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在中国,精通英语能给个人带来多少额外的收益? 第1页

     

user avatar   shan-yang-y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有三个关键词:中国,英语,额外。换言之,这种好处不一定很大,但一定是在中国特定环境下因为英语而发生的。

今天我就遇到了一件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恰恰符合这三个条件。

今天从早晨开始我的MacBook笔记本电脑就出现事故,主账户所有程序(包括终端app)全部损坏或者不完整,所有文件都打不开,只有Finder能进去,但进去也没用。

这事听起来似乎不大,但我所有的学术资料都保存在这台笔记本里(当然云盘也有备份),而且里面的软件都是我学术上常用的,重装虽说也不是不可以,但一定会极其耗时耗力。

于是打电话给中国苹果热线,客服大妹子建议我重新启动,安全模式和重装副本,我一一试过之后全部宣告没用。正焦头烂额之时,我偶然间发现自己的副账户可以登陆系统且没有任何程序问题,大妹子遂建议我把主账户文件全部拷贝到副账户,删除主账户,要么就只有抹盘重装一条路了。

我无奈,只得把主账户19个G的文件夹拷贝到副账户,然后发现诸多问题,比如所有软件的授权都要重新输入,让我叫苦不迭。正百般无聊等待拷贝完成时,我突然想到是不是可以试试搜索网络上的解决方案?

我试着谷歌百度中文网络,发展有很多类似的问题,却没有任何靠谱的解决方案——是的,一个都没有。我有些灰心,最后死马当活马医又用英文谷歌搜索,却发现第一条结果就是苹果开发者中心论坛讨论类似问题的帖子,其中一个技术大牛给出了利用终端app删除特定文件的方法,洋洋洒洒写了快一千字。

我按图索骥,中间又有点小问题,不过最终还是找到了大牛提出要删除的那些文件,遂含恨通通扔进垃圾桶,再重启开机,双手合十,进入主账户——奇迹发生了!一切又都恢复原样了!

回头看看,如果我老老实实按照中国客服大妹子的指导操作,则需要承担繁重的重装工作;如果用中国网络搜索解决方案,则毛都找不到一根;当我开始用英语搜索全球互联网时,则五分钟就解决了问题,解救了我重要的学术资料和软件。

一言蔽之,在中国,英语也许无法直接解决我的问题,但它总是能够让我的问题变得可以被解决。


user avatar   yu-jing-yi-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姨夫是原来上海电表厂的班头。当时他们班里有个小工。没事就看英语书自学英语,而其他的小工没事就抽烟打牌踢球,还嘲笑这个小工读英语有什么用,一个电表工人用得到英语么?

后来厂里来了一些英文材料,全厂没一个人看得懂,就这个小工行。厂里一下子轰动了,所有人都对这个小工另眼相待……但觉得他厉害没用,他还是做他的小工,地位并没有改变。

又过了一段时间,政府有个机关缺个翻译,听说这里有个年轻人行,就跑来把他借走了,再也没还回来过。

我姨夫有时会谈到这个小工,说他的名字特别难写。

这个小工叫杨洁篪,上一任的外交部长。


user avatar   ta-er-g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留美十年回国工作五年大外企高管现创业。具体的数字我给不出来,但是在美企里英语的作用太大。举几个例子:

1)销售。不仅仅在我所在的公司,不仅仅在我所在的行业,我看到无数全国销售经理或者总监做到那个位置然后英语不好就天花板了。而能做到那个位置英语又不错的基本都升总经理。原因很简单,总部希望能够知道中国的上层在想什么,而这取决于你说什么和怎么说,有的时候这比你做什么还重要,虽然英语好并不能帮你搞定中国的客户。不过在区域经理和以下,英语的价值有限。

2)市场。基本上从产品专员开始对英语就有需求了,如果想成为产品经理或者市场经理,那么与总部沟通的能力非常重要,不论是从纯粹做事角度还是政治需求角度。与销售部门不同的是,英语好客观上可以帮助你获得资源,领会意图等等。

3)其它部门介于销售和市场之间,基本上底层对英语需求有限,高层对英语需求很高。只要英语不好,一定影响在外企长期职业发展。不知道多少次听HR评价一个人,什么都好就是英语...

改革开放这么多年,英语居然还在享受如此大的溢价,其实挺不可思议的。大家都知道不过是个工具,为什么还如此重要呢?我的理解就是因为绝大多数总部的老外对中国都是一知半解,一年来一两趟。这个时候有个英文好,还能按照老外思维方式沟通的人,比一个据说很有能力,但是说话颠三倒四语病连篇而且说话不那么自信(英语不好的人说英语还表现的很自信的人我几乎没有见过)的人,不知道要可信多少倍。没错儿,就是这样不公平。但是假设让我去埃塞俄比亚管理一个企业,我肯定也喜欢和中文好的当地员工沟通,人之常情。

大企业里,一个人的作用本来就有限,所以能力不总是第一位的;于是上级对下级的评价就往往要基于印象;而总部老外对中国管理层的印象往往来自于大量的邮件,电话会,和少量的面对面;基本上这几个场景的印象建立全都是基于语言的。所以,语言不好,真的不行。

