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家长花 900 万买学区房,却遭遇对口学校「登记顺位」一事? 第1页

  

user avatar   chen-wei-y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婚后这两年一直在考虑海淀这边买房子的事儿,1911这个政策确实是很有影响的一个政策,这两年选择买海淀学区房的都是在赌,这些家长就是不能愿赌服输罢了。

这个事儿其实主要是在反映这几年北京开始着手控制的学区房问题。

总结来看就是,不断增长的北京出生人口教育需求,与当前优质教育资源间的矛盾。

一、为什么北京开始出现【登记顺位】政策

可以先看下统计的数据:

能看到北京在06年开始,基本保持着出生人口10%+的增长率直到17年,对应的年份幼升小,小升初都会出现明显的报名人数增加,然而在同时,家长关注的那些优质小学,很难做到每年都提高10%的招生名额。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学的招生排位要求也会越来越多,其实即使没有1911这个政策,不少学校已经在执行根据房本时间来排序入学,比如下图中一些学校,有的甚至需要15年以前的房本登记:

二、为什么是海淀先开始执行这个政策

按前边全市出生人口来看,需要靠顺位入学的事儿,应该是全市问题,为啥先在海淀这么明显的出现。

原因在于海淀是北京的教育大区,家长在无力选择东西城的情况下(东西城大部分都是10W+的均价房价),海淀的整体学校情况在全市性价比最高(海淀好学校的学区在8-12W左右)。海淀相对来说学校更多,选择更多,加上中考锁区,整体教育氛围更强。相关的中考,高考数据很多,我只举一个比较好理解的高考清北的例子:

2019年被“清北”录取人数,全市671人,各个区的情况如下:东城54人,西城179人、海淀366人、丰台27人,朝阳25人、顺义8人,大兴3人,密云3人,通州2人,石景山、昌平、怀柔、延庆各1人。

(注:2019年全北京考生5.9W,东城有5000多人参加高考,西城6000多人,海淀12000多人。对应来算全市1.1%,东城1.1%,西城3.0%,海淀3.0%)

加上所谓“东西城大都权贵子女,很多选择出国”的观念下,北京家长会更希望在海淀让孩子进行考试教育。经常会看到其他区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就选择卖掉其他区房子来海淀置业的情况。

结果就是海淀的生源是最先受到人口影响需要采取一些说法来控制入学。按前边的人口来看,政府在18年肯定早已意识到会出现问题,在没有有力措施在均衡教育资源的情况下,才在当时宣布了1911政策,至于19年没像今年这样全面公开执行,只是因为当时相对还有能力接收入学罢了。

三、未来北京的房价与学区的关系会怎样变化

首先明确一点,北京的房价,是与教育资源高度相关的,其次才是地理位置、交通便捷、新旧品质这些关联。本质还是开头说的教育资源矛盾。

只要教育水平还无法做到相对均衡,希望孩子有好坏境好资源,依然会是家长们追逐的重点。随着【登记顺位】以及后续随机派位的逐步执行,学区房对应的单一学校,就会变成对应好的学区范围。按之前的派位来说,海淀是选择以街道+片区的方式划分了12个学区,原则上会在学区内进行派位,这样的话,片区整体学校都较好的学区就会开始吸收优质生源,即使开始时部分生源“不幸”进了该片区的差小学,也会慢慢提高学校的成绩质量,从而出现整个片区学校都较好的情况。目前来看,符合这个情况的会是中关村学区(片内7个小学,有4-5个都很不错),海淀学区(片内6个小学,有4个不错)。其实,这两个片区,基本已经是海淀内最高的区域了。

四、未来北京的学区房到底是不是还那么值得买

之前学区房的概念,一直是有两个因素作为宣传重点的。一个是北京生源招生优势,重本比例高;二、北京学生学习难度小,容易考高分,买个学区房上好学校,基本稳上重点大学。

典型的例子就是经常看到的:“几年前,北京随便考个四五百分就上重点大学了,外地孩子只能专科。北京的考卷太简单了,外地孩子随便做都能高分。”(发现评论里很多纠结于这句四五百上重点大学的。。。这里写的意思是很多平台和信息里,会有人这么说的流传,而非是我的认知,近二十年的985录取成绩谁都知道怎么查。。。)

