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父亲发文怒斥网游:它害了一个年代的孩子? 第1页

     

user avatar   liu-yi-jie-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顶着政治不正确,我还是为当爹的说点吧。

2009年的时候,我在国大创业园的一个创业公司工作,我们的产品是一个针对中小学生的教育软件,就是让小孩子能通过我们的平台很快创作一本互动性很强的电子书,还可以跟小伙伴们分享。

我们做分析和策划的时候,有一个指标就是一个孩子每天能花多少时间在电脑前。比如说是30-60分钟,那我们就分析这30-60分钟,小孩子有哪些需求,都需要做什么,然后针对性的设计一些内容和功能。

当时去学校销售这款软件的时候,跟老师们这么推销:你们现在是在跟pokemon竞争,竞争孩子们的注意力,你们要教的知识,可能很枯燥,孩子们不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花哨无比,十分有趣的Pokemon,你们必须把知识包装成更有趣,更吸引人的方式,才有可能赢下这场竞赛。我们的软件能帮到你们。

游戏产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了一个高度专业化,高度市场化的产业,充分的竞争,优胜劣汰,几十年的累积,从前到后,从设计到制作到发行,都是非常非常顶尖,专业化的作品。

一个成功的游戏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团队,写脚本的知道怎样起伏剧情更引人入胜,关卡设计师知道怎么设定难度让你既有挑战又能有成就感,数值设计在恰到好处的时候给你一个奖励满足心理预期,美工设计知道海报上姑娘的胸脯盖住多少既不触犯法律,又能勾引肉欲……一群有着专业技能的业界精英,全职工作,拿着高薪,只追求一件事:让游戏更好玩,让你花更多的时间、更多钱来玩。

再加上网络和手机的普及,分发途径高度发达,一个现象级的手游,用户可能过千万过亿。这是一个幸福的时代,大多数孩子都可以玩儿到AAA级的游戏。

不幸的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AAA级的家长和老师。

每次有类似的,家长和老师批评游戏害人的时候,反对的声音都是“家长和老师教育方法不当,不懂引导,怪不得游戏。”

是啊,他们确实太差了,游戏公司的专业程度高,腾讯,暴雪这些公司在游戏届的排行,如果放到NBA类比,那得是乔丹科比的级别,你家的老爹当爹的本领,可能就是个街头球场卖水大爷。你学校的老师,哪怕是受过专业的教育,在教师排行里,绝大多数学生估计也只能是个相当于CBA替补的位置吧。

专业程度差了这么多,被孩子们拉到一个平台竞技,奖品是孩子的时间和专注力。于是当爹的两鬓斑白,鼻青脸肿。

我记得第一个跟我抱怨孩子沉迷游戏的,是我哈尔滨一个亲戚,他在哈尔滨一个服装市场出床子(东北话,就是出摊位),每俩月去广州进一次货,每天披星戴月,风餐露宿,连休个周末都是奢望。有的家长是出租车司机,每天开十二个小时,肾炎腰突,也有菜场摊贩,肉铺老板,只要当了爹,都免不了跟游戏,来这么一场较量。

当爹的本身有个第一职业,不管是啥,得赚钱养家。回家之后,再开始第二职业,就是教育孩子,跟他们对阵的,是游戏公司——一群可能是年薪百万,或许每年十几个月年终奖,坐在空调房里,全职专心设计一个让孩子越来越想玩的游戏的一群大师。

当然,我不觉得游戏公司有错,让游戏越来越好玩是他们的任务和使命。

我只是觉得这场斗争惨了点。

除了专业化程度高,游戏公司在这场较量中还有另一个极大的优势,就是不用对玩家的人生负责。

懂的人都懂,“不用负责”这四个字,是多么爽快的优待啊。

孩子打游戏,成绩不好,考试挂科,老师不会找游戏公司,会找家长。

毕不了业,考不上大学,游戏公司不用担心,当爹的要操心。

孩子将来什么前程,有没有前途,是去清华读博还是清华池搓澡,不关游戏公司的事儿,但不能不关孩儿他爹的事儿。

游戏公司甚至不用管你氪来的钱是赚的还是偷的,管你是思聪还是三和大神,买了黄金礼包,你就是VIP。

哪怕你买史诗坐骑的钱是你下半个月的饭钱,游戏公司也不用心疼你饿着,你爹可真得心疼。

讲实话,如果有游戏公司这么爽的免责条款,不用为孩子的衣食温饱,前途人生负责,那当的爹可真不至于这么撕心裂肺,声嘶力竭。输的屁滚尿流,还被骂的体无完肤。

这场竞技孩子注意力的擂台,擂台的一角是游戏公司轮番上阵,《穿越火线》下场了有《王者荣耀》接招,《魔兽世界》玩儿腻了《刺客信条》上场。另一面是个带着责任脚镣,当爹当的毫无技巧的爹。游戏里孩子能选择英雄和皮肤,现实中却没办法自定义个爹。多么痛的领悟……


我知道有很多孩子,对于家长对自己的教育和管理充满怨念,他们不懂技巧,粗暴干涉,越是管你你越叛逆。我年轻过我都理解,当家长的却是要有好多的耐心和不断学习,陪着孩子成长的能力。

我只是希望你们在这场自己既是擂台又是裁判的 游戏VS爹 的比赛当中,多给爹方一点偏袒吧。游戏可以有百万玩家,爹可能只有你一个孩子。

起码,不要拿着你爹赚的钱养游戏,反过来再帮着游戏公司骂你爹吧。


user avatar   lu-wen-d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霹雳舞,喇叭裤,蛤蟆镜,古惑仔,电视机,游戏机房,武侠小说,电脑房,网吧,游戏。从80年代开始,每一代的孩子都被毁了一遍又一遍,按理说我们应该已经亡国了。

有那么一个时期,课外书也是毁灭孩子的一大利器。

反正孩子有点什么事情,总归是要有原因的。思来想去,一定是孩子喜欢的东西有问题。


user avatar   liyue2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我看到这篇文章以后,我只是幽幽地叹了一口气,因为每当我看到这帮以父母之名,言辞凿凿地痛诉某某东西毁掉了孩子的时候,我就发自肺腑的恶心,真的恶心,恶心到可怕。

为什么我会觉得恶心,那是因为我太了解这些父母或者是中国很多父母和子女之间那种纠结矛盾的关系,我太了解那帮老家伙们的无知自负,自以为是,刚愎自用.....找不到形容词了.....