想在外企大发展的话,赶紧学英语吧,投资回报很高的。发现自己痛恨英语?重新思考一下职业发展目标。

~~~~~~~~~~

第一次在知乎上回答问题,居然被点赞,很开心。顺便说说相关的话题。

首先说说自己的成长经历。我本科在清华学电气工程,去美国读三流学校电气硕士后加入一个汽车车灯供应商工作三年,然后去斯坦福读MBA,后来加入一个500强公司美国总部,加州工作两年后被派回到国内工作。所以我考过四级/GRE/托福/TSE/GMAT,工作中英语运用也很多(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而且本来也对英语学习比较感兴趣。

对英语最早产生兴趣是清华的时候,当时我的成绩一塌糊涂,唯一给我一点安慰的就是英语了。后来出国,在学校的时候有个过来人对我们说,你与其去拼命读书提高GPA,还不如多看看电视提高一下英语。他的建议正中我下怀,不是因为他这样说多有道理,而是这个实在符合我的喜好。我是个稀里糊涂学了工科的文科生。

在美国的日子里在英语上的投入是相当大的。刚刚去的时候,平常能听懂不少(课堂上尤其,日常要差一些),但是说的能力几乎为零,典型的哑巴英语。去买东西,去邮局,去银行开户都是折磨。每次试图和美国同学聊天都卡在一半说不出来,发现自己不是思想指导语言而是语言指导思想(我只能捡我会说的思想表达),觉得又尴尬又痛苦。而且自己都觉得自己像个笨蛋,支支吾吾连话都说不清,而且偶尔说出来的话都特别没水平。于是暗自努力要好好学英语。

当时我几乎做到了所有闲暇时间都在学英语。比如在公共汽车上,我会去读“乘客须知”,而且是反复读,去记里边的词组和表达方式(这是十几年前,还没有智能手机APP啥的呢);看电视的时候,我会拼命的模仿里边的说话方式,不论是用词还是语气甚至表情(我最喜欢的sit com是Friends,因为特别好笑又特别好懂,而且几个台一起放,所以时常能够反复看同一集。一集看的多了的时候我就试图和电视对话,A说话的时候,我就看自己能不能把B的台词想出来);即使是广告我也认真的听认真的看,特别是把字幕打开之后,发现原来许多听不懂的词不是不知道那个词,而是那个词在一句话里发音发生了巨大改变;和老外交流的时候,听到不明白的词就问,然后就在脑子里拼命重复,然后就试图找个机会用一下,哪怕驴唇不对马嘴。没错儿,听上去有点走火入魔,但是当时真的是这样的。说到原因,有可能是那种对不安全感的补偿吧。一个人在国外,经济形势又不好,而且又觉得自己不够优秀,所以就拼命学点什么。

对了,这里边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认识的一对儿非常和蔼可亲的美国夫妇。他们是虔诚的基督徒,每个周日都带我去教堂(因为有一次我聊天的时候顺嘴说很好奇基督教是怎样的),然后一起午餐。因为他们特别特别的温柔和宽厚,所以跟他们在一起我很放松。于是,我就敢张嘴。成年人学英语口语最大的障碍应该就是不敢。特别怕被别人笑话,怕被别人嫌弃,怕被别人误解。有的时候对方可能只是因为没有听懂而皱一下眉头,但是我们可能已经觉得对方在嫌弃自己英语不好;有的人说话可能只是快一点声音大一点,而我们就会认为对方在不耐烦。久而久之就逃避张嘴的机会,问题是越逃避口语就越差,恶性循环。我认识很多去美国十几年口语和出国的时候没有本质差别的人,大概都是这种情形。

扯远了,回到这对儿美国夫妇。因为他们,我每周都有一个4小时的纯粹英语时间,听上去不多,但是两年下来对我帮助很大。纯粹的英语思考和表达4个小时是非常累的一件事儿,我清楚的记得每次我从教堂回来都有些头疼,需要睡一下午。

到了去美国的第三年,我的英语听力问题已经不大,平常基本上95%以上都没有任何问题,不过看电影还是有些吃力,特别是类似The Lord of the Rings/Harry Potter之类又有口音,又有奇怪词汇的影片。口语属于能够应付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但是出现突发情况的时候还是会有些慌张,词不达意。不过这个时候的我已经完全用英文思维了,基本上脑子里不太需要翻译。

今天先说这么多,剩下的经历如果大家还想看我就下次写。总而言之我想说,英文学习没有捷径。就是时间堆出来的。我自己有个理论,一个单词看10遍就会听了,听10遍就会说了,说10遍就变成自己的了。如果说有捷径的话,那就是重复。重复重复再重复。让脑子从“软处理”语言变为“硬处理”。让说话成为直觉而不是思考。尽量模仿母语的状态。

~~~~~~~~~~

继续收到大家的鼓励,真开心。越来越发现自己很需要外界肯定;-)

我在第三年的时候找到了一份在印第安纳小镇上的工作。真的是小镇,只有18,000人;华人人口不超过10个,一多半都在中餐馆打工,而且是黑着的(没身份)。我的工作是Systems Engineer,但是具体职能有点像一个项目经理,有大量的协调工作。公司本身也比较奇葩,是一个德国公司(Osram,对,就是欧司朗)在美国的分公司(Osram Sylvania)和一个法国公司(Valeo,对,就是法雷奥)的合资公司(Valeo Sylvania)。两边的母公司都很大,这家合资公司不大,不过在汽车车灯领域也算前几名吧。总而言之在公司里和小镇上都没有什么中国人,事实上连非美国白人都少。

这份工作对于我一开始而言是很大的挑战。一个二十多岁的外国人对行业又不熟悉(刚刚进入汽车行业),语言又不利索,居然要做跨部门协调工作;有的时候还要跟市场部门一起去见客户,有的时候还要和类似GM这种超级客户的工程部门打交道;这一切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需要用半生不熟的非母语应对的人来说很难。比如开会,我主持会议的时候,作为会议发起者我要确保会议进程,自己说话都有问题,怎么影响别人?比如电话会,英语不好的时候任何干扰都会造成很大影响,哪怕是电话导致的杂音或者两个人同时说话。还有就是和客户发生争执的时候,又要保护自己,又要保护公司,又不能得罪客户,这当中的分寸怎么拿捏?我一贯自认为能说会道,可是在这些最需要语言艺术的地方我往往束手无策,事实上也因为这个闹过一些误会甚至得罪过一些人。

好处就是,生活所迫,导致英文对我越来越重要,所以我不得不继续努力。我认识一些留学生在找到工作后,生活逐渐趋于稳定,就越来越只和中国人打交道(在大城市是很容易做到的),所以英语提高明显变慢。而我的情况是:1)工作是千辛万苦找到的,非常珍惜,不敢出差错;2)工作性质本身导致需要大量说英文,而且是非技术英文;3)周围根本没有什么中国人,所以也没有机会大量说中文。英文有句话:Necessity is the mother of invention,我觉得显然不止是invention,学习语言的最大动力莫过于生活压力(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所以我继续保持了大量的时间都在学习英文。这种学习不是典型意义上的背单词或者学语法,而是像一个海绵一样吸取我周边所有的英文的养分。

比如为了快速熟悉汽车行业,我订阅了两本汽车杂志Car and Driver和Motor Trend,里边的每一个字,包括广告我都是认认真真读完。一方面提高了英语,另外一方面对汽车有了很多认识,当时几乎做到了市面上所有的车我只要看一个局部就能认出来,而且可以给出报价,马力,油耗,百公里加速等等指标。比如为了提高自己的商务英语和business savvy,我订了Fortune、BusinessWeek,还有Forbes。也是努力做到每篇文章都看,但是这个难度高很多,当时还是很吃力的。不过从一开始读得云里雾里,到后来逐渐有感觉,到后来非常喜欢(到最后开始瞧不上,这是后话)。

语言学习对我来说是这样的:不能带着太短期的目的去学。比如读杂志,读个一期两期对英语几乎没有任何帮助,就更谈不上在工作中运用了。但是读的多了,真的会有方方面面的改变。比如单词,有些单词不认识,反复出现几遍基本就猜出什么意思。而且这样学会的单词是把语境和用法一起学来的,反而特别地道。这里多说两句,用中英对照的方式背单词我其实不太认同。因为这是逼着自己用中文思维,而只要我们在用中文思维,说出来的就不可能是地道的英语。何况很多时候对照的中文要么不完全,要么不准确,因为大家都知道语言是不能完全精准翻译的。

