷争的时候,对某些群体执着于一句sorry没有太大意义;二则入乡随俗,如果有其他在美国求学或者工作的朋友,切记不要轻易说“sorry”这个词。在这里,sorry挂嘴边会给人一种弱者的印象,不利于赢得别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