为了解释我的观点,我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

1

在当今社会,大多数的孩子和父母是什么关系呢?

是父母的附属品,是父母欲望的衍生,是父母负面情绪的垃圾桶,是父母无助痛苦时宣泄的对象,是私有财产,更像是工具。

很多父母自己没有办法得到他人认同、欣赏、尊重,自己没有办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于是全部寄希望于孩子,希望孩子成为他们理想中有出息,有本事,被人刮目相看的人,将来衣锦还乡,光宗耀祖,挣好大一个面儿,因此,孩子是父母欲望的衍生。

2

父母为什么害怕网瘾?

他们真的是害怕网瘾会毁掉一个孩子吗?

不是,真不是。假如孩子有网瘾,天天上网,却可以年薪百万,他们会开心地要死,所以,他们根本就不是怕孩子毁掉他自己,他们是害怕孩子毁掉了他们对未来的幻想。他们害怕孩子有了网瘾,就没有心思学习,将来就考不上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没钱,没出息,一家人没有面子。

这才是血淋淋的真相。可是这一切在那些肤浅的父母面前,显得那么无力,因为他们有大量的理由来告诉你——我是爱我的孩子:

让他吃的好,穿的好,给他生活费,为他交学费,上各种特长班、补习班;他生病了,我比谁都着急,甚至彻夜陪在他身边,不惜熬红自己的双眼......等等。

是的,这一切那么有力,你能说这不是爱吗?

可这又真的是爱吗?

“爱”的第一条定义:关注一个人的心智成熟以及发展。

基于这一点,这些父母的做法,应该是叫:对孩子的生活无微不至,但对孩子的心智成熟充耳不闻,对孩子的想法、情绪、感受,几乎是一概而论的忽视、抹杀,甚至是鄙视和歧视。


我很伤心——小孩子有什么好伤心的?

我很难过——小孩子懂什么难过?

我很痛苦——你一个小孩子知道什么叫痛苦?

我想哭——你再哭一个试试,没出息,打死你。

我有欲望——不给,不行,不可以,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诸如此类。我相信,每个人都能写出好几句父母的此种言论,而这些言论就是父母对孩子内心成长需求、情绪感受的抹杀和藐视。

因为在他们心中,你最好是按照他们的意图做事情,满足他们的要求,而一旦你失败了,让他们不满意了,他们不惜威胁你,说不爱你,说对你失望,说你失败,把你扁的一文不值,直接让你怀疑人生,你甚至不能有自己的想法,你只能成为他们想要你成为的人。

可是人,始终是人,每个人有自己应该成为的样子。父母的存在应该是:引导孩子,让孩子自己明白和选择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且支持鼓励孩子走上一条正途,纠正孩子实现理想的过程中的误区和歧途。

不要说穷,你去看看NBA吧,平民窟出来的球星少了吗? 不要说天赋,世界这么大,有天赋的人少了吗?

发现孩子的天赋,发现孩子的兴趣,引导鼓励孩子去努力,关注孩子的心智成长,关注孩子在实现个人目标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帮助孩子排解内心的负面情绪,让他保有热情和动力,这才是为人父母基本的要求吧。

3

网络是什么?


网络是虚拟却又真实的社会。

在网络里面,人可以找到归属感,而且网络游戏还能让人享受到自我成长的即时快感和成就感,可是实现自己的兴趣和追求,战胜挫折和苦难,战胜自我,战胜内心负面情绪,同样有自我成长的快感和成就感呐,为什么孩子偏偏要从网络去汲取呢?


4

网瘾是什么?


网瘾其实就是孩子对网络中、游戏中的那种即时的自我成长快感和成就感的迷恋。这种快感和成就感,但凡是玩过游戏的人、在知乎有高票答案、有很多关注者的人都清楚不已。

所以,同样的问题,为什么孩子不在现实生活中去寻找自我成长的快感和成就感,而要在网络中汲取?

因为很多孩子,从来不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没有人帮他,没有人引导他,他所有做的事情,都是父母要求的,是社会要求的,是虚荣和面子要求的,是内心的愧疚要求的,他们一直在实现别人的愿望。

他们一直是别人欲望的奴仆,而从来不是自己。

所以他们迷失,迷茫,迷惑,没有动力;他们的内心一片荒凉,却无人问津;他们痛苦无助,孤独寂寞,即便如此,他们还要承受来自父母和社会的强大的压力,他们能怎么办?

网络多好,自由,无拘无束,人在玩游戏的时候,都是真实的自己。因为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去寻找自我成长发展,去享受胜利的喜悦,享受回报,享受乐趣,而且他们还可以通过网络,来逃避父母的监控和控制,逃避现实的压力和责任。

他们只想躲一躲,这是人性的真实体现。而且很多孩子不是放不下网络,放不下游戏,而是他们放不下网络中的朋友,那些陪伴自己的战友。他们需要人陪伴,需要有人合作,需要归属感和认同感,但是这一切大人都给不了,大人只会控制,只会要求,只会逼迫,他们能怎么办?


5

除了网络,他们还有其他去处吗?



他们只有选择沉迷于网络世界,至少这里有片刻的成就感,片刻的战友同伴,片刻的轻松舒适,片刻的安静祥和。

如果当网络游戏可以影响到一个孩子的生活时,那只能说明,现实生活对这个孩子太过残酷,太过残忍了。而这个时候,恰恰是孩子最需要陪伴,引导和帮助的时候,而这些孩子的父母做了什么呢?