索性另外再提一下猜的能力。我觉得学习语言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猜。我小学三年级第一次读小说(好像是“白发魔女传”),感觉好多生字,但是因为懒也就没有查字典,囫囵吞枣的就那么读。然后发现也能看懂,于是就爱上读书。我有个朋友说她小时候读书有强迫症,看到生字不查出来心里难受。导致的结果是读书速度奇慢,然后就不太喜欢读书,因为太费劲了,感受不到乐趣。其实读英文也是一样,一开始肯定有大量生词,而且不明白意思肯定非常别扭,本来已经稀里糊涂了。但是关键就在这里。其实“猜”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培养兴趣,更重要的是“猜”可以培养语感。真正的语言不是割裂开来的,不是简单的1+1=2,不是逻辑的堆砌。真正的语言是有节奏的,有韵律的,有艺术的,有流动的,也有不合理,也有混乱的,还有冗余的,还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如果必须知道每一个词的含义才能理解一段话,那就有点像吃鱼香肉丝的时候必须要把猪肉和胡萝卜和酱油和糖和所有调料配料分开来一个一个吃才能体会那个味道。其实不但没有体会,反而丢失了一些东西。能够认识每一个单词固然好,但是猜的能力让我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这里再扯另外一个概念,就是读英文的速度。读非母语的速度大概是母语速度的三五分之一甚至更低不夸张对吧?而且读母语的时候,有的时候真的可以一目十行也能读个大概。而英语就不行,为什么呢?因为读母语的时候,我们看的是“语群”,而读外语的时候我们看的是单词。一个语群往往由几个单词构成,当我们阅读单位是语群而不是单个单词的时候,速度自然可以提高几倍。而且意思不会损失太多。为什么?因为过度的看单词的时候,有些时候获得的信息是噪音,而不是信号。读语群有点点像一个过滤器,虽然严格上来讲有些失真,但是意思其实并不打折扣。当然,并不是所有类型的文章都适合于这种阅读方式(比如在遣词造句上很讲究的诗歌散文或者需要语言精准的理论性很强的论文)。当我们能够跳过一些单词仍然不影响对整体意思的理解的时候,其实我们就是在依赖语群。

我们常说要培养语感。什么是语感?我觉得阅读时候“猜”的能力,“跳”的能力,就是典型的语感的体现。有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迅速获得?我觉得没有。还是那句话,第一重复的次数要够;第二,还不能是简单的重复,要思考的重复,不断总结,不断记忆,不断模仿,不断尝试。

~~~~~~~~~~

继续码字。发现比原计划长了很多,自己真是够能说的。

在工作岗位上的几年,对我英语帮助很大。不过我的英文又上了一个台阶,是在考GMAT之后。出国前觉得GRE之类考试和英语水平没有直接关联,因为有GRE2300多口语一塌糊涂的(那个时候满分2400),然后我推断GMAT也一样。真正学进去之后发现,其实GMAT所要求的英语是更高级的英语。我当年参加的GMAT分成四个部分(现在是什么样的我不了解):数学、逻辑、阅读、写作。数学对中国人来讲过于容易(大概初中级别),逻辑部分考察的一个是理解能力,在一个就是逻辑分析能力,其实这对一个打算从事business的人确实很重要;阅读部分除了常规的单词和语法,更关键的是在考量一个人运用proper English的能力。其实即使有些美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英语也是会有些微语病的,而这里考量的能力就是说话的严谨和干净。我认认真真的复习了8个月,到最后发现还是学习Official Guide最有用,因为它最权威。把Official Guide翻来倒去看了几遍几乎背下来之后,做模拟的时候发现自己总在770到790分(满分800),于是就去考试,真的考了770。然后几乎没怎么准备去考托福,考了297(满分300)。对GMAT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我以前在ChaseDream上写的东西:

GMAT 770的一点经验“综合篇” GMAT 770的一点经验“各个击破篇”

在那8个月里,每一个平日的晚上和整个周末,我都在备考;一开始模拟只能考500多分,很沮丧;无数次心烦意乱想要放弃;时常问自己有没有必要这样折磨自己,平常工作业余时间学习,一点休息和娱乐都没有。但是每次我都坚持下来了。支撑我的只有一个信念:我不想在那个印第安纳的小镇上度过余生。

在美国小镇上的生活可以非常安逸。工程师的工资足够买house、买车、生小孩、养狗、每年出国度假……医疗和养老也不需要太操心,基本上就是一个典型的殷实的中产阶级的生活。但是那不是我要的生活。

在20英里外另一个小镇上有个大企业(Cummins,康明斯,生产柴油发动机),那里有两百多华人,基本都是在这家企业做事或者这家企业的供应商。那里的标配是男的做工程师,女的做会计,一个大房子,一个丰田或本田的Minivan加一个凯美瑞或者雅阁,再加两个孩子一条狗,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接过来帮忙照看……周末的时候去大城市shopping,大家聚一聚,打球吃饭。很稳定很安逸,以至于我能够清楚的看到自己十年二十年之后的样子。而这对于我来说太没劲了。

怎样才算有劲呢?我很想回国,但是看看自己,根本没有什么一技之长,回国也不值钱。我不想做工程,想要做管理,可是在美国转行几乎不大可能。左思右想,只有一条出路,就是读MBA。一个好学校的MBA可以成为我的踏板,某种意义上让我重新开始。研究了MBA申请,发现自己身上乏善可陈,所有只好憋足劲考个高分,算聊胜于无吧。最终GMAT分数在我申请成功里边占了多少因素我不确定,但是我的过去我改变不了,我也只好考个高分证明一下自己的意愿了。

英语学到这个时候(出国六年),基本上听说读写都没有什么大问题了。当然还是和话题相关,遇到我从来没有谈过的话题还是会吃力。我认为最好的语言学习方式是和小孩一样的方式:模仿。我们想想小孩是怎么学语言的:基本上完全就是模仿。一开始连意思都不明白完全模仿声音,到后来逐渐可以模仿单词甚至语句。小孩学习说话是不背单词也不记语法的。再想想我们说母语的时候是怎样说的?其实是脑子里有一个大概的意思,然后嘴巴自然组织合适的词汇去把那个意思表达出来。这个当中的过程是非常动态非常顺滑的。而我们成年之后学习语言的方式是把语言分割成一块一块,单词,短语,句式,语法等等等等。然后试图用搭积木的方式拼凑起来。但是语言里很多地方没有严密逻辑,更多的是约定俗成;很多时候语言追求的不是语法上的正确而是情感感受味道的传递。用搭积木的方式最容易说Chinglish,因为不知道如何搭,于是只好按照母语的方式翻译一下。

我从小生长在双语环境(父母之间说蒙语,和我说汉语),所以蒙语我能听懂一些。会说的不多,但是偶尔说的一两句都是地道的蒙语。原因:我从来没有接收过正规蒙文教育,所以学会的任何一个单词和句式,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真实的场景下学会的,那么我用的时候自然会在正确的场合用正确的方式用出来。事实上,因为我没有接受过蒙文教育,即使我想用不正确的方式用,我都做不到。有朋友在评论中问,自己已经习惯于查字典形成路径依赖怎么破,我的建议:把自己从人造的环境中剥离,回到天然的语言环境中去,看原文电视,听原文广播,读原文著作,和母语者交谈。想想看一个外语国家出生的婴儿的环境是什么样的,我们就要模仿那种环境。这种学习方式并不省力,也不快捷,事实上开始的时候多半更慢;对付考试这种方式尤其不好(我在中学的时候就很明显);但是只有这样才能学会地道的语言。

~~~~~~~~~~

居然还没有写完。也谢谢大家一直的鼓励。

我看到过一种说法,说双语环境成长的小孩对语言的敏感度会高一些,说是因为脑细胞之间的关联会有所不同。我的理解就是这样的小孩可能从小就明白一个东西可能会有两种说法;所以长大了接触第三种说法的时候,也许相对就会比较适应。不过凡事有利就有弊,这样的小孩比较容易两种语

言都没有单语小孩学得好。这也是公平的。


我的英语的第二次突飞猛进是在斯坦福读MBA的时候。去Stanford之前,我对于商务的接触基本限于电视上听到的和杂志上读到的。猛然之间进了学校,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一起学习即使用母语也没那么简单的课程,马上对英文的要求又提高了一个台阶。