讨论这个,还是要回归到人口和教育资源上。

之前北京高考的考生,大都是出生于00年以前,这个时期留京生子的家长,还并非现在这样,大都是本地居民或者工作分配到北京的,当时的教育竞争还不够激烈,出生的孩子之间还没有太大的考学竞争压力(我来自河北,和北京同龄土著朋友沟通中小学,确实他们更轻松自在得多),对应上2000年后教育资源的不断增长以及北京对当地的照顾,确实出现了获取优质教育资源容易的情况。比如上边能看到整个北京市清北比例1.1%的情况(对应河北的清北300人,考生55W,比例0.054%)。比例上看差距很大,然而只这么看是意义不大,因为最后目标都得是考到同场竞技人群的前几百名。

继续说人口情况,从00年后,尤其申奥成功后,随着分配取消,自由择业的开始,越来越多的高收入或者高技能人群,尤其北方地区的优质人群,开始集中向北京流入。这就导致了从那时开始,北京出生人口的父母,开始从各类普通职工逐渐变成了各行业精英(避免被杠,这里需要说明精英的意思是说有能力在北京置业留下,要么家庭条件好,要么自身能力强)。尤其近些年,还能留京并且拿到户口的,实力不足的,即使举全家之力都很难。

从而导致这时开始的教育竞争愈发激烈,各类辅导班随着教育重视情况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贵。北京一些牛校的孩子,很多时候在入学时,基本已经把该学期要学的东西都学完了以能在开始时保住在同龄人中的竞争地位。我亲戚家孩子,即使还是在小学阶段(五一小学,一流二类,还不是一类),已经是每个周六日都有辅导班要上,有的周六是要上到晚上九点。我和目前省会的朋友沟通看,这个竞争力度,北京已经大了太多。

在这样的家长背景,以及学生的竞争情况下,未来北京的高考竞争压力,只会越来越大,而且未来十年,北京的高考考生会从6W逐渐增加到15W。在这样的人群里面考到前几百名才有机会清北,前几千名才能211大学。这就好比要在河北的衡水中学考前几百名,而不用去考虑全省的考生人数。

说了半天考试压力,再来说学区房到底有没有那么大的价值。

总结来说,就是有价值,起码能够熟悉前排同龄人的情况,不过真的没有那么大的作用。

前边就提到了海淀区学生的课外“军备”,现在北京学生的课外课内获取资源非常多,只要所在学校不是太差的环境,孩子如果愿意学习,未来高考起码进入211的机会并不会小多少。

(PS:其实以我目前的看法,未来十几二十年后,很可能会出现和几年前相反的高考移民现象,即有北京考生会在经过了北京中小学的激烈竞争下,跑去外地考学的情况,拭目以待)


user avatar   zhou-ding-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900万,抽出其中的1/3,可以让孩子从国际学校读完中学,到出国读到博士毕业,全程精英教育。作为真正的后浪,完爆国内99%的同龄做题家。

说学区房是投资“保值”的就别自欺欺人了。你就是内卷成性而已。

你就是想让孩子“吃苦、锻炼”,并参加高考而已。并坚定地认为上国际学校、出国都“没出息”,“学不到真本事”,那些素质教育的都是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同时固执地认为竞争越激烈越能培养人,“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啊”,觉得985的含金量远高于什么常青藤联盟。

但是反过来看,花900万买学区房的家长也真的是爱国人士,相当于把自己的财产主动捐献给国家。因为只要政策一变成“顺位登记”,两三百万就立马蒸发了。其贡献比大多数爱国键盘侠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他们都是大东亚经济的大韭,哦不,大救星。


user avatar   fu-lan-ke-y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其实在新闻里已经写得很清楚了[1]

家长在买房的时候,心里是清楚地知道有1911政策的。

但是,因为这个政策在公布的时候没有写具体开始执行的日期,并且在政策公布后的时间里,都没执行过这一政策。

然后,家长又在咨询了中介和论坛上的“资深人士”之后,决定赌一把

总之,促使家长做出买房决策的依据,虽然说了那么多,但实际上就是一条:

这政策虽然是有,但就没见它执行过,所以我今年买了,应该也不会执行。

其余那么多所谓的依据,都是在找更多的认同自己观点的人来加强自己的判断罢了。

最后,招生政策出来,今年开始执行1911政策。

事情到这里,其实就应该结束了,选择下赌注的家长们应该为自己的决策买单,愿赌服输。

但,这件事情的后续却是,不接受这一结果,要求“重新协商一个方案”。

我之前就曾多次写文章说过,大部分人都会天生抱有侥幸心理,还有更多的人是不承认风险溢价的,他们总觉得,赚了就是应该的,赔了就必须要找到人给他们兜底,刚性兑付。

还有很多人在做任何选择的时候,都希望能有个人给他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以自己不能再输了为理由,要别人给自己一个保证,为自己的选择上一个保险。

可实际上,谁又会为你的选择上一个保险呢?

而这个事件的结果,如果变成了,最后学校公布,今年暂不执行1911政策,改为从明年执行呢?

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这一切都是自己英明伟大的决策,自己早就料到会是这样,然后转身就去嘲笑那些因为害怕风险而去买了别的房子的人吧!

没办法,这就是人性。

有些人选择不做某些可以很快带来看得见的利益的事情,是因为知道这其中有风险,不想承担这个风险,所以选择了放弃这个利益,这是很理性的抉择。
但总有一些人去嘲笑这些人傻,有利益都不赚,偏要去赚更难的那个钱,当你提示风险时,他们就会搬出来一大堆哪有那么凑巧就让你碰上了,不能因噎废食之类的理论,然后闷头就去做了,如果做了,没有遭遇风险,就会继续一见到那些没做的人就嘲笑他们。
如果做了,遭遇了风险,就开始整天抱怨,哭天抢地,到处去说这是个吃人的社会,自己遭受了不公的待遇!为什么会是他。
这就是人性的一部分,也是卡卡学和林盛儿学泛滥的原因。




这个事件中我们能学到的经验教训就是,要学会愿赌服输,为自己的决策买单,承认风险的溢价。

如果还有一些经验的话,就是要对自己相信的信息源多加识别和验证,在这个事件中,很多家长做出判断的依据都来自一个叫做“家长帮”的论坛,这个论坛最早是学而思的。

但家长们都觉得,这里面都是学生家长,所以信息十分可靠。

殊不知... ...

这和那些听了所谓的“小道消息”第二天就去买股票被套的故事看起来好像有点相似呢。

参考

  1. ^新闻来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20-06-23/1449334.html

user avatar   pansz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波肯定是星巴克理亏,因为是一元的硬币。

硬币问题似乎是有个上限,说需要支付的金额超过币值乘多少,就可以要求顾客支付更大面额的货币。至于这个 币值乘多少的多少,究竟是 50 还是 100 还是更多,不记得了,这个问题以前可能讨论过,不知道有没有知友存在这方面知识。

星巴克的单人消费大致在50-100元以内,使用 1 元硬币支付的话,大概率不会达到允许拒收的额度,所以这波肯定星巴克理亏。


如果是支付 1 角 的硬币,购买100元的商品(需要一千枚),这个大概会是有相关法规存在的。而且真用一角硬币的情况下,舆论也不会支持顾客了。


user avatar   gunxueq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干货预警】

1.询问自己的真心。不要委曲求全。

尤其是对于首次谈恋爱的女孩子,首先就是要询问自己的真心。考虑清楚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他,再决定要不要同意。这样才是最好地不耽误双方的时间和精力的方法。鸡肋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爱情,宁可不要。还有就是恋爱之后的女生其实很容易心软,发现了双方不合适,也会因为种种原因而着继续在一起,而不是果断决绝。这种斩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对于女孩子的恋爱(尤其是第一次恋爱)来说,既浪费时间,也少有成长。所以,确定他是你倾心的人,然后在一起,不管最终结果怎样,那都是青春里最美好的时光。