他们把孩子对于陪伴,认同,合作,归属,自我成长等等需求的情形定义成为了“网瘾”。

最可怕的就是“网瘾”被定义成为了一种问题,一种和精神病一样需要治疗手段的病态,于是那些网戒中心就有了市场和利益,接着还诞生了杨永信这样的魔头。

而且他们还更大力宣传网瘾和网游的危害性,讲的那些父母惶惶不可终日,纷纷把孩子投入那阿鼻地狱,更可怕的就是还有那些自以为自己用心良苦的父母,上网发帖,痛诉网瘾和游戏的危害....然后更多的爸妈开始人心惶惶......

所以,我想问,那些网戒中心的人,你们的良心被狗吃了吗?

那些推卸责任的父母,你们的脑子被蛆虫啃食了吗?

然而最可恨的就是,这帮父母还会伤心欲绝,哭哭啼啼的打着爱的旗号说:我爱我的孩子,我要拯救我的孩子。

这是真的爱吗?

是吗?是吗?是吗?

这分明就是剥削,是逼迫,是赶尽杀绝啊!!!是多么虚伪的人皮面具啊!

那些把孩子推入深渊的父母,你们是怎么做到轻描淡写、义正言辞地就放弃对一个孩子的责任,把他们交给一个所谓的机构去治疗的呢?或者在网上痛诉一番网游的危害,这样就显得自己一点责任都没有,可事实上太难自己从来不会去翻看任何一本和心理学相关的书籍,提升自我认知,理解他人的内心,明白原生家庭对子女的影响。

因为有了机构,有了热血的文章和痛诉,以为借此就可以推卸掉自己的责任? 逃避自我的成长? 逃避自己的不成熟? 逃避自己的无能,无知,卑鄙,无耻,自私,自利,虚伪,愚昧?

逃避不了的,问题永远在那里。

我还是那样的观点:说网游毁掉了孩子的那位父亲或者那些位父母,我真的特别想看看,如果他们的孩子成为了职业玩家或者大主播,年入千万甚至更多,他们还会觉得网游毁掉了自己的孩子吗?还会觉得是网瘾吗?还会把孩子送到戒网中心,或者是声嘶力竭的写这样的文章吗?

我觉得他们不会,他们只会去炫耀,去臭显摆,逢人就说自己孩子有出息,游戏打得好,我们搞不懂,然后不停说年轻人就是厉害,就是有出息,我们这些人老了,搞不懂他们那些......

这幅嘴脸,想想就觉得恶心......


user avatar   long-ya-57-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也是一个父亲,我有一个儿子。尽管生下来住院坐月子,我这个当父亲的也尽到了责任,也非常辛苦非常累,但是当时太忙没有顾得上细想。真正让我体会到当父亲的不容易,是在四川的碧峰峡景区,抱着我儿子走了好几公里山路。

这厮当时要去看熊猫,大冬天碧峰峡里面很潮湿很冷,他本人并不重,只不过身上穿了很多,沉得跟个秤砣似的。碧峰峡里面,去过的人都知道,路一点都不好走,这货进去看完了熊猫倒头就睡,完全不跟你商量,我只能硬扛他着走完了剩下的好几公里路。


什么时候你才能体会到当父亲的感觉?就是你的儿子女儿在这个世界上完全没有别的依靠,只能依靠你的时候,感觉最强烈。小脑袋往你肩膀上一趴,任何地方他都可以沉沉的睡过去,一切险恶一切艰辛,都得由你扛着。雄性的本能燃烧起来,呵护弱小的基因在你身体里奔涌,你搂住他,感觉自己可以战胜世界上的一切,不畏惧任何困难,不在任何威胁面前退缩。


这就是这位父亲发文的初衷——父性本能



鉴于知乎上的读者大部分都还没有当父母,站在父亲角度的文字我就少写一点了。还是从孩子的角度讲一讲网游这个事情吧。



玩儿是孩子的天性,一个当父亲的要去引导孩子玩儿,而不是先放任自流、后严防硬堵。


我小时候也不是个省油的灯,玩儿起来疯得要命。孩子都没什么自制力,遇到好玩儿的怎么可能自己刹得住车,指望孩子自己管住自己是不现实的。但是我小时候可没有什么网游玩儿,我小时候中国连互联网都还没有,电脑贵得要死,我们那个小山村里是不可能有电脑这种高级货的。


我小时候玩儿的是上山打鸟、下河摸鱼这些,欺负了不少小动物。


最开始无非是抓点泥鳅、小鱼、掏鸟蛋之类的小把戏;后来发展到逮野兔子、背着电瓶电鱼、冬天掏蛇之类的;最后登峰造极,会用野兔子抓老鹰、做陷阱抓黄鼠狼、下捕兽夹打野猪,好在我们那地方没有更大型的野兽了。


然后我就长大了。这种蜜汁爱好一直保持到了成年,现在也喜欢跟野生动物玩儿,只不过不再捕猎它们。

时间一下子推进到了2018年,互联网无处不在,电脑便宜得跟大白菜似的,一家一户的接入网,比当年整个中国的接入带宽还要大。可惜的是,野兔、黄鼠狼、小鱼小虾反而成了稀罕东西,早就从我们的视野里消失了。现在要想找到一个能够调戏小动物而不被警察叔叔追得满山跑的地方已经非常不容易了,而且非常不道德。


要想玩儿点别的,还真没那么容易。一个十二三岁以及更大的孩子,除了网游能够玩儿什么?你什么也玩儿不了,别的更有趣的东西,不是一个城市平民阶层能够承担得起的


现在城市里能够让孩子玩儿的东西,除了廉价的网游,还有什么呢?其中平民阶层能够负担的,孩子又感兴趣的,能有多少?不要说低收入群体,连中产阶级都非常吃力。打篮球踢足球玩儿滑板轮滑倒是便宜,可是这些需要人带,大人都忙得要死,回家除了睡觉啥也不想干,哪有时间去带孩子玩儿,只能交付给专业机构带,成本又上来了。


所以说,不是网游毁了一个时代的孩子,是这个时代本身耽误了这个时代的孩子




孩子是需要陪伴的。


那天是大寒潮,我儿子穿成开头那样出去玩,回来路上坐公交车,公交车司机是个阿姨,看到孩子穿那样觉得特别可爱,就说:“这孩子穿得啊,跟个垃圾桶一样。”


我儿子当场就不乐意了,跑到座位上对我说,“爸爸,我不是垃圾桶,那个阿姨说我是垃圾桶,坏阿姨。”


我说,阿姨的意思不是说你是垃圾桶,是说你穿得圆滚滚的特别可爱,阿姨不会说话,说得不好,但是阿姨是喜欢你的,你以后要多读书,好好学说话,等你长大了别的小朋友听你说话才不会不高兴了。


小垃圾桶表示同意。




把责任推给一个你无法惩罚也无力惩罚的东西是没有用的。你骂网游一顿,网游公司还是赚钱,自己的孩子却还是那样,有啥用呢?