1)听/说。课堂上的节奏很快,同学们一个比一个聪明(录取率一直都在十五分之一上下,同学里各种奇人怪才)。有很多课是要求课堂回答问题的表现的。首先在听到问题之后组织好语言,光是举手但是说话没有point肯定不行;然后动作还得快,否则老师早叫了别人了。关键除了上课还有大量的其它活动,听名人讲座,和老外mingle,与未来招聘公司social,等等等等……听着各式各样的口音,说着各种各样的话题。

2)读。每学期平均四门课,每门课每周都有1-2个case,就是10-20的A4纸,大段大段的描述一个公司一个市场一个情况,然后结合课上学习的内容去理解和分析。除此而外还有课本要看,基本平均每周需要看一百页以上。不但要读懂,还要快!谁也不想把两年花在读case上啊

3)写。基本上每门课程都要写report,或者直接期末考试就是大paper。对写要求最高的一门课程叫Interpersonal Dynamics(人际动力学)。学校网站链接:

Interpersonal Dynamics

。这门课是Stanford B School最有特色的课程的课程,没有之一。课程的形式是把大家12个人分成一组,老师给提供一些基本理论框架和指导,然后大量的时间都在T-Group中完成。这个当中全靠大家自己指引学习的方向。学习的方法就是互相提供反馈,表达感受。听上去很奇怪吧?真的是很奇怪,但是这样一门课彻底的改变了我很多对于人际关系的看法和做法(具体细节可以参加我的个人公号Ta_Ergai,菜单里选择“人与人/人际关系”)。关键是这门课的家庭作业是每周写几千字的日记,分析总结自己一周来的所思所想。这里边谈的全都是自己深层次的感受认知,最细腻和敏感的那种,用中文写都吃力,也不知道自己用英文是怎么拽出来的。

厚着脸皮,硬着头皮两年就这样走过了。这个时候的英语的水平是,很多次被美国人以为是ABC。回头看一下,每次英语大幅度提高就是两个因素:1)现实需求,2)大量时间。从刚刚来美国需要活下去,到刚刚工作的不适应,到准备GMAT,到读MBA……而我回国后身边很多同事朋友信誓旦旦要学英语(前文提到过在外企中学英语的意义,其实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真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下来的,一只手可以数过来,连10%都没有。因为首先现实需求没有那么残酷,英语不好也能活;其次,时间没有花进去,所以多背了两个单词多看了两集美剧感觉根本没用。

所以对于所有想提高英语的同学,我给大家的建议是,在人云亦云的决定提高英语之前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你真的真的需要提高英语吗?你真的没有比学习英语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方式了吗?你真的想提高英语吗?你打算付出多少代价?你打算坚持多久?你打算在你其它事情都已经忙不过来的时候还在练英语吗?你打算在你坚持了好久似乎也没什么进步之后还坚持吗?

如果没有想清楚,就索性放弃吧。人生苦短,英语只是我们可以做的一万件事情当中的一件,不要再浪费时间了。我每次看到对学英语信誓旦旦,但是又没有投入,然后每次提到这个话题都充满负罪感的人都替他们惋惜;本来是件好事,结果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学英语这个念头,除了然他们难受,一点意义都没有。如果你是这样的状态,为什么不放弃呢?英语不好而成功的人太多了,为什么非要英语好?人最糟糕的状态,莫过于做着A看B。没有付出的决心,就索性不要思考这件事。

想清楚这几个问题,还是想学,那就一头扎进去,别犹豫。有人说,对于想跑步锻炼的人来说,当你穿上跑鞋的时候,你已经打败了90%的人。对于英语,当你每天晚上花一个小时学英语的时候,在这个赛道上,你已经领先90%的人。把时间花进去,学会享受这个过程,而不是成天想着结果,在不知不觉中,你的英语就会越来越好。直到有一天,在工作中,在生活中,你的英语给你带来了想不到的收获。

下边是我在斯坦福时的一些照片,看着这些照片思绪又回到那两年,真的是快乐的两年。照片里的人,现在仍然是要好的朋友。对于在思考读MBA这件事的同学,我还是鼓励大家出来看看。学到一些东西,认识一些人,打开视角,真的挺好的。

我和斯坦福的中国同学在阿拉斯加。

下四十五度自拍。


和日本同学在毕业典礼上(纯友谊,谢谢)。


和本科生一起毕业典礼,好多人啊。

那天的Keynote Speaker是Oprah Winfrey(著名女主持人,Talk Show host)。她说了许多,我就记得一句:当我面对巨大的困难的时候,我就默默告诉自己,This is another fucking learning moment (又是一个特么学习的机会).

(被很多知友问到个人成长经历,感兴趣的可以看这个:

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 塔尔盖的回答

~~~~~~~~~~

下边是我个人的公众号(Ta_Ergai),记录了我关于创业、职业、读书、和英语的一些思考,欢迎大家关注。

谢谢大家!


user avatar   lu-luc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是的。。我就是人肉例子。

首先外企在招人的时候,因为没有办法的原因,必须有一定的语言要求。因此上,不得不对于技术能力的要求就没有那么苛刻了。

也就是说,如果你英语流利。即使你的技术能力比另外一个求职者差一点。但是获得Offer的往往是你。当然差太多也不行。

我面试的时候,领导看了看我的简历和雅思分数。就直接招了。

而我入职以后,公司虽然还在招人,结果经常是技术面过了,面试官一说英语,应聘者自己就先急了。面试官也只能终止面试。

入职之前,国内小型互联网私企,996福报。天天吃加班零食。每天昏头转向。入职外企以后,上下班有班车,上下班路上分别多睡一个小时。955。工资


user avatar   you-lin-you-k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文章首发于友邻通鉴(ID:youlinpedia)


谢邀。最近总有人问,英语好给了你多大的额外收益。妙光法师的经历应该算一个好答案吧。


近几年,寺庙招聘要求英语过六级已不罕见;在北京龙泉寺的出家人里,也隐藏着不少北大清华的大牛。这年头,僧侣懂英文,应该也不太惊讶吧。


但不看这位女僧人的口译,你不会知道,玄之又玄的佛学,能被翻译得多么清晰易懂,而且信达雅。


https://www.zhihu.com/video/977677583676104704


讲座者,是大名鼎鼎的佛光山星云大师,他身后瘦削的女翻译,是他的首席翻译妙光法师。



她语音正宗,翻译精准易懂,佛学典故信手拈来,而且全程不记笔记,让人拜服。


被问为什么英语这么好,妙光法师每次都谦虚地说:我在国外生活长大。但其实最开始,她是个英语倒数第一的孩子。



妙光法师出生在台湾的富裕家庭,12岁移民澳洲。那时,她英语零基础,性格内向,常受欺负。她说:100分满分的英文课,她只能考3分半。


这段时间,她母亲常去澳洲的佛光山道场散心,让妙光接触到了一些基础的佛法。


她看到一本佛学书上说“要争气,不要生气”,与其与人争吵,不如改变自己。于是,她每天英文字典不离手,下课后专门听人聊天,看电视学习英文表达,每天不停吸收。


但她英语突飞猛进,是在开始接触“佛学英文”的时候。


高中时,她去澳洲的南天寺参加夏令营活动,由于其他同学都不懂中文,她被叫去做翻译。其实,当时她翻译得并不好,但南天寺法师告诉她:“你刚刚翻译的很好哦。”后来妙光回忆说,这对她产生了很正面的影响。


后来,只要不上课,她就会去寺庙做义工,翻译佛学册子,也担任口译,英语进步很快。她高二时,她已经是班上第一名了。


有一年,星云大师来澳洲讲经,南天寺特别推荐了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妙光担任翻译,因为她英语“比本地人还好”


星云大师回忆说:“当时我们没有太多交流。但几个月后我再回南天寺,听说六个人要跟我出家,其中一位便是这位话不多,个性内向的青年——妙光。”



从2000年起,妙光就成了星云大师的随行翻译。星云大师一直致力于向世界各国传播佛教,他多次派弟子到国外留学,有计划地在培养语言人才,加强佛教与当地的交流。


他还主张佛教各派融合,甚至不同宗教间的融合。这些都给妙光同星云大师走南闯北的机会,让妙光英语的掌握日渐精进。


长期伴随大师身旁,妙光对佛学的领悟更加深刻。她除了是星云大师的首席翻译外,还是佛光山禅修营的负责人、南华大学宗教所助理教授,以及《佛光大辞典》英译总召集人。


此外,星云大师还让她独自去欧美国家做讲座,用英文宣扬佛教。


这些重复,都让她能够正确地用外语引述佛学经典段落,或说出经典的名字,让佛教在中英两种语言之间自由切换。


曾经有美国的大学教授听了妙光的翻译,允诺只需要译作,就愿意给她颁发博士学位。



星云大师说:“我不会英文,但凡是听过她翻译的人,都赞不绝口,表示我说话的内容,经过她翻译的英文,非常清楚易懂,措辞准确,声音优美,说话抑扬顿挫,就像唱歌一样,具备翻译该有的信、达、雅。


除了英文好,内敛、睿智的气质让她多了许多迷弟迷妹,成为了听星云大师讲座之外的另一道看点。一些去佛光山参加过禅修营的人说,我们看到她,都叫她“女神!女神!”


本文作者:张乎安 胡佳迪


user avatar   ma-qian-zu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

@独鱼仅一

朋友说杨洁篪的青年时代,我也讲一段家庭往事。

我妈妈是70年代初师范生,毕业后分到山区教小学。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中学外语教学全面转向英语,但英文教师严重不足,需要紧急培训一批。于是她被重新抽调回师范补习英语,毕业后到中学工作,几年后和我父亲结婚。

必须承认,师范速成班的水平不算高,甚至有一定副作用。我现在一开口说英语别人就笑,就和我母亲“梁后”(她执教的山区土名)味道的英文发音有关。但无论如何,懂了就比不懂强,和一无所知更是天壤之别。耳濡目染之下,我父亲也了解一点英文基本知识,最起码不会对外文资料有天书一样的敬畏感。


我父亲是老高中生,读书期间始终是全校第一。70年代招工到矿山,做最累的井下工种,辛苦但收入不低,每月有70多元工资。当时我姑姑叔叔们都未成年,都在农村读书,我父亲作为长兄,很自豪能挣钱供弟妹读书。1977年恢复高考,有同学拉他去考试,他考虑再三,放不下这每月70多元的薪水,还是回去下井挖矿。80年代初,因为懂一点机械技术(之前在农村开过拖拉机,会修柴油机),他被派去管汽车备件(矿山是无轨巷道掘进,井下运输主要靠重型卡车)。

出入重型卡车的675井口,父亲上班必经之路

1983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成立,作为部级单位,一批不错的大学被划拨到系统内管理。为了充实干部队伍,总公司允许系统内年轻干部参加考试读大学——注意报考前提是干部不是工人,我爸还是没资格报考。大概1984年,我爸到省冶金厅去参加供销会,领取配件指标。他到会场的时候,正好碰到一个干部走进来大声问:

“谁懂外语?”

没人接茬,于是他继续问:

“外商马上就到,谁懂英文?把这个抄到黑板上!”

上百个备件管理员面面相觑。

我爸挤上去看了看,搞清了问题所在——在场的人都不懂英语,而且都被“外事工作”的名头震住了。作为英语教师的丈夫,他虽然不认识单词,但至少知道英文字母和汉语拼音几乎是一回事。现在领导仅仅要求把英文材料抄到黑板上,不翻译也不需要发音,父亲自忖可以胜任,于是越众而出:

“让我试试!”

我猜那天有很多人后悔没能做出及时反应,因为这个干部是刚上任的厅长。但机会从来不等人,我爸拿起文稿就走,在上百人围观下,对着手里的材料“画”英文。他平时汉字就写得漂亮,字母也尽量仿照文件写出了标准印刷体,领导看了很满意,后面的外事活动毫无纰漏。事后厅长想起“懂外语”的年轻人,一高兴就给矿山发了调令,要我爸去冶金厅工作。

矿长接到调令莫名其妙,调查一番后得出结论:人才不能放走。但他也不想因此激起下属的怨气,转手就给我爸提干,给了副科长的职位。干部身份意味着系统内大学报考资格,下一次考试,他恢复了高中状态,考了第一名,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年我4岁,他入学比中学同学差不多晚了10年。毕业后我爸回到矿山任科长,之后是运输处处长、矿长助理、副矿长……40多岁又考下注册会计师,被派到某合资企业当中方代表。我家搬离矿区之后,我一个电信系统的同学到矿山去装电话,回来和我说:“你爸是矿工聊天时的传奇人物”。

貌似有点离题,但我想说……其实娶(嫁)一个懂外语的人也很有帮助。


相关回答:

有一个睿智且有长远眼光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体验? - 马前卒的回答

让孩子背诵他们根本不懂的古诗词、古文有什么意义? - 马前卒的回答

曾经学物理竞赛的现在都过得如何呢? - 马前卒的回答

80、90 年代的青少年放假是怎样娱乐的? - 马前卒的回答

user avatar   kilajob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学文的,魔都垫底的本科,机缘巧合入了IT业。

毕业第一家公司没啥英语要求,当程序猿,给开了3400。

三个月我跳槽了。

新公司老大是个老外,对工作经验不做要求,专业不做要求,英语好就行,Global团队,起薪7K9。