2.独立,有自己的生活。

我始终认为独立的女孩最有魅力。男生不是靠追,而是靠吸引。恋爱前如此,恋爱后也如此。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不必要随时缠着对方,黏着对方。想对方的时候打个电话,一起出来吃个饭,一起看个电影;如果对方在忙碌,那也不必特别“作”地缠着他,可以表达思念之情,但是不要过多打扰。掌握一个度,尤为重要。

我对待我男朋友就是,他忙的时候我就少打扰,给他独立的空间。(我不去找他的时候。他反而还经常委屈巴巴撒娇地问我为什么半天不找他,会说他好想我。嘻嘻(♡˙︶˙♡)

3.懂得双向付出,而不是一味地索求。

现在社会,一些女孩习惯性地向男孩索求。从吃饭的埋单到钻戒包包,理所当然地觉得男孩就是要付出时间金钱和精力。这是不对的。毕竟没有人理所当然地应该为另一个人付出,这个价值观你要先摆正。男生可以把你宠成一个小公主,那是他做了他觉得应该做的事情,那是他作为男人的修养。但你不能要求他把你宠上天,这是你的教养。这样的话,日久天长,相信男生会更愿意对你付出,把你当做一个可以共度余生的妻子,而非短暂欢愉的“女朋友”。

如果他请你吃了晚饭,那么电影票的钱是不是就自觉点出了呢。他送你礼物,你也要有回礼的心……相信聪明的女孩应该懂了。

4.偶尔一点女孩的精致小心思

虽然我前面强调了女孩的独立与自重,但是一些女孩的精致小心思还是必不可少。给他一些惊喜,创造新鲜感是必不可少的。

我当时给男朋友送礼物,是送的一本我们的回忆和照片做成的书。

比如下面这种。

男朋友也经常会给我一些惊喜,他认为仪式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他经常会主动要求买情侣装,情侣手链。我们戴过很多情侣手链,比如小狮子手链(他黑的我白的哈哈哈)。

女孩子要有女孩子该有的浪漫。

男生喜欢独特的 能给他带来新鲜感的女孩。


5.肯定对方的价值的同时也不否定自己的价值

先说说肯定对方的价值。男生是需要被肯定的。男生天生享受被仰慕的感觉。所以经常夸一下你的另一半只会让你们的感情升温。

再说说不要否定自己的价值。谈恋爱忌讳把自己想得一文不值。那样的话很容易被心术不正的男孩PUA。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

如果你觉得现在自己的价值还不够,那就努力提升自己,去创造价值。

记住,女人有自己的价值,从来都不是男人的附属品。


user avatar   da-tou-44-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你一句话不说,就消失十天。被辞退,是不需要赔偿的。你请了假,公司不批,你强行休假,公司辞退,是需要赔偿的


user avatar   shirley-12-23-5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些内幕经验,你不如定位于某所专门院校。

然后打出的旗号是,有限招生,我和某位教授很熟。。


user avatar   cao-hao-peng-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些内幕经验,你不如定位于某所专门院校。

然后打出的旗号是,有限招生,我和某位教授很熟。。




  

相关话题

  郑强到底是愤青教授还是自己炒作自己? 
  《银河补习班》为什么有很多人说看哭了,打那么高的分? 
  怎样看待因为高考没考好而自杀的学生? 
  如何看待张雪峰因小孩上学户口问题选择苏州? 
  吉林一高校规定学生7点半必须起床,称「没课也要下床,用制度约束学生作息」,你赞成吗? 
  Quora 上有哪些值得追随的大神? 
  如何自己一个人带孩子? 
  为什么上海满大街都是 24 小时便利店,但是北京却只有很多烟酒专卖小店? 
  国新办发布会称「教育部将全力支持香港学习课程改革」,释放了哪些信号? 
  长大以后,你悟出过哪些不一样的道理? 

前一个讨论
相亲男突然不联系了咋回事?
下一个讨论
本科毕业了,想去澳大利亚读护理,然后移民,可能性大吗?





© 2024-05-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