我的工作也非常累,而且几乎没时间长期的带着孩子,经济也不宽裕,远远谈不上想让孩子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有一段时间,每年只能跟孩子在一起两个月,其它时间都在部队里,远在天边,最多视频通话说几句话。


但是我会尽力抓住一丁点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


他玩儿神庙逃亡非常的厉害,比我厉害多了。也开始接触网游什么的,玩儿起来也很来劲。但是,只要我提出要跟他玩儿,他立马丢下平板、电脑,扭头就跟我走。


因为我带他玩儿的东西,是他更感兴趣的东西。我们会找个地方挖土种菜,会抓各种昆虫教他认识,会一起憧憬去爬哪一座雪山,会一起看星星教他认识星座,会抱着篮球足球去玩儿。


相信我,我的条件比你差多了,一样也是可以找到廉价而健康的玩儿法的。




每一个父亲都应该真正把心放在孩子的身上,体会他们的体会,寻找他们的乐趣,牺牲一点点自己,给他们一个坚实的依靠。


你自己都沉迷网游,整天吃鸡,你指望你的孩子不沉迷网游?


你自己都无趣无聊,得过且过,除了网游你指望孩子上哪儿去找寻乐趣?


你自己都懒惰麻木,放任自流,孩子会更乐意跟你玩儿还是跟网游玩儿?


你自己都目光短浅,不顾长远,孩子挨你一顿揍只能更怨恨你一分。


你自己都贪婪执拗,利欲熏心,孩子又从何在你那里找到快乐?


言传不如身教


刚开始你就不陪伴孩子,不关心孩子,他自己去网游里面寻找缺失的父爱和乐趣,回过头来你怪网游毁了你的孩子,天底下没有这个道理。


这是对孩子的不公平,对网游的不公平,也是对你的不公平。


这叫巨婴,你不如你孩子成熟。




我不认为一个时代的孩子可以被毁掉。刚开始他们说80、90后是被毁掉的一代,我不认同。现在说00后、10后是被毁掉的一代,我照样不认同。


每一代的孩子都会如水银泻地,找到自己的出路,自古以来就是这个道理。


只不过,不负责任、放任自流、无趣无聊的人,会被淘汰而已。


战争、天灾、人祸、饥荒都毁不掉一代人,五胡乱华都毁不掉一代人,印尼苏门答腊岛的多巴湖火山爆发,全世界人口只剩下10000人,都没能毁掉一代人,你相信一个网游能够毁掉一代人?


只有一个不负责任的父亲会毁掉一个孩子而已




最后:大家不要担心那头牦牛,我没有宰了它,我也宰不掉它,那把刀不是管制刀具,刀身还不到10厘米。我只是割了它的尾巴毛做了一条投石鞭,跟我儿子在草原上玩儿扔石头而已。


老牛表示你这两个兔崽子。


user avatar   daxiazilaij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孩子天生是个军迷,如果他的成长过程中,从没接触过更高级的爱好,一直玩《穿越火线》这种低门槛、强瘾性的十八线射击游戏,他能沉迷多少年我都不奇怪。


所以,建议这位父亲除了打骂,禁足,送去当兵之外,不如试试我这招:


《使命召唤》和《战地》让他玩玩看?《欧陆风云》和《全面战争》让他玩玩看?我保证他马上忘掉《穿越火线》这玩意。


兴趣需要引导到高处,而不是扼杀在摇篮。


下一步,想买《使命召唤:二战》吗?想换一台PS4 pro吗?全战又出DLC了吗?好好学习去吧,完成了学习目标,爹给你买。



死都不想学习吗?也行,那就跟爹出去玩实弹射击,去军事博物馆,去野外生存,去欧洲旅游,看看当年盟军打突出部之役的地方。


总之就是,用游戏作为奖励,根据孩子的兴趣,让他接触游戏以外的爱好。


其实很多中国孩子之所以沉迷游戏,是因为他们不像西方世界的孩子们一样,有那么多选择。


妞也不能泡,乐队也不让组,不能出去gap year,也不能在车库里鼓捣机械。最后最后,连游戏也不让我玩了!?那老子肯定跟你死磕到底喽。


洪水宜疏不宜堵。老祖宗传了几千年的道理,现在都被忘得差不多了。


退一万步讲,就算这位父亲的一篇文章,真的带来权威媒体的批判和游戏发行商的保护,这就真的可以让小孩子们不玩游戏了吗?



前段时间的人民网素质三连,加上大陆游戏用了十几年的所谓什么“防沉迷系统”,这些有让玩《王者荣耀》的小孩子变少吗?并没有。


相反,越来越多的小孩子开始玩游戏了。因为这是社会潮流、科技潮流、也是文化潮流,没人能阻止。


游戏就跟A片一样,是人类的天性。粗暴一刀切,一点意义都没有。别把孩子们当傻子,只要他们有欲望,你再怎么压制也只会适得其反。


不信的话,不妨去搜搜“王者荣耀+防沉迷”,结果绝对发人深省……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句话咱们中国人当成信仰说了一百年,真的到了教育自己后代的时候,却变成了“哪里有反抗,哪里就有压迫”。


这几年来,跟题主截图类似的诸如“优等生沉迷网游成绩一落千丈”、“父亲不让玩游戏导致孩子跳楼”、“母亲怒摔两部手机,以防女儿玩《王者荣耀》”,这样的报道,少吗?