---------------------------------------------------------------------------------------------------------------------------------
-----------
然后,我已经工作好几年了,从我个人角度出发认为,

1. 四六级是虚的,没必要刷多高分。这玩意儿也就毕业可能有那么一丁点儿用,第二份工作就没人看了。试想下你找工作会在简历上写自己高考多少分吗?道理是一样的。当然你没有不行,太低也不行。水平不错至少得5开头吧。你说你英文很好四六级五百分没有这也太假了。

2. 英语的溢价是体现在你用的上面,而不是证书的堆砌。英文好不好,拉出来溜溜就知道了。真当HR和老板傻啊,职位真英语要求高就直接英文老外面了,你六级700分不会讲又有屁用。有的人证书一大堆,让他自己开口介绍都介绍不清楚,更别谈交流了,这其中不乏很多硕士留学生,证书就是应届生的敲门砖,含金量高的要有,高分不是重点。

3. 单单你英语好没用,一点溢价都没,要当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你单纯只会coding,市场上一堆堆人可供公司选择,你优势在哪?英文好+会编程,市场上立马刷掉一大批人,你的议价能力立刻上去了。其他也是同样道理,你单会做平面设计没用,你外文好还会做设计甚至会写代码,毕业起步五位数是至少的。学校不好怎么办?英语补足啊,真的看过太多名牌大学的人,英语说的和屎一样,这都是机遇啊。

4. 少刷知乎多去学英语,知乎蹲坑的时候刷刷还行,千万不要花大把时间来刷这,这里和以前的天涯豆瓣有什么区别?你以为上知乎能学到很多吗?醒醒吧,这里也就兜个机灵看个段子的地方。现在不学等你毕业以后就真没多少时间学习了,趁自己还在读大学,学学对自己有用的,想想以后要干什么,一步一个脚印来。

5. 把英语当工具,不要当成一个科目。英语让你了解更大的世界,更多的知识,更不一样的朋友。当你真正把英语当成一个工具时,你的溢价自然就上来了。
---------------------------------------------------------------------------------------------------------------------------------
-----------
各位看客不用看到这篇文章像打了鸡血一样。想要学好英文是很苦很累很花时间的,有相同经历的会认同我说的,这不是文章底下留个言就能解决的问题。一万个人说学英语,真正能坚持大学四年好好学会用英语的能有1个就不错了,出了大学就哭吧,不会像大学那样有时间和精力去学的。

其实懂的自然懂,也不用看我这老人在这发牢骚。本人一介屁民不求涨粉出名气,每个人的路都要自己去试着走,所以也别问我方法啥的,不敢充当人生导师,这也不是成功鸡汤,上面牢骚一堆其实就2点:当复合型人才和大学学会用英文。

最后说几个比较有用的英文证书。有用不是因为他多能装逼,主要是是你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确确实实能提升你英文综合水平的。托福雅思GRE,中高口BEC,四六级,效果由大到小(不是我黑,四六级真没啥用)。
--------------------------------------------------------------------------------------------------------------------------------------------
IT又不是只有码农,眼光都不要这么窄好么。。。请不要把关注点放这上面,这又不是重点,也不只有IT钱多啊,都说了关键是复合型人才,我老婆在外企做设计毕业钱比我还多呢。

测试,BA,维护,支持,DBA,ERP咨询不都属于IT的,又不是每个职位都要你coding。
--------------------------------------------------------------------------------------------------------------------------------------------
看来知乎现在大部分还是在校大学生啊,大部分人其实缺的听和说,所以托福雅思是最好的,GRE&GMAT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单词量。但TI考一次要1400大洋也确实贵,退而求其次还是中高口BEC吧,考试便宜,对口语和听力也有锻炼,虽然内容太刻板,没啥用处,考的内容你一辈子也不会再说第二遍了,但重要的是练你敢说的胆子。你说英文和听英文的时候脑子里还要先翻一遍中文吗?是的话那肯定不行,欠缺火候啊。再重申一遍,每个个体不同,英语学习方法要自己去找,每个人的成功经历不能复制。
--------------------------------------------------------------------------------------------------------------------------------------------
随言几句来了这么多赞同真让人陶醉。。。。。。我这回答不严谨,想到哪写到哪得,抠字眼挑错没意思。
TIG涨价了我倒不知道。虽然贵,但你不下血本你会认真对待吗?四六级考一次25还是50来着?还有人报名好最后忘记去考呢,为什么?还不是因为便宜,没就没了,下次继续。你托福雅思花了2000块你敢忘记么?
另,GRE和GMAT对锻炼阅读理解能力真的好。他们的文章结构紧密,逻辑严谨,对锻炼英文逻辑水平深有帮助,以后工作写邮件大有益处。
另2,你要鄙视一门考试得先自己考得好才行,别听很多人说四六级没用,人家也许都裸考五百多以上,人家当然有鄙视的资本。不要一上来就和不在一个世界的人比,先和人家进一个世界了,再去考虑单挑。
上面说了这么多不是说英语多好多好,你要找到能体现价值稀缺性的东西,英文只是其中一个,这个组合要你自己去排列。找工作的时候想想,你这工作可代替性强吗?一个工作,你能干,他能干,谁拉过来都能干,工资怎么可能高。只有当一份职位很难找到替代,公司需要前期花大把时间精力来培训,工资才会高,因为稀缺性凸现了,而且往往这种工作很稳定,这是市场行为。有的时候工作不好不要怪社会,自己想想这个工作本身。码农不稀奇,会英文的码农就不多了,要是你还懂BA,你可以去当freelance consultant了。你是PRer不稀奇,会英文也不稀奇,但你要是个会建模懂分析说英文的PRer,你就牛掰了。

最后,别抠字眼,别抠字眼,别抠字眼。

---------------------------------------------------------------

离当初回答这个问题已经过去几年了,没想这段时间这个回答一直在被关注,最近好像看的人又在暴增。那我再来更新下近况。

LZ已经离开了原来这家外企,当中也去过其他公司,目前在某四大做IT咨询顾问。

英语有没有用?当然有用,前提你的英语要流利,我的职业发展离不开流利的英语,也离不开扎实的工作经验,这就像一个人的左右腿,缺一不可。各位还在读大学的孩子,真的要好好学利用大学闲暇时光学英语打基础,工作了你会有各种琐事,再也不可能像大学时候那样专心学习了。

我大学期间的好友,本身设计专业出身,也深知学校太差会给将来自己的职业生涯造成不利影响。在大学期间也是苦学英语,他坚信自己以后会成为“说英语中设计最好的,做设计中英语最好的”。毕业后,他按照自己的计划,从小外企到大外企一步步的走。最近,他跳槽到某外企500强中国区首席UX设计师了,据称这个职位招了一年多都没招到,面试多个设计师但都没法流利的用英语沟通。最后他就是凭借英语和设计,成功拿下了这份工作。其实他本人还是挺压力山大的,因为学设计的原因,他的英语底子并不是很好,虽然后来一直都在外企工作,但很介意自己的英语水平,担心别人看出他英语不好,所以他还在不断学习英语中。毕竟,英语就是never too late to learn。

英语是一门国际语言,以前外企入华需要用英语,以后民企出国也需要英语没,不要觉得英语以后不重要了,这是个很可笑的想法。

现在网上学英语越来越主流,特别今年是疫情之年,网络学习方便快捷,随时随地都能学一会。推荐你们这个免费四天的公开课,4天一站式解决英语听说读写,感兴趣的可以点下方小卡片报名:


user avatar   wanghan19953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私以为,这种类型的问题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回答,恐怕不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对于这类问题,实证的计量研究可能更具有说服力。

实际上,研究语言掌握程度对收入的影响的文献并不少见,比如 Chiswick & Miller (1995) 利用工具变量研究了部分国家的主流语言熟练度对移民收入的影响,发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国移民熟练掌握该国主流语言能使其收入在澳大利亚增长9.3%,在美国增长16.9%,在加拿大增长12.2%,在以色列增长11%。关于中国的研究相对较少,Gao & Smith (2011) 研究了中国劳动力市场中外来人口讲普通话的流利水平对其收入的回报率的影响,并且发现对男性而言这种影响并不显著。

关于英语流利程度对收入的影响的研究就更为少见。在这里,我想介绍刘泉(2014)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的数据进行的研究。虽然时间较早,并且使用的计量方法有待商榷,但是还是可以提供一些参考。

此次调查问卷中有如下问题:“您对外语的熟练程度如何?”,几个选项分别为“一点也不懂”、“懂一些简单的日常单词”、“能进行一般的日常会话”、“能看一些简单的文章”、“比较熟练地听说读写”以及“非常熟练”。本文将这个问题所对应的变量设定为一个虚拟变量,将选项中最后两者对应的值设为1。被解释变量为每小时工资的对数。主要解释变量与其余控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下表所示:


同时,本文还加入了受教育水平与英语流利程度的交互项来刻画在受教育水平不同时英语流利程度对收入的偏效应。简单最小二乘回归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中第二列结果表示,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外语熟练会带来显著的且较大的工资溢价,即外语熟练的个体比外语不熟练的个体,收入高出22%。表中第四列加入了普通话熟练程度这个变量,发现外语熟练对收入增长率的偏效应减少到20.9%,这可能是由于二者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同时从表中第五列可以发现,外语熟练程度对收入增长率的偏效应可能是随着受教育程度的不同而改变的。

本文认为,英语能力能够带来收入溢价可能是部分由于外语熟练的个体在劳动力市场中更有能力找到稳定的且回报更高的工作,而且外语熟练更有可能增加工作中工人的生产率:对于特定种类的工作来说,外语熟练的个体可以更好地执行工作任务,降低同事之间、工人与管理者之间的交流沟通成本。

当然,在上述回归中可能存在较大的内生性问题,这样会导致结果有偏。譬如,某类人可能存在某种天赋,导致其学习语言较快,同时也可能影响其工资收入,由于我们没有将这种天赋纳入回归,最终英语能力的偏效应会偏高。更有可能的是,在进行调查时被调查者会错误估计自身的英语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偏误的方向更为复杂。本文使用了处理效应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发现内生性问题的确存在。在没有找到合适工具变量的情况下,采用某种最大似然估计方法来消除内生性,具体方法不再详细介绍。其估计结果如下表:


我们可以发现,前后两次估计中,除了外语熟练度之外的其他变量对于工资决定的影响系数及其显著性基本上不变。而外语熟练度对工资的影响系数则大幅提高且十分显著,外语熟练的个体比外语不熟练的个体,收入会高出69%。

诚然,这篇文章的结论并不一定是准确的,但是可以作为一个参照。不知这个结果与各位的猜测是否相符?

参考文献:

Chiswick B R, Miller P W. The Endogeneity between Language and Earnings: International Analyses[J].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1995, 13(2): 246-88.

Gao W S, Smith R. Economic Returns to Speaking ′Standard Mandarin′ among Migrants in China′s Urban Labour Market[J].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2011(30): 342-52.

刘泉. 外语能力与收入——来自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的证据[J]. 南开经济研究, 2014, 03: 137-153.


user avatar   wdar2000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可以说这辈子最庆幸的就是学好了英语,因为学好它直接改变了我的命运!

说起来时间仿佛瞬间倒回那年夏天,9岁的我坐在161奥校的英语课堂上~

我叫王达,从小就是一个大家眼中的小胖子。少先队我是最后一批入的,年年三好生跟我总是无缘!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孩子。失败,被轻视是我从小最好的”朋友“。初中面试13中的时候直接被老师拒之门外,连机会都不给。

还是说起这节英语课吧。当时我因为是插班生基础为0,完全什么都听不懂。当时我上课正在偷看机器猫,被老师发现后老师要求我上讲台去完成黑板上的问题,我是一句也看不懂啊!“你就把问题抄一遍啊,哈哈哈”下面的同学这样起哄到。当时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想必大家也完全可以体会我那时的心情ORZ。最后老师无奈的说:“你下去吧,这孩子真是朽木不可雕也!”他可能做梦都没想到,15年以后我的英语搞不好比他强,我也做梦都没想到,15年以后英语把我带到了一个地方——美国,并且至今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它还常伴我左右~

当时在161奥校被英语老师喷了以后,我还是继续没脸没皮的苟且偷生。一学期下来,机器猫全套烂熟于心,英语单词只记住3个,banana,apple和lock。我爸爸说:行啊,1000元换3单词挺值!其实这里还是很感谢我的父母,对我一直是支持和鼓励且少有责备。对了差点忘了说了,小学时的我是个怎么样的孩子呢?用一个词形容就是平庸,mediocre。两个词那就是平庸之王 king of the mediocrity。那时每个学期期末总结会,班主任都会表扬优秀学生(当然没我事),然后会鼓励那些差生,然而我就是被遗忘的那个。还清楚的记得四年级有一次科技英语竞赛,我跟老师报名,老师说王达你可能不太能成啊。这句话一下子激发了我强烈的自尊心。我买了一本教材自学。然后为了加深记忆,晚上回家给我爸爸上课。我记得第一课是讲人体结构的,shoulder,waist,chest,ankle etc。当时对一个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有挑战的。最后我还是去参赛了,当然首轮即遭淘汰。不过这件事对我来说最大的意义就是面对轻视和质疑,10岁的我决定用行动去回击它们,而不是只在那里自怨自艾~

故事的转折点在初中,初一我妈妈给我报名了一个封闭式的英语夏令营,为期两周,当时觉得真苦逼啊!但我做梦都没想到这2周会对我的性格和自信心塑造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当时全营500多个小伙伴,要选30个人在最后两天组织一场英语演讲比赛。生性怯懦的我肯定是不会参加的,然而我的室友恶作剧给我报名了这个比赛。事后证明,恶作剧也不一定是坏事。没办法!我后来硬着头皮开始准备,每天上完课回宿舍之后就开始写稿子。我的外教,我的班主任都给了我很多的鼓励。决赛那天在一个大礼堂里,参赛者依次出场,站在台上面对30多个老师,外教和好几百学生还有看戏的,想想都很恐怖你们要相信我!