至于孩子“沉迷”游戏的解决办法,网络上的信息和评论更是让我笑掉大牙。


不妨再去搜搜“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办”,结果肯定吓得你赶紧去预约一个脑部CT:



掌握中国话语权的媒体尚且如此,更何况普通父母?


在中国,游戏这顶“鸦片”的帽子实在是戴得太久了,太冤了。


心情复杂,有感而发。威廉今天就要说一说这个被“专家教授”们呕心沥血研究了十几年的问题:


我们到底为什么“沉迷”打游戏?游戏真的能害孩子吗?



请不要摔手机、砸电脑、关禁闭、抽嘴巴,让我们理性地来探讨这个问题。


正所谓以史鉴今,要说解释人类的行为,威廉觉得历史就是最好的参考书。


自人类诞生以来,任何一种形式的艺术作品——绘画、雕刻、建筑、音乐、文学、舞蹈、戏剧、电影,它们的终极诉求其实大同小异。艺术家们通过作品来刺激观众的感官,以此来向观众表达自我、建立沟通、继而引发共鸣。


艺术家们表达这种诉求的方式日新月异——从洞穴里的史前壁画到今天的VR头盔,艺术形式的进步永远跟随着科技的进步。


一如文字催生文学、胶片催生电影,上世纪末,随着人类的科技发展,一种融合了视觉、听觉、触觉的新艺术形式出现了。


电子游戏之所以被称为“第九艺术”,也正是因为如此。

这个新生儿注定将比电影更加受欢迎,因为观众不再是坐在座椅上冷眼旁观,而是通过触觉设备加入到电影之中,成为电影的主角。


对于那些像我一样大的80、90后来说,我们的成长就见证了电子游戏产业的从无到有、发展壮大,我们见证了这种艺术形式真正地在普罗大众之间流传开来。


我们是真正玩着游戏长大的一群人。


如果雷神杨永信教授读到这里,估计要摩拳擦掌、蓄力大招,准备电一下我这个执迷不悟、大放厥词的网瘾老少年了。


可就算要被杨教授一套带走,威廉也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其实我们玩游戏的原因很简单:


我们就像是第一次看到裸体雕塑的希腊人、第一次走进漆黑的电影院的美国人一样——我们是“电子游戏”这种最新艺术形式的第一批观众。


而裸体的石头人、伸手不见五指的放映厅、光怪陆离的液晶屏幕,都会让第一次见到的人害怕。所以,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它们都需要一个媒介,来帮助它们慢慢从少数走向多数。


雕塑的媒介是神庙,电影的媒介是电影院。而对于游戏来讲,这个媒介是家庭游戏主机。



但是,2000年光明日报一篇《电子海洛因》的文章,带来了文化部的一纸游戏机禁令。所以在中国,这个媒介的普及,我们比西方晚了十几年。


而晚了十几年的代价,就是当中国人突然面对以电脑和网络为依托,野蛮生长的电子游戏的时候,就像日本武士面对工业革命带来的现代枪炮——上一代缺乏认知,下一代疯狂滥用。


在世纪之交的中国,那时大哥大还不能打王者荣耀,小霸王还是学习机,而家用电脑普及率极低。所以电子游戏的启蒙仪式,大多数中国人是在烟雾缭绕的网吧中完成的。



启蒙过后,由于跟琴棋书画相比,诞生于时代尖端的电子游戏有着异常真实的画面和极为刺激的交互,所以它开始随着互联网和网吧在中国迅速传播——也让中国的小孩子迅速沉迷。


这些中国的孩子们大部分没见过XBOX、PS2、NGC,对游戏的认知还停留在FC时代的《超级玛丽》和《魂斗罗》。有一天,他们突然就在网吧玩到了《梦幻西游》和《魔兽世界》,那情景就好像一个吃糠咽菜好几年的人,突然发现了一家豪华自助餐,2块钱随便吃,他要是能愿意出来就有鬼了。


这些游戏对小孩子致命的吸引力,将涉世未深的他们吸引到鱼龙混杂又无人监管的网吧,导致学校和家庭对他们再无吸引力可言。所以,家长老师们就觉得:是游戏传播了网吧,而不是网吧传播了游戏。只要没有游戏,天下太平。


于是他们对“游戏”二字畏之如虎,一味封锁打压、明令禁止,导致孩子们想玩到游戏的方式就只有继续偷偷跑去网吧。



如此一来二去的恶性循环,其实直到今天依然在上演,只是角色不同罢了——《梦幻西游》、《魔兽世界》换成了《穿越火线》、《王者荣耀》,网吧、游戏房换成了手机、iPad。


十几年来,电子游戏变成了利欲熏心的商人、教子无方的父母、疏于职守的老师们最完美的替罪羊——电子游戏是海洛因,我也没办法啊。


沉迷游戏四个字,变成了无药可救的近义词。这个千古奇冤的骂名,直到两亿中国人都在玩着王者荣耀的今天,竟仍然被人不断提起。


难道现在的家长们真的不能感同身受,其实这样的“沉迷”无可厚非吗?


就像70后沉迷武侠小说、80后沉迷日本漫画一样,每一个小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心中都有一个降妖伏魔、惩奸除恶的英雄梦。



而在游戏世界里,你不必再去崇拜、向往那些盖世的英雄。因为你就是英雄,你可以亲手击败那些让你恨得咬牙切齿的坏蛋。


对于90后来讲,他们也许是代表圣光的骑士、是永不为奴的兽人,起身反抗邪恶的天灾,击败荼毒世间的巫妖王。


而对于那些玩着《王者荣耀》的00后孩子们来讲,他们就是一骑当千的赵云、就是百步穿杨的黄忠。手指轻轻滑动,就可以破阵杀敌、天下无双。



你能怪他们沉迷吗?


《王者荣耀》也好,《穿越火线》也好,这些快餐游戏的设计初衷就是瞄准那些不懂游戏的人,孩子能比企鹅的游戏设计师还聪明吗?