然后我清楚的记得有一个高3的女生上台,口语超华丽,底下还好多人跟她呼应,在那个年代就自带300粉了。当时给我的感觉就是 she is born to be the victor!她生而为王,而我呢?born to be 100% 24k pure loser,百分百24k纯卢瑟。最后一个是我出场,老师点到了我的名字,我脑子里是一片空白。就在这时令我意外的就是我后面的同学开始帮我按摩肩膀,旁边的同学开始帮我揉腿,他们说加油啊,就靠你啦。我头一次感觉自己被人信任被人支持,being trusted,这感觉真的好极了!我对自己说:wonder,today,we fight!后来我站在了台上,面对几百人完成了我人生的第一次脱稿英语演讲,说的什么我已经不记得了。但是最后一句话我还记得,these are the most unforgettable days in my life ever after。是的,真的是最难忘的几天。最后一天,我们当着所有家长的面进行汇报演出,老师宣布了演讲比赛的前三名,第一名毫无疑问是那个姐们,第二名令我意外的是居然是我自己,当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上千人的欢呼声中我走上了台。是的,这只是一次很普通的事件,对于知乎的大牛,对于很多人来说,它不值一提,it means nothing!但于我来说,it means everything!在几千人的瞩目下,我接过了奖杯,除此之外,我还获得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自信,源自自己内心深处的自信!那次汇报表演就在我们齐唱后街的经典曲目,I want it that way 中结束了。

但我和英语的缘分才刚刚开始,a whole new chapter is about to be disclosed~ 至今还很想念我的那些同学和老师们,想当时我还是个111斤的小胖子,如果赞数超1k的话,我可以去找找那个合照,哈哈

后来初中,高中我都在坚持额外学习一些课外的英语内容,我的其他科目的成绩也因为自信心的提升而有了长足的进步。后来到了大学,因为离人大英语角很近,我就坚持每周五和同学们去那里,当然了!我承认,我坦白,大部分人去那里是为了寻找真爱的。当他们发现那里基本全是大老爷们的时候就都放弃啦,不过我还是坚持了下来,并获得了不少提高。

再后来,大四时我作为交换生来到的USA。我还记得签证时,签证官问我的问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Indiana?我说:Indiana pacers, Reggie Miller is the legend!

就这样,我对英语的执着为我带来了第一次遇见芝加哥时的尖叫:

童话世界的烟火,真正的梦想成真

我和海明威故居的相逢

终于到迈阿密看到了自己的偶像wade奋战的赛场

拉斯维加斯的豪赌,可以我还输了几百美金

获得学位的瞬间,我还记得校长对我说:“现在开始去追逐你的梦想吧”

不过 BUT

自己的英语水平精进到可以在国际商务的领域为我服务还是倚仗于25岁之后不断精进,回国后仍会坚持阅读很多的英文原版书籍,每天还要花费1个小时的时间将自己的词汇量维持在2W的水平,同时还要坚持英语听力的练习以防在长时间无法使用英语的情况下发生能力退化。

同时还坚持考取了国家英语口译(CATTI)的资质,虽然我的本职工组并不是翻译,但我深知之前在美国的学术英语还不能适应国际商务的需求,我需要加强自己的双语转换能力,和语言表达的影响力,如果过去我能把英语说“对”的话,现在我的要求是把英语说“美”,这样才能让客户和谈判对手更可能接受我的观点或诉求。也因我25岁的坚持,这份坚持在之后的5年给我带来了更大的世界:

欧洲的风景

非洲坦桑尼亚的清晨和夜空中的南极星

中东的奢华与神秘的卢浮宫

法国的田园

最近

刚刚在上海和日本老师完成了一次对谈,人生中首次在大型活动中公开演讲

你的认知边界将决定你拥有怎样的人生~

因此只有提升我们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格局,我们才能获得更好发展,在这里正式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认知破局-优化努力的34条思维原则》

在这本书中我从个人品牌营销与人际关系管理、思维与逻辑能力的进阶、职场沟通与汇报能力的提升、时间和选择的管理四个维度着手,一针见血地提出职职场困境的破局方法,助你找到努力方向,破除人生困局,它是市面上少见的个人成长与职场发展的超级攻略


user avatar   yuanshuai10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知乎雅思 @王瑞恩

“One language sets you in a corridor for life. Two languages open every door along the way.”

---- Frank Smith

当幸福来敲门,也许你正在睡回笼觉,醒来追悔莫及。BUT!如果你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幸福就像是塞小广告的,天天都来骚扰你。

在中国,英语让我「幸福」滴躲过了三重门,一路口试保送到吓大。

在美国,英语让我「幸福」滴找到了人生挚爱的专业——教育,并且在美国全职当老师之余,还能给中国的小朋友写英语书,做线上课。

这样的收益,已经无法用金钱衡量了。


在中国,英语流利在小升初的时候可以提前被外国语中学特招,然后可耻地逃过高三提前保送大学。

比如我o(*////▽////*)q

在中国,多少国外回来的大牛,在普林斯顿获得计算机博士学位,在Google负责云计算。只要在中国做教育创业,大部分都会选择英语这个赛道。

比如英语流利说。

在中国,有买书习惯的人并不多,出版业虽长存,出版社却岌岌可危。可是有一类图书虽然价格昂贵却长期被热捧……

比如英文绘本。

再比如我,在硅谷一线教育多年,每次国内的平台、家长们请我做讲座,我说:「教育创新、教育科技、国际教育、性格教育、家庭教育、藤校申请啥的你们选一个主题吧!」

结果每次人家都说:「好啊,讲英语学习吧!」

2.

据统计,在中国有4亿人在学英语,占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不管是英语启蒙还是职场英语,都是刚需。根据某知名教育集团发布全球首份《英语熟练度指标报告》显示,中国人每年花费300亿元用于英语培训,但实际效果却令人担忧。中国在44个母语为非英语国家及地区中,英语熟练度仅排在29位,在亚洲区域排名倒数第二,仅高于泰国。

也就是说,在中国英语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几乎全民都在学。启蒙年龄越来越小,词汇量却越来越大。有句话说,4岁的孩子词汇量1500,在美国是够了,在海淀可能不够。其实家长也很无奈,因为除了小升初要考英语,很多学校还要参考剑桥英语KET/PET的成绩。下午三点半就放学,光学习课堂上的英语根本不够。怎么不焦虑呢?

虽然现在英语启蒙越来越早,但是能够熟练运用英语的个人依然是少数。不论你在哪个行业,英语流利绝对是加分项,越流利越稀有。

3.

Learning languages is like receiving the keys to someone’s special place. I love to support my students in finding their key to that special place.


我小时候,提倡素质教育,小升初是面试,英,语数学语文三门。

高考提前保送考试,英语和语文笔试,再加英语口试。

在改变我人生命运的两场考试里,英语的比重甚至比语文都大。如果英语不够好,可能都没办法保送。

保送英语系以后顺理成章申请了赴美留学。因为口语还不错,进入UIUC的国际处工作一年,同时在当地的小学当志愿者。谁能想到这份看似无心的经历,直接影响我申请了第二个硕士,教育学+教师执照,开始了在美国中小学教书的日子。

我们说如果想要发现自己的天赋,就要从小经常去不同的场所,试着去做不同的事。如果英语不够流利,我可能不会有勇气站在美国的教室里,面对印度日本韩国中国等说着不同口音英语的学生。那么我今天的工作可能永远只是一个谋生的手段,而不是自己热爱的事业。

现在的英语资源非常丰富,如果你能坚持学英语,相信一定会有正面的收益。不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都是人生的宝贵财富。

关于英语的其他回答: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 2020 年秋招平均月薪 8688 元? 
  公司管理层们如何看待 90 后一下班就走? 
  三十五(左右)岁,博士(在读或已毕业均可)毕业的你,现在工作环境、薪资待遇以及感觉怎么样? 
  网传2010年「上海交大招生关系户名单泄漏」一事是否属实? 
  八岁儿子一上午只写十个字,重庆 90 后妈妈吼骂儿子后内疚大哭,年轻家长育儿有哪些困境?如何更好解决? 
  江苏高考不算理化分数,数学改成八股文的目的是什么? 
  在一个完全没有成就感的岗位工作是什么体验? 
  为什么人们习惯用 "paper" 而不是「论文」? 
  如何看待北大古生物「一个人的毕业照」主人公转行计算机?「冷转码」(冷门专业转码农)现象反映出哪些问题? 
  英文放屁有几种说法,都说来听听? 






© 2024-05-0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