一味的抗拒、声讨、咒骂是没用的。我请全中国的家长们尝试把游戏看作爱好,把《穿越火线》和《王者荣耀》当成敲门砖,把你们的孩子引向更具艺术性、知识性、创造性的好游戏。


你们会发现,游戏是一个多么棒的启蒙工具。



写到这里,我不得不感谢我开明而睿智的父母。在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他们给了我一个加设密码的家用电脑,让我可以在干净卫生的环境里玩游戏的同时又得到了必要的限制和监督。同时他们也鼓励我接触游戏以外的兴趣爱好,并积极参与。


他们的谆谆教导让威廉今天可以用自己做成反例,来说明一个“沉迷游戏”的少年非但没有被游戏摧毁,反而被游戏升华:


大概是10岁的时候,我爸托人在家中电脑里装了一个当时如日中天的游戏《金庸群侠传》——于是我只用了一秒钟就“沉迷”了。



游戏里自由奔放的叙事手法和极为形象的武功招式激起了我对武侠小说的巨大兴趣。于是我一边玩游戏,一边开始如饥似渴地拜读金庸老师的全部著作。


我妈很支持我,经常陪我阅读,给我解释那些我不认识的词。


之后我一发而不可收拾,“金古梁温黄”一部部读过去之后,我发现,我开始“沉迷”读小说。中文的武侠小说读完之后,时值我“沉迷”于龙与地下城规则的美式RPG游戏《冰风谷》和《博德之门》。



于是我便开始去读西方人的“武侠”——同龄人还在看《还珠格格》和《情深深雨濛濛》的时候,我开始“沉迷”《魔戒》、《冰与火之歌》。那一年还没有最强美剧《权力的游戏》,《冰与火之歌》的中文译本很难买,但我老爸还是想办法帮我买到了。


再之后,我又开始读历史题材、侦探题材、科幻题材、悬疑题材的小说。直到17、8岁的某一个午后,我发现,我想当一个作家。


而我有了这个想法后,第一部尝试写的小说,改编自我玩了无数遍、严重“沉迷”的汉堂经典RPG系列《天地劫》。



我的第一个读者,就是我妈。


还有,我小时候不喜欢运动,但因为《实况足球》而“沉迷”看球踢球,时至今日仍是阿森纳的忠实厂工;


我的英语启蒙读物是一款叫《弥赛亚》的英文游戏,之后的人生中,我的英文积累有一半来自我“沉迷”的那些英文游戏,因为不懂那些英文我就没有办法破关;


我因为《文明》系列游戏而“沉迷”历史和地理,历史课是我唯一一门考过全校第一的科目。



同样的例子在威廉的生命里俯拾皆是,不胜枚举。可以说,正是游戏造就了今天的我,一个更好的我,我就是活生生的“游戏鸦片论”反例。


这虽然是一个关于我的故事,但这个故事的主角其实不是我,而是我的父母。


因为长大之后我才知道,在那个盗版还未猖獗的年代,一台电脑和那些动辄7、80元的正版游戏光盘,对于并不富有的我爸我妈来说,意味着什么。


因为长大之后我才知道,为什么班里那么多同学都冒着挨揍的风险也要撒谎、逃课,跑去网吧玩《热血传奇》,而我虽然也去过几次,却提不起多大兴趣——因为我在家里写完作业就能玩,而且我玩的游戏可比《热血传奇》高级多了。


所以,如果没有我爸妈对我“沉迷游戏”的理解、支持,我可能今天就不会在这里写字。是他们的引导,左右了我所接触到的一切;是他们的鼓励,让我的天赋不仅仅停留在兴趣。


在威廉看来,无论是中国的“限制”规则,还是西方的“分级”制度,都不是给孩子们设定的,而是给孩子们的家长设定的。



威廉身边有两个身为人父的朋友,我们称他们为G和C好了。


G也是一个资深玩家,从孩子还未懂事的时候他就给孩子的设备加了家长锁。他的儿子从小就只能玩到他精挑细选的游戏。《王者荣耀》推出后,他儿子全班同学都在玩,但他的儿子的手机卡并没有上网流量,所以他的儿子并不能在学校里发微信或打游戏。


但他会每晚亲自带着老婆儿子玩王者荣耀,排位上分,并不失时机地给儿子讲解游戏里面每一个历史人物的故事。每每看到他朋友圈分享那些寓教于乐的游戏故事,威廉总觉得为人父、为人夫,莫过于此。


而我的另外一个朋友C,倒是乐得将自己的账号和设备都丢给孩子,随便他玩。因为这样小孩子就会一整天都变得安静听话,大人也落得逍遥自在。


简简单单的两个父亲的故事,恶魔全都藏在细节里。


我猜,过度溺爱孩子要什么给什么的、发现孩子打游戏就把孩子胖揍一顿的,这样的父母,在中国也不是少数。所以,才有了“母亲怒摔两部手机,以防女儿玩王者荣耀”“网游害了一个年代的孩子”这样的文章,见诸报端。


无知是愤怒的源头,而愤怒不能解决问题,只会招致更多问题。


小小的游戏不能决定你孩子的未来,父母才能。错不在电脑,不在手机,不在网络,不在游戏,而在父母的教育方式。


我们为什么玩游戏?因为天生好奇的我们人类,这辈子注定要“沉迷”一些事物。


这种沉迷能让一个人攀上巅峰,也能让一个人跌下深渊。而决定我们走向哪条路的明灯,有两个名字:一个叫爸爸,一个叫妈妈。


孩子们不需要《成长守护平台》,也不需要《健康游戏公告》。他们需要的东西再简单不过:


陪伴,理解,沟通。




本答案改编自我的专栏文章:我们为什么玩游戏?致所有用心良苦的父母




2.9更新:感谢大家的肯定和支持,一直觉得这个话题在当今中国算是一大社会难题,身边的很多父母都缺乏对待游戏的正确态度和开放观念,也不懂如何积极地把游戏作为一个强化物引导孩子的成长。希望我码了这么多字,可以给看到的父母们做一个参考。


同时作为一个玩家,我也希望中国的玩家群体终有一天不会被人放在边缘地带冷眼看待,游戏也是艺术,也是文化,值得被公正地审视和对待。


可这样的待遇,光靠对那些不理解游戏的老一辈人们冷嘲热讽、挖苦臆测,是得不来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一样,那些苦于父母反对的孩子们,也请多多努力,去陪伴、去理解、去沟通吧。


但愿我们的儿子,都能在爸爸的陪伴下一起打游戏。




2.17更新:除了一部分不懂游戏的脑残和杠精之外,我非常高兴绝大部分知乎用户都跟威廉抱持着一样的想法和态度,同时也积极地给予我支持和转发。我也会像大家一样,利用自己手上的资源把我这篇回答转出知乎,让更多的家长看到。


这几天忙着过年,抱歉实在没时间一一回复网友的评论,今天最后一更,回复一些主流评论的同时,就当是对我这篇啰啰嗦嗦的长文做个总结,没时间细看的朋友可以直接看这里了:


  1. 所有的艺术都分三六九等,这是事实,游戏也不例外。不信就先去看看《泰坦尼克号》,再去看看《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然后再告诉我艺术到底有没有高低。在我的眼中,免费网游处处都是利用心理学和行为学设计的沉迷陷阱,没有任何具有启发性的内容,只是一遍遍地重复毫无意义的感官刺激;而优质的付费游戏就像是一本好书、一部好电影,是非常好的用于学习、思考、激发兴趣的工具。所以,对于孩子们来说,《穿越火线》就是低级的,《文明6》就是高级的,我坚信不疑。
  2. 说我何不食肉糜的朋友,我想说我不是从小养尊处优的晋惠帝,我的家庭和其他普通家庭的孩子没有两样,只不过我的爸妈并不认为“电脑就是个游戏机,为什么要买?”。至于那些在讨论钱的朋友,要知道STEAM上一个游戏才几十块,去一趟比利时也就几千块,如果连这个钱都没有的话,那这就是一个生育决策问题了。我的个人意见是,对大部分中国父母来说,这件事问题还是出在观念上,不是物质上。
  3. 这篇文章并不是在讨论“从沉迷一个游戏到沉迷一堆游戏”,而是“从沉迷一个爱好到沉迷一堆爱好”。就像我说的,堵不如疏,一个精神生活无比丰富的人,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是不太会一直沉迷同一件事情无法自拔的。如果孩子真的就是除了游戏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爱好,我觉得哪怕能让他喜欢上许许多多不同类型、不同节奏的游戏,也远比被一个劣质网游牢牢捆住强得多。
  4. 至于到底该怎么疏引、怎么管理、怎么激发孩子的兴趣,威廉只能说我不是一个教育家,才学有限,没办法根据极度有限的信息给到你们每一个人因材施教的规划。诚惶诚恐,希望我这一篇关于游戏母题的文章能稍微帮到你们:如何确定自己喜欢的游戏类型?
  5. 我在评论区看到了很多朋友,不幸拥有跟问题中所引用的父亲一样无知无能的父母;但我更多看到的是一些玩着游戏长大的,愿意去陪伴、理解、沟通的父母,和一些将来注定成为优秀父母的年轻人。如果你问我,我从我爸妈的身上学到了什么?我的答案就是——代沟是永远存在的,所以一颗懂得开放和包容的心,还有一颗保持思考和学习的头脑,才是成为一对优秀父母的关键。如果你想要更了解游戏和游戏所代表的精神,欢迎关注我的专栏或公众号【威廉打游戏】。

user avatar   Padmasambhav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好多回答,我只想说,你们对沉迷一无所知。


网游的危害和过去互联网的危害,听音乐的危害,看动画的危害、看小说的危害、玩街机的危害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

过去一切娱乐的设计者,都是一锤子买卖,所有从业者都只有量的要求。以前从来没有一个团队,以“平均在线时长”作为核心KPI。这种沉迷是自然沉迷,有个体随机性。

而游戏沉迷是人造沉迷,每一个细节都基于大数据验证,每一个改动的背后,都是以KPI为导向的精心设计。普遍沉迷就是他们的工作目标。


网游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此,

这个用市面上最高的收入,聚集一帮世界上最聪明的大脑,挖空心思,想出五花八门的正向激励的手段,来增加用户的沉迷时间。

为了保证登陆率,他们会用签到奖励、连续7日登陆奖励等措施,让用户定时打卡。同时还会在设计游戏难度时,加入“难度刚刚好”的梯度成长体系,用户排名机制,荣耀体系来持续的影响用户的思维。即使你被防沉迷体系踢下线,游戏策划也能让你在未来的12个小时之内,思维持续沉浸其中。

是的,这帮人在用他们天才的大脑在和玩家争夺生命的权重。


不要说“我也玩网游,我就过得很好”;

别骗自己了!摸摸自己的良心,你们真的过得好么?

本该用来休息时间,你们在玩游戏;

本该用来陪孩子和家人的时间,你们在玩游戏;

自己买的那本英文书,有多少次拿起来后,是被游戏给打断的?

把游戏和思考游戏的时间抽离出去,有多少人的人生只剩下吃喝拉撒和心不在焉的工作。


成人尚可分个轻重,至少有穷来鞭策你挤出时间来为自己奋斗一下;

可孩子呢?他们对未来一无所知。无论把未来说得多恐怖,也无法抵挡游戏的诱惑。

纵使你是一个具有俞敏洪版说服力的精英家长,你也对抗不了这些天才们精心的设计和公众号政治正确洗脑。“人生不是一场竞赛”“每个人都权做不那么努力的平凡人”“孩纸也是人,他们有权选择自己的人生”。他们会迅速从社交媒体中,找出那些对自己有用的句子,来合理化自己的放纵。

知乎有一个亿的用户,我的关注者和赞数能进前500,我说我有足够的智商不算过分吧?

我参与过游戏剧本的设计,精通营销,能一眼看破游戏成长体系的各种策略,我说我了解游戏的套路不算过分吧?

但我必须专门卖一块手机用来玩游戏,上班的时候把这块手机扔在家里。单纯靠心智,我抵抗不了;我只能用这种物理隔绝的方式来抵抗游戏的诱惑。即使这样我的大部分时间依然消耗在王者大陆。


有些人会说你是你,我是我,自己就能克制住诱惑。

我完全相信他能做到。

2016年,阴阳师团队发了60个月的年终奖。

2017年,王者荣耀团队发了82个月的年终奖。

2018年,吃鸡我们拭目以待。

这些钱难道是用来奖励他们杰出的娱乐精神吗?

不是啊!就是用来奖励他们“成功”的游戏策略的啊。

这些钱背后,就是无数人把生命浪费在几张sr、ssr的卡牌上;无数人把生命浪费在排位、铭文上的奖励啊。

我不是少数派啊。


玩炎龙骑士团,孩子会学会正义、忠诚、博爱、牺牲;

玩仙剑奇侠传,孩子会学会逗乐子、爱情;

看圣斗士能学会永不放弃;

王者大陆的那张地图能让孩子学会什么?

学会团队合作?

别逗了,打开语音全是“沙比”“你是朱么”“草拟吗”。

======


单独回复一下这位同学。

一言不合怪父母,也是公众号带来的金句。

这事儿真的怪不了爹妈。

两个月收入5千1万的父母,有什么能力抵抗一帮年薪百万的天才设计的套路?

这薪资差异带来的人才结构差异是碾压性的。


user avatar   sammy7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就算没有网游,估计这位父亲也会父亲蹦出来写:


《被棋牌毁掉的孩子》

《被麻将毁掉的孩子》

《被早恋毁掉的孩子》

《被打球毁掉的孩子》

《被小说毁掉的孩子》

《被肥皂剧毁掉的孩子》


来,看我用“麻将”改一下原文:

近日,四川省泸县一名17岁少年,因蒙面持刀入室抢劫被判刑四年零十一个月。他持刀抢劫邻居的动机,竟然是为了抢钱玩麻将赌钱。

据媒体报道,涉事少年痴迷于他的麻将“事业”,甚至将麻将置于生命和自由之上。当抓捕他的警察找到他时,他最关心的竟是维护自己的麻将成果——他对警察大吼,“你抓我可以,等我把这局麻将打完!”

再换成早恋

近日,四川省泸县一名17岁少年,因蒙面持刀入室抢劫被判刑四年零十一个月。他持刀抢劫邻居的动机,竟然是为了抢钱跟女生开房。

据媒体报道,涉事少年痴迷于他的(手动和谐)“事业”,甚至将(手动和谐)置于生命和自由之上。当抓捕他的警察在宾馆找到他时,他最关心的竟是维护自己的(手动和谐)成果——他对警察大吼,“你抓我可以,等我把(手动和谐) !”

毫无违和感有没有


这名父亲还真以为只要没有游戏,孩子就能认真去学习啊?

真正出问题的是游戏,还是孩子的自制力和家庭教育,心里没有点B数吗?




补充:应该承认,游戏的吸引力比打牌之类的其他诱惑要强。但注意,就算没有游戏,自制力不够的孩子们也只会转去诱惑稍微低一级的其他消遣时间的事情上去,而不会去选择枯燥的学习。


user avatar   chen-ke-55-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自己孩子高考失利后,

如果孩子玩游戏,那一定是游戏害了他:一个年代的孩子都被毒害了!

如果不玩游戏而追星,那一定是那个明星害了他:娱乐至死无孔不入,救救孩子吧!

如果不玩游戏也不追星就踢踢足球打打篮球:媒体造星何时休!体育明星红过科学家,这个国家还有希望么?

如果不玩游戏也不追星也不爱运动平时就每天死读书:起跑线上的不公平,为何老师从不偏爱我的孩子!

如果不玩游戏也不追星也不爱运动平时就每天死读书老师还特别关注但就是成绩上不去:冷漠的下一代,好成绩孩子的脚下踩着的都是我家孩子的尸骨!

如果不玩游戏也不追星也不爱运动平时就每天死读书老师还特别关注虽然成绩上不去但是全班所有同学都耐心辅导视如兄弟:割裂!同在一个国家为何分数线不同?不要让投胎成为孩子的“天花板”!

如果不玩游戏也不追星也不爱运动平时就每天死读书老师还特别关注虽然成绩上不去但是全班所有同学都耐心辅导视如兄弟而且身在京沪却连400分都考不到:娘希匹!一定是中国的教育体制出了问题!

反正中国这么大,这口锅甩给谁不是甩?


user avatar   lai-fei-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么喜欢二战游戏的话……

我首推钢铁雄心系列。

假如想打海战,我推荐战舰世界,从大和,到大哥,到大猴,到大帝应有尽有。

不推荐碧蓝航线和战舰少女r,叔叔我就是这样穷的。

假如想打陆战,坦克世界还不错,战争雷霆也可以玩玩。

想打空战……战争雷霆倒是有很多飞机,战机世界凉了。


文中这种家长思想很可笑。

就像我手疼,我不去查找病因,却怪手怎么无缘无故捣乱,然后一气之下把手砍了。

再说,文中这个孩子并非一无是处,同龄人中有多少愿意研究历史的?

我就很奇怪你用十年带出来个啥?

假如用这十年好好把兴趣培养一下,靠着自媒体年代难说早就经济独立了。

就这?

就这种憨憨家长还敢出来炫耀?


user avatar   davidt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魔兽在tbc,wlk之后就已经完结”这一观点? 
  如何看待徐州教师夫妇发布的绝笔信?事情真相如何? 
  如何看待游戏《原神》获得 2021 苹果设计奖? 
  上coursera坚持不下去怎么办? 
  打《王者荣耀》被妲己二技能魅惑时你脑子里在想什么? 
  格斗游戏是否可以成为市场新宠? 
  如何评价《小三角大英雄》这款游戏? 
  如何看待朋友圈热转的上海退休教授6000字长文怒怼幼升小“牛蛙战争”? 
  单机游戏的收益肯定比不上网络游戏吗? 
  为什么很少有二战欧洲背景的 FPS 游戏了? 

前一个讨论
中国奢侈品为什么没有走向世界?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有些有思想的男人不怎么看得起女人?





© 2024-05-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